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东吴的四大将领是太史慈,黄盖,周泰,程普,还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被称为东吴英将,因为这四人优秀的统率能力为东吴对外攻略立下汗马功劳。虽然鲁肃在三国演义被描述成一个迂腐的人,但鲁肃从一出山就献计攻下刘表的荆州,然后联合刘璋对抗曹操(那时候刘备还在刘表那当小弟),这和诸葛亮为刘备献计联合孙权对抗曹操一样有远见卓识,而且后来赤壁之战时,鲁肃力挺孙权联刘抗曹也表现出他的魄力。至于太史慈、黄盖、周泰、程普,他们是东吴名将,论功绩不如前面几位。
遥想当年曹操赞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可想而知,曹操一代枭雄,对孙权称赞不已。
孙权,字仲谋,是吴国的开国皇帝,但他还是古代帝王盗墓第一人,南越王墓第一盗。
无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关于孙权盗墓的故事没有任何记载,所以世人印象中的孙权英武果断,胆略过人,作为上位者除了拥有深谋远虑外,还能审时度势,下听臣辩,极具君王之才。完全一副明君霸主形象,雄据江东。
说他盗墓,估计会被天下人所斥骂,几乎没有人相信。
所以,未正式说孙权盗墓前,先得再说一下什么叫盗墓者。别以为自己亲自拿起“洛阳铲",那才叫盗慕者,实际上,真正的盗墓狂人,没有一个是亲自操作干活的,都是幕后老板和指挥。
孙氏家族在汉末大放光彩,老爹孙坚剿灭黄巾军,讨伐董卓,但在打荆州刘表时,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死,提前领了盒饭。哥哥孙策临危受命,广交豪杰,为孙权获得周瑜,张昭,张纮等人辅佐,打下江东。但孙策短命,外出狩猎被人刺杀死了,孙权接班,有人有地盘,称帝了。
1 给老子修庙动盗墓歪心
原来,古代帝王立国,必立“七庙”,就是建七座庙,分别供奉自己的祖宗,即"四亲”庙(父、祖、曾祖、高祖)、“二祧” (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其中太祖庙位居正中,其左右各为三昭三穆。
据《宋书·礼志六》(卷十六)透露的情况,孙权当了皇帝之后,并未完全按照这规矩办事,他仅仅给自己的老子孙坚立了一座庙。此庙被尊为东吴的“始祖庙”,庙址在当时的长沙郡临湘县。
但这里有令后人不解的地方,就是既然是“始祖庙”,那就应该与都城建在一起,这样既方便祭祀,也比较正统。不过孙权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福地说”。孙坚当年平剿包括黄巾军在内的东汉末年农民大起义有功,被朝廷拜为长沙太守。
当年孙家起兵反秦、反董卓也都是从长沙起事,长沙对孙家来说确是福地。二是“风水说”。宋书《分门古今类事》(卷十七)转引《广异记》称,当年孙坚父亲死后,孙坚请风水先生在浙江老家富春卜地下葬。忽然有一个怪异之人问他,你家想当百世诸侯,还是想当四世皇帝孙坚说想当皇帝。于是这个人随手指了一处。孙坚很是惊异,相信了那人,把父亲葬在那地方。富春江有一次涨水,孙坚父亲的坟四周形成了一条狭长的沙带。有老人就说,你的子孙将来会在长沙发迹,后来果然如此。
但孙坚的庙修好后,孙权却未祭祀过,每年仅派长沙的主政官员代他前往祭祀。孙权这行为, 日后广受史家的批评,认为孙权根本就没把他的老子当成"始祖”,为君不尊,立始祖庙不过是做样子。
让史家批评更为激烈的地方,却是修庙的木材来源——竟然是盗墓盗来的。
从别人家的祖坟里挖出来的,用死人的“棺材板”给老子修庙,史家称“未之前闻也”,即从来没有听说过,感到十分惊讶和不解。
当年,长沙附近山多树,木材丰富,并不像现在森林资源不丰富。孙权这样给老子修庙确实有点“糊弄鬼”的意思。
2首盗第一任长沙王大墓
孙权盗的是哪个人的墓这个人的祖上算起来与孙家祖上的关系还不一般呢他就是历史上第一任“长沙王”吴芮。
对于吴芮的身世,不同版本的吴氏族谱上有不同的说法。主流的说法是,吴芮是吴王阖闾的后代,这么说来,孙权的祖上孙武能发迹,还要感谢吴芮的祖上吴王,将恩人之后的墓挖了实在不像话。
那么首任长沙王是如何死的?
据《汉书·吴芮传》(卷三十四)记载,公元前201年,吴芮这个长沙国王仅当了一年,时年40岁,刚过生日后不久,便死了。死后刘邦谥他为“文王”,由其子继王位。
北魏时地理学者郦道元曾到过吴芮墓旧址看过,他在《水经·湘水注》(卷三十八)中写道, "(吴芮墓)广六十八丈,登临写目,为廛郭之佳憩也。”从郦道元所记来看,吴芮墓很大,汉代四尺约一米,吴芮墓周长达到了170米,看来孙权挖后并未铲平毁掉。
既然要盗墓材,长沙附近的古冢名墓很多,为什么要选吴芮的这是因为吴芮的墓材多,而且好。
秦汉时期曾流行一种特高等级的下葬礼制,叫“黄肠题凑”,这种葬式有利于尸体保护,本是春秋时期周天子所葬专用,后来诸侯王、功臣,经特许也可使用了。如西汉大将霍光死后,汉宣帝便赐给他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
“黄肠题凑”全部用上等木料做成,墓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
孙权盗掘吴芮墓的事情动静很大,让吴芮居住在浮梁瑶里的族人相当吃惊。
当他们知道祖坟被盗的消息后,赶紧奔赴长沙,看到自己引为自豪,视为圣祖的吴芮坟幕遭盗,棺材遭撬,还被晒尸,他们悲痛万分,气得要死,不排除有人要找孙权讨说法。但孙权其时龙运当头,是吴国的大皇帝,吴芮的族人也只好忍了。自己收拾埋了。
3再盗南越国三代王墓
盗墓贼盗墓材仅仅是盗墓动机里的一小部分,多是盗墓小贼所为,所盗对象也多是一般的民家,没有多少金银珠宝随葬。绝大多数情况下,盗墓贼看上的还是随葬宝物。
孙权盗墓就是这样,并非仅仅是“借木料”,贪图财宝才是他的最大目的。
当时,曹操、董卓这些汉末英雄,也兼职盗墓,通过盗墓筹军饷、军需。身处当时社会大环境下的孙权也一样,不忘“摸金”,给吴国和孙家积累巨额财富。
史载,长沙之地被东吴占领后,孙权确实曾仿照过曹操的做法,令人在此盗掘过王侯贵族的墓葬,获取奇珍异宝。而有文字记载的一起是他曾成功盗掘了第三代南越王一—明王婴齐墓。
时间到了公元229年,距离南越国灭亡已有322年,孙权瞄上了南越国王墓。
孙权盗南越国王墓的记载,见于晋人王范的《交广春秋》一书《三国志)上并没有交代。这不是因为孙权盗墓不存在,而是陈寿编的这本书太简单了,许多珍贵的史料都未能收录进来。所以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看看确实看不明白,便下令中书侍郎裴松之作补注。
南越国王赵佗的墓虽然藏有宝物无数,但因为很注意反盗墓,所以直到300年后的三国时期,仍一直没有被人发现。据《交广春秋》所记,孙权先安排当时在广州的交州从事吴瑜,到民间明查暗访,搜集南越王墓的情报。但查听多日,也没有发现一点线索。
但吴瑜并非一无所获,他找到了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的墓。孙权听到汇报后很干脆地批示,还等什么,立即动手挖赵婴齐的墓。
曹魏集团一直对吴国虎视眈眈,但孙权把边防安全都放一边了,派将军吕瑜带上几千名土兵,千里迢迢,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来到广州。他们打着官方旗号,明火执仗,盗挖起了南越王墓。
根据《广交春秋》所记,婴齐穿着金锁玉衣,身上的饰件是纯金的,还有36颗玉玺金印,三枚铜剑,铜剑上面还有精美的龙状花纹。
盗了赵婴齐的墓,孙权还不死心,又让吕瑜将广州城外四周的山岭翻了个遍,真的是挖地三尺,今广州附近的不少山岗都让孙权的人马刨过。但幸运的是,二代南越王赵昧的墓阴差阳错地逃过一劫。
说到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这是由孙家父子两代人联合起来创造的,其中孙坚和孙策是作为创业者的面目出现的,他们存在的目的主要是创业,打天下,并且成就了一番事业,打下了江东六郡,而孙权则与孙坚和孙策完全不一样,因为孙权是作为官二代和守业者出现的,孙权的主要作用就是保住江东。
孙坚是东吴政权的第一代创业者,他利用自己善于打仗的能力,奠基了东吴政权的军事集团,不仅打败了董卓,杀了华雄,还两次击败了吕布,以孙坚的战斗力,基本上可称得上东汉末年最强的,并且他是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中唯一击败董卓的人,同时孙坚创造了东吴政权最早期的团队,为后来的孙策打天下留下了人才基础。
孙坚
孙策是东吴政权第二代创业者,他与父亲孙策非常相似,都是勇猛善战,孙策凭借一己之力,只用了五六年时间就打下了江东六郡,奠定了东吴政权最核心的版图,要知道孙策从开始打江东创业时,只有20岁,到死的时候,也不过26岁,如此年轻的年龄,就能创造如此伟大的事业,想想刘备一生打了26年,才有荆南四郡的地盘,而曹操一生打了23年,才占据了整个北方,这样看起来,孙策的战绩真的很强。
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孙坚和孙策善于打仗,特长是武,而孙权打仗不行,善于治国,特长是文,为什么一家人,会有如此强烈不同的反差,这是什么原因呢?
有句俗话叫:环境创造人。
孙坚所在的时代,属于东汉末年乱世开始的年代,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孙坚被他的同乡
朱儁
孙坚这种打法,完全就是要命的打法,正是在这种环境之中,锻炼了孙坚英勇作战的能力,就算孙坚想好好做个文官,那也是不可能的,乱世之中,哪里会有安宁呢?乱世环境之下,只会造成一个又一个英勇善战的将军,孙坚就是其中之一,这就是环境的作用。
孙坚打败董卓获得玉玺
要说到孙坚的家族,其实并不出众,孙坚能够崛起,完全靠武力,孙坚打完黄巾军又到凉州跟随张温打羌人,黄巾起义结束三年后,孙坚因为战功被封为长沙太守,孙坚又开始打长沙地区的叛军,打完长沙又跟到隔壁郡县去平叛,就是在不断的征战过程中,孙坚成长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他是唯一击败董卓的人,还两次打败了猛将吕布,斩杀了华雄。
所以说,孙坚为什么善于打仗?就是环境逼出来的,如果孙坚不会打仗,他早在乱世中被杀,或者一生就默默无闻,这样的话,根本就不可能有后来的东吴政权。
再说孙策,孙策18岁时,父亲孙坚被刘表手下的黄祖施放暗箭所杀,孙坚虽然英勇善战,但是战场上枪林箭的环境之下,难免会有意外,孙坚就是死在了黄祖部将的暗箭之下,那一年孙策只有18岁,并不在父亲身边,孙坚的灵柩还是他的侄子孙贲率领余部
扶送
回家的,那一年孙权只有11岁。
孙策与周瑜
18岁的孙策在当时能做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率领父亲的部将为父亲报仇,但是当时孙坚的部将都被袁术吞并,孙坚在生前也是依附于袁术的,孙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设法从袁术那里讨回父亲的部将,前后用了一年时间,孙策才做到,要知道乱世之下,年轻的孙策除了为父亲报仇,没有别的办法,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父亲被杀而无动于衷。
孙策所在的年代同样是东汉末年的乱年,董卓乱政,李傕、郭汜乱政,先后被杀,原来隶属于东汉的地方政府军也开始你争我夺,你死我活的战争,孙策在当时只能算是依附于袁术的一个小家族,想要立足下来,孙策只能靠打打杀杀,就连从袁术那里讨回父亲的军队,也是靠英勇善战要回来的。
有了军队之后,孙策首先要做的就是扩大规模,打下固定的根据地,要不然在乱世之中是无法养活一支军队,一定得有固定的地盘才行,所以孙策把目光对准了东江六郡,当孙策渡过长江到达江东时,他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他除了勇往直前、英勇善战打出一片天地之外,就只有战死沙场这一条路可走了。
孙策传位于孙权
环境逼得孙策只有不断打打杀杀,不断地骁勇善战,不断地夺取江东六郡,才能生存下来,若不是环境所迫,孙策也不会如此拼命,孙策只用了六年时间就打下江东六郡,这个时间已经是很短了,显示出孙策与众不同的军事才能和武力,建立东吴政权功劳最大的就是孙策,如果没有孙策打下江东六郡,历史上就不可能会有东吴政权。
孙策要打下江东六郡的同时,也不断为自己父亲的死来报仇,由于种种原因,孙策还没有来得及拿下荆州就被人刺杀而死,孙策在临死前,把孙权定为接班人,而不是更像他的孙翊,因为孙策定下的战略是让孙权守住江东六郡的地盘,而不是让他跟自己一样继续创业,关于这一点,孙策就定位了孙权。
所以孙权一接手政权,就是一个官二代,直接继承了江东六郡的地盘,相对于孙坚和孙策来说,孙权的首要任务不是创业,而是守业,这是孙策定下的战略,孙权总得遵守,既然是守业,孙权不可能像他的父亲和兄长那样到处去打打杀杀,而是利用能力与职责,调到一批人帮他打打杀杀。
孙权重建江东
所以,环境迫得孙权只有不断用人,用好人,才能管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孙权的潜意识中,把孙策打下来的江东六郡保住,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事实上,在那种复杂的环境下,孙权做得很不错,要知道孙权刚接班时,江东面临内忧外患,外部有强敌虎视眈眈,比如刘表和曹操,曹操甚至勾结孙权的堂兄孙辅谋取江东,而孙权的堂弟孙暠也企图夺取政权自立为主,再加上江东内部的山越人叛乱,孙权想要保住江东的任务非常难。
但是,孙权做到了,他利用自己的能力先后解决了内忧外患,成功守住了江东,这是环境逼出来的,所以说,孙坚、孙策英勇善战,善于打仗是环境逼出来的,孙权不善于打仗,而善于治国用人,也是环境逼出来的,但有个前提,孙家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人,才会被环境逼迫成为人杰,这就是最终的原因。
《三国演义》中东吴的四大将领是太史慈,黄盖,周泰,程普,还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
本文2023-11-05 22:42:4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17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