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姓家谱的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6浏览:1收藏

韩姓家谱的序,第1张

韩姓家谱的序的内容,一般都是写本支派之来历,有的序,不仅溯源,而且旁及有关分支分派;写先世事迹;阐明家谱的意义;修谱经过,等等。韩姓家谱的序,其中不少都出自名人手笔。 《汾阳韩氏支谱》,1册,清韩诊敬重修,同治六年福荫堂校刊本。

《汾阳韩氏支谱》,4卷,清韩镇岳等纂修,光绪十年恭寿堂刻本。

《洪洞韩氏家谱》,2册,明韩景伶编,乾隆年刻本。

《洪洞韩氏家谱》,明韩文等纂修,清韩殿魁等续修,咸丰七年钞本。

《洪洞韩氏重修宗谱》,2卷,清韩有庆等纂修,嘉庆二十年刻本。

《松江韩氏支谱》,2卷,清韩文衍重修,民国四年钞本。

《松江韩氏文若公支宗谱》,民国十年韩绮章钞杂本。《扬州韩氏支谱》,4卷,清光绪十八年活字本。

《延令韩氏族谱》,8卷,清韩长贵等重修,光绪十七年活字本。

《润州韩氏家乘》,3卷,清韩复纂修,嘉庆二十年继锦堂木刻本。

《镇江韩氏宗谱》,2卷,清韩有和主修,同治七年广德堂刊本。

《金陵韩氏族谱录》,1册,清韩印纂修,光绪六年活字本。

《润州大沙韩氏宗谱》,2卷,清宣统元年广德堂刻本。

《毗陵韩氏宗谱》,原道堂活字本。

《金埴韩氏家乘》,12卷,清韩树榀重修,光绪二年永思堂活字本。

《锡山韩氏宗谱》,20卷,民国韩念祖等修,民国九年敦伦堂活字本。

《春晖韩氏宗谱》,16卷,首1卷,清韩勰修,光绪八年昼锦堂活字本。

《云东韩氏家谱》,5卷,清韩奕辑,嘉庆间刊本。

《晋阳韩氏世谱》,1册,清韩学韩等辑,清光绪二十八年刊本。

《杭州韩氏谱》,3册,钞本。

《义桥韩氏家谱》,10卷,清韩乃建重修,同治九年永思堂活字本。

《义桥韩氏家谱》,10卷,首1卷,民国韩拜旒接修,民国四年永思堂活字本。

《湘南韩氏续修宗谱》,40卷,末1卷,清韩家坤主修,光绪元年重修,昼锦堂活字本。

《湘南韩氏家谱》,68卷,清韩殿扬等增修,宣统三年昼锦堂活字本。

《一都韩氏家谱》,16卷,首1卷,民国韩沛金等修,民国十八年昼锦堂活字本。

《宁波相韩家谱》,清昼锦堂活字本,3册。

《宁波韩氏宗谱》,6册,民国周颂清等纂修,民国十六年昼锦堂活字本。

《余姚韩氏东岙支宗谱》,7卷,清韩明和修,韩明盛纂,光绪三十一年活字本。

《咸安韩氏宗谱》,16卷,民国韩叔金等主修,韩思溶纂修,民国三十五年大本堂木刻本。

《重编羊山韩氏宗谱》,4册,民国韩迪周、韩百年重修,民国二十年昼锦堂铅印本。

《迁东阳高阳韩氏宗谱》,6卷,民国葛树棠纂,民国十七年活字本。

《徽州韩氏宗谱》,1册,清钞本。

《黟北南阳韩氏宗谱》,1册,明万历二十四年钞本。

《南阳郡韩氏族谱》,清韩家相等纂,嘉庆三年刻本。

《袁郡韩祠主谱》,3卷,清韩修五纂修,道光二十一年南阳堂活字本。

《袁郡韩祠主谱》,3卷,清韩文蔚等纂修,同治七年南阳堂活字本。

《韩焕先祠主谱》,4卷,清韩毓淇等纂修,光绪二年南阳堂活字本。

《韩焕先祠丁享谱》,4卷,清韩毓淇等纂修,光绪二十三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世谱》,1册,清韩文祯等纂修,康熙四十七年刊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嘉庆六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道光二十八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荣公支谱》,3册,清韩联俊纂修,光绪十五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南阳堂活字本。

《淄川韩氏世谱》,4册,清韩瀛州等修,光绪十三年刻本。

《淄川韩氏邑乘》,5卷,首1卷,民国韩振铭续辑,民国七年刻本。

《栖霞韩氏谱书》,清韩元英纂,光绪二十六年钞本。

《临沭韩氏宗谱》,钞本。

《武汉韩氏宗谱》,清韩洪蔗、韩国海总理兼纂修,光绪三十三年韩氏南阳堂活字本。

《花山韩氏宗谱》,民国韩继海等采辑,民国三十六年昼锦堂阖族同刊活字本。

《新洲韩氏宗谱》,民国韩溶等续修,民国三十四年木刻本。

《韩氏南渡支谱》,3册,清韩学志撰,道光十五年刻本。

《云湖韩氏四修族谱》,19卷,首1卷,清韩朝瀛修,民国十五年活字本。

《长沙韩氏支谱》,12册,清韩文龙等纂修,同治六年南阳堂木刻本。

《长沙韩氏支谱》,6卷,民国韩开锡纂修,民国九年南阳堂刻本。

《紫泥韩氏族谱》,1册,清韩勉兹编,咸丰九年钞本。

《宣汉韩氏宗谱》,1卷,民国韩艳如修,民国元年木刻本。

《合州南阳郡韩氏支谱》,1卷,民国韩氏宗祠编,民国间十四世裔孙忠槐钞本。

《礼县韩氏家谱》,清稿本。

《庄浪韩氏世系源流》,4卷,民国唐维翰纂修,民国十七年钞本。

《韩氏宗谱》,23卷,首1卷,末1卷,清韩寰康等修,乾隆五十六年昼锦堂活字本。

《韩氏宗谱》,12卷,民国韩国霖等纂辑,民国二年有怀堂活字本。

《韩氏族谱》,4册,明韩士鳌纂辑,钞本。

-------------------------------------------------------

山东平阴东阿始祖清爷为黄帝105世、宋朝宰相韩琦公14世,于1520年左右(估算)由山西洪洞昼锦坊迁至山东平阴黄河北岸自立庄名韩家庄,现在属于聊城市东阿县,庄名为康韩刁庄。现各支派人丁兴旺,奔波于各行各业,遍及邻县百余里,迁徙全国各地者,举不胜举,失续者众多。望韩氏宗亲依祖宗之功德,育吾辈之不易,思支派后人忍无寻根之苦,相互转告,尽族人之薄力,壮吾韩氏一族。

下为平阴东阿韩氏派次排辈:清、魁、天、三、振、得、玘、允、法、文、九、美、道、兴、敬、明、子、效、继、顺、承、宗、正、修、衍、嗣、连、庆、恒、传,共30辈。现已传至最大辈12辈美、最小辈19辈继。

韩姓起源   韩姓起源于自采邑名和国名。据《元和姓纂》记载:“韩,出自唐叔虞之后,晋穆侯子成师生万,食采于韩,因以命氏,人为晋卿。曾孙厥起,起生须,须又生不信,元(玄)孙景侯分晋为诸侯,八代至王安,为泰(国)所灭,复以国为氏。”  文中的叔虞就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周成王姬诵之弟,晋国的开国君主,因初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故史称“唐叔虞”。唐叔虞下传八代,就是晋穆侯的小儿子。“万”是成师的儿子,当时在晋国做官,以韩地(今山西河津)为自己食邑,史称“韩武子”。  “武子”后三世韩厥以封地为姓。战国韩厥的七世孙韩虞(即韩景侯),同晋国赵氏、魏氏一起瓜分了晋国,分别建立了韩、赵、魏三国。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姬午承认三国为诸侯。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初次建都城在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后迁都宜阳(今河南宜阳)、阳翟(今河南禹州)。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又迁都郑(今河南新郑)。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末代君主韩安被俘,韩国子孙“复以国为氏”。  秦灭韩,“尽入其地为颖川郡”,并以韩国旧都阳翟(今河南禹州)为治所。此后,河南颖川便成为韩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到了秦汉时期,中原韩氏逐渐外迁于今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甘肃、河北、北京一带。  唐宪宗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韩愈被贬为潮州史,是韩氏最早的入广东者。唐末,河南固始韩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韩氏开始在福建繁衍。  海南迁琼始祖韩显卿是河南安阳始祖韩月出第十四代裔孙,北宋名相韩琦的第六代孙,祖籍相州(河南安阳)。  韩姓起源地之是韩城县,今陕西省境内,起源地之二为河南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河南孟州市有韩愈故里和韩愈墓,河南安阳市是韩琦故里。  韩氏的堂号有泣杖堂、昌黎堂、昼锦堂。“泣杖堂”出自西汉梁人大孝子韩伯俞。“昌黎堂”出自唐代大文学家哲学家韩愈。“昼锦堂”出自北宋宰相韩琦,当年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署理相州,而相州(今河南安阳)又是韩琦的老家,昼锦还级光宗耀祖,所以其后裔筑“昼锦堂”为堂号。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曾作《昼锦堂记》。海南韩氏宗祠都以“昼锦堂”为堂号,以纪念韩琦这位先人。

韩姓家谱的序

韩姓家谱的序的内容,一般都是写本支派之来历,有的序,不仅溯源,而且旁及有关分支分派;写先世事迹;阐明家谱的意义;修谱经过,等等。韩...
点击下载
上一篇:宋氏赋梅堂啥意思下一篇:陈氏族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