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齐国的君主们都喜欢他?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6浏览:4收藏

晏婴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齐国的君主们都喜欢他?,第1张

晏婴的狡诈之处,在于他不是孔子那般因循守旧的夫子脾气,不会整天之乎者也,也不会说什么君君臣臣,如果严格按照孔子的君臣之礼,晏婴绝对不是什么好臣子。晏婴历任三代齐君,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代,晏婴都在齐国朝堂为官,而且都是能够亲近齐国君主的臣子。《左传》载:“姜入于室,与崔子自侧户出……公逾墙。又射之,中股,反队,遂弑之”,齐灵公因与崔杼的老婆有私情,为崔杼所憎,遂为其所弑。当时晏婴听说齐灵公被弑,跑到崔杼家中去吊唁齐灵公,《史书》所载是:“枕公尸而哭,三踊而出”,也就是痛哭一场,对这种弑君之事,也就放任自流,史书中没有看到晏婴有更多的举动,比如发动大臣们推进剿乱行动。

晏婴这个人身高不够,但智慧是超群的,而且口才极好,后来也被齐国国君任命为外交使臣。在出使楚国的时候,楚国人以晏婴矮小而想要羞辱他,史书中说的是“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楚国人想以晏婴矮小为由,让他钻狗洞,这对普通人尚且是羞辱,而作为外交使节的晏婴,则更为过甚。但晏婴则说:“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只言片语即将楚国人说得哑口无言,是回答呢还是回答呢还是回答呢?楚国人只有让晏婴从大门,也就是堂堂正正的走进楚国。

这次出使记录在《晏子春秋》中,也是晏婴最为后世所称赞的际遇。当时的中原格局是,晋国独强,楚国受吴国之侵扰,与晋国形成言和。但历经数十年战乱的晋楚称霸只是进入半场而已,晋国六卿坐大,晋昭公虽有余力却无法权力分割的结局,国家大权旁落到了赵、魏、韩、智、范、中行六家手中。此时齐景公遂有复兴桓公之志,但若要称霸中原,则要结好南方的楚国,以牵制中原列国。但南方的楚国对齐国的态度当然心知肚明,无非是外交政治而已,尤其是楚国此时也是处于外忧内患之际,外有晋国窥伺和吴国骚扰,内有公子争位之事。晏婴出使楚国的时间,大概就在楚康王、郏敖和楚灵王时期,楚国也是缺乏明智之君,因此轻蔑齐国使臣,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晏婴进入楚国朝堂之时,楚王可能对晏婴之貌有所耳闻,尤其是对齐国之事本来也没有什么好感,在楚国人的眼中,那些中原列国的国君们,多年以来都曾是自己的敌人。楚王对齐国自然也没有什么好感,对晏婴就想要戏谑一番。史书载:“齐无人耶?”这是楚王讽刺齐国派遣晏婴这样的人来楚国出使,他当然不知道晏婴这个人的能力,只是凭借外貌就判定其人,可谓是鲁莽。《论语》载:“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什么意思呢?这个是孔子的原话,说的是臣子要对君主前辈,要有尊卑上下的礼节,这种礼制不止一国,即便敌国君主与外国使臣相见,互相之间也是要遵从这种礼节的。

既然楚王对晏婴没有根本的尊崇,晏婴这个人本来就不是儒家,也不会尊重楚王,反击之语更是刻薄到底。当楚王安排臣下找了个齐国户籍的盗贼到堂上来时,顺口就说齐国人产盗贼。晏婴则回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即是把楚国说成是产盗贼的来源,说是水土不好,在齐国是好人,到楚国就变成盗贼,这对楚国简直是更大的羞辱。此处也可看出,晏婴绝非那种遵守周礼礼制的好臣子,面对羞辱之辞,随时可能摔袖子走人,走之前还要反驳得你体无完肤才好,这就跟当时的孔子不同,孔子走到哪里似乎都是温文尔雅的,即便不被诸侯所看重,也就是带着徒弟们,安安静静的走掉就是,不可能会是晏婴这般性格。后来孔子到齐国想要当官,晏婴就极力反对,可说两人本来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晏婴这个人,在史书中与管仲并称,当然不单纯在于其毒蛇嘴,做使臣也好,管理国政也罢,晏婴都是颇有手段的。有一次齐景公命令修筑高台,搞得齐国民众苦不堪言,晏婴就到朝中觐见,并最终劝服齐景公撤销修建高台的命令,得到允准后的晏婴不是马上跑到工地上去宣布,而是跑到工地上催促执行官员,还狠毒的抽打那些偷懒的民工,等到打得累了才回到家中,安排传令官到工地上去下令停止施工。民工们终于可以回到家中,听闻这个消息后,民工们如遇大赦般,可谓是对齐景公感恩戴德,但对晏婴这个人就恨得咬牙切齿,他们哪里知道能够回家,完全都是晏婴的功劳,真正的罪人才是那个齐景公。晏婴是把贤名给了君主,恶名留给了自己而已。因此来说,几代君主甚至后世的君主们,对晏婴这样的人才是求之不得的。

在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中,作者史马迁记载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外交使者,他就是公元前6世纪齐国的晏子。有关晏子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很广,下面是他出使楚国的故事。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大街上人们肩靠肩,很拥挤,怎么说齐国没人呢?”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这次出访之后,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就向他的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最有才能,最善于辩论的人。现在他又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有一个官员建议说:“等晏子来的时候,我叫两个士兵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绑的是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说:齐国人。大王再问:为什么要绑他?士兵就说:因为他偷了东西。”楚王觉得这是一个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当。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正在饮酒的时候,两名士兵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道:“你们绑的是什么人,为什么绑他?”

士兵回答说:“是齐国人,因为他偷了东西。”

楚王故意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天生都很会做贼吗?”

晏子从席上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我听说,有一种埴物,长在齐国就可以结出很好吃的果实,长在楚国,尽管它的枝叶看起来与长在齐国一样,但结出的果子却很难吃。之所以会这样,是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学会了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啊?”

楚王听了晏子一番反驳,苦笑着承认说:“我本来是想取笑你的,反而被你取笑了,我真佩服你。”

类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还很多。晏子凭自己的智慧,在谈笑之间,挫败了一些国家有辱齐国国格和晏子人格的阴谋,他的声名也越来越大,成为著名的外交家。

晏子的故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241171html

晏子

晏婴(?-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晏子》,列在儒家类。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炼,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二桃杀三士

战国齐景公时,田开疆帅师征服徐国,有拓疆开边强齐之功;古冶子有斩鼋救主之功;由田开疆推荐的公孙捷有打虎救主之功。三人结为兄弟,自号为“齐邦三杰”。齐景公为奖其功劳,嘉赐“五乘之宾”的荣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三人挟功恃勇,不仅简慢公卿,而且在景公面前也全无礼统。甚至内结党羽,逐渐成为国家安定的隐患。齐相晏婴,即晏子深感忧虑,想除掉,又担心景公不允许,反结怨于三人。

一天,鲁齐结好,齐景公宴请鲁昭公。酒至半酣,晏子奏请开园取金桃为两国结盟祝贺。景公准奏后,晏子引园吏亲自监摘。摘得六个金桃,“其大如碗,其赤如炭,香气扑鼻”。依礼,齐鲁二国君各享一个,齐鲁二国相各享一个。盘中尚剩两个,晏子奏请赏给臣下功深劳重的人,以表彰其贤能。齐景公让诸臣自我荐功,由晏子评功赐桃。

公孙捷和古冶子因救主之功而自荐。二人一自荐功劳,晏子就肯定了二人的功劳,并即刻将两桃分别赐给了这两人。田开疆以开疆拓边有功而自荐。晏子评定田开疆功劳为最大,但桃已赐完,说只能等到来年桃熟,再行奖赏。齐景公说他自荐得迟,已没有桃子来表彰其大功。田开疆自以为这是一种耻辱,功大反而不能得到桃子,于是挥剑自杀。古冶子和公孙捷相继因功小食桃而感到耻辱也自杀身亡。晏婴就用两个桃子除掉了三人,消除了齐国隐患。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出使狗国,故进狗门

晏婴不但在迎接外国使节的时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国之时,每次也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

春秋末期,诸侯均畏惧楚国的强大,小国前来朝拜,大国不敢不与之结盟,楚国简直成了诸侯国中的霸主,齐相国晏婴,奉齐景公之命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齐使为相国晏婴后,对左右说:“晏平仲身高不足五尺,但是却以贤名闻于诸侯,寡人以为楚强齐弱,应该好好羞辱齐国一番,以扬楚国之威,如何?”太宰一旁言道:“晏平仲善于应对问答,一件事不足以使其受辱,必须如此这般方可。”楚王大悦,依计而行。

晏婴身着朝衣,乘车来到了楚国都城东门,见城门未开,便命人唤门,守门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指着旁边的小门说:“相国还是从这狗洞中进出吧!这洞口宽敞有余,足够您出入,又何必费事打开城门从门而入呢?”晏婴听罢,笑了一笑,言道:“这可是狗进出的门,又不是人进出的门,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人国呢,还是狗国呢?我想楚国不会是一个狗国吧!”守门之人将晏婴的话传给了楚灵王,楚灵王听罢,沉思了一会儿,才无可奈何的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婴堂堂正正地进入了楚都。

霸业因时而兴

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可以与楚匹敌。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昙花一现,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以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国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国结盟,这太让人费解了。”晏婴回答:“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春秋五霸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振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其死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亦常受吴晋二国的骚扰,困苦不堪。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你作为楚国名臣,本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可怎么却也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呢?”

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死,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呀,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

外貌不足识人

又有人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虽长,不免为水浸没,纣王勇武绝伦,不免身死国亡,为什么呢?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愧居相位,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只是问有所答罢了。难道我拒不回答吗?那也太无礼了。”

小人出使小国

宴会后,楚灵王接见了晏婴,;楚灵王一见到晏婴,马上问:“齐国是不是很缺乏人才?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出使楚国?”“大王,齐国人多着呢。国都临淄人口百万,每人呼一口气,可以呼气为云,每人淌一滴汗,可以挥汗如雨。行人来往川流不息,摩肩接履,又怎么能没有人才?只是敝国有一个规矩,贤明之人出使贤国,不肖之人出使不肖之国,大人出使大国,小人出使小国,而今我无才无德又最不肖,只好来楚国为使,希望大王原谅。”

桔生淮北则为枳

楚王一时无言以对,正好一对武士押一名犯人从殿前经过,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哪一国人?所犯何罪?”“齐国人,犯的是盗窃罪。”“晏相国,齐国人有偷东西的毛病吗?”晏婴知道楚王是以此来取笑自己,报刚才之辱,于是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小臣我听说:桔子种在淮水以南称为桔子,甜美无比,而将其移至淮水以北,则变成了枳树,枳树之果,小而酸涩,苦不可食,之所以会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实在是土地的缘故。现在这个齐国人出生在齐国,并非盗贼,而是一个良民,可是为什么来到楚国,却变成了盗贼呢?这是楚国使他发生了这种变化,齐人之于楚国正如桔子之于淮北,这于齐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楚王默然,良久,叹道:“寡人本来打算让您在今日受辱,哪里想到竟被您嘲笑了,这是寡人的过错,见谅寡人吧!”于是楚王善待晏婴,晏婴圆满完成了使命,回到齐国。晏婴面对着国强而盛气凌人的楚王,毅然予以反击,他昂然不屈,除了维护个人的名声,最终目标还是在保持齐国的声威。

《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晏婴坚守的也就是这种精神。

在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中,作者史马迁记载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外交使者,他就是公元前6世纪齐国的晏子。有关晏子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很广,下面是他出使楚国的故事。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大街上人们肩靠肩,很拥挤,怎么说齐国没人呢?”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这次出访之后,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就向他的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最有才能,最善于辩论的人。现在他又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有一个官员建议说:“等晏子来的时候,我叫两个士兵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绑的是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说:齐国人。大王再问:为什么要绑他?士兵就说:因为他偷了东西。”楚王觉得这是一个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当。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正在饮酒的时候,两名士兵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道:“你们绑的是什么人,为什么绑他?”

士兵回答说:“是齐国人,因为他偷了东西。”

楚王故意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天生都很会做贼吗?”

晏子从席上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我听说,有一种埴物,长在齐国就可以结出很好吃的果实,长在楚国,尽管它的枝叶看起来与长在齐国一样,但结出的果子却很难吃。之所以会这样,是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学会了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啊?”

楚王听了晏子一番反驳,苦笑着承认说:“我本来是想取笑你的,反而被你取笑了,我真佩服你。”

类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还很多。晏子凭自己的智慧,挫败了一些国家有辱齐国国格和晏子人格的阴谋,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成为著名的外交家。

晏婴,又称晏子,字仲,谥平,春秋时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00年。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是继管仲之后,齐国的名相,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春秋时期,诸侯并起,风云变幻。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勇义笃礼。他内辅国政,屡谏齐王,竭心尽力拯救内忧外患的齐国。在对外斗争中,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高密)(烟台莱州市平里店,还有说是德州齐河人,山东菏泽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评价:晏婴是个身体力行 、为民楷模、虚怀若谷 、闻过则喜、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善于辞令的人,他使楚时曾舌战楚王,维护国家尊严。内辅国政,屡谏齐君。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

  展辩才 出使不受辱

  有一次,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晏婴要来,便对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能言善辩的大臣,名气很大,但却是个矮子,我要当面羞辱他一番,让他领教一下我们楚国的厉害。”于是,楚灵王命人连夜在城门旁开了一个5尺来高的小门,吩咐守城士兵待齐国使臣到来时把大门关上,让他由小门进城。

  第二天清晨,晏婴一行来到城门下,见城门紧闭;便把车停了下来,派人去叫门。一个守城士兵说:“听说齐使身材矮小,可从城边的小门入城,故而未开大门。”晏婴淡淡一笑,用手指着那个小门大声说道:“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去。如今我出使楚国,不应该从这个门进去吧?1’楚使礼宾官见势不妙,只好改道,让晏婴从大门人城。

  晏婴人宫拜见楚灵王。楚灵王瞥了晏婴:—眼,傲慢地说:“怎么,齐国难道没有人了么,怎么派你做使者?”晏婴,答道:“齐国的临淄居民众多,人们张开袖子便成了阴天,大家抹把汗一挥,就像下雨一般,街上人们肩挨肩脚碰脚走路,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灵王听罢,又问道:“既然如此,齐景王为什么要派你这样的人昵?”晏婴回答说:“齐命使,各有所主。贤者使贤王,不肖者使不肖王。晏婴不肖,故而出使楚国。”楚灵王听罢,非常尴尬,本欲发作,又自知礼亏,只好以礼善待晏婴。

  第二年冬天,晏婴再次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晏婴这个矮子又要来,又想起了上一年被晏婴数落得难堪的情景,于是决定这一次无论如何要设法羞辱他一番,以解郁气。

  晏婴人楚,楚灵王命人摆上酒宴,亲自招待晏子。酒至半酣,忽见两名兵士押着一个被捆绑着的男子从殿下经过。楚灵王装作生气的样子斥责道:“你们这是干什么?难道没有看见我这里有贵宾吗?”然后又装作漫不经心地说:”他是哪儿的人,犯了什么罪?”两名兵士慌忙答道:“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他是齐国人?”楚灵王故意把“齐国”二字说得很响,然后用眼睛斜睨着晏婴,装出一脸困惑的神态,问道:“你们齐国人都善于偷盗吗?”

  晏婴早已识破楚灵王的这个把戏,知道这是楚灵王要借机侮辱齐国。于是,他离席向楚灵王深施一礼,答道:“大王,我听说桔子树生长在淮南,它就结出桔子;如果移栽到淮北,它就结出枳子。它们的叶子虽然相似,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这主要是淮南淮北两地的水土不同啊!如今,齐国百姓在齐国不偷不盗,而一来到楚国都做起盗贼来,该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

  楚灵王顿时瞠目结舌,无言以对。默然良久后,讪讪地说:“和圣人是不能开玩笑的,寡人这是在自讨没趣啊…”

  又一年,晏婴奉命出使吴国。一天清晨,晏婴来到宫中等候谒见吴王。不一会儿,侍从传下令来:“天子召见。”晏婴一怔,吴王什么时候变成天子了?当时周天子虽已名存实亡,但诸侯各国仍称周王为天子,这是他独享的称号。晏婴马上反应了过来,这是吴王在向他炫耀国威呀。于是,他见机行事,装作没听见。侍卫又高声重复,晏婴仍不予理睬。侍卫没有办法,径直走到他跟前,一字一顿地说:“天子请见。”晏婴故意装作惊诧的样子,问道:“臣受齐国国君之命,出使吴国。谁知晏婴愚笨昏聩,竟然搞错了方向,走到天子的朝廷上来了。实在抱歉。请问何处可以找到吴王?”吴王听门人禀报后,无可奈何,只得传令:“吴王请见。”晏婴听罢,立刻昂首挺胸走上前拜见吴王,并向他行了谒见诸侯时当行的礼仪。

  吴王本来想利用这个办法难为一下这位能言善辩的齐使,结果自讨没趣,好不尴尬。但他仍不死心,还想难为晏婴。他故意装作非常诚恳的样子,对晏婴说:“一国之君要想长久保持国威,守住疆土,该怎么办?”晏婴不加思索地答道:“先人

  晏婴

  政治家

  晏婴(?-前500年),字平仲,又称晏平仲,世称晏子。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公元前556年,其父晏弱死后,继任齐卿,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曾奉景公之命,与晋联姻,曾预言齐国政权终将为田氏所取代。传世有《晏子春秋》一书,当是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敢于犯颜直谏,纠正国君的错误;提倡节俭并且自己能身体力行。

  智谏省刑。因景公滥用刖刑,无数人被割去了脚,使临淄城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鞋子很便宜,都卖不出去,假脚很贵,却买不到,叫做“踊贵履贱”。晏婴借景公为他迁府之机,机智地向景公进谏,省去了刖刑。

  赈济灾民。由于齐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而出现了人民劳动所得公室征去三分之二,只剩下三分之一供老小食用。国库的粮食腐烂生虫而老百姓受灾冻饿而死。一年临淄连降几天大雨,晏婴先把自己家中粮食分给灾民,三次进谏景公开仓济民。

  力行廉洁。晏婴身为三朝宰相,竟始终过着清贫生活,穿粗衣,吃粗粮,居陋室,骑劣马,景公给他新房,他拒绝搬迁,给他金银裘皮、好车好马,他坚辞不受,景公见他的妻子又老又丑,把女儿赐给他,晏婴更是婉言谢绝。晏子拒赐成为千古美谈。也许正是这样高尚的品格,才使后来的司马迁发出这样的感慨:“假如晏子还活着,我就是为他执鞭架马,也是心向往之啊!”

晏婴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齐国的君主们都喜欢他?

晏婴的狡诈之处,在于他不是孔子那般因循守旧的夫子脾气,不会整天之乎者也,也不会说什么君君臣臣,如果严格按照孔子的君臣之礼,晏婴绝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