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断袖分桃」?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6浏览:1收藏

何谓「断袖分桃」?,第1张

「断袖分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有同性恋的癖好。「断袖」和「分桃」是两个不同的故事,「断袖」源出于《汉书》,据《汉书》记载汉末哀帝一向宠幸侍臣董贤。「龙阳」同「余桃」、「断袖」等都是暗指同性恋现象 「断袖」一词的来历: 哀帝性好男色,宠爱一个名叫董贤的男子。 董贤是云阳人,哀帝即位时为郎官。有次哀帝在殿上看见他,竟对他一见钟情,于是立刻召他上前问话。不久董贤升迁黄门郎,更官至大司马,与哀帝出双入对,不仅每每同辇,还同卧同起。有天两人稍事午睡,哀帝先醒来,却发现自己的衣袖刚好被熟睡中的董贤压着,动弹不得。哀帝为了不吵醒董贤,竟然唤侍从取来剪刀,把衣袖割断了。后人因而以断袖之癖」来形容这种同性恋关系 「分桃」一词的来历︰至于「分桃」的故事,比「断袖」出现得更早。春秋时代,卫国国君也是一个同性恋者,他最宠幸的侍臣是弥子瑕。有一天,弥子暇陪伴卫国君游果园。弥子暇从树上摘下一个桃子,咬了几口,觉得很鲜甜,便把剩下的半个桃子送给卫国君吃,卫国君不但没有拒绝,还很感动地说:「你真爱我啊!」

「断袖」故事中的皇帝和「朋友」,就是出了名的汉哀帝和董贤啊!亦有一说是严子陵和汉光武帝。 断袖的故事在《汉书.董贤传》有详细记载,汉哀帝常与董贤「共卧起」。一日午睡,哀帝先醒,发觉董贤枕着自己的衣袖,因为不想惊醒董贤,便断袖而起。 哀帝怕董贤往来劳累,便违制召了董贤夫妇入宫,又纳了董贤的妹妹为昭仪,三人同侍左右,一榻胡涂。哀帝任用年仅廿二,并无本事的董贤为大司马,还打算禅位给董贤,因为朝臣反对而未果。 哀帝在廿六岁便一命鸣呼,如果借用「东东令狐公子」的说法,很可能是董贤主「攻」,哀帝主「守」,给攻死了。 「分桃」的故事,是指卫献公、弥子瑕的故事。弥子瑕是卫献公的嬖臣﹝专门提供后门给皇帝走的人﹞。 有一次两人游桃园,弥摘了一棵桃子,咬了一口,觉得很甜,于是就塞进卫献公的嘴里,让他也吃。旁人见了,正要责他不敬君上的大罪,卫献公却说,「弥子瑕有好的东西,不忘献给寡人,他才是忠君的最佳表现呀。」 后来弥子瑕色衰失宠,卫献公却说:「弥子瑕太可恶了,竟然给我吃余唾﹝口水 尾﹞。」这个弥子瑕,不单止「以屁事君」,他还是卫献公的夫人的面首!这一窝子畜生你搞我我搞你,真是一塌里糊涂。孔子竟然要跑去卫国找官做,怪哉。

参考: 知识+

即系同性恋 呢个词语o系古代果阵就有架啦

参考: 中史堂

「断袖分桃」有「同性恋」的意思,但出处就不得而知,据说是与古代的龙阳君有关。

参考: 个人所知

古代男宠叫什么?古代男宠有哪些代称

男外女内是中国的传统观念,《周易家人》就曾讲:“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于是,外宠就成为男性受宠者的代称。

古代男宠叫什么,古代男宠有哪些代称:

(一)、外宠

男外女内是中国的传统观念,《周易家人》就曾讲:“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于是,外宠就成为男性受宠者的代称。春秋战国时期,外宠泛指国君的嬖臣,其中虽然不乏以身侍君的同性恋者,但并不全是。《韩非子说疑》曾载:“内宠并后,外宠贰政,乱之道也。”“外宠贰政”指外宠靠着国君的宠幸而在政治上和正卿争权,此处外宠的所指就比较宽泛。明清时期,这一概念具有比较特定的含义,并且所对应的从国君变为官僚豪贵。《醉醒石》第八回中某些大户富豪“情分外宠,里边反不及”,意思是说他们因同性恋而疏淡了与妻妾的关系。

(二)、分桃

弥子瑕献余桃于卫灵公的故事见《韩非子说难》,后世常用“分桃”或“余桃”作为同性恋的代称,偶或用“弥子”指同性恋者。“分桃之癖”指对同性恋的偏嗜,“分桃之好”指同性恋关系。

(三)、龙阳

龙阳君泣鱼固宠事见《战国策魏策四》,由此产生出“泣鱼”、“龙阳”、“龙阳君”、“龙阳之癖”、“龙阳之宠”等概念。其中,“龙阳”或“龙阳君”在代指同性恋者时比“弥子”要常见许多。

(四)、断袖

汉哀帝和董贤之间的断袖故事见《汉书董贤传》。“断袖”、“断袖之癖”、“断袖之欢”、“断袖之宠”等因之而出。另外,“分桃”和“断袖”也可以并提以指同性恋。南朝沈约在其《忏悔文》中就曾自述:“淇水上宫,诚无云几;分桃断袖,亦足称多。”

(五)、佞幸

在《史记佞幸列传》和《汉书佞幸传》中,佞幸特指以色事君的同性恋者,如邓通、李延年、董贤之流。但在更广泛的应用上,凡不通过仕途正路而以柔媚便辟获宠者皆可称之为佞幸。所以,它是否指同性恋者需要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六)、嬖人

佞幸,嬖臣等指君主的宠幸,而嬖人除了可意同嬖臣外, ( ) 一般指官僚士大夫的宠幸。如《墨子鲁问》中,“鲁君之嬖人死,鲁人为之讳,鲁君因悦而用之。”

(七)、男色

指对同性具有吸引力的男性美色。语出《汉书佞幸传赞》:“柔曼之倾意,非独女德,盖亦有男色焉。”

(八)、男风

指同性恋现象或同性恋活动。《豆棚闲话》第十则:“刘公平素极好男风,那几个小子就是刘公的龙阳君。”

(九)、左风

古代认定为男居左女居右,所谓“男左女右,古人通礼”(《醋葫芦》第十四回)。由此,左风意同男风。

(十)、顽童

可指同性恋者,语出《尚书伊训》:“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自明以始,同性恋文献大幅度增加,其中常有“比顽童”的提法,意思就是玩弄男宠。到了清代,约定俗成,“顽童”成为经常使用的词汇。

(十一)、娈童

指貌美年少的男宠。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在其《娈童》诗中曾写道:“娈童娇丽质,践董复超瑕。……足使燕姬妒,弥令郑女嗟。”(“董”指董贤,“弥”指弥子瑕)

(十二)、契兄、契弟

作为同性恋伙伴之间的相互称呼,契兄、契弟在明清时期的福建等地有所使用。《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契兄弟》记:“闽人酷重男色,无论贵妍媸,各以其类相接。长者为契兄,少者为契弟。其相爱者,年过而立尚寝处如伉俪。”

(十三)、小官

明清时期,小官是对少年男子的亲切称谓,在下列说法中一般特指年青的同性恋者。

好小官。指喜欢以少年人为同性恋对象。《浓情快史》第七回:“白公子正妻已死,娶了一妾。只因好小官,房事稀疏。”

小官出身。指少年时是同性恋。《绿野仙踪》第四十回:“谷大恩是个小官出身,幼年时与尤玮不清楚。如今虽各老大,到的还是知己。”

老小官。指曾为“小官”,年龄已大的同性恋者。

做小官。指为人男宠,具有一定的卖身色彩。

(十四)、垆子

《燕归来簃随笔》:“北平人谑为人男宠者曰垆子。”(见《梨园史料》第1249页)

(十五)、邓生

《切口大词典星相类》:“邓生:男风也。”这是一个隐语,“邓”指汉代的邓通。

1、分桃之礼意思是断袖,也就是男同性恋。

2、这个词来自《韩非子·说难》:春秋时,卫国大夫弥子瑕受卫灵公宠爱。有一天,卫国大夫弥子瑕在果园里陪灵公游玩。

他从树上摘下一个桃来,咬了一口,觉得甘甜可口,非常好吃,就立刻把剩下的递给卫灵公吃。卫灵公夸奖他说:“弥子瑕对我太好了!自己认为是美味的东西省下来舍不得吃,而给我吃。”

可是,等到后来灵公不再喜欢弥子瑕,给国君吃剩余桃子的事就都变成了他的罪行了,并因此受到惩处。

#课件# 导语数学教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教学辅助设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对比创设情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件是激发学生兴趣并给一堂课确定基调的话,要恰到好处,形式活泼,吸引人,打动人,让听课者回味无穷。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桃子》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情感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经历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三、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小圆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导入语,创设故事情境

 同学们,你们瞧,小熊家打扮的这么漂亮要干什么,知道吗?(学生猜一猜)。哦,原来,今天是小熊要过十岁生日了。他特地邀请小伙伴们来家做客,准备开一个生日Party。你们瞧:前面走来了两只小猴、四只小猫、三只小狗。小熊非常热情,拿出了动物们最爱吃的食物来招待:有8个桃子、12条小鱼、18根骨头。可是你们瞧,小熊正皱着眉头,手抓头皮。咦,这是怎么回事?哦,原来小熊正在为该怎么分食物烦恼?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熊分食物吗?(能)

 2、揭示课题: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那么,我们一起帮助小熊来分一分食物吧!

 (1)、指名说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分?

 (生答:把桃分给小猴,鱼分给小猫们,骨头分给小狗们)

 (2)、那么小猴、小猫、小狗之间又应该怎么分配呢?

 设计意图: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好新、好动的思维特点,创设故事性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让生动的故事情境去吸引学生,唤起学习兴趣。

 二、实际操作,体会平均分

 1、小熊听取了同学们的建议,拿出8个桃子招待两只猴子,请你们帮他分一分。用8个小圆片代替桃子。(四人小组讨论分法并在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

 (1)、出示分得的结果:

 8888

 17263544

 888

 536271

 (2)、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满意?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答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同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应该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位客人,进行人文教育。

 2、现在,小熊手上有12条鱼,请你帮他分给4只小猫,要求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条。

 (同桌合作、全班反馈交流、由学生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4、师生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

 5、判断:是否平均分,错得在〇打“╳”,并说说为什么?

 (1)、

 (2)、

 (3)、

 5、小狗在旁边等不急了,“汪汪汪汪”叫了起来,小熊该来给我分食物了。小熊急忙拿出18根骨头,请同学们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分到()根。(四人小组用摆小棒摆一摆)

 (投影出示学生分得结果,集体交流评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课堂中创设操作性情境,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练习,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演示,获得学习成效。(我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形象地感知“平均分”,再由教师小结,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最后,由学生判断是否“平均分”进行练习反馈。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动手操作“平均分”活动的设计,即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最后,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操作,同桌合作等形式的交流方式,初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三、结合生活,练一练

 1、投影出示14支铅笔,2个文具盒,连一连平均每盒放几支?

 2、实物出示20个圆圈,每5个圆圈拼成一个奥运会图标,可以拼几个?请摆一摆

 3、有12根筷子,有()双。用小棒摆一摆

 4、有9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到()个,还剩()个。(用线连一连)这个气球还能给其中的一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我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作为练习题目,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过程。教学时,我让学生连一连、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形式,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性的问题,培养数学能力。

 四、跳一跳,摘果子

 智慧老爷爷、小淘气和机灵狗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很想和同学们交朋友,不过他们要同学闯过其中的一关,请看题目

 1、小熊家来了这么多客人,请问16根筷子,每位一双够吗?为什么?你能帮小熊的忙吗?请用小棒代替分一分

 2、春天到了,同学们出去春游,有25人要去划船,每条船限坐6人,要租几条船?请用小圆片摆一摆

 3、16只蜜蜂在采蜜,飞走了一半,还剩()只。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设计意图:跳一跳,摘果子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培养向难题挑战的信心。

 五、总结:

 1、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2、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

 3、在学习过程中,你碰到过困难吗?你是如何对待的?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不仅是教师对一堂课教学的整理,还应该是对学生知识的梳理,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明白学到了什么知识,明确自己表现最出色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篇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教具准备:课件、小鱼、气球。

 学具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创设小刺猬过生日的情境,导入新课。小刺猬过生日,请来一些小朋友,有猴子、小猫、小狗。

 二、操作体验

 1、分桃。猴子来了2只,小刺猬有8个桃子,可能有几种分法。

 (1)独立操作。每个学生用小圆片当桃子,自己操作分法,并记录下来。

 (2)汇报交流:

 8888

 17263544

 (3)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你认为哪种分法更合理,为什么?意在分得同样多。

 2、分鱼。小猫来了4只,小刺猬有12鱼,要让每只小猫分到同样多,该怎么分。

 (1)独立操作。学生以小棒代替鱼,

 (2)汇报交流:初步感受分法的多样性。

 (3)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意义。

 分得的同样多就叫作平均分

 3、分骨头。

 有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

 按要求独立完成,并展示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你为什么这样分?因为题目叫我们平均分,就是要让每只小狗分到的同样多。首次应用平均分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强化平均分的含义。

 三、巩固深化

 1、“试一试”的第1题。有()双筷子,需2根2根的分,可画圈完成。

 2、“试一试”的第2题。平均每盒放()支,可数总数后,用乘法口诀,得到答案。

 3、“试一试”的第3题。5个画圈法

 4、“试一试”的第4题。初步感知有余数的“平均分”。不作太多要求,还剩几个,就是余数。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分桃子弹”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篇三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兴趣。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百以内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一步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对学生而言很陌生,因此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这部分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明白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的算理。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采用动手操作与计算方法有机结合这一教学策略,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竖式。结合操作,学生对算理有了透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这部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可以很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样,由扶到放,层层递进,将教学的重难点一一突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口算除法,以及一步计算的除法竖式。学校位于农村,条件有限,教、学具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于是,我大胆将教材中“小猴子分桃子”改成“小猴子分甘蔗”。这样,学生就可以用小棒代替甘蔗来操作,简便易行,更有助于理解算理。

 〖教学设计片段〗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智慧老公公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他可高兴了!他给大家带来一幅画。(出示情境图)

 师:小猴子们想吃甘蔗,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碰到什么问题了(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汇报。)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有两只调皮可爱的猴子,想分掉48根甘蔗。

 生2:我认为为了公平,这2只猴子必须分得一样多,也就是必须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48根甘蔗要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1只小猴子分到几根呢

 根据学生的提问,师板书例1(有48根甘蔗,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师:该怎样列式呢

 生:48÷2。

 (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

 3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它。我们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学生有的摆小棒,有的在练习本上计算,有的……)

 学生汇报各种算法。

 生1:我把小棒当甘蔗,每只猴子先分2捆,再分4根,也就是24根。

 生2:我是口算的,我先算40÷2=20,再算8÷2=4,最后20+4=24,所以48÷2=24。

 生3: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在黑板上列出24

 ______

 2)48

 48

 ____

 0

 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说吗

 生:因为40÷2=20,把2写在十位上,8÷2=4,把4写在个位上,2×24=48,所以48÷2=24。

 师:老师很欣赏你,因为你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大胆尝试,解决新问题。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反思在学生反馈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就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有助于提高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和信心。)

 (二)情境延伸,自主探究

 1由情境提出问题。

 师:这两只小猴子对同学们想出的办法非常满意,正要按这个方法来分,这时又跑来一只猴子。(师在情境图上再贴一只猴子)他想干什么呢

 生:(异口同声)他也想来分甘蔗。

 (师板书例2:有48根甘蔗,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生读。

 师:怎样列式呢

 生:48÷3。

 2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边分边思考,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根据分的过程,试着列出除法竖式。

 (学生开始动手分,边分边想,并不时地在纸上写着什么。)

 师:大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根据分的过程,你是怎样列出竖式的,并选出小组发言人,代表你们组发言。

 (学生在小组内七嘴八舌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一组上前发表自己观点。

 生:我叫杨斯,我和刘珊一起来完成这道题,我来说过程,刘珊来分小棒。我先写上了3)48(板书),先分4捆,每人分一捆(刘珊演示),在竖式中,也就是先算十位上的4,4除以3商1,把1写在十位上。(板书)1×3=3,把3写在4的下面,表示已经分掉的数。4-3=1,把个位上的8落下来,(板书),再分剩下的1捆零8根,也就是18根(刘珊拆整捆,合并成18根),18÷3=6,每人分6根,(刘珊演示),把6写在个位上,(板书)3×6=18,18-18=0。

 师:大家来评价一下,你觉得杨斯这位小老师当得怎么样

 生1:我觉得杨斯讲得特别清楚,我听懂了。

 生2:我想说,Good,Good,verygood!

 ……

 师:的确,杨斯这位小老师当得很棒,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杨斯一样,勇敢地站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

 (反思在这部分设计中,我遵循“学生能做到的,老师绝不代替”的思想,考虑到学生已有刚学到的竖式算理作基础,便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十位不能直接整除的竖式除法。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达到了我的设计意图。)

 3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师:观察黑板上的竖式,都是先从哪一位除起

 生:十位。

 师:每次除的商写在什么位上

 生: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去除时,商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如果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去除,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

 师:你总结得真不错。笔算时,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

 (反思教师没有直接总结,而是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

 〖案例点评〗

 1教师创设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置于充满童趣的“小猴分甘蔗”的故事情境中展开教学,最后又续编故事延伸到课外学习中,变无趣为有趣,体现了愉快教学的思想。

 2重视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扶放结合。恰当引导学生共同解决例1,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例2,难点处理得科学到位,既考虑到学生的现实能力基础,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有助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深化。

 4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利用教师评、学生评等多元评价来激励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点评人:孙俊霞(河北省鹿泉市永壁小学)

何谓「断袖分桃」?

「断袖分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有同性恋的癖好。「断袖」和「分桃」是两个不同的故事,「断袖」源出于《汉书》,据《汉书》记载汉末哀帝一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