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姓氏的辈分排列
孟 氏 字 辈
希 言 公 彦 承 宏 闻 贞 尚 衍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肇 彝 常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孟氏家谱》说:行辈 “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孟氏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当时,立了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后来,为了避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改 “弘”,为“宏” ,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胤”为“衍”。明末,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十个字辈。民国初年,又立了 “建、道、敦、安、定 、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一0五代。
孟氏族谱要求族人要严格遵照字辈起名,否则不能入谱,只作“外孟”处理。明代以来,孟氏族人遵从族规,十分讲究上下遵卑关系。平时孟氏族人见面,总要询问对方是“哪一字的?”“哪一辈的?”,就是指系何字派。还有的问“多大的?”“几世的”,就是指系孟轲的多少代孙。如对方回答不上来,不仅自己感到羞愧,而切也会被对方耻笑为数典忘祖。因此,孟氏族人对此都十分重视。
据民国年间编写的《孟氏族谱载》:孟氏字派与儒家的孔、颜、曾、闵等“虽姓氏不同,始祖各异,然可示同属儒门后裔”,故这些姓的字辈均相同。民国《孟氏族谱》还为孟氏子孙规定了十六条族训,即孝悌、忠信、读书、务农、忍让、勤俭、善行、本分、戒奢华、戒赌博、戒*荡、戒凶酒、戒种坟间隙地、戒茔间牧牛羊、戒健讼、戒戏谑。这些族训现在看来有些已经过时,但大部分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堂号,是各姓氏的代称,往往以祖上的光荣业绩,人物事迹或具有启示后人的故事来定堂号的,如姓钱姓的 “吴越堂”,周姓的 、细柳堂”,王姓的 “三槐堂”,等。有的只有一个堂号,而有的则有多个堂号,如孙姓的就有 “平治堂”,“乐安堂”,“富春堂”,“映雪堂”等四个堂号。
孟姓的堂号是“三迁堂”,其来历是孟柯的母亲教子有方,为了培养孟柯成才,曾三次搬家,最后终于搬到学校旁边,才把孟子培养成圣人。这就是《三字经》中讲的 “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的故事始见于西汉刘向所著的《列女传》,其文日: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戏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说: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其嬉戏为贾炫。孟母日: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徒舍学宫之旁,其嬉戏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说: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之”。
译文如下:
据西汉刘向的《列女传》记载:孟母带着孟子原来居住在一片墓地旁,由于出殡送葬的人群经常从他家门口走过,所以,九岁的孟柯经常看到,便模仿送葬的,或学着孝子号掏大哭,或学吹喇叭,或和小伙伴们做抬棺材,掩埋死人的游戏。孟母看到这一切,认为长居此处,不但会影响孟轲读书,而且会败坏他的品德,于是便迁居到邹县城西北的庙户营,当时,庙户营是一个繁华的集镇,行商客贾,送往迎来,江湖术士,瞒哄欺人。终日置身于这样熙熙攘攘的闹市之中,孟轲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着商人做生意,讨价还价,叫卖吆喝。他的东邻是一家屠户,孟轲常去向他们学习杀猪宰羊。孟母认为此处也不利于孟子的学习成长,于是,又迁到邹县城南门外的学宫旁。当时,这里是孔子的第三代孙孔及(字子思)在此设置的学宫,称“子思书院”,孟子迁到此处后,每天听到的是琅琅的读书声。他还时常到书院跟子思的弟子们学习读书,演习周代礼仪。孟母把他送入学宫跟随子思的学生们一道读书。由于孟子认真读书,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大儒。可见孟母对其子的教育用心十分良苦。故孟氏后世便以此作为堂号,曰“三迁堂”。
孟姓现在排的辈分是从孟轲算起的第56代排起,有50个字辈,可排到第105代。从第五十代起,孟氏开始有意识地行辈分。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辈分是:“德、祖、惟、之、思、克。”但因战乱,辈分并没有被严格地执行使用。
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十个字辈。
民国初年,又立了 “建、道、敦、安、定 、 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一0五代。
孟氏家谱的起源:
中国的孟氏,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公族,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鲁桓公的庶子庆父。因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为避讳弑君之罪,所以,庆父的子孙改称孟孙氏。后来,孟孙氏又简化为孟氏。
孟氏子孙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孔、孟、颜、曾”四大圣系共用同一行辈。孟氏族人十分遵从族规,十分讲究上下遵卑的关系。
-孟姓
山东省历城县东,山东省曲阜县东南,甘肃省汉置郡。
「孟」源出
1发源于春秋的鲁国公族。鲁国的开国君主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那么孟氏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2春秋时期的卫国,也曾出现过一支孟氏。卫国,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所建,位置大约在今天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带。这一支孟氏的始祖是卫灵公之兄孟絷,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孟,这样推溯起来,其始祖同样是周文王。
得姓始祖
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鲁桓公的庶子庆父。庆父是个品行极坏的人,与其嫂、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因哀姜没有子嗣,他与哀姜密谋,欲立哀姜妹妹叔姜所生之子子开为鲁君继承人。庄公死后,其小弟季友按照庄公的意愿立庄公之子开,就是缗公。后来,庆父又派人杀死缗公,欲自立。因此,鲁国人非常恨他,都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非常害怕,逃到莒国。季友用贿赂求莒送归庆父,庆父在归国途中自杀。这时任鲁相的季友,让庆父的儿子公孙敖继承庆父的禄位。因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为避讳弑君之罪,所以,庆父的子孙改称孟孙氏。后来,孟孙氏又简化为孟氏。庆父欺君,其子孙改姓,都发生在鲁国,鲁国建都于曲阜(今属山东),所以这支孟姓出自山东。
孟姓分布
先秦时期。孟姓最初活动于河南、山东、河北交汇地区。两汉至唐朝,孟姓在华北、中原、西北、江浙、川鄂地区已有分布,但主要的活动地仍在冀鲁大地。唐朝以后,由于北方外族入主中原,政权频繁更迭,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南下移民运动,孟姓在长江以南地区也得到迅速的扩散。宋朝时期,孟姓大约有近3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2%,排在第五十五位。孟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孟姓总人口的30%。孟姓在全国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四川,这三省集中了孟姓总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四省。全国形成了冀鲁、川鄂两块孟姓聚集地。明朝时期,孟姓大约有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2%,为明朝第八十九位姓氏。孟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山西、河北,这三省大约占孟姓总人口的587%。其次分布于浙江、陕西二省。山东为孟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孟姓总人口的32%。宋元明600余年,孟姓主要向江南、东部、西部迁移,鲁、冀、晋为孟姓聚集区。
当代孟姓的人口已达330多万,列在全国第七十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7%。宋朝至今1000年中孟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V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这三省的`孟姓大约占孟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江苏、辽宁、山西、黑龙江,这四省又集中了28%的孟姓人口。山东为孟姓第一大省,约占孟姓总人口的21%。全国形成以鲁豫冀、东北为中心的两大块孟姓聚集区。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孟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主要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回迁,尤其突出向东北的迁移。孟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鲁冀京津、黑吉辽大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豫皖苏北部、山西东北部,孟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8%以上,中心地区达到1%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4%,居住了大约54%的孟姓人群。在豫晋大部、皖苏中部、湖北北部、陕宁、甘肃大部、新疆西北、内蒙古中西部、辽宁东段、吉林东部、黑龙江东南,孟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4%一048%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孟国土面积的176%,居住了大约265%的孟姓人群。
孟氏合族统一字辈:“宗若端玉手元之水思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傅继广昭宪庆繁(凡)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通天家谱》、《孟子世家谱》都明确记载了“分派以十一,别户以二十”,这“十一派”、“二十户”的孟氏后裔,是孟子的嫡传子孙。
孟子后裔自四十六代,即中兴祖孟宁的两个儿子,长子孟存,次子孟坚,经过九代的繁衍,到五十五代“克”字辈,共计有四十二人,但只有克仁、克诚、克昭、克威、克珏、克宽、克尹、克继、克绪、克缙、克纶这十一支有传人。
这十一支即划分为十一派,孟子后裔自“克”字辈传到五十六代“希”字辈,共计有三十三人,但其中只有希文、希渊、希源等二十二人有传人。其他十一人失传。这二十二支就划分为二十户。按宗法制,以始祖嫡长子为大宗,奉祖先祀,其余的皆为小宗。
扩展资料:
迁徙分布
孟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三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零六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5%左右。
先秦时期。孟姓最初活动于河南、山东、河北交汇地区。两汉至唐朝,孟姓在华北、中原、西北、江浙、川鄂地区已有分布,但主要的活动地仍在冀鲁大地。
明朝时期,孟姓大约有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2%,为明朝第八十九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孟姓人口增长为负值。
当代孟姓的人口已达330多万,列在全国第七十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7%。宋朝至今1000年中孟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V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这三省的孟姓大约占孟姓总人口的46%。
-孟姓
孟源滋 孟展成 孟培元 孟惠民 孟建卫 孟成兰 孟洋帆 孟芮
孟思雅 孟宝林 孟兆桐 孟健豪 孟添忆 孟艳秋 孟亦祺 孟皓鸿
孟俊勋 孟凌志 孟志君 孟行领 孟琢雷 孟志成 孟满顺 孟依珍
孟亚刚 孟正易 孟泽天 孟德熙 孟建民 孟舒宁 孟叶周 孟予汐
孟庆博 孟宸乐 孟海狨 孟民伟 孟军 孟汝昱 孟妮霓 孟均峻
孟坤 孟金斌 孟正则 孟悟善 孟水间 孟乃诗 孟松 孟铭
孟铭成 孟译庆 孟爱秀 孟传昊 孟坏珂 孟锐 孟梅先 孟汀兰
孟显礼 孟美林 孟华勇 孟添雨 孟姑子 孟茸 孟运珍 孟海涌
孟综赞 孟羽丰 孟文娇 孟华山 孟一弘 孟桁乜 孟筱彤 孟君
孟斯慧 孟凤华 孟雨晰 孟树鸽 孟兴江 孟岳海 孟俊吉 孟乐语
孟骐禹 孟梓东 孟卓沂 孟达元 孟均新 孟梁恩 孟剀瑞 孟凤姜
孟学工 孟力汉 孟锦昕 孟燃 孟葆茗 孟英改 孟攀峰 孟温暖
孟辛格 孟雅瑜 孟曰情 孟舟祥 孟秋骅 孟政强 孟韵祈 孟峥嵘
孟桐卉 孟蹁跹 孟牧 孟湘湘 孟猛强 孟长学 孟梓安 孟天成
孟柱铖 孟迎仙 孟义平 孟涵睿 孟鹤鸣 孟科杰 孟华超 孟驰弦
孟丹毕 孟振国 孟玉骄 孟沁海 孟芷影 孟书 孟丞丞 孟南皙
孟知陶 孟广云 孟清筱 孟有鸿 孟润宁 孟亦熙 孟中 孟叶斌
孟春芽 孟骧名 孟柏重 孟联喜 孟新辰 孟风云 孟刚明 孟家兴
孟文棋 孟惊弓 孟震烨 孟茜茜 孟艾嘉 孟恩瑞 孟苑 孟翊晖
孟佳壕 孟芊晨 孟庆一 孟鑫 孟晨宇 孟誉译 孟田雨 孟汉霖
孟霸 孟壬慧 孟东璋 孟秀珍 孟瑞博 孟山车 孟晓晔 孟晨莺
孟凯 孟德宏 孟魁 孟铄峁 孟郁筱 孟柯岩 孟依彤 孟未央
孟云卿 孟梓辰 孟家琦 孟衣可 孟杰 孟放 孟秀璋 孟亮亮
孟野 孟朵朵 孟柯玮 孟思若 孟钱 孟坤宇 孟佳慧 孟富良
孟柯菡 孟锡纯 孟中徽 孟大山 孟启宇 孟诗歧 孟至善 孟优
孟朵灵 孟霁刀 孟惠煜 孟西章 孟江洪 孟荣幽 孟晓娇 孟秉杰
孟斌斌 孟松 孟东升 孟璐璐 孟浩运 孟淑君 孟懿涵 孟蓝蓝
孟建兵 孟纪纲 孟丽静 孟国平 孟弘伊 孟姝 孟子子 孟男杰
孟绍珍 孟志鑫 孟英姿 孟绒云 孟非 孟思菡 孟艳雷 孟赞丹
孟泊 孟鹏 孟银虎 孟佳韵 孟蔷霏 孟惠萱 孟小彤 孟铭操
孟菁溪 孟毓 孟思敏 孟尚霖 孟续泽 孟涵 孟泽峰 孟恩见
孟榆皓 孟宗海 孟恩玺 孟晓丹 孟奕涵 孟礼维 孟铃 孟泓瑞
孟敖臣 孟俊鞍 孟若虎 孟妃 孟宇润 孟夕骊 孟慧琦 孟巾秀
孟笑昕 孟正旭 孟恒赫 孟权政 孟语泽 孟俊岩 孟瑞宝 孟风
孟晓诺 孟逸帆 孟泽仪 孟晶 孟佳昕 孟思敏 孟伍 孟海生
孟垌赫 孟世才 孟志泳 孟玉成 孟闰涛 孟盛 孟珊竹 孟植尹
孟博元 孟钰丰 孟豪川 孟子健 孟鑫聪 孟榆 孟宇彤 孟长秀
孟静蕾 孟雅贞 孟建权 孟兰朵 孟家鑫 孟拓宏 孟荣舒 孟馥名
孟沐峰 孟长林 孟薇格 孟家骏 孟琛 孟凌仙 孟小侬 孟菁
孟彰嵊 孟志勇 孟颂江 孟沙沙 孟浩琪 孟航 孟云菲 孟蝶
孟欣渝 孟阳升 孟弦 孟相莲 孟立鑫 孟凤莲 孟晓蕾 孟军
孟绒绒 孟思月 孟林昕 孟继承 孟洁昕 孟雅童 孟梓墨 孟小雅
孟璋明 孟良青 孟昱佳 孟晓薇 孟雄 孟声涛 孟朋 孟汶彤
孟佳梓 孟田夫 孟亚哲 孟晓峰 孟望霆 孟锦鹏 孟少群 孟何契
孟佳嘉 孟渊明 孟宏威 孟德仁 孟宸剑 孟鑫 孟戈富 孟之情
孟越超 孟斯羽 孟岩泓 孟忠臣 孟辰晓 孟峻源 孟水姑 孟恩德
孟菡之 孟宗熹 孟秀林 孟意涟 孟昱桐 孟妃 孟苇药 孟妤
孟姓氏的辈分排列
本文2023-11-06 03:01:0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18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