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巨匠”鲁迅54岁因病逝世,只留下一个儿子,如今现状如何?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6浏览:2收藏

“文坛巨匠”鲁迅54岁因病逝世,只留下一个儿子,如今现状如何?,第1张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的旧体诗「自嘲」,也是他对自己所作的精确而深刻的自画像。

谈到鲁迅先生,大家对他的印象肯定是冷酷而尖锐的,他一生为国家的复兴与解放而呐喊,以笔为刀,在深沉的旧社会黑幕上划出一道巨大的口子,让属于自由与民主的光辉照耀其中,唤醒国人的心灵。除了民族斗士这一身份之外,鲁迅先生还是个和蔼可亲的父亲,他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

尽管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都被中小学教材所收录,因而广为人知,但他的子孙们却很低调,从不以鲁迅后人的身份去宣传,以致我们很少知道他们的消息。我们不禁要问,作为现代文坛的大师,他的婚姻家庭生活是怎样的呢?它的子孙后代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鲁迅先生的初妻朱安,是由传统礼教培育而成的大家闺秀,曾赴日留学,受过新思想洗礼的鲁迅先生,自然难以与这类妻子找到共同语言。鲁迅母亲所说的两个人的结合是完全正确的,彼此之间没有任何感情基础。

到日本留学前,鲁迅家里就有这位夫人,可是他心里很不情愿,后来为了让他回去结了婚,他妈妈用了很老套但又屡试不爽的手段——装病。这是一个自古毁人不倦的托辞,不知拆散多少恋人,又强配多少怨恨。

鲁迅先生与朱安虽无怨无怨,却无爱,终其一生,鲁迅先生养育了她,却从来没有给过她一丝情意。

事实上,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类似鲁迅与朱安的合体也不在少数,追求进步的新青年在家族的安排下,被迫去找一个在他们眼里像古董一样陈腐的老式女子,思想上的巨大差异让他们仿佛生活在两个世界,甚至无法做到表面上的一举一动。

相对于别人,鲁迅先生对自己的配偶朱安可算是仁至义尽,至少没有提出离婚,生活上也没有亏待过她。家妇不过是听命于母命而娶的摆设,但除此之外,正当壮年的鲁迅也同样需要一种爱,一种可以进行心灵对话的知音和伴侣,于是许广平出现了。

许广平是鲁迅先生的学生,两人还有十来岁的年纪差距,但这些都没有成为共同生活的障碍,他们在一起多年,互相帮助,并育有一子周海婴。相对于朱安,许广平无疑更热情、更生动,更重要的是,她不是由传统门第培养出来的丧失了个性的闺秀,而是一位接受了新思想的女学生,自然与鲁迅有更多共同语言和追求。同样,在长期的朝夕相处中,产生爱情也并非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

可惜的是,两人战胜了世俗的偏见,却无法跨越年龄的鸿沟,1936年,54岁的鲁迅积劳成疾,死于疾病,而此时他和许广平的孩子周海婴才八岁。

总之,鲁迅与许广平的结合是自由恋爱的结果,两人志趣相投,互相扶持,共度了许多美好的时光,鲁迅先生能够心无旁骛地用文章作为武器,同反动当局进行斗争,在这背后,许广平的功劳不可小觑。

周海婴是鲁迅先生之子,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很深,那么他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呢?

虽然鲁迅先生在儿子八岁时就永远离开了他,但他幼年时对周海婴的教育和熏陶,却足以使他受益一生。鲁迅先生一直希望他的儿子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敢说、敢笑、敢骂、敢打,其实周海婴也是这样。

其父早死,周海婴却并不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懂得自强自立,奋发图强,最终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国家广电总局工作了很多年,是我国无线电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总之,周海婴不是依靠鲁迅后代这一自然光环来享受父辈们的阴凉,而是靠自己的辛劳与努力,另外又开创了一片不愧为父辈的天地。这个周海婴作为孩子,应该是对鲁迅先生在天之灵最好的纪念和安慰。

时人这么评价一家三兄弟,说是:一个大作家,一个大内奸,一个大干部。这便是绍兴赫赫有名的周家三兄弟—— 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

说起周树人,大家听过最多的一定是他的笔名 “鲁迅” 。而提及鲁迅,那肯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民族斗士,他的文采、视野、才华在当时的文坛都是首屈一指的。

鲁迅的二弟——周作人,想必大家也是如雷贯耳,但对于其人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有人欣赏他的才华,有人说他不是好人……大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其实周家除了这兄弟二人外,他们的三弟—— 周建人 ,同样是一个卓绝群伦之人,他甚至官至副国级,但是相较于鲁迅与周作人的出名,这一位真真是一个不露圭角的人物。

他在文学上绝不输其大哥鲁迅、二哥周作人,在生物学上的研究造诣也是十分出色,出版过众多科普读物,在思想上倡导男女平等、妇女解放,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他96岁去世,前后有过两位夫人,共育7个儿女 ,那么如此伟大的一个人物的他的子女后代又是一副什么光景呢?

周建人,字乔峰,原名松寿 ,1888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南城都昌坊周家新台门。

他虽是家中的幼子,却有着苦难的童年,周建人出生时,他的家族正开始走下坡路。

周家本也有过“购地建屋,设肆营商,广置良田”的显赫时期,祖父周福清曾做过十多年的京官。

父亲周伯宜虽多次考取乡试而名落孙山, 但却思想开明,有一颗爱国之心。

母亲鲁瑞来自一个乡下的小村庄,但她靠自修也能达到看书的水准,有着普通老百姓一样坚韧的性格。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显赫的家族,也因为当时时局动荡而逐渐衰败下去。

在周建人5岁时,祖父又因科场案发而入狱 ,这让本就元气大伤的家族,再也没了翻身的机会,只能一步一步走向衰亡。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周建人,虽被时局所迫,但也在长辈们的良好品行的影响下 成长为了一个坚韧、懂事、自立自强、思想开放的人。

周建人可以说是在艰难中成长起来的,为了营救祖父、为父亲治病,小小年纪的周建人就跟着两个哥哥四处奔波,靠着变卖旧衣服和首饰来维持生计。

因为家庭的衰败,周建人自小就营养不良,十分瘦弱, 但是他却很聪慧,很好学。 小时候祖父教他认字,即便还没有开蒙,但只要教过他,没过多久就能都记住。

8岁父亲去世,9岁入学,他热爱读书,尤其爱抄书,他曾说:“无钱买书就借书,要看书,更要抄书,抄书胜于看书。”因此,他不仅读书万卷,而且还写了一手好字。

他祖父在世时曾称赞他写的字苍劲有力、“落笔有秀气”。

周建人也曾希望如两个哥哥一样去南京,进洋学堂,学新知识, 但却因为母亲的一句话留了下来。

那时周家已经非常困难了,母亲鲁瑞寡居多年,作为一个妇道人家又不好出面,因此,周建人在听到母亲流着泪说:“你一走啊,我身边就没有人可以给我支撑门面了。”

最终,周建人还是默默地放下了手中的行李,选择留了下来,并走上了一条自学之路。

1906年,经人推荐,年仅17岁的周建人 成为了绍兴僧立小学的教师兼校长 ,他每天要担任不同的角色,有时是校长,有时是教员。

也有时要承担着学校的教务、账目和总务,除此之外,他还要帮请假的老师代课,去学生家里家访,批改作业等等。

尽管身兼数职、分身乏术,但他依旧将学校办得井井有条。直到1912年学校因经费紧缺而停办, 周建人才被聘去了其他学校教书。

也是在这一年,二哥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怀孕分娩,需要人照顾,于是其妹羽太芳子在哥哥羽太重久的陪同下来到了中国照顾姐姐,并与此后留在了周家。

而同处一个屋檐下的两个未婚男女也在此时渐生情愫。

1914年在周作人和他的妻子羽太信子的撮合下, 周建人与二哥的妻妹羽太芳子结了婚 ,并写信告诉了远在北京的鲁迅。

鲁迅在其日记中这样记载了周建人寄给鲁迅的书信,信中称他与羽太芳子在旧历二月四日结婚,并于第二天收到了两人结婚的照片。

周建人与羽太芳子刚结婚时感情也是如胶似漆,并于次年生下一子 ,但可惜的是孩子不到一岁半便夭折了。

1915年,周建人一直与绍兴明道女中教书,直至1919年离开绍兴。

在此期间,周建人不仅从事教学实践活动,而且还潜心钻研植物学。其中不乏受到鲁迅的影响。

从他与鲁迅来往信件中得知, 鲁迅鼓励他自学,可以以植物为主 ,因为植物材料易得,成本小,加之周建人本身喜爱植物,便开始了植物的研究生涯。

鲁迅还从日本寄来了相关书籍和解剖显微镜等器具,使得周建人在学习上更加得心应手。

尽管寄来的书籍都是英文,但周建人还是一本一本查字典读了下来, 这也让他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周建人和羽太芳子一儿一女也陆续出生, 分别是女儿周鞠子和儿子周丰二。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周建人渴望去往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于是他也如愿随着鲁迅一起,举家搬迁到了北京八道湾十一号。

次年,经鲁迅介绍进入北大攻读哲学,旁听科学总论等课程。北大开放、包容、科学的精神,让周建人有了更加深刻的学习与认识。

他开始对恋爱、婚姻和离婚的思考愈发深入透彻,注重个体的自由与价值,批评封建道德下的媒约婚姻制度和娼妓制度,反对物化女性,鼓励受到压迫的妇女勇敢追求自我。

1921年,经鲁迅介绍, 周建人离开北京前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职 ,这一待便是二十余年。

周建人离开北京时,羽太芳子已经怀孕,有了他们的第4个孩子,因此,周建人也没有要求妻子和自己跋山涉水,一同前往上海。

但是, 1922年羽太芳子生下孩子后,仍不愿前往上海 ,她不愿离开北京繁华的生活,周建人甚至回了一次北京想要劝说妻子一起离开,但被拒绝了。

无奈之下,夫妻二人分居两地,感情也日渐生疏,交流更是渐行渐远, 双方不能相互理解,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

之后,周建人在上海兢兢业业地进行编辑出版和科学研究工作,而羽太芳子则在北京过着安逸舒心的生活,她不仅不理解丈夫的工作,还时不时地写信问周建人要钱。

周建人开始反感妻子的行为 ,直到他碰到了曾经的学生 王蕴如 ,王蕴如和羽太芳子不同,她陪着周建人一起经历了困难、坎坷,这让周建人找到了灵魂伴侣。

1924年,周建人与羽太芳子离异后,在上虞蒿坝与王蕴如结婚, 两人先后孕育了3个女儿,都十分的出色。

周建人一边在商务印书馆承担着编译工作,一边又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号召人民群众加入救亡图存的行列之中,为国家解放而接续奋斗。

建国后,周建人参加了协商会议,开启了他为国建设的生涯,周建人一生清廉,贡献卓越。

在周建人的一生中与前妻共同养育的4个孩子,可能是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其境遇总归是没有周建人与王蕴如这一对“灵魂伴侣”所生的3个女儿要好。

1915年长子刚刚出生,周建人为其取名 周冲 ,但这个孩子却没能活过一岁半。

1917年,第二个女儿的出生缓解了夫妻俩的丧子之痛。

女儿叫马理,又叫鞠子 ,鞠子自幼时随父母去往北京,在北京长大,长大后学习音乐,去往上海求学,还曾住在鲁迅家中。

解放后,她和丈夫定居唐山,可惜的是,在1976年的唐山地震中逝世,时年59岁。

1919年5月,周建人与羽太芳子的第3个孩子, 周沛(又名丰二) 出生。但是后来周建人与羽太芳子感情破裂,这给孩子带来无尽的伤害。

因为父母离异,他长期跟着母亲生活,于是他对父亲恨之入骨,其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1937年,鲁迅过世近一年,周家母亲鲁瑞晚年丧子心情一直悲痛,于是二哥周作人提议恰逢母亲八十大寿,就准备大办一下,或许能给母亲带来些许安慰。

而此时周建人也携新夫人王蕴如前来祝寿 ,但其实在当时周建人与羽太芳子两人的离婚事宜迟迟没有一个了断,而王蕴如又在这些年里为周建人生儿育女。

于是周建人此番也存了给王蕴如一个名分和与羽太芳子做个了结的想法去的。

寿宴当天,羽太芳子见周建人明目张胆地带来一个陌生女人回来,立刻就和周建人争执起来,而后哭着跑回到了房间,还打电话给日本大使馆,让日本宪兵队来抓人,好在因为接电话的人喝醉了,没有当回事。

而其子周丰二看见母亲哭得撕心裂肺,非常生气, 就拿了一把军刀冲到了周建人和王蕴如面前 ,要不是周围人眼疾手快,这刀就要刺进周建人的身体。

所发生的一切都让人心惊胆战,周建人气愤的同时,说道:“我要和你断绝父子关系!”而后匆匆与王蕴如离开了北京。

周丰二从此以后再未与父亲有过任何联系,毕业后他成为了北京九十五中的数学老师, 他与他妻子一生都没有生过孩子 ,而是之后过继了妻子妹妹的孩子周玲,周玲后又与梁启超之孙梁任堪结婚。

其实周建人与羽太芳子的感情问题影响的不只是周丰二一人,破裂的家庭关系更是让小儿子周丰三的心理留下了道道创伤。

1922年2月周丰三出生 ,此时的周建人与羽太芳子已经分居两地,尽管矛盾还没有激化,但已经是不可调和了。等到夫妻二人彻底闹掰后,周建人已经不认这个儿子了。

周丰三当时年纪还很小, 但他从小没有体会到过父爱 ,一方面他向往着父亲能够看到他,一方面他又恨父亲抛弃他和母亲。

纠结的心理让他在敏感卑弱的青春期,用极端的方式,拿起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而和周冲、周马理、周丰二、周丰三的命运不同,周建人后面与王蕴如所生的三个女儿,每一个都是各个领域的人才。

1926年周建人与王蕴如的第一个女儿出生,取名 周晔 ,周晔曾是杭州之江大学英文专业的学生,后来又进入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学习。

解放前周晔就南下参加了新四军,此后便和家里失去了联系,解放后,王蕴如从上海搬家到北京。

在火车上偶然碰上了许久未与家人联系的大女儿 ,又惊又喜,此时,站在母亲面前的已经是一名飒爽英姿的女战士了。

此后,一家人长住北京,周晔被安排到了全国总工会工作,时任总工会妇女部部长杨之华是瞿秋白的夫人,而周建人与瞿秋白曾是好友,于是周晔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杨之华的秘书。

1966年初,父亲调回北京,她先是与丈夫张攸民一起在上海工作了一段时间,出任了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后又回到北京,专门从事写作。

她先后整理完成了《鲁迅故家的败落》《鲁迅在上海》等, 其中《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入选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表达了对鲁迅先生怀念与敬仰。

周晔在1984年因肺癌逝世 ,为了让周建人不再体会到丧子之痛,家人们并没有向他透露这件事。

周建人也经常询问,为什么他的女儿周晔没有来看望他,直到不久后,周建人也去世了。

周建人与王蕴如的第二个女儿叫 周瑾 ,出生于1927年,周瑾是医学领域的人才,她就读于上海中山医学院。

1948年,周建人秘密入党,他把全家从上海带到了党中央所在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二女儿周瑾和小女儿周蕖也中断了学业,跟着他一同前往。

之后周瑾就和姐姐周晔一样,选择了军人这一条道路,她被分配到军区的卫生部。

周瑾于1954年被派往苏联学习 ,从事化学药剂的研究,回国后,又将她分配到了药物研究所,后还担任了药物研究所的党委书记。

她的丈夫金经得,也是军人,两人同是上海医科大学的学生。

金经得毕业后就参军了,曾在空军司令刘亚楼身边担任过一段时间保健医生,后任空军总医院内科主任、空军司令部门诊主任等。

可能与其自身职业有关,因长期药物和放射性影响, 周瑾离休后身体一直不好,后因患上红斑狼疮,于2001年去世。

而小女儿周蕖的人生经历可就称得上阴差阳错了。

1932年周蕖出生在上海 ,在上海读完中小学后,随父亲去往西柏坡,因时任统战部部长的李维汉说:“马上就解放了,回北平读书也是一样的。”

于是周蕖就没有西柏坡读书,后回北平继续完成学业,但正是这一延期,她在报考清华时,又恰逢国内大规模选派学生到苏联留学,每个部门都分有名额,出版总署派不出人去,就把周蕖选上了。

这样,她只有放弃清华已经寄到的经济专业的录取书,转赴苏联。由于周蕖是出版总署派来的, 于是专门给她安排了莫斯科的印刷系进行学习。

但在学习了大半年之后,周蕖却发现苏联的印刷术和中国的印刷术并不匹配,所以她决定转专业。

她征求了父亲周建人的意见,周建人建议她“女孩子还是当教师最好了”。

周蕖因此转学到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的教育系 ,学了幼儿学前教育,同时还结识了四名中国留学生,其中就有她未来的丈夫 顾明远

周蕖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之后又转向了比较教育的方向,41年间,她从一名普通的老师成长为一名教授。

5年前,85岁的周蕖女士还与88岁的丈夫顾明远先生一起受邀返回绍兴老家祭祖,周老称这是她自1948年以来, 时隔70载再次祭祖,真的感慨万千。

父母给予孩子怎样的童年,可能影响着孩子未来的人生轨迹,既然带给了他们生命,那么就要承担起责任。

上一代的恩怨情仇已经画上了终点,但下一代、下下一代的人生才刚刚起步。

他们或多或少的依靠血脉与“周建人”产生了联系, 但是生活总是自己的 ,他们既不会再见面,也不会成为了“周建人”这一形象的缩影。

他们会带着祖辈的荣光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发光发热,成为更好的自己。

1、《大家风范——我所知道的民主党派领袖》肖伟俐新华出版社

2、《中国各民主党派史人物传》彦奇华夏出版社199411

鲁迅是上世纪前期文坛很是活泼的作家,也是我们最为熟习的作家之一,他感情上有两段历练,对照康有为、郭沫若等人算是很少的了,同样的他的儿女也不久不多,惟独一个儿子,亏得孙子辈多了起来。

着实鲁迅和第一个老婆朱安根柢没有一点感情,早些日子母亲多次给他拍电报让他回家成婚,鲁迅都说让人家女孩另嫁了吧,功效母亲却来了个“病危速归”,鲁迅不得不回家。抵家后守候他的便是成婚,婚后鲁迅拒绝同居,然后以不克不及迟误学业为由和弟弟一路去了日本。要是说鲁迅花心那简直不同错误,要晓得在46岁那年和许广平在一路当年二十年他都没有找其他女性,固然不是很富有,每月几百大洋也充足他找个女性了,对照于其时其他著名的常识分子,鲁迅算是最耐寥寂的了。与许广平成婚后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名叫周海婴。

周海婴生于上海,是闻名的无线电专家,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他出生的时辰许广平难产,鲁迅抉择保大人,末了却不测全都保住了。给他起名海婴,取“上海出生的婴儿”之意。鲁迅在遗嘱中“但愿儿女万不成做空头文学家”,以是他就去学了与文学相反的专业无线电,由于是台甫人的儿女,以是在黉舍什么别致的事都不敢打仗,否则别人城市说“瞧瞧鲁迅师长教师的儿子居然若何若何”。

周海婴与夫人马新云了解也是缘分,1945年马家搬到了上海霞飞坊,成了他们家的邻人,两个孩子通俗在一路玩,久而久之便孕育发生了感情。俩人成婚之后生了三子一女,大儿子周令飞做的是公共撒播,二儿子在私营企业,三儿子在日本广播学会北京服务处做摄像师,女儿则嫁给了日本人,生了两个女儿。

关于大儿子周令飞,早些日子也做过一件颤抖的工作,他1980年到日本学习,了解了来自台湾的同班女同窗张纯华,俩人相爱之后周令飞便和她一路去了台湾,这让其时的人们很接管不了。

看累了吧,发个笑话,让你开心放松一下

换两个小桶

新婚夫妇刚送走一批前来吃喜酒的客人,只见新郎的七旬老父从外面颤巍巍地挑水进院。  新娘见到,不由柳眉微皱。她一把拉住新郎,低声指责说:“看老人家那么大年岁了,挑这么两大桶水怎么受得了!外人见了会说咱们当小辈的不孝敬呀!”  “那,你说怎么办?”  “明天给他换两个小桶!”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被称为民国时期骨头最硬的人。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争贬时弊,他为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奉献了一生。

如此优秀的鲁迅,他的后人现在过得怎么样呢?

鲁迅、许广平与儿子周海婴

鲁迅一生结过两次婚。他的第一次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下的,并未经他同意。鲁迅当时在日本学习,他的母亲要求他回国,与与朱安成婚,为了安慰母亲,他只好同意完婚。

在当时,鲁迅留学国外。接触了新的思想,而妻子朱安却是恪守封建礼教的女子,不仅大字不识,而且还保留着旧时裹脚的习俗,且思想用与鲁迅也格格不入。因此,他在与朱安结婚后不久便离家而去。妻子朱安与其母相伴一生,一生没有孩子。

鲁迅的第二次婚姻是与他钟爱一生的妻子——许广平结合。许广平是鲁迅的学生,生于广州番禺的富贵之家。从小便接触西方文化,会说英语,不裹脚,且和鲁迅一样,以救国为己任。有着相同的新思想和革命情怀的两人,一拍即合,擦出爱情的火花。

鲁迅与许广平只生有一个儿子,他便是周海婴。而周海婴其实也是鲁迅和许广平避孕失败结出的果实。当时鲁迅与许广平两人在上海,也因此周海婴名字中有了“海”这个字。

许广平是中年时为鲁迅诞下周海婴。因生产途中险些丧命,夫妻二人都非常珍爱这个唯一的儿子,精心地培养他。

那么周海婴的人生怎么样了呢?

周海婴

周海婴与鲁迅不同,他并不喜欢钻研文学。相反的,他很喜欢科研。他成功考上了北京大学的物理系,成为一名无线电专家。后来成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就职于广播电视台。

此后,因他的不懈努力,且在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取得了一番成就,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成为了一名全国政协委员。

周海婴在他晚年的时候,因为稿费的问题,和某个出版社打起了官司。因为这事,不少出版社有一段时间内都很少会接纳他的文章。

与父亲鲁迅的感情生活相比,周海婴的婚姻更为幸运。他的夫人是青梅竹马的邻家女孩马新云,1952年嫁给了他。因二人是青梅竹马,因而感情一直很稳定,长大后自然而然地结了婚,并生下了4个小孩: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周令飞

鲁迅长孙、周海婴长子叫周令飞。1953年4月20日,周令飞出生于北京。周海婴和母亲许广平商量,为了纪念早逝的父亲,给儿子以鲁迅早期使用过的笔名“令飞”命名。

周令飞969年北京景山学校毕业,他从小有参军的梦想。上小学时,他未经父母同意,自己跑去想要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16的时候他还不到入伍年龄,但凭着跟招兵军代表的软磨硬泡,硬是穿上军装到东北高炮某部当了几年兵。之后周令飞被调到解放军画报社当摄影记者,再专业分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

恢复高考时,周令飞虽然复习了几个月,但终因参军过早影响了学习,以致基础太差没敢报考。1979年之后,出国留学的政策开始放宽,周令飞想要走一条祖父曾经走过的留学之路。他早早联系好了日本东京的一所语言学校,准备先过语言关,再进修别的专业。但学校都开课了,周令飞却迟迟拿不到同意出国的批文。

因为他是鲁迅的孙子,所以让有关方面颇费思量:公派吧,似乎确实不合资格;自费呢,连鲁迅的孙子去日本读书都要靠日本人关照学费,似乎也有失体面。最终上面终于想出了变通措施:公派自费。即是对外名义由国家所差遣,但一切费用均由周令飞自负。他1980年与妹妹周宁,都去了日本读书。

周令飞后来赴日本富士电视台进修电子媒体,做了一名摄影师。在艺术领域,他过得也十分肆意,是社会工作者、国际大型文化活动制作人,

周令飞像极了他的祖父鲁迅,尤其是那两撇胡子,常有人跟他开玩笑,问是否有导演请他去演鲁迅。他笑声朗朗,“不行啊!我太高了!”

周令飞比祖父高出20厘米。有学者论证了,许广平身高170厘米,因此周海婴以及他的三儿一女,个子都远超鲁迅。周令飞是由祖母许广平一手带大的,为了他这个宝贝大孙子,许广平戒了烟,日日精心看护。

周海婴全家福

周海婴的二儿子叫周亦斐。周亦斐还在马新云腹中之时,周海婴夫妇商量决定暂时不要那么多的孩子,以便专心学业,于是准备去医院打掉。去学校开人流手术介绍信时,被马新云所在学校的领导跟喊停了。当时的领导们认真商量了一下,认为鲁迅的后代本来就少,怎可轻易打掉?

差点未能出世的周亦斐,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在一家私营公司工作。他与妻子吴彬育有一子周景川。周亦斐从小就喜欢做生意,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现在也是一位著名的企业家了。

周海婴的三子周令一,曾经是日本广播学会北京办事机构的摄像,从事摄影工作。他与夫人车晓林育有一子周景轩。

鲁迅唯一的孙女、周海婴的女儿周宁曾留学日本,后来结识了日本人田中正道。两人在日本东京都旅游公司工作,婚后生有一对双胞胎女儿田中华莲、田中悠树。并在日本定居。

除去直系亲属,鲁迅还有一个比较出名的后代,就是他的侄孙,是我们都比较熟悉的一个演员,叫许绍雄,是香港的一名实力派演员,可谓无人不知。他在娱乐圈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也小有成就,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和鲁迅有关系,说明他为人还是比较低调的。

就鲁迅的几个后人来说,每个人都靠自己成就了一番事业。相信鲁迅先生九泉下有知,一定会欣慰的。

民国时期是动乱年代,也是英雄四起的年代,民国时期的文坛也的确是群星璀璨,中西文化的结合、新理念和旧理念的对立影响,在当时的时代可以说得上是思想浪潮的翻涌高潮。大家都以新文化新思想为标杆,所以也导致了当时文人们出现了一种强烈的反旧行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以有包办婚姻的妻子为耻。

对当时接受过西方思想的文人而言,似乎对读过书的新式女性有一种执念,必须实现自由恋爱,才能算反旧社会成功,成为新思想的代表。这种情况,即使是当时的文坛巨匠——鲁迅先生,都不能免俗。

鲁迅的原配妻子朱安就是包办婚姻,但他却从没碰过这个妻子一下。鲁迅的母亲为了让两人成婚,在1906年的时候,以病重为由将鲁迅骗回了家。即便鲁迅被迫成婚,但依然选择睡书房,3天后立刻去寻找自己的求学之路。

其实对于和朱安的这段婚姻,鲁迅也曾努力过,他努力想要说服自己的父母和朱家让朱安去学习,但他们并不以为然,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二人越走越远。鲁迅不止一次强调,否认朱安是他的太太,两人只有赡养义务并没有感情。

鲁迅作为新思想的代表人,但是并没有和朱安离婚,因为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女性还是非常不利的,并且两人离婚也可能会导致朱安悲惨下场。

所以朱安只是鲁迅名义上的妻子,但是众所周知,鲁迅还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鲁迅的第二任妻子许广平所生;也是鲁迅的一生挚爱。许广平从小家室就很好,她的祖父曾担任过浙江巡抚,不负众望的就是许广平从小就开始接受新式教育,也算是鲁迅的半个学生。

鲁迅的恋爱时期可以追溯到1925年,当时的的许广平在27岁时第一次以学生的身份给鲁迅写了一封信,从这封信开始两人的关系也日益密切。许广平开始陪伴在鲁迅身边,四年的时间以同居的身份生下一个孩子——周海婴。

周海婴虽然生活在文学的熏陶下,但他却对理科情有独钟,周海婴先在北大学习物理系,后来在国家广电总局担任高管,也算是一位大人物了。到了周海婴这一代,人丁就开始兴旺了,共育有3子1女,大儿子的名字叫做周令飞,也曾在广电总局就任,但从事的是大众传媒工作。

二儿子周亦斐也非常优秀,在一家私企工作。三子则在日本广播学会北京办事机构就职。小女儿就嫁到了当时鲁迅留学的国家日本,生活也很幸福。

其实通过这些不难看出,在鲁迅的带领下,真的是一强就是三代,其实除了在知识领域外,在演艺圈也是有一位鼎鼎有名的人物和鲁迅先生有关,这个人大家都认识,就是鲁迅的侄子——香港著名男演员许绍雄。

许绍雄虽然很少演主角,但是通过他塑造的角色很多都是堪称经典,也在香港演艺圈得到了“大哥”的尊称,其中还有许多作品都非常出色,比如:《使徒行者》、《暗战》等作品。

许字这个姓其实就是和鲁迅的第二个夫人有关,许广平就是许绍雄先生的姑母,他也正是因为这个关系成为了鲁迅的侄子。所以许绍雄和鲁迅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隐秘了。

历史上,一门三英杰的例子不在少数,比如“三苏”苏轼苏洵苏辙,而在民国则有“三周”,即周树人、周作人和周建人,其中周树人就是我们熟悉的鲁迅先生,而周建人则是其中最为低调者。

(一)周家三弟

在“三周”中,鲁迅周树人是老大,也是名气最大的一位,二弟周作人则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当然也有人将其称为“文化汉奸”,而作为三弟的周建人,虽然我们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他却实打实地做了不少事儿。

周建人出生于1888年11月,比鲁迅小7岁。他的出生正赶上中国封建体系彻底瓦解,父亲过早离世,两位兄长远在日本求学。他不忍留母亲一人,虽有热血求学之心,最终还是留在家里,靠自学成才,从事生物研究和翻译工作。依靠自学成才,担任过家长绍兴僧立小学教师、校长,这期间刻苦自学,钻研植物生物学科,撰成《会稽山采物记》等。

1920年,周建人进入北京大学旁听攻读哲学,次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前后23年潜心研究生物学,并从事著译工作,在《东方杂志》、《妇女杂志》、《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倡妇女解放,普及科学知识。周建人十分关注中国妇女问题,是我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二)周家后人

有意思的是,周家二弟和三弟的妻子都是日本人。周建人的妻子—羽太芳子,是周作人妻子的胞妹,也是一位日本人。来华照顾姐姐羽太信子期间,与周建人暗生情愫,结为夫妻,俩人育有3子一女。

长子周冲,生于1915年,不幸夭折,彼时才满一周岁。长女马埋,又名鞠子,出生于1917年,从小跟随母亲和祖母生活在北京。成年结婚后跟随丈夫前往唐山生活,后在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留下一对儿女。

次子周沛,出生于1919年,从小生活在北京,后任北京中学数学老师。在后来的特殊时期,受过一些迫害,凭着自己的乐观和坚持熬了过来,并发明了省力方便的煤灶。家庭和晚年生活平静安详。

幼子丰三,出生于1922年,幼年时期正好经历父母离婚,父亲在上海任职期间与自己学生王蕴如同居生子。19岁青春期的丰三无法承受家庭变故带来的打击,最终饮弹自尽,令人惋惜。

除了和这位日本女人生的孩子外,周建人还与王蕴如共生三女。

长女周晔生于1926年,她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并于学生期加入中国***。毕业后任职报社记者,积极投身革命工作。文学上,出版了《我的伯父鲁迅》和《鲁迅故家的败落》两本著作。她与丈夫育有三子,长子和次子分别在北京出版社和北京铁路部门工作,幼子过继给了自己的三妹。

次女周瑾出生于1927年,也是一名地下党工作者,她幼年学医,成年后远赴苏联深造,回国后继续从事医学研究。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在大学教书,女儿同母亲一样成了一位医生。幼女周渠1932年生于上海,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后投身于教育行业,仅有一女,另有大姐周晔过继的一子。

可以看到,周建人后来和王蕴如养育的三个女儿,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就 ,不是出版著作,就是进行医学研究,另外在教育行业也有所贡献,相比之下,和日本女人生下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命途多舛。

提起鲁迅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得,幼年时读他的文章总觉云里雾里看不懂,长大后再次翻阅才渐渐明白其中的深意。而作为我国的近代颇为有名的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在中国的混乱时期,他留学日本期间毅然决定弃医从文,用笔杆子唤醒在封建思想余毒下还无知无畏的老百姓。

他的文章犀利、一针见血,含有浓浓的讽刺意味,他对中国百姓在思想上面的觉悟和警醒有着阶级性的重要贡献,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后代会有怎么样的成就呢?

鲁迅一生有两段婚姻,一个孩子,他的第一段婚姻是家庭包办的旧式婚姻,鲁迅对自己的第一个妻子也没什么感情。当时鲁迅正在日本读书,突然接到自己母亲病重的消息,面对如此情况,他立马奔赴回家。

却不曾想这只是自己母亲演的一出苦肉计罢了,为的便是让他回来娶这个名叫朱安的女子。在母亲强硬的态度下,鲁迅不得已和朱安成亲了,成亲后两人并没有住在一起,一直独守空房的朱安自然没有留下子嗣。

鲁迅的第二段婚姻可是他自己找的自由恋爱的了。这位女子名为许广平,两人有共同语言,思想也在一个层面,对于许广平鲁迅是非常喜欢的,两人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举行婚礼却一直过得非常非常幸福。

而且两人在一起不久后便有了孩子周海婴,这也是鲁迅唯一的子嗣,对于这个孩子鲁迅可是非常疼爱的。不幸的是,鲁迅在周海婴八岁的时候便去世了,并没有陪伴着他长大。

不过幸运的是,周海婴是一个懂事且孝顺的孩子,也一直比较努力。父亲鲁迅虽然在他年幼的时候便去世了,但父亲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他,让他成为了一个善良努力的人,最后成功进入北大学习,后又成为了副部级干部,还是比较成功的。

周海婴又有三子一女,虽然说不上有多成功,但也算不错,大儿子从事媒体行业,二儿子在一家私企工作,三儿子也从事了自己喜欢的摄影工作。女儿倒是没有什么忌讳地嫁给了日本人,一家人都生活得比较低调,虽然没有鲁迅先生那么名声显赫,却也是平淡幸福,和谐安康。

鲁迅先生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但他的精神一直活在我们心中。他的后代也和他一样,为了社会为了国家一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虽然说他们的影响力的付出和自己的父辈鲁迅是比不了的,但也好在没有为鲁迅先生抹黑,也如鲁迅先生希望的一般,安安静静的做一个普通的。有这样的后代,鲁迅先生又岂会不欣慰、不自豪呢?  

提起鲁迅,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对他的认识,最早应该来源他的文章,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狂人日记》等。作为近代中国的文学大师,他的一生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1881年,鲁迅生于浙江绍兴。11岁时,他进入三味书屋读书,不料一年后家庭衰落,全家前往乡下避难。因为父亲患病,鲁迅经常去药店买药,期间还遭人冷眼。

1896年,父亲去世后,鲁迅奋力求学,先是前往南京求学,进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主要学习开矿。毕业后,他享受公费赴日本留学。之后,又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也就是现在的东北大学。

1906年,鲁迅决定弃医从文,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1909年起,他历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绍兴中学堂教员等。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可谓一举成名。

1926年起,鲁迅历任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中山大学教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常务委员等。一年后,他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1936年1月,生前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10月17日,鲁迅旧病复发,于19日逝世。

鲁迅只有一个儿子,名叫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据说,周海婴出世时,母亲出现难产迹象,医生问鲁迅留大人还是留孩子,鲁迅直接说道:“留大人。”结果令人惊喜,母子平安。周海婴于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建国后曾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历任国家广电总局副部级干部、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等。2011年,周海婴逝世,生前育有4个子女。

一、长孙

鲁迅长孙叫周令飞,1953年出生,16岁参军,曾在东北高炮某部当兵,后到解放军画报社当摄影记者。1980年,他前往日本富士电视台进修电子媒体,回国后历任影视节目策划编导、国际大型文化活动制作人等。

二、次孙

次孙叫周亦斐,长大后成为一名商人。

三、三孙子

第三个孙子叫周令一,曾在日本广播学会北京办事机构担任摄像记者。

四、孙女

孙女叫周宁,长大后远嫁日本,一直在异国生活。

到现在鲁迅的曾孙、曾孙女也长大成人了,每逢谈起曾祖父无不透露着崇拜和喜悦的心情。鲁迅的子孙后代有的住在台湾,有的生活在日本,他们过得很好。

“文坛巨匠”鲁迅54岁因病逝世,只留下一个儿子,如今现状如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的旧体诗「自嘲」,也是他对自己所作的精确而深刻的自画像。谈到鲁迅先生,大家对他的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