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羡详细资料大全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6浏览:3收藏

荀羡详细资料大全,第1张

荀羡(322—359年),字令则,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晋大臣,东汉侍中荀彧六世孙、光禄大夫荀崧之子。

出身魏晋名门“颍川荀氏”,初娶晋元帝之女寻阳公主,拜驸马都尉,擢为建威将军、吴国内史,升迁北中郎将,世称荀中郎。永和五年,拜徐州刺史,成为东晋立国以来最年轻的刺史,与其兄长荀蕤并称“二玉”。屡立战功,抚纳降附,甚得众心。

升平三年(359年),卒,时年三十八,追赠骠骑将军。

基本介绍 本名 :荀羡 别称 :荀中郎 字号 :字令则 所处时代 :东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颍川郡颍阴县 出生时间 :322年 去世时间 :359年 主要成就 :北伐前燕,阵斩慕容兰,生擒贾坚 官职 :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 追赠 :骠骑将军 人物生平,早着声誉,弱冠方伯,移镇下邳,北伐前燕,英年早逝,主要成就,人物评价,总评,历代评价,家庭成员,史籍记载, 人物生平 早着声誉 荀羡出身魏晋名门“颍川荀氏”,是金紫光禄大夫荀崧的儿子。荀羡清和有准,才年七岁,遇苏峻反叛,随父在石头城,苏峻甚相喜爱,常置膝上。荀羡耳语其母说:“得一利刀子,足以杀贼。”母掩其口说:“勿妄言!”。荀羡十五岁时,将迎娶晋元帝司马睿之女寻阳公主,但荀羡却不想与皇室结姻亲,竟出奔远走。但终被监察的官员追还,被逼成婚,并拜驸马都尉。成年后,与王洽齐名,并与刘惔、王濛及殷浩交好。 弱冠方伯 荀羡拜秘书丞、义兴太守,迁征北将军褚裒长史。永和四年(348年),扬州刺史殷浩以荀羡的良好名声,擢升荀羡为建威将军、吴国内史,与王羲之作为党羽,共同抗衡桓温。永和五年(349年)十二月,当时兼领徐州刺史的褚裒逝世,殷浩以他有能干的名声,担任北中郎将、徐州刺史、假节、监徐、兖二州及扬州之晋陵诸军事,镇守京口(今江苏镇江)。当时荀羡以二十八岁(《中兴书》亦言羡二十八为徐兖二州。《南史·谢澹传》又作二十七。《御览》引《晋中兴书》作时年二十)之龄担当此重任,亦是东晋以来最年轻担任一州刺史的人。荀羡到任后,便派徐、兖二州兵让参军郑袭守戍淮阴。 永和六年(350年),荀羡入朝,当时领司徒蔡谟三年以来坚拒接受司徒一职,终被弹劾,蔡谟亦到廷尉等待判罪。当时殷浩打算加蔡谟死刑,并询问荀羡意见。荀羡说:“蔡公一旦遭遇不测,明天就一定会出现齐桓公、晋文公那样举兵问罪的行动(指桓温借故称兵犯阙)。”殷浩听后,才打消念头。 移镇下邳 永和八年(352年),殷浩准备北伐,以荀羡为督统,打算让他与安西将军谢尚两路北上。三月命荀羡移镇淮阴,荀羡于是在东阳石鳖进行屯田。不久又获加监青州诸军事,加领兖州刺史,再移镇下邳(今江苏邳州市)。 北伐前燕 永和十一年(355年),于永和七年(351年)以青州内附东晋的前燕段龛写信给已于三年前称帝的慕容俊,指责他称帝叛晋的行为。慕容俊怒而派兵攻打段龛,并于次年击败段龛,逼使他退守广固,并派人向东晋求救。荀羡于是奉诏领兵北上救援,但到琅邪郡时因畏惧强悍的前燕军队而不敢前进。当时前燕将领王腾及赵盘正在进攻侨置于琅邪的鄄城郡,荀羡因而转攻王腾根据地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并擒杀王腾。不久段龛投降前燕,荀羡退还下邳,只留兵将驻守琅邪郡和泰山郡。同时,慕容兰领数万人据有卞城(今山东泗水县),成为一大边患。荀羡于是领兵到东阿讨伐,并阵斩慕容兰。 英年早逝 荀羡担任徐州刺史时,正值后赵石虎逝世,诸子争位的北方混乱,荀羡在任内则招纳并安抚投降的北方人,很得众心。 升平二年(358年),荀羡患病,但仍领兵讨伐并生擒前燕泰山太守贾坚,但不久便败于前燕将领司马悦明,及后因病重而征还。 升平三年(359年),荀羡逝世,享年三十八岁。朝廷追赠骠骑将军。荀羡死后,晋穆帝感叹道:“荀令则、王敬和(王洽)相继凋落,股肱腹心将复寄谁乎!” 主要成就 荀羡二十八岁(一作二十七、二十)时,便担任徐州刺史,镇守京口(今江苏镇江),是东晋建立以来最年轻担任一州刺史的人。之后,他北攻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并擒杀前燕将领王腾。后又阵斩前燕将领慕容兰。升平二年(358年),荀羡带病讨伐,生擒前燕泰山太守贾坚。 人物评价 总评 徐州是荀氏宗族(以荀羡为代表)兴旺发达的实力基地之一,成为维护东晋帝国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军事力量。 历代评价 褚裒:荀生资逸群之气,将有冲天之举,诸君宜善事之。 司马聃:荀令则、王敬和(王洽)相继凋落,股肱腹心将复谁寄乎! 谢澹:昔荀中郎年二十七为北府都督,卿比之已为老矣。 庾信:荀中郎为十州都督,才逾弱冠。 田余庆:①桓温在荆的二十余年中,先后居徐州之任者为褚裒、荀羡、郗昙、范汪、庾希、郗愔,他们都出自高门名士,各有背景,不易屈服。②徐、兖自郗鉴以来,一直是卫戍京师的重镇,褚裒以都督徐、兖而为征北,是集卫戍与北伐二任于一身。褚裒以后,终永和之世,居徐、兖者还有荀羡、郗昙,人物轻重虽有不同,但都忠于朝廷,作用与褚裒大体一致。 家庭成员 父亲:荀崧 姐姐:荀灌 妻子:寻阳公主(司马睿之女) 史籍记载 《世语·言语篇》注引《晋阳秋》及《中兴书》。 《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五》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

荀氏门风龙变化,谢家庭树玉扶疏。一个家族的兴盛取决于众多因素,从籍籍无名到初立门户,再到鼎盛长久,这不是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那 么颍川荀氏在汉末是如何兴起的呢?

颍川荀氏的奠基人可以说是荀淑, 也就是荀彧的祖父,荀淑因为德行出众,被人称作“神君”。在东汉后期,荀淑属于当世大名士,《三国志·荀彧传》称荀淑“知名当世”,《世说新语·德行》提及荀淑海内知名。

在重视品行的时代 ,荀淑这样德行过人的自然备受青睐 。荀淑的名声也不只是源自于他的品行,荀淑不仅才华过人,更有知人之明,他提携的人物都是英才俊杰,像李固、李膺这样的名士都愿意尊他为师。同时,举荐荀淑的房植被称作“天下规矩房伯武”,杜乔则与李固齐名, 这两位也可以合称“李杜”,他们都在曹丕所旌表的“二十四贤”中。

更重要的是,荀淑始终是站在党人立场上的, 他的侄子荀昱、荀昙都是一时俊彦,荀昱与李膺、陈蕃等人一同参与了诛杀宦官的谋划。后来事情败露,荀昱、李膺等人身死,荀昙受到牵连终身不得为官。

荀淑的子嗣也很优秀,被称作“荀氏八龙” :荀俭(jiǎn)、荀绲(gǔn,荀彧之父)、荀靖(jìng)、荀焘(tāo)、荀汪、荀爽、荀肃、荀专(旉、敷fū)。但汉末清议之风盛行,同乡互相提携更是常有的事,荀氏八龙的水平也是层次不齐,荀爽、荀靖、荀绲尤为出众。

荀绲被周瑜从祖父周景提携时,属于“天下英俊之士”之一,与其并列的有“三君”之一的陈蕃,还有“八俊”之一的朱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典故就源自陈蕃。荀靖没有出仕,但也以自身才华闻名 ,荀爽更是传奇,从一介布衣到司空只用了95天 ,也可说明荀爽的名气有多大,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呐。

荀爽虽然没有多少政绩能拿得出手,但荀爽对颍川荀氏的贡献也不止于此。在众多家族中,有经学传家的才能更进一步,有足够的知识底蕴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如弘农杨氏治《欧阳尚书》,汝南袁氏治《孟氏易》, 荀爽同样醉心于经学研究。 案《后汉书·荀淑传》,荀爽著有《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等书籍,被时人称作 “硕儒 ”。

经历了荀淑、荀爽两代人的奠基 ,颍川荀氏在荀彧、荀攸这一代渐渐步入了鼎盛时期。看看荀彧给曹操举荐的人才:荀攸、郭嘉、戏志才、陈群、杜袭、司马懿、钟繇、杜畿、赵俨,兴许荀彧引荐的人实际上更多,但较为出名的就这些。

颍川荀氏经历与曹氏、司马氏的联姻,不仅没有在魏晋嬗代的过程中消逝,反而成了这一时期的名门望族。 一个家族要想兴盛,要开枝散叶广结良缘,要与举主、亲友、乡党、门生、故吏、姻亲交游,要选择正确的阵营,要有才学过人者、德高望重者,用于获取名望 。

家族兴盛,枝繁叶茂是不可或缺的。

古人的名字其实是分开的,《颜氏家训》提及:“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礼记》也说:“幼名,冠字。”意思是出生几个月后取名,行冠礼后取字也就是表字。

三国时期有些人名和表字套用现在的词汇来看有点令人忍俊不禁,比如袁术字公路、眭固字白兔、丁廙字敬礼等等,有些则是意味深长;还有些则是生僻的保准你要去查字典;论取名字三国我只佩服颍川荀氏:实在惭愧,一大半我都不认识,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颍川荀氏

三国时期不少风云人物都有一个显赫的祖先,不过其中真真假假,比如孙坚说是孙武后人,但《三国志》的记载却不是那么肯定:“盖孙武之后也”,至于刘备自称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质疑之声更多,不过其中也有一些却是可信的,比如今天要说到的颍川荀氏,《后汉书》记载:“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人,荀卿十一世孙也。”

颍川荀氏是战国思想家荀子的后人,三国荀氏的发达始于汉和帝至汉桓帝时期的荀淑,荀淑品行高洁有知人之明,处事正直且明于治理,被称为“神君”,他有八个儿子个个才华出众,人称荀氏八龙;汉献帝时的尚书令荀彧是他的孙子,魏国第一任尚书令荀攸是他的从曾孙(荀攸的祖父荀昙是荀淑的侄子),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荀氏成为了豫州乃至中原地区最富盛名和最有影响力的世家大族之一。

荀彧心向汉室,但是随着曹操地位的上升和野心的日益增长,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无可调和,终于在212年荀彧劝阻曹操称魏公后忧虑而死,也正因为荀彧一心只做汉臣,所以曹魏立国之后荀彧无缘配享曹魏太庙。

不过荀彧虽死,曹氏对颍川荀氏仍然很看重,加上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世家大族拥有相当多的政治资源,他们之间更是通过联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颍川荀氏在曹魏混得相当不错,比如荀彧长子荀恽娶了曹操之女安阳公主,孙子荀霬娶了司马懿的女儿,荀彧女儿则嫁给了陈群,荀彧次子荀俣曾任御史中丞等等,曹魏风云变之下颍川荀氏仍然能左右逢源而屹立不倒。

荀氏似乎有个传统,那就是取名都比较生僻,荀彧经常被错读成苟或就不说了,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旉荀氏八龙至少就有两个生僻字。

和荀彧同辈的荀氏族人取名同样生僻,比如荀彝(荀攸的父亲)、荀爽之子荀棐、荀彧的堂兄荀愔,其余荀谌、荀衢也不算是常用字,到了荀彧子侄辈和孙辈取名更是一代更比一代生僻。

荀彧至少有五个儿子分别是荀恽、荀俣、荀诜、荀顗、荀粲,此外加上荀谌之子荀闳,荀彧的孙子荀甝、荀霬,荀爽的孙子荀肸和曾孙荀勖等等,不算荀氏八龙这一代,从荀彧这一辈开始算起,随便列举十个:荀彧、荀棐、荀愔、荀俣、荀诜、荀顗、荀闳、荀甝、荀霬、荀肸,不查字典能认出一半以上算你厉害!

颍川荀氏是汉晋时期的主要士族之一,当时有“汝颍多奇士”之说,而荀氏则是颍川众多士族的代表之一。荀氏见于史籍记载者达一百多人,且在朝廷当文臣谋士居多,主要是一个士大夫官僚世家。其中,就荀彧来说,无疑是最被大家熟悉的一位谋士了。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东汉末年著名谋士,曹操一统北方中原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举孝廉出身,任守宫令,董卓篡夺大权后弃官归乡,率领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居中持重十几年,处理朝廷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令其“心不能平”。于寿春忧郁而亡(一说服毒自尽),获谥为“敬”,后追赠太尉。值得注意的是,在汉末三国时期,荀彧家族除了荀彧之外,还出了不少人才。其中,就以下三位谋士来说,同样在汉末三国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留下了自己的事迹。

首先,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早在东汉末年,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篡夺大权时,荀彧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到了公元196年,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之间爆发了官渡之战,这是决定东汉末年诸侯格局的重要战役。

在官渡之战中,荀攸计斩颜良,又计斩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又力劝曹操采纳许攸之计奔袭乌巢,又力劝曹洪接纳张郃、高览,皆立下大功。建安八年(203年),刘表强盛。荀攸力排众议,主张趁袁绍诸子不和而先攻河北,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谥曰敬侯。

荀攸在职场和曹操同事二十多年,曹操说:荀公达身上,挑不出一点儿毛病。和他交往越久,越敬佩他的为人。曹丕确定为魏国世子,尊贵无比。

曹操告诫他:“荀公达是真正为人师表的人,你要尽量地有礼敬重。”荀攸生病,曹丕探望他,拜在荀攸的床边,是曹魏众臣中最受尊重的一位。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作战策略。他生前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钟繇知道。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另著有《魏官仪》,今已佚。

荀羡详细资料大全

荀羡(322—359年),字令则,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晋大臣,东汉侍中荀彧六世孙、光禄大夫荀崧之子。 出身魏晋名门“颍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