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名称记忆口诀?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名称记忆口诀?,第1张

1、第一种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朝代至此完。

2、第二种

战国秦朝和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宁夏金元明清; 

统一王朝共九个,余为分裂各政权。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朝代歌,就是一首将中国历史上各朝代都串起来所形成的歌曲。这是现代人为了巧妙地记忆中国历史各朝代顺序而创造出来的,种类多,而且凸显历史特色。

第一种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忧,

南北隋唐五代尽,宋元明清帝统休。

参考资料:

-中国历史朝代歌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朝代 起止年代 创建人 都 城

黄帝 尧舜禹 约170万-4000年前 黄帝 尧舜

夏朝 前2100-1600 启 阳城

商朝 前1600-1100 汤 亳→殷

西周 前1100-771 武王 镐

东周 前770-256 周平王 洛邑

春秋 前770-476 / 洛邑

战国 前475-221 / /

秦朝 前221-206 秦始皇 咸阳

西汉 前202-公元8年 汉高祖 长安

新朝 8-23 王莽 长安

东汉 25-220 光武帝 洛阳

三国

魏 220-265 曹操 洛阳

蜀 221-263 刘备 成都

吴 229-280 孙权 建业

西晋 265-316 司马炎 洛阳

东晋 317-420 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 304-439 / /

南北朝 420-581 / /

隋朝 581-618 杨坚 大兴

唐朝 618-907 唐高祖 长安

五代十国 907-960 / /

宋朝 北宋 960-1127 赵匡胤 开封

南宋 1127-1279 高宗 临安

辽朝 916-1125 耶律阿宝机 上京

西夏 1038-1227 李元昊 兴庆

金朝 1115-1234 阿骨打 中都

元朝 1271-1368 忽必烈 大都

明朝 1368-1644 朱元璋 南京→北京

清朝 1644-1911 努尔哈赤 北京

(1)

夏商周秦西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国

辽宋夏金元明清

(2)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朝代简介:

夏朝: 约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县 禹

商朝: 约前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汤

周朝:

西周:约前1029-771年 镐京 陕西西安 周武王 姬发

东周: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周平王 姬宜臼

春秋:前770-476年

战国:前475-221年

秦朝:前221-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始皇帝 嬴政

汉朝:

西汉:前206-公元8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高祖 刘邦

新朝:9-23年 王莽

东汉:25-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光武帝 刘秀

三国:

曹魏: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魏文帝 曹丕

蜀汉: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昭烈帝 刘备

孙吴: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吴大帝 孙权

晋朝:

西晋: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晋武帝 司马炎

东晋: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晋元帝 司马睿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

南朝:

宋: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宋武帝 刘裕

齐: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齐高帝 萧道成

梁: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梁武帝 萧衍

陈: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陈武帝 陈霸先

北朝:

北魏: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 拓跋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魏孝静帝 元善见

西魏: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魏文帝 元宝炬

北齐: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齐文宣帝 高洋

北周: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周孝闵帝 宇文觉

隋朝: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隋文帝 杨坚

唐朝: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唐高祖 李渊

五代十国:

后梁: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梁太祖 朱晃

后唐: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唐庄宗 李存勖

后晋: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晋高祖 石敬瑭

后汉: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高祖 刘

后周: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周太祖 郭威

宋朝:

北宋: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宋太祖 赵匡胤

南宋:1127-1279 临安 浙江杭州 宋高宗 赵构

辽国:907-1125 皇都 辽宁 辽国 耶律阿保机

大理: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西夏:1032-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金国: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 金太祖 阿骨打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朝:1206-1368 大都 北京 元世祖 忽必烈

明朝:1368-1644 南京→北京 南京→北京 明太祖 朱元璋

清朝:1616-1911 北京 北京 清世祖 努尔哈赤

中华民国:1911-1949 南京 孙中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49- 北京

所有的都在这里咯,自己看看吧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 lǐ

注音:ㄌㄧˇ

古字 :

部首: 木

字码 U:674E;GBK:C0EE;

郑码:FYA

五笔 :SBF

笔画:7

笔顺 :一丨ノ丶フ丨一

名词

一种树,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

李树的果实

行李,代指“行囊”内物品

狱官。通“理”

星名。即角宿二,为室女座 δ星

三、姓氏起源

1、源出嬴姓说。

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 ),先为理氏,后为李氏。 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

2、李树图腾说。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 以李树为图腾。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 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 并以李树为神树, 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 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 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入李白家有桃李园, 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3、源出姬姓(虎图腾)说。

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

有一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 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4、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

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 。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实为汉将李陵后裔。

西夏皇室拓跋李氏,唐末时被赐为李氏,名义上是赐姓,实际是恢复李姓,因为西夏皇族拓跋氏为汉将李陵后裔。

唐朝时期,皇室赐予大臣或武将为国姓,先是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从李唐皇族姓李,稍后大食国人李诃末将军、李彦升和波斯人李铉、李珣均被王侯赐姓,再后来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以及犹太、安息、高句丽、党项等外来少数族裔因功或者内附,多被封赏为李姓。

四、得姓始祖

见姓氏起源

五、人口分布

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李姓的活动地域已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汉时期是李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李姓始入两广地区。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为赵郡李姓的名家。东达山东,东南抵赣浙苏,南面南海及北部湾。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历时289年,李姓贵为国姓,各地都有李氏的皇亲国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胀。唐朝初李姓开始大批进入了福建和海南。明朝时,李姓进入入台湾。

600年期间,李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南和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唐代是李姓族群的急剧膨胀期,赵郡李氏、陇西李氏、赐姓李氏、唐宗室后人多达官贵人,一夫多妻制的生活,使李氏人丁兴旺,在当时已成为全国大姓。但随着朝政的变化,在唐代即有许多李姓人物贬官南下,又有许多人为免遭祸害而逃至全国,使李姓遍及全国。

唐代以后,出于多种原因,李姓播迁更加频繁,分布地更为广泛。其中,迁徙人数较多的是宋朝“靖康之变”时的南迁。

元末明初的政权更迭,以及明际的"靖难之役",主战场布置在山东西部、河北、河南北部的部分地区,迁延数十年,民不聊生,造成百姓得流就食,四散逃离,致使十室九空。

明廷在政权稳定之后,从山西平阳、太原一带(晋商首富李家大院族谱可以佐证当地富庶安定),向华北的荒芜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明代进士登科录》、阳泉李氏族谱等可以佐证)。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定居于今冲绳岛那霸市近郊的久米村一带。据《明会要》记载,明洪武二十五年,明朝曾赐给琉球国“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其中就有李姓。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明末清初,四川经过多年战乱,康熙七年(1668年),四川巡抚张德上书朝廷,要求朝廷动员全国人员往四川迁徙,川内李姓较多都是从湖广宝庆府等地迁来,便形成了“湖广填川”。

清朝及民国时期,李氏族人移居海外者更多。

六、家谱文献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不分卷

全国:李氏近房过谱不分卷

全国: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

全国: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

全国:李氏族谱

北京宛平:李氏家谱不分卷

天津:延古堂李氏族谱不分卷

河北汉县:汉邑李氏族谱四卷

河北:汉县李氏族谱五卷

河北卢龙:李氏家谱二卷首一卷

河北高邑:李氏族谱不分券

河北永年:李氏支谱二卷

河北唐县:李氏族谱不分卷

河北蔚县:蔚州李氏家谱十卷

河北青县:李氏家谱

河北南皮:李氏家谱不分卷

河北任邱:(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

河北:任邱李氏四门支谱不分卷

河北:交河李氏八修族谱不分卷

山西:榆社李氏世系谱不分卷

山西介休:李氏家谱不分卷

山西:曲沃庄简公李氏家谱四卷

山西:洪洞李氏宗谱四卷

辽宁海城:李氏宗谱不分卷

辽宁铁岭:李氏谱系四卷

辽宁铁岭:长白山李佳氏族谱不分卷

辽宁铁岭:长白李氏家谱

上海: 溪法华李氏族谱四卷

上海: 溪法华李氏族谱六卷

上海:李氏家乘一册

上海南汇: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上海松江: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

江苏:镇江扬州李氏合谱不分卷

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

江苏沛县: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

江苏溧水:芝山李氏续修宗谱□□卷

江苏南京:师德方山葛桥南李氏宗谱八卷

江窦泰州:李氏族谱十四卷

江苏:江都李氏族谱八卷

江苏: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

江苏丰县:李氏家谱□□卷

江苏丰县:李氏三房支谱四卷

江苏泰州:李氏家乘十卷

江苏盱眙李氏:岐阳世家文物图像册不分卷

江苏江都:李氏族谱四卷

江苏江都:李氏宗谱十二卷

江苏泰兴:李氏重修家谱□□卷

江苏:兴化李氏世谱不分卷

江苏南通:李氏家谱六卷首一卷

江苏南通:通州李氏宗谱四卷

江苏南通:通州李氏宗谱十卷末一卷

江苏:如皋西乡李氏族谱十二卷

江苏镇江:京口倪庄李氏重具备宗谱年表八卷

江苏镇江:京江李氏宗谱二卷

江苏:镇江李氏支谱四卷

江苏镇江:京口李氏七修宗谱四卷首一卷末

江苏镇江:京江李氏族四卷

江苏丹徒:新篡李氏宗谱四卷

江苏丹徒:新篡李氏续谱二卷

江苏丹徙:陶裔山门李氏续修族谱二卷

江苏:丹徙陶裔李氏族谱二卷

江苏:丹徙李氏家乘六卷

江苏:丹徙开沙李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江苏丹阳:云阳李氏宗谱十六卷

江苏丹阳:李氏宗谱□□卷

江苏句容:李氏宗谱十卷

江苏武进:石桥李氏宗谱六卷

江苏常州:李氏迁常支谱八卷

江苏金坛:李氏宗谱一百二十三卷

江苏常州:李氏迁常支谱十卷

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三十六卷首一卷

江苏常州:毘陵殷薛镇李氏宗谱三十卷首一

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五卷首四卷

江苏常州:毘陵李氏宗谱十二卷

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二十四卷

江苏常州:毘陵李氏西里桥派支谱不分卷

江苏常州:毘陵李氏西里桥派支谱不分卷

江苏武进:王堰桥李氏宗谱八卷

江苏常州:莘村李氏宗谱十六卷

江苏常州:毘陵辋川里李氏宗谱三十八卷首

七、郡望堂号

陇西李氏,是中国历史的中古时代一个以陇西郡为郡望的李姓家族。

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设置,因在陇山之西

得名。相当于今甘肃省东乡以东及陇西一带。

赵郡: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将秦代原有的邯郸改为赵国,治所在邯郸(今河北省中部)。东汉建安年间(公元2世纪末)改为赵郡。相当于河北省中部赵县、邯郸一带地区。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此外还有渤海郡、襄城郡、江夏郡、梓潼郡、范阳郡、南阳郡等。

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青莲堂:唐代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李姓后人为纪念这位大诗人,便以“青莲”作堂号,永示缅怀。

此外还有赵郡堂,平棘堂等。

八、字辈排行

湖南宁乡鞠公口源头李氏字辈:“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文光恢世绪良泽启廷封长振家声大祯祥国祚雍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宏开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锡贤良”。

湖南沅江李氏陇西堂字辈:“景继修凤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定增荣”。

湖南上湘李氏龙门堂字辈:“志必仁本政文仲湖廷钦就可世宗树德景先正存心学大贤忠良维国祚孝友作家傅积善徵余庆修身华福缘昌隆符泰运兴发定科联”。

湖南中湘河头李氏字辈:“序茂廷溪峰宇文元大邦世绍光宗泽家声裕楚湘志笃贤儒道心怀孔孟乡俊显昭潭士伦常正益昌”。

江苏南京开沙李氏字辈:“太干福寿荣禄祥智英宗元孚恒丰俭裕孝顺谦恭纯诚恺悌宣慈惠和明允笃敬纯厚为良德振兴必有成笃敬儒行名贤经师瑞徵家庆善培迈基人文蔚起功纪鼎彝长承祖佑百世傅之”。

江苏京江李氏字辈:“福泽由天定心田在而耕”。

江苏高桥李氏字辈:“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昭裕启家声庆福长”。

江苏三桥李氏崇礼堂字辈:“远世思明德昌时衍令谟彦奇蕃克绍昭朗盛宏敷”。

湖北随州李氏字辈:“洪为祖德永世群方传佳友本”。

湖北京山李氏字辈:“学义忠礼士国正万方永福德承前泽诗书启后昆”。

湖北荆门李氏字辈:“以文常会友维德能辅仁孝亦传家本”。

湖北广水李氏字辈:“(长)龙凤呈祥帮家志国”。

李先念家族字辈:“玉树承先绪孚全升义泰”。

浙江尖山李氏宗派字辈:“思志单名廷单名世国春天地元光大文章昭著景运肇开祖德崇长贤才佑启先猷式守敦笃彝伦和敬锺祥家声永振远怀前哲高亮恢宏克裕贻谋道明礼顺达仁由义慎诏后昆世颂清芬丕承骏泽”。

浙江金华竹马馆东李氏排行字辈:“成震泰可忠茂礼志倚谟葵普光曾愿启信怡云建慈昂济得信端恭良壬拱华进敬尚瑷文胜长魁顺记余贵厚忠共盛福献成元处宗秀继忠皋绪绍缵维纲绮纾绸致”。

浙江慈溪李氏排行字辈:“季安仁伟信义俨侦佳贵显承思宠忠良远益昌宏能思继绪奕裔永芬芳久大家声振绵延祖德长椒聊蕃百世荣富集千祥”。

福建东山李氏字辈:“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福建城福李氏字辈:“珑庭文成甫乡仁新志仕山本宗春继龙中日之可登大任世际明良原善其修催德斯昌敬心恒存天锡福光荣行裕嗣万年永长”。

福建安溪龙船港李氏字辈:“德以仕大万李春胜赐隆先光开联荣荫人文蔚起升朝辅政世泽孔长家风愈盛”。

云南滕冲叠水河李氏字辈:“自立根肇守诚振本性生天其钟有庆端显永炳文”。

云南滕冲青乔李氏字辈:“自维天端立家其显根本中承希性有炳成生庆文”。

云南曲靖李氏字辈:“福本迎国光仙朴平鹏扬春芬崇根茂德永济朝唐居家承孝友盛世选忠良克昌纯祖武鸿文绍宗繁”。

山东高密李氏排行字辈:“元宪诒敦迪嗣符亶毓衍祚最隆翼永传赞厚”。

山东商河李氏字辈:“清澍孝友仁广官发贤良德敬尊守久朝先辰继长”。

山东南郭李氏字辈:

本原派:“居均元景丕基式廓文献日存英明朝作规启来哲道裕先觉美继西昆盛傅东洛奕叶香腾新枝秀擢甘雨和风增辉花萼”;

湛公长房支派:“谷琰宣闳伯居均元景昌思时嘉显廷希承李会象淑廷德茂储荣恩”;

湛公二房支派:“谷琰宣闳伯居均元必宽本沅理春家恢宏学时逢泰”。

四川广安李氏字辈:“应大光明远含春……”

四川盐亭李氏字辈:“世庆友廷仲兴朝永国正全元天佑吉美盛邦作长才显运时泰着善万代昌明良相遇合光华定大纲”。

四川巫山、巫溪李氏字辈:“天启如龙象祖功宗德长尽忠传孝友家世衍书香”。

甘肃陇西李氏初定字辈:“经纶承祖泽光裕振家声肇建洪模永宗支裔代荣亯叙傅谟典洪基肇吉安泰和家政协鼎甲焕新班”。

甘肃陇西李氏字辈:“荣祖显宗大德永福左昭右穆至道崇仁”。

江西井岗李氏排行字辈:“秀公九族亲甲第冠千军石羊发基址均志李连陛应尚仕忠臣国太永安宁荣华光宗祖富贵远傅名道德辉先泽诗书裕哲昆文章称寿世学业建经纶”。

江西建昌李氏字辈:“辂德宝弼岑林松荣义乾朝集千端可夫亭文本处如吉士春韶淑近日开正大光明显忠厚传家鸿儒”。

重庆奉节李氏字辈:“居世成善国秦楚正光华文明朝尽应道德永传家”。

重庆龙河李氏绵达堂字辈:“兴元铎镜钢锦铃铖文东荣秦兰芳茂馨鸣搤劳有能用荣受志忠轰秉元汝御衡茂”。

陕西曲江李氏字辈:“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河北高邑李氏字辈:“发荣从晋钟秀在高世继昌盛光裕永昭”。

岩田李氏排行字辈:“仁信兴邦本忠诚忠具辉高实从正发滋赞美明颀俊秀潜龙跃簪缨起凤飞诗书光德业文采焕珠玑”。

云湖李氏前编字辈:“义根思远荣秉丹良应开永世枝芳助茂瑞集星垣祥徵齐宇德绍前徽光昭祖绪”。

李氏陇西郡列李观脉字辈:“绍祖隆先泽道德传家良学士登魁首荣华万载香光宗思继述世代发籍长久远绵祖德永赖振纲常”。

李氏陇西堂一支字辈:“国正添必茂高腾秀(品)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李氏陇西堂一支字辈:

本原派:“山老派起语派纪长相承续祖义秋均太官人讳义司千两派承更增君应万秋卽林傅均”。

黑山支派:“卫嗣瑛耀玉立志潮添荣光辉廷秀美隆盛遇先春”。

井山支派:“文景荣人金胜绍木太雍学高邦大美隆盛遇先春”。

改正支派:“卓武宏忠俊贤良佑上宾善能崇祖绪阅代益昌兴恢声源自远后启象全新蠨范开元运咸恒垂泽清南雅其祥合西都本度呈和敦观左有富有庆安平”。

李氏万叶堂一支字辈:“天正启贤远傅宗系大显家声孝思维德”。

李氏锦潇堂一支字辈:“子民享盛世国祚自长春祖德周贤士宗功汉彦臣贻谋宏远大文允启开新”。

李氏叙乐堂一支字辈:“森堂惟思永珠仕忠正春良善惟思永兴隆福寿昌孝友傅家学诗书显国长”。

李氏近房一支字辈:“崇成如永延长维世洪熙光文肇启文明万国咸宁进德修业云龙风虎刚健中丄得主有常承天时行含章可贞敬义立并方大”。

李氏丰鉴堂一支字辈:“皋陶伯馨思成理徽利贞吕祖彤德酋孙硕宗乾耳宗同兑清烙洪翼族敢禹承先长宗君况本次公轨隆艾雍柔弇昶暠欢重耳熙天锡虎昺润世民恪”。

李氏衍庆堂一支字辈:

偶公股前支派:“万荣道兴恺明常崇德彰春应贞元泰雍熙乐允祥”;

贤公股前支派:“才文寿炒广永玉万森崇应一启振家声川长必祥”;

偶贤两支合汀后派:“忠义开鸿绪龙族著烈光经纶昭实学廉敬历官方根本培深厚芝兰奕世香”。

李氏列李金脉字辈:“荣升芳建定万代承宗明世时乾坤太子文应必兴”。

李氏一支字辈:“永远纯良富贵吉祥发源道学诗书绪长谨遵先训佑启寿康声名显达绍美周唐”。

李氏一支字辈:“笃志承先怿同心翼后贤见龙徵瑞兆科甲必集联”。

九、姓氏名人

先秦

李冰:战国时期秦国著名水利工程专家。曾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李悝:法家始祖,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末年著名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李斯:战国时上蔡人(今河南上蔡),秦朝丞相。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故有“千古一相”之名。

李信:战国时代秦国著名将军。

汉朝

李广: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箭法出众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陵: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名将李广之孙。著名西汉将领,后战败投降匈奴。

李广利:汉朝将领。

李通: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贵戚第二位。因功勋卓著,娶光武帝之妹宁平长公主——即大名鼎鼎女中豪杰的刘伯姬。

李傕:凉州北地郡人,汉末三国时群雄之一。东汉末年的凉州军阀、权臣,曾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

三国

李典:曹操庙庭元勋第二十一位。曾与张辽合力以步卒八百,大破孙权兵马十万。其人深明大义,崇尚儒雅,有长者之风,为曹操、曹丕重视。

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时期魏国音韵学家。任左校令。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尚未分立韵部,是最早的一部韵书。

晋朝

李密:西晋文学家。所著《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李充: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书法家。

李暠: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政治家,文学家。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

李歆:十六国时期西凉皇帝

李恂: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子,西凉后主李歆的弟弟,十六国时期西凉君主。

李雄:十六国时期成汉建立者。

李班:字世文,成汉武帝李雄的侄子,李雄之兄李荡第四子,十六国时期成汉国君主。

李期:字世运,成汉武帝李雄第四子,十六国时期成汉皇帝。

李寿:字武考,李特之弟李骧的儿子,十六国时期成汉皇帝,338年―343年在位。

李势:字子仁,成汉昭文帝李寿长子,十六国时期成汉最后一位皇帝,343年―347年在位。

南北朝

李宝:北魏镇北将军(?―公元459年),字怀素,小字衍孙,陇西狄道(今甘肃秦安)人,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子李翻的儿子。

李虎:西魏府兵八位柱国大将军之一,戎马倥偬,功勋卓著,嫡孙唐高祖李渊。

李弼:西魏府兵八位柱国大将军之一,冲锋陷阵,所向无敌,曾孙瓦岗山李密。

李贤: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与弟李穆、子李崇,俱是一代名将。至隋朝时,其子孙出将入相,誉满天下。

李冲: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北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李安世:赵郡人。北魏政治家,上疏建议实行均田制。

李诡祖:魏孝文帝时任曲梁县令,清廉爱民,去世后立祠祭祀。在汉族民间称增福相公,文财神,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

李密: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

李子通: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615年称帝。

李春:中国桥梁专家。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李渊:唐高祖(公元566年1月13日~635年),字叔德,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唐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国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显贵。李渊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时官至太尉,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渊的父亲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李渊七岁袭封唐国公。

帝王

李世民:唐太宗、天可汗(公元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李治:唐高宗(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

李隆基:唐玄宗(685年~762年),大唐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玄宗在位前期,用人有方,开创了历史以来最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李靖:(公元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李豫:唐代宗,初名李俶,唐肃宗长子,唐朝第八位皇帝。收复两京,荡平余孽。代宗之朝,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

李适:唐德宗,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长子,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在位前期,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气象。

李纯:唐宪宗(778年~820年),宪宗在位期间,勤勉政务,着手削藩,开创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史称“元和中兴”,是唐朝后期最杰出的皇帝。

李炎:唐武宗,本名李瀍,后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唐文宗弟。武宗时期,对内打击藩镇和佛教,对外击败回鹘,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

李忱:唐宣宗(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宣宗在晚唐的皇帝中也是得到较高声誉的一位,《资治通鉴》载:"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李孝恭:唐初宗室名将,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二,为唐开国元勋。

李道宗:字承范,陇西成纪,唐朝初期重要将领,一生参与破刘武周,破王世充,灭东突厥、吐谷浑,征高句丽等诸多战役,为唐王朝的统一和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

李泌:唐朝中期杰出的政治家,谋略家,官至宰相。

李适之:李唐宗室、大臣。玄宗朝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曾孙。

李晟:中唐著名将领,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勇烈有才,善骑射,平朱沘之乱。

李愬:中唐著名将领,雪夜入蔡州,平吴元济之乱。

李吉甫:赵郡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朝宰相,地理学家。

李德裕:在唐文宗和唐武宗两度为相。赵郡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李吉甫之子,中唐宰相。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代表作有《会昌一品集》、《左岸书城》、《次柳氏旧闻》等。

李淳风: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家学者,岐州雍人(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天水市秦安县),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仙”。

李龟年:别名乐圣,唐时乐工,开元初年的著名乐工,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五代十国

李克用:唐末将领,生前被封晋王,其子李存勖建后唐时,追尊为后唐太祖。

李存勖:建立后唐,为唐庄宗。

李嗣源:后唐皇帝

李昪:建立南唐,为南唐烈祖,又称李先主。

李煜:南唐皇帝,又称李后主,被誉为“千古词帝”。

李处耘: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的著名将领。与子李继隆并称“雄将、能臣”于当时,次女明德皇后亦为贤后之垂范。

李继隆:大宋名将。大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八,宋太宗皇后明德皇后之兄,一生战功显赫以千余马步大破契丹骑兵数万而流芳于后世。

李沆:北宋“圣相”,大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五。

李谷:五代大臣,传见《宋史·李谷传》。

李纲:北宋名相。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冶:金元四大数学家之一。

李杲: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

李俊民:金代文学家。有《庄靖集》十卷。

西夏

李元昊:西夏开国皇帝,李陵之后裔。

李仁孝:西夏最有作为的皇帝,仁宗时是西夏的鼎盛时期

明朝

李文忠:明朝开国名将,开国功臣位列第三。

李善长:明朝开国丞相。

李春芳:有“青词宰相”、“状元宰相”之称。

李如松:明朝名将,共父辈子辈祖孙三代满门忠烈,与父李成梁同为朝廷倚重的北方屏障,父子二人威名远胜戚继光。

李定国:明末伟大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忠心扶持南明抗清二十余年,战功彪炳,封晋王。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

大顺

李自成:党项族首领李继迁的后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大顺开国皇帝,曾短暂统一北方。

李光地:福建人,清朝著名的清官、理学名臣,也是有争议却又深得康熙帝信任的人物。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李鸿章:清末政治家、外交家。

赐姓或改姓

李思摩、李国昌、李勣、李抱玉、李忠臣、李国臣、李光弼、李光进、李元谅、李茂勋

新加坡

李光耀:(广东人)新加坡前总理,新加坡建国国父。新加坡建立者最高***。

李显龙: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之子。新加坡最高***。

以上资料为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在收集中……

明朝的后面正统朝代是清朝,但是还有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以及一些明朝遗臣拥立明皇室建立的南明政权,但是大顺,南明最后都被清朝所灭,大西被明朝狡诈大将杨展所灭。实际上,在晚明时期,清朝已经建立,明清有一段对峙时间,但由于明朝的不重视以及明朝内部的腐朽,导致了明的灭亡。明实际上是被李自成推翻的。李自成实行逼宫,只是想讨个官做,不料崇祯竟自杀。李自成见这样只得假戏真做,做了皇帝。但后来由于吴三桂怒发冲冠为红颜投降清朝,而鼠疫大生,李自成九宫山战败,清朝入主中原。张献忠更是冤,做了两个月的皇帝,因战败不得不退出成都,被杨展乱箭射死。南明朝廷各为其主,大打出手再加上清军势力强大,最后被青朝一网打尽

望采纳

今天的社论给你带来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序列!希望能帮到你。

所谓王朝,是指建立国号的皇室世代相传的整个统治时期。这是一个定义某一政权时期的术语。王朝这个名称大致有五个来源,即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名称。开朝人的原卦号和爵位;朝鲜前政权统治的地区;家庭关系;它意味着好运。以下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顺序,每个朝代的公式和疆域。让我们看一看。

中国历史朝代序列图

中国王朝秩序简明公式

一级方程式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而悠闲。

秦汉三国东晋西晋南朝北朝都是竞争对手。

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皇帝退位。

公式2

三皇五帝始于尧、舜、禹。

夏、商、西周、东周分为两段。

春秋时期统一了秦汉。

三分,来回两金。

南北朝并存,隋唐五代延续。

历经宋元明清,王朝终结。

公式3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而悠闲。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宋元明清都灭亡了。五帝,尧舜,

商朝三朝,西周东周。春秋时期被秦朝统一。

西汉,三国,二晋。宋、齐、梁、陈、南朝,

北魏分为上下两部,分七周。隋、唐、五代、十国、宋、

辽夏金元明清。

中国朝代的文字描述

高祖既不是刘邦的庙,也不是他死后的爵位。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庙号是“太祖”,死后的爵位是“高祖”。但从汉武帝时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开始,刘邦就被称为“高皇帝”,这在后世被广泛使用。因此,历史称刘邦为“大帝”、“高涵”或“高涵”。刘邦死于公元前195年,享年62岁。葬于高皇帝长陵。

王莽既无庙,也无谥号。虽然自称新皇帝,但后来这位姓刘的国君并没有追求王莽。所以王莽是封建王朝唯一一个不追求庙号的君主。然而,王莽在位期间,对几位前朝皇帝的庙号穷追不舍,庙号开始代代相传。

既然“前秦”是秦朝之后,为什么不叫“后秦”而叫“前秦”?前秦指的是氐族苻坚的前秦和羌族尧昌的后秦。后秦是在前秦的基础上建立的,自称秦。所以前秦和后秦是有区别的。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政权。正如孙公达在《狄民族研究》年所说,它也是“第一个试图通过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历史政权”。“先秦”通常指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前的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

北洋的第一个皇帝是高句丽的高云,高句丽的一个分支。慕容寿以为自己领养了一个儿子,给他取名慕容氏。因又名“慕容云”,称帝后又恢复原姓高。实际创始人是鲜卑的汉风霸。

慕容洪在前燕慕容军统治时期被封为河北北部的国王。虽然慕容洪在任时并未正式自称王艳或颜地,而且他原本打算加入慕容垂,但他的建国日期已经表明了他独立于其他政权的意图,因此慕容洪一般被视为

北魏后来与汉族融合成为汉族。他命令鲜卑贵族改姓汉,嫁给汉族地主,学汉语,穿汉服。对于30岁以上的人来说,改中文比较难,可以缓一缓。现在所有30岁以下的政府官员都必须成为中国公民。如果他们违反了这条规则,他们必须被降职或解雇。政府和人民需要换上汉族服装。鼓励鲜卑人与汉族士绅通婚,改姓汉族。北魏皇室原名拓跋。从此改名为袁。魏孝文帝以汉人命名贾斯汀。魏孝文帝的变法极大地发展了北魏的政治和经济,进一步促进了鲜卑和汉族的融合。

祖籍河北赵县的家族和祖籍关陇的李渊,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都自称是李浩的后代。其中,有一段历史。在西魏以前,山东李氏家族被认为是一个显赫的家族。这一带有王、陆、崔、李、郑五个姓氏,其中李也是鲜卑的一个姓氏。但自西魏建立以来,关龙、李被严格定义为立足关中的名门望族。据此,有人认为李是没落贵族,也有人说李是鲜卑的小野家族。

据考证,我祖母的祖母,都都的母亲李渊是隋文帝的妹妹,非汉族,所以她与杨迪仍有姨妈关系。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都史也是鲜卑人。但没有足够的史料证明李渊的血统。历史上有几种说法:赐小野氏、河南破李氏、老儿后裔等。最有可能的解释是深受胡影响的汉族人。现在普遍认为唐太宗的李世民是一个多民族的混合体,是民族大融合的产物。

清朝和1616年,清朝皇帝毛努尔哈赤建立了这个国家,称其为可汗,国家的伟大国王和后金的历史。1636年,清太宗称帝,改国号大清。1644年,清军入关。同年,清朝顺治皇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

中国历史上十八个朝代名称的由来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分散而复杂。每个朝代的建立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国号。国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从黄帝到舜,都是同姓,只是国名不同,同为张明德。”

是什么决定了一个朝代的名字?大概有五个原因:来源于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名称,来源于最初的占卜人物和创始人称号;起源于创始人的出生地或政府统治的地区;起源于宗族关系;它意味着好运。

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民族名称及其来源:

夏:相传卜筮之所以被接受,是因为他称自己的政权为“夏”。据史老师说,于的儿子西迁大夏后,才被称为“夏”。

商:相传商的祖先帮助禹治水,受到商的启发。后来,他被称为他的部落的“企业”。唐以做生意的名义。盘庚迁殷后,又称殷或商朝。

周:周人到了古公、丹府后,迁到。殷朝灭亡后,命名为周朝。周初建都于高,后迁至洛邑。因为他在高东,所以被称为“西周”、“东周”。

秦:根据《史记五帝史记》年的记载,这是一个古老的部落。部落首领肥仔是周的羊和

魏:汉献帝曾称曹操为“公魏”、“王维”。曹丕代汉后,称“魏”。以曹为姓,史称“曹魏”。

舒:以四川为活动区域。蜀指四川,他的政帮叫蜀。它在历史上也被称为“蜀汉”。汉指东汉的延续。

吴:孙权生活在长江下游。历史上建立了吴国。曹曾封孙权为“王武”,史称“孙吴”。因为它位于东部,所以也被称为“吴东”。

晋国:打败蜀国后,强迫王维称他为“晋公”,封他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思严继承了他的爵位,迫使王维退位,自己当了皇帝,被封为“晋”。

隋:杨忠,隋文帝杨坚之父,北周时曾被封为“隋公”。隋文帝取此爻名后,称之为“追帝”。他想,他要走,就把这个不祥的字改成隋。

唐:李渊的祖父左周有洪,卜筮后被称为“唐国公”,并将此爵位传给李渊。入侵太原后,李渊自称“唐王”。后来废除了酉阳,建立了唐朝。

辽:辽原名“契丹”,因地处辽河上游,后改为“辽”。

宋:后周巩即位后,受命恢复德史,驻松州,任松州使。所以陈桥兵变后,发迹于松州,史称“宋”。

西夏:拓跋世功占领周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它以周霞的名字命名,被称为“大夏”。因为在西方,宋朝称之为“西夏”。

金:金城位于北京和会宁,会宁位于老虎被推出的水域。据说其水产品为黄金,女真语“金”意为“捉虎”。

元:据《史记》年的记载,忽必烈建立了元的名字。取自《元史》中的句子“大甘源”,意为“大”和“守”。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族习俗、图腾有关,有人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的一员。他继承并发展了郭子兴。郭子兴属于白莲花协会。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即将到来”,并鼓励人们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因此也被称为“光明教”。白莲教教主韩称他为,都反映了他的目的。朱元璋不仅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员。朱元璋上台后,这个国家被称为“明”。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个分支。女真在北宋建立了金国。明朝末年,女真恢复了实力,重建了金朝。后金为了向外扩张,切断了与明朝的隶属关系。清太宗改女真为满清,晋为大清。到了宋朝,女真被契丹人控制。他那一代人用契丹的“铁”字称呼辽,所以取名“金”,意思是比铁还强,能压倒辽。“晋”为何改为“清”,史学界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皇太极应该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据说努尔哈赤早年逃跑时骑的是一匹大青马。那匹马匆匆赶路时已经筋疲力尽了。努尔哈赤伤心地说:“大庆,大庆,等我得了天下,国家的称号就是大庆了。”所以当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时。

国名分类

从夏朝到清朝,中国经历了四千多年。中国的王朝更加耀眼。那么这些国名是怎么来的呢?有六个主要类别。

首先,在中国,用氏族名称作为国家名称是很常见的。夏、商、周三都是以民族命名的。另一个例子是契丹民族,也被称为国家纳

四是以原题为国题。开国皇帝当皇帝之前,有一个爵位,后来作为国号。比如曹丕在登基之前就被汉献帝封为王维。当皇帝封魏为他的国家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刘邦是汉王,隋文帝是隋国君,司马燕是阿津公爵。其实标题也是地名,指的是被封的地方。

第五,从文化角度确定国名。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后期比较常见。全国冠军有某种愿望。例如,在元代,它取自《易经》年的《大甘源》。袁带队,魏刚。他和明朝的朱有关系。还表现为清代五行属水,水控火,明代属火。这是从五德文化的角度决定的。

不及物动词继承同姓或同姓的历史。比如清初的金姓,就是继承了女真族完颜部建立的金姓。再比如宋初山西北部的北汉。刘姓皇帝继承了汉朝的国号。这些只是皇室悠久历史和贵族血统的证明。

历史上中国有哪些封建政权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

北魏时期,鲜卑族建立了一个少数民族王朝。拓跋_于太初元年登基,原名代国。同年,改魏为国号,建立袁。历史上称北魏、塔巴魏、魏源、侯炜。北魏历时五年。北魏灭北梁,结束十六国时期,统一北方。71年来,传了17个皇帝。天兴元年,称帝,成为平城首府。鼎盛时期,其疆域包括河北、山东、山西、宁夏、甘肃五省,河南、陕西、内蒙古大部,辽宁、安徽、江苏、青海、新疆部分地区,蒙古南部部分地区。后迁都洛阳。太和十八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加速了鲜卑族汉化,巩固了对中原的统治。改拓跋氏为元氏县。雍熙三年,孝武帝逃到长安,在宇文泰避难。高欢立元帝,以示孝顺和平。建都野改名元。史称东魏。北魏灭亡了。

魏,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4年,北魏宗室袁登基,迁都邺城。历史上称为东魏,当了17年皇帝。

魏是鲜卑族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王朝。公元535年,魏宗室元宝居成为皇帝和长安的首都。历史上称为西魏,历时22年,三帝。

北齐,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公元550年,莱文废东魏皇帝,建立邺城,国号齐国,史称北齐。18年来,传至六帝。

北周是鲜卑族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王朝。557年,于文珏在历史上被称为天王、都城长安、国号周、北周。北周建立六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已经传到五帝25年了。

辽朝是契丹人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历时210年,有9个皇帝。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97年,卢野阿巴基成为契丹的首领。公元916年,契丹首领耶律柏称帝,辽建立。1998年建都。97年,都城改为上京。007年,都城迁至仲景路大定县。辽的东北部就是现在黑龙江在日本海的入海口,从西北到蒙古中部,从南到Ti的海河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王朝。它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创始人,国号大金。金创建于1115年。先建都会宁县,后迁都燕京,再迁都汴京。金1234年死于蒙古,历经10帝。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王朝。1271年由忽必烈汗建立,1279年灭亡南宋。建都大都。它死于明朝1368年。

清朝,由满族人爱新觉罗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了一个名为可汗的王朝,国号“金王”,史称“黄金后期”。是赫图阿拉的首府。辽宁省新宾县西永陵镇老城)。1636年,皇太极改称大清,称帝。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北京,明朝崇祯皇帝自杀。以吴三桂为首的清军趁机入关,大败农民军。多尔衮欢迎顺治皇帝入朝,定都北京。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相继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崩溃。1912年清朝皇帝退位,清朝正式灭亡。清朝入关以来,268年间已经过了十个皇帝。

中国各朝代的疆域

夏朝

商朝

周岱

秦朝

汉朝

金朝

隋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天

清朝

历史大事你最好找一套通史书,要说的话有好多,写不下,在这只能给你写一点基本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隋(581~618):杨坚建立;鲜卑化的汉人,属于关陇贵族集团;定都长安;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立杨广之子杨侑为帝,是为隋恭帝,同年,杨广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隋朝灭亡。

2 唐(618~907):李渊建立:鲜卑化的汉人,属于关陇贵族集团;定都长安;907年,唐昭宣帝为朱温所废,唐朝灭亡。

3 宋(960~1276):赵匡胤建立:汉族;北宋有四京:北京大名府、西京河南府、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东京为首都;979年太宗赵光义灭北汉统一;1127年徽宗钦宗被金人掳走,北宋灭亡;同年徽宗九子康王构在应天称帝建国,是为南宋,即宋高宗;南宋以临安为行在;1276年宋恭帝降元,南宋灭亡;1279年南宋残余势力在厓山之役中被彻底消灭。

4 辽(907~1125):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族;辽有五京: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南京析津府;1125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人所掳,辽灭亡;宗室耶律大石率众西迁,建立西辽政权,后西辽政权被花剌子模王子屈出律篡夺,又不久亡于蒙古。

5 西夏(1038~1227):李元昊建立:党项族,定都兴庆;1226年献宗李德旺病死,1227年其侄李睍降蒙古,西夏灭亡。

6 金(1115~1234):完颜阿骨打建立:女真族;金有六京:上京会宁府,北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南京开封府,中都大兴府,中都为首都;1234年金哀宗自缢身亡,死前传位末帝完颜承麟,当日,完颜承麟死于蔡州乱军中,金朝灭亡。

7 元(1271~1368):蒙古族;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受尊号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1271年其孙孛儿只斤·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有两都:上都哈喇和林,大都为今天的北京;1368年朱元璋攻破大都,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帖木儿出逃漠北,元朝灭亡。其后裔又在漠北建立北元政权,明初为明廷大患。

8 明(1368~1644):朱元璋建立,汉族;定都北京;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思宗朱由检自缢身亡,明朝灭亡。

9 清(1636~1912):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受尊号为天命汗,建立后金汗国;初都赫图阿拉,后迁沈阳,是为盛京,入关后又定都北京;1636年爱新觉罗·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1661年基本消灭南明朝廷,统一全国;1912年爱新觉罗·溥仪下诏退位,清王朝灭亡。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中国24个朝代先后顺序是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南宋、辽国、金国、西夏、北宋、元朝、明朝、清朝。

其他口诀:

1、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2、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秦后西东汉,三国西东晋。两晋南北朝,隋唐大一统。五代和十国,宋辽与夏金。元明清三代,中国疆土定。

3、黄夏商周春战秦,汉后三国接两晋。南北二朝隋唐五,宋元明清依次轮。

4、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5、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6、五帝夏商两周秦,西汉东汉三国晋。凉燕赵,夏汉秦,北继胡,南承晋。隋唐两宋夏辽金,蒙元明清中华民。

中国历代王朝兴亡四字歌:

中华民族,历史悠长。三皇五帝,传位禅让。

夏建王朝,始立家邦。汤伐夏桀,灭夏建商。

武王伐纣,西周胜强。幽王贪色,身死国丧。

平王迁都,东周洛阳。春秋五霸,齐桓宋襄。

晋文秦穆,还有楚庄。战国七雄,彼此逞强。

秦楚齐燕,韩赵与梁。嬴政统一,自称始皇。

反秦暴政,陈胜吴广。楚汉相争,胜者刘邦。

刘建西汉,长安称帝。王莽篡汉,改朝更制。

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刘秀兴兵,反莽杀敌。

重建东汉,洛阳登基。黄巾军起,分崩离析。

魏蜀与吴,三国鼎立。司马代魏,西晋是立。

五胡乱晋,掳走怀帝。睿都金陵,东晋续继。

宋齐梁陈,南方更替。北十六国,五胡分治。

继有北魏,北周北齐。南朝北朝,隔江对峙。

北周杨坚,取代周帝。自立隋朝,南北统一。

灭隋建唐,高祖李渊。一代女皇,武氏则天。

安史之乱,黄巢造反。朱温灭唐,建梁都汴。

五代十国,分裂重现。南北十国,各自苟延。

中原五代,梁唐晋汉。迨至后周,匡胤夺权。

赵建北宋,仍都于汴。稳定北方,统一江南。

西夏辽金,觊觎中原。金袭汴京,靖康国难。

高宗南渡,南宋临安。蒙古崛起,成吉思汗。

忽必烈时,灭宋建元。一统南北,大都在燕。

洪武灭元,建明应天。成祖永乐,移都顺天。

阉党乱政,自成造反。明帝崇祯,自缢煤山。

闯王进京,四十二天。三桂请兵,清帝入关。

康熙宏略,皇舆拓展。鸦片战争,列强侵犯。

太平天国,昙花一现。戊戌变法,维新百天。

辛亥革命,领袖中山。缔造共和,宣统交权。

王朝统治,从此绝断。自夏至清,年计四千。

24个朝代详情:

秦朝: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区分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秦国原为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到秦始皇继位后,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完成华夏大一统,后北击匈奴、南并百越,建立中国空前辽阔的王朝。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与赵高合谋篡改秦法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秦朝创立帝制及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又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文化风俗,加强了大一统的凝聚力,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西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在西汉统治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

秦末年,项羽、刘邦拥立楚怀王与秦朝抗争。经过几年的征战,刘项军夺取天下,项羽废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土地于王侯数十人,其中刘邦被封为汉王,都南郑。但刘邦并不甘心居于项羽之下,在谋士张良、萧何,大将军韩信等人的帮助下,于公元前二零二年击败项羽,登临帝位,国号汉,定都长安,是为汉高帝。

高祖在位七年间,为了削弱异姓王侯的势力,先后剥夺韩信、英布、彭越等大将的兵权与封号,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同时制定一系列的“与民休息”的政治方针,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为强大的汉朝盛世奠定基础。前一五九年,高祖薨,传位惠帝刘盈,但此时政权实际已掌握在汉高皇后吕雉的手中。 吕后前后共掌权十六年,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统治者之一。前一八三年,刘恒即位,是为文帝,他与景帝(文帝之子,前156—前143年在位)刘启都继续执行高祖所制定的“与民休息”的政策方针,减轻人民赋税,使汉帝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大大增强,史家称这一阶段为“文景之治”。

东汉:

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王朝。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起到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止,因国都洛阳在西汉国都长安的东面,史家称此汉朝为东汉,乃为区别于西汉之前汉。东汉又叫后汉,东汉王朝定都洛阳,东汉自光武中兴到汉献帝被废,历14帝,凡196年而亡,其中未满16岁即位的皇帝竟多达9人,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并且自和帝之下,皇帝均为幼年即位,这成为除外戚专权、宦官干政外,东汉政治的又一大怪胎。184年爆发了黄巾之乱,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东汉名存实亡,公元190年,又逢“董卓之乱”,皇帝大权旁落。

三国:

三国(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代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常引起后人追思。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之乱开始。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及群雄割据,形成了三国雏型至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西晋:

极度短命的西晋王朝(265年-316年)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上的建树均不大,但却是古代中国在整个魏晋南北朝四百多年的时间里仅有的昙花一现的统一时期,因为西晋真正统一全国的时间只有不到25年(公元280年灭吴,公元304年爆发永嘉之乱),几乎给华夏带来了灭顶之灾。

东晋:

东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偏安江南的汉族政权,其基本和同时代的北方五胡十六国政权同期,从司马睿正式称帝的317年开始,东晋建立,到刘裕废晋自立建立刘宋的420年,东晋灭亡,其陆续存续了一百多年。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北方胡族在原来属于汉族的中原大地上肆虐,而号称中华正朔的东晋却在一次次的内乱和斗争以及北伐失败中,失去重新收复故土的机会。

南朝宋:

南朝宋(420年-479年),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 、国力最强的朝代。共传四世,历经九帝,享国60年。因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又按五德终始之说,其为水德,故又称水宋。

南朝齐:

南朝齐(479年-502年),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朝代。开国皇帝萧道成曾在宋明帝在位期间担任右军将军。宋明帝驾崩后他与尚书令袁粲共同掌管朝政。

南朝梁:

南朝梁(公元502-557年),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公元502 年,南朝齐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和帝萧宝融将齐朝的统治权转交给他的同族梁王萧衍,萧衍正式在建康称帝,将国号定为梁。梁武帝萧衍代齐即位后,厉行俭约,令南梁前期国势颇盛。然而,梁武帝过于信奉佛教,他又大建佛寺及翻译佛经,令佛教大盛,可是佛事太过损害经济,令梁朝国势开始衰弱。后来,东魏叛将侯景投降,梁武帝本欲借侯景之力北伐,侯景见南梁国势衰弱,加上梁武帝出卖自己,遂有反叛之意,终于爆发侯景之乱,梁武帝最后被侯景囚禁在皇宫,被活活饿死。这场乱事也是梁朝灭亡的关键。

南朝陈:

陈朝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帝姓氏作为国号的王朝,武帝陈霸先、梁朝太平二年(557年)十月,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南梁灭亡。陈霸先称帝,改元永定,国号陈。

北魏: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西晋、东晋和五胡十六国已被篡夺后的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朝代,(386年-534年),历时(国祚、国运)148年。由鲜卑人拓跋珪所建立,于十六国时期由拓跋鲜卑所建,前身为代国。前秦于淝水之战崩溃后,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举兵复国,都盛乐,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北齐:

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时的王朝之一。550年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史称北齐或后齐,以别于南齐。以皇室姓高,又称高齐。577年被北周消灭。北齐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独担魏朝大任,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次子高洋袭位,这位“内虽明敏、貌若不足”的人,很快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建立北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名称记忆口诀?

1、第一种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朝代至此完。2、第二种战国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