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氏姓祖的名人祖姓起名字祖姓的起源与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祖氏
分布地区
秦置范阳郡,现在河北省定兴县。
历史来源
「祖」源出
祖姓的起源与商代王族有直接关系。在殷商历代国王的名字中,有祖字的便有祖乙、祖辛、祖丁、祖庚、祖甲、祖己等人,他们的后代中有人以他们的庙号为姓氏,姓祖。中宗祖乙是上述几位商王中最有作为的帝王,他任用巫贤为相,励精图治,使商朝复兴,所以今天的祖姓人多奉祖乙为始祖。此外,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时有左相仲虺,仲虺的后代中有人名叫祖已、祖尹,二人的后世子孙也有人以祖为姓。祖姓人曾形成了范阳等郡望,当代在满、彝、东乡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以祖为姓的人。
祖姓始祖
祖已。祖氏是河北省的名门著姓,他们是殷商王室的子孙后裔,就是受千秋万世敬仰的上古圣君商汤的子孙。祖氏的来源,《元和姓纂》和《姓谱》等书记载说:“子姓,殷后,殷王祖甲、乙、丙、丁支庶因氏焉,殷有祖己、祖伊,汉有祖沂,始家涿郡,望出范阳。”在殷商有天下的645年之中,前后28个君主,以祖为名的君主不在少数,有第十一代的祖乙、第十二代的祖辛、第十四代的祖丁、第二十一代的祖庚等等。后世祖姓中国人的始祖,究竟是哪一位呢?一般人认为应该算是祖已,因为在殷商武丁的时间,从古籍上已经发现了了姓祖的人,那便是当时以道训谏王的贤臣祖已。《书经》上的“高宗彤日”指出:“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雒;祖已训诸王,作高宗彤日之训。”根据这个记载,我国祖氏家族的得姓历史至少在3300年以上。由此可见,祖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姓氏,最初是发祥于涿郡。古代的涿郡,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这个地方便是祖氏的老家所在,他跟中华民族的渊源十分深远。5000年前,黄帝与尤战于涿鹿之野,奠定中华民族繁衍成长的地盘,就是这个地方。望族居范阳郡(今河北涿县)。故祖氏后人多奉祖已为祖姓的始祖。
堂号
涿郡堂、京兆堂、范阳堂
迁徙分布
祖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四十九位。今山东省的寿光县、夏津县,北京市的海淀区,湖北省的英山县,上海市,天津市,河北省的乐亭县、福宁县、献县、深县、新乐县、抚宁县、定兴县、衡水市、易县、秦皇岛市、保定市、涿州市、涞水县,江苏省的南京市、苏州市枫桥支英村,徐州市铜山县、淮安市、宿迁市泗洪县、南通市海门县、昆山市、阜宁县,河南省的南阳市南召县、开封市、商丘市、卫辉县、固始县、新乡市,安徽省的池州市、安庆市、萧县、枞阳县、巢湖市庐江县(不仅仅是庐江县,本人姓祖,是居巢区的)、蚌埠市、滁州市、宿州市,四川省的广元县,吉林省的吉林市永吉县、四平市、通化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庆市的长寿县,湖南省的浏阳市,福建省的德化县、浦城县,贵州省的贵阳市、威宁县、毕节市,广东省的东莞市东城区,甘肃省的`张掖市,辽宁省的沈阳市、盘锦市兴隆台区、北镇县,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缅甸、美国、英国等地,均有祖氏族人分布。
家族名人
祖冲之:字文远,南朝宋范阳蓟人,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精研数学、天文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他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六位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在当时世界上是最精密的。他还提出密率值的计算,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数学著作有《缀术》和《九章术义注》,均失传。他根据数理,研究天文历法,制订出一部比较准确的《大明历》。他制造的千里船、水碓磨和指南车。
拓展:王姓的起源与家谱
王氏
分布地区
山西太原郡,山东琅邪郡,山东北海郡,河南陈留郡,山东东海郡,山东高平郡,陕西京兆郡,甘肃天水郡,山东东平郡,河南新蔡郡,河南新野郡,江苏山阳郡,河北中山郡,河北章武郡,山东东莱郡,山西河东郡,甘肃金城郡,四川广汉郡,江苏堂邑郡,河南河南郡,河北河间郡,河南汲郡,陕西冯翊郡,辽宁营州。
历史来源
「王」源出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王族爵号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
2、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商纣时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杀后,其子孙为了纪念他,以王子爵号改“子”姓为“王”姓,形成了别一支王氏。
3、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和的后代,以王族称谓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族身份改“妫”姓为“王”姓,称为王氏。
4、复姓简化而来,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有一小部分易姓为王。
5、出自赐姓或改姓的王姓。
6、出自少数民族有王姓或改王姓。
得姓始祖
太子晋,周灵王的太子,本姓姬,王姓重要的得姓始祖。后人又称王子晋、王乔。
堂号
太原堂、琅琊堂等二十一处是以郡望为堂号。三槐堂:北宋王祐,大名莘县人,字景叔,自幼聪慧过人,年轻时曾任魏县、南乐二县县令。入宋以后,晚年拜为兵部侍郎,于上任后月余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葬在陕西华州安丰里,追封晋国公。相传,周代宫廷外种槐树三棵,荆棘九株。百官朝见天子之时,三公面对槐树而立,九卿面对荆棘面立。后世便以三槐代指三公一类官职,九棘代指九卿百官。王祐亲手在庭中栽种了三棵槐树,希望借重三槐的喻意,显赫族人。后来次子王旦果然当了宰相,孙王素又做了宋仁宗时的工部尚书。王氏族人遂称这支王氏宗族为三槐王氏,并将宗族祠堂命名为三槐堂。王祐曾孙王巩文彩出众,与苏轼友善。苏轼为之作《三槐堂铭》,从此三槐堂扬名天下,成为王氏子孙后代通用的堂名。还有双桂、留馀、承德、五果、宝善、积德、存厚、敦睦、馀庆、宗德、燕翼、太原、天全、源远、槐政、槐阴、绍兴、思明、怀德、五孝、绍槐、孝睦、敦本、锡类、槐明、梓谊、听槐堂等。
迁徙分布
王姓在秦汉时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县、蒲县、平陆、河南开封、虞城、淮县,陕西咸阳,山东淄博等地,而子姓为王的后裔则由河南卫辉迁至今甘肃天水、山东东平、河南新蔡、新野、焦作等地。两汉时期,开始出现了以新朝皇帝王莽而得名的元城(今河北省大名)王姓;琅琊王姓,以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为开基祖;太原王姓,分为晋阳支(以三国魏司空王昶开基),祁县支(以东汉王允为开基)。魏晋南北朝时期琅琊王姓的后裔王导和王敦兄弟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琅琊王氏举族南迁,衣冠南渡,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太原王姓祁县支在司马懿专权时遭受灭顶之灾。隋灭陈时,原仕于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别迁于关中、河北、河东等地。唐末时,王潮和王审知兄弟南迁福建,建立闽国,由此,王审知被誉为“开闽第一人”。北宋灭后,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令王言为开基祖)的不少人迁居江浙一带,尤以江苏昆山一支贤才辈出,成为望族。明代时在洪洞大槐树集结的山西人被分别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甘肃等地。于是太原王和三槐王等在中原地区有了更为广泛的分布。另外,开闽王姓漂洋过海,扬帆南洋。
家族名人
王亥:(公元前20世纪末期)又名振,河南商丘人。是阏伯(契)的六世孙,冥之长子,继任为商族首领,殷人先公之一。
王诩,即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军事教育家。著有《鬼谷子兵法》,弟子苏秦、张仪。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王褒:字子渊,西汉人,文学家,蜀资中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辞赋家,写有《甘泉》、《洞箫》等赋十六篇,与扬雄并称“渊云”。
王莽,字巨君(公元前45~后2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新朝开国皇帝,也是亡国之君。中国历史新朝的创建者。
王羲之,字逸少(321~379年或303~361年)。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祖籍临沂。晋代书法家、书圣。人称“王右军”。一生书法作品颇多,代表作品《兰亭序》。
王献之,字子敬(344~386年)。浙江会稽人,祖籍临沂。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并称二王。书法作品《鸭头丸帖》、《中秋帖》等。
王融,字元长(467~493),南朝齐文学家。原籍琅邪临沂。王僧达之孙。王俭从侄。少年聪慧,博涉有文才,年少时即举秀才,入竟陵王萧子良幕,极受赏识,“竟陵八友”之一。
王勃,字子安(649~676年),绛州龙门人,唐朝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品《滕王阁序》。
王之涣,字季凌(688~742年),祖籍太原晋阳,盛唐著名诗人,《登鹳雀楼》。
王维,字摩诘(701~761年)。祖籍太原祁。盛唐诗人、有”诗佛“之称。是状元也是画派南宗之祖。
王昌龄,字少伯(698~756年),祖籍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七绝圣手”。“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安石,字介甫(1021~1086年),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重阳:(1112年—1170年),中国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创人,后被尊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王姓的起源与家谱,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氏
分布地区
山西太原郡,山东琅邪郡,山东北海郡,河南陈留郡,山东东海郡,山东高平郡,陕西京兆郡,甘肃天水郡,山东东平郡,河南新蔡郡,河南新野郡,江苏山阳郡,河北中山郡,河北章武郡,山东东莱郡,山西河东郡,甘肃金城郡,四川广汉郡,江苏堂邑郡,河南河南郡,河北河间郡,河南汲郡,陕西冯翊郡,辽宁营州。
历史来源
「王」源出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王族爵号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
2、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商纣时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杀后,其子孙为了纪念他,以王子爵号改“子”姓为“王”姓,形成了别一支王氏。
3、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和的后代,以王族称谓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族身份改“妫”姓为“王”姓,称为王氏。
4、复姓简化而来,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有一小部分易姓为王。
5、出自赐姓或改姓的王姓。
6、出自少数民族有王姓或改王姓。
得姓始祖
太子晋,周灵王的太子,本姓姬,王姓重要的得姓始祖。后人又称王子晋、王乔。
堂号
太原堂、琅琊堂等二十一处是以郡望为堂号。三槐堂:北宋王祐,大名莘县人,字景叔,自幼聪慧过人,年轻时曾任魏县、南乐二县县令。入宋以后,晚年拜为兵部侍郎,于上任后月余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葬在陕西华州安丰里,追封晋国公。相传,周代宫廷外种槐树三棵,荆棘九株。百官朝见天子之时,三公面对槐树而立,九卿面对荆棘面立。后世便以三槐代指三公一类官职,九棘代指九卿百官。王祐亲手在庭中栽种了三棵槐树,希望借重三槐的喻意,显赫族人。后来次子王旦果然当了宰相,孙王素又做了宋仁宗时的工部尚书。王氏族人遂称这支王氏宗族为三槐王氏,并将宗族祠堂命名为三槐堂。王祐曾孙王巩文彩出众,与苏轼友善。苏轼为之作《三槐堂铭》,从此三槐堂扬名天下,成为王氏子孙后代通用的堂名。还有双桂、留馀、承德、五果、宝善、积德、存厚、敦睦、馀庆、宗德、燕翼、太原、天全、源远、槐政、槐阴、绍兴、思明、怀德、五孝、绍槐、孝睦、敦本、锡类、槐明、梓谊、听槐堂等。
迁徙分布
王姓在秦汉时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县、蒲县、平陆、河南开封、虞城、淮县,陕西咸阳,山东淄博等地,而子姓为王的后裔则由河南卫辉迁至今甘肃天水、山东东平、河南新蔡、新野、焦作等地。两汉时期,开始出现了以新朝皇帝王莽而得名的元城(今河北省大名)王姓;琅琊王姓,以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为开基祖;太原王姓,分为晋阳支(以三国魏司空王昶开基),祁县支(以东汉王允为开基)。魏晋南北朝时期琅琊王姓的后裔王导和王敦兄弟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琅琊王氏举族南迁,衣冠南渡,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太原王姓祁县支在司马懿专权时遭受灭顶之灾。隋灭陈时,原仕于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别迁于关中、河北、河东等地。唐末时,王潮和王审知兄弟南迁福建,建立闽国,由此,王审知被誉为“开闽第一人”。北宋灭后,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令王言为开基祖)的不少人迁居江浙一带,尤以江苏昆山一支贤才辈出,成为望族。明代时在洪洞大槐树集结的山西人被分别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甘肃等地。于是太原王和三槐王等在中原地区有了更为广泛的分布。另外,开闽王姓漂洋过海,扬帆南洋。
家族名人
王亥:(公元前20世纪末期)又名振,河南商丘人。是阏伯(契)的六世孙,冥之长子,继任为商族首领,殷人先公之一。
王诩,即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军事教育家。著有《鬼谷子兵法》,弟子苏秦、张仪。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王褒:字子渊,西汉人,文学家,蜀资中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辞赋家,写有《甘泉》、《洞箫》等赋十六篇,与扬雄并称“渊云”。
王莽,字巨君(公元前45~后2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新朝开国皇帝,也是亡国之君。中国历史新朝的创建者。
王羲之,字逸少(321~379年或303~361年)。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祖籍临沂。晋代书法家、书圣。人称“王右军”。一生书法作品颇多,代表作品《兰亭序》。
王献之,字子敬(344~386年)。浙江会稽人,祖籍临沂。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并称二王。书法作品《鸭头丸帖》、《中秋帖》等。
王融,字元长(467~493),南朝齐文学家。原籍琅邪临沂。王僧达之孙。王俭从侄。少年聪慧,博涉有文才,年少时即举秀才,入竟陵王萧子良幕,极受赏识,“竟陵八友”之一。
王勃,字子安(649~676年),绛州龙门人,唐朝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品《滕王阁序》。
王之涣,字季凌(688~742年),祖籍太原晋阳,盛唐著名诗人,《登鹳雀楼》。
王维,字摩诘(701~761年) 。祖籍太原祁。盛唐诗人、有”诗佛“之称。是状元也是画派南宗之祖。
王昌龄,字少伯(698~756年),祖籍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七绝圣手”。“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安石,字介甫(1021~1086年) ,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重阳:(1112年—1170年),中国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创人,后被尊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
字辈排行:
山东菏泽桑氏字辈:“行大道守事业全忠孝重仁义希圣贤”。
山东兖州桑氏字辈:“……緖传书建文兆介恩”。
山东泰安桑氏字辈:“福廷久永可太之文玉成园荣传岐阳逢胜运兆秀余蓝田……”
山东泰安宁阳鹤山桑氏字辈:“荣传岐阳逢胜运兆”。
山东淄博淄川桑氏字辈:“廷学道成明振国永泰昌庆宗忠贤杰礼治同安春”。
山东武城桑氏字辈:
原派:“立明同兆大世永成汝峰”。
续派:“恒念先德广敦厚宗延昌”。
新派:“兴华君英信健国晓安泰伟文继毅鹏守庆正荣祥”。
山东聊城阳谷桑氏字辈:“有兴长传继广”。
江苏宜兴芳桥镇梅子境桑氏字辈:“泽忆齐恒惠懿炜铿轨骧明清望汝廷锦友甲海兆祖景天大松孟宗龙凤履德根志荣麟……”
江苏扬州桑氏字辈:“绍运开巨建立嗣延克守明训起居思念敦信睦友能作可为既恭必敬以学册传俊英彦达志远允嘉攸也久之积厚应昌”。
江苏赣榆赣马镇桑氏字辈:“仁义礼有广继修彦成章节爱廉明厚……”
江苏无锡桑氏字辈:“一本万利合之(芝)乃盛(圣)……”
安徽六安、霍丘、寿县桑氏字辈:“万(家瑞)世(学克泽)永兴(协)隆”。
安徽合肥、湖北公安桑氏字辈:“……天作贤良茂子(梓)慈(池嗣)……”
湖北广水关庙镇桑氏字辈:“……文正大光”。
湖北公安桑氏字辈:“贤良茂子嗣大有前”。
浙江宁波桑氏字辈:“学志坚修史炳”。注:1998年7月22日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中受伤瘫痪的著名运动员桑兰就是该支,炳字辈。
浙江余姚司前桑氏字辈:“本根厚植发自司城蟠荫广甸柯干滋生耕读事业忠孝性情雍和朴实长保家声”。
江西九江桑氏字辈:“……泽道德龙昌家培……”
江西修水、九江桑氏字辈:“……忠龙昌佳……”
新疆昌吉九家沟桑氏字辈:
桑权支派:“泰胜康广”。
桑维义支派:“清祥誉堂礼”。
桑生辉支派:“材田光福鬼元云华”。
桑国新支派:“峰刚忠兵军强平栋林龙瑞坤”。
桑旭成支派:“东升延磊亮”。
重庆合川桑氏字辈:“贤良茂子嗣大启前微声名远”。
河南安阳桑氏字辈:“树玉富贵祥”。
天津静海桑氏字辈:“玉荣仲绍广”
一、姓氏源流
於(Yū)姓源出有二:
1、据《世本》载,黄帝时有臣子名於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因功大被封于於(今河南内乡),称为於则。於则的子孙后代以封地为姓,称为於氏。通常认为,於则是於姓的始祖。
2、出自有熊氏,以封地名为氏。黄帝的孙被封于商於(今河南省淅川)。其后以封地於为姓,遂为於氏。
得姓始祖:於则。中国人的祖先早在距今5000年以前就已经懂得穿鞋子,当初发明和制作鞋子的人,就是现在於姓中国人的始祖於则。根据《世本》上记载,黄帝的臣子中有於则,开始发明和制作鞋子。於姓中国人的始祖於则被封于内乡,有一个於村,与商地近,就是史记上的楚、商於地,后代以於为氏,望族出于广陵、京兆。於氏始祖於则最初封于内乡,所在地在现在的河南省境内。而根据《世本》的记载,这个家族的子孙主要繁衍于广陵。望族居广陵郡,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江都县一带。於氏后人尊於则为於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三、历史名人
於 琳:宋朝人。为本州防城保甲,尽忠职守。建炎初,陈通叛乱,於琳随浙东安抚使讨伐陈通,战败被俘,陈通欲刺面降之,於琳骂不绝口,宁死不屈而遭杀害。
於 敖:明朝人。正德年间进士。嘉靖年间,驻汾州,分守冀南。当时强宗内乱,胡虏外侵,军民慌乱不安,莫知所措。於敖指挥军民赶筑外城及四方堡垒,加强防御,盗贼不敢犯。官至巡抚都御史。
於清言:南宋晋陵(今江苏省武进)人。嘉定年间(1208-1224)专画荷花草虫,独步一郡,世号“荷”,宁宗朝(1195-1224)以荷花障进,特旨授承节郎,浙西安抚司、计议官。按图绘宝鉴作于清年,一作青年,似为一人,待考。著有《图绘宝鉴》、《毗陵志》、《画史会要》、《历化画史传》等。
於竹屋:明代的画家,他以擅长画墨竹而闻名于世。著有《画史会要》、《明画录》。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黎阳郡:西汉的时候设置了黎阳县,北魏改设黎阳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浚县东北一带,与晋代顿丘郡的地址大致吻合。
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县一带。
广陵郡:东汉时置。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
2、堂号
救民堂:明朝时候於仲宽,为永新知县。那时南乡龙仁和为乱,带兵的将军要把南乡人杀光,好报他的战功。仲宽坚决反对。南乡人很感激他,生了男孩多用仲宽的姓当儿子的名,永远记念。
============================================================
於姓宗祠通用对联
〖於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上古;
望出黎阳。
——佚名撰於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於姓的得姓源流和郡望。
世推名画;
天降甘霖。
——佚名撰於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晋陵人於清言,擅长画荷花,独步一时。宁宗时以荷花幛献给皇上,特旨授承节郎、浙西安抚司计议官。下联说明代於坦,为官清廉而有善政,相传时遇大旱,曾徒步祈雨,果然天降甘霖。
刚方经国;
廉慎格天。
——佚名撰於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岷州人於敖,字伯度,正德年间进士,由郎中升山西左参政,嘉靖年间分守冀南,驻汾州。当时,汾州大族内乱,强虏外侵,吏民都不知所措,他率人创立外城及四方堡垒。官至巡抚都御史。他为官严正,廉洁谨慎。“格天”,谓感通于天。
惠授郎宦;
恩感仲完。
——佚名撰於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画家於清言,晋陵人。工画荷花。宁宗时,曾以荷花幛进,特旨授承节郎、浙西安抚司计议官。下联典指明代洪武间永新知县於仲完,黄岩人。有殊德,当地人感其恩,每生子多取“仲完”之名。
-----------------------------------------------------------------
〖於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人夸敦之智品;
我爱竹屋墨梅。
——佚名撰於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右通政於伦,字敦之,黄冈人。曾辑上古至明代用智之事为一书,名曰《智品》。下联典指明代画家於竹屋,以善画墨梅闻名。
-----------------------------------------------------------------
〖於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创麻履造福黎庶;
筑城池保护人民。
——佚名撰於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上古黄帝臣於则作履(麻鞋)惠民。下联典指明代山西左参政於敖,字伯度,岷州人。嘉靖中,分守冀南,驻汾州。时内乱外侵,吏民莫之所措,敖创作外城及四方堡塞,盗寇不敢犯。官至巡抚都御史。
-----------------------------------------------------------------
〖於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昭代名臣,大洒及时霖雨;
帝廷良佐,宏开奕叶箕裘。
——佚名撰於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上古黄帝臣於则作履(麻鞋)惠民。下联典指明代名相於坦,佐帝立业有功。
祖氏姓祖的名人祖姓起名字祖姓的起源与家谱
本文2023-11-06 13:17:0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21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