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朝三大殿有哪些建造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6浏览:3收藏

北京外朝三大殿有哪些建造历史?,第1张

话说朱棣迁都北京城不久,有一天,城里来了一位古怪的客人。

说他古怪,是因为他精通阴阳八卦,善于用八卦预测没有发生的事情,而且他为人们预测的每一件事情都变成了事实,为此,京城的人都称他为"神算子"。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帝王朱棣的耳朵里,此时,这位皇帝正为自己入住了辉煌的紫禁城而兴奋不已,他想,这人既然能够算出没有发生的事,那么何不让这位"神算子"算一算这紫禁城的命运?

于是,精通阴阳八卦的"神算子"被朱棣请入了紫禁城。

朱棣首先让"神算子"参观了紫禁城最豪华的外朝三大殿:奉天殿、华盖殿和谨身殿。并请这位神算预测一下这三大殿的未来。

朱棣满以为这"神算子"会奉承地对他说很多吉言,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神算子"看了看三大殿后,又是摇头又是叹气。

最后,"神算子"遗憾地告诉朱棣,这豪华的三大殿将在第二年的春天会被一场大火所烧毁。

这"神算子"的话一说出,立即把朱棣气了个半死,他马上把此人关了起来,想要等到第二年春天看一看此"神算子"预测的真实性。

让朱棣皇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到了第二年在3月底4月初时,三大殿果真被雷电击中,并因此烧毁。

朱棣急忙去监狱寻找那个"神算子",可是,这"神算子"已经在狱中自杀了。

朱棣认为,这次大火是上天对他修建宫殿造成劳民伤财的惩罚,于是便不再对三大殿进行重建,此后,他就在奉天殿前面的奉天门上办公直至驾崩。

那么,这紫禁城的三大殿为什么会被一场大火所毁呢?根据现在的科学推测得出,因为当时这三大殿修得非常高大,同时,当时的人们还不懂得运用避雷针避雷,所以才会遭到雷击。而那位"神算子"只是估计到了北京第二年春天的天气变化的无常,才作出了三大殿的毁灭预测。

可怜这位高高在上的朱棣皇帝,到死都没有弄明白自己最得意的宫殿为何会毁于雷火。关于这段历史,在现存的史书上,仅仅只用了一句话来作了说明:四月庚子,奉天、华盖、谨身三殿灾。

虽然朱棣不愿再去重建这三大殿了,但并不代表他的后代们不重建。

月台上,有一些皇帝举行典礼时焚烧檀香用的铜香炉,这些香炉一共有18只,代表当时清朝的18个省。

在太和殿殿外的左右两旁,还安放有作为贮水防火之用的4口铜缸,象征"金瓯无缺"。

古人把陈设在殿堂皇屋宇前的大缸,称为"门海",门海者,盖"门前大海"之意,古人相信,门前有大海,就不怕闹火灾。因此,大缸又称为"吉祥缸"。

它既是陈设品,又是消防器材。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宫中没有自来水,更没有消防器材。因此,缸内必须长年储满水以防火灾。

据说,这些大缸,在清代时就有308口,按其质量分类3种,即鎏金铜缸、烧古铜缸和铁缸,其中最珍贵的是鎏金铜缸,直至现在,这些大缸仅剩4口。

在殿外台基东西两侧,还各放着一只铜制仙鹤和龟,是长寿的象征。在仙鹤和龟的旁边,还有一个由铅铸造成的器具叫"嘉量"。

嘉量是清朝时量的标准器,表示皇帝公平处事,谁半斤,谁八两,心中自然有数。在这嘉量的对面,还有一个石头做成的器具叫做日晷,是古代的测时的仪器。皇帝的意思是:量和时的基准都在自己手里。

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斜行垂脊两条,这样就构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筑术语上叫庑殿式。

檐角有10个走兽,分别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是我国古建筑之特例。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大的殿宇,大殿内外饰以成千上万条金龙纹,屋脊角安设10个脊兽,在现存古建筑中仅此一例。

在我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这些小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我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

第一个饰物是一个骑凤仙人,相传原是南朝齐明王,后修道升仙。仙人之后是10个小兽。

这些小兽的使用,是有严格的等级界限的,一般最多使用9个走兽,只有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是7个、保和殿是9个。其他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只是9个小兽。

太和殿殿前台阶三层五出,殿前后有门户40个,金锁窗16个,整个大殿的装饰十分华丽。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级别最高的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

在大殿的正门上,还挂有写着"建极绥猷"的匾额,为乾隆皇帝御笔,为了保护文物,现存的匾额为复制品。

这太和殿也叫金銮殿,为什么这么叫呢?因为大殿内地面共铺约为067平方米的方形大金砖4718块。这些金砖铺在地上,平整如镜,光滑细腻,像是洒了一层水,发着幽暗的光。

那么,这些金砖真的含金吗?

其实,这些金砖并不是用黄金制成,而是在苏州特制的砖。其表面为淡黑、油润、光亮、不涩不滑。苏州一带土质好,烧工精,烧成之后达到敲起来有金石之声,所以称作"金砖"。

烧炼这种砖的程序极为复杂,一块砖起码要炼上一年。每一块相当于60千克大米的价钱,可见金砖虽不含金,但也确实贵重。

太和殿殿内共有72根大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顶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径为106米,高为127米。明代用的是采自川、广、云、贵等地的楠木,清代重建后,用的是采自东北三省的深山之中的松木。

殿内朝廷设有两米高的平台,上面摆放着6根雕龙金柱,沥粉贴金。在这些金柱中间,是一座雕有9条金龙的楠木宝座,又称"九龙金漆宝座"。

此宝座是1522年至1566年间制作的,通高17米,座高049米,座宽158米,纵079米,下层座长162米,宽099米,高021米。

宝座通体贴金,从上至下每层都装饰着祥龙纹。椅圈上,盘绕着9条形象生动的金龙,椅背正中是一条正龙,它昂首立于椅背的朝廷,后背盘金龙,中格浮雕云纹和火珠,下格透雕卷草纹。高束腰处四面开光,透雕双龙戏珠图案。

透孔处以蓝色绸缎彩地衬托,高束腰上下刻莲瓣纹托腮。中间束腰饰珠花,四面牙板及拱肩均浮雕卷草和兽头,椅面配金**绸缎坐垫,富丽堂皇,精美绝伦。

髹金漆云龙纹宝座上的雕龙具有明朝雕龙的特点,曾遭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后经故宫专家的全力修复,才恢复了它的本来面貌。

宝座前面有御案,左右有对称的宝象、角端、仙鹤、香筒等陈列品,以及焚香用的香炉、香筒。

其中,宝象驮宝瓶内装五谷,象征太平景象、五谷丰登,以及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角端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只有明君,它才捧书而至,护驾身旁。

宝座上方天花正中有一藻井,是从古代"天井"和"天窗"形式演变面来,为我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之一。主要设置在"尊贵"的建筑物上,有"神圣"之意。

在藻井朝廷部位,有一浮雕蟠龙,口衔一球,球为铜胎中空,外涂水银。此球叫"轩辕镜"。

传说是远古时代轩辕黄帝制造的,悬球与藻井蟠龙联在起,构成游龙戏珠的形式,悬于帝王宝座上方,以示我国历代皇帝都是轩辕的子孙,是黄帝正统继承者。它使殿堂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并显示出坐上这个宝座的人是何等的尊贵。

此外,在太和殿的房梁之上,还有一件镇殿之宝,即5座神秘符牌。

这5座符牌的供奉极有规律,以太和殿正中悬轩辕镜正上方的藻井平台朝廷所供符牌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方分别朝向正中各供奉一座。

由于此符牌雕刻着镇殿神符,所以这些神符又被称为"符板"。正朝廷的一块符牌高约037米,宽023米,以产于东北的高丽木所制,前置香炉、蜡台、灵芝。

符牌正面由上而下共分为4层,由佛教护持真言、神明和北斗七星图组成,背面由镇殿七十二符组成,可谓是一道镇殿灵符。

据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记载:1731年,雍正降旨在养心殿安黄铜符板一块,太和殿和乾清宫分别安木符板各一块。据此可知,此处符牌至少有一块应是1731年供奉在太和殿上的。

门两边为青砖槛墙,上置琐窗。殿内外檐均饰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殿内设地屏宝座。门窗的形制则取自《大戴礼记》所述的"明堂",避免了三大殿的雷同。

殿内正中设有宝座,座前左右两侧有两只金质四腿独角异兽。它是想象中的一种神兽,传说日行9000千米,懂得四方语言,通晓远方之事。放在皇帝宝座两旁,寓意君主圣明,同时为烧檀香之用。

宝座两旁还放着两个肩舆,俗称"轿子",是清代皇帝在宫廷内部使用的交通工具。帝后在什么场合乘坐什么轿子都有严格规定。肩舆是其中的一种。

在中和殿的平台两侧,还各放有一个铜薰炉,是用来生炭火取暖的。清代宫中烧用的是上好木炭,叫"红萝炭"。这种木炭气暖而耐烧,灰白而不爆。

在古代,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殿稍作停留,接受内阁大臣和礼部官员的行礼,然后进太和殿举行仪式。

另外,在每年春季的先农坛祭典时,皇帝都会先到中和殿阅读写有祭文的"祝版",查看亲耕用的农具。在参与天坛、地坛、社稷坛、太庙的类似活动前,皇帝也会在这里阅读祭文。

在清代,各朝帝王每隔7年都会纂修一次皇家家谱。纂修工作完毕后就会在中和殿上举行仪式,送呈皇帝审阅。给皇太后上徽号时,皇帝也要到中和殿阅读拟好的奏折。有时,皇帝还会在这里召见官员或赐食。

故宫的保和殿位于中和殿之后,是故宫三大殿之一。此殿名典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意为神志专一,保持宇内和谐,才能福寿安乐,天下太平。

保和殿匾额有"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典出:箕子《洪范》"皇建其有极"。

此殿殿高29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

黄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顶。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两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和岔脊共9条,建筑术语上叫"歇山式"。

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6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

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舒适。

在保和殿后阶陛中间,有一块雕刻着云、龙、海水和山崖的御路石,人们称之为云龙石雕。这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石雕,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为250吨。

此石雕原明代雕刻,清代乾隆时期又重新雕刻。在图案是在山崖、海水和流云之中,有9条口戏宝珠的游龙,它们的形象动态十足,生机盎然。

这块石雕的石料产自京西房山大石窝,当时拖运了近一个月,才将这块石头运进京城。

此外,在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大殿所在的台基上,还有千余个石雕龙头,是一排排水头。

三殿台基面积约为2500平方米,由大块汉白玉石砌成。每层台基的周围都雕有须弥座。须弥座上,横置着大块的长方石条,名为"地袱"。

地袱之间立有望柱,望柱之间安设栏板。在它们之下,都凿有排水孔道。每个望柱下面伸出一个石雕龙头,整个"三台",共有1142龙头。

除每层台基折角的角顶伸出的龙头外,其他龙头的两唇之间都钻有圆孔,与望柱底下的孔道相通。由于台面的设计是中间高于周边,每当雨天,落在"三台"台面上的雨水自然就都流向地势底的四周,于是便从龙口中排出,形成"千龙吐水"的奇观。

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均有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

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

1646年至1656年,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他的大婚也在此举行。1669年也居在保和殿,时称"清宁宫"。清朝的两位皇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

1789年,科举考试时举行的殿试地点由太和殿移到保和殿。

殿试是封建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亲自命题,指定大臣问卷,皇帝还要亲自阅看前10名的卷子。考取第一名的为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称探花,高中者均被赐予进士及第并委以高官。

这样的殿试每隔3年举行一次,参加者一般必须经过乡试、会试考中贡士的学子方能得到参加殿试的资格。

殿试的仪式十分隆重,举行时间有过几次变动,清初曾规定在4月初,后改在5月初。1746年,曾改在4月26日,1761年,又改在4月21日举行,以后遂成定制。

在举行殿试这天,捧题官及内阁官由内阁经中左门至保和殿,将皇帝钦命之题陈于殿内东旁黄案上。新贡士由鸿胪寺官引导至丹陛两旁排列,按会试中所种名次,单数者列东,双数者列西。

皇帝御殿,作乐鸣鞭,众贡士和王公大臣皆向皇帝行三叩九拜礼。礼毕,皇帝回宫,礼部官员散题,贡士跪受,然后入殿,在殿内两旁试桌答卷。

试卷所采用白宣纸,每份考卷的第一页,填写应试者的姓名、年龄、籍贯及3代履历。考毕交卷之后,首页由弥封官折叠成筒,密封后加盖关防。其余卷面、卷背及骑缝之处,则加盖礼部之章。

考卷由皇帝任命的8名读卷官评阅。读卷大臣认为答得好的卷子,就在上面画一个圈,最佳试卷就画8个圈。试卷以画圈多少排名次,然后将前10名进呈皇帝,由皇帝钦定名次。

当然,进士甲第的选定也并非全都出于真才实学。有时仅仅是凭皇帝的一时高兴。如1548年的殿试,一个叫吴情的人中了状元,因"吴"与"无"同音,嘉靖帝便说,"无情"岂宜得第一。当天夜间,嘉靖听到雷声轰鸣,不假思索,决定让一个叫做秦鸣雷的人做状元。这真是会写文章不如有个好名字。

再如1903年殿试,名列前10名的有个叫王寿彭的,读卷官对寿彭两字大加赞赏,传说中的彭祖活了七八百岁,为了博得西太后的欢心,并且庆祝她十月初十的寿辰,于是认为"寿彭"两字富有吉祥喜庆之意,因此主考官破例把王寿彭提拔为状元。

农历五月二十五,是公布考试结果的日子。新科进士们由午门进入太和殿广场向皇帝行礼,随后,出宫。

这时,顺天府尹已为状元准备好了伞盖仪仗,府尹给状元披上红带,戴上大红花,并向状元、榜眼、探花各敬酒一杯,扶状元上马,送状元回府第。

第二天,礼部设宴款待新科进士们,称为"恩荣宴"或"鹿鸣宴"。

我国最后一次殿试是1904年,共取过进士150人。从此以后,在我国推行了1000余年的封建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了。

故宫游览顺序: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

游览路线: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适合年龄人群:老人和小孩,以及比较赶时间的人;观赏时间:2个小时左右。

故宫的前三殿是天子的办公区,依次是:太和门-皇帝御门听政的地方;太和殿-皇帝举行大朝的地方,也就是金銮殿;中和殿-除了皇帝临时休息外,更存放着皇家的玉碟,也就是皇家的家谱;保和殿-天下读书人向往的地方。明清时期,每三年在这里会举行一次隆重的殿试活动,钦点“天子门生”。

前朝代表的是皇帝的威仪,所以,也是所有游客参观故宫的必经之所。紫禁城的整体建筑体系是“中轴布局、左右对称”。所以,放眼太和殿广场的最佳位置,就是两侧的弘义阁和体仁阁平台上,同样,这也是拍摄太和殿、太和殿广场的绝佳位置。

走下保和殿后的丹陛,就可以看到内左门、乾清门、内右门,三道门内便是皇帝和家眷们居住的内廷,也就是“后宫”。

乾清宫-雍正帝之前皇帝的居所;坤宁宫-明代皇后的居所;清代为了不忘祖先信仰,把坤宁宫左侧改外萨满教祭祀的地方,右侧则是皇帝的婚房。在“乾”“坤”之间,便是象征着帝后和睦的“交泰殿”。御花园-休闲场所,想必大家也都知道,那些宫斗戏里面,皇后妃子们散心在这里,有时在路上碰到也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呐。

传统旅游团在结束了后三座大殿的游览后,会径直进入御花园,然后出神武门,结束故宫的游览。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其时称紫禁城,1925年始称故宫。从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将末代皇帝溥仪赶出故宫,结束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统治,故宫一直是中国统治阶级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先后经历了24位皇帝。

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建筑980余座,有屋8700余间,故宫四周绕以10米高的城墙,外有50多米宽的护城河。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历史上,故宫因火灾和其它原因曾多次重建,但基本格局没有改变,整个皇宫建筑分为南部前朝和北部后廷两部分。前朝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这三大殿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物,也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是封建皇权的象征。后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左右东西六宫为翼,是皇帝、皇后、嫔、妃居住的地方。前朝后廷,界限分明,不可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中国的建筑匠师们将如此大规模的建筑规划得井井有条,利用重重得墙门和庭院把故宫有序地组合成壮丽的建筑群。明清故宫的规划和建筑,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而且有所发展创新,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其室内外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体量大小的搭配、材料的运用、小品的陈设、装饰的制作、色彩的选择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产生了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故宫还是我国收藏最好最丰富的文物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建成于1925年,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宫旧藏。抗战期间,为确保国宝安全,曾将精选的五批故宫文物转移南方,抗战胜利后,部分运回故宫,部分运抵台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千方百计收集流失文物,使故宫新旧藏品达到数百万,其中包括: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牙竹木雕、丝织刺绣、文房四宝、绘画书法、家具等,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准。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63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有10米高的城墙环绕,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楼。根据1973年的统计,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乐四年,也就是1406年下诏营建北京紫禁城。修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永乐四年开始备料,而第二阶段就是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六月开始动工兴建,历时14年,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完工。在建造过程中,征集了全国10万名能工巧匠和民夫100万人,而建筑材料都来自全国各地,比如汉白玉石来北京房山,金砖来自苏州,石灰来自河北易州,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盘山,殿基所用的精砖石来自山东临清,松木多来自东北,而楠木多来自四川、云贵、浙江等地,可见当时工程的浩大。故宫基本上是按照明中都皇宫的蓝图而修建的,布局规划遵循了《周礼•考工计》的都城设计礼制:前朝后寝,左祖右社。大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半部位前朝,北半部则为后寝。前朝是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和武英殿为东西两翼,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而后寝则是以乾清、交泰、坤宁这后三殿以及东西六宫、御花园为中心,外东路、外西路的建筑为主,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宫皇妃居住、祭祀的地方。左祖右社是这样布局的:在午门外东侧是皇帝祭祖的场所太庙,西侧则是祭社稷的场所社稷坛。按照这种布局建筑而成的故宫就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其中明朝14位,清朝10位,统治时间总共长达五个世纪。由于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它精美的建筑群体,所以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到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中,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现在在北京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伟大的中轴线,全长85公里,南起永定门,北到钟楼,其中包括故宫在内的皇城就占了三分之一。这条中轴线也叫做龙脉,线上的景山是内城的中心点,也是故宫的镇山。

我们有时候还把故宫叫做紫禁城,而它的名称是怎样得来的呢?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主要恒星分为三垣、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三垣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其中紫薇垣居中,是天上皇帝所居住的地方,称为紫宫。封建帝王自称是天帝的儿子,所以他们也把自己居住的皇宫象征为天上的紫宫。而且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备森严,不许庶民百姓接近,是绝对的禁地,又称为禁宫,所以这里也被叫做紫禁城。这里共有四道门,分别是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而紫禁城的正门就是午门,因为在罗盘上,上午的代表正南,所以午门也是南大门的意思。它的平面呈“凹”字型,从汉代的门阙形制演变过来。下端有高12米的墩台,正中的墩台上面有门楼,两侧还设有钟鼓亭,东西两侧突出的部分叫观,上部各有廊庑13间,两端还建有重檐攒尖方亭。中央的广场叫阙。在明清两代,这里是朝廷举行颁朔大典和献俘典礼的地方。正中开了三道门,两侧都有掖门,这种做法称为“明三暗五”。五个门洞都有各自的用途: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或者皇帝大婚的时候,皇后可以从这里入宫,科考三甲也可以从这里入宫;平时,文武百官走左门,宗室王公走右门;掖门只有在大型活动的时候才开,三品以下的官员按照文东武西分别通过东西掖门,外国使节要从西掖门才可以入宫;在殿试的时候,考生分单双号,从东西掖门中通过。

进入午门,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内金水河,它自西向东蜿蜒流过太和门广场,上边还有五座汉白玉石桥,就是内金水桥了。内金水河的作用不仅是故宫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建筑和灭火的主要水源,同时还起到了点缀景观的作用,使太和门广场在雄浑中不失秀美。

在太和门两旁还有两道门,就是德昭门和贞度门。每逢皇帝出宫,都要在太和门换车,而且皇帝大婚的时候,皇后也要从太和门进入皇宫。在光绪四年的时候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在光绪皇帝大婚前夕,太和门突然被火烧毁了,可是大婚当天皇后要从这里经过,所以朝廷就在北京寻找了能工巧匠,连夜用彩绸还有木料搭建了一座假的太和门,才使得婚礼如期进行,而在第二年,太和门才重建完成。

过了太和门我们就进入了太和殿广场,它面积有3万多平方米,在每年的元旦、冬至、还有皇帝生日以及一些重大活动的时候,都要在太和殿以及太和殿广场举行隆重的朝礼。

现在我们面前这座宏伟的建筑就是太和殿了,它和中和殿还有保和殿是建立在一个土字型的三层台基上,台基南北长230米,高813米,在四周围还建有一些楼阁,其实就是清朝内务府所管辖的库房。太和殿是故宫中最高最大的建筑,面积有2377平方米,通高3505米,面阔11间,进深5间。其实在明朝奉天殿的时候,这里市面阔9间,进深5间的大殿,到了清朝年间,将它改为了现在的大小,其实在两侧的夹室是封闭的,不能作为正殿使用,所以实际上还市面阔9间,进深5间,同时,也将它改名为太和殿。太和二字出自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而太和的观念是上古天人和一观念的延伸,强调了君臣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还有个民族之间的和谐。在太和殿的屋顶正脊上还有一个高336米的大吻,往下还有11个垂脊兽,在我国古代,异兽的数量越多,代表了殿宇等级越高。在殿内有72根大住支撑,当中的六根是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金柱,上面支撑了藻井,再藻井当中雕刻有蟠龙,龙口中衔有轩辕镜。轩辕二字出自于我国古代天文学中的轩辕星,意思就是轩辕黄帝之星,也是掌管雷雨之星,在殿顶上建有藻井,一是为了代表当朝的皇帝才是中华民族的正统继承人,第二则是起到了镇火的作用。

殿内的陈设也非常的多。金銮宝座是明代的遗物,清朝的皇帝继续使用。在袁复辟的时候,曾经将它换成了一个中西合璧,不伦不类类似沙发的座椅,解放以后,专家们在家具库中发现了原来的宝座,经过一年多的整修,终于恢复了它本来的面貌。

殿内的地平床高6尺多,上面设有屏风,宝座等,在台面上还有香亭、仙鹤等等。在皇帝上朝的时候,就要点燃檀香,烘托出一种神秘的气氛。殿中有一只象,身上驼着宝瓶,里面放有五谷,寓意天下太平,吉庆有余。而象身四脚立地,稳如泰山,象征社会和政权的稳固。称为太平有象。角端,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当今皇帝是圣明之君。仙鹤被古人认为是一种长寿鸟,象征着江山长存。香亭是从香炉演变而来的,放在殿中,象征着国家安定。

在太和殿外还有很多的陈设。日 :是我国古代的计时器,在此处标准的北京时间

嘉量则是乾隆年间全国的标准化计量器,在乾清宫前也有一个。铜龟铜鹤都是长寿的动物,放置在这里也是寓意长寿。在故宫内有大小水缸308口,用来防火,叫做太平缸。在太和殿外的这两个镏金大缸,重2吨,可是上面的黄金却被八国联军用军刀刮走了。围绕着太和殿,还有一些故事。在1908年12月,四岁的溥仪在太和殿登基,他的父亲跪在宝座下,扶着他,可是溥仪却哭喊着说:“我不再这儿,我要回家,我不再这儿,我要回家。”他的父亲只好说:“别哭了别哭了,快完了。”典礼结束以后,文武百官窃窃私语说这不是个好兆头。果不其然,三年以后,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可是在1915年,袁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自称“洪宪皇帝”,企图恢复封建社会,还在太和殿搞了登基典礼,把三大殿中匾额上的满文统统去掉了。而且还命令京城内的煤铺把墙上的“元煤”去掉,把元宵改为汤圆。不过他只作了83天的皇帝,就在全国一片倒袁声中死了。

中和殿在明朝的时候曾经叫做华盖殿和中极殿,在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殿名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在明清两代举行大潮礼的时候,皇帝在赶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官员朝贺。在遇到重大祭典的时候,还要在前一日阅览祝文或者检查种子农具。清朝规定每十年都要修一次皇室的家谱,也就是玉牒,在修订好以后,就要在中和殿内让皇帝阅览,并举行存放仪式。

过了中和殿,我们就来到了保和殿,明朝这里曾经叫做谨身殿,建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名称来源与太和殿相同,都是保合大和之意。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的时候,在举行册立大典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内更衣。在年底,还要在此宴请文武百官。在清朝的时候,每逢正月十五,除夕,也都要在此举行宴会。而且这里还是清朝举行殿试的地方。在保和殿后,有一个巨大的云龙石雕,是艾叶青石雕刻而成的。清朝乾隆年间,将原来明代所雕刻的花纹去掉,重新雕琢。石雕高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达200多吨。在石雕四周都是卷草纹,下端是海水江牙纹,中央是飞云簇拥的九条蛟龙。制作非常精美,是难得的石雕珍品。这块石头是来自北京的房山,搬动这块石头的时候动用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不过这块石头为什么会在保和殿后面,史料上是没有记载的,根据专家推测,可能是因为这块石头运过来以后就放在这里,想要重新移动非常的困难,所以就放在了这里。

游览完了前三殿,就来到了后寝区的正门乾清门。在后寝区中共有15宫,专家认为,这与天文学中的紫薇垣和八卦都有象征性的关系。

在清朝康熙年间,乾清门就是举行御门听政的地方,而在西侧还有一排连房,就是军机处,他是在雍正年间设立的,直到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才被废除。军机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凌驾于内阁之上,但是当时为了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督察院每天都要派御史到军机处旁边的内务府值班,监视这里的活动。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乾清宫了。乾清二字取自唐代韩愈《六合圣德诗》中的诗句:“乾清坤夷”,意思就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在明朝和清朝初年,皇帝的寝宫一直都是这里,到了雍正皇帝以后,就挪到了养心殿,从此,乾清宫九成了皇帝听政的地方。在每年过节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乾清宫举行庆典活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还在宫内举行了“千叟宴”。而且“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而且皇帝死后,必须要在这里停灵,祭奠15日,表示寿终正寝,之后才可以转移到其他地方。在乾清宫内正中设有金漆宝座,后面还有屏风,上面刻有先帝的圣训。在宝座上方还高悬着“正大光明”的匾额。在雍正皇帝即位以后,对于争夺皇位的种种弊病,他发布了秘密立储的上谕,从而改变了封建王朝公开册礼太子的制度。此后,皇帝亲自写储君谕旨两份,一份儿放在这块正大光明的匾额后边,另一份儿则自己藏起来。在皇帝去世以后,拿出两份诏书核对无误以后,即可生效。

在明朝,围绕着乾清宫还发生了三大疑案。就是壬寅宫变,红丸案还有移宫案。壬寅宫变就是在明朝嘉靖年间,皇帝正在乾清宫中睡觉,宫女杨金英等16人一起下手,想把皇帝杀死,但是在慌忙之中却把绳子打成了死结,所以没有成功。结果这些人就全都被处死了,这年正好是壬寅年,所以称为壬寅宫变。自此以后,皇帝不敢在乾清宫中居住,直到临终前一天才回到了这里,但是当天就死了。红丸案的发生是在明朝万历皇帝朱翊君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朱常洛即位。但是不久他就病了,服用了进贡上来的红丸,吃了一颗感觉很不错,所以有吃了第二颗,结果就死在了乾清宫内,前后只作了29天的皇帝,所以被人们称为一月天子。移宫案是在一月天子朱常洛死了以后,他的爱妃李妃有野心相当皇后,所以就坚持要和即将登基的皇太子朱由校一起住在乾清宫,以此要挟群臣。但是这些大臣设计把太子从她手中骗了出来,可是他还是在乾清宫不走。直到太子即位前一天晚上,大臣一起到门口斥责他,就这样,他才被迫离开了乾清宫。

在乾清宫的后边就是交泰殿,取自《易经》中的天地交泰,象征着帝后生活和谐。在殿中央放有25颗宝玺,上方高悬着康熙皇帝御书、乾隆临摹的“无为”匾额。东侧陈设着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计时器——铜壶滴漏,西侧陈设着大自鸣钟一座。此在,在每年皇后的生日,皇后都要在交泰殿接受庆贺礼,就连皇太后还有皇帝都要来这里庆贺。在每年皇后到先蚕坛举行仪式的前一天都要在这里检阅采桑工具。

  正门即午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故宫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故宫还保存大量珍贵文物,是历史和历史艺术的重要资料,是中国古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故宫已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午门

是紫禁城正门,因其门楼高8米,辅楼高4米,又俗称“五凤楼”。

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门都要悬灯赐食百官;每年农历十初一,都要在这里举行颁布次年年历仪式。清代乾隆年间因避乾帝“弘历”的名字,故将“颁历”改称“颁朔”。

清代,皇帝举行朝会或大祀,以及元旦、冬至、万寿、大婚等重大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卤薄、仪仗。此外国家凡征战凯旋时,皇帝在午门接受献俘典礼,如果皇帝亲征也从门出驾。

太和门

进午门,过玉带河,便是太和门。太和门前,有两尊青铜浇铸的狮子,右为雄狮,爪下有一铜球,象征权力;左为雌狮,爪下躺着一小狮,表示亲昵、母爱。狮头上的鬃卷,13卷为至尊,皇宫专用。

太和门是前三大殿的前门。地上金砖墁地,天花板描龙彩绘。金砖,是苏州烧制的一种砖,其制作十分精细、复杂,经过六道工序,窑烧130天,砖成后浸泡于桐油,历时8个月始成。这样制出的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黑而发亮,光可鉴人。这种砖造价昂贵,每块砖底下还印有制作者姓名、产地。故宫各大殿内都铺这种砖,因价高,民间称之为“金砖”。

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殿高36米,宽63米,面积为2380平方米。

“太和”语出《周易》,太和是“阴阳会和,冲和之气也”,“混同宇内以玉太和”之意,即指宇宙万物,和谐圆满。太和殿坐落在“工”字形须弥座上,汉白玉雕成,分上中下三层,称为丹墀或丹陛。雕栏称为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图案。那些伸出的为螭首,口中小孔为出水孔。共有螭首1142个。如遇雨天,可见千龙吐水之奇观。

台基上放置18个大铜炉,据说代表当时的18个省份。太和殿台基上面的大平台,放置铜龟、铜鹤各一对,象征“龟鹤千秋”,意为长寿。东有日晷西有喜量,象征皇权公正平允。这里是举行大典奏九韶之乐的地方。

太和殿是国内木制大殿之冠。殿为重檐庑殿顶,为殿宇中最高等级,足称中国古典建筑之最。殿内72根大柱支持其人武部重量,殿正中为皇帝宝座周转有6根镏金龙纹大柱,另外还有42根木柱,原为楠木,后改为松木。大殿中间的宝座为“须弥座”形式,正面和左右都有陛(即木台阶),宝座上设雕龙髹金大椅,是皇帝之位。椅后设雕龙髹金屏风。宝座左右有对称的宝象、角端、仙鹤、香筒等陈设,都是铜胎嵌丝珐琅制品。象驮宝瓶,内装五谷,象征太平,五谷丰登。角端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可日行18000里,通晓四方语言,只有明君,它才捧书而至,护驾身旁。

说起北京的故宫,那肯定是北京最大额特色,最美丽的景点了,如果真的是去了北京,小编建议大家还是去故宫看看,故宫的景点真的是很不错的,现在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呢。

中轴线参观

最精华的故宫大殿,必去!

游玩线路: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

适合年龄人群:老人和小孩,以及比较赶时间的人。因为此线路走路时间较少,还能看到故宫最精华的景区,走路时间在2小时左右。

前朝办公区域: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故宫的前三殿是天子的办公区,他们依次是太和门-皇帝御门听政的地方;太和殿-皇帝举行大朝的地方,也就是金銮殿;中和殿-除了皇帝临时休息外,更存放着皇家的玉碟,也就是皇家的家谱;保和殿-天下读书人向往的地方,明清时期,每三年在这里会举行一次隆重的殿试活动,钦点天子门生。

前朝代表的是皇帝的威仪,所以,也是所有游客参观故宫的必经之所。紫禁城的整体建筑体系是中轴布局、左右对称,所以,放眼太和殿广场的最佳位置,就是两侧的弘义阁和体仁阁平台上,同样,这也是拍摄太和殿、太和殿广场的绝佳位置。

紫禁城的308口大水缸除了它固有的消防功能外,更为故宫平添了无尽的美感。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在紫禁城中进行大肆掠夺时,有不少侵略者竟用刺刀狂刮鎏金铜缸上的金子,如今在太和殿两侧的大缸上,仍能清晰地看见侵略者当年留下的累累刀痕。

后庭居住区域:保和殿、中和殿、乾清宫

走下保和殿后的丹陛,就可以看到内左门、乾清门、内右门,三道门内便是皇帝和家眷们居住的内廷,也就是后宫。当然,自乾清门而入,中线部分还是所有游客传统的参观路线。

乾清宫-雍正帝之前皇帝的居所;坤宁宫-明代皇后的居所;清代为了不忘祖先信仰,把坤宁宫左侧改外萨满教祭祀的地方,右侧则是皇帝的婚房。在乾坤之间,便是象征着帝后和睦的交泰殿。

休闲花园区:御花园,传统旅游团在结束了后三座大殿的游览后,会径直进入御花园,然后出神武门,结束在故宫的游览。但是这又如何尽兴,毕竟这72万平方米的紫禁城有着太多的流连忘返。

东线参观

故宫三大殿、探访顺治与董鄂妃的生死之恋以及珍妃井的秘密

游玩路线:中轴线-东线承乾宫-永和宫-景仁宫-延禧宫-外东路钟表馆-珍宝馆-御花园

适合人群:对历史感兴趣的大神们

东六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

交泰殿东侧,出门就是东六宫,这些小院落曾经住着紫禁城里备受恩宠的女人。走进这些院落,和影视剧里、历史故事里的人物对接一下,仿佛一下子就穿越到了当年的紫禁城。东六宫目前只开放了四个院落。

①钟粹宫:慈安皇太后曾经在这里居住过,慈禧是谁你一定知道,那么慈安和慈禧又是什么关系呢好多人都知道大家习惯称慈禧为西太后,那么这位慈安就是那位东太后了,慈禧太后是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而慈安太后是咸丰帝时的皇后,但并无子嗣,咸丰帝死后,同治继位,按照咸丰的遗诏,分别尊慈禧为圣母皇太后,尊慈安为母后皇太后。

②景阳宫:红丸案是明末三大案件之一,景阳宫是红丸案主角儿泰昌帝朱常洛生母住过的,没有开放,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这个历史疑案的推测和猜想。

③承乾宫:清顺治帝孝献皇后董鄂氏曾在这里居住,《孝庄皇后》里面,舒畅把董鄂妃演的深入人心,历史的帝王里,除了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绝世爱情,顺治和董鄂妃的生死恋情同样让人感到凄美。

④永和宫:这里曾住着雍正的生母、康熙的德妃乌雅氏,最终也未能母凭子贵移居慈宁宫,她并未像影视剧中那样尊享太后之位。

⑤景仁宫:福祸相依,这里曾住过明宣宗因被剥夺皇后之位而幸免于殉葬的胡皇后,也曾住过因慈禧太后为保全皇家颜面而使其投井殉国的光绪最宠爱的珍妃。

⑥延禧宫:还珠格格里的令妃娘娘就是住在延禧宫,令皇贵妃魏佳氏从最初一名默默的宫女成了宠惯后宫的女主人,也是嘉庆帝的生母。

外东路:珍宝馆-钟表馆-珍妃井

①珍宝馆:一座宝库,有各色宝石,闪闪发光的金银器皿,珍珠翡翠等。

离开延禧宫就能左转顺着红墙夹道去太上皇的宫殿。乾隆皇帝86岁时禅位给了他的儿子嘉庆皇帝,于是,成了太上皇的他专门给自己修了一座养老院,这就是珍宝馆,曾经的宁寿全宫-一组浓缩的紫禁城。珍宝馆有紫禁城最精华的部分-九龙壁-三联印-发晶鼻烟壶-宫中各种饰物-乾隆皇帝的25枚宝印-众达五吨的大禹治水玉山。

②钟表馆:清宫收藏的各式钟表。(这两个地方需要分别额外购买10/人的门票。

③珍妃井:虽然就是一口井,但却代表了一个王朝的走入没落。

出了珍宝馆的出口左转直行,便可看到顺贞门和神武门,顺贞门内是御花园,神武门外就算是离开了紫禁城了。

西线参观

探秘电视剧《甄_传》的小主们生活的地方。

游玩线路:中轴线-军机处-慈宁宫-寿康宫-太极殿-翊坤宫-储秀宫-御花园

适合人群:对甄_传百看不厌的小主贝勒王爷们。

①军机处:雍正皇帝后专设的咨议机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不管是来自历史书上,还是来自电视剧里,军机大臣四个字早已根植于所有游客的脑海。

②慈宁宫:大名鼎鼎的孝庄皇太后,也难逃人生的落幕--太宗皇帝奉安已久,我不便去惊扰,况且我最放心不下的是你和你的父亲,就把我葬在你父亲的陵边吧。这句话给了几百年来许多人无数的遐想,太后下嫁多尔衮,有些历史终究无法还原,但这些趣闻也使我们的旅程增加了无限的乐趣。

③寿康宫:女主人们都比较长寿,雍正皇帝的熹贵妃、乾隆皇帝的亲生母亲、电视剧里的甄_,就住在这个院落。熹贵妃活了86岁,跟她的儿子去漠北,巡齐鲁下江南、登嵩岳,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可是,这个院落最长寿的却是乾隆的婉嫔陈氏,虽然她曾经是这紫禁城里最不起眼的人物,但是她却活了92岁年纪。

西六宫: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和启祥宫(太极殿

目前开放宫殿有翊坤宫、储秀宫和太极殿三个。

①翊坤宫:万历皇帝的生母、明穆宗李贵妃住过的地方,当然最出名的人物却是蒋欣扮演的华妃娘娘的原型、雍正的敦肃皇贵妃年氏,不过和电视剧中的年世兰不一样,敦肃皇贵妃一生生育一女三子,可惜都没有存世。

②储秀宫:懿嫔,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曾在这里居住,并在这里生下了同治皇帝。

③太极殿:里曾经住了大清国的最后一位皇太后--隆裕皇太后,正是她,亲笔签下《清帝退位诏书》,大清就这么结束了

逛完西六宫的三个小院落,向北可以进入御花园,出了神武门也就算离宫了。

午门雁翅楼

午门的东西城台上各有的十三间庑房,由于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因此称雁翅楼。这种以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的布局形式是典型的受五门三朝制度的影响,有利于突出皇宫建筑的威严肃穆。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清顺治四年重修,嘉庆六年又修。2013年起,故宫博物院开始复建午门雁翅楼,去年复建完工

东雁翅楼展厅将展出全长3939米的康熙帝万寿庆典图,全卷共有18万个人物,数量甚至压过《清明上河图》。在下卷描绘的西直门到神武门的庆寿图景里,可以逐一找到北京城重要的地理坐标,例如西四牌楼、北海永安寺白塔、北海团城等。

入口处免费领取一个无线耳机,每走一个区域就能清晰的聆听展品的历史,出口请别忘记把耳麦放回去。

故宫私房路线篇

第一步:穿越午门,左拐

穿过午门,往左手边走,就可以登上午门城楼。

向南望去,天安门广场端门尽收眼底,饱览南城风光。

第二步:穿过熙和门来到武英殿

参观午门后,穿过金水桥前西侧的熙和门,就来到了武英殿。武英殿现为故宫博物院的典籍馆和书画馆的所在地。

目前武英殿正在举办赵孟_书画特展。本次展览将分为两期,先后展出包括《秋郊饮马图》卷、《秀石疏林图》卷、《行书洛神赋》卷等名作在内的一百余件书画,拟于10月下旬更换部分展品。这个秋天,来武英殿,在赵孟_的艺术世界里,感受书与画的气象万千!

赵孟_书法展

第三步:在慈宁花园寻找梅花鹿

鉴赏赵孟_书法作品过后,可向北前往慈宁花园,9只来自承德避暑山庄的梅花鹿在此亮相,有雄鹿2只、雌鹿5只、子鹿2只,同行的还有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兽医。

Tips:

天禄永昌#故宫博物院藏瑞鹿文物特展,包括鹿角椅、青玉衔灵芝卧鹿等在内的,近70件院藏鹿文化主题珍贵文物也同时亮相永寿宫。

慈宁花园梅花鹿

第四步:寿康宫,居住过乾隆之母

走出慈宁花园。从慈宁门进入,之后走过徽音右门,就到了寿康宫,寿康宫竣工于乾隆元年,是乾隆为生母钮祜禄氏,也就是后来的崇庆皇太后建造的颐养起居之所。崇庆皇太后母以子,福寿双全,享年86岁,是中国古代皇太后中最长寿者之一。

寿康宫是不久前才修缮完成对外开放,将寿康宫辟为原状展区,恢复乾隆年间的陈设,富丽堂皇,琳琅满目,展现了崇庆皇太后高贵尊崇的地位与乾隆皇帝以天下奉养的孝道。

寿康宫

第五步:养心殿关闭还有西六宫

前往位于慈宁宫东侧隆宗门后到了前朝和后宫的分界线,进入乾清门,走向西侧的月华门,就是养心殿(目前大修预计年再次开放,乾清宫建筑群和西六宫之间的就是西一长街,可以参观西六宫,西六宫比较推荐永寿宫的瑞鹿文物特展和储秀宫的原状陈设展览。

储秀宫与翊坤宫已于光绪年间打通,形成四进院的格局,成为慈禧皇太后居所,末代皇后婉容也在此居住过,内置陈设精致雅观。

第六步:别走神武门,还有茜茜公主!

西六宫参观后,走过御花园,绕道走出贞度门后,就是故宫博物院出口神武门,请别着急出去。茜茜公主与匈牙利:17-19世纪匈牙利贵族生活展已在神武门展厅开幕,149件(套来自匈牙利国家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均为首次在故宫博物院展出。

让我们走进紫禁城巍峨的神武门展厅,重温这位皇后不平凡的人生,感受17-19世纪匈牙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面貌!可登神武门及北城墙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俯瞰故宫全景(包括西北、东北角楼以及雨花阁、延春阁、玄穹宝殿等未开放区!

应当是北京故宫。故宫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时期,公元1406年开工,至1420年建成,曾有24位皇帝在此住过。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故宫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传说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中和殿的介绍

 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属于中国传统宫殿建筑之精华。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览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

 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

 “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三大殿中唯有这间房子可供皇帝一人静静的思考。

中和殿的建筑特征

 内部特征

 中和殿内宝座前左右两侧的两只金质四腿独角异兽。它是想像中的一种神兽,传说日行18000里,懂得四方语言,通晓远方之事。放在皇帝宝座两旁,寓意君主圣明,同时为烧檀香之用。放在中和殿地平台两侧的铜薰炉,是用来生炭火取暖的。清代宫中烧用的是上好木炭,叫“红萝炭”。这种木炭气暖而耐烧,灰白而不爆。宝座两旁还放着两乘肩舆,俗称轿子,是清代皇帝在宫廷内部使用的交通工具。帝后在什么场合乘坐什么轿子都有严格规定。肩舆是其中的一种。

 中和殿正中设有宝座,两旁陈列着两个肩舆。所谓的肩舆是皇帝乘坐的轿子中的一种,主要供皇帝在紫禁城内活动使用。

 外部特征

 中和殿高19米,平面呈方形,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它的面积是三大殿中最小的。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大殿所在的台基上,设置有龙的头部形状的'排水口。下雨时,排水头一起喷水,形成“千龙吐水”的景观。辛亥革命后,清逊帝仍居后宫。袁世凯意图复辟帝制,以三大殿为宫殿,对内外装潢有所改动。其中写有殿名的匾额上面的满文被凿去,汉字移至中间。

 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殿四面开门,正面三交六椀槅扇门12扇,东、北、西三面槅扇门各4扇,门前石阶东西各一出,南北各三出,中间为浮雕云龙纹御路,踏跺、垂带浅刻卷草纹。门两边为青砖槛墙,上置琐窗。殿内外檐均饰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殿内设地屏宝座。门窗的形制则取自《大戴礼记》所述的“明堂”,避免了三座大殿的雷同。

 中和殿的大殿平面呈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先在此小憩,接受内阁、礼部及侍卫执事人员等的朝拜。每逢加封皇太后徽号和各种大礼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阅览奏章和祝辞。

中和殿的宫殿用途

 明清两代,中和殿的使用功能基本上相同,即皇帝到太和殿参加大型庆典前在此休息准备。皇帝在中和殿通常都先接受主持庆典的官员朝拜和奏事,再到太和殿参与庆典。

 另外在每年春季的先农坛祭典时,皇帝都会先到中和殿阅读写有祭文的祝版,查看亲耕用的农具。在参与天坛、地坛、社稷坛、太庙的类似活动前,皇帝也会在这里阅读祭文。

 清代每七年纂修一次皇家家谱。纂修工作完毕后就会在中和殿上举行仪式,送呈皇帝审阅。给皇太后上徽号时,皇帝也要到中和殿阅读拟好的奏折。

北京外朝三大殿有哪些建造历史?

话说朱棣迁都北京城不久,有一天,城里来了一位古怪的客人。说他古怪,是因为他精通阴阳八卦,善于用八卦预测没有发生的事情,而且他为人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