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县石姓迁移到何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6浏览:1收藏

山西洪洞县石姓迁移到何处,第1张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据我老家的村民说,我们村就是那个时候从大槐树迁移出来,以充实北部边防的,村里的家谱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记起的。)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民国二年,宦游山东的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县政府重修并扩建了大槐树公园。  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些有关迁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到洪洞后,士兵来到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罗拜,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不但没抢掠,而且将财物供施于大槐树下。大槐树“御灾抗患”之功为人们所称道。  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你若有兴趣,不妨自我查看。  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人们一步一回头,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告诉小孩:“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这就是我们的故乡。”至今移民后裔不论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说古大槐树处是自己的故乡。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  在押解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  迁民到了新的居住地点,一片荒野,只好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建屋造房,开荒种地,不论干什么,都会联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大多在自己新居的院子里,大门口栽种槐树,以表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之情。有些移民到迁徙地后,以原籍命名村名,如北京郊区有赵城营、红铜(洪洞)营、蒲州营、长子营等,表明这些居民是当年从赵城、洪洞等地迁去的。  祭祖小屋里贴着一张“古槐后裔姓氏表”,该表上共有四百五十姓,供奉着他们的牌位,这大大超过了百家姓。他们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国各地的,经过搜集整理,公诸于墙,以便寻根查询。近年来,大陆民众竞修家谱,海外同胞寻根祭祖,纷纷查询自己同大槐树的血缘关系。  悠悠六百年多年过去了,汉代古槐已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树,则枝叶繁茂,充满活力。槐乡的后裔已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四百多个县,有的还远在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遥想当年祖辈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在频频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鸽窝时,洒下了多少伤心泪,愿大槐树与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连根,心连心。  大槐树楹联  香挹行襟留快饮;  荫清古道倚斜阳。  茶可解饮,碧乳澄香通世味;  亭堪楼迹,绿槐夹道识乡情。  柳往槐来,到此应生离国感;  水源木本,于今犹动故乡恩。  举传嘉树;荫庇群生。

山西平定乱流石氏三甲家谱五卷,(清)石凤彩编,公元二零一四年六续。现收藏于阳泉图书馆,太原图书馆,石家庄图书馆,山东泰安图书馆等。

河北泺南石氏家谱两卷,(民国)石景恭纂,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省滦南县司各庄镇石庄村。

山西平定石氏族谱十一卷,(清)石宏智、石登元等编,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丹阳花园分毗陵石氏宗谱十四卷,(清)石铭章、石煊等十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笃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金坛金沙鲁庄石氏族谱六卷,(清)石金川等修,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宥密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鄞县鄞塘石氏家乘五卷,首一卷,(民国)石士谔、石钟峤等纂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诸暨暨阳石氏志十公房赠,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念修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石氏志十公房谱十二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念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石氏宗谱,(清)石松茂续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石氏宗谱,(清)石玉光、石浙清修纂,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恩亲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长澜石氏宗谱四十卷,(民国)石松楼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峻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新昌南明石氏宗谱十四卷,(清)石铭重修,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庐云祠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新昌南明石氏宗谱二十八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三~五卷、第十卷、第二十一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常山武威石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清)刘云修,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市新昌乡下徐村。

浙江常山安川石氏宗谱,(民国)柴肇晖重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市芙蓉榔安坑村。

浙江常山武威石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卷、第四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市宋坂乡彭川洪坂。

浙江鄞县四明石桥黄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氏国)陈宪曾、黄敬贤等纂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世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山东长清石氏世谱,(清)石廷傅等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湖北新洲石氏支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幸福乡石桥村。

湖北大冶武威石氏宗谱三卷,首一卷,(清)石忠列等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恭俭堂、文秀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北沔阳石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民国)石声涛编辑,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石氏谱局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二卷。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湖南石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中湘石氏五修族谱二十六卷,(民国)石声灏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孝谨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河南鲁山牛岭石黄氏家谱,(清)黄细渍修,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局。

湖南邵阳石氏六修族谱,(清)石德松、石德等编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邵阳石氏五续族谱十卷,首三卷、末一卷,(清)石霈之修,石铭文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四川大邑崇庆石氏族谱,(民国)石良玉等纂,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湖南石门黄氏支谱六卷,首一卷,(清)黄炎深修,清宣统年间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四川泸州石氏族谱,(清)石美屏纂修,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泸州石氏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宣汉石门黄氏族谱三卷,首一卷,(清)黄以华修,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宣汉县档案馆。

四川兴文石氏宗谱四卷,(民国)石日琳等重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石氏宗谱十一卷,(清)石绍南纂修,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石氏民籍族谱六卷,(清)石崇高修,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石氏世谱六卷,(清)石誉生重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图书馆。

石氏家谱,(清)德保等撰,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石氏家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云和县文物管理局。

石氏宗支谱图,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文物管理局。

哪位?山西大槐树的那一批迁移的!有空你百度宁县新庄(记得原叫石家新庄,出处或就是答案,也有讲明末石姓建庄),几年前我百度后,有答案,且此答案和我七十多的母亲告诉的一样。明洪武年间山西迁来的!

满族八大姓

我们满族姓氏繁多,其中最显赫的有佟(佟佳),关(瓜尔佳),马(马佳),索(索绰罗),齐(齐佳),富(富察),那(纳喇),郎(钮祜禄)八姓,俗呼"满洲八大姓"此外,尚有把伊尔根觉罗,舒穆禄,费莫,董鄂,辉发,乌喇,兆佳等姓氏列入其中的下面,我把这些姓氏的情况介绍给同胞,请指教

(1)佟(佟佳氏)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佟佳,地名,在今天的辽宁省新宾县境,其人以地为氏氏族甚繁,世居马察(吉林省浑江市西南),加哈,巴尔达,佛阿拉,佟佳(均在辽宁省新宾县境),扎库木,雅尔呼,长白山,瓦尔喀等地

早在明朝,该氏族就有以"佟"为姓的后来,该族多以此为姓还有冠汉字姓童,董,高,赵,俞等开国元勋扈尔汉曾蒙太祖赐"觉罗",其族所冠汉字姓可能是"赵"

著名人物:太祖元妃,顺治孝康章皇后,康熙孝懿仁皇后,康熙孝懿仁皇后,道光孝慎成皇后,道光孝全成皇后,咸丰端恪皇贵妃

太师佟养正祖父达尔哈齐,孝康章皇后之父,少保佟图赖,内大臣兼都统,一等公佟国纲,总理事务大臣,一等公隆科多,孝懿仁皇后之父,一等公佟国维,孝慎成皇后之父三等公舒明阿,道光孝全成皇后之父,一等男颐龄;太祖大福晋哈哈纳扎青之父塔本巴颜,十六大臣清三国舅;札尔固齐,三等男巴笃里,管旗十六大臣孟阿图;开国五大臣,太祖养子,三等子扈尔汉(赐国姓),管旗十六大臣萨木什喀,户部尚书雅赖;刑部理事官罗察;户部侍郎岱松阿;国初典仪乌进;都统阿敦;都统,杭州将军玛哈达;尚书,内大臣,绥远将军永庆;川陕总督,刑部尚书齐世武;副都统,一等男席特库;都统兼工部尚书,二等男蓝拜;兵部参政,都统巴都里;刑部尚书希佛;漕运总督托特;湖南巡抚图尔炳阿;领侍卫内大臣穆福;二等轻车都尉胡密啬;礼部侍郎兼副都统介福;侍郎伊龄阿;四川总督常明;宁夏将军保成;西安将军达凌阿

汉军八旗有:兵部尚书佟国正;三等男佟镇国;兵部尚书,两广总督佟养甲,佟拱;副都统佟三略,额驸,总理汉军事务,二等子佟养性;三等轻车都尉佟学文

(2)关(瓜尔佳氏)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女真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代旧姓夹谷,加古,古里甲俄国学者史禄国说,对于瓜尔佳的含义,满族人也不甚了然,他认为与满语"捣乱,懦弱"有关,还可以翻译为"围绕菜园的水沟"他说,这个氏族与奇塔尔(喜塔腊),尼马齐氏族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阔雅里满洲,他们同时用猪和羊祭祀还有一种说法,瓜尔佳是地名

据我国有关资料记载,明末,瓜尔佳氏散居在苏完(吉林省双阳县境)叶赫(吉林省梨树县境),讷殷,安褚拉库,尼马察,哈达,瓦尔喀,嘉木湖(辽宁省新宾县境),蜚优城(吉林省珲春北),辉发,长白山等地

所冠汉字姓多为关,还有石,鲍,汪,李,高,顾,白,胡,郭,果,苏,叶,常,喜,侯等世居苏完者,多姓苏;世居叶赫者,姓叶,关;内大臣华善之后,姓石;川陕总督音泰之族冠汉字姓"胡";车克之后,姓果;居住在黑龙江省呼兰县的姓常

金朝,该氏族的著名人物有:工部尚书夹谷谢奴,芮国公,百岁老臣夹谷吾里补,左丞相夹谷清臣,平章政事,英国公夹谷衡,工部尚书夹古谢奴,元帅古里甲石伦

清朝,瓜尔佳氏涌现出许多显贵家族其中第一望族是开国元勋,苏完部长索尔果家族他的儿子费英东是太祖最倚重的四大臣之一,受命总领八旗左翼四旗,屡建战功,被授予一等总兵官

著名人物有:康熙醇怡皇贵妃,嘉庆安嫔

苏完瓜尔佳有:开国第一功臣,三等信勇公费英东额驸,十六大臣杨善,十六大臣宜荪,尚书兼议政大臣郎格,十六大臣卫齐,顾命辅政大臣,一等公鳌拜;大学士车克;国史院大学士,巴什克刚林;工部尚书石国柱,刑部承政石天柱,兵部尚书石廷柱,内大臣华善和硕额驸;工部理事官禧福;侍郎,三等伯三泰;两江总督麻吉勒;西安将军皂保

叶赫瓜尔佳有:刑部尚书叶成额;理藩院员外郎罗多礼,云贵总督,户部侍郎巴锡

乌喇瓜尔佳有:十六大臣多鼐,都统鄂莫克图,都统索浑;内大臣满都礼;都统,一等威勇侯额勒登保;副都统,三等子吴巴海;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努三

作者: 流金岁月之十年 2006-4-23 16:46 回复此发言

--------------------------------------------------------------------------------

2 满族八大姓

作者: 2185650 2004-8-18 01:06 回复此发言

--------------------------------------------------------------------------------

2 满族八大姓

哈达瓜尔佳有:二等男巴山;领侍卫内大臣吴拜,抗俄名将郎谈

长白山瓜尔佳有:内大臣,二等轻车都尉满都礼

其他瓜尔佳有:扎尔固齐泰锡;慈禧太后亲信,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大学士荣禄;宣统光绪朝内务府大臣兼弼德院顾问大臣奎俊;礼部承政,三等子吴巴海;都统,议政大臣,一等男根特;议政大臣,宁古塔都统,一等男沙尔虎达,宁古塔将军巴海;副都统,三等子劳萨,二等公罗璧;十六大臣额孟格;上书房总谙达,领侍卫内大臣五岱;总督,领侍卫内大臣马尔泰;捉获明永历皇帝者,骑都尉又一云骑尉殷泰;川陕总督殷泰云贵总督巴锡;副都统张库,二等轻车都尉张山;理藩院尚书兼军机大臣富德;大学士桂良;光绪朝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魁龄

(3)赵(伊尔根觉罗氏)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宜尔根觉罗,民觉罗伊尔根,满语"民",满族八大姓之一氏族甚繁,人才济济

另据《黑龙江志稿·氏族》载,"觉罗者,传为宋徽,钦之后"无稽传言,不足凭信当然,也不排除某一家族有这种血缘传承

伊尔根觉罗分布较广,世居穆溪,嘉木湖,佛阿拉(均在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叶赫(吉林省梨树县),兴堪,撒尔湖(今辽宁省抚顺市),瓦尔喀,胡纳赫(今罗斯滨海省南部),雅尔古(辽宁省东部),乌喇(今吉林省永吉县境),松花江,阿库里,哈达(今辽宁省开原市),汪秦,讷殷江,斡珲,鄂谟,长白山等地《龙城旧闻》载,伊尔根觉罗氏为费扬古之后,公姓

伊尔根觉罗所冠汉字姓多为赵,也有佟,顾,伊,萨,公,兆,曹,包,哲,席等满文创始人噶盖之裔汉字姓"赵";尚书顾八代之裔汉字姓"顾";副都统萨哈岱之裔汉字姓"萨";大学士伊桑阿之裔汉字姓"伊"

著名人物有:太祖侧妃,庶妃,太宗庶妃,咸丰英嫔

瓦尔喀伊尔根觉罗有:开国元勋,伟大的满族文字创制者,札尔固齐噶盖,阿拉哈巴颜,万吉哈;世管佐领赫臣,闽浙总督,《八旗通志》副总裁喀尔吉善,文华殿大学士伊桑阿;太祖近臣有救驾功的骑都尉胡密色;鳌拜私党,大学士莫洛,户部尚书杭爱;骑都尉加一云骑尉博多理;三等轻车都尉参特赫;骑都尉又一云骑尉苏尔德,苏勒忒;骑都尉布兰珠;都统济尔海

叶赫伊尔根觉罗有:开国元勋,内大臣费扬古,硕翁科罗巴图鲁,三等子图鲁什;开国元勋,三等轻车都尉霸雅尔图,内大臣,二等男偏我,陕西总督,尚书哈占,富拉塔以及都统,工部尚书莽鹄立;骑都尉文察,云骑尉魏色,瓦尔大

乌喇伊尔根觉罗有:三等轻车都尉顾纳禅,被赐国姓的礼部尚书顾八代,骑都尉罗多礼;副都统乌什哈达,明德;骑都尉常太,赫图;宁古塔副都统,一等轻车都尉瑚巴克泰;吉林耆旧海量;金州副都统安图;三姓佐领,骑都尉贵升;宁古塔副都统伊勒通阿;伊犁将军金顺

建州伊尔根觉罗有:额驸阿尔塔什,额驸,都统,三等公阿山,札尔固齐,十六大臣阿达海,都统济尔海,侍卫齐玛塔以及宁南靖寇大将军阿尔津;通政使兼佐领,二等男喀恺,内大臣拉哈墨尔根;三等男满都,一等侍卫德特黑,一等轻车都尉加一云骑尉哈尔巴;都统沙纳海;塞楞鄂哈思瑚以及礼部侍郎华善;副都统,二等轻车都尉卦喇;二等轻车都尉格善;三等轻车都尉德休;骑都尉又一云骑尉格布库;骑都尉晋才,吴礼海;云骑尉布尔哈,都敏,巴尔喀,钮黑,钟新泰,那凯,苏和臣,陈布禄,常隆,色鲁,希佛,拜岱,薄林

长白山伊尔根觉罗有:康熙朝两江总督,大清官傅拉塔;三等轻车都尉吴兴格;骑都尉布尔哈,塔海,库巴海,甄特以及二等轻车都尉聂格色;云骑尉噶达浑;世管佐领格善

还有:武英殿大学士阿尔泰;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春华日览》总编三宝;军机大臣隆文;内大臣延逊;礼部尚书拉萨理(礼部尚书金泰;兵部尚书长庚;户部尚书科尔坤;工部尚书满都,两广总督鹤年;都统,吏部侍郎穆精阿;都统扣楼;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瑭古泰;侍郎台费荫;盛京兵部侍郎永昌;黑龙江兴堪部长珠瑚达,云贵总督富纲;湖广总督福宁;副都统成林;副都统,福州将军萨哈岱,两江总督萨载;固山额驸,吉林将军宝琳;刑部侍郎穆精阿;刑部侍郎德福;吏部侍郎阿肃;尚书,参赞大臣宝昌;工部侍郎荣麟;副都统,西宁办事大臣恒敬;乌里雅苏台将军连顺;副都统杜明;骑都尉殷达护奇,二等轻车都尉安塔穆;二等轻车都尉格绅,护什塔;二等轻车都尉奇努;三等轻车都尉阿兰;骑都尉卦纳,龚萨理,赛住,纠浑住,爱新泰,德光;云骑尉和罗,尹塔锡,鄂尔吉纳,查克丹,五达色,安泰,栋克,偏武,赫达色;总兵扎郎阿

作者: 流金岁月之十年 2006-4-23 16:46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满族八大姓

又有嘉穆瑚觉罗,实为伊尔根觉罗居住在嘉穆瑚地方者,太祖妹夫,嘉穆瑚寨主噶哈善(噶哈善哈思祜),就是伊尔根觉罗氏著名人物:太祖庶妃;嘉穆瑚城主,太祖妹夫噶哈善哈思祜,纳木占巴颜,礼部尚书拉萨礼,贝浑巴颜,福哈都督,户部尚书科尔坤

还有巴雅拉氏,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乃居住"东寨"的伊尔根觉罗,改称"巴雅拉",又作"巴牙喇""白雅拉",满语"富有"或"汗王的贴身警卫"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省瑷珲县黑龙江北俄罗斯境内),卦勒察,库穆努,扎库塔(今吉林省珲春西),宁古塔(今黑龙江省东宁县境),长白山等地所冠汉字姓赵,富,白锡伯族亦有此姓,后改汉字姓白,巴,拜等著名人物有:二等男敬古尔达,三等男巴萨哈,广州将军博古,云骑尉杜钮,柴达,副都统众神保,兵部侍郎哈鲁堪,都统西城,川陕总督博齐,世管佐领伊沟,云骑尉莽爱蒙古亦有此姓,世居察哈尔,喀尔沁等地

还有蒙鄂罗氏,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乃分居"西寨"的伊尔根觉罗,改称"蒙鄂罗氏"世居虎尔哈,松花江,阿赖等地,后改汉字姓赵著名人物有:骑都尉雅尔布,二等轻车都尉翁阿岱,骑都尉晶尼堪

还有希卜鲁氏,见于《黑龙江志稿·氏族》,为黑龙江省土著伊尔根觉罗,汉字姓赵

(4)马(马佳氏)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马佳,地名,地点大约在今天的黑龙江省东宁一带其族以地为氏世居绥分(今黑龙江省东宁),穆丹,宁古塔(黑龙江省宁安),萨哈(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辉发(吉林省辉南),哈达(辽宁省开原),长白山等地因其族大学士图海子孙以"马"为名子的字头,后其氏多改汉字姓马

据双城市马佳氏(大学士图海之族)家谱载:始祖马穆敦……远祖费莫氏同属一源,因遭家难迁于嘉理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又载:马佳,费莫,富察三姓不能通婚费莫氏(《金史》称裴满氏)和富察氏(《金史》称蒲察氏)都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在金代,前者为白号之姓,后者为黑号之姓,为金朝后妃之族当时,并没有不通婚的记载,值得探讨

蒙古八旗亦有此姓,世居扎鲁特,科尔沁地方应该是女真后裔

著名人物有:康熙荣妃;顺康朝重臣,大学士图海;开国24功臣,札尔固齐雅希禅;一等男,札尔固齐赫东额;都察院参政,都统铎璧;都统瑚什穆,工部尚书席柱;乾隆朝云贵总督恒文;副都统,三等男辛太;副都统海兴阿;道光朝热河都统,工部尚书升寅,内务府大臣绍英;都统,一等伯和起

(5)索(索绰罗氏)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索绰罗,地名,什么地方待考其族以地为氏世居辉发,叶赫,讷殷,乌喇,索绰络(待考)等地所冠汉字姓索,曹,石

该族著名人物有:咸丰婉贵妃,大学士英和的高祖都图,曾经管理过国库,因为一丝不苟,被康熙帝赐"石"姓,故其后裔皆以"石"为姓理藩院理事官,三等轻车都尉甘珠翰,军机大臣,大学士宝钧,礼部尚书兼都统观保,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麟奎,内务府大臣,广州将军景沣,光绪朝禁烟大臣景星

(6)齐(齐佳氏)

又作奇氏,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世居叶赫,齐家营等地,以地为姓后改汉字姓齐

齐佳并不是特别显贵的家族,人口也不多,为什么能够成为"满洲八大姓"匪夷所思

著名人物有:二等轻车都尉布色赫巴图鲁,一等轻车都尉布三台

(7)富(富察氏)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傅察","富尔察"女真最古老的姓氏,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蒲察金旧姓"蒲察",以部为氏蒲察,乃辽代女真旧部,势力强大金朝时期,为女真黑号之姓第二姓,与皇室世代姻亲金元时,曾冠汉字姓李

该族世居沙济(辽宁省新宾),界凡,叶赫,蜚优城,额宜湖(待考),扎库塔,长白山,讷殷等地所冠汉字姓富,傅,礼,石,谭,马,沙,付,庆,宁,李等其中,世居沙济的汉字姓"沙";世居讷殷的汉字姓"傅"

金朝著名人物有:金肃宗靖宣皇后,睿宗钦慈皇后,兰陵郡王,东京留守,太祖驸马蒲察石家奴,平章政事蒲察通,参知政事兼左副元帅蒲察官奴

台湾地区石氏家谱目录2009年09月05日 星期六 20:52书 名(石氏)父亲百年诞辰纪念特刊附家谱

编著者石庆顺等编纂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陈光吉藏1983年铅印本缩制 ·原分1册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 丹阳花园分陵石氏宗谱

卷(册)数十四卷

其它题名石氏宗谱

编著者(清)石铭章,(清)石等编纂

稽核项2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日本国会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笃厚堂木活字版印本缩制 ·原分14册

主 题 谱系-中国

收藏者 故宫博物院

书 名金沙鲁庄石氏族谱

卷(册)数六卷

其它题名石氏 族谱

编著者(清)石金川等编纂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清光绪三年(1877)宥密堂木活字版印本缩制 ·原分6册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 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家谱

编著者石财贤编纂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石财贤藏1972年写本缩制 ·原分3张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家谱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赵振绩藏民国年间影印本缩制 ·原分10页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家谱

编著者石庆旺编纂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石庆旺藏民国年间写本缩制 ·原分1册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家谱

编著者石汉正编纂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石汉正藏民国年间影印本缩制 ·原分1册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世系图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石条金藏民国年间写本缩制 ·原分3页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 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五修族谱

编著者不详

版本项抄本、不分卷、线装一册

出版年1929年

收藏者万万斋

书 名石氏源流

卷(册)数 1册

编著者台北石氏宗亲会编

出版者台北石氏宗亲会

出版年不详

分类号78908

收藏者台北市文献会

书 名石氏源流

稽核项16开,62叶

附注项·始祖□石□·始迁祖□奋公

收藏者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

书 名石氏宗谱

编著者石日璞,石日祯等编纂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日本国会图书馆藏1919年铅印本缩制 ·原分4册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族谱

卷(册)数九卷

编著者(清)石宏智,(清)石登元等编纂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东洋文库藏清光绪十七年(1891)刊本缩制 ·原分7册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族谱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石维新藏1981年写本缩制 ·原分1册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族谱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石炎智藏民国年间写本缩制 ·原分5页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族谱

编著者石换文编纂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石条金藏1960年写本缩制 ·原分1册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族谱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石条金藏民国年间写本缩制 ·原分11页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族谱

编著者廖庆章编

出版地彰化员林镇

出版者刘维荣

出版年1971年

稽核项1册: 图,表格; 27公分

分类号7892

收藏者国家图书馆

书 名石氏族谱

编著者石氏族谱编辑委员会编辑; 廖庆章主编; 廖有信策划

出版地出版地不详

出版者石氏族谱编辑委员会

出版年1971年

稽核项一册: 表,像; 27公分

分类号7892

收藏者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书 名石氏族谱

卷(册)数1册

编著者廖庆章编

出版者刘维荣

出版年1971

分类号78908

收藏者台北市文献会

书 名石氏族谱

编著者不详

稽核项16开,164叶

附注项·始祖□南宫 ·始迁祖□玉全公

收藏者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

书 名石氏祠坟考

编著者(清)石阳睢编纂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石允忠藏清写本缩制 ·原分1册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武威石氏宗谱

卷(册)数 三卷首一卷

其它题名 石氏 宗谱

编著者(清)石忠有,石忠烈等编纂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清同治七年(1868)恭俭堂木活字版印本缩制 ·原分4册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以上摘自《台湾地区家谱联合目录》)

石氏家谱现身,预兆石姓复兴!

为了一部2700年的家谱(广角)

剑明 成岗

2005年07月25日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最近不少海内外石姓后裔打电话给我,希望通过这本石姓家谱续写他们的家谱。”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江苏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金石家石学鸿先生向笔者介绍说。同时,他展示了一部《武威石氏蚺城宗谱》。这部家谱从石氏始祖春秋时期卫国名臣石碏记起,到光绪年间石学鸿祖辈截止,有2700年历史,比孔子族谱记载年代还要早200多年,在全国十分罕见。这部家谱在海内外石姓族裔中引起极大影响,许多人希望石学鸿能够通过这一本家谱,把石氏子孙的传承迁徙历史弄清楚。

失而复得的石氏宗谱

石学鸿目前保存的家谱是清光绪年间重修的,早年的刻本在唐朝。这部家谱一套4本,编号分别为孝、礼、信、义,详细记载了石家子孙的婚姻、住址等情况,是目前发现的较为完整的一部家族历史。

1937年8月28日,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战时期,日军飞机轰炸南京,石学鸿一家准备逃难,临走之时,石家人顾不得拿走家里的值钱东西,仅仅拿了一些衣服以及这本家谱,可见当时全家对家谱的重视。1947年,当时石学鸿27岁,他祖父召开全体家庭会议,将家谱托付给石学鸿继藏。

解放后,由于历史的原因,石被关进监狱,家谱由其母亲保管,“文革”期间被造反派当“四旧”抄走。不知是造反派途中粗心大意,还是对家谱不屑一顾抑或其他什么原因,这部古董被遗落在马路上,恰巧被一位路过的老翁捡到。这位老翁捧着城砖似的“天书”不知所措,当时有人说是“四旧”,把它烧掉算了。但老翁不忍毁掉,随即小心翼翼地将其上缴到当地街道办事处保存了下来。

这部家谱遗失后,石学鸿魂牵梦萦。其间,他曾多方打听,从街道查询到区、市、省有关部门,均不知去向。不久,他听南京秦淮区史志办的熟人说,家谱可能在李府巷街道办事处。于是,他随即到该处寻觅。办事处吴继珍介绍说,此石氏家谱是“文革”期间一老翁从马路上拾得送来的。我们看了觉得有价值,没有毁弃,便藏于橱顶角落。石学鸿看到劫后余生的家谱,不禁老泪纵横。

2700年的沧桑流徙

翻阅这本已经流传了88代的石氏宗谱,笔者在封图中看到石氏祖先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的画像,面部轮廓饱满,形象儒雅。那么石碏到底是何许人也?

在左丘明著的《左传》中,记者发现了一篇《石碏谏宠州吁》,其中文章大意为石碏向卫庄公提意见,要他“爱子,教之以义方”,然而卫庄公没有接受石碏的劝谏,过分宠爱,终于使儿子州吁走上了邪路,后来引起卫国的内乱。

在宗谱中,石碏后代子孙都有记载。光绪年间重修家谱时,石学鸿尚未出世,家谱上便只有他的祖辈的名字,但他的“学”字辈,却已在家谱中写下,其辈分排行为:“……承家学礼诗,昌隆成大绪……”

据该谱记载,石氏原出甘肃武威,后来其一支迁到蚺城(今江西婺源)。太平天国时期,石碏83代孙石光叙做木材生意来到南京,在中华路一带从事营造业。

海内外石氏后裔的“精神家园”

在得知石氏家谱的下落后,全国先后有几十批石家后代到石学鸿家查看,他们都说,自己从未见过历史如此悠久、保存如此完好的家谱。台湾一个6万多人的石姓家族会成员看到这部家谱惊讶不已,称赞记载2700年的家谱在全国乃至世界也许是独一无二的。

香港著名出版家石景宜先生也是石碏后人,在前往南京看了这本《武威石氏蚺城宗谱》后,大喜过望。他说,这部宗谱把石氏2700年的变迁流徙写得非常翔实,为其他石氏后人续写家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表示愿意出一笔数十万元的资金购买。石学鸿没有同意,他自己拿出1万多元钱,印刷了一本《武威石氏蚺城宗谱》摘录本,把宗谱里的主要部分摘录其中,无偿寄送给海内外的部分石氏后裔。

《华东新闻》 (2005年07月25日 第二版)

石氏家谱

1115河北泺南石氏家谱二卷

(民国)石景恭纂

民国三十一年(1942)石印本

河北滦南县徐庄乡石庄村

1116山西平定石氏族谱十一卷

(清)石宏智 石登元等编

清光绪十七年(1891)刊本 七册

日本 美国

注:全书分世德谱一卷、分谱六卷、台谱二卷、

宗祠规条一卷、附谱一卷。

1117江苏丹阳花园分毗陵石氏宗谱十四卷

(清)石铭章 石煊等十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笃厚堂木活字本 十四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於武进、丹阳等地。

1118江苏金坛金沙鲁庄石氏族谱六卷

(清)石金川等修

清光绪三年(1877)宥密堂木活字本 六册

美国

注:一名《石氏家乘》。

1119江苏江阴石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石介贞纂

清刻本十二册

上海图

1120浙江鄞县鄞塘石氏家乘五卷首一卷

(民国)石士谔 石钟峤等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八册

天一阁

1121浙江绍兴会稽石氏宗谱不分卷

(清)石之贞纂修

清钞本 四册

北图

112z浙江诸暨暨阳石氏志十公房赠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念修堂活字本

吉林大学

1123浙江诸暨暨阳石氏志十公房谱十二卷

清光绪十年(1884)念修堂活字本十二册

北图

1124浙江诸暨暨阳石氏宗谱不分卷

(清)石松茂续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四册

浙江图

注:谱始修於清雍正间。

1125浙江诸暨暨阳石氏宗谱不分卷

(清)石玉光 石浙清修纂

清同治十三年(1874)恩亲堂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图

1126浙江诸暨暨阳长澜石氏宗谱四十卷

(民国)石松楼等纂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峻德堂活字本 四十册

北图

1127浙江新昌南明石氏宗谱十四卷

(清)石铭重修

清乾隆五十年(1785)庐云祠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注:谱内有朱笔注记。

1128浙江新昌南明石氏宗谱二十八卷

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存卷3一5,10,21)

Ii29浙江常山武威石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清)刘云修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新昌乡下徐村

1130浙江常山安川石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柴肇晖重修

民国五年(1916)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芙蓉榔安坑村

1131浙江常山武威石氏宗谱□□卷

浙江常山县宋坂乡彭川洪坂(存卷2、4)

1132山东长清石氏世谱

(清)石廷傅等修

清宣统二年(1910)敦睦堂刻本 六册

科图

1133湖北新洲石氏支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幸福乡石桥村

Ii34湖北大冶武威石氏宗谱三卷首一卷

(清)石忠列等修

清同治七年(1868)恭俭堂文秀堂木活字本

四册

美国

1135湖北沔阳石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民国)石声涛编辑

民国三十六年(1947)石氏谱局木活字本

武汉图(存卷首、卷2)

注:内封题《家乘全书》。

Ii36湖南石氏族谱□□卷

民国三十七年(1948)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

注:该族散居新化、宁乡等地。

1137湖南湘潭中湘石氏五修族谱二十六卷

(民国)石声灏纂修

民国十七年(1928)孝谨堂刻本 二十六册

广东中山图

注:石训首修於清康熙六年。

1138湖南邵阳石氏六修族谱不分卷

(清)石德松 石德 等编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敦睦堂木刻本 六册

河北大学

1139湖南邵阳石氏五续族谱十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石霈之修 石铭文纂

民国六年(1917)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

1140四川大邑崇庆石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石良玉等纂

民国十七年(1928)钞本 一册

四川图

1141四川泸州石氏族谱不分卷

(清)石美屏纂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泸州石氏木活字本 二

四川图

1142四川兴文石氏宗谱四卷

(民国)石日琳等重修

民国八年(1919)排印本 四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1143石氏宗谱十一卷

(清)石绍南纂修

清乾隆十二年(1747)刻本

北京大学

1144 续修石氏族谱卷

(清)石维嵘纂修

清嘉庆十二年(1807)刻本 二册

北图

1145 石氏民籍族谱六卷

(清)石崇高修

清咸丰三年(1853)刻本 八册

北图

1146 石氏世谱六卷

(清)石誉生重修

清宣统二年(1910)敦睦堂刻本

山东淄博市博山区图

1147 石氏家谱

(清)德保等撰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1148 石氏家谱

民国十一年(1922)刊本

浙江云和县文管(存一册)

1149 石氏宗支图

广西邕宁县文

山西洪洞县石姓迁移到何处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