盛氏家谱字辈内容有哪些?
1、安徽桐城:受福永子大宗世思应自有孔孟毓恒同华茂健隆汝世可期其宗必久昌兴正学企多英敏谨守伦常敬敦孝友立志忠良。
2、云南水富:显柄甲埕朝有龄文元光金启兴发万明照时伯远登维洪腾科思希效天玉国廷。
3、山东菏泽:绍效严遵守,余思念乃先。淳修庸自淑,衍毓继家传。义聚振四滨,德呈庆吉祥(16世至45世)。
4、安徽金寨:一宗启大元俊秀士承先学可崇任(人)品文齐(其)绍祖传希光宜正(振)裕秉式兆(肇)登(敦)全远(衍)庆宏家国为儒永(允)法前。
5、贵州赫章:吉黔应思基臣忠君义之天朝国文德永维纲铭廷作典常安邦定大鼎正厚庆元良润泽金时茂宏恩济世昌奇英如宝重万代沐荣光。
盛苞可以查到比较有名的是北海太守,你说的是这个人吧,如果是,那么资料可以查到
盛苞,原名爽苞,其先姓爽避元帝讳改姓盛。
从这句话分析盛苞是一个汉元帝刘爽那时候的官。那时候的北海一般有两个指向,一是现在俄罗斯的贝尔加湖(出自苏武牧羊),另外一个是现在的潍坊(在汉景帝2年设的郡)。汉代的贝尔加湖属于匈奴的领域,所以盛苞所在的北海指的应该是现在的潍坊。
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大迁移中,盛苞所在这一支应该至少赶上了三次,分别是:南宋由山东人北往南迁移,被金人赶下来的,主要迁移到淮河以南,江苏、安徽中部一带;满清入关一段时间后由南往北迁移,一方面由于东北人太少,一方面由于水旱灾频发,山东人多数往东北平原迁移;清朝末期的乱迁,主要是沿海地区被洋人开放后逃难的比较多,就山东来说逃的方向也不是很一致,但有很大一部分也往东北平原那边去了
根据目前的人口分布分析,当代盛姓的人口大约有70万多,为全国第一百七十五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扣的0.056%。湖南、浙江、安徽、江苏四省盛姓大约占全国盛姓人口的52%
另外,从个人体验来看,我认识的人不到800人(记得住名字的),其中3个姓盛,3/800=0375%,远高于全国平均数,从概率来分析浙江是个盛姓大省。
目前特殊姓的族谱可以查到汉代甚至更前,一般的族谱也就到明代就差不多了,因此,楼主要查到确切的信息几乎不可能
而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只能得到一个统计学上的排名,盛苞的后人目前所在地依次是:
1、安徽和江苏的中部,淮河以南地区
2、东北三省
3、湖南、江浙一带
查的很辛苦,理论很充分,楼主给点分
我国的盛姓,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来源有三。关于盛姓的来源,以及他们跟周朝王室的深密渊源,历来姓氏学者的看法是一致的:
一、出自春秋时期的盛国。《中华姓氏大典》记载:“《元和姓纂•四十五劲》曰:‘周同姓国,为齐所灭。《穆天子传》:盛,姬姓国也。’”《姓考》上说:“周穆王时盛国之后。”《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更详细指出:“周同姓国也,为齐所灭。穆天子传,盛姬之国也。公羊传,成降于齐师,成者盛也,讳灭同姓。有司徒盛吉,汝南、梁国。”周灭商之后,分封了许多同姓国家,盛国即是其中之一。盛国始封于周穆王姬满时,其地在今山东省泰安南面华丰一带。春秋时期,盛国不断受到鲁、齐、卫等强大邻国的侵扰,终在公元前686年为齐国所灭。亡国后的盛国公族为纪念故国,遂以国名为姓,姓盛。此支盛姓显然是黄帝后裔。
二、系由奭姓所改,得姓于西汉末年。另,据山东省汶上县《姬氏志》介绍:“盛姓,系出广陵郡,召公奭支封于盛,为燕附庸姓奭氏,后避汉元帝讳,更为盛氏。”西周初年,名臣召公奭支孙有一支以他的名为姓,姓奭,封于盛为燕附庸姓奭氏,到西汉元帝,为避汉元帝讳,改以国为氏。这一点,有充分的资料可资说明,譬如《姓谱》上记载说:“北海太守奭伟,避元帝奭讳,改姓盛”;《后汉书西羌传》也指出:“东海盛苞,其先姓奭,避元帝讳改姓盛。
从上面的文献,盛姓的来龙去脉,便一目了然了。推溯起来,2000多年来的上述两支盛姓中国人,是周文王姬昌和黄帝后裔。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之时,盛姓主要是活跃于河南一带。
三、出自少数民族改姓。1、清朝满族盛佳氏有的改为单姓“盛”。2、满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锡伯族等民族均有盛姓。
历史上,盛姓先后在汝南(今河南上蔡)、粱国(今河南商丘市南)等地形成望族,出现了许多名重一时的人物。西汉时有盛吉,官司徒。东汉时期,云南也有盛姓人士的踪迹,当时跟名臣司马相如有过一段渊源的盛览,就是叶榆(现在云南省大理县)人士。唐朝有盛彦、盛师、盛君;宋朝有盛侨,国自司业,又有盛京、盛陶。元朝有盛懋,画家。清朝有盛锦、盛枫,买办官僚、邮船部尚书盛宣怀。当代有中共党政要员盛华仁等。
从陕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盛姓后裔分布于苏、鲁、豫、皖、冀、京等地。
盛佳氏Senggiy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世居长白山色钦,后冠汉字姓盛。
盛氏家谱字辈内容有哪些?
本文2023-11-06 19:37:0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23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