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味苏的每集内容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和味苏的每集内容,第1张

播出日期: 20101024 (日)

吃得健康是近年饮食界趋势,有人认为烹调时少盐、少油、调味料越少越好,食物清淡得近乎无味才是健康,到底健康与美味是否不能并存?今集苏玉华就会联同郑裕玲、卢冠廷以及周兆祥博士为大家发掘健康美食!标榜“有机”的蔬果等食材遍布超级市场及街市,究竟应怎样选购?说到有机饮食,岂可不提本港两位的绿色生活先驱者,分别是“卢卢”卢冠廷以及周兆祥博士,阿苏会先后造访卢卢的家居,当然还有周博士的有机农场,向他们讨教有机饮食心得,绿色生活的真意。阿苏并会就地取材,采用农场的有机食材亲自下厨,与好友共享健康美食。一向注重健康的“Do姐”郑裕玲亦会应邀与阿苏到一间有机餐厅,品尝一顿丰富西餐。

另外,重视生活享受的欧美国家,一向主张“慢食”,细尝食物美味,事实上这种饮食品味并非西方独有,东方亦有“禅食”,透过宁静的进餐环境达到洗涤心灵的效果,再细嚼慢咽,品尝美味素食!到底“禅食”是否佛教修行方式,是否只有教徒才有机会吃到?阿苏就发掘到一间推广“禅食”的餐厅,并邀来祖蓝一同体验,期间更巧遇第一次体验禅食的前辈林小湛老师。进餐过程漫长,各人更要禁言,并关上所有通讯器材,在座都市人能否做到? 播出日期: 20101031 (日)

都市人生活节奏急促,想远离烦嚣又担心没有假期外游,何不考虑在香港这弹丸之地的范围发掘一下?远在天边,近在咫尺的长洲,既提供了清新空气、怡人海景,最重要是处处有美食,今集阿苏就请来老友记“读心神探”林保怡,齐往长洲闯荡,为大家发掘“隐世”美食!长居市区的朋友,对长洲的印象离不开春夏之交一年一度的太平清醮飘色巡游和抢包山。虽然天气已入秋,阿苏与保怡难得来到,当然要去拜会一下制作飘色及平安包的两位大师傅,两人更会落手一尝做平安包的滋味,然而两人的手艺能否过关?别看长洲横街窄巷平平无奇,事实上沿街林立的小店之内,隐藏着不少地道特色美食,阿苏与保怡会踏着单车带大家一同“扫街”,吃尽巨薯棒、平安冰糕包、特大鱼蛋,还有各式美味糕点。

除了地道美食,长洲原来亦不乏精致西餐厅和甜品店,阿苏和保怡又岂会错过。此行先后尝过香橙甘笋汤、牛肝菌辣肉肠薄饼、洋葱烩烟肉肠,还有肉桂苹果酥和火焰雪山等特色甜品,味蕾尝尽惊喜!今日的长洲虽有多元化美食,但昔日的渔港风情并未因此而减退,大家仍可尝到地道海产的鲜味,阿苏更会拜访“水上人”名厨“娇姐”,一同炮制充满渔村风味的家乡小菜,“娇姐”更会用上秘制鱼粉做调味料,爱吃一族万勿错过! 播出日期: 20101107 (日)

继上集长洲之行后,阿苏再接再厉带大家远离闹市,今次目的地是新界西北的天水围。一个多数出现在新闻报道、被传媒描述为悲情城市的新市镇,居民岂非都是愁眉苦脸?事实上,天水围聚居了一群充满正能量的南亚裔人士,与其他各区一样有着独特的美食,阿苏更请来几位区内的朋友和陈国邦、罗敏庄夫妇,一同寻找美食!行程第一站,阿苏就会拜访两个已在香港扎根的南亚裔家庭,包括天华村一个巴基斯坦家庭以及原籍尼泊尔的Indra与其家人。身为美女厨神,阿苏当然要与两个家庭的“一家之煮”切蹉厨艺,学做他们的地道家乡小菜,以分享美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热情的巴籍太太跟阿苏由早餐的薄饼配香滑奶茶,煮到咖喱鸡炒饭(Chicken Biryani),再来一道碎肉煮苦瓜碎肉炒苦瓜(Kima Karrala )和巴基斯坦乳酪(Chat); Indra家人又让她见识了尼泊尔式草鱼(鲩鱼)和扁豆糊,阿苏可谓满载而归。

除了自家制美食,天水围亦有不少特色食肆,一场来到,阿苏自然不会放过机会,她更请来陈国邦、罗敏庄这对恩爱夫妻好友分甘同味。只要用心钻研烹调方法,平凡的牛杂、牛丸,都可变成人间美味,阿苏就发掘到区内一间以美味牛杂闯出名堂的食店,当然要带阿邦这位“牛魔王”去吃个够,老板更慷慨跟他分享秘制腩汁的窍门!刚刚吃过巴基斯坦菜,阿苏急不及待要与正宗印度菜来个对比,一行三人于是来到一间以正宗印度咖喱驰名的餐厅,一尝老板手艺,咖喱以外,三人更同时品尝惹味的串烧。阿苏也会为大家下厨示范简单、快捷又美味的“四川担担面”。 播出日期: 20101114 (日)

被誉为美女厨神的“阿苏”苏玉华,对美食的触觉、对下厨的兴趣,从何时开始?阿苏坦言在厨艺方面,她有两位启蒙老师,分别是中学时的家政老师,以及厨艺出众,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西饼皇后李曾超群女士。今集节目阿苏会亲自下厨回馈两位贤师,摄制队更会带大家一齐追溯“美女厨神”诞生的历程!

不说不知,艺员同事江美仪原来与阿苏同样就读于铜锣湾的何东中学,而美仪是师妹,两师姊妹于是结伴返母校怀缅一番!该校除了有两位明星校友,更是名师辈出,前港队羽毛球名将陈念慈(Amy)便曾在该校任教体育,她更是阿苏当年的体育老师,师生喜相逢,当然要聚旧谈心,到底当年的阿苏有没有运动细胞?阿苏与美仪随后来到“美女厨神”的发源地-家政教室,与一众师妹齐齐上课学做曲奇饼和Cup Cake交流一番。阿苏至今仍清楚记得教家政的恩师廖太所教的第一道菜“叉烧菜远汤面”,她更即场下厨炮制这味汤面,以及最拿手的“洋葱薯仔焖鸡翼”,恩师廖太更为了爱徒专程重返学校试食,场面温馨!到底廖太当年如何发掘阿苏的厨艺天份?

因为演艺工作,阿苏偶然与西饼皇后李曾超群结缘,两人一见如故,更有幸获李太指点一、二招烹饪窍门,今次阿苏不但来到这位名师的厨艺示范班偷师,更破天荒获李太首肯亲自传授秘技。在李太指引下,阿苏下厨示范“大虾烩面”,以及由鸡髀及田鸡髀作主食材的惹味“彩色鸳鸯鸡”,两代厨神齐显身手。此外还有阿苏独力示范的“冬菜鱼滑汤粉丝”,万勿错过! 播出日期: 20101121 (日)

“烧味”原是广东粤菜代表菜式之一,义烧、烧肉、烧鹅等的精髓在于将风干的原只猪、鹅、鸭等禽畜肉类腌后烧烤,以皮脆肉嫩为最高境界。随着时代不断变迁,传统的烧味亦起了很大变化。今集“阿苏”苏玉华将会与名模杨峥、著名食家唯灵、才子刘天赐及名厨“帜哥”黄永帜,游遍港九新界,试尽香港古法以及新派烧味。

港式烧味已成为游客到港的必尝美食,无论在酒楼或中式餐厅,总可以在餐牌上找到烧味菜式,由速食叉烧饭,到大杂烩式的烧味拼盘,迎合不同食客。阿苏今集首站与美女杨峥来到一间已有五十年历史的饭店,这里有一班陪伴街坊成长的老伙计,令店内增添一份人情味,而店内的烧味味道更始终如一,当中两位美女会品尝精选黑豚肉烧制而成的叉烧。品尝过老香港的味道,两人接着又到一间风味酒家,品尝“虾禾米乳香猪”,惹味虾米混和白饭塾于烧猪之下,烧猪油及香气溶入饭中,滋味无穷。

吃了几餐丰腴烧味菜式,阿苏对其制作过程充满好奇心,更寻至本港硕果仅存的土法烧猪工场,亲身见证“一只烧猪的诞生”!这里采用的是在地下挖坑而成的地炉,原只烧猪由地炉出炉的一刻,香气四溢,令人涎垂三尺!阿苏随后又拜访名厨“帜哥”黄永帜,请教烧腩仔秘技及分辨烧鹅、烧鸭的方法,帜哥还介绍了一道新派烧味黑松露大理鸡。品尝烧味岂能错过驰名烧乳鸽?阿苏特别邀请两位老饕,食家唯灵及才子刘天赐,同往沙田一间以乳鸽驰名的老字号酒店大快朵颐!尝遍各式惹味烧味后,阿苏亦会亲自下厨示范清淡、美味又易做的“云吞鸡”。 播出日期: 20101212 (日)

在六、七十年代,香港冰室的饮食文化以简单港式面包及奶茶、咖啡等冷冻饮料作主打,食物简单却曾盛极一时。时移势易,冰室的地位渐渐被茶餐厅及快餐店所取代,或相继转型,留下来坚持以旧有一套模式营运的已买少见少。今集阿苏(苏玉华)诚邀Paul哥(秦沛)作伴,游走香港仅存的冰室,缅怀“老港岁月”。

旧式的冰室,一般是做“街坊生意”而且坐落于旧区街道中,没有冠冕堂皇的招牌,却也未被遗忘。冰室的餐牌虽然简单,但食物的质素却带来滔滔生意,更引来不少慕名之客。阿苏首站造访的一间冰室,仍旧保留开业至今的装潢,而这里的奄列就最为出名。厚厚的香滑鸡蛋包裹火腿丝、鸡丝、冬菇丝等饱满而丰富的馅料,一场来到当然要细意品尝。紧接阿苏更走进厨房重地,向不同冰室的掌舵人拜师学艺,制作港式滋味的代表性美食,菠萝包与蛋挞。

介绍冰室美食又怎少得港式奶茶,这趟阿苏拜访的一间冰室,就曾获得“奶茶王”的美誉,而亲切的老板,更会为公公婆婆提供免费奶茶。随后阿苏与Paul哥找到一间已转型的冰室,这里的格局明显跟传统冰室有别,而且食物亦以小菜为主,一碟犹如小山丘的“咸蛋肉饼”,就为小店打响名堂。游历过岁月经年的冰室,尾站阿苏来到一间新派冰室。内部的装潢模仿着六、七十年代的冰室,感觉就像时光倒流,而他们的招牌美食,将青豆茸汤伴以鸡批的“鸡批浮台”更令人大开眼界。阿苏亦会亲身下厨,为大家下厨示范一道香滑“龙凤豆腐羹”。 播出日期: 20101219 (日)

俗语有云:“冬大过年”,十二月廿二日冬至是一家人团聚,品尝妈妈精心炮制的家菜的温馨日子,然而幸福非必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 “阿苏”苏玉华今集就专程探访歌连臣角惩教所和正生书院,与一班因为一时歪念而犯错,要接受辅导或戒毒治疗而未能与家人团聚的青少年,一同分享美食。她更请来已为人父的好友张达明结伴同行,为同学们送上一点暖意!

首站行程,“美女厨神”阿苏先来探访歌连臣角惩教所,与一班研习餐饮服务的12至21岁所员交流炮制美食的心得。他们虽然未能返家与家人过冬至,但就可以亲手煮几味小菜邀请家人来品尝,阿苏当然亦会大显身手,以别具一格的“莲藕虾膏煎肉饼”及“西湖牛肉羹”为他们“加餸”!

接着,阿苏就与好友张达明一同远征大屿山芝麻湾探访正生书院,两人跟同学们倾谈一会已非常熟络地打成一片,一齐斗波。阿苏和达明分别做出创举,阿苏首度尝试跟男同学做木工;为人父亲的达明,则跟两名男同学学习织颈巾,两人手艺如何?阿苏今次更要接受大考验-试煮大锅饭!正生书院有逾百名学生,每次开饭都属“大阵仗”,而阿苏会负责烹调其中几味小菜:“菠萝咕噜肉”、“瑞士鸡翼”和“瑶柱鱼肚豆腐羹”,这等家常便饭菜式,当然考不到我们这位美女厨神,然而要烹调满足逾百人需要的“大锅饭”,又可会成为大难题?最后,阿苏会为大家示范她最拿手的住家小菜“香妃鸡”,用鸡汤浸着煮腍的冰鲜鸡,鸡味更浓郁,鲜甜嫩滑。 播出日期: 20101226 (日)

爱好美食的观众一定记得“阿苏”苏玉华与美食家蔡澜,还有名模Amanda S和黄宇诗合作主持的《蔡澜叹名菜》,四人更因此成为挚友。今时今日阿苏独个儿“孭飞”做饮食节目,又岂会忘记昔日共享美食的欢乐时光,趁着普天同庆的圣诞节来临,阿苏特别邀来两位好姊妹及蔡生开派对,阿苏特别绞尽脑汁选择圣诞礼物,甚至学做圣诞火鸡,答谢蔡生以往在节目中为大家带来美味佳肴。她又与两位好姊妹合力布置场地,为大家呈献一个有品味的圣诞节!  圣诞节怎能缺少圣诞礼物?心思细密的阿苏,纵横大型百货公司和朱古力专门店,先行为几位好友精选圣诞礼物,且看她有什么心水好介绍?圣诞树和七彩缤纷的装饰布置,为圣诞节这个普天同庆的节日增添不少温馨、温暖的感觉,但在香港这石屎森林,住宅空间狭小,一般市民都只是摆放塑胶圣诞树,鲜见芳香翠绿的松树“真身”,这天阿苏特别以开篷车接载好姊妹黄宇诗,直奔新界,寻找真正的圣诞树和圣诞花作布置,到底她们能否完成使命?  返回市区,两人又会合Amanda S一同选购圣诞装饰品,作为美食节目主持人,三人更打算亲自动手炮制圣诞大餐,给蔡生一个惊喜!为此,阿苏特别拜师学艺煮火鸡餐,还与两位好姊妹合力炮制烧羊架、 自家制和牛意粉、焗蟹盖、圣诞特饮,到甜品千层甜馅饼、圣诞蛋糕都无一遗漏,三人的烹调水准又如何?蔡生又会如何评分?阿苏还会教大家在家里自制街头美食“碗仔翅”,万勿错过! 播出日期: 20110102 (日)

在六、七十年代,香港冰室的饮食文化以简单港式面包及奶茶、咖啡等冷冻饮料作主打,食物简单却曾盛极一时。时移势易,冰室的地位渐渐被茶餐厅及快餐店所取代,或相继转型,留下来坚持以旧有一套模式营运的已买少见少。今集阿苏(苏玉华)诚邀Paul哥(秦沛)作伴,游走香港仅存的冰室,缅怀“老港岁月”。  旧式的冰室,一般是做“街坊生意”而且坐落于旧区街道中,没有冠冕堂皇的招牌,却也未被遗忘。冰室的餐牌虽然简单,但食物的质素却带来滔滔生意,更引来不少慕名之客。阿苏首站造访的一间冰室,仍旧保留开业至今的装潢,而这里的奄列就最为出名。厚厚的香滑鸡蛋包裹火腿丝、鸡丝、冬菇丝等饱满而丰富的馅料,一场来到当然要细意品尝。紧接阿苏更走进厨房重地,向不同冰室的掌舵人拜师学艺,制作港式滋味的代表性美食,菠萝包与蛋挞。  介绍冰室美食又怎少得港式奶茶,这趟阿苏拜访的一间冰室,就曾获得“奶茶王”的美誉,而亲切的老板,更会为公公婆婆提供免费奶茶。随后阿苏与Paul哥找到一间已转型的冰室,这里的格局明显跟传统冰室有别,而且食物亦以小菜为主,一碟犹如小山丘的“咸蛋肉饼”,就为小店打响名堂。游历过岁月经年的冰室,尾站阿苏来到一间新派冰室。内部的装潢模仿着六、七十年代的冰室,感觉就像时光倒流,而他们的招牌美食,将青豆茸汤伴以鸡批的“鸡批浮台”更令人大开眼界。  在六、七十年代,香港冰室的饮食文化以简单港式面包及奶茶、咖啡等冷冻饮料作主打,食物简单却曾盛极一时。时移势易,冰室的地位渐渐被茶餐厅及快餐店所取代,或相继转型,留下来坚持以旧有一套模式营运的已买少见少。今集阿苏(苏玉华)诚邀Paul哥(秦沛)作伴,游走香港仅存的冰室,缅怀“老港岁月”。 播出日期: 20110109 (日)

以清淡、鲜味见称的粤菜固然精采,然而辛辣、惹味的印尼与韩国菜肴又是另一境界!这些味道浓重的菜式另一特点是色彩浓艳,与节日气氛甚为匹配,可以把新年的欢乐延续。美女厨神苏玉华(阿苏)特别访寻这两大菜系在本港的隐世高人指教一番,以辛辣美食刺激一下大家的味蕾,期望令今年的胃口更佳!  第一站阿苏先来拜访广东话字正腔圆兼有一手好厨艺的印尼太太Tatik,示范“黄姜饭”、“牛腩汤”及炸至金黄爽脆的“黄豆饼”与“粟米饼”等地道佳肴。阿苏更邀来嗜辣的好姊妹刘雅丽(Alice)齐来参加这个美食盛宴。高手当前,阿苏与Alice自然要乖乖当助手,帮忙椿辣椒等辛辣香料,但不消一会阿苏已“热泪盈眶”,Tatik厨艺了得之馀,解辣止泪亦有一手,绝招一出,即时见效,到底是什么神奇法宝?  这天Tatik以一身性感华丽晚装入厨,令阿苏与Alice眼前一亮,原来这是印尼人宴客或出席隆重场合的衣装,女士们烹调菜肴时已先行装身。除了服式礼仪,阿苏与Alice对印尼的节庆习俗亦感兴趣,印尼人最重视的两个大日子,除了以伊斯兰教历法计算的新年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庆典,不过却是“建筑在男生必经的痛苦”之上,究竟是什么?尝过自家制印尼菜,阿苏又深入本港一间历史悠久的印尼食肆厨房重地,向主厨讨教炮制该店名菜“巴东牛肉”的秘诀,更请来有印尼血统的艺员同事唐诗咏分甘同味。  延续辛辣美食之旅,阿苏与Alice又打探到红磡有一间地道韩风小食店,岂能错过登门造访?热情好客的韩国籍老板与老板娘,大方示范韩剧迷熟悉的“韩式炒年糕”、“韩式紫菜寿司”的制法之馀,更推介外形独特的小食-“韩式鱼蛋”,与大家见惯的丸状港式鱼蛋有何差别?  数香港人熟知的韩国美食,还有“人参鸡汤”、“泡菜”、“柚子茶”等,对于韩国主妇而言,这些均属小儿科,阿苏拜访的韩国太太韩裕美,就大显身手亲自示范,并加上一味清甜软滑的“韩式米糕”,食材尽是天然蔬果,味浓而不腻口! 播出日期: 20110116 (日)

凉瓜炒牛肉、菜脯蛋、酿豆腐等,这些由茶餐厅、快餐店到大酒楼都有供应的惹味小菜,原来都是传统客家菜,不说不知,香港700万人当中,竟有超过100万客家人。既然客家人占了如此举足轻重地位,阿苏(苏玉华)当然要跟大家去新界围村走走,深入了解一下客家饮食文化。  客家乡里中不乏名人,自幼在元朗围村成长的著名时装设计师邓达智(William)便是其中表表者,家居至今仍保留围村传统特色!较早前在大埔林村举行的客家文化节,阿苏就有幸与William碰头,同为焖猪肉大赛任评判。阿苏除了见识过各参赛单位五花八门焖猪肉方法,更约定William做家访。  外形又“型”又“潮”的William,位于元朗屏山的家居却如时光倒流至民初的农村村居。由一扇厚重的对开式大木门,到厅堂、庭院的摆设甚至栽种的植物,件件都是有历史的古董,原汁原味,古色古香!好客的William更亲自下厨炮制家传围头菜“家乡玫瑰露神仙鸭”及“润肠腊肉香芹豆腐卜焖芋头”招呼阿苏,美女厨神当然要回敬一道主人家钟爱的“客家菜脯蛋”。  提到客家围村,岂能忽略近年成为流行贺年菜式的盆菜,William就请来资深的盆菜厨师联哥为阿苏亲自示范,原来吃盆菜大有学问,除了大盆以外,还有其他配套,连盆菜起源也众说纷纭,且听联哥与William细说从头。阿苏其后又拜访了另一户围村原居民郑氏夫妇,这对已搬往市区的夫妇,仍难弃围村生活,特别保留村居,亲自栽种洛神葵、大树菠萝等蔬果。最拿手炮制围村小吃的郑太,更大方指点阿苏做“茶粿”、“手粉”、“黄酒糖水”,甚至以自家种植的洛神葵做新鲜果酱,保证健康天然!  除了造访围村,阿苏又相约了两位同属客家乡里的艺员同事,“屯门王子”邓英敏和“思琦妹”杨思琦,一同分享回味焖猪肉大赛冠军厨师主理的客家小菜,包括得奖作品“客家风味焖猪肉”、“柱侯香芋家乡焖大鸭”等,敏哥更以自创的客家民谣答谢阿苏的盛情招待! 播出日期: 20110123 (日)

中国人早于秦始皇的年代已开始追求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秘方。虽然长生不老未免有些天方夜谭,但随着科技发达,人类对身体结构有更深入认识,只要饮食与生活习惯配合得宜,要做到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并不太困难。今集“阿苏 ”苏玉华就请来两位青春常驻的前辈米雪和郭锋,齐来分享健康饮食,养生之道。  谈到饮食养生,离不开药膳料理,阿苏特别邀约注重饮食健康的米雪姐同往中药店,选购药材,炮制一顿养生宴!米雪姐将大显身手与阿苏合力炮制“虫草蒸排骨”、以白米和黑米与及糙米煮成的“黄鳝饭”、“三文鱼冬瓜汤饭”、合桃和桂圆与及杞子等熬成的药膳汤水,以及滋润养颜的“杏仁蛋白”糖水,更会请来中医师讲解食用糙米饭的好处,以及健康饮食之道。  想要食得健康,挑选食材至为重要,无添加化学品成份的天然食材当属首选!阿苏会连同米雪姐造访新界养蜂场,亲尝新鲜蜂巢蜜、花粉及蜂皇浆等保健养生佳品,两人更会尝到一味含丰富蛋白质而又难得一试的菜式,到底是什么?除了养颜,蜂蜜制品对身体还有什么益处?阿苏和米雪姐会一一讲解。  纵横电视圈数十年仍活力十足的“锋哥”郭锋则会与阿苏分享泡茶乐,两人试尽黑、白、红、青、黄、绿茶及花茶,以闲适的心,慢慢冲泡茶叶,细细品味茶香,洗涤心灵。秋冬时节,进补最合时。阿苏与锋哥岂会错过好时机,齐齐品尝“山瑞煲”、“山羊煲”、“蟹黄花胶炒蛋白”等滋补美食。锋哥更会示范独门养生功夫-“医疗辅助动功”,想修身Keep Fit的男士们,不妨参考! 播出日期: 20110130 (日)

今集节目播映时间适逢年廿七,“阿苏”苏玉华向各位观众拜个早年之馀,更想到与一班曾经为今日安定繁荣的香港社会贡献过血汗,如今居住安老院的公公、婆婆,于是决心为他们炮制一顿既丰盛又健康的团年饭,表达敬意,分享新春的欢娱!她更邀来热衷为长者服务的罗兰、胡美仪及名厨黄隆滔拔刀相助设计菜式,到底阿苏会研究出什么味美又健康的佳肴美食?  阿苏首先请来热心参与长者探访活动的殿堂级嘉宾罗兰姐,一同前往专为长者而设的综合一站式屋苑,试食包括营养师在内的专人为长者设计的健康菜式,从中偷师取经。菜单包括:“琵琶弦上金镂衣”、“金紫雪柳伴红衣”、“三色椒炒海参”、“翠玉瓜虾干蒸芋丝”,单听菜名已是色彩缤纷,充满节日气息,到底用什么食材烹调?  过农历新年岂可缺少代表元宝的饺子,阿苏就专诚拜访由街边摆卖到创立自家水饺品牌的臧姑娘,请教包饺子窍门,更分享北方人春节包饺子的传统习俗。细心的她又特别拜访纸雕设计导师,学做趣致的小白兔子立体挥春,送赠长者们作贺年礼物。  经过一番钻研,阿苏与名厨“滔哥”黄隆滔决定长者团年宴的菜单包括全无胆固醇的“三色椒炒海参”、以清甜冬瓜配搭鲜美瑶柱的“玉环柱甫”、以蔬菜作馅料的“富贵黄金卷”(腐皮卷)、“白菜猪肉水饺”等,滔哥除了与阿苏及“美仪姐”胡英仪落手落脚大展厨艺,更亲自出马带她们买餸和选购海味,欲知他有什么秘诀,留意节目内容。 播出日期: 20110206 (日)

《和味苏》在兔年第一次跟大家见面碰巧是大年初四,家家户户仍然忙于拜年款客气氛热闹。本港聚居了来自大江南北的乡里,正所谓各处乡村各处例,大家过同一个新年却有着不同的习俗,新奇有趣。“阿苏”苏玉华今集就决定探访三户分别来自上海、福建及潮州的家庭拜年,她更邀来老当益壮的“琴姐”李香琴及“菊姐”关菊英一同落手落脚炮制广东贺年美点作见面礼,互相交流贺年美食之馀,更藉此加深彼此了解,打破隔膜!  阿苏在新春与琴姐及菊姐这对契母女相聚,互相拜年之馀,更大展厨艺跟阿苏一起做油角、笑口枣、蛋散及琥珀合桃等贺年美点,送给三个将要拜访的家庭作美食交流!鬼马的琴姐更嫌蛋散名称与新年的庆喜气氛不符,要为此传统美食重新命名,她有什么高见?除了自制的传统广东美点,阿苏更先后造访三间老牌的上海及潮州糕饼小食专门店,了解上海人与潮州人过年必备的糕点,且看三位老板如何为她指点迷津!  第一站阿苏先与菊姐一同拜访姓张的上海家庭,两人甫入屋,就获户主张先生和太太奉上如意榄和糖水,寓意新的一年万事如意,甜甜蜜蜜。厨艺了得的张太更为两位贵宾准备了一桌盛宴,包括“春卷”、“面包糠炸虾”、“烤麸”及“脱苦菜”等,全部都是上海人家常贺年菜,背后各有什么吉祥寓意?  阿苏继续贺年美食之旅,这回拜访的是姓佘的福建家庭,由于福建人爱热闹又爱美食,过年喜与亲友围在一起煮饭仔。阿苏口福不浅,可以尝到佘先生亲友炮制的丰富菜式,包括“福建鸡卷”、“糖醋鱼”,用多种药材熬成的滋补炖汤“四物炖番鸭”等,阿苏更获佘先生慷慨传授自家制“上元汤丸”秘诀,她的手艺如何?  最后一站阿苏来到姓黄的潮州人家庭,更有幸认识同属“自己人”的高永文医生,大家一同品尝黄太的巧手贺年菜“姓桃粿”、“猪脚冻”、“卤水鹅”及“蚝洛”等,其中“蚝洛”却与福建菜的“蚵仔煎”食材相同,做法又可有分别?高医生亦会与大家分享儿时过年的趣事。 播出日期: 20110213 (日)

2月14日情人节,当满街都是一双一对的情侣、包装精美的鲜花和朱古力,单身人士是否感觉不是味儿?然而现实情况是总有人会“落单”,只要懂得生活的艺术,单身一样可以活得精采!在情人节前夕,“阿苏”苏玉华就请来连夺两届视后的“单身贵族”邓萃雯(Sheren)共同参详,规划一个属于“单身一族”的精采情人节,亦为这一连15集的节目画上圆满句号!  单身人士在生活上要面对什么切身问题,心理上又该如何适应?阿苏和Sheren就特别参加了一个为单身人士而设的工作坊了解一番,又会造访一群由热爱音乐的单身人士组成的合唱团。听着悠扬歌声,作好心理调适,好好享受精采的单身情人节!既然爱情暂无着落,倒不如实际一点,为自己做爱心面包果腹暖胃!阿苏和Sheren坐言起行,拜师学艺,只见两人落力搓面粉,认真投入程度不下于演戏,先后做出“法国小面包”和“黑麦田园包”,卖相和味道能否过关?  世事无常,单身与否有时并非自己能够选择,未能与另一半厮守终老,尚要独力抚养牙牙待哺的儿女,个中辛酸岂能三言两语说得明白!阿苏和Sheren特别探访三位坚毅的单亲妈妈,分享人生经历之馀,更一同炮制美食、开派对。除了家常小菜“荷叶饭”、“煎酿豆腐”等,还有一味花心思、显创意的“甜酸苦辣”(三色椒芒果炒鸵鸟肉),食材色彩丰富,入口浓郁惹味,连伴碟的红萝卜都经过精雕细琢,仿如艺术品,谁说单身生活泛味?  单身人士情人节期间外出用膳往往享用不到优惠套餐,而阿苏和Sheren就物色到一间服务周到的意大利餐厅,专门为两人设计单身餐单,包括“九型Pizza”、“六味色相”(意粉)、“先苦后甜”(朱古力)、“乐在其中”(鸡、牛、羊肉拼盘)、“酒醉金迷”(鸡尾酒),两位成功女性,一边品尝美食,一边细味人生、分享爱情观。单身的情人节,一样可以自得其乐!一连15集的《和味苏》转眼已到尾声,阿苏会跟大家回味一下15集以来尝过的美食和当中浓情!

  契丹族所建立的辽朝于公元1125年亡国后,一部分契丹人跟随耶律大石西迁,在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王朝(穆斯林和西方史籍称之为“哈剌契丹”)。西辽最终灭亡于公元1211年,此后中亚地区遂纳入蒙古帝国的统治范围。一般认为,在西辽亡国之后,中亚地区的契丹人可能就逐渐融合于回鹘和蒙古族之中了。

  西迁中亚的契丹人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契丹遗民在辽朝亡国后成为金朝的臣民。在女真人建国之初陆续归附金朝的契丹人,被编为契丹猛安谋克,他们中的一部分后来南迁中原,到了金代中后期逐渐汉化,及至元代已被视为汉人。[1]这些契丹人虽然早已融入汉族,但今天也不是没有留下一丝痕迹。陈述先生指出,天津宝坻县有耶律各庄,至今村人多刘姓,而契丹耶律氏自辽金以来译汉姓为刘,故耶律各庄刘姓人家的先世当为契丹人。又宝坻县有达子庄、达子屯、哈喇庄,蓟县有黑家庄、科科庄、野王庄、律家庄,滦县有野里庄;从地名来看,这些村庄的居民都有可能是契丹人的后裔。[2]

  金朝治下的契丹人多数仍旧生活在长城以北地区,他们大致分为两个部分:(1)没有南迁的契丹猛安谋克,主要分布在西京路和北京路境内;(2)没有编为猛安谋克的那部分契丹人,主要分布在金朝北境和西北边境,他们仍保持着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当时被称为“乣人”或“乣户”。本世纪以来民族史学界对契丹遗裔的探索主要包括两个方向,一是达斡尔族的族源问题,一是云南契丹后裔问题,这两个问题实际上主要就涉及到金代长城以北的契丹人。

  (一)达斡尔族的族源问题

  达斡尔旧作达呼尔。1952年8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应达呼尔人的要求成立了龙江县达呼尔族自治区,而当时达呼尔人还未被中央政府正式承认为一个单一民族。为了确定达呼尔人的民族成份,1953年8月,中央民族学院派遣由傅乐焕、林耀华等人组成的一个调查组赴黑龙江和内蒙古的达呼尔人居住区进行民族识别工作,由此引起了关于达呼尔族族源问题的讨论。

  有关达呼尔人族源问题的分歧由来已久。达呼尔人追述本族历史只能上溯到清朝初年,对于更早的历史是不清楚的。所以自清朝以来对达呼尔人的族属就有契丹、蒙古、室韦、索伦等各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契丹后裔说和蒙古分支说。

  契丹后裔说始于乾隆时期,在乾隆钦定的《八旗姓氏通谱》和《辽史语解》中,最早提出“达呼尔”是契丹古八部部落联盟大贺氏的译音,此后的清代官书多因袭此说。据说清政府还曾经两次派员去达呼尔地区调查其族源问题,第一次是在同治十年(1871年),被调查的达呼尔人自称是女真后裔,但清廷不肯轻信。于是又在光绪六年(1880年)第二次派人调查,调查结果为契丹后裔。[3]另外日本学者鸟居龙藏也主张达呼尔即契丹大贺氏、达呼尔族即契丹人的后裔,但他除了因循清人发明的对音之外,并没有举出什么新的证据。[4]

  蒙古分支说盛行于民国时期。此说的主要依据是达斡尔语与蒙古语具有很多的相近成分,尤其是《蒙古秘史》中的某些古蒙古语词汇,虽然在现代蒙古语中业已消失,但却在达斡尔语中保留了下来。1930年,达呼尔人阿勒坦噶塔在他所著的《达斡尔蒙古考》一书中,提出达呼尔是塔塔尔部的后裔。此书问世后在达呼尔人中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达斡尔蒙古”说盛行一时,直到五十年代仍有许多达呼尔人自认是蒙古族。应当说明,“达斡尔蒙古”说的产生是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的。满清时期,达呼尔人被编入八旗,称为“新满洲”,享有优越的政治社会地位。辛亥革命后,他们失去了政治上的依托,在当时“五族共和”的口号下,一些达呼尔知识分子为了依附于一个大族,遂竭力主张蒙古分支说。

  由五十年代的民族识别工作而引起的有关达呼尔族源问题的讨论,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以傅乐焕先生为代表,他在为此次民族识别工作撰写的调查报告《关于达呼尔的民族成份识别问题》一文中,对于达呼尔的族源问题采取了比较慎重的态度。他认为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还不能对达呼尔的族源问题下一定论,契丹后裔说和蒙古分支说都缺乏足够的证据。另一种意见以陈述先生为代表,他先后发表《关于达呼尔的来源》、[5]《大辽瓦解以后的契丹人》、[6]《试论达斡尔族的族源问题》[7]三文,力主达斡尔族为契丹人后裔。

  综合陈述先生的意见,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理由:

  (1)达斡尔人关于本族北迁的传说与契丹人北迁的史实相吻合。有关记载表明,达斡尔人在十七世纪以前居住在黑龙江和精奇里江河谷地带,清朝初年才南迁到嫩江流域。在达斡尔人中有一种传说,谓其先人是辽末金初从西剌木伦(潢河)、哈剌木伦(黑河)北迁到黑龙江、精奇里江流域的。而根据元许谦《总管黑军石抹公行状》[8]和黄 《沿海上副万户石抹公神道碑》[9]的记载,在辽亡以后,曾有一部以迪烈乣人库烈儿为首的契丹遗民向北迁徙,至今在黑龙江根河以北仍有库烈儿温都儿(库烈儿山)这样的地名。

  (2)达斡尔人名与契丹人名相同。1953年,中央民院调查组在达斡尔地区听到这样一种传说:过去曾有人见过“辽时帐本”,其中记载的契丹字人名用语与达斡尔人名用语相同;同年呼纳盟统战部提供的材料也有类似说法。[10]另外辽代契丹人名如脱罗华察儿、明里帖木儿等,就正与达斡尔人名相同。

  (3)达斡尔语言和歌谣反映了金代契丹人的史实。金代的部分契丹人分布在北境和西北边境,为金人驻守界壕和边堡。而达斡尔语中的“乌尔库”即指边堡,在区别氏族地望的时候,往往称某某“斡尔阔”(乌尔库),这是因为契丹人为金廷守边的时候,习惯于用各段边堡的名称来区分彼此的地域和氏族。又达斡尔人叙说本族史事的歌谣云:“边壕古迹兮,吾汗所遗留;泰州原野兮,吾之牧养场。”[11] 歌中所唱的边壕,就是指金朝的界壕。

  (4)达斡尔的族称可能源自契丹世居之地的塔兀儿河。陈述先生认为,清人提出的达呼尔即契丹大贺氏的对音的说法并没有什么根据;辽金时的泰州是契丹人的聚居之地,辽代泰州境内有达鲁河,元朝称讨浯儿河(塔兀儿河),达斡尔的族称可能即源于此。

  (5)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与契丹人有许多相同之处。如达斡尔人的服色、烧饭、骨卜、求雨仪式、打毬、角抵、吹布楞、穿冰钩鱼等等习俗,都可以从契丹人的习俗中找到根据。

  近几十年来,陈述先生的上述观点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响应,七十年代以后,一些中外学者试图以达斡尔语对契丹语言文字的因袭成分来进一步证实这两个民族之间的渊源关系。匈牙利蒙古学家卡拉·捷尔吉指出,契丹人称铁为“曷术”,在今天中国北方各民族的语言中,只有达斡尔语的“铁”字才保留了这个读音。[12]沈汇先生认为,达斡尔语与契丹语之间可能有比蒙古语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他举出一个例子说:辽代契丹人耶律白,字习捻,“习捻”一词仍保留在今天的达斡尔语中,意为孝服;“这个例子使我们感觉兴趣的,不是侥幸发现一个被遗忘的契丹语词,而是这个词能使我们从语言、风俗文化的历史中将达斡尔族与其先民契丹人联系起来”。[13]刘凤翥教授在将11个契丹小字的音义与达斡尔语进行比较研究之后指出,达斡尔语对于契丹语肯定存在因袭关系,并称“语言的因袭必包含着民族成分的继承”。[14]

  不过,直到今天为止,还不能说达斡尔族为契丹苗裔的观点已经成为一种学术定论,在八十年代中期出版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就依然是两种观点并存:《达斡尔族社会历史调查》不主一说,认为这仍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15]而《达斡尔族简史》则持契丹遗裔说。[16]近年仍有人撰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争论,但论战双方提供的论据均没有超出傅乐焕和陈述先生所论述的范围。[17]

  由于历史记载的缺乏,目前对达斡尔族族源的推测只能主要依赖于历史传说,自然很难得出一个确信无疑的结论。持契丹遗裔说者虽然指出达斡尔人在语言、民俗等方面与契丹人有不少相同之处,但我们知道,在历史上东胡系的各个民族之间都可以找到一些彼此间的共同点。要想彻底弄清达斡尔族的族源问题,应该寄希望于新的文献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对达斡尔人十七世纪以前的历史空白的填补。

  (二)云南契丹后裔问题

  云南契丹后裔虽已不是什么新的发现,但直到近年才有人对此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并由此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1950年,云南潞西县勐板土司蒋家杰曾向云南民委反映滇西契丹后裔的情况,但未受到重视。1956年,陈述先生根据中央民院研究部蒋家骅(蒋家杰胞弟)提供的线索,在《大辽瓦解以后的契丹人》一文中指出:“现在云南龙陵有一部分蒋姓,根据他们的家谱记载,先世耶律氏,显然是从军著籍云南的。”可惜这个信息也未能引起史学界的注意。三十多年后,由内蒙古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的达斡尔族学者孟志东(莫日根迪)和云南民族学研究者杨毓骧等人组成的一个联合调查组,于1990至1992年先后两次深入滇西地区,对云南契丹后裔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取得数十万字包括族谱、碑刻在内的各种资料,孟志东的《云南契丹后裔研究》一书,[18]就是上述调查工作的一个总结性报告。另外,在此期间,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陈乃雄教授曾专程赴云南施甸对契丹后裔的语言及有关契丹小字的石刻材料进行考察,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和云南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几位学者检验了施甸县契丹后裔的遗传基因,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干志耿、叶启晓也曾前往滇西进行契丹后裔的民族历史调查。我们今天能够对云南契丹后裔的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首先应该感谢他们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孟志东等人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云南契丹后裔约有15万人,主要分布在保山、临沧地区和德宏、大理、西双版纳等州,其中保山地区施甸县是契丹后裔最集中的聚居地。他们今天自报的民族很不一致,计有汉、布朗、彝、佤、德昂、基诺、傣、景颇等八个民族,同时他们一般又自称为“本人”或“本族”(意即本地土著民族)。

  关于云南契丹后裔的来源,是首先需要做出解释的一个问题。根据《元史》卷一四九《耶律秃花传》、卷一五○《耶律阿海传》和《矩庵集》卷九《耶律濮国威愍公墓志铭》的记载,元世祖至元间,管军万户耶律忙古带率领一支契丹军队远征云南,后迁大理金齿等处宣慰使都元帅,长期驻守于云南。目前人们一致认为,今天滇西的契丹后裔便是这支契丹军队落籍云南的结果。

  近年来对云南契丹后裔从各个角度进行的综合考察,基本上证实了其族源的真实性。调查者们主要提供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证据。

  (1)族谱资料等

  云南契丹后裔保存着丰富的族谱资料,其中如《勐板蒋氏家谱》即明确记载他们的先世是契丹耶律氏。明代所修《施甸长官司族谱》,卷首有一幅青牛白马图,[19]并附诗一首,诗曰:“辽之先祖始炎帝,审吉契丹大辽皇;白马土河乘男到,青牛潢河驾女来。一世先祖木叶山,八部后代徙潢河;南征钦授位金马,北战皇封云朝臣。姓奉堂前名作姓,耶律始祖阿保机;金齿宣抚抚政史,石甸(即施甸)世袭长官司。……”这首诗明确叙述了施甸土司的族源以及他们与耶律忙古带的关系。

  据族谱记载,大概在元明之际,云南契丹后裔改耶律为阿氏,据说是取自辽太祖阿保机名字的第一个字;后又先后改为莽氏、蒋氏。今天的滇西契丹后裔主要冠以阿、莽、蒋、杨、李、赵、郭、何、茶等姓氏。为了与其他民族相区别,他们以“阿莽蒋”、“阿莽杨”、“阿莽李”等等相称。座落在施甸县由旺镇木瓜榔村的蒋家宗祠,建于光绪年间,祠堂正门刻有一副楹联,上联为“耶律庭前千株树”,下联为“莽蒋祠内一堂春”。在一些蒋姓契丹后裔家中供设的祖宗牌位,均贴有“耶律庭前千株茂、阿莽蒋氏一堂春”的对联。这表明他们对契丹具有较强的民族认同感。

  清末以迄民国,滇西地区存在契丹遗裔至少在当地似乎已是公认的事实。抗战期间,第11集团军某师长为龙陵蒋氏祠堂题写过一副楹联,上联是“溯族源出自古代契丹”,下联是“考姓氏却为耶律后裔”。又当时在云南省府供职的蒋宗旦,在视察龙陵时应邀题联,上联为“契丹古族汉化久”,下联为“岂知遗裔此间多”。[20]

  (2)语言

  孟志东、陈乃雄两位学者试图将云南契丹后裔的语言(本语)与被认为源出契丹的达斡尔族的语言以及蒙古语进行比较研究,以证实其中的契丹语遗存。孟志东在这方面独具优势,因为他是达斡尔族人,同时又懂蒙语。他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生活在坝区的本人语言汉化程度较高,但生活在山区的本人,其基本词汇与达斡尔语和蒙古语有某些相近成分。陈乃雄教授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根据他对1326个山区本语语词的分析结果,发现其中有一百多个词似乎与达斡尔语和蒙古语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21]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孟志东自己也承认,本语中与达斡尔语和蒙古语相似的那些词,一般也与布朗语相似,而布朗族是与云南契丹后裔长期杂居的一个主要民族,所以对这个问题的结论不可造次。与陈乃雄教授同赴施甸进行契丹后裔语言文字调查的蒙古族学者那顺乌日图提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意见,他认为对本语的比较研究还需要更加广泛和深入,所谓广泛,是指不仅把它同蒙古语族语言进行比较,还应同阿尔泰语系的其它语言进行比较,同当地各民族语言如布朗语、佤语、德昂语甚至当地汉语土语进行比较;所谓深入,就是不仅要对词汇进行比较,还应对有关各语言的语音、语法系统进行比较。[22]

  (3)文字

  1990至1992年,云南契丹后裔调查组从施甸等地明清时代的碑刻中发现了21个契丹小字,其中时间最晚的一方墓石立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孟志东和杨毓骧分别对这些契丹小字做了考释。[23]闻讯前往考察的契丹小字研究专家陈乃雄教授认定这一发现是完全可靠的,并将施甸县长官司发现的阿苏鲁墓石上的两个契丹小字“穴”释读为“太守”或“有司”,正与阿苏鲁曾任长官司正长官的经历相吻合。[24]其后另一位契丹小字研究专家刘凤翥教授在为《云南契丹后裔研究》一书所作的序中也对这些契丹小字予以充分的肯定。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契丹小字的使用下限是在西辽,而出土的契丹小字碑刻时间最晚者为金代中期,出土地点则仅限于内蒙古、辽宁、河北等北方省区,所以此次在云南发现晚至十九世纪中叶的契丹小字,确实令研究者们兴奋不已,被认为是一个重大的发现。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用人类遗传学的手段探索本人的族源,1994年1月,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郝露萍等三位学者会同云南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调查了施甸县木老元乡哈寨村104名本人的四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分布,并将其基因频率与九个南方少数民族及包括达斡尔族在内的八个北方人群进行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本人”与几个南方少数民族遗传距离较近,并最先聚合,而与几个北方少数民族及黑龙江汉族的遗传距离较远。但郝露萍等人认为,这个结果并不能否定本人源出于契丹,因为本人之间历来互不通婚,而只与当地其他民族婚媾,所以他们的契丹血统势必已经变得十分微弱。[25]这个解释是合乎情理的。由此我们可以断言,今天的云南契丹后裔从血统上来说早已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早已被南方民族所同化,有人说他们的体形还保留着北方民族的特征,与当地民族有显著区别等等,[26]大概是一种想当然的说法吧。

  综观上述调查研究结果,我觉得有两个问题需要指出。

  第一,施甸等地发现的契丹小字,被认为是确定云南契丹后裔族属的最有力证据,但实际上它却是最成问题的。据我初步研究的结果,这所谓的21个契丹小字,恐怕没有一个能够成立。

  这些“契丹小字”最初是这样被发现的:调查者们将他们取得的碑铭拓片上凡是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都拿去与《契丹小字研究》[27]所列出的原字相对照,只要能够找到相似的字形,即被认定为契丹小字,然后对其字义加以附会解说。在已认定的21个“契丹小字”之外,还有3个不认识的字,因为在《契丹小字研究》一书中找不到相似的字形,才未作结论,但怀疑它们也是契丹小字。[28]

  这21个“契丹小字”之所以被误认,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属于堪舆家言,因今人不理解而误认为契丹小字。如孟志东编号为①、②的“穴”,见于阿苏鲁墓石,石上共刻有以下三行文字:[29]

  甲山庚向穴

  皇清待赠 孝友和平 阿苏鲁千秋之 墓基

  一世祖讳

  道光癸卯年十二月初四 日蒋姓子孙重修

  左侧第一行小字“甲山庚向穴”是用于标记此墓的形势格局的,龙(即山)、向、穴、砂、水是堪舆家所谓的地理五要素,穴指土中气脉凝聚处,“”是一个符号,用以表示此穴的形态。如果说“穴”是代表阿苏鲁官衔的契丹小字,怎么会附在“甲山庚向”之后呢?又如编号为③、④的“丙—”,见于施甸县长官司的一段残碑,左侧第一行为“卯龙入首甲山庚向丙— ”(以下残缺),这也是一句典型的堪舆家言,全句当为“卯龙入首甲山庚向丙□分金”(“丙”字后面应该是十二地支中的某一个字,而“—”则显然是一个残字),山、向只能表明大的方位,墓穴的具体朝向要用堪舆家的罗盘来确定,罗盘上的准确定位称为“分金”。《云南契丹后裔研究》附录的《蒋德昌墓志》中就有“用丁山癸向丙午分金名焉”这样的话。据我看来,在21个“契丹小字”中,大部分都与堪舆有关。

  另外一种情况是因为不认识碑刻中的异体字而误认为契丹小字。如编号为⑧的“凢”,见于《保阿墓志》:“今合族公议,凢在族党嫡孙,悉皆后裔。”文中的“凢”即“凡”字的异体,梅膺祚《字汇》几部:“凡,俗作凢。”又如编号为⑥的“ ”,见于《蒋德昌墓志》:“苍龙入海,金羊 癸甲之灵。”“ ”即“收”字,此乃碑版中常见的异体字。这句话也是堪舆家言,清尹有本注《催官篇》卷四云:“右旋龙必自艮丑癸子壬亥逆行,俱属癸水,生卯旺亥库未,此金羊收癸甲之灵也。”[30]

  总之,云南发现的所谓契丹小字均属误解。试想,在契丹文字已经消亡六七百年之后的十九世纪,在通篇用汉字写成的碑文中,怎么会夹杂一两个契丹字呢?这实在可以说是异想天开了。我准备在另外一篇文章中专门讨论这个问题,在此只举例说明如上。

  第二,孟志东在《云南契丹后裔研究》一书中对云南契丹后裔的世系做了详细考证,将阿莽蒋一支的世系追溯至东丹王耶律倍和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这里面存在着不少纰漏。

  根据现存的族谱和碑刻资料来看,阿莽蒋的谱系只能上溯到元末明初的阿苏鲁,而《元史》记载的忙古带后裔又只到其子火你赤为止,作者将阿苏鲁推定为火你赤之孙,即缺乏可信的依据。又据《元史》记载,忙古带曾祖耶律秃花金末降于蒙古,秃花父脱迭儿仕金为尚书奏事官,祖撒八儿为金桓州尹,而《辽史》、《金史》中有一位辽末曾使金议和的契丹人突迭,于是作者便毫无根据地认为秃花父脱迭儿就是突迭。试想,辽末金初的突迭怎么可能会是金末元初的秃花之父?更使人不解的是,辽金文献中对突迭的身世本无任何记载,而作者却无端地认定他是阿撒之子。让我们看看作者的推理过程:《金史·太宗纪》有这样一条记载:“天会九年,……和州回鹘执耶律大石之党撒八、迪里、突迭来献。”作者据此推论说,这里提到的撒八就是脱迭儿之父撒八儿,因为撒八、突迭既然同随耶律大石北走,必是父子;其次,撒八亦即耶律淳之子阿撒(奇怪的是,撒八和阿撒这两个人名怎么能划等号?),理由是耶律淳擅立遭到天祚帝斥责,故其子、孙随大石北走顺理成章。这段考证煞费周章,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和阿撒之父、辽宗室耶律淳拉上关系。这样的考证不禁令人感到惊讶。

  尽管从本人的血统中找不到与北方民族之间的亲缘关系,尽管可以肯定在云南发现的契丹小字纯属误解,尽管对阿莽蒋的世系考证不可信据,但我并不否认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在今天的云南确实生活着一部分契丹人的后裔,他们的祖先是元朝南征的一支契丹军队。

1、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

2、别人光鲜的背后或者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痛苦

3、眼泪,有时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微笑,有时候是一种没有说出口的伤痛。

4、永远不要给背叛过自己的朋友第二次的背叛的机会。

5、信佛,信因果,在真正的因果面前,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6、别人说的记在脑袋里,而自己的,则放在心里。

7、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

8、温和对人对事。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9、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现其实那都不算事。

10、和对自己有恶意的人绝交。人有绝交,才有至交

11、学会宽容伤害自己的人,因为他们很可怜,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大家都不容易。

12、学会放弃,拽的越紧,痛苦的是自己。

13、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

14、不要试图给自己找任何借口,错误面前没人爱听那些借口。

15、慎言,独立,学会妥协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本的原则。

16、付出并不一定有结果。坚持可能会导致失去更多。

17、活得轻松,任何事都作一个最好的打算和最坏的打算。

18、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

19、不说谎话,因为总有被拆穿的一天。

20、尽量充实自己。不要停止学习。不管学习什么,语言,厨艺,各种技能。

21、注意自己的修养,你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22、孝顺父母。不只是嘴上说说,即使多打几个电话也是很好的。

23、别指望所有的人都能懂你,因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做了萝卜,自然就做不成青菜。

24、爱父母,因为他们给了你生命,同时也是爱你爱的最无私的人。

25、偶尔也要现实和虚伪一点,因为不那样做的话,很难混。

26、收敛自己的脾气,偶尔要刻意沉默,因为冲动会做下让自己无法挽回的事情。

27、其实我奢望的最美好的生活,无非就是白天可以有说有笑,晚上还能睡个好觉。

28、不要害怕改变,尽管你可能会因此失去一些好的东西,但你也可能会得到一些更好的东西。

29、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思考。

30、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限度。特别是信任。

31、懂得倾听别人的忠告。

32、不冷不热,在自然界是让人最舒服的温度,但是在感情界,却是最让人想死的温度。

33、尽量不要讲同事朋友的八卦。

34、太多的情话让人矫情,太多的哲理让人麻木,太多的现实让我们显得世故。单纯,是多么奢侈。

35、坦然接受生活给你的馈赠吧,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小编阿苏推荐30条经典心情语录

1、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

2、有的时候你必须跳出窗外,然后才能在坠落的过程中长出翅膀。

3、只有最漫长的坚持,才能带给我们最永久的幸福。

4、真正的坚强就是当所有的人都希望你崩溃的时候,你还可以振作。

5、人之所以活得累,是因为放不下架子撕不开面子解不开情结。

6、如果你还在留恋昨天,就不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7、爱她,就不要给她乱想的机会。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为你乱想的人是多么的爱你。

8、学会欣赏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学会呵护别人,就是疼爱自己。

9、亲爱的自己,现在的付出,都会是一种沉淀,它们会默默铺路,只为让你成为更好的人。

10、相信人,相信感情,相信善良的存在;要开朗,要坚韧,要温暖的活着。

11、生活是一场回不了头的旅行,不要浪费时间,等待那些不愿和你携手同行的人。

12、在生命中,再无聊的时光,也都是限量版。所以,不要为旧的悲伤,浪费新的眼泪。

13、世界上最美妙的一件事是,当你拥抱一个你爱的人,他竟然把你抱得更紧。

14、陪伴与懂得,比爱情更加重要。

15、坚强的内心,往往会被一句简单的安慰打败,然后泪流满面。

16、从今以后,不要再过你应该过的人生,去努力过你想过的人生。

17、微笑和沉默是两个有效的武器:微笑能解决很多问题,沉默能避免许多问题。

18、胆怯的智慧还在犹豫的时候,勇敢的无知已经行动了。

19、遥不可及的并非是十年之后,而是今天之前。

20、成长,带走的不只是时光,还带走了当初那些不害怕失去的勇气。

21、要努力使每一天都开心而有意义,不为别人,为自己。

22、你若不想做,会找到一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找到一个方法。

23、闭上眼睛,清理你的心,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24、永远要记住,无论我们做什么,人生从来都没有失败,唯一的失败就是自己放弃。

25、人生的跑道上,有人用心欣赏风景,有人努力让自己成为风景,都是一种美。

26、世界上唯一的你,就算没有人懂得欣赏,也要好好爱自己。

27、朋友也好,恋人也罢,你若不真心对我,我何必真心待你。

28、当你觉得某人神秘时,会被吸引;当你觉得某人浪漫时,会爱上;然而这都转瞬即逝。只有当你觉得某人成为习惯时,生活才开始。

29、因为爱过,所以知道寂寞的滋味;因为难过,所以会常常流泪;因为不想错过这一站的幸福,所以更加的珍惜你。

30、有些事,如果一开始错了,那么你即使花上所有的力量,也无法挽回了。

小编阿苏推荐,佛家俗语,句句经典

1、要学会客观的对待生活,不回避压力,不挑剔辛苦,命运本来就没有一帆风顺,也就不奢望对面相逢的运气都是幸运,承受命运之重,包括那些沉重,都是生命绽放的内涵。

2、几千年来,闪耀着灿烂光辉,包涵着东方智慧,人生哲学的道家文化,包括太极哲学,多年来被一些算命,卜卦,江湖杂耍等所包围,以致大众对道家文化产生那么多的误解和误会,需要大家多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远离那些边缘糟粕。

3、塞翁失马,祸福都随它;春风得意,看尽长安花;古道西风,小桥流水人家……这岁月,这人间,这条路,你的态度,就是结果。

4、春来柳丝青,秋去柳丝黄,人生这一场,别离容易再见难,不管世间谁和谁擦肩,一份友好,一份温暖,别错过了这一趟人间。

5、乐观的人能把悲惨的境遇看作生活的内容,悲观的人却把平安的日子过得像悲剧。生活就像这更新的微博,让它尽快翻篇儿,不会变戏法,可以变着法的忘记烦恼啊。

6、生活里要学会耐心,愤怒的时候,流泪的时候,彷徨的时候,尤其需要生活的一份明智,学会坚持,才是命运最好的性格,人生几十年,急什么,忙什么,吹不干的泪眼,枉费了多少多愁善感。

7、生活里我们面对许多不快乐的事情,显然计较是最不高明的情绪,生活里免不了烦恼与纷争,咸的咸,淡的淡,岁岁年年,春风远去,春风又到,就让春风化作一场宣告,人活一场,活的不是你的语言,活的是你对命运的那场尊严。

8、怀一腔善意,走一趟风雨天涯,经历着迎面杨花,欣赏着风云飘渺,这一腔善意,就是命运的风度,得失随缘去,云淡天地宽。行也在咱,留也在咱,让这一趟岁月,活成一场恬恬闲闲的悠然。

9、心地是命运的一片风光田园,妙处自古难与人说。心地起烽火,还向心头消,万物皆是客,终归寂静处。对错成灰,无人无我,苍茫大地,一片好山河。

10、有时我们在探索生命的意义,却只明白了一句,树老树根深,人老骨头硬。热情抵不过岁月,梦里等不来收获,就算人生是一场无言的经过,总不能把人生活成一场憔悴,又不是瓷器,娇贵什么。

11、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回你一句赞美;给人一个笑容,别人才能对你回眸一笑。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关的,舍与得也是互动的。所以,我们劝人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12、生活里不要苛求自己十分完美,不管自己是生活的栋梁,还是岁月的稻草,你的脊梁,支撑着你的命运,累了歇一会,不算懒惰,天黑不看不见,不怨自己眼光短,如果遭遇烦恼,装作看不见,恭喜你,修炼不错。

13、怀一腔善意,走一趟风雨天涯,经历着迎面杨花,欣赏着风云飘渺,这一腔善意,就是命运的风度,得失随缘去,云淡天地宽。行也在咱,留也在咱,让这一趟岁月,活成一场恬恬闲闲的悠然。

14、小徒弟问我最伤心的事情是什么,我的回复,咱是老难看的乡下人的方脸,就像电脑显示屏一样,感谢大家的厚待,让俺不用装,快乐的活着,迎接这平凡岁月。

15、快乐不是一种回归,它是内心世界的一种担当,它不必要服从命运的意志,却需要自己一种独立承担,有句俗话说的好,凭力气吃饭,靠双脚走路,人生需要独立,不是那种鹤立鸡群,而是面对挑战的时候,把坚强发挥到极致。

16、有时候生活的磨砺,让我们变得沉默无语,不是悟到了什么,而是实在不想计较什么,人生几分柔软,不是活在别人的舌头里,而是活在这撕不破的脸皮里,别人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脸皮有足够的弹性,一张方脸向阳光,不卑不亢。

17、命运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考验如何在孤独中成长;就是在坎坷路上颠簸,还不至于跌下来。最主要的就是笑对生活。

18、谁都想过快乐幸福的生活?但生活的故事注定了却无法回避,命运的安排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人生几何对酒当歌

19、人生几十载,总想找到几个知音,寻寻觅觅,是自己不配做别人的知音,还是知音错过了投胎时节,弘一法师说,知交半零落,收起那些遥远的妄想,命运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考验你如何在孤独中成长。知音到底在哪里?也许在其他星球里流浪。

20、有时候生活的磨砺,让我们变得沉默无语,不是悟到了什么,而是实在不想计较什么,人生几分柔软,不是活在别人的舌头里,而是活在这撕不破的脸皮里,别人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脸皮有足够的弹性,一张方脸向阳光,不卑不亢。

21、不管命运给我们安排什么课程,在悲观中寻找生机,在浮躁中摸索冷静,柳丝千万条,昨夜风吹树,既然生命是一场敲敲打打,又何惧这秋冬春夏,大不了一场汗流浃背,也说不准风雪交加,流水悠悠东去,稳稳当当做人。

22、生活里有些烦恼,别人忘了,你还记得,其实是一种后知后觉的损失,能学会比别人忘的快,就是命运的一个进步。

23、不要把人生活成一场烟雨倦客,就算许多故事,风干了,成尘埃,但总有那些美好留在那些命运的转角处,妆点萧瑟,给

和味苏的每集内容

播出日期: 20101024 (日)吃得健康是近年饮食界趋势,有人认为烹调时少盐、少油、调味料越少越好,食物清淡得近乎无味才是健康,到底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