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姓的来源 怎么取名聪明好听
殷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二 。
1、起源于殷商,出自子姓。
帝喾之子契,因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商,故地在今河南商丘西南,赐姓子姓。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朝建立了商朝。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中期,商王庚自奄迂都于殷,国号也由商改为殷,史书也称殷商。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宋,是为宋国。在京城的其他商朝王室成员凡没有得到封号的,一概都以殷为姓,其后殷人四散。居于河南商水地区殷河的最古的殷人也姓殷。殷氏的历史至少有3000多年。
移居山东的一部分殷姓因为方言的影响,后来改姓衣,殷、衣原本同源。到宋朝时候,一部分殷姓因避讳改姓汤。
2、外族基因的流入
殷姓一直是单一的族群,很少有其他基因的流入。直到清朝初期,满洲八旗音佳氏族全部改姓汉姓殷,并与当地的汉人混居同化,成为东北地区的汉族。因此,东北地区的殷姓中有一部分来自满族。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先秦时期,殷姓活动比较广泛,战国时期的河南的魏国、冀鲁地区的卫国、陕川一带的泰国都有殷人的足迹,但是河南地区一直是殷姓的主要活动地。到秦朝末,殷姓的主要族群集聚在河内野王,即今河南的沁阳市。秦汉时期浙江的会稽地区已经有殷姓。西汉初期,殷姓南移到淮河上游的汝南和西华一带,形成著名的殷氏汝南望族。三国两晋时,殷姓由淮河地区向东南迁移,过长江全面进入江南地区。到唐宋时期,殷姓在江苏形成了大族。明朝时殷姓已散播到全国各地。
宋朝时期,殷姓主要集中于江苏和河南一带。
明朝时期,殷姓约有12万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三十位。江苏为殷姓第一大省,约占殷姓总人口的36%。全国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江西、浙江,这四省大约占殷姓总人口的69%。宋、元、明600余年,殷姓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以江苏为中心的殷姓聚集中心已经形成。
三、郡望堂号
殷姓的郡望有陈郡、汝南、河南等。
殷姓以白燕为其堂号。
白燕堂号典出唐朝的大孝子殷亮。传说殷亮的父亲断气三天,心口仍热,两眼不合。殷亮猜想父亲挂念年老的祖母,于是断指剪发,放在父亲的棺里,发誓一定像父亲在世一样侍奉祖母,请父亲合眼吧,誓后,父亲果然合上了眼。殷亮侍奉祖母,衣不解带数年,引来一对白色燕子在家门框的横木上筑了窝。殷亮勤奋读书,后来官一直做到杭州刺史。
四、殷姓血型:
殷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36%,A型占292%,B型占283%,AB型占89%。
五、当代殷姓的分布
当代殷姓的人口已近170万,为全国第一百一十一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4%。自宋朝至今1000年间殷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目前殷姓主要分布于云南、江苏,这两省约占全国殷姓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安徽、山东、湖北、河北,这四省又集中了20%。殷姓的第一大省为云南,大约占全国殷姓人口的31%,全国形成了以西南云南、东部苏皖为中心的殷姓聚集区。
殷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在云南大部、川黔南部、广西西部、陕鄂渝交汇地区、苏皖大部、上海、鄂皖赣交汇地区、甘夏大部、甘肃西部、青海东北、新疆西北、冀辽蒙交汇地区、黑吉东部,殷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为012%,中心地区可以达到16%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18%,该地区居住了大约48%的殷姓人群。在山东大部、苏皖北部、鄂赣浙中部、湘黔北部、河南东南、重庆南部、广西中部、川甘大部、青海东南、陕宁南部、辽吉大部、黑龙江中部,殷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在014%021%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56%,该地区居住了大约31%的殷姓人群。
源于子或依姓风姓,出自帝喾嫡子殷偰(契古写作偰读偰xie)之后裔。
据《风俗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记载,商朝君主盘庚将国都从奄(今山东曲阜)迁于殷(今河南安阳),故称“殷”或“殷商”。殷商灭亡后,殷商遗民以国名为姓,称殷(依)氏。该支殷氏已有三千多年时间,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 [1] ,在亳 [2] 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1] [3-4] 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继立。小辛死后,传帝小乙。小乙死后,继立的是自己的儿子武丁。在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 [5] 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6]
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前期为兄终弟及,后期为典型的父死子继
殷祖,以“殷实之地,祖艺(古建)相传”故名。
殷祖是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彭德怀、何长工、程子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大冶、阳新、鄂城、蕲春等八县人民开展武装斗争,创建了红八军、红十二军和红三军团,留下宝贵的红色精神。作为革命老区,殷祖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殷祖留下了大冶县苏维埃政府罗文俊旧址、江畈村红军医院旧址、大冶中心县委金公祠旧址、红八军建军旧址、红十二军建军旧址等众多的珍贵革命遗址遗迹。殷祖红色文化底蕴深厚,革命故事荡气回肠。
殷祖是古建之乡。千百年来,当地群众以其独特超群的建筑技艺为主要生活来源,能工巧匠、人才辈出。殷祖园林古建公司是全国知名、省内领先、市场信誉度高的国家二级园林古建企业,先后承建了山西鹳雀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等大型园林古建修复工程。目前,殷祖古建市场拓展至全国31个省(区、市)和俄罗斯、越南等国家,年产值达100亿元,并带动刘仁八、陈贵、金湖等周边乡镇10余万人增收致富。
殷祖是山水宝地。境内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68%,是湖北森林城镇。号称大冶屋脊、海拔848米的太婆尖,常年云雾缭绕,“太婆尖云雾茶”因此而得名,饮誉省内外。董口林区气候温和、竹木茂盛、空气清新、昼夜温差大,有“小庐山”之美誉。“高山平湖”董家口水库如一条明碧的丝带环嵌在山涧之中,库内有88条山泉小溪、99座山峰,给林区增添了无限生机和几分神奇。苍苍莽莽的竹木、高俊挺拔的苍松翠柏、金辉万顷的云海日出、清幽通径的山涧潭溪,令人顿生超脱尘世、返朴归真的感觉。
殷祖是旅游胜地。南山头革命纪念馆,是黄石市、大冶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殷祖“土主会·印子粑”非遗文化,闻名鄂东南,享誉省内外。五庄村徐汰三叠潭,梦越千年古驿往事;南昌村白水灵台,传承千年“慈悲向善,普渡众生”佛家文化;江畈村山谷书院,文人雅士谈笑有鸿儒;北山村千亩樱花,笑迎八方客。观音洞、龙泉洞、枇杷洞、将军洞,造就了丰秀、古幽、水碧、洞坳的自然景观。马岭山白茶园,林茶叠翠、鸟语花香、风景宜人,是农业观光、骑游摄影、乡情体验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殷祖是投资的高地。大广南高速、316国道穿境而过,刘金线、殷南路、殷太路、环镇路、殷坳路纵横交错,为有识之士投资殷祖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境内十万亩广阔的山场,集山水、泉瀑、碑刻、寺观于一身,揽山色、林海、珍禽异兽于一体,藏在深闺人未识,等待您的开拓;万亩高标农田,助力打造现代都市农业;镇域奇特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土主会·印子粑”非遗文化、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殷实的资源条件……。
殷姓的来源 怎么取名聪明好听
本文2023-11-06 09:17:2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20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