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退休教授自称李白后人, 拿家谱为证,怎么回事?
说起作诗,中国上下五千年,能当得起“诗仙”名号的唯有李白一人。李白一生有无数作品流传后世,那么他是否还有子嗣留下来呢?在江苏省的一个普通农村,东尹庄村,这里的农民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李白的后裔。引得无数媒体到这里采访追踪,他们甚至还拿出来了族谱作证。
而这一切事情都要从一位叫做李玉堂的79岁老人说起,李玉堂退休之前是,他也是东尹庄的第一个大学生。2005年的时候,李玉堂偶遇了一位李姓的本家。两人在交流的过程中,谈论起了李姓的辈分。李玉堂称自己是李家二十世孙,而对方却指出,李玉堂的姓氏不正宗,“李氏是古姓,祖先是老子李耳,二十世也才最多600年,怎么可能传到你这里。”听到这些话的李玉堂,也起了弄清楚自己姓氏来源的心,于是他决定要重修家谱。
回到村中的李玉堂,在村里的祠堂找到了《李氏源流族谱》,在细心研读完自己的家谱后,他在里面发现了这样一句话,大概意思就是:东尹庄村民的祖先名叫李繁,是李白的嫡系子孙。于明朝洪武年间,从南京搬至此地生活,传至咸丰九年时已是第17代。
李白后人出现在江苏的消息,也在全国文化界、历史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根据唐朝史料记载,李白的儿子名叫伯禽,伯禽有一子两女。
在李白去世58年之后,也就是公元820年,李白的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曾经找寻过李白的后代。但最终只找到了李白的两个孙女,至于李白唯一的孙子,两人说他早年就离家出走,失踪多年音讯全无。因此郁教授断定,李白早在唐朝就断子绝孙了,哪里还有后人。
李姓家族,辈序是“元、美、光、先、绪、敦、修、大、守、成、广、传、家、仕、本、唯、学、可、长、荣”。
李姓,中原姓氏之一,世界第一大姓。中国人口9500万,全球人口总规模超过12亿。在中国,湖南、四川、重庆是第一大姓,河南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
在台湾地区、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姓为第二大姓,为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或“木子李”。李姓历代名人极其多,如思想家李耳、诗仙李白等。
姓氏由来
李姓家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州谱学会存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
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李姓的活动地域已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汉时期是李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李姓始入两广地区,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为赵郡李姓的名家。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那丰富、曲折的一生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少难解之谜。
李白的家世就是一个谜,历代学者进行了不少研究和考证,但至今仍未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李白的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文》(新墓建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即817年,距李白死已五十五年。)中说:“公名白,字太自,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姓与名,故自国朝以来,漏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李白晚年所依托的族叔李阳冰受李白之嘱,为其作《草堂集序》指出“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 谪居条支……神龙之始,逃归于蜀。”(神龙年间为八世纪初。)这两则史料,可以看作是关于李白身世最原始的材料,因为其来源都出自李白本人。
李白在自己诗文中也多次提及自己的身世,在《长安裴长史书》中说:“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这里的金陵,经郭沫若考辨,是指李暠五世纪初在敦煌、酒泉一带建立西凉政权,设建康郡,不是指今江苏南京的金陵。在《赠张相镐》诗中,李白写道:“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善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这显然是指远祖为汉武帝时名将李广,虽有赫赫边功,却终身未得封侯。
其实,李白这个“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的身份是很可疑的。如果李白真是李暠的九世孙,按辈份就应该是唐玄宗的族祖。唐玄宗在天宝元年(742年)曾颁布诏书,准许李暠的子孙“隶入宗正寺,编入属籍。”也就是可以登记为皇族的户口,而这时的李白颇为朝廷重视,但李白却没有去登记。后来入翰林院,多次见到皇帝也没有直接提起这件事。也可能是因为没有传世的家谱为证,皇帝诏书中明确要求“源流实同,谱牒犹著”才可登记。但是李白很爱与同姓的人标出辈份关系,稍加核对,就可看出与李暠九世孙的身份不相吻合。如李白所认的族叔李阳冰,也是李暠的九世孙,论理与李白同辈,又如李云是李渊儿子李元庆的曾孙,为李暠十一世孙,李白也称之为叔,把自己降低了三辈。可见,李白对自己的身世都把握不定。李暠九世孙的说法可能是李白本人或其先人的编造,目的是抬高自己的门第。难怪有些史学家不仅不相信李白是李暠九世孙的说法,乃至怀疑他汉族的族属也是冒牌的。唐史专家陈寅恪曾断定:“夫以一元非汉姓之家,忽来从西域,自称其先世于隋末由中国谪居于西突厥旧疆之内,实为一必不可能之事。则其人本为胡人,绝无疑义矣”陈寅恪先生的意见纯系主观推理,极少有人附和。
一些研究者注意到一个很不正常的情况:李白对自已的近代长辈始终闪烁其词,尤其是称其家由西域归蜀是“潜还广汉”, “逃归于蜀”。按理李白先人当年不论是出奔还是触犯刑律而逃寓远方,时隔百年,根本用不着“潜还”,或“逃归”。这里面莫非有什么难言之隐?清人王琦由此推测:李白父亲李客的“逃归”、“潜还”很可能与“任侠”“避仇”有关。所以李白始终对自己的父亲讳莫如深,躲躲闪闪,也不敢向朝廷和皇帝明告自己的身世。李白自己的言行中,不是也不时显露出象他父亲那样豪爽任气,侠义心肠的气质吗?
李白的家谱实际很难考证,其自称是凉武昭王九世孙,但连他自己都不肯定。可以肯定的是其父名“李客”,在李白五岁时,李客带着一大家子人从中亚碎叶来到蜀地(也就是现在四川那块啦)生活。至于李白的亲爷爷嘛,自然是李客的父亲啦,叫啥名字就不知道了。
另外,李白在天宝初年时,曾和当时的殿中侍御史李彦允认了祖孙关系,李白称李彦允为“从祖”。所以,如果硬要说李白的爷爷是谁,有史籍可考的应该就是这位李彦允了。
当然,如果楼主的提问本不是为了知道真正的答案,而是玩那种脑筋急转弯的游戏,那就没劲了。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 [1] 《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 [2] ;《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3] 。
李白的身世可谓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不过通过多方资料记载李白是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的身世应该是真实的。
于李白的身世,最原始、最权威的记载只有两个,一是李白后认的族叔(从叔)、宣州当涂县令李阳冰的《草堂集序》,另一个是宣歙池等州观察使范传正为李白所作的墓志铭《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后世所有李白传记中凡涉及身世、籍贯等等问题,皆依据于此。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文》中写到过李白单名一个白字,字太白,他的先祖是陇西成纪人因为战乱他的家谱已经找不到了。他是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隋朝末年因为天下大乱,他的家族中有一部分流落到了碎叶。自此李白家族人员散落,无法完全统计核实。
李白在晚年的时候投靠到一个族叔李阳冰,李阳冰受李白之托为他作了《草堂集序》。李阳冰《草堂集序》:“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为名,然自穷蝉至舜,七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翻译过来就是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神龙初年逃归到蜀汉。 另外在诗文《长安裴长史书》中李白自己曾写到我本出身金陵,因常年战乱,先祖蒙难,一度流落咸阳附近。根据《新唐书》的记载显示,李白是梁武昭王的第九代世孙,如果按照这个说法的话,那么李白就和唐太宗李世民是同辈族弟。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汉族,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一说生于四川江油青莲乡),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父李客,其生平事迹没有准确记载,生卒不详。根据唐朝自己编的家谱,唐朝宗室李氏是李广第三子李敢后裔,而李陵为李广长子李当户之子,李陵降匈奴,其在中原的母弟妻子全部被汉武帝诛杀,李陵娶匈奴王之女,其子孙中大将军李远一系在北朝杀回中原。(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和李远同为北周朝十二大将军,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和李密的曾祖父同为北周朝八大柱国,北周朝最高层是八大柱国,再下面是十二大将军)
根据北朝史书的记载,鲜卑主要部落如拓跋、慕容、秃发、乞伏、段、宇文等,有自称炎黄后裔的,但自称李陵之后的很少,偶只知道有李远、李穆、李贤三兄弟(均为西魏-北周-隋重臣,与唐太宗的曾祖父李虎同时)。 现天下李姓皆以李广为祖,封 陇西堂。李白应该是李广子孙。
大学退休教授自称李白后人, 拿家谱为证,怎么回事?
本文2023-11-06 18:30:3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23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