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董氏同宗修家谱
1.族谱介绍 董仲舒学术思想暨董氏渊源研讨会认为:董姓源于炎帝部落的祝融氏家族,山西省闻喜县是董氏始祖董父的发祥地。 国家一级作家,著名文艺评论家董大中研究:河东地区不仅是华夏孝文化的发源地,还是董姓的发祥地。万荣的东面是稷王山,山的东边便是闻喜。四千多年前,董姓便在闻喜县产生。”到了两汉之际,距今两千多年,也就是董永生活的那个年代,董姓才开始向四面八方搬迁出去,迁移、发展到全国。晋南闻喜、洪洞等地是董氏世居地区,山西汾河流域居住着董仲舒第六个儿子的后裔,典型村落是汾阳的董家庄,有5000多董族人口g 山西闻喜一带应是原董部落活动区,颛顼帝的己姓之后,廖叔安有一子叫董父,他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于是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6许多龙学会了表演舞蹈。帝舜非常高兴,就封董父为鬷川 中华董姓发祥地也称鬷川,应是原董部落活动区山西闻喜一带,山西闻喜一带有地名为鬷里,鬷音ZONG实为董DONG一音之转。 《左传》曰:昭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晋魏献子问於蔡墨曰:“虫莫智於龙,以其不生得也。信乎?”对曰:“人实不知,非龙实知。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 献子曰:「是二氏者,吾亦闻之,而知其故,是何谓也?」对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音宗ZONG)川,鬷夷氏其后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献子曰:「今何故无之?」对曰:「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失官不食。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郁湮不育。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曰:『龙战于野。』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 又日:“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嗜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杜注:顺也。) 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董,氏日豢龙,封诸鬷(音宗,字于“凶”旁疑缺四点,待考。)川,鬷夷氏其后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huan龙氏。有陶唐氏(按,即帝尧,始封于陶,后徙于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韦瘃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 即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rvz” 辛有的后代4062世袭晋国太史之职,至春秋时,有史官董狐,居今山西临汾翼城。翼城之得名,实为豢龙氏之故,龙之为物,生而有翼。翼城董姓名人如董万瑞(1941-)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山西翼城人。中将。 晋灵公时,晋卿赵盾因避灵公杀害而走,未出境,其族人赵穿杀灵公。董狐认为责在赵盾,因此在史册上写道:"赵盾弑其君。"由于他不畏权贵840秉笔直书,旧时被誉为"良史"。秦未,董狐另一支十代裔......余下全文>>
青龙满族董姓与张姓
本姓董佳 氏隶属佛满洲正蓝旗。祖籍长白山6道沟,明朝末年移居叶赫部董佳城(今在吉林省公主岭东南),后归顺努尔哈赤。顺治初年丛龙入关,随豫亲王多铎麾下立有战功后驻北京。康熙九年(1670年)六辈太爷“乙达拉”由北京迁驻青龙县,牛心坨乡,山拉嘎村。董佳氏祖茔在滦县西法宝村。后世子孙散居:三岔口、官场、稍枝峪、庄窠、娄子石 等地。
晚清时期董佳氏又有分支取张姓,因此青龙正蓝旗董、张两姓本为一家 ,有“张董不分”之说。
河北青龙《满洲正蓝旗董氏家谱》共4卷,清道光十六年(1836)抄本,现藏于青龙县官场乡文子村董氏族人手中。
青龙满族董姓,本姓董佳 氏隶属佛满洲正蓝旗。祖籍长白山6道沟,明朝末年移居叶赫部董佳城(今在吉林省公主岭东南),后归顺努尔哈赤。顺治初年丛龙入关,随豫亲王多铎麾下立有战功后驻北京。康熙九年(1670年)六辈太爷“乙达拉”由北京迁驻青龙县,牛心坨乡,山拉嘎村。董佳氏祖茔在滦县西法宝村。后世子孙散居:三岔口、官场、稍枝峪、庄窠、娄子石 等地。
晚清时期董佳氏又有分支取张姓,因此青龙正蓝旗董、张两姓本为一家 ,有“张董不分”之说。
河北青龙《满洲正蓝旗董氏家谱》共4卷,清道光十六年(1836)抄本,现藏于青龙县官场乡文子村董氏族人手中。
---------------------------------------------------------------------------
河北青龙县清代满族移民概况:
康熙九年(1670年)2月清朝户部获奏准:“今以古北口外地拨与镶白旗、正黄旗, 罗文峪口外地拨与正白旗,冷口外地拨与镶白旗、正兰旗,张家口外地拨与镶红旗、镶兰旗。”自此,正蓝旗和正白旗满族人或奉旨殖田,或军功受赏,按照户部所拨之地纷纷到关外占地定居,自垦自食,成为口外荒地的开发者。按照户部的安排,出冷口来青龙的满族应是正兰旗和镶白旗,但当时迁来的却是正兰旗和正白旗,因朝廷临时作了调整镶白旗没有来。
满族人就于康熙九年荒芜了几百年的塞外:
出冷口的正白旗有张、王、李、肖、佟、宋、满、高、刘、杨、谢、马、金、于、崔、邵十六姓,在肖营子、七道河一带定居。
出刘家口的正兰旗王姓,在草碾一带定居。
出桃林口的正兰旗董姓(也可姓张),在三岔口、官场、稍枝峪、庄窠、娄子石一带定居。
出义院口的正兰 旗周、林、匡、李、樊、丁等姓,在干沟、木头凳、龙王庙一带定居。
出冷口的正兰旗李、冯、于、翟等姓,在蒿村、大石岭、大巫岚一带圈居。
镶兰旗原定拨到张家口外,但因那里空地不足,就令一部分镶兰旗人来冷口外垦荒。其中的邢、兰两姓到邢厂。王、郑两姓到王厂。龚、杨两姓到龚厂定居。
正白旗十六姓由十二个“千总”(正六品)带领来冷口外定居后,不缴纳租税,只是每年向皇宫都虞司御膳房缴纳七千四百二十只野鸡,称为“雉税”或“野鸡差”。当时冷口外林深草茂,禽兽繁多,有“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落到粥锅里”之说,猎取野鸡很容易,每个千总手下有十几个鹰手,专捕野鸡。在应缴纳的野鸡中,要两只活鸡(一雄一雌),于冬至前送到,供祭祀天坛之用,其余的要死鸡,每年送四次。送野鸡时千总亲自押送,车上竖有三角形的黄龙旗,上写“御差”二字,沿途州县见到此车,都派人护送,防备中途发生劫抢。
后来由于口外人口的增加,垦荒增多,野鸡逐渐减少,鹰手猎捕完不成应缴任务了。千总就把雉税按地亩分摊到各户,由各户猎取上交千总,再送北京。光绪朝以后,野鸡更少了,各户也难以完成猎取任务,就折成银两缴纳演变曾税收。
晚清时又有不少满族人口迁来青龙。
如镶黄旗徐姓迁到铁炉沟。正兰旗黄姓迁住黄杖子。镶兰旗关姓迁到炮手堡子。
正白旗马姓迁到青龙镇马杖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繁养增多,原地难以容纳,就分丁拨户迁居其他地方。如肖营子的杨姓,先后分居到响水沟、榆树沟、土石门、大杖子、井沿子等地。
姓董的应该是建州女真的后代吧,满族由建州女真八部,海西女真四部,和东海女真一部组成的!
建州女真8部及其分布为:苏克素护(亦作苏护或苏浒)河部,因居地临水得名,今称苏子河;哲陈部,哲陈为满语,疆、城郭之意,因居建州女真区域西北角得名,地在今苏子河与浑河合流处一带;完颜(一作王甲)部,分布在今新宾满族自治县东北的浑江上游地区;浑河部,以水得名,约分布在今抚顺市东南的浑河流域地区;栋(一作董)鄂部,以水得名,居今称大雅儿浒河流域;鸭绿江部,居今鸭绿江上游地区,有人认为该部居民是明成化年间(1465—1487)从图们江流域来投的毛怜卫人;讷殷部,以水得名,地在今松花江上游地区;珠舍里部,分布在朱色冷河(今二道江)流域,地在今吉林省安图县境。前人常称前5部为满洲5部,后3部为长白山3部。
满族董鄂氏,在清朝中叶以前即冠汉姓为赵氏、董氏、栋氏、席氏、东氏、古氏、鄂氏等。正白旗!
董鄂·格兰:(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五品官。
董鄂·罗敏:(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曾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兵部侍郎
董鄂·辉色:(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曾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三等侍卫;
董鄂·鄂哈:(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曾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七品官
董鄂·常山:(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曾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七品官
董鄂·常久:(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曾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笔帖式。
董鄂·鄂尔多:(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元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吏部尚书。
董鄂·都敏:(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元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吏部侍郎。
董鄂·傅泰:(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元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庶子。
董鄂·常鼐:(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元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郎中
董鄂·讷楞:(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元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三等侍卫
董鄂·三保:(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元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三等侍卫。
董鄂·鄂鼐:(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元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佐领。
董鄂·阿鼐查图:(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元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佐领。
董鄂·拉哈:(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元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六品官
董鄂·董常:(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元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郎中
董鄂·常保:(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元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二等侍卫
董鄂·黑达色:(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元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二等侍卫
董鄂·公保:(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元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二等侍卫
董鄂·安泰:(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元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佐领
董鄂·索泰:(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元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笔帖式。
董鄂·纳泰:(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四世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副都统
董鄂·珠满:(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四世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郎中
董鄂·宁德:(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四世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员外郎。
董鄂·保成:(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四世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主事。
董鄂·博宽:(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四世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主事。
董鄂·唐喀:(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四世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三等侍卫。
董鄂·东郭络:(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四世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五品官。
董鄂·宁福:(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四世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佐领。
董鄂·鄂罗锡:(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四世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八品官。
董鄂·博立:(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四世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监生。
董鄂·巴哈良:(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四世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
董鄂·都纳哈:(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四世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
董鄂·博卓:(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四世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
董鄂·鄂罗善:(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四世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笔帖式
董鄂·阿尔赛:(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四世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护军校。
董鄂·永典:(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五世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都统。
董鄂·永常:(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五世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安西提督。
董鄂·永成:(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五世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任七品官。
董鄂·安恒:(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五世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生员。
董鄂·桑格:(生卒年待考),满族,董鄂·鲁克素之五世孙;北京人,满洲正白旗。生员。
家谱在文革的时候被保定图书馆的抄走了,家庙也被拆了,老庙里地上刻的谱也被砸了,碑也尽毁,皇帝钦赐的一个玻璃球也被砸了,现在新修的庙里仅剩一个皇恩天锡的匾是老的了,但是也是裂的给拼上的。字几十年前就已经丢了,现在都是瞎起的了。咱家当初是出过大人物的,好像是十八代孙当过太子太傅,这个庙是皇帝钦赐的,就在雄县开口应该是二村,有机会可以去看看。开口董氏二十八代孙留。哈哈其实我也有点记不清我是二十八代还是二十九代了。XD
寻董氏同宗修家谱
本文2023-11-06 00:49: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18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