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姓的世系
山东莒州战氏世系
第一世:
战完,原为莱阳县庠生,未做官。故后葬莱阳县房野村,因战完之妻姜氏携五子迁莒,故清乾隆年间修《战氏族谱》以战完为一世始祖。战完生有五子:长子战懋易、次子战懋书、三子战懋诗、四子战懋麟、五子战懋孔。
第二世:
战懋书,生四子:长子战国儒、次子战国士、三子战国彦、四子战国策。
第三世:
战国儒,生三子:长子战维藩,次子战维宁、三子战维杨。
第四世:
战维宁,字泰明,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岁贡,战乱末仕。清初定鼎,大行人以经明行修列状上荐,战维宁隐居北汶,闭门著述,累征不就,居家养祭,一遵古礼。“初,文稿甚富,遭地震,水涌,埋没遗失。”生三子:长子战和中、次子战启中、三子战钦中。
第五世:
战和,中生一子:战凯。
战钦中,于清康熙廿一年(公元1682年)考中岁贡,授冠县训导。生五子:长子战捷、次子战奏、三子战靖、四子战烈、五子战略。
第六世:
战凯,生一子:战锡侯。
战捷,清康熙廿五年(公元1686年)拔贡,授巨野县教谕。生五子:长子战锡卿、次子战锡伯、三子战锡铤、四子战锡黻、五子战锡缨。
战烈,生一子:战锡九。
第七世:
战锡侯,清庠生,一生未做官,但参与了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的《莒州志》的编纂。生四子:长子战旭、次子战晟、三子战普、四子战旸。
战锡伯,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岁贡。生二子:长子战睿、次子战智。
战锡廷,生五子:长子战霈、次子战云、三子战霯、四子战雷、五子战淮。
战锡九,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岁贡,授临朐县训导。生五子:长子战龙韬,次子战龙池,三子战龙标,四子战龙章,五子战龙光。
第八世:
战云,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恩贡;战旭,“英年树帜‘文坛童子’,问业者多所成就,不受馆金。远近闻之,以课文呈正,几盈案,皆殚心批评。”生二子:长子战岱森,次子战嵩森。
山东东原战氏世系
第一世: 战运盛
第二世: 战洪世
第三世: 战邢公
第四世: 战平得
第五世: 战明安、战明信(外迁东阿陈庄子)
第六世: 战 魁、战 仁、战 豹、战 洪、战 清、战 明(外迁待考)
第七世: 战守勤
第八世: 战德行
第九世: 战 铎
第十世: 战凭仁、战凭义、战凭礼、战凭信
第十一世:永字辈
山东梁山战氏世系
第一世: 战运盛。
第二世: 战洪世。
第三世: 战邢公。
第四世: 战平得。
第五世: 战明安。
第六世: 战 魁。
第七世: 战守科、战守道。
第八世: 战得胜、战得平(系战守科嫡传)。
第九世: 战领玉(系战得平嫡传)。
第十世: 战祖印、战开印、战洪印。
第十一世:战 纬(系洪印嫡传)。
第十二世:战复崇、战复明、战复显、战复正。
第十三世:战 山(系复正嫡传)。
第十四世:战大章、战大让、战大旺。
第十五世:战文佩(系大章嫡传)。
第十六世:战怀俭。
第十七世:战玉存(注:战玉庚一支去黑龙江省)。
第十八世:战传祯。
第十九世:战继朴。
第二十世:战庆文。
第廿一世:战东筱(女)。战东海
有,战,姓氏,有多个渊源。未入宋朝《百家姓》,在全国姓氏排名360,全国共有约117万人,属较稀少姓氏。
战氏是一个古老姓氏群体,多以登州为郡望。明朝初期,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战氏后裔,分布于苏、鲁、豫、皖、鄂等地。
战氏族人迁王山东莒县之前居于北汶,有一定家学渊源。据家谱文献《莒州战氏族谱》记载:战氏一世祖战完,其父战文魁,曾“授涿州儒学正堂”。“学正”,是明、清一州之学官,掌文庙祭祀,教育和官束所属生员。按家谱文献《莒州战氏族谱·序》的记载:该支战氏族人迁莒的原因是:“懋易祖以布衣而病于催科,势不能支,合图全逃。”也就是说,战氏兄弟五人迁莒乃因科税所逼。当然,战氏并不是穷困潦倒之族,迁莒后应是较宽余的,只有这样,才有钱请塾师,第三世战国儒才能考中岁贡。同时,并不是这一时期所有岁贡都能外出做官,这需钱财铺路。因此可以肯定说,战氏迁莒之初,即是一家境较宽裕,富绅之家。北汶战氏,自明代迁莒,历三世至战国儒,于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中岁贡,外出做官,授郓城县训导,战氏家族开始兴起。其后,第四、五、六、七、八世不断有考中功名或外出做官者。从该支战氏第九世之后直至清末,从史籍和族谱中没有再发现有考中功名和外出做官的人,因此从第八世之后,北汶战氏便不再出现较有影响的人物,战氏家族在莒州境内的名声逐渐淡出。
汶用于名字中读“wèn(第四声)”。
笔画数:7,
部首:氵,
汶1mén
汶汶 mén mén 心中昏暗不明,如“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者乎?”
玷污,污辱受物之汶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汶2 wèn
(1) 水名 [Wen River]
(2) 今汶河。古称“汶水”。源出山东省临朐县南,东北流,至安丘东北入潍河。如:汶上汶水之北。泛指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之地);汶阳川(汶水);汶阳田(在汶水北。春秋时鲁国属地。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一带);汶阳田反(比喻失而复返)。
(3) 地名。
扩展资料:
康熙字典
〔古文〕渂《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文运切,音问。水名。《书·禹贡》浮于汶,达于济。
又济东北会于汶。《前汉·地理志》泰山郡莱芜县原山汶水出,西南入泲。《水经》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西南,过寿张县,至安民亭入于济。《注》汶出牟县故城西南阜下,俗谓之胡卢堆。牟县,古牟国,故俗谓是水为牟汶。
汶水又右合北汶水,水出太山天门下谷东流,西南迳汶阳县,又西南迳桃鄕县,自桃鄕四分,当其派别之处,谓之四汶口。左二水双流至无盐郈鄕平陆故城,合为茂都淀。次一汶至寿张故城东,遂为泽渚。右一汶迳寿张县西南,注长直沟,西流入泲。《淮南子·地形训》汶出弗其。《高诱注》弗其,山名,在朱虚县东。◎按诱说乃东汶,非经所谓入济者也。
又《前汉·地理志》琅邪郡朱虚县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维。《说文》维作潍。《水经》汶水出朱虚县泰山。《郦道元注》伏琛晏谟𠀤言,水出县东西峿山,山在小泰山东。地理风俗记曰:朱虚县东四十里有峿城,亭故县也。汶水迳峿城北,又北过淳於县西。潍水过县东,其城东北则两川交会也。
又《水经注》㟬崮水有二源双会,东导一川,俗谓之汶水,东经蒙隂县,注桑泉水,又东北流入於沂。
又汶上,县名。《广舆记》本汉平陆,今属兖州府。
又《集韵》武粉切,音吻。义同。
又《广韵》《集韵》𠀤无分切,音文。黏唾也。
又辽东有汶城。《盛辅之云》卽孤竹国也。音文。
又《广韵》武巾切《集韵》眉贫切《正韵》弥邻切,𠀤音珉。与岷通。汶江也。《书·禹贡》岷嶓旣艺。《又》岷山导江。《史记》皆作汶。《山海经》大江出汶山。《舆地广记》汶山在茂州汶山县西北,俗谓之铁豹岭。禹之导江,发迹於此。
又汶山,郡名。汶川,县名。《蜀王本纪》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於石纽。广柔隋攺曰汶川。《广舆记》今属成都府。
又《集韵》谟奔切《韵会》谟昆切,𠀤音门。汶濛,玷辱也。《楚辞·渔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正字通》汶水,今一统志列为三,曰堑汶,徐汶,靑汶。章本淸曰:入济之汶,见禹贡,论语。汶上,书传谓之北汶,卽今大淸河入潍之汶,见汉书。入沂之汶,见水经。齐有三汶,淸河为大。述征记:泰山郡水皆名汶,有北汶、嬴汶、柴汶、牟汶,皆源别流同,又在三汶之外。
战姓的世系
本文2023-09-22 07:22:0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1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