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八大姓氏贵族姓氏和普通的贵族姓氏都是哪些姓?
唐朝贵族姓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
普通贵族姓氏:京兆韦氏、河东裴氏、兰陵萧氏、京兆杜氏、弘农杨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的士族政治(或称世族政治、贵族政治、门阀政治),萌芽于东汉中期,亡覆于唐朝末年。
于是,在一种感觉上认为:士族政治,从东汉,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随着经济上的“占田荫客制”和政治上的“九品中正制”两大特权的消失,而呈逐渐削弱消亡的局面。
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因为,就历史事实看,中国士族政治时代有两个阶段最为辉煌,一是两晋北朝,二是唐朝。
到了唐朝,博陵崔氏影响日深,再次超越了清河崔氏。
唐初作《氏族志》,以出身博陵的黄门侍郎崔民干为天下第一门户,且整个唐朝,来自博陵的宰相也超越了来自清河的宰相,博陵崔氏遂被“天下推为士族之冠”。
至于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在北魏时,前者的地位要高于后者,同是到了唐朝,后者亦反超前者。
隋唐时期是身份制的社会,世家富家在社会上享有高贵的威信和位置。
在一切高贵的世家富家中有五支最为高贵。
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专陵崔氏(今河北安平县、深县、饶阳、安国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县)、范阳卢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戴)、荥阳郑氏(今河南省)、太本王氏。
个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二个郡望。
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或者五姓七家。
参考资料:
有关姓氏的趣事有哪些 有人叫醋波涛酱豆腐 中新网2月3日电 综合金陵晚报、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报道,最近有媒体访中国姓氏,发现“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东、西、南、北、中”、“第五”等,都是姓氏。
金陵晚报近期开展的“油盐酱醋茶”姓氏大调查活动,在读者群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一时间,满城尽刮“油盐酱醋茶”旋风。
人世间到底有没有姓“盐”的和姓“酱”的?他们的姓氏又是怎么来的?这是很多人最为关心的话题。昨天,记者与公安部公民身份查询机构及有关部门联系上,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油盐酱醋茶”姓氏大调查活动有了突破性进展,全国范围内的绝大多数“油盐酱醋茶”都被找到。
油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以上姓氏中,第一姓氏“油”姓在江苏全省共有7个人,其中3个“男油子”、4个“女油子”,年纪最大的“女油子”在苏北灌南,今年69岁,年纪最大的“男油子”在南京,今年43岁(其女儿今年15岁)。
盐
具有重大进展的是该报在持续几天的寻找中,终于从江苏省约8000万人口中找到了13个“盐罐子”,其中五男八女,年纪最大的在苏北睢宁县,是个90岁的老太太,而年纪最小的“盐罐子”则生活在江苏丹阳,是个今年刚满7岁的女童。
酱
其实,根据本次活动开始前的预测,在上述姓氏中,最难找的就是姓“酱”的,但这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居然在其他省份总共找到了14个人,这六男八女分布在云、贵、川、鄂、豫地区,分属汉、苗、侗、白4个民族。仔细一找,竟然找出这么多的“酱”,让人看了瞠目结舌。而更让人吃惊的事情还没完,在“酱”姓人中,湖北省随州市竟然有两个同名同姓者――酱豆腐,一个1983年出生,一个1985年出生,两人出自同一个村,估计“酱豆腐”在当地是道“名小菜”。
醋
在“醋”姓的寻找中,其结果与前期调查的结果相一致,南京河海大学的“醋院科”和南京理工大学的“醋波涛”占据两席,全省再也找不出第三人。看来,除了“酱”,“醋”姓在江苏全省最为金贵了。
茶
继发掘出南京城里的“六朵茶花”后,放眼全省,我们竟然找出男男女女总共107朵“茶花”,并且分布苏南、苏北各地区,据初步了解,多数是云贵地区嫁到江苏来的“茶花女”。
另外,最新一期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编辑部也梳理了中华民族姓氏。 2007年1月13日,陕西省泾阳县埝口五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马宏杰指挥几十位村民拍集体照。因为这些村民都姓“第五”。“第五”这个姓其实并不鲜见,古时候从“第一”到“第八”都是姓氏,《百家姓》中的最后8个字就是“第五言服、百家姓终”。
中国人姓氏中有趣的很多,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为了找到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朋友,编辑部派了好几个摄影师分头去河南、山东、江苏、山西、云南等地。姓“油”的是位老汉,摄影师请他拿着一桶油拍了一张照片。姓“醋”的是位小伙子,摄影师为他拍了抱着醋坛子的照片后,还同他合了一个影,以纪念找他的艰辛。“盐”姓朋友找的过程很曲折,最终在上海找到一位姓盐的时尚女孩。连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酱”姓朋友,最后也找到了。虽然寻找他们很辛苦,却充分体现了中华姓氏的奇妙。
英国人姓氏的趣闻 英国人姓氏共有8461个, 以下是最多人用的50个
排名 姓氏 使用人数
1 Smith 729 862
2 Jones 578 261
3 Taylor 458 268
4 Williams 411 385
5 Brown 380 443
6 Davies 316 982
7 Evans 231 844
8 Wilson 227 652
9 Thomas 220 228
10 Roberts 219 694
11 Johnson 214 969
12 Lewis 198 193
13 Walker 195 372
14 Robinson 187 889
15 Wood 186 261
16 Thompson 183 266
17 White 181 979
18 Watson 181 296
19 Jackson 173 538
20 Wright 171 438
21 Green 166 423
22 Harris 161 505
23 Cooper 161 076
24 King 160 918
25 Lee 159 502
26 Martin 152 842
27 Clarke 152 502
28 James 151 855
29 Morgan 150 454
30 Hughes 147 802
31 Edwards 147 540
32 Hill 145 723
33 Moore 144 446
34 Clark 140 662
35 Harrison 137 103
36 Scott 134 059
37 Young 131 862
38 Morris 131 499
39 Hall 129 805
40 Ward 125 643
41 Turner 125 278
42 Carter 124 343
43 Phillips 121 845
44 Mitchell 121 734
45 Patel 119 855
46 Adams 116 035
47 Campbell 115 972
48 Anderson 115 333
49 Allen 112 703
50 Cook 111 306
趣闻有哪些 趣闻的类型有很多种,可以介绍你个阅读app看荐。里面有收录了不少趣闻文章,还是挺搞笑的。
中国最有趣的姓是什么? 中国人的姓氏,经过几千年来的发展演化,从原先一种单纯的民族遗传标志,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源流而活跃起来。有些姓氏不但稀奇古怪,而且往往还隐藏着某些有趣的传说,当然,有时带来一些尴尬也是在所难免的。 在我国,大多数姓氏都比较常见,但也有一些姓氏比较古怪,例如有表方向的“东西南北中”;有带数字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有类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也有类动物的,比如“狼、鸡、猴、狗、蛇……”,甚至还有含“贬义”的,比如“妾、骂、邪、嫖”等。更有甚者,经过某些姓氏爱好者的“评选”,高居榜首的五大古怪姓氏竟然是“死、难、黑、老、毒”!这五大怪性乍听起来真是令人毛骨悚然!死:据说这是中国倒数第二小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不过自古以来,都非常避讳此一“死”字,谁愿张嘴闭嘴“死来死去”的?可是,若已以此为姓,也就没办法了,无非令人产生不吉利的印象。 难:据说这是中国倒数第一小姓。这个“难”,读去声,据说“难”姓随鲜卑北迁,松花江当时也一度改称“难江”。几经辗转,难姓鲜卑族才涉足朝鲜半岛。现中国境内的“难”姓主要分布在河南四座小村里,世代居住在此的男女老少,全都姓“难”。这很容易让外界联想到灾难、困难等不愉快的事情,但他们却照样活得逍遥自在。 黑:任何文化都崇尚光明正大,黑字往往给人不祥的预感。而这个字作为姓氏,却读作“贺”,只是落到纸上时,较为尴尬。 老:关于老姓的来源,有两种不同说法。一说是老姓是由“萨克达”这个满族姓更改汉姓而来,已经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萨克达”的满语就有“苍老”的意思。一说是广东佛山的四大土著姓氏之一,现在该市南海区西南的世老村,村民大多姓老。从一降生,就要被称为“老X”,即使不太情愿也得这么称呼,“老”字还要跟你一辈子。比如“老同志”、“老**”、“老姑娘”。有位名叫“老艳”的女士就深有感触。 这个姓给她带来了不少尴尬。以前在单位上班,大家见面都好称呼,唯独她不好称呼。老**?不好听。老姑娘?也不好听。干脆叫小老吧,听着总觉得别扭。后来,她在汉口顺道街做起了生意,当上了经理。“老经理”的称呼又来了。刚开始,她觉得自己的姓很特别,名字很好记,就印了大量的名片发给客户。还别说,这个奇怪的名字确实给她带来了不少回头客。可渐渐地麻烦就来了,不少人慕名打来电话,总不好开口。“没见过我的人,总以为我很老,害得我经常在电话里给人家解释。”后来,老艳决定将名片上的姓改成母亲的姓,叫夏艳。这才算消除了尴尬。 毒:这个姓氏据说来源于一个唐朝的故事。唐代有个宰相,名叫窦怀正,虽然权倾朝野,但这位窦丞相还预谋夺取江山,推翻李姓皇上,结果被皇上发现,叛乱没有成功。后来,气愤难平的皇上为了表示对窦丞相的惩罚,就据“窦”谐音,“赐”其及后代姓“毒”!这个姓,叫起来、听起来都非常吓人。谁愿意和“毒先生”、“毒太太”打交道呢?哪怕这些姓氏的人,再古道热肠,也让陌生人滋生几分畏惧。据说,台湾嘉义县太保市过沟里就有一户毒姓人家,其祖先是清朝的翻译官。几代单传后,如今,已繁衍出了男丁六人,大陆个别省分也有此姓分布。 上述这些姓氏都是自古有之,有“据”可考。还有些姓氏是“半路出家”,来历传奇。 比如有人姓“门”。关于门姓的起源,也有几种传说。一种传说,这个姓是分拆后得来的,以前姓闫,后来兄弟两个分家时,将闫字一分为二,一家姓门,一家姓三。还有一种传说,门家祖先以前姓蔺,后来因为祖上有人得罪了皇帝,“蔺”这个姓氏被皇帝“去头挖心”,剩下的就是个“门”字。当然,这些说法都难>>
历史上有哪些有意思的趣闻轶事 清宫过春节仪式趣闻:福晋抛银元看“摔人”
清朝末年,虽然政权濒临灭亡,宫廷里却依然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1901年除夕临近,过了腊月二十三祭灶,内务府便传知各宫总管封印准备过年事宜,由内务府奏明太后,得旨按宫中旧例后,便传告各府福晋、命妇、格格及一二品大员的女儿于腊月二十五进宫过年。
福晋格格进宫过年
腊月二十五这天8时,福晋、命妇、格格全体齐聚紫禁城苍震门前。只见总管太监李莲英,也穿上了蟒袍补褂,迎接在苍震门前。各府福晋都是一色大红绣花氅衣,粉红衬衣。格格们个个花枝招展,由李莲英引领至宁寿宫。太后升堂入座后,第一拨由格格朝见。众格格鱼贯而入,向太后行礼毕,分别侍立太后左右。太后对她们说些吉祥话后,便一一询问年龄、学识,然后退去。第二拨由各府福晋、命妇朝见,皇后、妃子及宫内当差的格格负责招待。太后说:“过新年,大家应当快快乐乐庆祝一番,可不要闲着。我朝家法严谨,女子应该懂得理家之道,首要会做针线活,历来凡是皇上御用的衣履,都是由皇后、贵妃亲自制作。我看各府格格,性喜浮华,不要说娴熟裁剪,就连做针线也好像不是自己的事。总是坐享其成,将来出阁怎么是好?今天就叫皇后、妃子、福晋、命妇各裁一件衣服,然后叫格格们每人缝一件,限两天交活。”有的福晋一听太后懿旨,吓得汗流浃背,因为她们知道自己闺女针线的本领,有的福晋则希望自己的闺女大显才能。太后叫李莲英传知准备好的衣料,随同针线笸箩,摆在案子上。太后说:“裁完活,可以到台前看戏去,格格们今天只管看戏,二十六、二十七两天限你们做好。可不要慌神。”那些不会做活的格格们,趁太后同福晋们去斗纸牌为乐时,偷偷把衣料交给会裁剪缝纫的姊妹,然后把人家缝好的衣服,摆在案子上装样子。也有不愿弄虚作假的,做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一天的工夫活做完了,有的在御花园玩耍,有的去看戏。两天之后,每人将自己所做的衣服交给皇后和贵妃验收,标写姓氏,陈列案上。太后在案前,走马看花似的巡视一番,由皇后、妃子评定,按等级发给赏赐。
北堂姓的花边趣闻 中国姓氏真的很有趣,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也各成姓氏,以东开头的姓氏是东方,以南开头则为南宫,以西开头是西门,而以北开头则是北堂。前三个复姓虽不常见,但在文学作品中都有提及。北堂一姓却实在少见。不过,咱宁波就有一位的哥复姓北堂。北堂先生名叫北堂志庆,是地地道道的宁波人。 “宁波人当中,我可从未听过这样的姓。”记者打趣地说。北堂志庆告诉记者,其实他的爷爷是河南人,因此他的祖籍按理说是河南。 “我这个姓听起来气魄很大的,只是用宁波话读起来和‘剥糖’一个音,不明白的人还真以为我在剥糖吃呢,哈哈。”北堂先生人如其姓,十分豪爽。他告诉记者,他觉得自己的名字实在不怎么的,配不上这个有气魄的姓。北堂志庆给儿子取的名字叫克雄, “北堂克雄,你说多有气魄。”北堂先生有些得意地说。北堂先生开出租车已有8年了,也许是北堂这个姓实在少见,这么多年下来,他只碰到过一个姓北堂的客人。大约在3年前的一个冬天,他在火车南站接了一个刚下火车的客人。当客人见到车上的营运证时,顿时乐坏了。 “你也姓北堂?我们是本家啊。”客人高兴地说道。北堂先生一听,赶紧向客人打听情况,什么祖籍啊,家里的亲戚啊,生怕错过了一次认亲的机会。把客人送到目的地后,北堂先生还记下了对方的电话,邀请他到家里来做客,顺带查查家谱,看看是不是有亲戚关系。北堂先生是一个典型的武侠电视剧迷,武侠大片看了不少。“我曾在一部电视剧里看到有个人叫北堂傲,还是个武林盟主呢,看来这个姓氏的确能跟侠字沾上边啊。”北堂先生笑道。而今已步入不惑之年的北堂先生也十分爱打抱不平,乐于助人。哪位的哥有什么困难,或者路上见到需要帮助的行人,他都可以放下手头上的生意,帮助别人。记者听了北堂先生一些助人的事情,发现还真的像个侠者所为,如果不是离题太远,肯定可以写成精彩的新闻。
收集姓氏的过程感想 最近在搞一个”姓氏百科”微信公众号,发现中国的姓氏是博大精深,原来的姓氏排名,现在的排名,姓氏趣事,历史趣闻,非常非常多,每个姓氏有得姓始祖,有很多种起源,每个姓氏有字辈,有历史名人等等,姓氏分布,建议关注“姓氏百科”微信公众号,回复姓字,会得到详细信息,另外,微社区还经常发些姓氏趣闻和历史趣事
有哪些著名作家的轶闻趣事 车票
马克吐温一次乘车外出,火车开得很慢。当查票员过来查票时,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儿童票。查票员调侃道:“我还真没看出您还是个孩子呢!”
马克吐温回答:“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票上车时还是个孩子哩。”
广告
一位商界阔佬对马克吐温说:“我想借助您的大名,给敝公司做个广告。”马克吐温说:“当然可以。”
第二天在马克吐温主办的报纸上登出了如下文字:
一只母苍蝇有两个儿子。她把这两个儿子视若掌上明珠,爱护备至。一天,母子三个飞到某某商业公司的商店里。一只小苍蝇去品尝包装精美的糖果,忽然双翅颤抖落下来,一命呜呼!另一只小苍蝇去吃香肠,不料也一头栽倒,顷刻毙命。母苍蝇痛不欲生,扑到一张苍蝇纸上意欲自杀,尽管大吃大嚼,结果却安然无恙!
阔佬看完广告,气得直翻白眼。
必须站着
马克吐温有一次到一个小城市演讲,他决定在演讲之前先理理发。
“你喜欢我们这个城市吗?”理发师问他。
“啊!喜欢,这是一个很好的地方。”马克吐温说。“您来得很巧,”理发师继续说,“马克吐温今天晚上要发表演讲,我想您一定是想去听听喽?”
“是的。”马克吐温说。
“您弄到票了吗?”
“还没有。”
“这可太遗憾了!”理发师耸了耸肩膀,两手一摊,惋惜地说:“那您只好从头到尾站着了,因为那里不会有空座位。”
“对!”幽默大师说,“和马克吐温在一起可真糟糕,他一演讲我就只能永远站着。”
登记
马克吐温有一天来到一个小城市,他想找一家旅馆过夜。旅馆服务台上的职员请他将名字写到旅客登记簿上。
马克吐温先看了一下登记簿,他发现很多旅客都是这样登记的,比如:拜特福公爵和他的仆人……
这位著名的作家于是也写道:“马克吐温和他的箱子。”
马克 吐温收到一封信这是一位青年人写来的,他想向马克 吐温请教成为大作家的诀窍信中说:听说鱼含大量的磷质,而磷是有利于脑子的看来要成为一个大作家,一定要吃很多鱼吧但不知道你究竟吃的什么鱼,又吃了多少呢 马克 吐温回信说:看来,你得吃一条鲸才行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克・吐温与雄辩家琼西・M・得彪应邀参加同一晚宴。
席上演讲开始了,琼西・M・得彪滔滔不绝,情感丰富他讲了20分钟,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然后轮到马克・吐温演讲。
马克・吐温站起来,面有难色地说:“诸位,实在抱歉,会前琼西・M・得彪先生约我互换演讲稿,所以诸位刚才听到的是我的演讲,衷心感谢诸位认真的倾听及热情的捧场。然而,不知何故,我找不到琼西・M・得彪先生的讲稿,因此我无法替他讲了。请诸位原谅我坐下。”
法国名人波盖取笑美国人历史太短,说:“美国人没事的时候,往往喜欢怀念祖宗,可是一想到祖父一代,就不能不打住了。”
马克・吐温回敬说:“法国人没事的时候,总是想弄清他们的父亲是谁,可是很难弄清楚。”
当马克・吐温还是一个不大知名的作家时,有人把他介绍给格兰特将军。
两人握过手后,马克・吐温想不出一句可讲的话,而格兰特也保持平日的那种缄默态度。最后还是马克・吐温结结巴巴地说了一句:“将军,我感到很尴尬,你呢?”
马克・吐温外出乘车。当列车员检查车票时,他翻遍了每个衣袋,也没有找到自己的车票。刚好这个列 车员认识他,于是就安慰马克・吐温说:“没关系,如果您实在找不到车票,那也不碍事。” “咳!怎么不碍事,我必须找到那张该死的车票,不然的话,我 怎么知道自己要到哪儿去呢?”>>
2017中国十大最罕见姓氏? 天姓
天姓为中国百家姓之一,相传是黄帝之相天老的后裔。天姓虽古老,分布也较广泛,但是稀少,属于稀有姓氏之一。
姓氏趣闻:北齐高祖又曾聚集儒生讨论儒家经典,众人论辩经义,十分热烈。石动c最后到场,问一个在场的博士官:“先生,天姓什么?”博士答道:“天姓高。”动c说:“皇上姓高,天必姓高,你这是因袭前人的说法,算不上新义。经书上自有天姓,先生可以引用儒经之文,不须借用旧说。”博士问:“不知哪部经书上讲过天姓?”动c道:“看来先生全不读经,连《孝经》也未见过。天本来姓'也’。先生难道没见到《孝经》上说:'父子之道,天性也。’这岂不是天的姓?”
月姓
月姓源出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姓氏词典》注说,月姓的最早记载见于《博古图》,周代有称为月季的酒杯,又有叫月鲁基的鼎,月就因此演变成了姓。
二、古代有夕月的官职,专门为帝王祭月,他们的后代就姓月了。家谱
三、在云南孟连及沿中缅边境的傣族中,月姓还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姓氏。月字在傣族中是长女的意思,傣族女子在未生子女之前的名字构成是“排行+名”,因此,大女儿往往称“月某”,沿用 姓名习惯,月就慢慢成了姓。
星姓
星姓源出比较单一,只有一个渊源:以官为氏。宋代司星官子韦之后有星氏。司星,宋代主管观察天象的官员。史书记载:南阳太守羊续娶济北星重女。
风姓
风姓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姓氏之一。根据《帝王世纪》和《竹书纪年》的记载,中国上古三氏五帝之首的伏羲氏就是风姓。
云姓
云姓起源之一:出自于缙云氏,是黄帝时夏官之后,以官名为姓氏。缙云,是黄帝时的一种官名,黄帝以云名官,分别管理一年四季之事,其中夏官的官名就叫做缙云氏。他的后代以“缙云”两个字为家族姓氏,传到后来,省缙字简称为云氏,今天简化为云氏。
雪姓
雪姓是一个罕见的姓氏,河南偃师等地有分布。
《姓・九屑》:“《姓纂》:楚熊严次子仲雪之后。”因为楚国公族源于黄帝之后,所以雪姓是黄帝后裔。
《氏族典・五一九》:“《统谱》:雪氏,见《姓苑》。明雪霁:山西人,洪武吴江巡检。”
露姓
露氏在历史上罕见。露姓来源:《史记三皇纪》:姜姓之后有露姓。一说即为潞氏、路氏。历史文献记载:东汉《风俗通义》收,汉代有上党都尉露平。《国语鲁语下》有露睹父。
冰姓
出自姬姓卫康叔,同凌姓。《通志氏族略》指出:“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冰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一种叫做“凌人”的官,是当时的一种掌冰政之官。所以“以官为氏”而姓了冰。《周礼》上记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
雨姓
雨姓,出自氐族。中国古代人类生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环境。风、雨、雷、电都成为人们敬畏和崇拜的对象。氐族中,风、雨、雷、电都为部落姓氏。
电姓
电罕见姓氏,今河南省有此姓。
源于官位,出自秦朝时期霆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电,在古代都与雷联系在一起,为“霆”的代称。《谷梁传》中记载:“震,雷也。电,霆也。”霆鞭、霆杖,亦称电鞭、电杖,是执掌五刑之外常刑的主要惩罚刑法的官吏,最早由商鞅所置,后由秦朝宰相李斯定为秦刑丙等首刑之一,执行者称“霆吏”、“霆人”,其刑法称“霆刑”。“霆鞭、霆杖”二刑实际上界乎于生死之间,要视帝王国君的脸色、心情,施刑者的心态、技巧,受刑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因此会有不同的施刑结果。
以上信息由凡客家谱为您整理呈现!>>
中国人最古怪的姓氏都有哪些? 中国人的姓氏,经过几千年来的发展演化,从原先一种单纯的民族遗传标志,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源流而活跃起来。有些姓氏不但稀奇古怪,而且往往还隐藏着某些有趣的传说,当然,有时带来一些尴尬也是在所难免的。
在我国,大多数姓氏都比较常见,但也有一些姓氏比较古怪,例如有表方向的“东西南北中”;有带数字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有类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也有类动物的,比如“狼、鸡、猴、狗、蛇……”,甚至还有含“贬义”的,比如“妾、骂、邪、嫖”等。更有甚者,经过某些姓氏爱好者的“评选”,高居榜首的五大古怪姓氏竟然是“死、难、黑、老、毒”!这五大怪性乍听起来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不过这也构成了姓氏文化中一种比较有趣的现象。如果细考起来,这些古怪姓氏还大有来历呢!
死:据说这是中国倒数第二小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不过自古以来,都非常避讳此一“死”字,谁愿张嘴闭嘴“死来死去”的?可是,若已以此为姓,也就没办法了,无非令人产生不吉利的印象。
难:据说这是中国倒数第一小姓。这个“难”,读去声,据说“难”姓随鲜卑北迁,松花江当时也一度改称“难江”。几经辗转,难姓鲜卑族才涉足朝鲜半岛。现中国境内的“难”姓主要分布在河南四座小村里,世代居住在此的男女老少,全都姓“难”。这很容易让外界联想到灾难、困难等不愉快的事情,但他们却照样活得逍遥自在。
黑:任何文化都崇尚光明正大,黑字往往给人不祥的预感。而这个字作为姓氏,却读作“贺”,只是落到纸上时,较为尴尬。
老:关于老姓的来源,有两种不同说法。一说是老姓是由“萨克达”这个满族姓更改汉姓而来,已经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萨克达”的满语就有“苍老”的意思。一说是广东佛山的四大土著姓氏之一,现在该市南海区西南的世老村,村民大多姓老。从一降生,就要被称为“老X”,即使不太情愿也得这么称呼,“老”字还要跟你一辈子。比如“老同志”、“老**”、“老姑娘”。有位名叫“老艳”的女士就深有感触。
这个姓给她带来了不少尴尬。以前在单位上班,大家见面都好称呼,唯独她不好称呼。老**?不好听。老姑娘?也不好听。干脆叫小老吧,听着总觉得别扭。后来,她在汉口顺道街做起了生意,当上了经理。“老经理”的称呼又来了。刚开始,她觉得自己的姓很特别,名字很好记,就印了大量的名片发给客户。还别说,这个奇怪的名字确实给她带来了不少回头客。可渐渐地麻烦就来了,不少人慕名打来电话,总不好开口。“没见过我的人,总以为我很老,害得我经常在电话里给人家解释。”后来,老艳决定将名片上的姓改成母亲的姓,叫夏艳。这才算消除了尴尬。
毒:这个姓氏据说来源于一个唐朝的故事。唐代有个宰相,名叫窦怀正,虽然权倾朝野,但这位窦丞相还预谋夺取江山,推翻李姓皇上,结果被皇上发现,叛乱没有成功。后来,气愤难平的皇上为了表示对窦丞相的惩罚,就据“窦”谐音,“赐”其及后代姓“毒”!这个姓,叫起来、听起来都非常吓人。谁愿意和“毒先生”、“毒太太”打交道呢?哪怕这些姓氏的人,再古道热肠,也让陌生人滋生几分畏惧。据说,台湾嘉义县太保市过沟里就有一户毒姓人家,其祖先是清朝的翻译官。几代单传后,如今,已繁衍出了男丁六人,大陆个别省分也有此姓分布。
上述这些姓氏都是自古有之,有“据”可考。还有些姓氏是“半路出家”,来历传奇。
比如有人姓“门”。关于门姓的起源,也有几种传说。一种传说,这个姓是分拆后得来的,以前姓闫,后来兄弟两个分家时,将闫字一分为二,一家姓门,一家姓三。还有一种传说,门家祖先以前姓蔺,后来因为祖上有人得罪了皇帝,“蔺”这个姓氏被皇帝“>>
毕节的移民主要是明清时从中原一带迁徙来的官员、军队、商人、流民等。
这些大量的移民源源不断地涌入这块历史悠久而又贫瘠落后的“化外之地”,改变了千百
年来人口构成的民族格局。在全省的许多交通要道关隘都出现了汉人,后来逐渐形成许多
或大或小的城镇,毕节市撒拉溪镇就是其中的一个。
一、明清时期进入贵州的移民概况
明王朝建立后,采纳刘基的建议,以卫所为单位将军队布防在全国各地,一般为“三
分守城,七分屯种,又有二八,四六,一九,中半等比例。皆以田地肥瘠,地方缓冲为差。”
从明洪武四年(公元 1372 年)开始,相继在贵州设立24 卫和两个直隶千户所。按照当时
的军事编制,每卫有 5600 人,长官司为指挥使;下置前、后、左、右、中五个千户所,
每个千户所 1120 人,长官司为千户;千户所下设十个百户所,每个百户所为 112 人,长官
司为百户;百户所设总旗二,每个总旗下设五个小旗,每个小旗为 10 人。由于贵州是川
滇咽喉,西南锁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五个千户所之外又增设外守御千户所。根《贵
州省省志·军事志》记载 “贵州都指挥使司所辖贵州卫,贵州前卫,及其以西的 “上六卫”
(威清、平坝、普定、安庄、安南、普安),以东的 “下六卫”(龙里、新添、平越、清平、
兴隆、都匀),西北的 “西四卫”(乌撒、毕节、赤水、永宁)和黄平千户所,普市千户所,
有屯兵 161588 名。”另外,湖广都司所辖的“边六卫”(偏桥、平溪、镇远、清浪、铜鼓、
五开)和天柱千户所的兵员未见计录,如果按编制计算,也应有34720 名。神宗万历年间,
又在黔北遵义设立威远卫,崇祯时又设立敷勇卫,镇西卫。共有官司兵 16800 名。”三项
合计明代先后进入贵州卫所官司兵总数为 213108 名。这 20 多万卫所军人实际上就是 20
多万个家庭。因为明朝卫所官兵一律注入军籍,世代袭替,称为军户。为了保证军队兵源
不绝,稳定官司兵安心服役,使军士“有亲属相依之势,有生理相安之心”。明朝中央政
府规定军人携带家室,一人在军,全家随往。《大明会典》载:“有妻在籍者,就于结领内
备开妻室氏姓年龄,著令原藉亲属迸去完聚。”没有妻室的政府予以婚配。如果当时平均
每户家庭以上 4 口人计算,那明朝到贵州的军事移民就有80 多万人。这还不包括其它性
质的移民。
明末清初,贵州战乱,社会很不稳定,是移民的禁区。直到康熙年间才安定下来。于
是又有大批移民进入贵州。第一批到来的移民是军人,他们是随吴三桂从东北和经山西、
陕西和四川到达贵州的。如毕节市吴家屯 的吴氏家族,后有一支移迁至撒拉溪等地,他
们都是随吴三桂平水西、乌撒时留下的。但因为吴三桂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他们都不
承认自己是跟随吴三桂留下的,都称自己是明代从江浙一带迁徙来的。吴三桂平水西、乌
撒后,汉人猛增。据《太定府志》记载:“黔西州汉庄二百四十六,计二万八千六百六十
九户,计十二万四千三百二十五口”威宁州汉人“多江南、湖广、江西、福建、陕西、云
南、四川”人。雍正帝改土归流后,又有大量流官及家属进入贵州。如乾隆年间就有董朱
英,顺天府人,于乾隆 19 年(公元 1754)来毕节任知县。而董朱英只是当时进入贵州流
官中的一员。请代移民没有明代来得猛,来得快,他们大都零星,稀散状态。断断续续的。
二、汉族移民与撒拉溪镇的形成
撒拉溪镇,位于毕节市西面,距县城 38 公里,明代设堡,名撒拉堡,请代属县之西
里辖地,故名撒喇(拉)西(溪),又称撒拉溪,民国时设高溪乡。撒喇之名最早见于史
册是在明代。“撒拉”是彝语的音译,其意为回民曾居住的地方。今撒拉溪镇内的一些地
名,如野鸡嘎、麻花嘎、雄嘎、裸凶嘎等。“嗄”是彝语,其意为树的丫技。野鸡嘎其意
就是彝族中一个以野鸡为名的家支。可以看出撒拉溪是许多彝族聚居点。据 《贵州古代民
族关系史》记载彝族的先民是在汉代从云南进入贵州西部的。使当地大量的濮人迁徒和演
变成其它民族。彝人的先民就成了黔西北地区的主要民族。自明代以后,其居民的民族成
份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要汉族移民逐渐增加,时代的移民规模宏大,盛况空前。通过“调
北填南”“调北征南”把大批汉人移入贵州,在贵州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当时仅毕节
卫就有 6641 名官兵。按照明朝规定,这 6 千多名军士就是 6 千多户家庭,如果当时平均
每户以4 口人计算,那么到毕节卫的军事移民就有两万多人。而毕节、乌撒等卫的屯军是
跟随颖国公征云南梁王时留下来的。许多人来自同一地方,又居住在同一地方,在居住地
有田舍坟地,又有学校和寺庙、祠堂。在乌撒卫(今威宁一带)置 5 个户所,分置 48 个
屯,屯下设堡,总共有二百余堡。据《威宁县志》记载。“这些人都是跟随傅友德将军一
起南征西平候沐英的部下。战事结束后,沐英驻守云南,世代袭职直至明朝灭亡,沐英这
支回民军队则驻守威宁卫48 个屯。”在今威宁中水、牛棚一带仍有他的后裔。在毕节卫,
则留 “江西、浙江、湖广、河南四都司兵守之,控扼要害。据 《毕节县志》记载”洪武 14
年留绥远将军杨盛驻守毕节卫。而杨盛的族人主要定居在七星关以北河谷坝子地带 (今杨
家湾街上),据说此地原来未定名,就因杨氏家族在此地居住过,后便取名杨家湾。另外,
从今撒拉溪镇汉族大姓顾氏族谱也可以看出。《顾氏族谱》上载:“始祖成公,由前明洪武
二年奉命征讨填黔,授征南都指挥之职,躬膺王命。统率王师,自吴入黔,其后平服有功,
封镇元候进征南将军,遂久镇南疆……”。后与七星关守城将领之女韩氏结婚,为顾氏入
黔始祖。顾氏主要居住在撒拉溪镇街上以北的小树林、达木桥,木瓜冲,野鸡嗄等地。
就在卫所官兵来黔屯戍的同时及以后,其它性质的外省移民也相继而至,编入匠藉的
手工业者随军在卫所股役,他们与军队一起居住在屯堡。还有一些工匠被遣到贵州为官司
府服役,主要集中在官司府治所。有的则为贵州开驿道,筑城堡,建军营,架桥梁,造兵
器,制农具。众多的谋生机会吸引他们。他们的谋生手段以及他们的服务对象决定了他们
不能定居在土著人最集中的区城。而往往依傍军事移民生活圈,如撒拉溪的徐氏、路氏。
徐氏家族大部分是这一时期从四川迁徙过来。则路氏是从江西随军而来的。他们大都是匠
人,会做很多工艺话。徐氏主要居位撒拉溪街以南永星村,以西的兴隆村及以北的柏山村,
路氏家族则主要居住撒拉溪街上,因为他们与顾氏家族有亲属关系,理所当然受到顾氏家
族关照。故顾路二氏几乎占据整条撒拉溪街。
商人的嗅觉最为敏捷的,他们的足迹遍布每一个移民村庄,尤其是那些贩运食盐的巨
商,他们运用政府“开中”制度,不再从中原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远卫所以换以“盐引”
而是直接组织移民到贵州屯种缴粮。明洪武二十年(公元 1380)“命户部募商人于云南毕
节卫纳米中盐,每米二斗给浙盐一引,三斗给川盐一引”①在今毕节市长春保镇青丰村,
明代的丰乐堡,单从当地旺族卯氏宗谱来看,他们当初以祖上显赫的权贵为荣就不为奇了。
其祖以贩盐入黔,募民屯垦,历经几代,家资巨重,富甲一方,成为当时毕节一带名门旺
族。卯氏另有一支族人以行医为生,后移居撒拉溪卯家地。以其精湛医术在毕节一带路很
有名气。撒拉溪镇的钱氏,其祖在明朝贩盐入黔,定居在撒拉溪,置地田产,为撒拉溪的
最大的地主。占有撒拉溪镇大部分坝子地,其房舍今还在。有二座两重四合院,四合院傍
有一座石彻碉堡,粮仓二座。解放后,一座为撒拉溪小学校舍,(现在大部已被毁),另有
一座为撒拉溪公社办公地(现还在)。两座粮仓则分给穷苦志百姓(现也不存在)。而大批
的移民则是因为家乡人稠地少,无地可耕,响应政府“移民就宽乡”的政策来到贵州的。
卫所“征南”移民把他们称作 “填南”移民。平坝河谷的肥田沃土大都被军屯的移民和商
人占有。土著人居住的贪瘠荒野地区他们又不愿去,而且自己势单力溥,又不敢贸然前往。
因此多选择靠近屯堡的地方居住。这类移民来自不同地区,也不是聚族而迁,更不可能聚
族而居。而是既有“蜀中,江右之民,也有中州流寓之孙。”总之,他们居住分散,如撒
拉溪成氏,也是这时从四川迁徙而来的。他们人丁单溥,往往与大姓杂居在一起。
从这些移民定居点来看,他们以毕节为中心据点,然后在其四周分散,如毕节以北的
田坝桥,以东海子街,以南朱昌,宋伍,以西长春堡,撒拉溪,杨家湾等地。这些移民中,
以张氏人最多,分布最广,名气也最大。张氏主要居住在毕节城区,及以西长春堡,撒拉
溪、杨家湾等地。而张氏在撒拉溪镇内主要分居撒拉溪街南的桥边,张官屯,碰关,白家
哨,高山铺等地。据考证这些地名都是来源于明代的军事单位,因为时代军事单位有卫、
所、屯(堡)、关、旗、哨、等。正是这些地方地势险要。地处交通要道上。有很大军事
价值。政府才会在这些地方驻兵。而兵一担在这些地点驻扎。就会提供一些谋生的机会,
这样一来,就有匠人、商人、流民向这些地方靠近。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个汉族移民聚居点。
这些据点由当初的军事中心逐渐转变为或大或小的政治经济中心。后来发展为大小不一的
城镇。如撒拉溪便是其中之一。
三、移民对撒拉溪等地的影响
外地移民源源不断而来,给闭塞的蛮荒之地带来先进文化。他们大都来自同一地方,
又居在同一地方,想把自己从故乡带来的文化较为全面带入移居地,同居在一地,又有能
力将带入移居地文化保存下去。所以他们创建书院,设立私塾。一心想把子孙培养成通文
墨懂诗书的知识分子,并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继续享受荣华富贵。明万历年间,兵备道陈
性学在毕节青螺山建青螺书院。乾隆年间,知县董朱英修建松山书院。与此同时,一批乡
镇私塾也在乡镇兴起,如撒拉溪镇顾氏在龙井办私塾。这些书院,私塾成为传播儒家文化
和思想阵地,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知识分子和文化界名流。如撒拉溪镇顾氏在龙井创办私塾,
收人为徒,教以书礼,培养了一批有文化的当地人,他们在乡间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如哪家修坟立碑,要写个碑文;过年过节,要写个对联,“家神”“土地”,亲朋友好
友去世,要写个祭文。都要靠这些人。而毕节张氏,名气最大,贵州省第一名进士张谏便
是毕节人,其家族在清朝就先后出现了 5 名进士。张九鹏自乾隆十九年中进士,其子张元
履于乾隆五十四年中进士。接着张元履的三个儿子也中进士,他们是张凤枝(乾隆六十年),
张名技(嘉庆六年),张本枝(嘉庆七年)。其次为毕节路氏。路元升,字南征,清雍正中
岁贡生瀛州长子,少聪敏,有志好学,尤喜诗文词赋与程朱理学。由文林郎中雍正丙午科
解元。乾隆元年丙辰科成金德榜进士。其曾孙路孟逵于嘉庆十九年中进士,路孟逵的两个
儿子路璋(道光十六年)路璜(道光二十五年),也中进士,路横的儿子路朝霸又于光绪
二年中进士。他们虽处空乡僻壤,遵从祖训,也刻苦功能读、博览群书、一举成名,使其
子孙后代在屯堡军事地位下降后仍能用知识再谋生存。而且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嘉靖)
《贵州通志》描述写时的卫人“勤于耕种,不事奢侈”其欲勤俭,耕织为出,入有富菽粟
日用饶裕。”但是随着商业在边疆兴起他们也在改变。据 《毕节县志稿·凡例》《风俗》载:
“毕节之民,迁自中州诸巨族,皆前指挥千百户后,渊睦成风,耕读为业,士人有祖孙父
子数世青衿者,农人务本力田,有志死不入城市者,勿穆朴实,简陋异常,自开厂设局以
来,百货走集,五坊杂处,欲渐华靡,不类往日矣。”②
他们对当地影响不仅在文化思想上,还有宗教信仰,民俗节日,生活习惯等,撒拉溪
集镇以前以十二生肖日为期赶集。而十二生肖文化是随汉族移民从中原地带迁徙而来的。
在宗教信仰和民俗节日上,如原撒拉溪镇的人是不信佛,也不信仰观世音菩萨,也不过端
阳节。他们大都还停在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的原始宗教。自明代以后,他们的生活习惯逐
渐开始改变,家中也开始恭奉“家神”和“土地”,还会跟汉人交易,学做经商,汉化程
度越来越快,也越来越高。据 《大明统一志》载“黔西北高寒地带的威宁、毕节自设卫
所以来,民风渐变,土人以牧胡羊岁两剪其毛以为毡而资贸易。”③
总之,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然而历史是不能模糊的。因为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任
何成功者都善于从历史的经验中吸取营养。为此,我持着客观态度做了以上探析。然而限
于本人学识有限。有很多东西值得商榷。但也为小镇建设献上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今天,
撒拉溪镇已成为毕节市一个重要的集镇,不管是“征南”移民还是 “填南”移民,又或是
土著人大都无本质的区别。都应为小镇建设和发展献力献策。共同建设自己家园。
一、姓氏源流
欧 区(ōu 欧 区)姓源出有二:
1、出自欧冶氏,与区氏同出于一个源流,以祖先名字为氏。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欧姓。有的去掉欠字为区姓。欧与区音同。
2、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为氏。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钩践又复国。到钩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后来虽然也有欧阳、欧侯省姓为欧,但是起源仍为这一支。至汉朝时,由欧安又分出一支区氏(见下《三、历史名人·欧安》),称区姓。
★★★得姓始祖:无疆。欧氏是春秋时代著名的越王勾践的后裔。欧氏与欧阳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欧氏的得姓,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根据《路氏》上的记载说,越王无疆的次子,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边,后代中有欧氏,欧阳氏。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欧姓出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受封于会稽,传至越王无疆时,为楚国所灭,无疆的儿子蹄,改封乌程欧余山南方,为欧阳亭侯,子孙就以欧为氏。而《姓氏考略》上也有记载。望族居于平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县西南部。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换言之,欧氏和欧阳的得姓历史,大致2000年。故欧姓后人尊无疆为欧姓的得姓始祖。
二、历史名人
欧 宝: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子。平都人,而且性格开朗,为人豪爽。
欧 安:汉朝富商,乐善好施,深得人们尊敬,汉景帝很赏识他的为人。有一天,汉景帝对他说:“卿才德兼备,何欠之有,应去欠为区。” 在封建时代,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这一来,欧安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从此,他的子孙便成为“区”氏族人了。《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欧道江:长乐人,明代学者,博学多才,四方师事,从游者数千人。
欧冶子:春秋的时候匠人,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
欧普祥:元代起义军将领。
欧大任:明代南京工部郎中,广东顺德人,嘉靖时期国子博士。学者王士贞称其为“广东五才子”之一。
A 安氏 阿氏 艾氏 爱氏 奥氏 敖氏 嗄氏
B 世界白氏联谊会 柏氏 班氏 包氏 暴氏 鲍氏 百里氏 布氏
薄氏 炎黄卜氏宗亲网 步氏 秘氏 别氏同姓会 巴氏 宝氏 补氏
贝氏家网 贝氏家族 贲氏家族 毕氏族谱 毕氏 边氏家族 卞氏 邴氏
卜氏文化 卜氏家园 卜商联谊会 宾氏家族
C 程氏网 程氏家谱网 程氏家谱 淳氏 从氏 中华崔氏网 崔氏家园 崔氏宗亲网
仓氏 天下一蔡 蔡氏宗亲联谊会 蔡氏宗祠 蔡氏寻根之旅 新加坡蔡氏公会 巢氏 广西岑氏宗亲网
岑氏寻根 单氏 台山陈氏宗亲网 义门陈氏宗亲网 中华陈氏宗亲网 陈氏宗亲网 陈氏大宗祠 陈氏利川家族会
下坑陈氏续修谱志 陈氏家园网 曹氏网 曹氏家谱查询网 中国曹氏网 中国成氏宗谱 新马成氏宗亲会 成氏宗亲信息驿站
苍氏 晁氏宗亲网 柴氏网上家园 柴姓网 车氏 池氏宗亲 储氏 中华褚氏家族网
常氏家族官方博客 昌氏 畅氏
D 邓氏宗亲联谊总会 华夏邓氏 戴氏宗亲网 狄氏 刁氏 丁姓人家 东氏 东方
董氏 窦氏 都氏 堵氏 杜氏宗亲网 中华杜氏宗亲 澹台 达氏
笪氏 丹氏 钭氏 段氏宗亲网 顿氏 多氏 第五 东门
东郭 端木世家 段干 党氏 段氏宗亲网
E 阿氏 鄂氏 恩氏文化
F 中华房氏 中华费氏宗亲会 封氏 世界冯氏宗亲会 中华冯氏网 凤氏 伏氏 富氏
符氏 扶氏 中华傅姓文化网 贲氏 法氏 方氏谱牒学 风氏 逢氏
酆氏 樊氏 范氏 丰氏
G 郭氏之源 干氏 甘氏 盖氏 郜氏 戈氏 葛氏 龚氏
弓氏 贡氏 巩氏 公氏 公羊氏 公冶氏 公孙氏 谷氏
顾氏 谷梁氏 公良氏 公西氏 归氏 广氏 缑氏 勾氏
宫氏 耿氏 国氏 高氏 桂氏 妫氏 昝氏 关氏
管氏 顾氏 辜氏家园
H 贺氏 韩氏 杭氏 郝氏中华 何氏英才网 和氏 洪氏 弘氏
中华侯氏家族 侯氏家族 胡氏宗亲网 汉川胡氏 花氏 黄氏 宦氏 滑氏
桓氏 皇甫氏 惠氏 霍氏 哈氏 海氏 衡氏 后氏
扈氏 怀氏 赫连氏 呼延氏 红氏 华氏
J 姬氏 计氏 纪氏 季氏 暨氏 冀氏 中华贾氏网 简氏
江氏 姜氏宗亲网 蒋氏 焦氏 揭氏 解氏 金氏 靳氏
井氏 景氏 琚氏 鞠氏 具氏 吉氏
K 卡氏 阚氏 柯氏公会 孔氏宗亲网 寇氏 匡氏 邝氏 阔氏
康氏
L 兰氏详解 兰姓名人 蓝氏 郎氏名人 劳氏 雷氏 冷氏 黎氏
李氏公会 李氏族谱 李氏族谱网 练氏 梁氏 廖氏 蔺氏 林氏宗亲网
凌氏 刘氏家园 汉家刘氏网 隆氏 娄氏 楼氏 卢氏 芦氏
鲁氏 陆氏 鹿氏 路氏 吕氏 栾氏 罗氏通谱网 骆氏
联氏 连氏 赖氏 廉氏 龙氏
M 麻氏 马氏家族网 买氏 满氏 毛氏网 枚氏 梅氏 美氏
中国孟子 米氏 苗氏 闵氏 缪氏 莫氏 牟氏 母氏
牧氏 睦氏 慕氏 穆氏
N 中华牛氏家族 乃氏 南氏 倪氏 聂氏 宁氏 农氏 努氏
O 欧氏 区氏 欧阳氏
P 潘氏宗亲网 盘氏 裴氏 彭家网络 濮氏 朴氏 浦氏
Q 秦氏文化网 戚氏 漆氏 祁氏 齐氏 强氏 乔氏宗亲网 钱氏
青氏 邱氏 秋氏 裘氏 曲氏 屈氏 中华渠氏 全氏
权氏 瞿氏 邱氏宗亲网 乔氏宗亲网
R 任氏宗亲网 冉氏网 饶氏 戎氏 荣氏 茹氏 阮氏 芮氏
瑞氏 闰氏
S 商氏 赛氏 桑氏 沙氏 山氏 尚氏 烧氏 邵氏
申氏 沈氏 中华余氏网 孙氏宗亲论坛
盛氏 师氏 施氏 时氏 石氏 束氏 史氏 舒氏
司氏 斯氏 苏氏 宿氏 宋氏 索氏 生氏 隋氏
栗氏
T 唐氏 邰氏 谈氏 覃氏 谭氏 汤氏 唐氏 涛氏
桃氏 通氏 陶氏 滕氏 天氏 华夏田氏网 田氏宗亲网 田氏论坛
佟氏 量氏 中华涂氏 屠氏 托氏 脱氏 铁氏
W 魏氏魏网 韦氏 王氏源谭 王氏家谱网 王氏中华 汪氏 危氏 威氏
卫氏 温氏宗亲网 闻氏 文氏 翁氏 乌氏 邬氏 巫氏网
毋氏 吴氏 吾氏 伍氏 武氏 宛氏 万氏 邬氏宗亲网
X 夏氏 奚氏 锡氏 席氏 夏氏 鲜氏 洗氏 向氏
项氏 漳州萧氏网 霄氏 小氏 肖氏宗亲网 肖氏家族网 辛氏 欣氏
邢氏 幸氏 熊氏 胥氏 须氏 徐氏 许氏文化网 序氏
宣氏 中华薛氏家族 寻氏 中华谢氏网
Y 叶氏 焉氏 鄢氏 延氏 闫氏 严氏 言氏 阎氏
颜氏 晏氏 燕氏 羊氏 阳氏 杨氏 姚氏 野氏
衣氏 依氏 易氏 栾氏 殷氏 尹氏译站 应氏 雍氏
尤氏 由氏 游氏 右氏 于氏 余网 俞氏 虞氏
禹氏 玉氏 郁氏 喻氏 无氏 原氏 袁氏 岳飞网
云氏 运氏 云氏宗亲网 于姓的天空
Z 新加坡张氏总会 中华张氏网 张姓论坛 泽氏 曾氏宗亲网 扎氏 翟氏 詹氏
占氏 湛氏 章氏文化研究网 赵氏宗亲 针氏 甄氏宗亲网 甄氏集团 郑氏
支氏 中华郅氏网站 自贡钟氏 中华周氏网 朱氏家族 诸氏 竹氏 竺氏
祖氏 邹氏宗亲网 中华邹氏族谱网 自氏 潮汕卓氏宗亲会 壮氏 庄氏宗亲会 祝氏宗谱
中华左氏 宗氏 正氏 昝氏 臧氏家谱
唐朝八大姓氏贵族姓氏和普通的贵族姓氏都是哪些姓?
本文2023-11-05 22:19:5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17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