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探源| 上下五千年 族脉源远长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1收藏

姓氏探源| 上下五千年 族脉源远长,第1张

一、郑氏溯源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故此,了解自己姓氏的起源,廓清本姓宗族的支脉,对试图探究——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一人类古老而永恒的终极问题意义深远。沿着历史的长河往回漫溯,拂去沉积在岁月身上的层层浮尘,从黄帝到后稷,再到姬友,让我们一步步厘顺郑姓的得姓历史。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曰:“郑氏出自姬姓。”据史书记载,生于5000年前的黄帝,本姓公孙,后以出生地姬水为姓,后改姓姬,名轩辕,号有熊氏。他是我国从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中原部落联盟首领。因黄帝是姬姓的开创者,郑姓的源头又出自以姬姓为国姓的周朝,故郑姓被认为是姬姓改姓分衍而出的姓氏——姬姓郑氏,黄帝便成为郑姓的人文始祖。

姬姓在黄帝之后,一传玄嚣,再传蟜极,三传帝喾,四传便是周朝的始祖弃(后稷)。弃长大后,对农业产生极大兴趣,教子民种植五谷,发展农业生产,使自己部落成为最早由采集渔猎时代进入农业时代的部族。由于对部族贡献大,他不仅接替了帝喾的部族首领职务,还得到帝尧的器重和赏识,被推举做了帝舜的掌管农业的稷官,后来又帮大禹治理天下水患。由于当时人们习惯以“后”称最高统治者,因此史称“后稷”,他是继黄帝之后的另一位传说中郑姓人的祖先。

姬姓人在后稷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至后稷孙裔周武王时,武王伐纣建立周朝。武王之后传八代到夷王,夷王去世后其子姬胡继位,史称周厉王。厉王的小儿子、宣王的弟弟姬友即郑桓公,他在周宣王继位后第22年,“宣王中兴”后,被宣王封于棫林(陕西华县东),旋又迁徙至拾(棫林附近),建立郑国,故此郑桓公被郑姓人尊为得姓始祖。

自姬友封郑始,这片“少华苍苍,渭水泱泱”的广袤沃土,便成为郑姓人早期的发展中心。到公元前773年,郑桓公据太史伯建议,向周幽王提出东迁请求并获批,随后在郑桓公以及之后的郑武公、郑庄公祖孙三代接续努力下,一个都城设在新郑的崭新郑国,在今河南新郑、荥阳和新密为中心的地区逐步建成并发展起来。在郑庄公统治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12个主要诸侯国之一,是诸侯争霸中名副其实的霸主。从公元前806年郑桓公建国,到公元前375年郑康公被韩国所灭亡国,共历时431年。郑国亡国后,原属郑国的人为纪念故国,纷纷改姓郑氏。

秦汉以后郑姓先后在陈郡陈县和河南郡开封县发展成为望族,逐步形成荥阳郡开封郑氏,成为郑姓早期核心家族。自此以后,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荥阳。郑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西晋“永嘉之乱”后,郑姓大举南迁,是“衣冠南渡、入闽八姓”之一,嗣后不断发展、播迁于南方广大地区,发展成当地大族。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郑姓人的发展出现了全新势头。族内人口不断增长,各行各业人才辈出,族姓影响力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内地流向沿海沿边地区成为趋势,在全国分布进一步广泛。

二、寿、广郑氏

山东寿光、广饶地区的郑姓,其中我族一支,是随着元末明初的移民迁徙而来的。

  据《郑氏大公支族谱》记载,寿光郑氏始祖郑澄的祖父郑栲,原籍系山西洪洞县古槐村,是家族的第三分支,因考中贡生主政河北枣强,官至县令。其有一子名锋,三孙曰清澄溶。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青州因花马军政变(元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红巾军首领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建都亳州,国号宋。改元龙凤。龙凤三年(1357年)六月,红巾军自山东北上直抵幽燕之地,重开大宋之天。大军北上,七月驻守黄河元军万户侯田丰叛元降宋,归服红巾军刘福通,自称花马王,转战于山东河北一带,时称“花马之变”。),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朝廷遂下旨迁民,澄祖应令东迁,与夫人邱氏携二子(忠、孝)一侄(健),由河北枣强县奉旨到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集结派遣,后经千里跋涉迁到山东寿光。途中澄公不堪其苦,病逝于今济宁市金乡县,其夫人与二子一侄经艰难跋涉,抵达寿光县织女河与阳河之间的彭家道口村暂居。

    澄祖夫人去世后,忠公、孝公又去金乡迁澄祖灵柩与族母合葬于彭家道口。后三人各立门户,孝公迁至台头古坨一带,忠公迁居古城垒村,健公移至广饶石村。虽相隔有距,但三兄弟及后人累世相好。

寿光郑氏二世祖忠公从彭家道口迁居垒村,后裔现已广泛分部于寿光市古城街道北孙云子村、北马范村、尚家村;孙家集街道郑家村;洛城街道于家尧河村;上口镇增城村;田柳镇于家庄村;化龙镇信家桥村。另外,圣城街道、侯镇等村也有分布。

寿光郑氏二世祖孝公(忠公之弟)的后代,居住相对集中,大都在台头镇的郑家埝、大坨、小坨等村,其中还有部分从小坨村迁至广饶县的小码头、南雷埠等村。

广饶健公的后人现在主要居住在广饶县经济开发区的石村、东关、寨村等村。

大河汤汤,大风滂滂。本族郑氏,在经过580多年繁衍、迁徙之后,至今已有25代,且后世人丁兴旺,人才辈出。这正如郑氏家庙对联所曰:一本双枝同茂盛,千家万户普芬芳。

古语云:前世不修谱,后世难寻古。通过拜研本族家谱,了解了我从哪里来,了解了我的祖先在播迁过程中筚路蓝缕、自强不息的精神,耕读传家、积德行善的修为。是注重团结、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浓缩与体现。回首往事,不忘来时路;放眼未来,我们将赓续宗族优良传统,发奋图强,奋进新时代,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遗憾:我族迁鲁前,于山西洪洞上溯至郑国亡国这段的历史待考。)

这正是:

悠悠岁月,

湖海荡漾。

郑氏宗族,

源远流长。

山西洪洞,

本是故乡。

澄祖奉旨,

率子离乡。

落户织阳,

世传四方。

白手起家,

发奋图强。

艰苦创业,

历尽沧桑。

耕读传家,

勤劳不忘。

积德行善,

德艺齐芳。

人才辈出,

万世永昌。

  北方,确切地说是北方那堵“防火墙”没了——大宋红巾军政权土崩瓦解。这怎么可能,不是前面讲过刘福通主力军挺进汴梁,随即将大宋小明王政权的都城迁到了那里,并派出了毛贵、李武、崔德等将领率领大批人马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北伐,威震元廷。是的,这一切都是真的。可就在这个过程中,北方红巾军犯了一些致命性错误。> > 首先,发展过快,占领的地盘过大,尽管也建立了地方政权,但都没有一套严密、完整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制度与措施相配套,因而占领的地盘很不稳定。除了东路北伐军占领的山东搞得比较好外,其他地方都是“数攻下城邑,元兵亦数从其后复之,不能守”。> > 其次,北方红巾军虽然组织了规模浩大的三路北伐,但事先刘福通并没有制定全盘、缜密的行动计划,北伐开始后又未能很好地进行各路协调作战,东、中、西三路人马各打各的,这就容易给敌人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尤其是中路军与西路军流动作战,进展过快,缺乏应有的后援,所以后来都一一失败了。> > 再次,北方红巾军组织性、纪律性很差,“兵虽盛,威令不行”,诸将在外作战,不听约束和指挥的比比皆是,弄到后来即使是总指挥刘福通也不能节制他们。更为恶劣的是,诸将之间一旦有什么不和的,常常兵戎相见,相互厮杀,这就从根本上毁损了自身的有生力量。> > 元帝国统治者正是利用了北方红巾军的这些致命弱点和严重失误,对他们发起了疯狂的反扑。> > 至正十八年、龙凤四年(1358)刘福通派出的东路军挺进河北,攻占清州、沧州,进据长芦镇。元顺帝大惊,急调察罕帖木儿北上,屯兵河北涿州。与此同时,中路军攻占晋宁、冀宁、大同,大同向东几十里路程便是元大都北京。察罕帖木儿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就急坏了,赶紧调集兵力,设卡太行山,成功地阻挡了北伐红巾军的中路军与东路军的会合。见此,这年五月,元顺帝任命勤王有功的察罕帖木儿为陕西行省右丞,兼陕西行台侍御史,同知河南行枢密院事,令其驻镇冀宁,“守御关陕、晋、冀,抚镇汉、沔、荆、襄,便宜行阃外事”。概言之,元廷让察罕帖木儿负责中原及其相关数省的军事保卫,这样一来便挡住了北方大宋政权北伐军对大都北京地区的围攻。> > 而就在这短暂的势均力敌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又开始活跃了。龙凤五年(1359)初,被打怕了的张士诚乘着北方红巾军主力北上的空隙,派兵进攻淮南红巾军赵均用。赵均用抵挡不了,只好北走山东,投靠从河南受挫南撤的北伐东路军。因为东路军统帅毛贵原是他的老部下,所以赵均用去了后很自以为是,没多久就与毛贵吵翻了。吵就吵了,气度狭小的赵均用实在放不下,竟然袭杀了毛贵。毛贵部将续继祖听说后,从辽阳领兵返回益都,又杀了赵均用,“遂与其所部自相仇杀”。经过这番内讧,北方红巾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 北方红巾军窝里斗斗得正欢,凶恶的敌人察罕帖木儿一直在旁冷冷地看着。龙凤五年(1359)五月,他调集各路人马,对防守薄弱的北方红巾军政权都城汴梁发起了凶猛的围城攻击战。刘福通率领将士们拼死抵抗,但始终未能突破包围。八月,汴梁保卫战进行到了第四个月,察罕帖木儿派人侦查得知,城内弹尽粮绝,于是他就来了更猛的一招,命令各路将领“各分门而攻。至夜,将士鼓勇登城,斩关而入,遂拔之”。刘福通率领数百骑保护着小明王由东门冲出,逃往安丰,但小明王的妻子、母后等数万人以及5 000多名龙凤政权官员全给俘虏了,随后河南行省全境为察罕帖木儿控制。> > 河南行省内的北方红巾军失败后,山东境内的北伐东路军孤掌难鸣。至正二十一年、龙凤七年(1361)六月,察罕帖木儿又调集了各路人马,大举进攻山东。山东好多郡县被攻陷,东路军将领如花马王田丰、扫地王王士诚等相继降元,到八月时只剩下了陈猱头坚守的益都。面对十分恶劣的形势,陈猱头不屈不挠地坚持斗争,并策划已经投降的田丰、王士诚等反水,刺杀了当时元廷镇压红巾军起义最为得力的将领察罕帖木儿。元顺帝获悉后下诏封察罕帖木儿养子(实际上是外甥)扩廓帖木儿(汉名王保保)为银青荣禄大夫、太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并令其“袭总其父兵”,即继承养父军中之职,节制各路义军,加紧围攻益都红巾军。至正二十二年(1362)十一月,北方红巾军在山东境内的最后据点益都被攻破,陈猱头等200多人被俘,且被押往大都,扩廓帖木儿“取田丰、王士诚之心以祭其父,余党皆就诛”。> > 北方红巾军政权和主力军土崩瓦解了,这么多年来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在南方地区发展得如此迅猛,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北方红巾军成了他的“防火墙”,阻挡住了元朝主力军的“火力进攻”,使他从容地发展势力。“天命有德,真人龙兴,定鼎建业,处汉、吴二强寇之间,东西扫荡,从容指挥。元之不能以匹马、只轮临江左者,以有宋为捍蔽也”。可现在北方红巾军这道“防火墙”没了,那可怎么办呢?

姓氏探源| 上下五千年 族脉源远长

一、郑氏溯源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故此,了解自己姓氏的起源,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