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拉马家族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6浏览:3收藏

彝族拉马家族历史,第1张

彝族历史最长的是阿莫惹古家族。

彝族历史最长的是阿莫惹古家族。阿莫惹古谱系长达124代,是所有彝族家族当中最长的,当然历史也最长。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在中国四川凉山的彝族bai人有吉则这个du姓氏

资料:莫色家族是个比较具有zhi传奇色彩的凉山几大姓氏dao家族之一,各地因为音译不同有不同的叫法,如木森,米易和普格等阿都地区叫米色,史扎地区叫莫色,莫色姓氏彝语里是指,莫史色坡(部队将领的意思),莫色兹莫是来自彝族南诏帝国时期的南诏贵族部队将领。南诏帝国被元朝 灭亡后迁徙到现在的昭觉竹核一带,现在的竹核坝子,莫色兹莫源于彝族的曲淰系,后来与该地的海来土司和几大黑彝家族联军打了一仗(阿陆、马、阿候、八且、瓦扎),战败。而莫色兹莫家当时只生了一个叫莫色诗微的女儿,但是有一个私生子叫吉则(莫色吉则),当时有两个美女(古瓦莫日洛和古瓦莫吉洛),一个嫁给了利利兹莫家,一个和莫色兹莫生了吉则(因为没有结婚就生了吉则所以算是私生子),后来莫色兹莫的女儿诗微嫁给了黑彝洛木家,而无法继承兹莫这一位置,剩下的吉则也没有这个权利继承于是兹莫一支绝嗣(其实莫色兹莫并不算绝嗣),而私生子吉则生了七个儿子,所以这支后来叫做莫色吉则惹时(吉则七子的意思),莫色兹莫家战败后在竹核波克梁子处分了家,吉则的七个儿子中最小的儿子和其他几个儿子沿用莫色姓氏,剩下的有些支就跟随莫色诗微嫁到四开的一部分成了黑彝,一部分则成了白彝,而兹莫一支除了一个私生子外绝嗣了。从莫色族谱看来其绝嗣与清朝中叶,起源于南诏灭亡时期的(莫史色坡)将军,而如今凉山州的莫色吉则一家则是莫色兹莫的私生子一支。但是与黑彝莫色都是出自一支,所以比较独特,是凉山州一个比较古老的姓氏。另有海来莫色则与以上不属一源,族谱姓氏也不是出自一处,有种说法是莫色兹莫和海来兹莫打仗是因为跟随了莫色兹莫的百姓后来取姓为海来莫色,通用海来姓氏。所以才打仗。

中国有吉这个姓氏,抗日名将 吉鸿昌。

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原名吉恒立,抗日英雄,爱国将领,河南省扶沟人。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军长,骁勇善战。1932年加入中国***,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为主任委员,秘密印刷《民族战旗》报,宣传抗日,联络各方,准备重新组织抗日武装。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工部局逮捕。为置吉鸿昌于死地,宋美龄不遗余力,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贿,将吉鸿昌引渡到北平军分会。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莫洛惹松ꃀꇈꌺꌕ 波澜壮阔的历史衍变发展进程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彪炳史册的英雄人物。上世纪初到四十年代,地方军阀邓秀廷(丁家阿呷 ꄀꏤꀊꇢ )横行凉山近半个世纪之久,令人闻风丧胆,谈之色变,夙夜难安,莫洛格子挺身而出,于1927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下午二时左右,刺杀丁家阿呷,上演了一场“荆轲刺秦王”式的悲壮一幕。此举,莫洛格子本人和莫洛家族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改变了莫洛家族的发展走向和生活轨迹;此举,莫洛惹松家族更为人所熟知,直到现在,有不少文人学者,都写文写诗赞颂莫洛格子,民间有很多有识之士和德古苏依 ꅡꈭꌟꒉ 也认为莫洛格子是刚烈人物,莫洛家族是英雄家族! 莫洛格子不仅仅是莫洛家族的英雄,也是凉山彝人的英雄!我们应该为之自豪,应该铭记历史,铭记我们的英雄祖先!

注:资料上写的是“莫洛额子”、“莫勒额子”,其实,按照彝语读音,应该是 “莫洛格子ꃀꇈꈩꊪ”

一、莫洛格子家世

莫洛格子为莫洛家族中的 “阿热ꀊꌫ” 支,莫洛格子本名叫 “莫洛布都ꁰꅐ” ,又叫五惹格子,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900年)前后出生,家住 凉山州喜德县博洛拉达乡阿各吉村。

上图:本文涉及到的重要地名地图

莫洛格子的家谱是: 莫洛 ꃀꇈ →阿热 ꀊꌫ →阿乃ꀉꆽ →阿多ꀉꅂ →吉初 ꏣꐍ →俄坡 ꊈꁇ →阿色 ꀋꌋ →吉说 ꐝꎰ →尔族 ꇓꍘ →比俩 ꀘꑎ →阿果 ꀊꇫ →史加 ꏂꐜ →布都 ꁰꅐ (格子 ꈩꊪ ,从莫洛到格子是13代。

格子的爷爷 “阿果 ꀊꇫ 有四个儿子,人称 “阿果 ꀊꇫ 惹尔 ꌺꇖ ,意思就是“阿果四子”:

老大为“阿机 ꀊꏢ ,其后代家谱为: 阿果 ꀊꇫ →阿机 ꀊꏢ →依古 ꒉꈬ →路伍 ꇈꃶ →里达 ꆓꄿ →大日 ꄇꏜ →克且 ꈌꐂ ,这一支主要分布在 云南大理 等地;

老二为“史加 ꏂꐜ ”, 就是格子父亲,史加只有一个儿子,也就是莫洛格子了,“ 史加 ”这一支因格子刺杀邓秀廷而全遭覆没

老三为“做加 ꍘꐜ ,其后代家谱为: 阿果 ꀊꇫ →做加 ꍘꐜ →拉机 ꆿꏸ →尔古 ꇖꈬ →克哈 ꈌꉐ →古哈 ꈬꉐ →克布 ꈌꁬ 其后代主要分布在 越西普雄 等地;

老四为“做初 ꍘꐎ ,其后代家谱为: 阿果 ꀊꇫ →做初 ꍘꐎ →拿打 ꇂꄇ →作哈 ꊚꉐ →有古 ꑿꈬ →杨加 ꑸꐷ →曲哈 ꐎꉐ ,其后代主要分布在 凉山州越西县书古镇倮伍巴嘎、越西县中所镇和西昌礼州 等地。本文有关格子家谱及其部分生平事迹等相关内容,就是老四“做初”的后代莫洛杨加木(16代,现住西昌礼州)提供的。

仅仅从上述家谱来看,“尔族比俩”支系的“阿果惹尔”四子后代,现在已经达到17代了,当然,除上述家谱以外,有可能超过17代都有。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篇幅有限,所以,上述“阿果惹尔”四子后代家谱,每一子(支)只选择了一家后代的家谱作参考,希望相关家人们能正确理解和谅解。

莫洛格子身强力壮,平时穿一身彝族服装,戴黑头帕,平常少言寡语,吃苦耐劳,手脚勤快。通过在邓秀廷家当兵的莫色某某推荐,莫洛格子到邓秀廷家当了个弁兵(警卫员),在邓家除保管库房外,大小家务都在干,深得邓家大人小孩喜欢。听说,“格子”这个名字就是邓秀廷取的,他至少在邓家待了多年。

二、邓秀廷其人

邓秀廷,原名文富,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彝名叫 “木呷克底 ꃈꇢꈌꄸ ,但是,绝大多数彝人都称其为 “黑呷丁家惹 ꉌꈲꄀꏤꌺ ”、“丁家阿呷 ꄀꏤꀊꇢ 其祖籍一说是应天府(今南京市境内)兴化县邓家村,另一说是安徽泗县大陆口乡邓大营。明洪武四年(1371年),其远祖邓宝带兵绕道云南沿着安宁河流域北上,驻守冕宁菩萨渡,随后寓居附近的枧槽沟,逐渐子系繁衍,分居各地。后来,邓秀廷的曾祖父邓成鳌迁居甘相营(现喜德县城)附近彝汉杂居的烂坝村(现喜德县且托乡)。

邓秀廷长得又高又黑,严厉时面色铁青,嘴唇乌黑,眼露凶光,给人以威慑之感。邓八九岁时,砍柴度日;十七八岁时,改做生意,因邓精灵乖张,生意越做越活,家境亦越来越殷实;十九岁的时候,邓从烂田坝迁到甘相营居住。21岁时,当上甘相营总团(相当于现在乡镇长兼派出所所长)。小山护路期间,邓由总团升营长小山:又叫小相岭,是一座位于喜德县和越西县之间的山岭,是古南方丝绸之路零关古道段,为当时的贸易大通道。

以上两图:位于小山(小相岭)南麓的登相营,因邓秀廷办理小山哨务期间,在此安营扎寨,所以,很多人称其为“丁家阿呷房子”、“丁家阿呷营房”

从邓秀廷办理小山哨务起,家里就开大锅饭,每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开饭时,按汉官、黑彝、曲诺、一般人员、士兵不同等级,分别对待。带有马儿的,加发马料。邓自小生活在彝汉杂居区,其生活习惯,一如彝族,精通凉山各地彝语方言,对答如流,人情往来或逢年过节,都按彝族风俗习惯办事。自当营长开始,邓上身常穿军装,斜挎指挥带,肩不离披毡(擦尔瓦),有时候头包胡绉纱帕,上挽天菩萨,看起来很像一个有官职的黑彝摸样。

邓秀廷知道彝人好酒,专开一座烧房酿酒供应。来者以酒招待,大家席地而坐,边饮边谈,东拉西扯,随随便便。当彝人有酒意的时候,什么事都会讲出来,谈话内容涉及家支内情、亲疏关系及冤家矛盾时,邓秀廷就特别注意,并暗暗记下。邓秀廷没读过书,目不识丁,但本能性的直觉感极强,记忆力又特别强,事无巨细,入耳不忘,结果彝人的什么事情都瞒不了邓秀廷。所以有彝人说:“小山(小相岭)有一个麻雀飞过,邓秀廷都会知道!”或是“小山有一只老鹰飞过,邓秀廷都会知道它是公还是母”。

只要一有机会,邓秀廷便利用他记下的这些“情报”,对彝人或分化、瓦解,或威胁、收买,各个击破。一段时间内,家支、兄弟、父子、郎舅、翁婿之间互相残杀,互不信任。亲戚进门,提心吊胆,亲戚离去,才松一口气,总算又过了一关。比如在1929年,邓秀廷就指使罗红阿渣子杀掉他的亲叔叔罗红耳虎只,像这样被邓秀廷逼得至亲间相互残杀的例子不胜枚举。

邓秀廷对付对手、政见不合者和彝人的手段,主要是暗杀、挑拨离间,挑起彝人内部相互残杀。邓秀廷最毒的一招是:只要他对哪个家支、哪个人不安逸,就用银子雇凶杀人灭口。如果第一个刺客不成功,那他就派第二个、第三个,直到最后将人杀死为止。通过暗杀,邓秀廷杀害了不知多少人,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曲木藏尧(被邓下毒致死)、蒋儒珍(被刀劈致死)、吴山(邓的结拜兄弟,后反目成仇,被邓用彝人暗杀)、肖绪三(清末最后一科举人,因骂邓“蛮不蛮,汉不汉”——当时民间对邓父有“蛮娘汉老子”之说,被邓用汉人暗杀掉)等等,至于其他被邓暗杀掉的人,不尽其数。

到底邓秀廷屠杀了多少彝人,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是,我们可以在岭光电(彝名“牛牛慕理”)传记《忆往昔—— 一个彝族土司的自述》中描述的岭光电和龙云的对话中可以窥见一斑:

……龙云又说:“有一件事至今还在我心里,就是我在云南的时候,准备送一点枪弹给邓秀廷,后来没有送成。”我(岭光电)说:“好啊,邓秀廷枪杀彝人不到一万也不下五千,如果你再送枪弹给他,那死在他手下的彝人就更多了。”他大吃一惊,忙问:“他(邓秀廷)不是彝族吗”“不是,是彝族他哪会忍心下手。”“啊,我原来以为他是彝族,几乎误事!”

当时,有彝族妇女歌谣是这样唱:“自从出了乌洋芋,没有一天不饱的;自从出了丁家阿呷,没有一夜不愁的”。邓秀廷听到以后,竟让唱歌谣的彝女到邓家来解释清楚。该彝女提心吊胆,抱着必死的心态到丁家阿呷家,没想到凭借自己聪明善言,巧妙化解,不但化险为夷,还意外获得邓的赏赐。当时,彝人有小孩啼哭,大人就会用丁家阿呷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就不敢再哭了。

1944年7月19日下午六时,邓秀廷病死于甘相营,时年56岁。邓自己也知道树敌太多,仇家无数,害怕死后遭报仇,就采用迷惑的手段,让别人不知道自己葬在哪里。现居北京的彝族作家冯良在《甘相营看到的景象——<喜德县>之四》一文中说的是,邓秀廷的坟墓 “原来是我县举行体育运动和群众集会的灯光球场呀。邓秀廷居然把自己的坟地安排在离家不到百米的地方。

三、刺杀丁家阿呷

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彝海结盟》里面的邓秀廷够乖张暴戾、阴险毒辣了吧,其实,现实中的邓秀廷,比影视剧中的邓秀廷还狡诈、阴险、毒辣和残暴!邓秀廷的恶行在凉山可以说罄竹难书,双手沾满了彝族人的鲜血。当时的黑彝和白彝都对邓秀廷暗暗咬牙切齿,不将邓秀廷除掉,大家都是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无法清静。

在邓秀廷身边当弁兵,更是亲眼目睹邓秀廷的种种暴行的莫洛格子、祝尔铁祖(也是在邓手下当弁兵)和祝尔、瓦扎、吉尔等住在甘相营附近,最感受到邓秀廷威胁的彝族家支密谋,决心除掉邓秀廷。

以上三图:邓秀廷在甘相营的住宅,人称“邓公馆”(最后一图为俯瞰图),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1927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下午二时左右,邓秀廷和其母、大老婆、罗洪瓦尔等数人在甘相营的屋里(人称邓的老公馆)闲谈,弁兵们多已外出,一切都很安静。莫洛格子和祝尔铁祖两人认为时机已到,便相互暗递眼色。祝尔铁祖就去街上巡哨,莫洛格子悄悄躲到天井门侧边,举枪向屋内的邓秀廷瞄准,也许是邓秀廷命不该绝,莫洛格子正要扣动扳机之际,突然被十二、三岁的小黑彝罗洪史哈(尼别支黑彝)无意中出来看见,罗洪史哈就急忙连指带喊:“阿普(爷爷),阿普,格子!格子!”邓秀廷一怔,一看格子的枪口正对着自己,立刻侧身趴下,埋头哈腰躲过一劫,子弹从邓秀廷的肩头擦过,打在墙上折回来,打伤站在背后的邓母手臂。罗洪瓦尔急中生智,一下子将邓秀廷按倒(也有一种说法是,邓秀廷是通过机关暗道逃走的)。

莫洛格子见邓秀廷已倒下,冲出来,见邓的三姨太吕世春从天井边经过,一枪将她打死在门边。莫洛格子认为邓秀廷已死,思量着这枪声一响,隐伏在城外南山沟打援的各家支彝人就会来,所以没有外逃,跳进邓家珍藏枪弹、金银、鸦片等贵重物品的碉房,将门死死抵上,以待外援。

谁知邓秀廷没有死,几分钟后,回过神来,大声喊:“抓刺客!”顿时弁兵齐集,立刻将大门关上,同时封锁四座城门,通街戒严,搜索盘查。一个彝民见状惊慌,语言对答不当,当即被砍死。一时间,甘相营鸡飞狗叫,一片混乱。

原约定隐蔽在城外南山沟打援的一伙彝人,听到枪声响,认为得手,立即潜行到城边,谁料城门已经关闭,戒备森严,无法进入。

莫洛格子进碉房后,未等到外援的彝人,又听到邓秀廷说话的声音,知道邓还活着,自己就必死无疑,但格子毫无惧色,大气凛然。据说,他在碉房内翻箱倒柜,将邓秀廷珍藏的华丽上装穿上,一边喝酒,一边大喊:“丁家阿呷,你天怒人怨,想干你(杀你)的人很多,他们不干,我今天干了!”又喊:“你们要钢洋的、要大烟的,快来拿去!”将邓氏储藏在碉房内的银元和大烟饼从窗洞往外扔,扔得遍地都是。

这碉房结构坚实,墙厚门牢,内储有枪弹,既不能用炮轰,又不能用火烧,一时间邓秀廷他们无计可施。有人出主意,搜集附近一带的农家辣椒,再烧辣椒烟熏。此时,弁兵巴且帕拉、巴久博施、博海卡拉为在邓秀廷面前“尽忠”和洗刷自己(据说,他们也参加了刺杀邓秀廷的密谋),齐说:“不用再烧辣椒了,我们三人上房!”,就抢先上到房顶,刚揭开两块瓦片,格子眼疾手快,一枪射出,将巴且帕拉的头帕打飞,吓的巴且帕拉立马滚向另一侧,双方就这样躲闪射击。莫洛格子边喝酒边射击,相持到太阳将近落山时,莫洛格子已醉,巴且帕拉从瓦缝间瞄准向下一枪,子弹从莫洛格子肩头斜穿过腰部,格子由此失去对抗能力。博海卡拉、尔基火沙(马海木牛)两人持大刀破门而入,把莫洛格子砍死(另外有一种说法是,莫洛格子在博海卡拉、尔基火沙二人破门而入之前就已经自杀,二人为了在邓秀廷面前邀功,特意在莫洛格子遗体上砍了几刀,说格子是被他们杀的),将格子遗体拉到东门河坝示众,挖出心脏切开两瓣放在石板上让太阳晒。

死里逃生的邓秀廷愤恨已极,更加凶残无比。将莫洛格子一家及有关彝民抓来,关在街头关帝庙内,严刑铐打审问,然后游街示众三天,通知周围数十里范围内的彝汉数千人前来观看。由弁兵将彝民押至东门外白杨林边,先由邓秀廷给刀斧手吴朝清(外号吴敲狗)挂红绫、赏酒、赐刀,然后开杀。前面的彝人被砍得血肉横飞,后面的妇女吓得发抖,自知难逃一劫,索性用披毡蒙住头,听其砍杀。杀后搜索,发现一女尸长裙下一个婴儿,竟然被丧尽天良地戳在刺刀上抛死。据后来统计,当天共有54人惨遭屠戮。邓还将37颗人头挂在城门示众,数日后泼上煤油将尸体烧毁。莫洛家有的人已年迈体衰,不能行动,自愿请死在家,邓秀廷竟不同意,叫抬来亲自看其自死。为此事直接、间接受牵连的达130多人,其中被残杀、吊打、服毒致死者70多人。莫洛家基本上被赶尽杀绝,有幸逃生的也改姓“曲木”隐姓埋名逃亡他乡。所以至今在喜德县一带很难见到“莫洛”一姓的彝族,有的“曲木”是原来的“莫洛”改姓过来的,叫“莫洛曲木”。邓秀廷恨屋及乌,穷凶极恶,据说有一种名叫“汶洛”的树,因名字与“莫洛”读音相近,所以这种树也遭殃,邓秀廷命令把所有的这种树连根铲除据西南民族大学教授依乌的诗《莫洛和峨洛》中所言,这“汶洛”是指泡桐树——依乌教授诗中写的树名是“峨洛”,其实和“汶洛”是一种树。依乌老师的诗见本文末尾。

另一个和莫洛格子合谋刺杀邓秀廷的弁兵祝尔铁祖,当时在街上替莫洛格子放哨,枪声响,认为得手,随即溜出城外通知彝人打援,途中得知事败。他先是逃去两河口深山躲藏,后又躲到舅父尔哈古尔家避难,邓获密报,即派吉尔支的安家娃子阿苏尼达前去私查暗访,过不了多久,阿苏尼达将祝尔铁祖杀掉,获得邓秀廷重赏。因阿苏尼达行径为有正义感的彝人所不耻,人们贬称其为“阿苏发财”。

刺杀邓秀廷的莫洛格子,属于祝尔(黑彝)家的白彝,百姓惹祸,主子自难脱手。事情发生后,祝尔家黑彝十分害怕,出银锭托人向邓求饶说:“事情是祝尔铁祖和莫洛格子两人干的,事前家支头人确实不知。现在祝尔铁祖跑了,我们把他弟弟祝尔哈祖杀来抵命。”邓不答应。祝尔铁祖有个妹妹已嫁给罗洪家吉胡支,邓说反正她是祝尔家的人,硬逼着罗洪吉胡支把这媳妇交出,送到西昌。临行时夫妻抱头痛哭,难舍难分,在场的人都落了泪。这媳妇到西昌后,邓用毒药连随侍丫头一齐毒死。祝尔家既恨又怕,多次出牛、出银,向邓赔礼道歉,邓还是不称心。此后数年,邓或直接命令祝尔家黑彝迁走,或发给白彝枪支,造黑彝的反,黑彝被驱逐打杀后,留下的奴隶、土地均归邓管。未逃跑、驱逐的黑彝规规矩矩,小心度日。

四、后人评价

关于对莫洛格子“刺邓事件”的影响和评价,杂志《诺苏》2010年第3期《凉山的“荆轲”莫勒额子》一文中是这样说的: 莫洛格子目睹邓秀廷所作所为,多少彝族死在他的屠刀下。特别可怕的是邓秀廷废除杀人抵命的彝族传统以后,人与人、家支与家支之间相互残杀,人人自危、人人自卫。

莫洛格子刺杀邓秀廷事件虽然不排除两种可能性,即一半是自己愿意为民除害,一半是受人指使而干的。但这个事件绝不是偶然发生的。莫洛格子耳闻目睹了当时社会的各种人吃人的残酷现实,苟且偷安还不如轰轰烈烈干一件大事的英雄气质使他一夜成名,成为闻名于世的英雄。有人可能认为不排除莫洛格子多少是受了黑彝赏银的诱惑而去玩命的想法。笔者认为其主要动机是为民除害而不是几个赏银——可以说连命都不要的人还要钱有什么用呢当然如果成功了,那名利双收也是可以理解的。例如荆轲刺秦王,绝不是为了当秦王,也不是为了赏银去干的。汉族有句俗话叫“官逼民反”,哪里有暴政,哪里就有荆轲式的英雄人物出现!

天下苦秦久矣,同样,在那个时候,整个宁属地区(现凉山)亦苦邓秀廷久矣。有些冒犯了邓秀廷的黑彝,想在邓秀廷面前自尽,邓秀廷都不肯,只说一句“我先不杀你,你先回家等死吧!”于是,这些彝人痛哭流涕,生不如死,回去后精神压力太大而崩溃,过不了几天,这些人的尸首依然会被送到邓面前!可以说,那个时候,邓秀廷就是一个大魔王、屠夫!苍茫八百里大凉山,第一个敢对邓秀廷开枪,敢对残暴亮剑的就是我们的莫洛格子!更令人敬佩的是,面对刺杀失利,莫洛格子仍然没有显示出一丝懦弱,视死如归,大气凛然,这难道不就是一个大英雄吗?这就是活生生的近代大凉山彝族的荆轲!这英雄的荆轲是莫洛格子,是属于我们整个莫洛家族,亦是属于敢于反抗压迫的凉山彝族人民!我们不能以胜败论英雄,荆轲刺秦王虽然也失败了,但这丝毫不影响荆轲在后人心目中英雄的光辉形象!虽然莫洛格子本人和我们莫洛家族为刺杀事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也由此彰显了我们莫洛家族不畏强暴,英勇刚烈,敢于反抗,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除害的侠义壮举!英雄的莫洛家族由此更加名扬四方!

由此,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彝族作家、编剧、导演兼诗人于一身的依乌老师感慨赋诗:

莫洛和峨洛|依乌

邓秀廷下令

遇到莫洛家族格杀勿论

遇不到就砍光山上的峨洛

峨洛是指泡桐树 

对一个人的恨

会殃及音近的树

也只有邓秀廷能做得出来

1927年

莫洛格子刺杀邓秀廷未遂

家族后来基本上被赶尽杀绝

幸存下来的也都只有改姓曲木

隐姓埋名逃亡他乡

所以现在

每逢遇到莫洛曲木家族的人

我都会

肃然起敬

 

鸣谢:

1 莫洛杨加木:现住西昌礼州,“尔族比俩”支系“阿果惹尔”四子中最小的一支后代,16代。

2 毛安林:现住凉山州越西县河东乡宝龙村,莫洛阿热“尔族比俩”支,15代。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 《喜德县志》:1992年11月第一版;

2 杂志《诺苏》:2010年第3期《凉山的“荆轲”莫勒额子》;

3 喜德县文史资料第七辑《邓秀廷事略、四十八甲源流考》:1990年十二月资料本;

4 《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志》:2002年9月第一版;

 6《忆往昔——一个彝族土司的自述》 岭光电 著,1988年6月第一版,云南人民出版社。

  净宅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东西被淡漠,净宅的方法也逐渐流失。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已不再重视或是不懂净宅这一仪式,但走仙道的人却不能不知道。因为无论搬家、看风水、驱邪、立堂等等,净宅都是第一位的。不会净宅,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仙道弟子。  

  

  

  净宅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就是用五谷杂粮净宅。五谷杂粮的说法不一,我们采用的是大米、小米、高粱、绿豆、黑豆(分别为白、黄、红、绿、黑五色,所以这里也有五行之意)。  

  

  

  净宅前准备五谷杂粮若干(各三两。大米、小米、高粱最好是带壳的)、净水三杯、白酒三杯、红布三尺、大碗一个、红纸一张、馒头五个、檀香若干。  

  

  

  方法:五谷杂粮均匀混在一起装好,打开房间所有门窗,从室内向门口抛撒五谷,边撒边念叨:此宅有主,敬告四方,该离须去,当来则往。五谷杂粮,世代供养,宅神归位,闲杂避让!

  

  一直撒到入户门门口为止。  

  

  

  随后到厨房,先把红纸平铺在灶台上,再把剩余的五谷装在大碗中,把碗在红纸上摆好,酒、水、馒头都在红纸上摆放整齐,点一把香(三支以上),高举过顶,轻喝一声:宅神已至,灶神归位!然后双手把香插入大碗内。  

  

  

  香

插好好,人最好是退到屋外,如不方便,可留在室内,但不要喧哗。等香燃尽之后,关好所有门窗,此时供品即可撒下。馒头可食用,也可与酒、水、五谷杂粮一同

处理掉,撒在地上的五谷杂粮可多留一段时间,往屋里搬东西前收拾好处理掉即可,也就是随时可以处理。完成上诉过程后,把红布折成带子从外面横挂在入户门门

框上,三日后取下。如果是搬家,最好再放一挂鞭。此净宅法普通人也可以使用,是个通用法门。放鞭是个建议,放与不放在于个人。 

  

  

  净宅又叫安宅,从意义上来说,它的作用是驱逐外鬼,安顿家鬼,也就是宅神,而这个仪式则是宅神向四方宣布主权,同时警告外鬼:此宅内之人,都是受我们保护。也正因为家鬼的保护,我们才能安稳度日,不受外鬼侵扰。过去讲过“无鬼之宅人难安”就是这个道理。 

  

  

  过

去盖房子普遍是一进三间,东、西屋为卧室,中屋为厨房,东屋又叫上屋,西屋叫下屋,上屋是留给家里长辈老人住的,少一辈只能住下屋。现在有些说法是净宅还

要安床,实际上过去北方人习惯住火炕,没有安床一说。但现代城市中已很少能见到坑,所以后来人又多增加了安床这一仪式,这个仪式是引用南方人净宅的一些手

法。南方比较重风水,重视家具的摆放、朝向。现代风水学也讲安床,指的是床的位置的摆放及朝向。一般来说,床头最好朝南北,不能对着厨房、卫生间。对此有

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一些相关的风水书籍,这里不作介绍——此文为基础常识,适用所有人,风水知识已超出此文内容,而且安床等需要根据房屋整体格局具体判

定,特殊情况下还需要用其它家具、植物等作辅助调整,这已不是一个普通人可以做到的,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的,所以不作介绍以免误导。

  

  

彝族姓莫色来源于祖先的名字,在远古和上古时代彝族是没有姓和氏的,只有名字,名字都为动物名与植物名等。

莫色是指莫史色坡(部队将领的意思),莫色兹莫是来自彝族南诏帝国时期的南诏贵族部队将领。源于彝族的曲淰系,后来与该地的海来土司和几大黑彝家族联军打了一仗(阿陆、马、阿候、八且、瓦扎),战败。

莫色其绝嗣与清朝中叶,起源于南诏灭亡时期的(莫史色坡)将军,而如今凉山州的莫色吉则一家是莫色兹莫的私生子一支。

扩展资料

彝族汉姓由来:

1、皇帝赐姓。比如,据《马湖府志》和《叙州府志》记载,现今雷波县的杨姓土司,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投诚纳土,赐姓“杨”。

2、以彝语谐音取汉姓。在彝族的众多姓氏中,有很多姓氏与汉族百家姓中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所以彝族人就用谐音来取自己的汉姓。如玛氏,取汉姓马;“木垫”“莫色”“蒙孔”中的“木、莫、蒙”与汉姓“毛”之音相近,便姓为“毛”。

莫色家族是个比较具有传奇色彩的凉山几大姓氏家族之一,各地因为音译不同有不同的叫法,如木森,米易和普格等阿都地区叫米色,史扎地区叫莫色,莫色姓氏彝语里是指,莫史色坡(部队将领的意思),莫色兹莫是来自彝族南诏帝国时期的南诏贵族部队将领。南诏帝国被元朝 灭亡后迁徙到现在的昭觉竹核一带,现在的竹核坝子,莫色兹莫源于彝族的曲淰系,后来与该地的海来土司和几大黑彝家族联军打了一仗(阿陆、马、阿候、八且、瓦扎),战败。而莫色兹莫家当时只生了一个叫莫色诗微的女儿,但是有一个私生子叫吉则(莫色吉则),当时有两个美女(古瓦莫日洛和古瓦莫吉洛),一个嫁给了利利兹莫家,一个和莫色兹莫生了吉则(因为没有结婚就生了吉则所以算是私生子),后来莫色兹莫的女儿诗微嫁给了黑彝洛木家,而无法继承兹莫这一位置,剩下的吉则也没有这个权利继承于是兹莫一支绝嗣(其实莫色兹莫并不算绝嗣),而私生子吉则生了七个儿子,所以这支后来叫做莫色吉则惹时(吉则七子的意思),莫色兹莫家战败后在竹核波克梁子处分了家,吉则的七个儿子中最小的儿子和其他几个儿子沿用莫色姓氏,剩下的有些支就跟随莫色诗微嫁到四开的一部分成了黑彝,一部分则成了白彝,而兹莫一支除了一个私生子外绝嗣了。从莫色族谱看来其绝嗣与清朝中叶,起源于南诏灭亡时期的(莫史色坡)将军,而如今凉山州的莫色吉则一家则是莫色兹莫的私生子一支。但是与黑彝莫色都是出自一支,所以比较独特,是凉山州一个比较古老的姓氏。另有海来莫色则与以上不属一源,族谱姓氏也不是出自一处,有种说法是莫色兹莫和海来兹莫打仗是因为跟随了莫色兹莫的百姓后来取姓为海来莫色,通用海来姓氏。所以才打仗。。。

      

      

      莫色兹莫的儿子为什么取名叫吉则?当吉则出生时兹莫天天打战(和海来兹莫和几家黑彝联军),有一天莫色兹莫匆匆赶回家来看他刚出生的儿子,他当时只看了吉则一眼就要匆匆的往战场上赶 并要求他老婆带儿子跑(因为当时这一仗败局已定),但是孩子还没有名字所以他老婆叫住他问儿子叫什么名字?当时正是黄昏,莫色兹莫抬头看了看就要落山的太阳和正温暖他脸庞的霞光,说了句就叫吉则吧(有下午或黄昏之意),可能莫色兹莫当时战败了很失落 向往这种接近黄昏还能有的霞光温暖的感觉,也可能是莫色兹莫对自己儿子的一种期望(彝族有句格言叫快要落山的阳光最暖人),对他来说也许这个儿子是他最后的一点希望了!!!

彝族拉马家族历史

彝族历史最长的是阿莫惹古家族。彝族历史最长的是阿莫惹古家族。阿莫惹古谱系长达124代,是所有彝族家族当中最长的,当然历史也最长。彝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