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姓氏是怎么来的?
姓氏起源——欧阳
欧阳复姓出自姒姓。欧阳姓为禹王的后代。禹之子启建立了夏朝,传至少康,封支庶子于会稽,建立越国,战国时期越王无疆亡国于楚。无疆受封于乌程欧阳山之南。古代时以山南为阳,故称欧阳侯亭,其后代子孙遂为欧阳氏。
迁徙分布
主要分布在江西吉安、永丰、万载、湖北枝江、荆州、潜江、广东广州、河源、河南新郑、四川绵阳、四川遂宁、安徽阜阳、滁州、湖南长沙、浏阳、隆回、贵州、广西滕县等地。
堂号
画荻堂:宋朝的欧阳修,从小就死了父亲,家里很穷,上不起学堂,但是母亲非常希望他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于是决定自己教他,买不起纸张,母亲就以地作纸,以荻当笔,教他识字。经过刻苦的学习,欧阳修终于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家和对朝廷有用的人。
郡望
渤海郡:据《郡望百家姓》记载,欧阳氏望出渤海郡。西汉时置郡,地点在今天的河北省沧县。
历史名人
欧阳生:名容,字和伯。西汉千乘人,曾从伏生学今文《尚书》,为博士,授倪宽。他的后代也多出学者,其曾孙孙高、高孙地余均为博士,世代以研究《尚书》为特长,因此《尚书》世有欧阳氏学。
欧阳询:唐朝唐州临湘人,入唐官至弘文馆学士,善书法,初学王羲之,八体尽能。后又做过太子率更令,故世称其书体为率更体。流传的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等。参与编纂《艺文类聚》一百卷。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宋朝人。天圣八年中进士甲科,官至参知政事。因议新法与王安石不和,退至颖川。博学多采,以文章闻于世。纂有《毛诗译本》、《新五代史》、《集古录》等,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后人辑有《欧阳文忠集》。
欧阳子倩:名立袁。湖南浏阳人,演员、戏剧家。清朝光绪三十三年入日本明治大学商科学习,,光绪三十四年改入早稻田大学文科学习。辛亥革命后回国参加新剧同志会、春柳剧社,倡导新剧运动。解放后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及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主席。是中国戏剧运动倡导者和话剧的开拓者之一。1962年逝世。著有回忆录《自我演剧以来》、论文集《一得余抄》以及多个剧本。
欧姓氏和欧阳姓氏都是出于同一始祖,原则上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欧”和“欧阳”两个姓氏都同出一源,都是春秋时代著名的越王勾践的后裔,而越王无疆,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
之所以你姓欧而你父亲姓欧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身份证登记的工作人员工作上的疏忽,将你姓氏中的“阳”字打少了;另一方面可能是你父母将你的姓氏改成了欧,可能觉得这样比较方便。其实我们的姓氏并非一定要跟父母一样,比如你的父母亲都姓“李”,你的姓氏可以跟你父母一样,也可以从百家姓从任选一个。
扩展资料
欧阳氏是在春秋时出现的,而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因此,区氏族人谦称是小区,称“欧阳”氏为大欧。部分阳姓来源于欧阳姓,而欧阳姓分出阳姓则是北宋末年之后的事了。
很多欧阳姓,由于历史原因改姓为阳,主要原因如下:
1、最早为北宋末年,欧阳三分家,形成了欧、阳以及欧阳同宗姓氏并列的情况。
2、政府和社会对单姓的偏好,尤其是明朝的复姓简化等,让部分欧阳姓简化为欧或阳。其中北宋末年欧阳三分家所诞生欧姓以及阳姓都尊崇欧阳修为祖先,以安福令欧阳万为始祖,同时从纵的方面上溯到夏禹。
3、欧阳姓的台湾人、金门人、新加坡人多改为欧姓,因当时日本政府不喜欢华人姓名在四字以上,以便区别,复由于欧阳一姓中之阳字,认应避讳日本之太阳旗,乃强迫欧阳姓氏改为单姓欧。
参考文献来源:
-欧阳姓氏
-欧姓氏
很抱歉,无法确定欧阳姓中“可字辈”是第几代。
欧阳姓出自姒姓,是禹王的后代。禹之子启建立了夏朝,传至少康封支庶子于会稽,建立越国,战国时期越王无疆亡国于楚。无疆之子蹄受封于乌程的欧余山之阳,为亭侯,故称欧阳亭侯,其后代子孙遂为欧阳氏。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您通过文献资料、族谱等了解有关“可字辈”的详细信息。
很多欧阳姓,由于历史原因改姓为阳,成为现在阳姓来源的重要一支。欧阳姓改姓为阳最早追溯到北宋欧阳修之后,主要原因如下:
1、最早为北宋末年,欧阳三分家,形成了欧、阳以及欧阳同宗姓氏并列的情况。
2、政府和社会对单姓的偏好,尤其是明朝的复姓简化等,让部分欧阳姓简化为欧或阳。
其中北宋末年欧阳三分家所诞生欧姓以及阳姓都尊崇欧阳修为祖先,以安福令欧阳万为始祖,同时从纵的方面上溯到夏禹。
在封建时代,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这一来,欧安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从此,他的子孙便成
欧阳氏花厅
区”氏族人了。《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区渭泉祖家谱》又说,他们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公元1265—1274年)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来。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其实,不论是区氏、欧氏或欧阳氏,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中原,经过莆田,南下福建、广东各地。
不论在中国或海外华人当中,区、欧、欧阳三姓都是少数族群,相比之下,这三个姓氏的名人也就不如其它大姓的名人那么众多。不过,他们的始祖越王勾践在历史上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勾践是春秋末年(公元前497—前465年)越国的国君,他是越王允常的儿子,曾被吴国战败,勾践向吴王夫差称臣求和,亲自到吴国伺候夫差,他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得到夫差的信任。另一方面,任用范蠡、文种等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势转弱为强。
与此同时,范蠡派越国美女西施到吴国去,迷惑夫差,使夫差迷恋女色而对国事松弛下来,吴国由强转弱,
欧阳(ōu yáng )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为氏。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勾践又复国。到勾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
得姓始祖:无疆。欧阳氏是春秋时代著名的越王勾践的后裔。欧阳氏与欧(区)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欧阳氏的得姓,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根据《路氏》上的记载说,越王无疆的次子,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边,后代中有欧氏,欧阳氏。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欧阳姓出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受封于会稽,传至越王无疆时,为楚国所灭,无疆的儿子蹄,改封乌程欧余山南方,为欧阳亭侯,子孙就以欧阳为氏。据《郡望百家姓》记载,欧阳氏望族居于渤海郡,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沧县。由此可见,欧阳氏和欧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换言之,欧阳氏和欧的得姓历史,大致2000年。故欧阳氏后人尊无疆为欧阳姓的得姓始祖。
《东欧帝国----欧越--百科名片》
东欧帝国(又称作“欧越”),欧阳姓--氏在东方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乃止在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
帝国国君出自越帝欧阳余(又称作“欧余”)的后裔。
目录[隐藏]
[编辑本段]越国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东欧帝国(欧越)(前1888——前110) 序列 称号 名字 在位时间 都城 (备注)
(一)欧越-夏朝时期:
1-1 欧越帝 欧阳余(字欧余) 前1888—前 (建国) 前1988年定都:江苏欧余区(南京)
〔欧阳余为欧阳氏始祖-高祖,为东欧帝国始祖-高祖,始称东欧武文帝,东欧皇帝,欧越皇帝。〕
1-2 欧越帝 欧阳丕(字丕成)
1-3 欧越帝 欧阳元(字欧元)
1-4 欧越帝 欧阳文(字欧文号文命)
1-5 欧越帝 欧阳韶(字绍)
1-6 欧越帝 欧阳圣(字圣正)
1-7 欧越帝 欧阳正(字正元)
1-8 欧越帝 欧阳毅(字仪)
1-9 欧越帝 欧阳成(字诚)
1-10欧越帝 欧阳率(字娄)
(二)欧越-商国时期:
1-11欧越帝 欧阳树(字俶) 前1598年迁都:
1-12欧越帝 欧阳方(字枋)
1-13欧越帝 欧阳拓(字菪)
1-14欧越帝 欧阳钱(字潜)
1-15欧越帝 欧阳丽(字厉)
1-16欧越帝 欧阳佛(字富号扃)
1-17欧越帝 欧阳浩(字皓)
1-18欧越帝 欧阳统(字僮号通)
1-19欧越帝 欧阳辉(字挥号晖)
1-20欧越帝 欧阳浑(字浑淳)
1-21欧越帝 欧阳仲(字仲庚号钟)
1-22欧越帝 欧阳锌(字太辛)
1-23欧越帝 欧阳咸(字咸享)
1-24欧越帝 欧阳顺(字顺治)
(三)欧越-西周时期:
1-25欧越帝 欧阳宏(字浤)
1-26欧越帝 欧阳天(字天表)
1-27欧越帝 欧阳盟(字蒙)
1-28欧越帝 欧阳右(字加佑)
1-29欧越帝 欧阳胜(字升)
1-30欧越帝 欧阳钢(字刚号纲)
1-31欧越帝 欧阳儒(字汝稷)
1-32欧越帝 欧阳恰(字洽)
1-33欧越帝 欧阳器(字杞)
1-34 越帝 欧阳少(字少连)
(四)欧越-春秋时期:
1-35欧越帝 欧阳流(字骝) 前770年迁都:山南(东阳六石)
1-36欧越帝 欧阳亿(字逸号议)
1-37欧越帝 欧阳里(字鲤)
1-38欧越帝 欧阳高(字必高)
1-39欧越帝 欧阳余疆(字无余)
1-40欧越帝 欧阳壬疆(字无壬)
1-41欧越帝 欧阳译疆(字无译)
1-42欧越帝 欧阳谭 (字夫潭)
1-43欧越帝 欧阳常(字允常)
1-44欧越帝 欧阳勾(字新沟)
1-45欧越帝 欧阳勾践 在前496元年称王,次年称帝 前490年迁都:平阳(绍兴)
(五)欧越-战国时期: 前468年迁都:琅邪(山东诸城)
1-46欧越帝 欧阳陆(字鹿郢) 前46511—前459
1-47欧越帝 欧阳不寿 前459—前449
1-48欧越帝 欧阳朱(字勾朱) 前449—前412
1-49欧越帝 欧阳一(字-翳) 前412—前3767()前379年迁都:姑苏(江苏苏州)
1-50欧越帝 欧阳诸(字诸咎) 前3767—10
1-51欧越帝 欧阳知(字枝 (前37610—前375
1-52欧越帝 欧阳侯(字喉)(前375—前363平定)
1-53欧越帝 欧阳续(字旭号颛) (前363—前355
1-54欧越帝 欧阳疆(字发疆号无疆) (前355—前333)
1-56欧越帝 欧阳马(字马欧) 前333—前 (欧江)
1-57欧越帝 欧阳宰勋(前333—前)称王 (迁都瓯江)次年称帝,始称东欧大帝,东欧皇帝。
《东欧帝国(欧越国)国君皇室、皇帝记表》(欧越有称瓯越)
1-58 欧越帝 欧阳伟(字伪号卫) 始称东欧武帝,东欧皇帝 (
1-59 欧越帝 欧阳勇(字永号咏) 始称东欧光武帝,东欧皇帝(
1-60 欧越帝 欧阳尊 (字-尊山) (—称帝,东欧皇帝
1-61 欧越帝 欧阳钦 (字亲号芹) (—称帝,东欧皇帝
1-62 欧越帝 欧阳鸿 (字-鸿业) (—称帝,东欧皇帝
1-63 欧越帝 欧阳恒 (—称帝,东欧皇帝
1-64 欧越帝 欧阳宇 (字-海宇) (—称帝,东欧皇帝
1-65 欧越帝 欧阳朝 (字-建朝) (—称帝,东欧皇帝
1-66 欧越帝 欧阳历 (勇历--号-永历)—称帝,东欧皇帝 欧侯伯历 称王
1-67 欧越帝 欧阳睦—称帝,东欧皇帝
1-68 欧越帝 欧阳朱—称帝,东欧皇帝 次年又立 欧安朱 为帝
1-69 欧越帝 欧阳诸 前232—前214 前232年迁都:东冶(福建福州)
1-70 欧阳摇 (建摇族,称东欧武帝,东欧皇帝) 前232—前214(----) 前232年定都:(江苏南京)
(六)西汉时期:
1-71 欧越帝 欧阳无诸 前2022—前1922(复国)前202年定都:东冶(福建福州)
1-72 欧越南海帝 欧阳织 前1953—前1785(分封)前195年定都:南武(福建武平)
1-73 欧越帝 欧阳勇摇 始称东欧文帝,东欧文皇帝。
前1925—前 1859(复国)前192年定都:东欧-东瓯(浙江温岭大溪)
1-74 欧越帝 欧阳修 始称东欧(永文帝)前1922—前176 前192年迁都:崇安(今福建武夷山)
1-75 欧越帝 欧阳勇修(字-永修称帝,东欧皇帝。)
1-76 欧越帝 欧阳莫 前1859—前176 (—称帝)
1-77 欧越帝 欧阳昭壤 前176—前163 (—称帝)
1-78 欧越帝 欧阳甲 前163—前155)
1-79 欧越帝 欧阳建(始称东欧文武帝,东欧文武皇帝。)(前163—前1387)
1-80 欧越帝 欧阳勇建(字-勇健,始称东欧武文帝,东欧武文皇帝。)
1-81 欧越帝 欧阳永 (始称东欧光文帝,东欧光文皇帝。)
1-82 欧越帝 欧阳咏 (称东欧光文帝,东欧光文皇帝。)郢 前155—前1359 前155年迁都:)
1-83 欧越帝系帝 欧阳勇洁(字-永洁)(始称东欧系帝,东欧皇帝。东欧系帝)-(繇帝)
闽越国国王在1359—前110初(称帝/被杀)余善前称帝,次年/被废,于善前被杀。)
1-84 欧越帝 欧阳贞 (称东欧系帝,东欧皇帝。)
前1387—9(----) 前1359—前120(分封) 前135年定都:繇(今福建将乐)
前135年定两都:崇安(武夷山)/东冶(福州)
1-85欧越帝 欧阳旺(字勇旺,号望 前120—前110初(---)
1-86欧越帝 欧阳股(字勇股,号雍股,称东欧系帝,东欧皇帝。)
1-87欧越帝欧阳脉(字-勇脉,称东欧系帝,东欧皇帝。)
1-88欧越帝欧阳居(字剧号锯)
1-89欧越帝欧阳元(字元新号新元)(称东欧系帝,东欧皇帝。)
1-90欧越帝欧阳文(字文种)(称东欧系帝,东欧皇帝。)
1-91欧越帝欧阳阴(字欧阴,号阴北,称东欧系帝,东欧皇帝。)
1-92欧越帝欧阳科欧(字-口科欧)(称东欧系帝,东欧皇帝。)
1-93欧越帝欧阳杰欧(字-口杰欧)(称东欧系帝,东欧皇帝。)
1-94欧越帝欧阳恩欧(字-嗯欧) (称东欧系帝,东欧皇帝。)
1-95欧越帝欧阳东(字泽东)(称东欧系帝,东欧皇帝。)
1-96欧越帝欧阳亚(称东欧系帝,东欧皇帝。)
1-97欧越帝欧阳西(字中西,称东欧系帝,东欧皇帝。)
1-98欧越帝欧阳南(字南人)(称东欧系帝,东欧皇帝。)
1-99欧越帝欧阳北(字北人)(称东欧系帝,东欧皇帝。)
1-100欧越帝欧阳北人(称东欧系帝,东欧皇帝。)
1-101欧越帝欧阳南人(称东欧系帝,东欧皇帝。)
呵呵 欧阳 这个姓 太多太多了 全国各地都有 没有人知道你这个姓的家族 大概
姓氏源流
欧阳(ōu yáng 欧阳)姓源流主要出自夏禹: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长于姬水,所以以水名为姓。黄帝有4位妃子,生了25个儿子。元妃西陵氏,也就是发明养蚕的嫘祖,有个儿子叫昌意。昌意的儿子是颛顼。夏禹是颛顼的孙子。当时,洪水滔天,帝尧让颛顼的儿子鲧去治水。鲧用堵塞的办法治水,结果失败,被尧处死。舜向尧推荐鲧的儿子禹去治水,这时禹20岁。禹带领治水大军,利用疏导的方法,将洪水引进河道。大禹忠于王事,历经艰辛,辛辛苦苦32年,终于治好了洪冰。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成为历史佳话。
尧死后,舜继承了帝位。舜年老后,让禹接了班。禹即位后,建都于安邑(今河南省安阳市),死后葬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
据一些家谱记载,欧阳姓的人尊奉夏禹为祖先,说他的儿子夏启建立了夏朝,数传至少康时,封支庶子孙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建立越国。从此,这支夏禹的后代便在当地发展繁衍,并且经历夏商周几个朝代,一直王位相传。直到春秋时期,越王的王位传至允常时,有子名勾践,史称越王勾践,曾吞并邻近的吴国,参与中原地区的争霸,是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后来,从他25传至越王无疆,越国中衰,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越国贵族中有人隐居不仕,有人则获得楚国的封赏,其中无疆之子蹄,便被分封到原越国境内的欧余山南(今浙江省湖州境内),为欧余亭侯。由于古人习惯称山南为阳,他及子孙也被称为欧阳。久而久之,他们便以欧阳为姓。
一、姓氏源流
欧 区(ōu 欧 区)姓源出有二:
1、出自欧冶氏,与区氏同出于一个源流,以祖先名字为氏。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欧姓。有的去掉欠字为区姓。欧与区音同。
2、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为氏。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钩践又复国。到钩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后来虽然也有欧阳、欧侯省姓为欧,但是起源仍为这一支。至汉朝时,由欧安又分出一支区氏(见下《三、历史名人·欧安》),称区姓。
★★★得姓始祖:无疆。欧氏是春秋时代著名的越王勾践的后裔。欧氏与欧阳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欧氏的得姓,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根据《路氏》上的记载说,越王无疆的次子,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边,后代中有欧氏,欧阳氏。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欧姓出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受封于会稽,传至越王无疆时,为楚国所灭,无疆的儿子蹄,改封乌程欧余山南方,为欧阳亭侯,子孙就以欧为氏。而《姓氏考略》上也有记载。望族居于平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县西南部。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换言之,欧氏和欧阳的得姓历史,大致2000年。故欧姓后人尊无疆为欧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在华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关于欧氏的传自越王勾践,历来有关的姓氏古籍都已有过考证,《路史》所记载的:“越王无疆次子,封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以及《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详载的:“出自姬姓,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为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和《姓氏考略》上所说的:“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4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换言之,欧氏和欧阳氏的得姓历史,算起来至少也已经在2400年以上,真是名符其实的源远流长。这个家族的子孙尤其值得自傲的是,他们的家世源流,不但可以源源本本地推溯到春秋时代的越王勾践。而且,更可以遥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圣君夏禹;因为,先秦时期位于浙江的越国,正是由夏禹的五世孙,那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之子所传。换句话说,不论是欧氏,抑是欧阳氏,都拥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家世源流。作为一个欧姓人还有什么比这份荣誉更值得自豪的!区、欧、欧阳三姓同宗。区、欧、欧阳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人。在区、欧、欧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现这两个姓氏,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因此,区氏族人谦称是小区,称“欧”氏为大欧。据《区渭泉祖家谱》又说,广东新会区氏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其实,不论是区氏、欧氏或欧阳氏,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中原,经过莆田,南下福建、广东各地。 不论在中国或海外华人当中,区、欧、欧阳三姓都是少数族群,相比之下,这三个姓氏的名人也就不如其它大姓的名人那么众多。
三、历史名人
欧 宝: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子。平都人,而且性格开朗,为人豪爽。
欧 安:汉朝富商,乐善好施,深得人们尊敬,汉景帝很赏识他的为人。有一天,汉景帝对他说:“卿才德兼备,何欠之有,应去欠为区。” 在封建时代,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这一来,欧安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从此,他的子孙便成为“区”氏族人了。《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欧道江:长乐人,明代学者,博学多才,四方师事,从游者数千人。
欧冶子:春秋的时候匠人,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
欧普祥:元代起义军将领。
欧大任:明代南京工部郎中,广东顺德人,嘉靖时期国子博士。学者王士贞称其为“广东五才子”之一。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据《郡望百家姓》的记载,欧氏望出平阳郡。
平阳郡:三国的时候魏国所置。在今天的山西临汾一带。
2、堂号
八剑堂:春秋的时候有欧冶子善于铸造剑,越王请他铸了五把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后来,干将又为赵王铸造了三把剑(龙渊、太阿、工布),这八把剑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剑。
=============
一 姓氏源流 欧姓的起源有二: 1 出自欧冶氏,与区同出于一个源流。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欧姓。有的去掉欠字为区姓。欧与区音同。 2 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钩践又复国。到钩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后来虽然也有欧阳、欧侯省姓为欧,但是起源仍为这一支。 二 迁徙分布欧姓望族居住在平阳(今天的临汾西南)。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平阳郡:据《郡望百家姓》的记载,欧氏望出平阳郡。三国的时候魏国所置。在今天的山西临汾一带。 堂号: 八剑堂:春秋的时候有欧冶子善于铸造剑,越王请他铸了五把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后来,干将又为赵王铸造了三把剑(龙渊、太阿、工布),这八把剑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剑。 四 历史名人 1 欧道江:长乐人,明代学者,博学多才,四方师事,从游者数千人。 2 欧冶子:春秋的时候匠人,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 3 欧普祥:元代起义军将领。 4 欧大任:明代南京工部郎中,广东顺德人,嘉靖时期国子博士。学者王士贞称其为“广东五才子”之一。 5 欧宝: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子。平都人,而且性格开朗,为人豪爽 6 欧容: 1981- 欧氏系承无疆 家世源流悠久 欧氏,跟欧阳氏一样,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雪耻复国”的越王勾践的后裔。 关于欧氏的传自越王勾践,历来有关的姓氏古籍都已有过考证,《路史》所记载的:“越王无疆次子,封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以及《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详载的:“出自姬姓,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为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和《姓氏考略》上所说的:“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 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4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换言之,欧氏和欧阳氏的得姓历史,算起来至少也已经在2000年以上,真是名符其实的源远流长。 这个家族的子孙尤其值得自傲的是,他们的家世源流,不但可以源源本本地推溯到春秋时代的越王勾践。而且,更可以遥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圣君夏禹;因为,先秦时期位于浙江的越国,正是由夏禹的五世孙,那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之子所传。换句话说,不论是欧氏,抑是欧阳氏,都拥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家世源流。作为一个欧姓人还有什么比这份荣誉更值得自豪的! 区、欧、欧阳三姓同宗 ( 2004-07-15) -------------------------------------------------------------------- 在华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如区、欧、欧阳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人。 在区、欧、欧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现这两个姓氏,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因此,区氏族人谦称是小区,称“欧”氏为大欧。 根据《姓氏考略》记载:“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 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如果追溯上去,欧氏和欧阳氏的历史不只2400多年,还可以追溯到夏朝。越王勾践的祖先出自姬姓,公元前(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 至于“区”姓始于何时,源自哪一位祖先?根据广东新会《区渭泉祖家谱》记载,夏少康封少子无余于会稽,伺奉大禹的宗祠,因为夏禹埋葬在这里,食粟于欧山,因而以“欧”为姓。 到了汉朝,欧氏族人欧安是一位富商,他乐善好施,深得人们尊敬,汉景帝很赏识他的为人。有一天,汉景帝对他说:“卿才德兼备,何欠之有,应去欠为区。” 在封建时代,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这一来,欧安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从此,他的子孙便成为“区”氏族人了。《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区渭泉祖家谱》又说,他们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公元1265—1274年)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来。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其实,不论是区氏、欧氏或欧阳氏,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中原,经过莆田,南下福建、广东各地。 不论在中国或海外华人当中,区、欧、欧阳三姓都是少数族群,相比之下,这三个姓氏的名人也就不如其它大姓的名人那么众多。不过,他们的始祖越王勾践在历史上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勾践是春秋末年(公元前497—前465年)越国的国君,他是越王允常的儿子,曾被吴国战败,勾践向吴王夫差称臣求和,亲自到吴国伺候夫差,他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得到夫差的信任。另一方面,任用范蠡、文种等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势转弱为强。 与此同时,范蠡派越国美女西施到吴国去,迷惑夫差,使夫差迷恋女色而对国事松弛下来,吴国由强转弱,最后勾践把吴国灭掉。接着,他又在徐州(今山东滕县南)大会诸侯,成为霸主。 在中国文学史上,欧阳修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物,北宋时代的欧阳修集文学家与史学家于一身,他是宋仁宗天圣年间的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早年他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王安石推行新法时,他曾上疏指陈青苗法的弊害。 欧阳修主张文章必须“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所写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风与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他的词婉丽,承袭南唐遗风。 欧阳修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单独撰写《新五代史》,并著有《欧阳文忠集》。 欧阳予倩(1889—1962)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位著名戏剧家兼演员。他是湖南浏阳人,1907年在日本参加春柳社。回国后倡导新剧运动,担任**编导兼演京剧10多年。30年代,他主持广东戏剧研究所,40年代担任广西艺术馆馆长。1949年后出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并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和戏剧运动倡导人之一。他著有回忆录《自我演剧以来》,论文集《一得馀抄》以及话剧剧本《运动力》、《桃花扇》、《黑奴恨》等。 《三字经》是从前流行的启蒙课本之一,相传是宋朝区适子的著作,明清学者陆续补充。与《千字文》相得益彰。 由于区、欧、欧阳三姓的族人较少,只有欧阳族人成立宗亲会馆,那就是坐落在乞纳街96号的欧阳家族联合会,会员有222人。
欧阳姓氏是怎么来的?
本文2023-11-06 14:35: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22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