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海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古代上海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第1张

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

秦汉及以后,上海先后属会稽郡、吴郡。

公元751年,唐玄宗时,吴郡太守奏准设立华亭县,上海地区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

公元991年,宋太宗时,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

公元1218年,南宋嘉定年间,在上海设立嘉定县。

公元1267年,南宋宋度宗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

公元1292年,元帝忽必烈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上海地处中国东部、长江入海口,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孕育了很多的世家大族,现在就古代上海的十大名门望族进行一一详解。

崇明高氏: 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源流众多。其一出自西周时期的齐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文公姜赤的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其二出自春秋时期齐惠公之子公子祁,字子高,其后代也以高为姓,为山东高氏。其三出自朝鲜半岛高句丽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其四出自鲜卑族、满族、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当今高氏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安徽、江苏、湖北、河北、河南、四川、广东等省,其中山东为高姓第一大省。中国形成了渤海湾、东部沿海地区高比率的高姓区域。

高氏的主要郡望为渤海郡、渔阳郡、广陵郡、河南郡。高氏的主要堂号有广陵堂、辽东堂、渤海堂、厚余堂等。上海崇明崇邑高氏仍有家谱传世。

金山黄氏: 黄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于官为,出自远古伏羲下属之官黄龙师和远古黄帝下属之官黄云。其二源于黄国,黄国灭亡后其子民以国为氏,称黄氏。其三源于回族、满族等汉化改姓。当代,黄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湖南、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等地。

黄氏的主要郡望为江夏郡、会稽郡、零陵郡、巴东郡、洛阳郡、晋安郡、濮阳郡、东阳郡、南安郡、西郡、江陵郡、松阳郡、固始郡。黄氏的主要堂号有山谷堂、江夏堂、宽和堂、紫云堂、孝友堂、四士堂、千顷堂、聚斯堂、双江堂、三略堂、五桂堂、源远堂、炽昌堂等。上海金山黄氏、上海嘉定黄氏、上海崇明黄氏均仍有家谱传世。

松江吴氏: 吴氏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姓氏。其一源自古吴部落,这个部落以驺虞为图腾。上古时,虞和吴同音,后来转为谐音,且字形相近,可以通用,这支部落把图腾解释为吴,把吴作为部落的名字。其二源自祝融氏吴回,其后裔子孙有以吴为姓。其三源自姚姓,夏启封舜的儿子商均在虞地,建立虞国,商朝建立后,虞国衰落灭亡,虞国的遗民以吴为氏。其四源自黄帝后裔古公亶父之子太伯与仲雍,其在南方建立了吴国,吴国为越国所灭后,吴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其五源自蒙古族、满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现代吴姓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广西、贵州、江苏五省,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湖南、四川、湖北、山东、江西、安徽八省。广东为吴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华南、华东、川鄂贵湘三大吴姓分布地区。

吴氏重要的郡望有延陵、渤海、濮阳、陈留、汝南、长沙、武昌、吴兴等八个。吴氏的主要堂号有延陵堂、至德堂、三让堂、渤海堂、让德堂、种德堂、世德堂、仁德堂、至德堂、秀聚堂、忠义堂等。今上海松江华亭张泽吴氏仍有家谱传世。

崇明施氏: 施氏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姓氏。其一源于姬姓,为春秋时期鲁惠公之子姬尾生之后,姬尾生,字施父,史称施父尾,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其二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时期诸侯国施国,施氏国灭亡后,施氏国的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施氏,属于以国名为氏,施氏族人大多尊奉施父尾为得姓始祖。其三出自殷商时期七族之一的施氏,周武王姬发之弟姬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即陶氏、施氏、繁氏、锜氏、饥氏、樊氏和终葵氏,施氏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其四源于方姓,出自明朝初期大儒方孝孺同族,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施字拆开为方人也。其五源于蒙古族、白族、赫哲族、彝族、苗族、羌族、傣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当代施姓主要集中于江苏、福建、浙江三省,其次分布于上海、湖北、安徽、台湾、云南、广西等省。施氏的主要郡望为吴兴郡。施氏的主要堂号为吴兴堂。上海崇明施氏、上海奉贤施氏均有族谱传世。

松江刘氏: 因汉高祖刘邦祖籍丰县,起家于沛县,而丰县和沛县后来都属彭城郡,所以天下刘氏莫不以彭城为自己的祖籍,而称为彭城刘氏。彭城也就历来都被视为刘姓的正宗郡望,宋代以后更成为天下刘姓的统一郡望。西汉初,汉高祖刘邦的小弟刘交受封为楚王,史称楚元王;后来,汉宣帝刘询又封皇子刘嚣楚王,史称楚孝王。因此,彭城刘氏也就分为两个主要支派,一是楚元王刘交派;一是楚孝王刘嚣派。

刘氏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北、山东三省,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南、浙江、福建和四川,其中江西为刘姓第一大省。

刘氏的主要郡望为彭城郡、沛郡、弘农郡、河间郡、中山郡、梁郡、顿丘郡、南阳郡、东平郡、高密国、竟陵郡、河南郡、尉氏县、广平郡、丹阳郡、广陵郡、长沙郡、临淮郡。刘氏的主要堂号有彭城堂、藜照堂、中山堂、五忠堂、墨庄堂等。上海松江刘氏仍有族存世。

崇明倪氏: 倪氏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姓氏。其一出自曹姓,黄帝后裔邾武公将次子封于郳,建立郳国,子孙以国名为氏,称为郳氏。战国时郳国被楚国所灭,为避仇改氏为儿,再后又改为倪姓。其二出自远古颛顼帝后人邾侯之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其三出自商诸侯儿伯,子孙为倪姓。其四源于鲜卑族,北魏代北复姓贺郳氏改郳姓,后又改为倪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其五源于蒙古族、满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倪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湖北、上海等省市为多。倪氏的主要郡望为千乘郡。倪氏的主要堂号有千乘堂、经锄堂、敬业堂等。上海崇明倪氏、上海南汇倪氏均仍有家谱传世。

嘉定金氏: 金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其一出自少昊金天氏。其二出自古有金国,国人以金为氏,伏羲臣金堤为其后。其三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金城郡,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其四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执金吾,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其五源于官位,出自三国后期曹魏时期官吏金曹,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其六源于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如今金氏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河南二省,其次分布于山东、辽宁、安徽、江苏、湖北、上海六省,其中浙江为当代金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东南皖苏沪浙、中原豫鄂、东北三省三块金姓聚集区。

金氏的主要郡望为彭城郡、京兆郡。金氏的主要堂号为京兆堂、丽泽堂等。上海嘉定金氏和上海宝山罗溪金氏均仍有族谱传世。

上海乔氏: 乔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其一源于姬姓,出自远古时期为黄帝守灵之后裔,黄帝逝世后葬于桥山,子孙中有留在桥山守陵看山的,于是这些人就以山名为氏,称为桥氏,属于以地名为氏,桥氏改为乔氏。其二源于匈奴族、蒙古族、达斡尔族、满族、土家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乔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江苏、山西四省,其次分布于河北、内蒙古、陕西三省,其中河南为当代乔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北部豫晋冀、东部鲁苏两个乔姓聚集区。

乔氏的主要郡望为梁国、顿丘郡。乔氏的主要堂号有梁国堂、顿丘堂、文惠堂、纯洁堂、在中堂、三友堂、善益堂、金陵堂、南有堂、枣临堂、爱竹堂、问心堂、飞鸣堂、积庆堂、世胄堂等。上海梁国乔氏仍有族谱传世。。

崇明宋氏: 宋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其一出自子姓,以国名为氏,周成王时封微子启于商朝发源地商丘,建立宋国,以奉商祀,宋国被齐国灭后,宋国子孙遂以国为氏,此支来源为宋姓正宗,在宋姓人口中占绝大部分。其二出自姬姓,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期郑国贵族大夫姬宋,字子公,又称公子宋,其后裔子孙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宋氏。其三出自土家族、党项族、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当代宋氏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四省,其次分布于辽宁、四川、湖北、江苏、山西、吉林、湖南、安徽八省,其中山东为宋姓第一大省,中国形成了冀鲁豫、川鄂、黑吉辽三块高比率的宋姓区域。

宋氏的主要郡望为西河郡、广平郡、敦煌郡、河南郡、弘农郡、江夏郡、乐陵郡、京兆郡。 宋氏的主要堂号有拱微堂、京兆堂、西河堂、广平堂、敦煌堂、河南堂、弘农堂、扶风堂、江夏堂、乐陵堂、玉德堂等。上海崇明宋氏仍有族谱传世。

南汇李氏: 李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其一源出嬴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贞,李耳为十一世。其二源于图腾崇拜,以李树为图腾。其三源于蒙古族、满族、锡伯族、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当今李氏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四省,其次分布于广东、湖南、湖北、云南、安徽五省,其中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中原、华北、云川、东北四大块李姓高密度聚居区。

李氏的主要郡望有陇西郡、赵郡、顿丘郡、中山郡、广汉郡、渤海郡、襄城郡、江夏郡、梓潼郡、范阳郡、南阳郡等。李氏的主要堂号为陇西堂、青莲堂、太白堂、延平堂、西平堂、赵郡堂、平棘堂、玉树堂、树伦堂、忠愍堂等。上海南汇竹冈李氏、上海松江陇西李氏、上海溪法华李氏均仍有族谱传世。

上海在古代一直籍籍无名,古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上海如今会成为超越都城的存在。古代上海的默默无闻,反过来为世家大族的繁衍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反而让他们传承的更为久远。

历史来源 「施」源出 ;

一 ; 出自「子」姓,为「殷民七族」之一。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樊氏等。施氏为制旗帜的工匠。

二 ; 以国为氏。夏代诸侯国有「施氏」之国,在今湖北省恩施县,其后有「施」氏。

三 ; 出自「姬」姓,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字施父,其支孙以王父 ( 祖父 ) 之字为氏。

家族名人 施之常

春秋时鲁国人,为孔门弟子。

西施

春秋越国美女。生卒年不详。越国苎萝(今浙江诸暨县南)人。本为浣纱女,适越王句践为吴所败,欲献美女以乱其政,乃令范蠡献西施,吴王大悦,果迷惑忘政,后为越所灭。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卷九˙句践阴谋外传》。亦称为西子、先施。

施琅

字尊侯,号琢公,清晋江人,生卒年不详。初为明代郑芝龙部将,降清后,平台湾,灭郑氏,封靖海侯,卒谥襄壮。

地望分布 江苏吴兴郡。

摘自《百家姓》

 施

5498全国施氏世谱前编不分卷正编不分卷

(清)施受赐纂补

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六册

江苏苏州市图

注:该族散居上海崇明、松江、江苏太仓等地。

5499上海崇明施氏宗谱

(民国)施念曾 施瑞卿等重修

民国三年(1914)木刻本 二十八册

河北大学

5500上海奉贤施氏宗谱□□卷

民国间重修本

上海奉贤县四团乡(存四十三册)

5501上海崇明施氏先世事略七编

(民国)施鸿元编

民国十六年(1927)上海朱锦堂铅印本

北图

5502江苏泰县海陵施氏族谱四卷

民国十六年(1927)木刻本

江苏大丰县档

5503江苏大丰施氏宗谱四卷

(民国)张春荣纂辑 施瑞芳主修

民国十六年(1927)思义堂重刻本 四册

江苏大丰县文

注:扉页作《施氏族谱》。

5504江苏大丰施氏家簿谱一卷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纂

民国七年(1918)施满家手钞(录自清乾隆四

十二年《施氏长门谱》)

江苏大丰县档 江苏大丰县文

5505江苏常州施氏宗谱十六卷

(清)施汝镛等续修

清宣统三年(1911)存仁堂活字本 十八册

北图(二部) 南京图 江苏常州市图(存

卷10)

5506江苏常州施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施文和等续修

民国上十六年(1947)存仁堂活字本 二十册

北图

5507江苏武进孟墅施氏宗谱八卷

(清)施雨亭等修

清光绪五年(1879)桓德堂活字本 八册

美国

5508江苏武进鹤溪施氏宗谱二十六卷

(民国)施泽久纂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永恩堂木刻本 二十六册

河北大学

5509江苏无锡锡山施氏宗谱十卷

(清)施环宿纂

清光绪五年(1879)麟庆堂活字本 十册

人民大学

5510浙江吴县施氏家乘十二卷

(清)施铭修

清钞本 二十四册

吉林大学

5511浙江杭州笠泽施氏支谱一卷

(民国)施肇曾修 施则敬编辑

民国十四年(1925)排印本 一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5512浙江杭州杭县施氏宗谱四卷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浙江富阳县文管

5513浙江萧山新田施氏宗谱不分卷

(清)施粹中纂辑

清嘉庆八年(1803)敦睦堂活字本 九册

北图

5514浙江萧山新田施氏宗谱不分卷

(清)施禧椿辑补

清道光十八年(1838)敦睦堂活字本 十三册

北图

5515浙江萧山新田施氏宗谱不分卷

(清)施世堂续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敦睦堂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杭州大学

日本 美国

5516浙江萧山航隖山北施氏宗谱八卷

(清)施文信纂修

清同治八年(1869)馀庆堂木活字本 八册

浙江图

5517浙江萧山萧邑航隖山北施氏宗谱十卷

(清)施保和等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馀庆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5518浙江萧山萧邑航隖山北施氏宗谱馋十二卷

(清)施武德纂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馀庆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清乾隆四十九年施三俊始修,此为六修。

5519浙江萧山航隖施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施炳镕 施庆治等重修

民国三年(1914)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5520浙江萧山施氏宗谱十卷

(民国)施宝莹等重修

民国五年(1916)式古堂活字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5521浙江萧山仁渍施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施煃辑

民国十八年(1929)复写纸誊录 一册

浙江图

5522浙江宁波邓东施氏宗谱八卷

(清)同宗坊 施朴菴等纂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木活字本 四册

天一阁

5523浙江宁波邓东施氏宗谱十卷

(民国)袁乃彬 施友甫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彰德堂木活字本 四册

天一阁

5524浙江馀姚施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贻编二卷

(清)施学曾 施继常重修

清光绪四年(1878)木刻本 十二册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浙江馀姚县文

美国

5525浙江馀姚姚江施氏三修宗谱四卷

(清)施文杰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敦厚堂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注:清道光二十二年施大惠始修。

5526浙江馀姚大成施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施久义修辑

民国十三年(1924)志远堂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图

5527浙江馀姚大施巷施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施见久修 施久义编纂

民国二十年(1931)奉恩堂铅印本 十二册

北图 历史所 北京师大 河北大学

浙江图

5528浙江馀姚蜀溪施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民国)施礼法续修

民国三十年(1941)亲亲堂木刻本 十册

河北大学

5529浙江馀姚蜀溪施氏简谱二集

(民国)施礼法编

民国三十年(1941)亲亲堂木刻堂 二册

河北大学

5530浙江鄞县鄞邑黄古林施氏宗谱二十二卷首

一卷末一卷

(清)施德瑞 施作稔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 四册

天一阁

5531浙江鄞县黄古林施氏宗谱六卷

浙江鄞县古林乡文化站(残)

5532浙江鄞县鄞城施氏家乘十卷首一卷

(民国)戴延祐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培远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浙江宁波市档

5533浙江湖洲施氏宗谱不分卷

(清)施南初纂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馀庆堂活字本

历史所 美国

注:明天启元年施天性始修。

5534浙江绍兴山阴江墅施氏族谱十卷

(清)施国骐纂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活字本 八册

吉林大学

5535浙江绍兴山阴江墅施氏宗谱不分卷

钞本 一册

浙江图

5536浙江绍兴会稽长乐施氏宗谱二卷

(民国)施聘三等重修

民国六年(1917)木活字本 二册

日本 美国

5537浙江新昌苏秦施氏宗谱三卷首一卷

(民国)施礼俨 施义大等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5538浙江上虞施氏家谱三卷

(清)施炯修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宣城施氏学馀堂木活

字本 三册

美国

5539浙江嵊县芝岩施氏宗谱四卷

(清)永宁堂修

清乾隆十五年(1750)木刻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注:谱始修於宋隆兴二年。

5540浙江金华华峰施氏宗谱□□卷

清嘉庆十年(1805)重修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六册)

5541浙江金华华峰施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施世涛纂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重修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九册)

5542浙江兰溪施家施氏宗谱四卷

(清)王文藻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施汤水(存卷1)

注:初纂於清乾隆二十四年。

5543浙江东阳吴宁草塔施氏宗谱六卷

(民国)吴秉煌纂

民国五年(1916)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古光乡枫树下(存四卷)

注:本谱始修於宋嘉熙四年。

5544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清)施玉鸣修

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 五册

日本 美国

5545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家乘三十四卷末一卷

(民国)施葆棣撰

民国八年(1919)刻本(跋)

辽宁大连市图(缺五卷)

5546福建晋江浔海施氏族谱七十九卷附二卷

(清)施文起纂修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刊本(影)

福建晋江县衙口村施琅纪念馆 台湾

美国

5547湖北施氏宗谱□□卷

(民国)施祚芬 施绪礼常务理事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宗伯堂合刊

武汉图(存卷首1-5、7)

5548湖北新洲施氏宗谱七十卷

(民国)施万朗 施意诚续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前进乡观塘材

5549湖北新洲施氏宗谱七十卷首五卷

(民国)施馥阶 施绪礼合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白洋乡洲上村

5550湖北新洲施氏宗谱六十五卷

(民国)施长容续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施岗乡施岗村

5551广东顺德施氏族谱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注:记事至清道光三十年。

5552四川简阳施氏家谱□□卷

清刻本

四川图(存卷2)

5553四川简阳施氏族谱□□卷

民国石印本

四川图(存卷4)

5554 施氏统宗正传家谱十卷

(明)施金钻 施永康纂修

明万历刻本 二册

北图

注:卷末有万历三年余一龙叙施氏世谱后

(残)。

5555 施陈宗谱六卷

(清)施加全等续修

清光绪十年(1884)务本堂活字本 六册

北图

5556 临湃堂施氏族谱修谱遭寇志

钞本

厦门大学

施氏起源: 来源有二: 一是上古夏朝时,有个诸侯国叫施国(在今湖北恩施县境),国亡以后,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施; 二是古代春秋时,鲁国有个大夫叫施父,他的后代便以施为姓,世代相传。 聚集地: 后汉置吴兴郡,现在浙江省湖州市。 历史名人: 施世瑛——字玉华,唐朝安吉人。勇断有才能。隋未天下动乱,世瑛率宗族乡邻子弟,聚粮自守,保卫安宁。后闻高祖起兵,世瑛又率众归附高祖,拜洮州刺史。 施耐庵——名子安。元末明初钱塘人(一说苏州人)。编著有《志馀》、《水浒传》等,《水浒传》,写北宋未宋江等被逼上梁山起义的事。在民间流行,影响很大。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施复亮——原名施存统。浙江金华人。 参加“五·四”运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负责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作。历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上海大学教授、团上海市委书记等职,并在中山大学、黄埔军校。北京大学等校任教。 1929年后,从事译著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理论的著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上海解放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劳动部副部长。

麻烦采纳,谢谢!

绍兴市新昌县梅渚镇苏秦村施氏。

追溯源流:

据《姓氏纪略》的记载,早在4000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一个以施为国名的诸侯,后来他们的国王,子孙就以国为氏,统统姓了施,其故址在湖北省恩施县一带。

得姓始祖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记载,春秋时期,鲁惠公姬弗涅之子中有个姬尾生,字施父,史称施父尾。施父后成为春秋名臣。后传到其五世孙姬孝叔之时,干脆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少施氏、亦称施父氏,以示与别的家族不同,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施氏,世代相传,史称施氏正宗。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今浙江湖州一带形成大的聚落。施姓历史上的一大郡望——吴兴郡。

浙江新昌苏秦施氏宗谱三卷,首一卷,(民国)施礼俨施义大等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新昌县文物管理局。

古代上海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

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 秦汉及以后,上海先后属会稽郡、吴郡。 公元751年,唐玄宗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