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出过哪些历史名人越多越好相信的更好~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6浏览:3收藏

信阳出过哪些历史名人越多越好相信的更好~,第1张

我的家乡,位于豫之南的信阳,是一个山清水秀,地杰人灵的地方。

我热爱我的家乡。

纵古论今,这里出过诸多的名人。

(这里我只列举一些) 1、息夫人,春秋时期息国国君的夫人,出生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的妫姓世家,又名息妫,因容颜绝代又称为"桃花夫人"。

她忧国忧民,贞洁自爱。

至今,息县一带还流传着"挂灯劝息侯"和"三年不语"的故事。

2、孙叔敖,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

春秋时楚国期思邑(今淮滨县期思乡)人。

楚庄王时任令尹。

开凿"芍陂",大兴水利,大大促进了楚国的农业发展。

3、司马光,河南光山县人。

宋朝宰相,小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于世。

其耗费30年心血,编纂完成了横跨1362年历史的巨著《资治通鉴》,影响巨大。

4、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明代信阳州人。

其为官清廉,秉公直言,热爱家乡。

明代文坛"前七子"、"四大家"的首领,"后七子"的开山人物。

哈哈~小赞一下~他是偶先人哦~ 5、宋士杰,明成化信阳州(今信阳市)人。

其爱打抱不平为民告状申冤的事迹,赢得了世人普遍的赞扬和广泛的传颂。

宋士杰行侠仗义,是一直被广泛传颂着的人物。

6、丁振铎(1842~1914),字声伯,号巡卿,罗山县周党黄湖人。

其人刚正不阿,关心国家。

光绪帝任命其为理资政院事,委以禁烟大臣兼弼德院顾问大臣等职。

7、邓颖超(1904--1992),河南省光山县城关镇人,原名文淑,又名咏通。

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中纪委第二书记。

周恩来总利的妻子。

8、许世友(1905--1985),河南省新县田铺乡许家泉村人。

曾任红四军军长。

开国上将,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著有《我在红军十年》、《许世友回忆录》等。

9、 (1916-- ),河南省新县陈店乡人。

参加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荣获朝鲜一级国旗勋章。

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著有《 回忆录》。

10、白桦(1930--2003),原名陈佑华,信阳市人。

著名作家。

其作品《山间铃响马帮来》、《曙光》、《孔雀公主》等已被拍为**;著有长诗《鹰群》、《孔雀》等,长篇小说《远方有个女儿国》。

最近看到一些对河南不利的评论,我才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的家乡信阳只是河南的一个部分。

它深厚的人文底蕴只能说是整个河南的一个缩影。

有人说河南人的素质低,我想没有人可以因为个别人的行为而否定一个群体。

河南是中原之首,拥有七朝古都中的三个,是全国的交通枢纽。

也许在近代,我们落后了。

然而千千万万的河南人并没有放弃,我们正在为中原之崛起而努力!

1 古诗文翻译 何景明传—— 明史 卷二八六

何景明,字字仲默,是河南信阳人。他八岁的时候就能作诗,仿写古文。弘治十一年,在乡试中考中了举人。年纪刚刚满十五岁,何家的宗族之中富贵的人家便争相资助他前去参加考试。到他家门口的人都聚在一起,就像一堵墙一样。弘治十五年,何景明进士及第,被授予了中书舍人的官职。他和李梦阳等一干人等倡导写作古代风格的诗文,李梦阳写的最为雄峻,景明稍落后一点,两人基本不相上下。正德元年,宦官刘瑾窃取了皇帝的权柄。何景明便上书吏部尚书许进,规劝刘瑾不要干预朝政,言辞十分激烈。之后,便称病回家了。第二年,刘瑾把所有状告他的官员都免职了,何景明也因此躲过一劫。等待刘瑾被诛杀,皇帝听从了李东阳的举荐,恢复了以前的官员秩序,何景明也当值内阁制敕房。后来,李梦阳因罪下狱,大家都不敢为他求情。何景明上书给吏部尚书杨一清救了他。崇祯九年,乾清宫遭到了灾祸。何景明上书说皇帝不应该收养义子,不应该留着边防军队,不应该宠幸和尚,不应该任用宦官。很久以后,进官为吏部员外郎,但是仍然和以前一样之言上书。钱宁想和他结交关系,拿来古话给他,请求他题字。何景明说:“这画是名家的手笔,不要污染了人家的手。”最后,把画扔在地上还给了他。不久,何景明被提拔为陕西提学副使(教育厅副厅长)。廖鹏的弟弟太监銮镇守关中,为人十分骄横,遇见了三司使的官员了不下马迎接。何景明便拿着鞭子鞭打他。何景明教育学生,专门以经学世务。把其中优秀学生的挑选到正学书院,亲自给他们说经,不选用诸位大家的训诂学,知识分子们才知道有经学。嘉靖初年,何景明因为疾病辞官回家,没过多久便死去了,活了三十九岁。

何景明的志向和节操都十分耿直,为人崇尚气节和义气,鄙视荣华富贵和争名逐利,和李梦阳都有国士的风范。两个人写的诗歌和散文,一开始的时候互相都十分喜欢,名成之后,互相批评、批驳。李梦阳主要提倡摹仿,何景明则主要崇尚个人的创造,各自坚持观点不相上下,两人出去走路也分别走左右两边。有的人说何景明的才能本来不如李梦阳,而其诗秀逸稳称,视梦阳反为过之。然而天下间的诗文又以何、李并称,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其持论,谓:“诗溺于陶,谢力振之,古诗之法亡于谢。文靡于隋,韩力振之,古文之法亡于韩。”钱谦益撰《列朝诗》,力诋之。

2 何景明《壁盗》文言文翻译

原文

有躄盗者,一足躄,善穿窬。尝夜从二盗入巨姓家,登屋翻瓦,使二盗以绳下之,搜资入之柜,命二盗系上已,复下其柜,入资上之,如是者三矣。躄盗自度曰:“柜上,彼无置我去乎。”遂自入坐柜中,二盗系上之,果私语曰:“资重矣,彼出必多取,不如弃去。”遂持柜行大野中,一人曰:“躄盗称善偷,乃为我二人卖。”一人曰:“此时将见主人翁矣。”相与大笑欢喜,不知躄盗乃在柜中,顷二盗倦,坐道上,躄盗度将曙,又闻远舍有人语笑,从柜中大声曰:“盗劫我。”二盗惶讶遁去,躄盗顾乃得金资归。何大复作《躄盗篇》。

译文

有个窃贼虽断了一条腿,但仍善于穿墙偷窃之术。

有一天夜里,这名断脚盗跟另外两个窃贼潜入一位姓巨的家中行窃。断脚盗先要另外两人翻上屋顶,再垂下绳索,让他能入屋搜刮财物,装入大箱中,再要两人将大箱吊起,接着再放下大箱。如此连续三次后,断脚盗突然想到:“大箱上去后,他们是否会丢下我不管?”于是自己钻进箱内。

两人将大箱拉上后,果然暗暗商量:“箱子那么重,财物一定不少,他一定会要求要多分一些,不如丢下他吧!”于是两人抬着箱子向郊外逃去。

途中,一名盗匪说:“断脚盗号称神偷,但是还是被我们出卖了。”

另一人说:“此刻恐怕已被主人发觉了。”

两人不觉得意大笑,不知断脚盗就在大箱中。

又走了一段路,两人累了,就在路边休息,断脚盗盘算天快亮了,又听见远处屋舍传来人语声,于是笑着由箱中走出,大声说:“有强盗抢我的东西。”两名强盗在惊惧讶异中逃走,于是断脚盗获得全部的赃物。

3 何景明的秋江词帮我翻译一下

何景明 (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明代信阳州人。自幼刻苦好学,8岁能作诗文,有"神童"之称。15岁中举人,19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以后官至陕西提学副使。后积劳成疾,告病归里,病故,时年39岁。

何景明为官清廉,作为皇帝的钦差大臣,出使滇南归来,不取地方官吏贡献一金一物。就任陕西还里时,《明史》也明确记载:"官囊不满三十金。"这在"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社会的官场中,的确是难能可贵。他立身能主持正义,宁折不阿。宦官刘瑾窃权乱政,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何景明毅然上书给吏部尚书许进,劝其申张正义,抑制刘瑾弄权,语极激烈。刘瑾得知后趁机打击报复,革职上告诸官。何景明弃官回乡,虽被追削官职,仍不屈服。正德六年(1311年)刘瑾败死,何景明复官上任后,依。何景明 (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明代信阳州人。自幼刻苦好学,8岁能作诗文,有"神童"之称。15岁中举人,19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以后官至陕西提学副使。后积劳成疾,告病归里,病故,时年39岁。

何景明为官清廉,作为皇帝的钦差大臣,出使滇南归来,不取地方官吏贡献一金一物。就任陕西还里时,《明史》也明确记载:"官囊不满三十金。"这在"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社会的官场中,的确是难能可贵。他立身能主持正义,宁折不阿。宦官刘瑾窃权乱政,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何景明毅然上书给吏部尚书许进,劝其申张正义,抑制刘瑾弄权,语极激烈。刘瑾得知后趁机打击报复,革职上告诸官。何景明弃官回乡,虽被追削官职,仍不屈服。正德六年(1311年)刘瑾败死,何景明复官上任后,依然"志操耿介"。当文坛盟友李梦阳受迫害关江西牢狱时,众臣不敢秉公直言,惟何景明冒险上书吏部,救出李梦阳。正德年间朝 败日重,皇帝收宦官为义子,养佛僧于内廷,不理朝政。何景明上疏指责:"义子不当蓄;边军不当留;番僧不当宠;宦官不当任。"在进职吏部员外郎时,大宦官钱宁拿一古画想请何景明题字,何景明说"毋污人手",空留多年,终不给写一字。他热爱自己的家乡--信阳,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了380首歌颂家乡的山水诗,反映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明史》记载:"景明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与(李)梦阳并有国士风"。

何景明谦恭好学,从不以才凌人。19岁中进士后,在京与李梦阳等人合力倡导改革文风,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相号召,反对台阁体,天下文士翕然从风,遂成为明代文坛"前七子"(其他6人:李梦阳、徐桢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四大家"(其他三人:李梦阳、徐桢卿、边贡)的首领,并成为"后七子"的开山人物。传世著作有《大复集》38卷,《雍大记》30卷,《大复集》二卷,《何景明诗集》26卷及《何子杂言》、《学约》等十多种。在明代诗歌集的《明诗别裁》中就选了何氏的48首,为全集之冠。400多年来,《大复集》翻刻版本就有二十多种。河南巡抚蔡汝楠曾为他在汝南天中山下立祠并亲撰碑文。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何景明、李白、杜甫、高适、李梦阳而立。何景明著作多收入《四库全书》,而《四库全书》又被翻译成许多外国文字,因而,何景明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

何景明墓位于信阳市西北3公里的金牛山管理区飨堂村,这里面向贤首山,背依连绵的山岭,傍依涓涓的?河,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墓前原有何大复先生祠(即何家飨堂),大门墙上书有"世科"二字,后堂供奉何氏历代祖宗。祠外道左有神道碑,墓在祠后,墓前设有明代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青石透雕牌坊,横额书"天赐灵原"四字。墓前御祭有神道石刻仪仗,计有文吏、武士、狮子、马、猪、羊各一对。祠与飨堂,早年毁于战火。碑与牌坊等在十年浩劫中被列为"四旧",遭到砸毁。现在墓地仅留圆形墓冢,高2米、周长约15米。冢上及周围有松柏、翠竹及石雕残块。

4 竹枝词 何景明翻译

竹枝词

[明] 何景明

十二峰①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②。

青枫江上孤舟客③,不听猿啼亦断肠。

Zhuzhici

[Ming] He Jingming

The elve peak of autumn cold oke hanyue had overgrown farmland, Qutang

Qingfeng river boat to the guest, monkeys also heartbroken

5 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古文(并有译文)

《说琴》(明)何景明何子有琴[1],三年不张[2]。

从其游者戴仲鹖[3],取而绳以弦[4],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5],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6]。

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是病于材也。

予观其黟然黑[7],衺然腐也[8]。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

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9]。

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其器有四:弦、轸、徽、越[10]。弦以被音,轸以机弦[]11,徽以比度[12],越以亮节[13]。

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比度则细大弗逾,亮节则声应不伏[14]。故弦取其韧密也[15],轸取其栝圆也[16],徽取其数次也[17],越取其中疏也[18]。

今是琴弦之韧疏,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疏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以隘故声应沉伏。

是以宫商不诚职[19],而律吕叛度[20]。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21],伯牙按节而临操[22],亦未知其所谐也。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始桐之生邃谷[23],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蟠纡纶囷[24],璀璨岪郁[25],文炳彪凤[26],质参金玉,不为不良也。

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27],设大廷[28],合神纳宾[29],赞实出伏[30],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宣气养德,道情和志。

何至黟然邪然,为腐材置物耶[32]?“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如常以求固执[33],缚柱以求张弛[34],自混而欲别物,自褊而欲求多[35]。

直木轮,屈木辐,巨木节[36],细木欐[37],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

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信以居之,知以行之,义以制之,谦以保之。

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38],不见则用身[39]。

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仲鹖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

予不敏,愿改弦更张[40],敬服斯说。” ——选自《四库全书》本《何大复集》译文:何子有一张琴,三年不去弹它。

他的学生戴仲鹖,拿下来装上弦,进奉请他弹奏。何子拂弄一过,三次拨动琴弦,弦却不听手指指挥,发出的声音杂乱无章,仔细听它的音响,不知毛病在什么地方。

仲鹖道:“这个毛病在于木质不好。我看它黑黑的,弯弯的,快腐朽了。

它的质地不能胜任琴弦,所以弹起来声音不能发扬。”何子道:“咦!这不是木质的过错,我要严厉责备制琴人!凡是做一张琴,首先要选择木材,但更重要的是要审察是不是按照规格制作成器。

琴器有四:弦、轸、徽、越。弦用来发音,轸用来控制弦,徽用来比较音的度数,越用来调和音节。

发音就能分出清浊,控制弦就能显出高下,比较度数就能轻重适当,音节调和就能使音响不沉闷暗哑。故而弦要取它韧性的细密,轸要取它琴捩的圆滑,徽要取它度数的次序,越要取它小孔的通畅。

现在这张琴,弦的韧性稀疏,轸的琴捩滞涩,徽的度数失去均衡,越的小孔又浅又隘。稀疏,所以清音浊音不能齐全;滞涩,所以高音低音不能相通;失去均衡,所以轻音重音互相侵越;又浅又隘,所以音声沉闷暗哑。

这样五音混乱,音律也离开了法度。尽管让黄帝的乐官伶伦来调弦运指,春秋时的琴师伯牙来按照节拍亲自弹奏,他们也不知如何能叫音声和谐了。

“现在看这张琴的材料,是用桐木制成的。桐木原是生长在深山幽谷,依据着巨大的磬石,经受着风雨的滋化,云烟的蒸润,回绕曲折,光亮沉郁,外表像彩凤那样焕发,质地像金玉那样完美,不能说不是良材。

要是叫制作者按照规格做好,修治完善以备随时弹奏,凿削合格以成一张好琴,装饰美观以便出而应世。上焉者使君王得到,可以献之于宗庙,陈设在朝廷,祭享神灵,延见贵宾,唱赞祭礼,疏通隐闭,使民情通畅,万物洁净。

下焉者使士大夫得到,可以融洽气质,培养德性,导引情操,和睦心志。何至于黑黑的、弯弯的,成为腐朽之材、无用之物呢!我看天下不责怪材料的人,太少了。

鲁隐公去棠地观鱼以为是择善而从,把琴柱缚得牢牢的以为可以使琴弦张弛如意,自己混乱还想要分清事物,自己狭隘还想要求取众多。直木作轮,屈木作辐,巨木斗拱,细木大梁,哪能不使材料出毛病呵!因此君子对此是很慎重的。

“弹琴要有劲,行动要候时,观察要有顺序,庋藏要有容量。有劲就能不受阻挠,候时就能应付变化,有顺序就能辨别方向,有容量就能受到效益。

劲就是信用,时就是智慧,顺序就是仁义,容量就是谦逊。信用作为居处,智慧指挥行动,仁义用来制约,谦虚可以保身。

朴实作为内含,文采作为外表。为人所知就出而用世,不为人所知就修养自身。

所以《中庸》说:‘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怎么可以责罪材料呢!”仲鹖听了不觉恍然若失,离开坐位说道:“信用不就是取于弦吗,智慧不就是取于轸吗,仁义不就是取于徽吗,谦逊不就是取于越吗?一件东西而所有的道理都齐全了。

我所知太少了,要改弦更张,恭恭敬敬地听从您的教导。”注释:[1]何子:作者自称。

[2]不张:指没有上弦。[3]戴仲鹖:名冠,字仲鹖。

6 狐 何景明 求翻译

狐的样子很美艳,曾经借着老虎的威风以震其他兽类。

一日,众狐狸没有了食物,将要到野外去觅食,但是却怕被其他兽类欺凌。于是众狐狸就和雄狐商量说:“应该跟着老虎出去(觅食)。”

雄狐说:“你们为什么小看自己?难道老虎的本领比我强吗?”众狐狸不听雄狐的,跟着老虎出去觅食了。雄狐狸当即跟着他们后面,呼啸起来的样子就像是猛兽一般。

其他兽类看到老虎来了,全部都伏下不敢看它。从狐狸得到食物后就回来了,于是就取笑雄狐狸说:“你为什么跟着老虎啊?”雄狐狸愤怒地看着他们说:“你以为那些趴下的兽类是害怕老虎吗?” 望采纳。

7 汪克宽文言文翻译

明史汪克宽传原文 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

祖华,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

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

《春秋》则以胡安国为主,而博考众说,会萃成书,名之曰《春秋经传附录纂疏》。《易》则有《程朱传义音考》。

《诗》有《集传音义会通》。《礼》有《礼经补逸》。

《纲目》有《凡例考异》。四方学士,执经门下者甚众。

至正间,蕲、黄兵至,室庐赀财尽遭焚掠。箪瓢屡空,怡然自得。

洪武初,聘至京师,同修《元史》。书成将授官,固辞老疾。

赐银币,给驿还。五年冬卒,年六十有九。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儒林传一》) 译文 汪克宽,字德一,是祁门县人。(他的)祖父汪华,受业于双峰人饶鲁,得到理学大师勉斋先生黄氏(黄干)的真传。

汪克宽十岁时,父亲教给他双峰问答之书,(他)总是有领悟。于是取出《四书》来,自即确定句读,昼夜诵读研习,专心勤奋与一般的小儿不同。

后来随从父亲到浮梁,向吴仲迂求学,志气越发深笃。元末泰定年间,被举荐参加乡试,考中。

参加会试时因回答(皇帝)策问刚直被黜免,情绪激昂地放弃了科举事业,专心在经学上努力。《春秋》则以胡安国(所传的)为主,又广泛地考证众家学说,汇通精选成书,命名为《春秋经传附录纂疏》。

《易经》则撰有《程朱传义音考》。《诗经》则撰有《集传音义会通》。

《礼经》则撰有《礼经补逸》。《纲目》则撰有《凡例考异》。

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到他门下从师受业的很多。至正年间,蕲县、黄县的乱兵到达,居室资财全部遭到焚烧抢掠。

饮食多次断绝,(但是他却)怡然自得。明代洪武初年,受聘到京城,(与人)一同修撰《元史》。

书成后(朝廷)将要授官(给他),以年老生病坚决推辞。(朝廷)赏赐他白银及其他礼物,给予驿站车马回乡。

洪武五年冬去世,享年69岁。注释1、受业:从师学习。

《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不仕,退而脩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宋苏轼《秘阁试论·礼义信足以成德论》:“夫樊迟亲受业于圣人,而犹惑于是说。”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徐庶成真》:“余六七岁时,从之受业。”

2、饶鲁(1193-1264):饶州余干(今江西万年)人。南宋著名理学家。

字伯舆,一字仲元,号双峰,门人私谥文元。饶鲁先后从柴元裕、柴中行、黄干、李燔学。

游学豫章书院、东湖书院,归里,建朋来馆,广聚学者,互相切磋。复筑石洞书院,聚徒讲学。

其学以持守涵养为主,学问思辨为先,而笃行终之。远近从学者众。

受诸道部使之聘,历主白鹿洞、濂溪、建安、东湖、西涧、临汝诸书院。景定元年(1260)荐授迪功郎差饶州州学教授。

著有《五经讲义》《语孟纪闻》《西铭图》等。3、勉斋黄氏:黄干(1152-1221),字直卿,号勉斋,黄瑀第四子。

南宋著名理学家。祖籍长乐县,徙居闽县(今福州市区)。

宋淳熙二年(1175)其兄任职吉州,黄干从行,结识刘清之(子澄)。清之奇其才,书荐于朱熹。

时大雪,黄干至崇安五夫里拜访,不料朱熹已外出,黄干留住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次年春,朱熹归。

黄干自见朱熹,便夜不设榻,衣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朱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

淳熙九年,朱熹以仲女为其妻。绍熙五年(1194年),授迪功郎,监台州酒务。

时竹林精舍建成,朱熹致书黄干,请其“代即讲席”,并编《礼书》。庆元二年(1196)“伪学”之禁起,朱熹罢祠落职,仍讲学不辍。

黄干于建阳潭溪建潭溪精舍,为其“讲道著书之地”,亦为朱熹往来云谷、考亭憩息之所。翌年,丁母忧,黄干奔丧福州北郊长箕岭,筑墓庐讲学,从者甚众。

庆元六年(1200)三月朱熹病重,命黄干收《礼书》底本,补辑成之;并手书与他诀别道:“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朱熹病逝,黄干守丧三年毕。

调监嘉兴石门酒库,揭露库吏勾结奸商“公造私酒”,官酒不卖,反而自卖私酒之行径。嘉定元年(1208)黄干力主“壮国势而消外侮”。

先后任江西临川令、新淦令及安徽丰安军通判。嘉定八年(1215)知湖北汉阳军,面对严重旱灾,筹集赈荒米7万馀石,分甲乙丙丁四等赈粜,活者万家。

嘉定十年(1217)调知安庆府,亲自督修郡城,备战守,保障安庆境内不受金兵侵扰,当地士民称赞道:“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次年,讲学江西白鹿洞书院。

嘉定十二年(1219)十月返回福州;次年致仕,专事讲学,弟子日盛,编礼著书,孜孜不倦。病逝后,于绍定六年(1233)诏赠朝奉郎,端平三年(1236)赐谥“文肃”,元至正十九年(1359),福州建勉斋书院纪念他,清雍正二年(1724)从祀于孔庙,又在府学里建黄勉斋祠。

著有《朱熹行状》《勉斋集》《书传》《易解》《孝经本旨》《四书通释》《仪礼通解》等。4、专。

8 郦道元引用泪沾裳何景明自言断肠其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诗文回答

郦道元引用“泪沾裳”渔歌是为了反映三峡人民的悲惨生活,流露出作者悲哀、凄凉的感受和心中对苦难的三峡人民的同情之心。

同时与开头想呼应,衬托三峡秋天的凄凉景象。何景明自言断肠并不是因为猿啼,而是因为这凄清冷峻的江峡以及峡深流急之险,还有自身羁旅在外的思乡之情。

“泪沾裳”出自“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一首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的民歌,让人着实体会到三峡行路之险之难,和行人、渔者之悲凄心境。 “断肠”出自明朝诗人何景明的一首《竹枝词》——“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表现的是作者舟过瞿塘峡的旅思之情。

  1、公祖句兹,信阳固始人,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被赐封为“期思伯”,明嘉靖九年又敕封为“先贤公祖子”。

 2、孙叔敖,楚国期思(原属固始县,今属淮滨县期思镇)人,为楚相时,于楚庄王十七年,率“申息之师”大败晋军,使楚庄王得以称霸中原,他善于治水,且为官清廉,被司马迁誉为“古今第一清官”。

 3、魏延,信阳三里店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

 4、司马光,信阳光山人,为宋朝著名宰相,著有《资治通鉴》,对中国的史学界有极大之贡献。

 5、何景明,信阳市人,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著名的“前七子”的领袖。

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经过悠久的历史,漫长的岁月里,省份不断的发展和继承,有很多丰富的民俗文化互动,进而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当地文化特色。我整理了一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信阳的传统文化元素及习俗

1、少林武术节

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中的奇葩,国之瑰宝。为了弘扬中华武术,扩大对外开放,郑州自1991年开始举办“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隔年举行。

在武术节期间举行精彩的武术竞赛和表演,进行经贸、科技交流和各种富有民族与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娱乐及旅游活动。

这是一项融经贸、文化、旅游、科技为一体的大型国际性综合活动,每次都吸引国内外数十万人云集郑州。

2、古荥龙舞

郑州市邙山区古荥镇的龙舞,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每逢农历正月十五龙灯节,方圆几百里的百姓都涌向古荥观看,据说清乾隆、光绪二帝都曾亲临古荥观看龙舞。1949年后,古荥龙舞得以创新发展,演技日益精湛。

它汲取了各种龙舞的特点,又不同于其他龙舞,故事完整生动,情节曲折感人,表演场面宏大,艺术风格独特。整场表演分为鱼跃龙门、金龙出南门、龙蜗玉柱、二龙相戏、解救青龙、二龙戏珠、胜利对舞等10个场面。

古荥龙舞流传至今,其影响之大,历史之悠久,在中原地区是不多见的。1988年古荥龙舞应邀参加了北京国际旅游年的龙舞大赛,誉满京城。

3、笑伞

流传于荥阳一带的民间艺术。传说隋大业十二年(616),瓦岗军起义,翟让用李密计,破金韩关,进取荥阳。

隋扬帝派大将张须陀为荥阳通守,协同荥阳大守郇王庆合兵讨伐。瓦岗军初战不利,于是乘正月十五玩花灯之机,巧扮民间歌舞艺人,

随民间社火一起混进城内,里应外合,一举攻克荥阳。笑伞就是义军当时扮演的节目之一。如今歌舞队中执伞的滑稽老人,即是赫赫有名的程咬金,其他男女演员各2人也是义军勇士。

4、律棒鞭

流行于荥阳一带的民间歌舞,起源年代不详。演员只有3人,男1女2。细乐器伴秦,白8~10人组成,其节奏轻松、流畅。曲牌有“谓调”、“剪剪花”、“剪剪花变新调”、“满州”、“双翠翠”、“下河”、“对花”等10多种。

表演时男演员饰相公,女演员饰**,手持竹眼钱。舞蹈动作从曲调过门开始,男演员即右手持扇,载歌载舞,而女演员则手持竹鞭,随节拍上下击鞭。舞蹈反映青年男女踏青相恋。

5、独角兽

流传于新郑一带的独特民间舞蹈。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刑天舞戚的故事创造的,反映出对不畏强暴的断头英雄的崇拜。在伴秦中绕场蹦跳翻滚、窜桌子,并以腰部的夸张表演,表现独角兽暴躁怒吼或温顺平静的表情。

后在急迫的“闹台”乐曲伴奏中,斗兽者执鞭出场,与独角兽打斗拼搏。其“击头”、“击腿”、“滚翻”、“窜桌子”、“倒立”、“擒兽”等动作粗旷诙谐,生动有趣,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6、跳经担

流行于新密一带的民间舞蹈。在庙会期间,妇女们挑着自制的花篮(经担)到庙会神前进香,然后在神前空地上边哼经曲,边跳经担,以示对神灵的虔诚。跳经担的音乐与伴奏主要是经曲,使用的乐曲是木鱼和碰铃,伴唱的是经曲。

7、张公背张婆

流传于新密一带的民间舞蹈。参加演出的只有2人,服装道具简单,人物造型幽默风趣。表演时舞曲采用地方戏曲中的流水板、阳调、银扭丝、汉江等曲调。据传张公是晋国贵 族介子推的家仆,介子推躲在绵山,不愿出仕,

晋文公为逼他出山而焚绵山,介子推被烧死。张公将介母背出火海,并认为义母。张公为人忠厚,外出时唯恐介母在家寂寞或遭野兽伤害,

因此无论耕地还是赶集都要背着介母,直至介母寿终。后人为纪念张公仗义行为,编排此舞,以表敬仰之心。

二、信阳介绍

信阳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是我国南北地理、气候过渡带和豫楚文化融合区。全市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人口88792万人,辖8县2区及6个管理区、开发区。信阳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

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当今汉姓100个大姓中,有黄、赖、罗、蒋等13个姓氏源于信阳或有一支源头在信阳,被誉为“中原侨乡”。信阳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商周、春秋、战国以来,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此交汇交融,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豫风楚韵”。现存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是子路问津、亡羊补牢、优孟衣冠、司马光砸缸等成语故事和历史典故的发源地,出土了新中国第一套最完整的战国编钟,用它演奏的“东方红”乐曲伴随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响彻太空,有孙叔敖、黄歇、费祎、魏延、陈元光、马祖常、何景明、宋士杰、周祖培等信阳籍历史名人,有信阳民歌、皮影戏、花鼓戏、大鼓书、彩绘泥塑、剪纸等大别山民俗风情。

信阳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信阳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区域,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党的重要建党基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新四军抗日的重要战场;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走向全国胜利的战略转折地。这里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走出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尤太忠等69位开国将军,留下了709处重要革命纪念地和革命旧址,有30多万英雄儿女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生命,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铸就了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为内涵的大别山精神。

北地(李梦阳)、信阳(何景明)

这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用籍贯来称呼人。

北地指中国古代地名北地郡,其地域大致在今陕西、甘肃、宁夏一带陕西、甘肃、宁夏一带。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李梦阳出生于甘肃庆阳。所以称他为北地。

信阳也是一样的道理。何景明,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所以称为信阳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明史何景明传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明史·何景明传

  原文

 何景明,字仲默,信阳人。八岁能诗古文,弘治十一年举于乡,年方十五,宗籓贵人争遗人负视,所至聚观若堵。十五年第进士,授中书舍人.与李梦阳辈倡诗古文,梦阳最雄骏,景明稍后出,相与颉颃。正德改元,刘瑾窃柄。上书吏部尚书许进劝其秉政毋挠,语极激烈。已,遂谢病归。逾年,瑾尽免诸在告者官,景明坐罢。瑾诛,用李东阳荐,起故秩,直内阁制敕房。李梦阳下狱,众莫敢为直,景明上书吏部尚书杨一清救之。九年,乾清宫灾,疏言义子不当畜,边军不当留,番僧不当宠,宦官不当任。留中。久之,进吏部员外郎,直制敕如故。钱宁欲交欢,以古画索题,景明曰:“此名笔,毋污人手。”留经年,终掷还之。寻擢陕西提学副使。廖鹏弟太监銮镇关中,横甚,诸参随遇三司不下马,景明执挞之。其教诸生,专以经术世务。遴秀者于正学书院,亲为说经,不用诸家训诂,士始知有经学。嘉靖初,引疾归,未几卒,年三十有九。

 景明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与梦阳并有国士风。两人为诗文,初相得甚欢,名成之后,互相诋諆。梦阳主摹仿,景明则主创造,各树坚垒不相下,两人交游亦遂分左右袒。说者谓景明之才本逊梦阳,而其诗秀逸稳称,视梦阳反为过之。然天下语诗文必并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

 (选自《明史》)

  译文

 何景明,字字仲默,是河南信阳人。他八岁的时候就能作诗,仿写古文。弘治十一年(1498)乡试中举,年纪刚刚满十五岁。宗室贵人争相派人看望,所到之处人们聚集如墙。十五年进士及第,授中书舍人。与李梦阳等人以诗文相唱和,梦阳的诗文雄峻,景明虽年轻些,但能与梦阳抗衡。

 正德改元,刘瑾窃取政权。景明上书吏部尚书许进,劝他把握住政权,不要向刘瑾屈服,语气极为激烈。随后,他称病告假归家。过了一年,瑾将所有告假的官员尽行免职,景明也获罪。刘瑾被诛,由李东阳的推荐,景明官复原职,掌管内阁制敕房。李梦阳下狱,大家不敢为他申冤,而景明上书吏部尚书杨一清援救。正德九年(1514),乾清宫大灾,景明上疏提出不应养义子,京城不应留住边防军,不应宠信西域僧人,不应重用宦官,这份奏疏被扣压,未进呈后端。久后,进升吏部员外郎,仍掌管制敕。钱宁欲与景明交为朋友,将一幅大画请景明题名,景明说:“这画出于名家之手,不要玷污了名人的手迹。”在景明那里留了一年,最后还是原物退还。不久,景明升为陕西提学副使。廖鹏的'弟弟太监銮镇守关中,横行霸道,廖銮的随从人员遇三司不下马,景明将他们逮捕鞭挞。他所教育的诸生专以经学、儒学及时务为主。选拔优秀者于正学书院,景明亲自为学生讲经,而不用诸家时辞句的解释,士子始知有经学,嘉靖初,因病归家,不久逝世,年仅三十九岁。

信阳出过哪些历史名人越多越好相信的更好~

我的家乡,位于豫之南的信阳,是一个山清水秀,地杰人灵的地方。 我热爱我的家乡。 纵古论今,这里出过诸多的名人。 (这里我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