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刘氏家谱字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1收藏

四川刘氏家谱字辈,第1张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3、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

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

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刘姓是赣南客家的大姓,也是有资料可查最早南迁到赣南的汉姓大姓氏。至于刘姓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晋襄公死后,其儿子夷皋还小,大臣们都主张立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为晋君。于是执政大臣赵眉派人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晋襄公的夫人缪赢知道此事后,天天抱着太子夷皋去宗庙里哭闹。赵眉等人被她闹得没办法,只好立小孩为晋君。这时公子雍已经由秦军护送来到边境,赵盾就亲率晋军去阻挡。秦人一见赵盾出尔反尔,非常恼火,双方在令孤一带交战起来。秦军准备不足,打了败仗。而由赵盾派去接公子雍的士会也只好留在秦国。其后裔也就成为了刘氏-----意思是有“留”成刘姓。

==================================

刘姓为古帝尧的后裔之姓。尧姓祁,传说尧的后裔祁刘累为夏养龙,因饲养不善,死了一条母龙,他怕夏帝惩罚,就偷偷逃到河南,他的子孙就以刘为姓,这是中国最早的刘姓。刘累后裔中的一支被周成王封为杜伯,杜伯儿子的曾孙士会因国内动乱逃到秦国,士会后来又回到国内,但有儿子留在秦国,留在秦国的后裔恢复刘姓,居住在今陕西一带。西汉时,刘邦赐刘姓与一些少数民族和项伯之族,后刘邦与匈奴结亲,将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因匈奴跟母姓的习惯,所以匈奴人有许多均姓刘。由于汉朝的强盛,刘姓人口也随之极大的发展起来,早期刘姓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晋朝开始刘姓迁往福建,约在唐朝时迁往两广。在中国历史上,刘姓称王称帝者多达66人,先后建立有西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后汉、北汉、大齐等王朝或政权,共历时650多年,是中国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刘姓掌握政权时间久,享有特权,是人口能够得到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刘姓涌现的人才也非常多。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宾客数千人编写《淮南子》,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刘歆父子,为中国目录学之祖,还有训诂学家刘熙;东汉有书法家刘德升;三国时魏有哲学家刘劭;魏晋时有数学家刘徽;西晋有将领、诗人刘琨,及“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东晋勇将刘牢之;南北朝时刘姓多文人,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其著有《文心雕龙》,学者、文学家刘峻;隋代,有经学家刘炫、刘焯,农民起义领袖刘元进;唐代理财家刘晏,史学家刘知几,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诗人刘长卿,散文家刘蜕;北宋史学家刘恕;南宋有词人刘过,画家刘松年;金国有文学家刘迎;元代有学者刘因,红巾军首领刘福通;明清时代刘姓有许多人奋起反抗封建压迫,如刘通、刘六、刘七等等,此外,画家刘钰,诗人刘体仁,小说家刘鹗;现代有诗人刘大白,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志丹,***员刘胡兰等等。刘姓约占汉族人口百分之五点四,超过6000万,是中国第四大姓。

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点三八。

寻根溯源

1、据《元和姓纂》、《新唐书》等资料所载,出自祁姓尧帝之后。以字名为氏。

2、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所载,出自姬姓周太王古公�父之后裔。

3、改姓而来。据《史记》所载,刘邦称帝后,赐有功之臣娄敬、项伯为刘姓,并赐其他降汉的项氏家族改姓刘。其它姓氏改姓刘。据《史记》所载,西汉公主嫁与冒顿为妻,其子女皆从刘姓。另外有薛、何、美、陆终氏和少数民族鲜卑孤独氏,女真族乌古论氏、移剌氏、满族宁古塔氏、留佳氏等众多姓氏改为刘姓。

得姓始祖

刘累。刘姓系上古圣帝尧的后裔。尧出生时其母庆都寄居 于伊长孺家的伊祁山下,故从母所居之地为姓“伊祁”。后又分出“伊”、“祁”二姓。尧帝的祁姓后代有一支被封于刘邑(今河北唐县境),建立刘国。夏朝时,刘国有一家生有一子,出生时有纹在手曰:“刘累”,于是便以此为名。刘累长大后,跟随豢龙氏学习养龙本领,被夏帝孔甲封为“ 御龙氏”,负责驯养孔甲的四条龙。有一次,一条龙死了,刘累就把龙肉做成肉羹,充当野味献给孔甲。孔甲感觉味道特别鲜美,非常高兴,于是就赏赐给刘累许多财物。不料过了几天,孔甲又想吃这种“野味”,便派人向他索取。刘累感到难于蒙混,又怕孔甲怪罪,就带领家眷逃到鲁阳(今河南鲁山)。又不敢再用祁姓,就用名字中的刘字作了姓氏。刘累之后,其裔又先后被封于豕韦(今河南滑县东南)、唐(今山西翼城)、杜(今陕西西安)。周宣王时,杜国国君杜伯被害,杜伯之子隰叔逃入晋国,担任士师(主管刑罚、狱讼、禁令的官)隰叔之子士艹为以官职为氏称士氏。士艹为之孙士会就是辅佐晋文公、襄公争霸天下,使晋国成为五霸之一的范武子。士会曾居于秦国,其后有留于秦国者便恢复其祖姓为刘姓,是为陕西刘氏。汉王朝的创立者刘邦便是士会的后代。刘邦对刘姓家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士会也成为刘姓共认的祖先之一。

繁衍播迁

河北唐县是刘姓的祖居之地,而刘姓的发源之地当在今河 南省境。而源于陕西省境的刘姓当为河南刘姓之分支。战国时期,陕西刘氏播迁到河南及江苏地区,到汉代沛县刘姓成为皇族,大封同姓诸侯,显贵无比。纵观刘姓繁衍情况,可划分为三大时期:第一时期为汉代,江苏刘姓族人刘邦建立汉室,随着“同姓封侯”,刘姓人遍布彭城、沛国、弘农、中山、南阳、东平、天水等地,成为当时全国第一大姓氏。汉末群雄争霸之际,中原刘姓为避战祸四方迁徙。第二时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除刘姓人大举南迁外,许多少数民族在汉化的过程中,取刘姓代替自己原有姓氏。与此同时,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宋,其族在江南最为显赫,被封王侯的刘姓遍布江南。第三时期为唐至五代。据《兴宁刘氏族谱》所载,唐翰林学士视察使天锡公,为避战乱弃官奉父祥公迁至福建宁化县,后成汀闽望族。这一时期,刘姓支脉遍布大江南北。宋元至明清时期,刘姓族人已遍布全国各地。

郡望堂号

刘姓在其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主要有:1、彭城郡;2、沛郡;3、弘农郡;4、河间郡;5、中山郡;6、梁郡;7、顿丘郡;8、南阳郡;9、东平郡;10、高平郡;11、东莞郡;12、平原郡;13、广陵郡;14、临淮郡;15、琅邪郡;16、兰陵郡;17、东海郡;18、丹阳郡;19、宣城郡;20、南郡;21、高阳郡;22、高密郡;23、尉氏郡;24、竟陵郡;25、长沙郡;26、河南郡;27、广平郡。

堂号:

“彭城”、“弘农”、“沛郡”、“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密”、“竟陵”、“河南”、“尉氏”、“广平”、“丹阳”、“广陵”、“长沙”、“临淮”;还有“豢龙堂”、“藜照”;另有自立堂号,如 “敦睦”、“敦本”、“天录”、“再思”、“树德”、“守三”、“青云”、“传经”、“五忠”、“恒德”、“庆元”、“怀贤”、“墨庄”等。

宗族特征

1、刘姓家族地位显赫,从古到今,称王称帝者多达六十六 人,统治时间长达六百五十多年。

2、刘姓家族有其排列有序的字行辈份,据刘祥澍所修《刘氏族谱》载有清代江苏刘姓一支辈份字行为:“祥瑞肇英贤,明良继仁孝。”清光绪年间刘一诚所修《刘氏宗谱》载有彭城(今徐州)刘姓仲盛公一支辈份字行为:“寿福永彦仲,伯仁义尚若,余洪继应一,启世道昌从。”

名人精粹

刘邦:沛县丰邑(今江苏沛县)人,秦末聚众起义,得胜,建立西汉。刘歆:西汉沛人,古文学派的开创者。所撰《七略》对中国目录学的建立有一定贡献,刘歆也是我国最早研究圆周率的人之一。刘秀:今湖北枣阳西南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刘洪:东汉天文学家,山东蒙阳人,所著《乾象历》是我国考虑了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第一部历法。刘备: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在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中建蜀汉政权,与东吴、曹魏成鼎足之势。刘伶:沛国人,为西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建威将军。刘渊:系匈奴人,十六国中的汉国建立者,称号“汉王”。刘义庆:彭城(江苏徐州)人,十六国时宋国著名文学家。有小说集《世说新语》。刘勰:东莞莒县(今山东)人,十六国时期梁国杰出的文学家、理论批评家。著有《文心雕龙》,被称为文学理论批评史巨著。刘知几:唐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杰出的史学家,所著《史通》为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的专著。刘禹锡:洛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著有《天论》等。刘墉: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刘鄂:江苏丹徒人,清代小说家,著有小说《老残游记》。刘少奇:湖南宁乡人,早期中共党员之一,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

1、福建南平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国、泰、玉、明,初、孔、白、梦,正、宗、德、仪,永、春,启、元,士、英、子、宁,林、考、岳、恩,生、秉、礼、义,仕、名、朝、庭,克、米、尔、祖,万、世、永、盛。……

3、江苏刘楼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敦、本、思、敬,绍、廷、克、光。荣、培、希、守,世、泽、延、长。……

4、吉安县富田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儒、德、君、明、世、家、道、永、昌。……

5、吉安文陂竹山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佑、重、叔、贤、甫、师、元、承、子、嘉、迪、曰、春、龙、尧、克。……

6、吉安文陂镜湖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佑、重、叔、贤、甫、师、元、承、子、嘉、承、志、汝、愈、光。……

7、泰和高垅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永、宗、用、促、彦、希、宽、奇、见、先、诚、有、望、积、德、在、宗、贤、训、迪、惟、崇。……

8、赣州章水水西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武、昌、翊、朝、积、兴、应、广、天、开、大、运、启、定、吉、祥、孚、嘉、允。……

9、江西永丰沙溪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厚、松、柏、樟、竹、弥、致、高、难、度、僶、巨、景、文、庭、仕、冠、圣、得、人、德、各、庆、好、施、感、受、发、添、兴。……

10、广东紫金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乌、郎、法、琏、应、开、纪、象、崇、永、朝、开、纪、昌、文、字、子、传、兆、志。……

11、山东滕州古滕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守、真、希、书,近、儒、临、端,崇、正、显、微,世、毓、庆、观。……

12、山东单县迁曹县刘寨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闻、汉、良、彦、静,源、兆、本、玉、泥;荣、升、俊、道、崇,世、传、宪、效、锡;建、守、克、永、志,作、君、广、宗、起;同、贵、相、进、敏,培、恭、信、俭、义。……

13、沛县朱王庄藜照堂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昭、鸿、运,庆、履、祥。遵、祖、训,延、绪、长,建、家、政,诗、书、良。为、忠、厚,冠、汉、乡。……

14、江苏睢宁永思堂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良、延、荣、保,益、滋、廉、方,笃、厚、肇、隆,英、才、崇、尚,礼、贤、为、本,泽、惠、恒、长。……

15、睢宁城东汤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允、守、振、清,恩、庆、光、荣。邦、靖、德、正,朝、永、昌、明。树、义、延、培,庭、良、绍、兴。志、远、宏、伟,继、贤、盛、隆。……

16、睢宁凌城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其、业、宜、广,维、士、则、良。本、仁、祖、义,喜、尔、寿、县。……

17、睢宁王集林庙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金、华、开、启,福、庆、勋、宣,忠、桢、崇、祥,百、世、其、昌,贵、坤、献、锦,新、建、久、远,学、奎、武、扬,宇、元、安、长。……

18、江苏徐州铜山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永、保、宗、祖、训,勤、忍、刚、正、宏,传、家、维、孝、友,为、善、本、忠、行。……

19、江苏盐城新兴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守、其、德,义、孝、承、先;人、如、达、立,家、必、兴、贤;弘、扬、廉、洁,荣、耀、超、前;书、海、恒、慧,昌、盛、万、年。……

20、吉安樟汲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廷、茂、以、文、彦、永、迪、梅、理、日、佐、乾、子、学、祥、瑞、愈、昌、德、配、孔、孟、建、贤、良、允。……

21、吉安值夏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子、伯、汭、万、文、武、成、周、绍、继、祖、谋、猷、明、理、心、常、泰、存、仁、福、厥。……

22、吉安新圩黄塘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仲、鞠、午、参、十、甲、宏、如、文、孟、孔、乔、存、荣、念、齐、尧、方。……

23、吉安新圩乡城山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仲、珪、亨、伯、春、仁、德、用、文、高、显、于、渊、邦、从、逊、绍、可。……

24、吉安大陂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武、昌、翊、朝、刘、明、光、元、亨、利、贞、大、昌、永、隆、吉、祥、孚、嘉、允。……

25、吉水绕源远庆堂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先、绍、光、璠、元、亨、廷、清、永、盛、仁、义。……

26、吉水五坊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彦、大、浚、应、容、允、元、已、佑、臧、缉、福、扁、棒、朴、宗、日、云、槐。……

27、泰和江夹洲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曰、明、和、震、可、淑、济、均、友、存、永、福、叔、广、崇、京、瑞、应、祯、祥、德、愈、昌、修、齐、道、貌、岸、然、学、建、明、良、安、仁。……

28、泰和樟塘龙陂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子、叔、资、朴、荣、常、举、一、士、慰、甲、显、承、光、荣、德。……

29、泰和下坊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元、宗、德、光、明、允、有、年、钦、崇、昌。……

30、泰和苑前东皋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惠、子、两、鲁、宗、文、以、子、珍、彦、琠、孟、敏、元、春、怀、天、大、承。……

31、泰和苑前洲刘村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承、子、均、以、克、仲、叔、广、志、卿、尧、梦、维、同、达。……

32、泰和钱塘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存、文、礼、仲、惟、元、希、宽、奇、见、国、振、光、望、积、德、在、宗、贤、训、育、须、从、典。

33、泰和文塘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嘉、如、鸿、文、隆、宰、卿、相、廷、翰、朝、国、恩、荣、钦、诏、授、爵、禄。……

34、江西白石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宾、贯、麾、壁、洞、甫、治、表、焕、坪、钦、源、梁、长、仲、元、效、树、福、惠、瑞、菊、育、君、峰。……

35、赣州章水水西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武、昌、翊、朝、积、兴、应、广、天、大、运、启、定、吉、祥、孚、嘉、允。……

36、湖南宁乡古塘基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基、钜、润、兰、煐,垂、铭、永、树、熏。培、钟、源、本、烈,增、锡、汝、模、烝。均、鉴、泽、荣、耀。……

37、湖北监利古柏堂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开、振、宏、绪、茂、义、耀、儒、传。清、源、启、先、德,甲、第、永、联、芳。孝、友、传、家、远,诗、书、启、善、良。安、邦、承、大、道,治、国、焕、文、章。英、贤、定、新、体,齐、国、图、富、强。政、宪、扬、廉、洁,华、宁、乐、同、康。……

38、湖北咸丰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元、富、贵、崇、子、思、受、永、应、仕、文。先、祖、源、陶、唐,汉、代、辉、宇、光。宗、功、启、后、继,大、业、期、尔、扬。乐、维、真、善、美,德、尚、廉、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世、泽、长。修、齐、治、平、本,昌、明、福、寿、康。……

39、湖北利川毛坝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允、光、于、文、德,期、尔、长、世、泽。良、能、方、可、贵,用、贤、以、为、则。先、祖、源、陶、唐,汉、代、辉、宇、光。宗、功、启、后、继,大、业、期、尔、扬。乐、维、真、善、美,德、尚、廉、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世、泽、长。修、齐、治、平、本,昌、明、福、寿、康。……

40、湖北利川毛坝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宗、志、洪、思、楚,大、显、文、养、承。士、伯、庠、开、远,永、世、万、代、兴。庆、衍、华、簪、遗、泽、长,弘、蒸、燕、翼、仰、名、扬。箕、裘、丕、振、家、声、盛,奕、禩、云、礽、姓、字、香。……

41、江西省全南县(虞南)牌坊下(刘村)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均、景、叟、可、尚,允、绍、庭、刘、大。刘、天、思、嘉、世,永、定、期、昌、隆;盛、国、为、梁、栋,圣、朝、泽、恩、崇。诗、书、传、奕、冀,恒、泰、庆、奇、逢;志、高、鸿、发、达,才、洪、涵、祚、昶。德、声、荣、裕、远,怡、方、添、正、刚;君、子、常、守、礼,儒、士、惟、文、章。哲、克、群、伦、霖,甘、润、万、方。……

42、重庆万县董家猪羊坝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君、子、泽、长,善、人、祚、永,观、国、之、光,承、家、有、庆。……

43、万州董家岩大地坪卫生寨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贞、元、启、泰,肇、衍、隆、兴,绳、其、祖、武,克、光、德、心,存、仁、履、义,永、恭、康、宁,敦、汝、有、于,世、守、一、经。……

44、

……应、俸、朝、元、仕,齐、家、兴、廷、继,一、支、成、文、启,国、崇、显、尚、俗;江、汉、珍、东、海,民、人、重、祖、宗,诗、书、传、世、泽,忠、孝、自、昌、隆;奋、勇、刚、强、智,谦、谨、礼、道、宗,族、和、万、代、旺,勤、政、征、荣、富。……

45、河南省濮阳华龙区南里商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原派:树、人、宗、光、显,培、善、传、世、长,格、先、子、孝、顺,继、志、自、荣、昌。

现派:树、人、宗、世、泽,格、先、子、孝、顺,继、志、自、荣、昌。……

46、河南信光山县十里店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立、世、秉、直、诚,懋、义、敦、仁、斯,为、德、本、传、家,崇、诗、礼、安、常,守、正、 、广、福。……

47、河南信阳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凤、文、显、树、玉。……

48、北京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志、国、兴、成、业,安、邦、永、贤、明。……

49、河北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泰、道、沛、崇。……

50、江苏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堂、诗、礼、遵、亭。……

51、广西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京、太、文、庆、合。……

52、湖南郴州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朝、臣、元、尚、良,尊、先、贤、肇、运,继、启、发、昌、明,敦、本、传、家、顺,诚、心。……

53、四川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一世祖,讳,复初,元末明初,由泰安迁到新泰;二世祖讳 士业、明善,于明初迁往南京。……

54、湖南华容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天、国、祖、邦、钦、鸿、廷、永、文、昌、德、世、忠、贞,有、时、显、著、云、龙、际、扶、保、王、朝、寿、宇、清。……

55、河北省故城县小庙乡刘洼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孟、瑞、世、凤、文、华、通、顺。……

56、山东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佩、振、嘉、生,继、业、长、洪,士、同。……

57、山东省夏津县新圣店镇徐庄村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义、承、先、泽,自、今、维、新,书、庭、有、训,家、世、长、春。……

58、河北威县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广、华、万、世、昌,安、邦、庆、永、祥,民、心、从、大、道,勤、学、自、成、章。……

59、重庆市璧山县三合镇刘家沟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盈、月、朝、天、子,宏、仁、万、世、芳,光、宗、荣、显、耀,永、远、震、乾、坤。……

60、广传公第八子巨涟公后裔

……禹、万、清、国,元、亨、利、贞,祥、延、奕、世,文、章、道、德,光、耀、祖、宗。……

61、广西贺州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梅臣、圣澄、顺才、日、耀、月、光、天、佑。……

62、广西贺州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家、学、代、昌,守、道、成、仙。……

63、安徽肖县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夕、光、世、纪。……

64、山东泰州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严、新、寿、百、庆。……

65、山东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宗、要、士、梁。……

66、

……仁、士、文、明、秀,成、彰、祖、德、馨,兴、隆、传、汉、代,建、立、万、年、勋。……

67、江西吉安县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先、德、诗、书、启、文、章。……

68、山西祁县来远乡张登村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形、太、玉、荣,世、学、登、廷,克、广、德、新,永、照、大、统。……

69、辽宁凤城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尚、登、文、起、应,国、美、天、志、庆,玉、凤、贵、法、德,永、远、聚、宝、峰。……

部分世辈用字情况表

大始祖起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汉高祖起 69 70 71 72 73 74

从善祖起 16 17 18 19 20 21

班辈用字 全 东 恒 奎 学 宗

大始祖起 149 150 151 152 152 154

汉高祖起 75 76 77 78 79 80

从善祖起 22 23 24 25 26 27

班辈用字 志 绍 从 成 谦 恭

沭阳 泗阳 涟水等地辈分用字与此差别较大,同一字但是辈分不同。

彭城郡青藜堂

刘氏族谱

二房怿公支系16世祖全宗后世详谱

原:江南淮安府海州沭阳县北沟

现:江苏省新沂市北沟镇

刘氏汉高祖刘邦上代古世系

远古大始祖刘源明,号丹朱,亦称监明、开明帝尧陶唐

氏第九子。生于公元前2355年,兄弟九人祖居帝都——山

西平阳府临汾洪洞县,受封于刘始得刘姓。传至18世生累

公,57世生杜伯公,63世生士会公,75世生汉高祖刘邦公,

94世生玄德公。源明公生一子永河公。

2世祖永河 生二子 济安 济乐

3世祖济乐 生一子 岁纪

4世祖岁纪 生三子 正成 正定 正坤

5世祖正坤 生一子 长历

6世祖长历 生三子 德仁 德尧 德科

7世祖德尧 生二子 仁宏 仁发

8世祖仁宏 生四子 廷光 廷绅 廷珍 廷贵

9世祖廷光 生一子 爵南

10世祖爵南 生二子 行矩 行清

11世祖行矩 生三子 复胜 复旺 复松

12世祖复旺 生四子 茂光 茂清 茂华 茂文

13世祖茂清 生一子 孔阳

14世祖孔阳 生三子 日盛 日永 日贵

15世祖日永 生二子 得荣 得康

16世祖得荣 生一子 聚义

17世祖聚义 生三子 累、宗、祖(以上各祖葬于山西平阳府万寿山等处)

18世祖累公 累公生下时手上有图案 刘累字样,就以此为名。事夏王 孔甲为相。累公学会养龙的技巧。这时天上降下雄雌两条龙,夏王叫累公喂养。因为喂养龙有功,夏王孔甲于甲晨三年御批,赐累公为御龙氏。后来雌龙死了,累公惧怕,逃到河南鲁山县。卒葬镇江府沛县同安乡。寿107岁。生九子:大益、万益、永益、洪益、正益、宗益、顺益、昌益、伯益。

19世祖昌益 生二子 歆、朋

20世祖 歆 讳信盛,字赐命,卒葬沛县南湖斗,生三子:咏七、咏八,咏九

21世祖咏八 字梅柱,生一子相承

22世祖相承 又名琳,字玉拔,生二子全福、全禄

23世祖全福 字麓,又名开瑶,生二子美然、美勋

24世祖美勋 字洪周,生四子钊胜、钊胎、钊宁、钊铜

25世祖钊宁 字申,生二子炳亮、炳宽

26世祖炳宽 字茂高,生二子文成、文盛

27世祖文盛 字道山,生一子 锦遥

28世祖锦遥 字明亮,生三子升吉,升禧、升和

29世祖升吉 字先江,卒葬徐州东坑桂花桥,生二子瑞明,端明

30世祖瑞明 字坤成,生三子先柱(案喜)先杨(案临)先辉(案康)

31世祖先柱 字案喜,生三子源传、源俊、源福

32世祖源传 字智和,又名浪,生二子维益、维宗

33世祖维益 名绘,生二子 新兴 新舆

34世祖新兴 名朋琳,字元远。生三子建侣、建音、建副

35世祖建侣 字观榜,生三子文桢(宝招)文祥、公乐善豪放,受江陵县尹

36世祖文桢 字宝招,生二子晨福、晨禄

37世祖晨禄 字符,生三子任期、任玉、任授

38世祖仁玉 字九玲,生二子添桢、添祥

39世祖添桢 名秉新,字道总,生六子树湖、树涟、树全、树淮、树江、树鸿、

40世祖树鸿 字伯亿,生二子登富、登贵

41世祖登贵 字笃庆,生二子俊通,俊达

42世祖俊通 名启兆、字楚阳,生二子彦文、彦武

43世祖彦武 字子熊,名略,号弼,生四子猛、勇(标林)、刚 、强

44世祖标林 字勇,名传积、积伟,生三子德胜、德朋、德暗

45世祖德朋 字建平,生三子敬堂、敬典(朝良)、敬培

46世祖朝良 字敬典 ,又名经,生二子廷乐、廷声

47世祖廷声 字昭然,又名美华,生二子元振、元拔

48世祖元振 名福立,字之雄,生二子胜清、胜海

49世祖胜海 名芳炳,字林枝,号茂。生三子:试玉、试集、试茂

50世祖试集 字松华,号平环,生一子长远

51世祖长远 名福应,字心德。生三子:华封、华泰、华寿

52世祖华封 名世郎,字安要,生四子:禄清、禄源、禄永、禄祥

53世祖禄源 字昌允,名青山,生三子星亮、星辉、星开

54世祖星亮 名千秋,字万忠。生六子:拱和、拱贵、拱召、拱科、拱盛、拱得。

55世祖拱召 名康寿,字忠信。生五子:报江、报联、报 淮、报盛

56世祖报联 字福,又名定夏,字累公至此,皆居沛。生一子致禄

57世祖杜伯 字致禄,又名献。生二子:隰叔、温叔。注:自商代以来,列祖未有显名。杜伯公在周任 上大夫,封邑于杜,以邑为名,故称杜伯。居长安南杜城。周宣王43年(公元前785年)杜伯被诬杀害,杜城被夺,其子 隰叔由周奔晋为士师。后为士氏。

58世祖隰叔 字良,生二子:士龙、士云奔晋为士氏。

59世祖士云 字诚光,又名维丝。生七子:仓棋、仓桔、仓模、仓达、仓通、仓道、仓远。

60世祖仓模 名士洪,字宗仁,号广廷。生三子:大化、大爵、大禄。

61世祖大化 名荣信,字傅,号太光,生一子闵鸿。

62世祖闵鸿 字伯钦,又名昌允,生四子:大福、大禄(士会)、大贞、大社(祥)

63世祖士会 名大禄,又名伯元,字季生。生三子:士燮(富仙)、士鲂(富仁)士球(富任)

64世祖士燮 名富仙,字美荣,又名璜,生四子:贵龙、贵文、贵凤、贵武。周定王8年晋国任命他带领上军救鲁。

65世祖贵文 名鸣甲,字元端,生六子:得、开、润、玉、修、斗。

66世祖刘得 名接近,字铭宗,生三子:璋礼、璋秀、璋华。

67世祖璋秀 名忠田,字文先,生二子:全盛、全葛,由秦移居江宁南门外。

68世祖全盛 名青美,字柏仲,生四子:榜勋、榜召、榜杰、榜熙。

69世祖榜召 字盛昌,生三子:显科(梦清)、显和(梦祖)、显秋(梦文)

70世祖显科 名永方,字梦清,生七子:思万、思能、思安、思玉、思龙、思开、思茂

71世祖思龙 名权,字盛春,生四子:恩盛、恩春、恩柏、恩祯

72世祖恩盛 讳清,名燃,字果齐,生二子:仁号(荣)、仁纪(发)按:清公任魏国大夫,受秦所迫,由大梁迁至丰县,随后隐居在城西(今金刘寨),最终葬于此地,墓地现存,人称汉 皇祖陵。

73世祖仁号 讳荣,号丰公。生一子 煓 公

74世祖太上皇煓 名昂,字执嘉,号显出,生四子:长子刘伯,早逝。次子刘仲,名喜,封代王(山西)三子 刘邦,字季,即汉高祖。四子刘交,字游,封楚元王,都彭城。

75世祖交公 儿子很多,有:礼、富、义、洞等。

76世祖富公 生子 登、辟强等。

77世祖辟强 字少卿,生子 德。

78世祖德公 字路叔,生子安明、向。

79世祖向公 因校书天禄阁,得名“青藜堂”堂号。

80世祖歆公 字子俊,古文经学家,目录学家,生二子锴、钽

81世祖刘锴 生三子,名讳失考。

82世祖 光复大帝(一说刘立)刘歆的孙子,文武全才,因为祖父刘歆报仇,被 刘秀所杀。生三子:刘永、刘胜,第三子失考。

83世祖刘永 虽然父亲被封号,他自己也被封为藩王驻守蕲县。但一心要报父仇,准备谋杀刘秀。被大将陈勇告密。光武4年,刘秀亲领大军攻打蕲县,刘永兵败濉溪,再无出世。因此,那一带有“藩王”或“犯王”守蕲县的传说。也有陈姓和 刘姓打冤家的说法。

后来,濉溪和蕲县及四周都分居了许多刘姓后裔。由于“光

复大帝”教诲后人务农为本,在东汉至唐初这段时间,这一

支刘姓就没出现“名人”。同时也忽视了家族的记载。因此

自大始祖83世以下支系无法连接。经多方资料和旧谱查实,

我族从安徽迁来沭阳的善 祖 已经是 128世。中间(84世

至127世)遗失。

以下以安徽迁沭阳的128世先祖善 为第一世,续摘

二房怿公支系祥谱。

1世祖 (大始祖128世、高祖54世) 刘善 字励存,号近斋,配李士生四子:悦、怿、悟、怡。寿97岁,葬于今新沂市北沟镇佃户村南。火车南站附近。

2世祖 (129、55) 刘悦 沭阳湾河;刘怿,生子刘雍;刘悟,住新沂 佃户村;刘怡,沭阳胡集。

3世祖 (130、56) 刘雍 生子 刘朗

4世祖 (131、57) 刘朗 生子 刘真

5世祖 (132、58) 刘真 配张氏生子 刘造

6世祖 (133、59) 刘造 生二子 刘旃、刘旓

7世祖 (134、60) 刘旓 生子刘约 、刘诰

8世祖 (135、61) 刘诰 生三子刘夏、刘东、刘瑞

9世祖 (136、62) 刘夏 生子继吾

10世祖 (137、63) 刘继悟 配菜氏生子成洗

11世祖 (138、64) 刘成洗 配陈氏生子三个 天傅、天相、天禄

12世祖(139、65) 刘天禄 配张氏生子思调、思闲、思实,继徐氏生子思理、思孝、思耐

13世祖(140、66) 刘思理 配顾氏生子: 刘良

14世祖 (141、67) 刘良 配焦氏生子 :永佳、永焕

15世祖 (142、68) 刘永佳 配金氏生子 :全宗、全约(过继给永焕,该支四修本上没有记载,待考)

16世祖(143、69) 刘全宗 配周氏生子:锡花

17世祖 (大始祖144,高祖70世) 刘锡花 配兰氏生子

玉年

18世祖(大始祖145,高祖71世) 刘玉年 配田氏生子

奎信、奎春、三(夭)、奎星、奎早、奎吉

19世 (大始祖146,高祖72世)

奎信:配陈氏生子:学凤、学芳、……

祥谱收藏于长辈处,有同宗者乐意的,请与我联系。谢谢。

源明序号 源明世系 名 配偶及子嗣

-5 黄帝 轩辕氏 帝元元年至100年 生子玄嚣-4→侨极-3→帝喾-2→帝尧-1→源明。

-1 唐尧帝 陶唐氏 名放勋,324年生,寿116岁,在位98年(347—444年),子源明(监明)尧封其子于刘地,故始得姓,源明即刘姓始祖。

1 大始祖 源明 号丹朱,352年生兄弟九人祖居帝都山(今山西平阳府 临汾县),受封刘,为刘氏。妣风氏、巫氏生一子、永河。

2 二世 永河 密氏 子二:济安、济乐。

3 三世 济乐 甘氏、姚氏 子一:岁纪。

4 四世 岁纪 藜氏、陆氏 子三:正成、正定、正坤。

5 五世 正坤 妫氏,子一:长历。

6 六世 长历 翟氏、有熊氏 子三:德仁、德尧、德科。

7 七世 德尧 薛氏 姑氏 子二:仁宏、仁发。

8 八世 仁宏 高阳氏、孟氏 子四:廷光、廷坤、廷绅、廷珍(廷玖)、廷贵。

9 九世 廷光 姒氏、雍氏 子一:爵南。

10 十世 爵南 尚氏 子二:行矩、行清。

11 十一世 行矩 慕容氏、晏氏 子三:复盛、复旺、复松。

12 十二世 复旺 蒙氏、易太 子四:茂光、茂清、茂华、茂文。

13 十三世 茂清 向氏、丁氏 子一:孔阳。

14 十四世 孔阳 巢氏 子三:盛、日永、日贵。

15 十五世 日永 西梁氏 子二:德荣(德仁)、德康。

16 十六世 德荣 逢氏 子一:聚义。

17 十七世 聚义 姑氏、姜氏 子三:刘累、刘宗、刘祖(以上各祖孝妣均住山西临汾 葬平阳府万寿山等处)。

18 十八世 刘累 赵、汪氏 生九子:大益、万益、永益、洪益、正益、宗益、顺益、昌益、伯益(一说云、裕云),享寿107岁

19 十九世 昌益 字诚、讳裕云 又名旭 妣黄、张氏(一说李氏) 子一:信盛。

20 二十世 刘歆 讳信盛 字赐命 妣徐、张氏(一说黄氏) 子三:咏七、咏八、咏九。

21 二十一世 咏八 字梅柱 妣周氏 子一:相乘。

22 二十二世 相乘 生于913年 甲午岁 字虞 号玉拔 妣秦氏、农氏 子二:岳(全禄)、麓(全福)。

23 二十三世 刘麓 964年生(66个甲子年) 妣罗氏 子二:美然、美熏。

24 二十四世 美熏 字洪周 元氏 生四子:刘胜、刘胎、刘宁、刘铜。

25 二十五世 刘宁 字申 妣熊氏 生子二:炳亮、炳宽。

26 二十六世 炳宽 字茂高 妣余氏 生二子:文成、文盛。

27 二十七世 文盛 子道山 必贝氏 生子三:明亮、明清、叼明。

28 二十八世 锦遥 字明亮 妣曾氏(又说曹氏 米脂氏) 生子三:隆吉、隆禧、隆和。

29 二十九世 隆吉 字先江 妣程氏(一说芋氏) 生子二:瑞明、端明。

30 三十世 瑞明 字坤成 妣程氏(一说任氏) 生子三:先柱(案喜)、先扬(案临)、先辉(案康)。

31 三十一世 先柱 字案喜 妣陈氏(一说姑氏) 生子三:源传、源佼、源福。

32 三十二世 源传 字智和 又名浪 妣姒氏 子二:维益、维宗(一说子三:绘、缙、总)。

33 三十三世 维益 字绘 妣姒氏(一说西梁氏) 子二:新兴、新舆。

34 三十四世 新兴 字元远,又曰朋林,妣芋氏、休氏、屠氏,子六:观、清、唐、树、明、朝、榜(一说三子:建吕、建音、建副)。

35 三十五世 建吕 字观榜 妣文氏、姒氏 生子二:文桢(宝招)、文祥。

36 三十六世 宝招 字文桢 妣谢氏、吕氏 生子二:辰福、辰禄(一说四子:□、簋、管、符)。

37 三十七世 辰禄 字符 妣詹氏、张氏 生子三:任期、任玉、任授。

38 三十八世 任玉 字九玲 妣张氏、姒氏 子二:添祯、添祥。

39 三十九世 添祯 字道总 又名秉新 妣甘、魏氏 生子六:树、湖、涟、淮、江、鸿。

40 四十世 树鸿 字伯 亿 妣卜、任氏 生子二:登富、登贵。

41 四十一世 登贵 字笃庆 妣狄、吕氏 子二:俊通、俊达。

42 四十二世 俊通 字楚扬 又名启兆 妣田、曹氏 字二:彦文、彦武。

43 四十三世 彦武 字楚熊 号弼 又名略 妣汤巢氏 子四:猛、勇、刚、强。

44 四十四世 标林 字勇 又名积伟 妣金费事 生子三:德胜、德朋、德暗。

45 四十五世 德朋 字建平 妣任、曹氏 生子三:敬唐、建典、建培(一说一子朝良)。

46 四十六世 朝良 字建典 又名经 妣张氏 生二子:廷乐、廷声。

47 四十七世 廷声 字照燃 又名美华 妣毛、董、张氏 子二:元振、元拔。

48 四十八世 元振 字之雄 又名福立 妣古、风氏 子二:胜清、胜海。

49 四十九世 胜海 字林枝 号茂 又名芳炳 妣修氏、陶氏 子三:试玉、集、茂。

50 五十世 试集 字松华 号平环 妣古、孙、姒氏 子一:长远。

51 五十一世 长远 字心德 名福应 又名良 妣章、胡、张氏 生二子:华封、泰寿。

52 五十二世 华封 字世郎 又名氏为 妣古、易、徐氏 生四子:禄清、源、永、祥。

53 五十三世 禄源 字昌允 号青山 妣铨、孙氏 子三:星亮、辉、开。

54 五十四世 星亮 字万忠 号千秋 妣尤、周氏(一说任氏) 子六:拱和、桂、召、科、盛、得。

55 五十五世 拱召 字忠信 又名寿康 妣万氏、于氏 子五:报江、报联、报睦、报淮、报盛。

56 五十六世 报 字福 又名定、夏 妣吕氏 生一子致禄。

57 五十七世 杜伯 字致禄 又名献 妣西梁氏 子二:昆叔、隰叔。

58 五十八世 隰叔 字良 妣逢、张氏 子二:士泷、士云。

59 五十九世 士云 字诚光 名维刚 妣张、孔、朱氏 子七:仓棋、桔、模、大、通、道、远。

60 六十世 仓模 字宗仁,号广廷,又名士洪,妣邹,由氏,生子三:大化,大爵,大。

(一说十一子:荣,文,武,职,辰,康,秀,财,巨,信,吉,华)。

61 六十一世 大化 讳士苏 字傅 号太光 又名荣信 妣吴、易、谢氏 子六:封诰、璋、谨、祥、谅、永。

62 六十二世 封诰 讳士谷 字伯钦 又字昌允 名闵鸿 妣司马氏、钟氏 子四:大福、大禄(士会)、大贞、大祥。

63 六十三世 士会 名大禄,又名柏元,字李,生于帝元2051年,妣温、周、潘、尤氏 子三:富仙(士燮)、富仁(士鲂)、富任(士球)。

64 六十四世 士燮 名富仙 字美容 又名璜 妣曹、彭、胡氏 子四:贵泷、贵文、贵凤、贵舞。

65 六十五世 贵文 名元瑞 字鸣甲 妣胡、欧阳氏 子六:得、开、玉、修、闰、斗。

66 六十六世 得 讳松 名接近 字铭宗 妣主、纪氏 生子三:璋礼、璋秀、璋华。

67 六十七世 璋秀 名忠田 字文先 妣沙、李、丁氏 子二:全盛、全葛。

68 六十八世 全盛 名青美 字柏仲 妣谢、江氏 子四:榜熏、召、杰、熙。

69 六十九世 榜召 字盛臣 妣郭、何氏 子三:梦清(显科)、梦祖(显和)、梦文(显秋)。

70 七十世 显科 名永立 字梦清 妣苏、吉氏 子七:思万、能、安、玉、泷、开、茂。

71 七十一世 思泷 字盛春 讳乔 名权 妣吉、杨、段氏 子四:恩盛、春、柏、桢。

72 七十二世 恩盛 讳清 名燃 号果齐 妣李、程、胡、梁氏 子二:仁号(荣)、仁纪(发)。

73 七十三世 仁号 讳荣 号丰公 妣赵、梁氏 生于帝元2393年(公元前269年)八月十五日子时 寿84岁 子一:湍。

74 七十四世 湍 太公太上皇,名昂,又名执嘉,字显初,生于帝元2421年,终甲辰,寿73岁,妣李氏,子四:伯、仲、邦、交。

75 七十五世 邦 汉太祖高皇帝,讳邦,字季,配吕、薄、戚、张、曹、卫氏,子八:肥、盈、如意、恒、恢、友、建、长。

76 七十六世 恒 孝文皇帝 高帝四子 在位23年 寿46岁 配窦、慎氏 生四子:启(景帝)、武、参、楫。

77 七十七世 武 梁孝王 配李、叔孙氏 生子五:买、明、彭离、定、不识。

78 七十八世 买 梁共王 配陈氏 生五子:襄、仁、献、典、辛。

79 七十九世 襄 梁平王 配任氏 生一子:母伤。

80 八十世 毋伤 梁贞王 配共氏 生子一:定国。

81 八十一世 定国 梁敬王 配姬氏 子十五:遂、平、义、延年、罢军、顺、迁、就、方、欣、钦、固、发、未央、舜。

82 八十二世 欣 陵乡侯 成帝建始二年免为庶民 其后裔子孙遂定居丰邑汉皇族陵故地 守陵祭祀 流传至今。

山东(山西洪桐县大槐树搬来的)刘氏:洪开振广,奉继书国。山东(从徐州南边搬迁来台儿庄的)刘氏:士元宝(保)常(长)富贵。山东(刘墉后裔)刘氏:英九廷文国,德世宗永长,春瑞祥云照,成志玉保恩。山东(清河刘)刘氏:土火金水木,克嘉承恩广。山东(蒲鞭堂,刘邦二哥刘仲后裔)刘氏:世金体学广。山东几密县刘家庄刘氏:同德文自尚,孚庭世丙东,益善丛仁政,存中治国荣,广有祥源照,长功志庆成,品方禄振胜,义种福荫龙。山东日照东关刘氏:允世惟贤,嘉祥兆应,振志勋名,龙廷吉庆。山东日照南湖花峡峪刘氏:云世为贤加祥兆。山东日照涛酪刘家湾刘氏:云世为贤加祥兆。山东日照秦楼刘东楼刘氏:云世为贤加祥兆。山东日照高兴镇刘家尧王刘氏:云世为贤加祥兆。山东长清县小刘庄刘氏:安生书业广,传家心田良,润玉得乃达,名远义路长。山东东阿县刘氏:道昌恒光利吉业。山东东营垦利县刘氏:文延永荣。山东乐陵市市中街道办事处五里岔村刘氏:裕登敦尚崇隆。山东古滕(滕州市)刘氏:茂朝开学新。山东巨野刘海村刘氏:思孔文世宗,家元方朝德,继子照宪祥,庆繁毓美惠,教学同衍善,光明熙来瑞,乃法传永昌,景其登高贵。山东平阴县刘氏:家声传纪广。山东平邑县刘氏:世国民成士泽。山东省平邑的辈分:东汉振万文,宗继德玉广,明成运荣庆,长发祥瑞昌。山东平度市张舍镇刘氏:兆文永甲辉,鸿田景元多。山东东平蔡庄店~三官庙刘氏,献曰含贵养,同信衍弘祥,褚祚保全久,笃荫守繁扬,先春圣启厚,贤子良孝章。山东刘氏:永吉桂兰发,升玉石长荣。山东刘氏:玉洪永长延。山东刘氏:纪成先仲业。山东刘氏:佩振嘉生,继业长洪。山东刘氏:宗青关文修德泺单堂。山东刘氏:明汉相为执,钦坤淑礼纪。山东刘氏:炳乙言田恩.心真传世忠。山东刘氏:崇殿可文。山东刘氏:渊源庆延长。山东刘氏:隆道永荣面研子。山东刘氏:尊汝家矩,曰厚乃长,元本敬慕,启绪衍详。山东刘氏:耀作声德茂学。山东牟平刘氏:清家继传德,合教永远明,一朝来复本。山东阳谷刘氏:世福金兆保守存。山东阳谷刘氏:景广金明玉,晓东昭峻翔。谱科咏洪治,登高朝秋罡。荣纪书盛礼,魁阁居青长。山东阳谷县刘华育村刘氏:玉明金广景文。山东即墨刘室刘氏:人思敦本一志同方。山东即墨店集刘家河北刘氏:文章可殿元,德乃泽成宗。

现代刘姓是北方强于南方的话,那么从宗族的兴旺发达、繁荣显赫来说,则明显地是南方刘姓胜过北方刘姓。(补数据)而在南方刘姓中,又明显以湖南、四川、湖北、江苏等省的刘姓最为兴盛,如湖南的刘少奇家族,四川的刘湘家族、刘伯承家族,湖北的刘华清家族,江苏的刘海粟家族、刘淇家族

虽然现代刘姓大都属于"汉室之后",但具体来说,又分为几大宗派,而且各个宗支所占比例也不一样。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现代刘姓主要有以下几个较大的支系:一是楚元王刘交后裔彭城刘氏派,该支刘氏分布范围较广,南北东西都有,但以北方较多。二是中山靖王刘胜后裔中山刘氏派,这一支刘氏人数众多,但主要分布在南方,以闽粤台地区最多,其次是浙江、江西、两湖、广西、海南、港澳、云贵川,另外在东南亚南洋的刘姓,也以源出中山的客家刘姓居多。三是长沙定王刘发后裔长沙刘氏派,该派刘氏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系当年留在长沙国的一支,如安成侯刘苍的后裔,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两省,并辐射到邻近的鄂、川、江浙、两广、云贵等省区;南支则是当年北迁南阳的东汉皇室后裔,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华中、华北、华东地区,另外还辐射到朝鲜、日本等国。四派为梁王刘武后裔刘氏,这一支刘姓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山西、陕西和山东、江苏一带,人数较少,如今刘邦故乡汉里堂刘氏就是梁王后裔。五为代王刘参后裔刘氏,该支刘氏也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江苏、山东一带,人数较少。六是淮南王刘安后裔刘氏,这支刘氏主要分布在今安徽省,再辐射到邻近省区,人数也较少。此外,还有属于荆王刘贾后裔和代王刘仲后裔等派的刘姓。

刘姓最古老的发源地在今河北唐县。这里是远古洪荒时代高扬巨斧、以刘为图腾、勇敢征 服自然的古老刘姓子孙生活、栖息的地方。刘姓有“王者气象”,刘汉王朝构成中华文明 的第一个高潮,自此中华民族之主体被称为汉人、汉族,中国的语言文字被称为汉语、汉 字。上帝对刘姓实在太垂清了,他把奠基中华文明基础的重担交给了刘姓子孙。 高扬巨斧——刘姓的最原始根蒂 树有根,水有源。

作为中国第四大姓的刘姓,它的根和源到底在哪里呢?中国虽然有“张 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但倘若你去问别人刘姓的“刘”是什么意思,恐怕时下的人们, 甚至就连刘姓族人也鲜有能明确回答你的!

那 么“刘”字到低代表什么意思呢?我们不 妨借助汉语古文字学和现代语源学的钥匙,从“刘”字的字源着手进行寻根溯源。 刘字的原始形象 人们在介绍刘姓时常说:“姓刘,文刀刘”。这便是今天人们看到的,代表着华人世界数 千万刘姓族人的血缘徽记刘字。

其实,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刘字,只是在中国大陆和新加 坡等通行的现代简化字。看到这里,我们就会明白:要探究“刘”字的原始形象和最早的 意义,不能只看简化汉字,而必须看繁体的“刘”字。在中国人们现在所知的最古老的汉 语文字是甲骨文和金文。遗憾的是无论是在甲骨文、金文还是刻在陶器上的陶文中,我们 至今都尚未发现“刘”字,令人奇怪的是在现在中国最早的字典——东汉文字学大师许慎 著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当时堂堂国姓的“刘”竟无处觅迹。有人认为,这是出于避讳的 缘故。

现在见到的最古老的“刘”字形体是汉代的小篆和隶书。 战斧——刘字的本义 在现代汉语里,“刘”字除了用来作姓氏外,别无其它任何意义。因此,很少有人能解释 得出来刘姓的刘是什么意思。 其实,在古代汉语中“刘”字有着极其丰富而神奇的含义。根据《辞源》、《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辞典》等当今世界上最权威的汉语文字辞书的统计,“刘”字在古代有多达 11种不同字义和解释。 一、名词,斧钺一类的兵器。《广雅·释器》:“刘,刀也”。《正字通·刀部》也解释 说:“刘,钺属”。 二、动词,诛杀、杀戮。《尔雅·释古上》说:“刘,杀也”。 三、动词,克、征服。《尔雅·释古上》又说:“刘,克也”。 四、动词,陈、铺陈。《尔雅·释古上》又说:“刘,陈也”。 五、动词,凋残。《中文大词典》说:“刘,树木枝叶稀疏而不均也”。 六、名词,指一种果树,也叫“刘子”。《尔雅·释木》说:“刘,刘木弋”。郭璞注释 说:“刘子,生山中,实如梨,酢甜核坚,出交趾”。 七、形容词,通“ 忄刘 ”,“女刘 ”,美好貌。 八、通“浏”,回也。《淮南子·原道》:“刘览偏照,复守以全”。高诱注释说:“刘 览,回观也”。 九、与“镏”字通用。《集韵》“镏或作刘”。 十、地名,《左传·隐公十一年》记载:“一取邬刘……”。这个就是地名,在今河南郑 州附近。 十一、河流名,《水经注·洛水》记载:“合水北与刘水合”。

在如此众多的字义中哪一个才是“刘”字最原始、最根本的含义呢?当初人们采用“刘” 字作为血缘和刘氏徽志又是取的哪一种字义呢?姓氏学家认为,最原始的姓氏,往往来源 于最原始部落民族的图腾崇拜。因此,作为姓氏的汉字,它作为姓氏的意义就是该字的最 原始、最根本的字义,也往往就是指称某一种具体的事物、实物。

从上面罗列的“刘”字 的11种字义看,只有“斧钺”这种解释有可能是“刘”字的本义。也就是刘姓的初始的含 义。根据语源学的规律,我们可以推出刘字的本义与“刀”和“金属”有关。可见,“刘 ”字的最原始、最根本的含义是指一种“战斧”。 “刘”字的本义既然是指一种斧钺,那么刘姓又与这种斧钺有什么符合逻辑的内在联系呢 ?我们的古老祖先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斧钺的名称来当作自己血缘徽记——刘氏呢? 崇拜巨斧的氏族——古老的刘人 原来斧钺这种最古老而又常见的工具在人类进化和文明的发展史上曾经具有极其伟大的作 用和意义。

现在的人们当然不会体会到斧钺的重要作用了。但是在人类原始生活中,斧钺 的作用和意义之巨大,绝不亚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汽车、飞机、火箭和导弹的地位。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认为,人类告别猿群由动物进化成人的标志是:人能制造工具。斧钺便 正是人类所创造的最原始、最古老的工具之一。“刘”正是原始斧钺中的一种,或者说, 在某一支原始氏族中,他们把斧钺称为“刘”。

当然,最原始的“刘”,或者说:最原始的斧头,并非金属制品,而是用石头制成的。它 们最初也许极为简陋,并不如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斧头那么锋利。这从考古发现的大量原始 人类使用过的石斧就可以看出。在人类社会的童年时代,人类正是靠着“刘”这种粗糙原 始的石器,才得以抵御猛兽的袭击和击杀野兽猎物。 可以设想,没有“刘”(也就是斧头)这种原始的工具,我们的祖选——原始人类根本无 法走出那暗无天日的茂密森林来到平原大地;没有“刘”,原始人类也无法击退那些凶猛 无比令人恐怖的吃人野兽,保护自身;没有“刘”,原始人也砍伐采集不到更多的果实, 猎获不到大量的野兽。

到了稍后一个时期,“刘”又成为战争中的重要武器,这时因为斧头与战争相连,又被称 为战斧,“刘”就是战斧中的一种。特别是在人类发明弓箭和长矛之前,“刘”更是人类 兵器中最有杀伤力的武器。 总之,“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常见最基本的工具,也是人类用以创造文明的工具。

中国人在谈到人类文明的起源时,喜欢用“混沌初开”一词来形容,而使人类从混沌走向 文明的正是“刘”。不但如此,中国人还认为整个世界宇宙,都是由“刘”开辟创造的。 宇宙形成学上又有开天辟地一说:中国人在追溯人类历史的起源时常常是这样描述的:“ 自从盘古开天地……”。而在传说的神话中人类和宇宙的创造者——盘古当年用以开天辟 地创造宇宙世界的正是一柄神奇的巨斧,也就是“刘”。

早在远古洪荒时代,我们中华民族中的某一支氏族正是认识和感悟到“刘”这种工具的神 圣作用和赫赫威力,于是便用“刘”来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开始对他顶礼膜拜。久而久之 “刘”便成为这支氏族区别于其它氏族的血缘徽记,并逐渐得到其它氏族的认同。于是, 世界上古老的原始刘氏族便形成了。

刘氏最原始的发源地——今河北唐县 据现有资料证明,最古老的刘地,在今河北唐县。三民书局《大辞典》400页对“刘”的 解释:“刘,地名”,帝尧陶唐氏后裔的封地,在今河北唐县。宋代大史学家郑樵的《通 志·氏族略以邑为姓》刘条也说:“帝尧陶唐之后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也”。

古地名学的理论认为,有的地名因人而得名,而有的人群又是因地而得名,帝尧陶唐氏后 裔封于刘地,说明这里先有刘地,那么刘地的地名是怎样得来的呢?我们认为:刘地仍然 是因人而得名,不过他的得名不是因为帝尧陶唐氏之后裔受封于此而得,而是因为最古老 的以斧钺“刘”为图腾的刘氏族曾经居住、活动、生息于此而得名。

至此,我们完全可以作出如下大胆的推测,现在可知的最古老的刘氏族发源地,就在今河 北省唐县,这里就是远古洪荒时代那支高扬巨斧以“刘”为图腾和血缘徽记的刘氏族在勇 敢的征服自然开辟文明的过程中生活栖息的地方。

帝尧苗裔——刘姓的主源 中华民族是一个由众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同时在中华姓氏形成的历史过程中我们也常 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一个普通的现代姓氏其产生和形成也往往是多源的,而非单一的。 当然,现代刘姓的来源也非单一的,而是多源的。归纳起来有五个源头:其中一支源出帝 尧之后,被称为祁姓刘氏;一支出自周成王最小的儿子被封于刘邑建立刘子国,改姓刘氏 因周成王姓姬被称为姬姓刘氏;三是汉高祖赐娄敬为刘姓,其后裔发展起来的一支被称为 赐姓刘氏;四是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改姓为刘的一支;五是其它姓氏因各种原因改姓刘 的。

在众多的刘姓形成的不同源头中,帝尧祁姓之后的这一支刘姓又为中华刘姓的最古老最主 要的来源。 帝尧——刘姓的血缘圣祖 翻开各种姓氏学经典或任何一部普通的刘氏族谱,我们发现在追溯刘姓的起源时几乎都追 溯到传说中的五帝之一的帝尧。

据史书记载:尧姓祁,名放勋 。传说于甲申(公元前2377年)出生于丹阳(今河北唐县 ),自幼聪明,年轻时就以擅长制作陶器在远近部落中著名。十五岁因能力出众而被推为 本部落的酋长,并被当时中原华夏酋邦的君主帝喾封为唐侯。从此他和他的氏族又被当时 的各部族称为“陶唐氏”。大约公元前2357年,尧20岁就接替帝喾当上了中原华夏酋邦的 君主。《史记》载:“帝喾高辛者黄帝之孙也”,“娶女敢訾氏女,生挚”;娶陈锋氏女 名庆都生放勋,帝喾崩,挚代立,挚立,不善而崩,弟放勋立。尧的母亲庆都是母系社会 人,姓祁(或姓伊祁),因此尧按照母系社会的制度从母姓祁。尧在位78年,于公元前22 59年去世,享年118岁。 尧当上了中原华夏酋邦的君主后,在向 四方征伐的同时,也征服了原始的刘氏族,并将 刘地封给了自己的家族成员,使其担任被征服的刘邑的首领。这位刘邑的新统治者及其家 族从此都以“刘”为“氏”。那些原来居住在刘邑的原始土著刘氏族人,逐渐被征服和融 合到帝尧后裔的祁姓刘氏之中,他们虽然仍保留着刘氏族的徽记,但已由原来独立的刘氏 族衍变为祁姓的刘氏族了。

那么帝尧的祁姓刘又与当代刘姓有什么关系呢?当代刘姓的开 基始祖又是谁呢? 关于帝尧之后的祁姓刘与当代刘姓的关系早在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的《左传·昭公二十九 年》中就明确说:“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此后无论儒家经典、正史,还是姓氏学经 典和各类刘氏谱碟都一直承袭了这一说法。 《唐书·宰相世系表》:“舜封尧子丹朱为唐侯至夏时,丹朱裔孙刘累迁于鲁县,累孙就 守故地。至商更号豕韦氏,周复改唐公。成王灭唐以封其弟叔虞。其后更封刘累裔孙在鲁 县者为唐侯,以奉尧祠”。

这就充分说明帝尧是当今刘姓的血缘圣祖。但尧姓祁而不姓刘 ,那么刘姓的开基始祖是谁呢?

三、刘累是刘姓的始祖,祖根在鲁山县

谈刘姓的形成,必须先搞清楚刘姓的开基始祖是谁?笔者认为当年第一个得刘姓的那个人 应该是当今天下刘姓的开姓鼻祖。那么这个人又是谁呢?由于年代久远,史书记载不详, 民间传说各异,现存的文献也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到底谁是刘姓的始祖,一直未能解决 。

据史书记载尧有10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监明早亡。(《史记》云:“舜年二十以孝闻 ,三十而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 以观其外”)史书所说的九男分别是丹朱、开明、启明、胤明、觉明、卧明、晦明、源明 、少康。

因此关于刘姓的开基鼻祖就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当年刘姓的受封得姓始祖是尧的长子监明。 另一种说法认为受封于刘地的得姓始祖,不是监明,而是他的儿子式。这种说法最早见于 汉代流行的纬书《尚书中侯》,该书记载:“尧之长子监明早死,不得立,监明之子式封 于刘,朱又不肖而弗获祠”。 三种说法认为,当年受封于刘邑的是尧的第九个儿子源明。这一说法很少见于世传文献, 但在刘姓族谱中有流行。 四种说法认为刘姓的受封得姓始祖是尧的次子丹朱,这一说法见于一些与刘姓同源的唐姓 族谱。《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唐姓的介绍也采此说。

五种说法认为祁 姓刘氏的开基始祖不是尧的儿子或孙子,而是数百年后的尧的裔孙夏朝 的刘累。此说法在刘姓的源流史上比较流行。

六种说法认为,刘姓的受姓始祖是尧的儿子源明,并且强调说,源明与丹朱、监明是同一 个人的不同名称。这种说法,不见于传世的史传文献,只见于形成较晚的刘氏族谱。

在众多的刘氏成员受封开姓始祖说中,笔者认为:刘累说是最确切、最有说服力的。

因为虽然在古老原始氏族人群中的一支氏族高扬巨斧,以“刘”为图腾形成世界上最古老 的刘氏族,这支刘氏族居住地即今河北唐县,史称刘地或刘邑。以后这支刘氏族又被帝尧 后裔祁姓刘氏族征服融合衍

四川刘氏家谱字辈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