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颛孙姓氏的吗?
答案是有的。
颛孙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颛孙姓起源于春秋时的陈国。据《尚友录》载:“陈公子颛孙仕晋,子孙氏焉”。颛孙氏是春秋时代的陈国公族,上古圣君虞舜妫姓的后裔,颛孙从陈国到晋国去做了官,其后世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颛孙,称颛孙氏。
姓氏源流源流一
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的陈国公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尚友录》记载:“陈公子颛孙仕晋,子孙氏焉”。颛孙,是春秋时期的陈国公族,上古圣君虞舜妫姓的后裔,其后
世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颛孙,称颛孙氏。这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有记载:“颛孙氏出自陈公子颛孙。”但在史籍《左传》中则记载:鲁庄公二十二年
((前672年)“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颛孙自齐来奔鲁。”上述两种记载都说明颛孙是陈国的公子,只是“仕晋”与“仕鲁”的区别,而后一种记载似乎更据可信度。
春秋初期的陈国,位于今河南省淮阳市一带,陈桓公妫鲍的弟弟叫妫佗(妫跃),他在周桓王十四年(前706年)陈桓公
死后,杀死了太子妫免,自立为陈厉公。太子妫免的两个弟弟合谋报杀兄之仇,就在周桓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99年)趁陈厉公去蔡国时把他杀了,兄弟二人相继
为国君,就是陈庄公妫林和陈宣公妫杵臼。陈宣公晚年打算立宠姬所生的儿子为太子,于是就在周惠王五年(前672年)把先前所立的太子妫御寇杀了。陈厉公有
个儿子叫陈完,他与妫御寇的私人交情非常好。在妫御寇被杀后,陈完怕被株连,便和另一位公子颛孙一起逃到了齐国。陈完即后来代齐称王的田氏始祖。而另一位
公子颛孙则从齐国又迁到了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大夫,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颛孙氏,得姓至今已经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之后的历史演
变过程中,颛孙氏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孙氏,因此颛孙氏族人就很少见了,但依然有颛孙氏复姓族人世代相传至今。
妫姓颛孙氏、孙氏族人皆尊奉公子颛孙为得姓始祖,与四千多年前的颛顼帝高阳氏并没有血缘关系。
源流二
源于高阳氏,出自远古时期颛顼帝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传说,在远古时期,有熊国国君少典氏生的儿子中有一人姓公孙,名轩辕,就是后来的华夏炎黄两大部族首领之一的黄帝。
黄帝生昌意,昌意娶昌仆氏(蜀山氏之女)为妻生高阳。高阳就是后来的颛顼帝,简称颛帝,为当时炎黄部落联盟中的五帝之一。颛顼有一个裔孙叫女修,因为是颛
帝之孙,女修的后人便取“颛孙”为姓氏。随着时间的推移,颛孙氏家族不断繁衍生息,传至贡,贡有个后代叫女艾,为夏王朝少康时期(前1913年―前
1890年)的大臣。
后来,女艾的后裔子孙各迁异地,谱牒放逸,难以考证其所在与分布。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公族颛孙师,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颛孙师(前503―?),字子张,陈国阳城(今河南登封)人。颛孙师的六世祖叫强,曾在春秋时期的陈国邑阳城(今河
南淮阳)任过大夫。强生健,健生庆,庆生齐,齐生姜,姜生有三子:老大子张,老二子莫,老三子英。国学大师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子莫考》中说:“近
人罗根泽引钱大昕云因谓‘《说苑》虽未明载颛孙子莫为鲁人,然颛孙得氏日浅,战国之初当未散居各国……而颛孙既出于鲁,谓之鲁人亦不为过。’”史书记载,
颛孙师长相端正,容貌俊美,谈吐举止宽容文雅,待人接物友善从容,总之仪表行为都很出众。不过,史书中还揭示出颛孙师的出身微贱,且犯过罪行,仍拜在孔子
门下,后经孔子教育成为“显士”。那时孔子有三千个弟子,他是其中很年轻的一个,比孔子小了有四十八岁。不过,颛孙师虽学乾禄,但未曾从政,后来以教授终
其一生。比之学识和外貌,孔子更加注重的是弟子们的学问,所以颛孙师并没有被排入“七十二贤者”的行列,但后人依然将他与子游、子夏等贤人并列而称。春秋
末期,各地诸候争相称霸,彼此攻伐。周敬王四十一年(楚惠王十年,前479年),楚国出兵灭了陈国,在兵荒马乱之中,子莫和子英的逃难中跑散而不知去向,
只有老大子张仍留居于陈国。
唐太宗曾追赠颛孙师为“陈伯”,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从祀孔圣。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追封“宛丘候”,后又再封“陈国公”,位列先哲,后世称其为“先贤”。此后,姬姓颛孙氏族人皆尊奉颛孙师为得姓始祖。[1]
2得姓始祖
颛
顼、颛孙、颛孙师(子张)。从《风俗通》和《尚友录》上的记载可推敲出,颛孙氏是春秋时代的陈国公族,推算起来,上古圣君虞舜妫姓的后裔颛孙,从陈国到晋
国去做了官,其后世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颛孙,称颛孙氏。春秋时代陈国位于今河南省的淮阳一带,这里应是颛孙氏家族的老家。据考证他和4000多年
前的颛顼帝高阳氏,并没有血缘关系。颛孙氏得姓至今只有26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丹阳郡(今安徽省宣城县一带)。故颛孙氏的得姓始祖就是春秋时陈国公子
颛孙。
3迁徙分布
颛
孙氏复姓或是非常古老的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四十五位门阀,望族出丹阳郡。
《通志·氏族略》云:“颛孙氏出自陈公子颛孙”两种材料都说明颛孙是陈国的公子,只是仕晋与仕鲁的区别,后一种材料似乎更据可信度,《左传》载:(鲁)庄
公二十二(公元前672年)年云:“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颛孙自齐来奔(鲁)。”,这里说得是陈国在春秋时期曾发生一起争夺王位的斗争,“陈人杀其大子御
寇”,王室的内讧导致陈完与颛孙在陈国无法安身,于是逃奔到了齐国。这个陈公子完(字敬仲)是陈厉公的儿子。即后来代齐称王的田氏始祖。另一位公子颛孙则
从齐国又逃到了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后代遂以颛孙为氏。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子莫考》中又说“近人罗根泽引钱大昕云因谓‘《说苑》虽未明载颛孙子
莫为鲁人,然颛孙得氏日浅,战国之初当未散居各国。……而颛孙既出于鲁,谓之鲁人亦不为过。’”。春秋时代过去之后,颛孙这个姓就非常少见了,在历史的演
变过程中,颛孙这个复姓有的改成单姓孙了。颛孙姓望出丹阳(今安徽省宣城一带)。
今山东省济宁市的兖州市、邹城市、汶上县,聊城市,安徽省的宿州市萧县、蚌埠市,河南省的商丘市,江苏省的徐州市、苏州市,山西省的运城市万荣县,湖南省的沅陵县,陕西省的西安市,北京市等地,均有颛孙氏族人分布。[1]
4历史名人
颛
孙师,字子张,春秋时陈国人。后来到鲁国去拜孔子为师。那时孔子有三千个弟子,他是很年轻的一个,比孔子小了48岁。古书上说,他长相端正,谈吐举止宽容
文雅,待人接物友善从容,总之仪表很出众。不过孔子更重学问,所以他没有排入七十二贤者。唐代赠“陈伯”,开元八年(720年)从祀。宋咸淳二年
(1266年)封“宛丘候”,再封“陈国公”为列哲位,称先贤。
5郡望堂号郡望
丹
阳郡: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是我国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变动。先秦时期,共有三处以丹阳为名的地方,但一般主要是指豫鄣郡(今江西南昌)。汉
朝时期实施郡县制度以后,先后又有许多以丹阳为名的郡和县。丹阳郡始建于西汉朝元狩二年(前121年),是由原豫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
辖十七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以
后辖区缩小。到了南北朝的北魏时,又在河南省项城县的东北置了一个丹阳郡。隋朝灭南朝陈国后曾废黜,后隋炀帝又置润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再以蒋
州(今江苏南京)为丹阳郡。唐朝时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苏镇江)。北宋政和年间(1111年―1118年)升为镇江府。另外,古代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秭
归一带,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枝江,仍名其地为丹阳。还有,秦朝时期的丹阳县,亦称丹杨县,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一带,唐朝时期被并入当涂县。明、清两朝乃至民
国,现今的丹阳只是个县级建制的城市,位于今江苏省溧阳市旁边,紧依长江,隶属于江苏省镇江市。颛孙氏郡望的丹阳,就是今安徽宣城。
堂号
丹阳堂:以望立堂。
6家谱文献
安徽萧县颛孙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续修刊印本,1989年再修手写、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宿州市萧县王寨镇孙庄、吴大庄颛孙浩祖处。
山东汶上颛孙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初期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汶上县。
7字辈排行
安徽萧县、淮北、宿州、永城颛孙氏字辈:“圣贤道德宏开裔世勋猷祖宗恩勤永建万年大业言行思先训明达正家传书香诚致远兆献启荣堂”。
山东邹城、江苏徐州颛孙氏字辈:“继忠恩广大同孔”。
8通用联
六言通用联
陈国簪缨之后;
孔门游夏之俦。
——佚名撰颛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颛孙氏的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介绍)。
下联典指春秋时陈国人颛孙师,字子张,孔子弟子,容貌俊美,待人宽容,与子游、子夏等贤人并列。“俦”,谓同伴,同辈。
◆西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
贵州:
1、贵州兴义地区(兴义、兴仁、普安、贞丰、安龙、晴隆等)字辈:
“杰起应吉祥 世仰退贤必 有朝子洪在 绍成思远庆
正大发荣光 宗兴开文运 兰桂启腾方 崇明纯祖武 德后永繁昌”。
2、贵州铜仁孙氏字辈:
正慕 军远,永万祖朝廷,宗继承仕可,光显昌大云,
忠孝传先泽,诗书玉厚坤,发扬芝有道,益欲禄洪恩。
3、贵州遵义县某支:遐明单芝永,国单正祖清 后来续字辈):
子守宗枝绍绪良,新维作德事有光,
朝廷法政思承启,百世乐安逢吉昌。
4、贵州遵义孙氏字辈:国在朝金万,文正世荣华。后自续的有,群英福寿长,永久耀乾坤。
5、贵州六盘水:
文 玉 洪 启 发 顺 明 礼 义 昌 丹 桂 春 常 秀
详 龙 有 益 华 仁 德 宗 嗣 旺 孝 贤 永 承 芳
6、我是贵州省水城县的,入黔始祖孙正龙由湖南省辰溪县来到贵州平远(织金)县,生二子,长荣次华,荣公子孙失去联系,华公生仕达仕奎,仕达清朝初期来到水城县蟠龙乡塘上定居,现字辈是:
正荣仕嘉维,学如登高显。
朝厚玉光明,德应宗长远。
7、我是贵州省大方县的们的排行是:
赫应风国本绍草,时逢文运庆元良,继起宗支崇显章,
四川:
1、四川某支字辈:
家正光文玉,四维廷前显,
祖之德行长,万代永绵远。
2、四川泸州字辈:
公友仕文思,节纪承洪玉,正大光明学,
孝中进义长,成才登富贵,万世永隆昌。
3、四川涪陵班次(民国期间整理):
国大世系文,尚益永家定,朝廷源本重,
孝友敬添仁,继述光明德,绥和万代春。
4、四川涪陵班次(1996年续):
诗书承先泽,礼仪启后坤,
满堂呈祥瑞,宝贵寿显荣。
5、四川涪陵朝拱公班次(民国期间整理):
朝世大单文,思毓宗芳定,才廷明本重,
孝友敬添人,继承光辉德,荣和万代春。
6、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原南充县)李渡镇、吉安镇一带 乐安堂上郡 有家谱照片 字辈:
嘉正光文玉,士为廷前显,
祖之德行长,万代永绵远
7、乐安堂 四川孙氏大竹起源 :洪武四年(1371年),乐安堂孙世显公(孙万)填川(,其被迫从湖北麻城孝感孙家塆来大竹高滩地区定居繁衍)。如今辈分参考:
康熙十三年(1764年)议20辈 : 碧庭拥国正 汝应世光朝 尚德文兴瑞 永享太天长运必昌。
同治四年年(1865年)再议20辈 :克家开贤俊 显忠启秀良 大业承宗泽 麟凤兆吉祥
8、重庆涪陵孙氏字派:
政梦仕军源,永万祖朝廷,
宗继承嗣可,光选昌大云。 (与铜仁、秀山字辈大致相同)
9、重庆孙氏字辈:
正茂显臣学,允世祖朝廷,
宗继元自可,当选昌大云。
10、重庆孙氏字辈:
国大世系文,尚益永家定,朝廷源本重,
孝友敬添仁,继述光明德,绥和万代春。
11、我是重庆市铜梁县的孙姓(我的祖上是从贵州搬来的。当时叫:黔西平越湄潭县孙家渡。好像是清朝道光年间,搬到铜梁县盐井堡坎上屋基)。 我的字辈是:
联、儒、正、嘉、永、遐、麟、凤、瑞、显、光、辉。
12、四川盐亭孙氏,据传为湖广填四川时由湖北麻城县孝感乡磨子山迁入
泰源宗绪昌,秀泽育贤良,
定国安邦选,荣华富贵长。
你慢慢找啊,就是不知道你是哪个地方的人
孙姓:
孙鲁山事迹见马其昶桐城耆旧传伍其文略云:孙公讳晋,字明卿,号鲁山。始祖福一自扬州迁居桐城。〔左忠毅光斗〕以兄子妻之。天启五年成进士,授南楽令,调滑县,报最,擢工科给事中。以疎劾大学士温体仁任所私人典试事,乱祖制。被谪。体仁败,复起为给谏。纍迁大理寺卿,特疎出刘公宗周金公光宸於狱,荐史公可灋於吏部。总兵黄得功被逮,疎请释之,得出鎭鳯阳。其后江左一隅,竟赖史黄二公之力。时贤路阏塞,公在朝岳岳,诸君子咸倚赖之,推桐城左公后一人也。寻以兵部侍郞出督宣大。越二年以疾乞归,凡节饷十馀万,封识如初,卽日単车归金陵。亡何,京师陷。马士英拥立福籓,出史公可灋於外。逆党亦攀附骤用,兴大狱,目公为党魁。乃仓皇奉母,避仇仙居。筮得遯之咸,因自号馀菴,又曰遯翁。国朝擧旧臣,强起之,不可筑室龙眠山,率子弟读书其中。年六十八卒。
安徽桐城孙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孙脱颍等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二十九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孙节悯公后裔世系:
清刻残页
吉林大学(残页十八页)
苍基孙氏聚居吕亭孙家大河,始祖福一为唐金吾将军新安休宁孙万登十四世,始祖墓在苍基墩。孙万登为孙武次子孙明(孙武有三子)后裔(
孙权也是孙明后裔)。元末避乱,福一与父友八由歙县迁江北泰兴县。至顺(1330-1333)末,福一自泰兴县(古属扬州)顺德乡迁桐城东廓之苍基。字辈(音):强开大本瑞吉正宗。
安徽桐城苍基孙氏家谱三十二卷:
(民国)孙荫 孙培同纂 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 一册
国图 安徽图(存十一卷) 安徽安庆市图(存二卷)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苍基孙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孙贻谋 孙康等续修 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十二 册
日本 美国
棠山孙姓始祖名永寿(1369-1430),眀初由瓦屑坝迁桐城棠山,亦为乐安孙氏。
安徽桐城棠山孙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孙云卿等纂 民国十五年(1926)环兴堂刊本 十九册
一、第一代:
孙坚,生五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朗。
二、第二代:
1、孙策,生孙绍。
2、孙权,生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
3、孙翊,生孙松。
4、孙匡,生孙泰。
5、孙朗无子。
三、第三代:
1、孙绍,生孙奉。
2、孙登,生孙璠、孙英、孙希。
3、孙虑,无子。
4、孙和,生孙皓、孙德、孙谦、孙俊。
5、孙霸,生孙基、孙壹。
6、孙奋,无子。
7、孙休,生孙𩅦、孙𩃙、孙壾、孙𠅨。
8、孙亮,无子。
9、孙松,无子。
10、孙泰,生孙秀。
扩展资料:
人物资料:
1、孙坚
孙坚(155年-192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之吴国的奠基人。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
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
2、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
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3、孙登
孙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吴皇太子,吴大帝孙权长子,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异母兄。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孙登多次劝谏孙权,对时政多有匡弼。镇守武昌时,处理政务谨慎得体。嘉禾元年(232年)后还居建业。
赤乌四年(241年),孙登去世,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宣太子。临终时上疏举荐贤才,希望孙权任用他们而使吴国昌盛。孙权看到奏章后悲伤不已,只要谈到孙登就流泪不止。
4、孙绍
孙绍(生卒年不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东吴宗室,长沙桓王孙策之子,吴大帝孙权之侄。封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其子孙奉继嗣。
5、孙亮
孙亮(243-260年),字子明,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吴大帝孙权第七子,母潘皇后。史称吴少帝、吴废帝、会稽王。
建兴元年(252年),十岁登基为帝。太平二年(257年),十五岁亲政,但一年后(258年)就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
永安三年(260年),孙亮再被贬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杀(一说被毒杀),终年18岁。西晋太康年间,原先任职吴国的官员戴显将孙亮的遗骨葬在赖乡。
——孙策
——孙登
——孙虑
——孙和
——孙霸
——孙奋
——孙休
——孙亮
——孙权
——孙翊
——孙匡
——孙朗
——孙坚
——孙绍
——孙松
——孙奉
孙氏家谱祖籍山东沂水、青高苑镇。
山东省在历史上一直是孙姓居住较为集中的聚集地,孙姓家谱大部分内容都以孙武后人自居。孙姓始祖之一的孙武,祖籍就是在山东。如今山东牟平孙姓也有相对集中的分布,如《牟平县志》记载,本地有一支孙姓,明洪武年间由云南迁来。
孙姓的迁徙发展
今山东广饶县乐安孙氏族人孙子平所藏《孙氏族谱》记载了其族系分支外徙的情况,迁往地有沂水县、博山县、益都县、平阴县、莱芜县、临腒县、蒙阴县、淄川县、郯(tan)诚县、历诚县等,几乎遍布山东各地。另有陕西三原县贺段庄、甘肃正宁县雒家沟和山河镇、甘肃安化县黑河川、山西伊川县和岳阳县、河南寿州及天津等地。
有颛孙姓氏的吗?
本文2023-11-06 07:07:2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20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