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姓的来源
沈姓的来源是第一支源出嬴姓、第二支源出姒姓、第三支出自姬姓、第四支源出芈姓。
楚穆王时楚国灭了河南固始的沈国,楚庄王封孙敖之子于沈,又封其子公子贞于沈鹿,今湖北钟祥东大洪山之麓,两地的后代均以沈为氏,芈姓沈氏也有2600多年的历史。西周分封文王之子季载于沈,古城在今河南平舆北,也称聃,侯爵,公元前506年为蔡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先秦时,沈姓主要活动于河南、湖北地区,在山西、安徽、陕西、甘肃、四川等地也有沈氏的足迹。东汉时,沈姓进入浙江,子孙昌盛,一直到隋朝,浙江武康的沈姓发展成著名的望族。
沈姓的来源
夏朝建立后,夏人并吞了四周的部落,同时也吞并了在山西临猗县西的嬴姓沈国,建立了姒姓沈国。到商朝灭了夏后,亲商的嬴姓沈人复国,姒姓沈人南逃渡过黄河进入河南新城县北的邥垂,后继续南迁至河南固始之寝丘立国。周朝初年,蒋国灭了河南固始的姒姓沈国,沈人南逃楚地的沈鹿,今湖北钟祥东的大洪山之麓,成为楚国一邑。
帝俊之子实沈之后,实沈氏族以猴为图腾,初居于山东曲阜之沈犹,为东夷族一支,为嬴姓。后来与亲族阏伯相争后西迁山西汾、浍之间的大夏族之地,即今山西南部临猗县西建立了沈国。当夏兴起后,姒姓夏人夺取了嬴姓沈国之地,沈人南迂河南固始的寝丘立国。
沈姓来源
1、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周初时,周武王死后,由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因平叛有功,被周公旦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后周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季载又称冉季载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子逞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2、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裔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其后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3、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
沈姓源出有:
第一支源出嬴姓。
第二支源出姒姓。
第三支出自姬姓,冉季载之后。
第四支源出芈姓。楚穆王时楚国灭河南固始的沈国,楚庄王封孙叔敖之子于沈,又封其公子贞于沈鹿,两地后代均以沈为氏 。 沈氏最早起源于今河南、安徽两省之间。春秋战国时期,逃至楚国的沈氏族人,仕楚为左司马,并世袭此官,长期居于叶邑(今河南叶县)。 先秦时,沈姓主要活动于河南、湖北地区,在山西、安徽、陕西、甘肃、四川等地也有沈氏的足迹。东汉时,沈姓进入浙江,子孙昌盛,一直到隋朝,浙江武康的沈姓发展成著名的望族。唐朝的两次中原出发南下移民潮中,沈氏为其中一姓进入福建,随后移民广东,明末沈姓始入台湾。
沈氏
历史来源
「沈」源出
;
一
;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云
。周朝初,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受封于「沈」(今河南省平舆县北
)
,
因以国名为氏。
二
;
出自「姒」姓,周朝时又有侯国,沈国,其地在安徽省。此地为另一沈国。
家族名人
沈括
(1029~1093)
字存中,宋钱塘人(今浙江省杭县)。博学多才,兼通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算数等。尝出使契丹。着有梦溪笔谈、长兴集等书。
沈周
(1427~1509)
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明长洲人(今江苏省吴县)。少从陈孟贤学,及长,博综典籍,诗文俱佳,尤工于画,与唐寅、文征明、仇英并称明之四大家。着有客坐新闻、石田集、石田诗钞等。
地望分布
浙江吴兴郡。
沈姓的来源有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1、源于姒姓;2、源于姬姓。
1、源于姒姓:夏朝被商朝灭亡后,一些不愿意为商朝所用的姒姓沈人,就逃到河南边境,并在那里建立了沈国,并以沈为姓。
2、源于姬姓:春秋战国时期,蔡国将季载建立的沈国覆灭,于是,季载的后人逃跑到楚国避难,他的后代为了以后能复国,就将姓氏改为沈姓。
沈姓家普81个字辈是:
世大加开光明,俊尚志安邦正,国万代群植资,蕃育根深叶接,连贻谋你敬慎,余荫喜绵延彝,训遵依谨微猷,佩服虔候封怀,伟绩典籍续陈,篇亲睦休称著,平康令誉宣雍,熙咸仰慕门第,总巍然。
介绍
沈姓主要源出于嬴姓、姒姓、姬姓和芈姓。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十四位。至2007年,中国沈姓近600万人,占中国总人口的05%,排列第37位。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沈姓历代名人466名,占总名人数的10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七位;沈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68%,排在并列第十位;沈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65%,排在第十四位。
沈姓的来源
本文2023-11-06 04:20:0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19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