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四大伯侯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6浏览:2收藏

商朝四大伯侯,第1张

商朝四大诸侯分别是东伯侯姜桓楚、北伯侯崇候虎、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崇禹。

一、西伯侯姬昌

西伯侯姬昌是商纣王时期四大诸侯中名气最大的一个。西伯侯姬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岐周人,周朝奠基者。季历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因此又被人称作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

二、东伯侯姜桓楚

《封神演义》里东伯侯姜桓楚的历史原型是商纣王的大臣鬼侯,鬼侯与鄂侯、西伯昌同为商朝三公。商纣王晚期暴虐无道,许多人因为强言直谏被杀。当时鬼侯的女儿献给纣王,因其讨厌商纣王过于*乐,而被纣王所杀。

三、南伯侯鄂崇禹

《封神演义》里南伯侯鄂崇禹的历史原型是商纣王大臣鄂侯,鄂侯与鬼侯、西伯昌同为商朝三公。上文说到,东伯侯姜桓楚因为自己的女儿被商纣王无故杀害,当场大骂纣王,历数纣王的种种罪行,而激怒了纣王,被剁成肉酱,鄂侯为鬼侯据理力争,也一同被纣王剁成了肉干。

四、北伯侯崇侯虎

北伯侯崇侯虎,为有崇氏国君,侯爵,名虎,是纣王的重要羽翼。那是商纣王晚期,为政残虐,对百姓施以各种酷刑。西伯昌暗中叹息,被他获知,告于纣王,纣遂囚西伯于羑里。

商朝疆域:

商朝的势力范围大大超过了夏朝。《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商朝疆域“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商朝疆域,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除了包括夏所属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

还可能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四川的一部分。然而,商王朝远未形成后世的统一的大帝国,其疆域只是大致的势力范围,所能直接控制的主要是今河南省的北部和中部,其若干方国则只是商势力的据点,商的控制力是比较薄弱的。

-姬昌

-姜桓楚

西伯侯姬昌,殷商帝辛时期西岐诸侯,治理封地兢兢业业,深受当地百姓拥护爱戴,有一手好算法,礼贤下士,广招人才。其他诸侯对朝廷不满,唯一作法就是兴兵讨伐,姬昌却是安安心心治理自己的领地,他不是不忠心,没不是没有雄心,而是在等,等待人才和时机。

朝廷招四大诸侯进京开会,目的很明了,你们几个实力太大,诸侯造反是很现实的事,对朝廷已经构成威胁,要给个说法。因为西岐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在朝歌以西,当时西域落后,无力侵犯商,倒是频频骚动的诸侯国在东北,因不受占事影响,能够专心发现经济。但也正因为这,惹上麻烦,躲过杀身之祸的姬昌被软禁在h里。这时姬昌就表现出来超人的忍耐和智慧,本来平时就喜欢研究算命,来的时候就算出有一劫,嘱咐家人不要管,更不要去朝歌看望。在被囚的时间啥事不管,但每天要做一件事,就是祈求上天保佑大王龙体安康,至于自己和西岐,从来不过问。这就给人一种假象,姬昌没有传说中的宏图大志,特别是长子伯邑考的尽孝,非但没用作用,还白白做了试探姬昌的诱饵。姬昌当然能够算到,但事已至此,唯有保持糊涂懦弱才能骗过朝歌,忍受着巨疼吃了儿子的肉,这账日后一定得好好算算。七年的蛰伏,依碌碌无能的表现换的得归返西岐。能忍受悲痛,能看大局,能装糊涂,何愁不成大事?

个人能力这方面姬昌绝对很强,能跻身四大诸侯之列,又不阿谀奉承,就很不错了。对自己的领地,人人丰衣足食,治安良好,受人爱戴,光是西伯侯的名号就能压倒一切。对朝歌的无道,不是急于用兵,这完全是以卵击石,北海七十二路诸侯不还是被朝廷灭了?发现自身实力,招贤纳士,等待时机才是有抱负人该做的。西岐文有散宜生,武有南宫适,府上还有四贤八俊,人才济济,但这些人名气不够大,尤其是军事上还不行。得知渭水河边有个姜子牙,亲自礼贤下士,几番拜请,终得所愿,拜为丞相军师,操练兵马。战争需要人才,这方面西伯侯做的最好,也具慧眼,求到姜子牙就是求到日后成大事的保障。推到商纣,也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为后盾,治国方面西伯侯早就是天下闻名。广施仁政,其他诸侯也都佩服。有了这些,反商除暴,解救黎民只是时间问题了。

姬昌一生遵守礼教,作为臣子,欲救万民于水火,却又不想落个欺君谋反的罪名,打败得宠胡作非为,也是昔日告密差点害死自己的北伯侯崇侯虎,不想再进而攻打商朝,可惜了姬昌一腔抱负未能实现,含恨而终。但已经为儿子姬发的前途大业创造好了条件,他看中姜子牙的能力和忠心,托孤与丞相姜子牙,日后在姜子牙辅佐下姬发联络各诸侯出兵推翻殷商,完成了姬昌能做却又没做的大业。

整个演义里就只有姬昌和姜子牙这两个厉害人没有得到神位,确实令人遗憾。

殷寿和姬昌在历史上并没有交集,他们分别处于不同的时期。

殷寿是商朝末代君王,即纣王之父,而姬昌则是西周的奠基者,也就是周武王的父亲。他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或关系,但可以通过他们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和事件进行一定的联系。

此外,在《封神第一部》中,殷寿和姬发是君臣关系,也是对立关系,因为殷寿代表的商朝是被姬发代表的周朝所取代的。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查阅史料来了解更多详情。

  周文王姬昌是 历史 上的一代明君,生于前1152年,死于前1056年,下面是我为你搜集周文王姬昌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周文王姬昌生平简介

 周文王姬昌生于公元前1152年,卒于公元前1056年,在他父亲季历死后,姬昌继承了西伯侯的位置,成为西岐周部族的统治者,所以历史上也称他为西伯昌。后代的儒家文人士族追奉姬昌为一代圣君。姬昌周文王的尊号是他的儿子周武王姬发覆灭商朝建立周朝称帝后追尊的。

 周文王姬昌的父亲季历是被当时的商王文丁软禁杀害的,所以周文王姬昌和商王朝有着家仇,因此姬昌的一生都是立志于灭商。姬昌任用贤能,鼓励支持发展农业生产,这也为后来他的继任者周武王伐纣灭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文王姬昌在位期间,周部族的实力不断发展壮大,姬昌先后派军队攻灭吞并了几个邻近的几个小国,这引起了当时商朝统治者商纣王的警觉,于是他传召姬昌前往朝歌觐见,随后又将姬昌囚禁于羑里。幸有手下忠臣搜寻珍宝美女进献商纣王将姬昌解救了出来,这也是历史上所称的周文王姬昌羑里之厄。

 周文王姬昌重归西岐后,遍访贤才得遇姜太公举为相。在姜太公的辅佐下,姬昌的势力日益壮大,伐纣的时机已经到来,可惜壮志未酬,大业未成,姬昌不幸逝世。他的儿子姬发继承他的未竟之业,伐纣建周。

周文王姬昌的功绩

 周文王姬昌广施德政,鼓励农业。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文王姬昌遵循后稷公刘之业,仿效先祖古公父亲季历治国理政的方法,倡导治下大臣百姓笃仁、敬老、慈少的美好品德。在统治西岐期间,姬昌对内实行仁德之政,主张心怀百姓,发明了“九一而助”的惠民政策,把西岐的公田划分给百姓耕种,纳税一成。

 姬昌还取消了商税,国内外的商人往来经商不需交税,这大大的促进了西岐的商业发展。

 姬昌废弃犯罪连坐的酷刑,使得民间百姓交口称赞。周文王姬昌的种种裕民政策,极大的富裕了治下的百姓,使得国力强盛。

 周文王姬昌著作《周易》,姬昌苦心钻研,规范整理《易》,将之更进一步发展演绎为《周易》。《周易》以数字和图像来演化解释天地阴阳,万物之变,以及繁杂多变的社会现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讲述世界辩证发展的理论著作,是后世的易理之学发展的先驱力作。

 汉代思想家郑玄说《周易》有三重核心思想:简,变易,不易。

 后代的儒家更是把周文王的仁德之政推崇神化,说姬昌是内圣外王的圣德明君。

 周文王姬昌是中国历史上的圣贤明君,为历朝历代赞颂纪念。周文王姬昌实行仁政,招贤纳士,裕富于民,为武王克殷奠定了基础。姬昌作《周易》,为后世的易理之学发展开创了先河。

周文王姬昌的 故事

 周文王在父亲过世后,继承了父亲的爵位。父亲在世是被商王封为“周西伯”,周文王继位后,被人称“西伯侯”。在位时勤于政务,爱惜贤才,扩大疆土,西周在他的治理下一片繁荣。那个时候诸侯国多矛盾,纠纷不断没有个结果,听说周文王治国有礼,就想来找周文王评判一下。等到了周国的境地,发现周国人个个都谦卑有礼,有礼貌,惭愧不已,两人的矛盾烟消云散各自回国。这一事件一传十,十传百,自此有什么矛盾诸侯们都来找周文王进行评判,那个时候的周文王还没称王只是一介诸侯,这件事后广受诸侯们拥戴,于是周文王称王。

 周文王在位的时候,不断扩宽疆土,攻下周边国家,且作下迁都的 决定 ,将周的首都从原本的岐山迁到渭水平原,改都城为丰京。然后又南下扩展水流附近的领地,那个时候差不多 天下 三分之二的都在岐周的控制之下,诸侯们也都为周文王马首是瞻,商王的位置已是岌岌可危。但就在万事都准备好要讨伐商纣王时,文王不幸过世,如此大任就落在文王的儿子姬发身上。

1 周文王姬昌的祖先是谁

2 周朝周文王姬昌是怎么死的

3 周文王姬昌的主要事迹

4 周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5 周文王姬昌是什么人

“姬”就是姓。

传说黄帝降生在一条称做“姬”的河边,于是形成了姬姓。周朝的贵族 是黄帝的后代,所以周文王又叫做姬昌。周武王叫做姬发。而周朝结束以后,周朝的王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唐玄宗时,为避皇帝李隆基名讳(姬与基同音),开始改为周姓。后来一部分人恢复姬姓,因此,周氏和姬姓是同族人。

黄帝有25个儿子,分别得到了12个姓,其中也有姬姓。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尧、舜、禹以及夏启、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黄帝的后裔。这些后裔继承了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西周初年大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代多数改以国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号为姓,所以姬姓反而不多了。加上唐代的时候为了避李隆基的讳,把姬姓改为周姓,从这以后,姬姓的人就更少了。

姬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姬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上古时候的黄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领,他的部落崇拜龙图腾。相传黄帝出生在一条叫姬的河边,于是黄帝就姓姬。而黄帝的二十五个儿子当中,有十四个得到了共十二个姓,而在这十二个姓当中,也有姬这个姓。到后来,周武王建立了周朝,而武王自己就姓姬,叫作姬发。姬发后来分封天下,将自己的很多同姓亲族分到天下各地为诸侯,这些国家的王族后来大多改以其所在国的国名为姓。而当周朝结束之后,周朝王族后代亦改姓周而不再以姬为姓。所以这样一来,虽然姬姓曾是很大的姓,但今天却已经不多见了。

“西伯”是姬昌在殷朝的封号,“侯”是姬昌的爵位,俗称“侯爷”。

爵位的排序是,公、侯、伯、子、男等。

在“三公九卿”制度下,“九侯,鄂侯,西伯”为朝廷三个大公各自的封号。

而“西伯侯”,可能是在“侯”爵有了封地时期的君侯,晋升大公爵入朝为三公之一。

因此,当“西伯”在殷朝廷上时为主政的“西伯大公”,亦可称作“西伯侯”。

那是因为伯邑考这个名字并不是他的真正名字,而是有着身份代表的称呼。在《封神榜》中伯邑考和姬发分别是西候伯姬昌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当时由于商纣王对四个侯爷很是猜疑,然后就使用计策把四个侯爷都骗到了朝歌城,想要杀掉他们,其中北伯侯因为很狡猾奸诈,然后很幸运的活了下来,而西伯侯姬昌因为很贤明,然后由于朝歌城的一些商纣王很看重的大臣们的全力担保之下,西伯侯姬昌虽然保全了性命,但是却被商纣王扣押了,而另外两个侯爷则是都死了。

由于西伯侯姬昌长时间没有回去,姬昌的大儿子伯邑考就想把父亲带回来,于是伯邑考积极带着宝物去到了朝歌城面见了商纣王,但是伯邑考很不幸的被商纣王给杀死了,而且还做成了人肉丸子,之后伯邑考在姜子牙封神的时候被封为了紫薇大帝,主要是管君王和朝代的气数,而后来姬发则是做了君王,而君王和神相比,肯定是神更好。

伯邑考其实并不是他的真实名字,他的真实名字应该是叫做姬考,而伯邑考只是代表他身份的名字,曾在古代的汉语解释里面,伯的意思是代表老大的,而仲的意思则是表示老二,因此伯邑考的伯字则是说伯邑考是姬昌的大儿子,所以姬发的则是仲发,而邑一个意思是代表官职称谓,而另一种意思则是表示继承者,在那个时候都嫡子继承父亲的权力的。

所以在后来想要赎回姬昌的时候是伯邑考带着宝物去到朝歌城的,而并不是姬发带着去的,那是因为在继承的规矩里面,只有继承者才有资格去往朝歌城的,所以伯邑考的名字其实并不是他的真实名字,而是他是老大又是继承者,是代表着他身份的名字。

商朝四大伯侯

商朝四大诸侯分别是东伯侯姜桓楚、北伯侯崇候虎、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崇禹。一、西伯侯姬昌西伯侯姬昌是商纣王时期四大诸侯中名气最大的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