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字的来历
敬字的来历:
“敬”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左半边是“茍”(jì)字,许慎《说文解字》认为,“茍”字为“自我告诫、自我反省”之义;今也有说法认为“茍”是“敬”字的初文。右半边为“攵”,即反文旁,反文旁由“攴”(pū)字演化而来,是用棍子或鞭子敲打的意思。因中国内地推行汉字改革,故“敬”字左半边的“茍”字被改成类似“苟”字的写法,总笔画数也从原先的13画变成12画。
汉字演变过程:
(1)出自妫姓,以谥号为氏,春秋时陈厉公的儿子仲,谥号为敬,史称敬仲,其后人以敬为氏。
(2)改姓,清代四川人苟华南,高宗令他改姓敬氏。(此处我认为是 建立在第一条基础上的)
(二)郡望堂号:
郡望:平阳郡(今山西临汾一带)。
(三)历史名人:
任颍川丞,清同郭柳 讨武氏乱,名并袁张。
上联说隋代蒲坂人敬肃,字弘俭,开皇初年任安陵令,后历任秦州、卫州司马,炀帝时官颍川郡丞。为人正派耿直,为官清廉能干,晚年离职时,家无余财。当时大臣薛道衡说他心如铁石,老而弥笃(更甚);大臣苏威说:守、令以清廉出名的,第一是柳俭(弘化太守),其次是郭绚(涿郡丞)、敬肃。
下联说唐代绛州太平人敬晖,字仲晔,年轻时举明经,圣历初年官卫州刺史、中台右丞。当时,女皇武则天宠信权臣张易之、张宗昌兄弟,放纵武氏亲族为非作歹,政治败坏。敬晖与大臣袁恕己、张柬之、崔元(日韦)、桓彦范等队,讨伐武氏之乱,杀张氏二兄弟,因功加金紫光禄大夫,任侍中,封平阳郡王。后又被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子)贬为崖州司马,被广州都督周利贞害死。
北宋大臣文彦博,先祖本姓敬,因避石敬璜讳,其祖父改姓文。至后汉,复姓敬。但到了北宋,又因宋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讳,其祖父又不得不改姓文。正确的读音。
概而言知,即敬姓原于春秋时陈厉公的儿子仲,谥号为敬,史称敬仲,其后人以敬为氏。到后唐时期,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 让中原儿女蒙羞,敬姓家簇因本姓与石敬塘中的敬相同,为避其名讳故全部改姓,分撤为苟”姓和“文”姓。随作时代的变迁,后来一部份恢复了敬”姓,一部分没有恢复,至今还姓“苟”和“文”,还有一部份就是当初字未改变而读音却成了“gou”音,至今却还未恢复正确的读音
敬(gou) :四川省南部县升钟镇马鞍山敬姓族簿记载(民国初期,老前辈敬国莆、敬心梧等组织编写马鞍山敬姓四大房族簿),敬氏原系出皇帝之裔,春秋时卫通授业于述圣,子思子得闻圣学,希罕间敬参以忠直著阅数十传。始祖敬公讳保字仲安,原配罗老太君。明初居陕西凤翔府早掇巍科历宦。黄明敕授,吏部员外郎。历任建阳、临津县知县,后改迁剑阁于王母沟自今香城寺西沟,敬保坟是也祖妣罗儒人生五子,长德隆、次德茂、三德明、四德新、五德用。五子,五房,五世孙。德明后裔敬钏,正德辛酉科举人,历任山东直颖沂州保祖十一世孙。德用后裔敬显荣,明太学生,历任云南昆明县知县。德隆分支异县先世无传。德明分支龙孔山,敬家岩,生二子,长子文祥,二子文彬。祥之后分支阆中县复兴场黎家坝,迁居东溪沟,生子敬琰号妙清,次敬珩号国清。德新分支异县先世无传。德用分支白殿庙,黎家湾、敬家河、平乐沟,宛泉山,田家湾、敬家嘴、敬家湾,又分支碑毕庙、敬家坝老土地、敬家湾、观子簿、金魁垭。后由白殿庙几处分支潼川、三台县、江油县、汉州。由此观之虽年远世湮,祖宗之德化犹存矣如我。祖次德茂,扬氏生世佩氏未考,生敬琰,扬氏生耀廷,扬氏生二子,长子大珂,李氏生三子,长子仕美任氏,次子仕文扬氏、向氏,三子仕学敬氏。次大贵李氏、张氏、胡氏,生二子,长仕元任氏,次仕德宋氏。我祖长大珂迁居东观山,生三子,美、文、学,抱一子罗映山更名敬映山。我祖仕美号东溪,任氏生胤寿,生翰、佩、琏、攀、瑞,敬翰蒲氏生二子,长子友颜,府学生员,次子友曾。在马鞍山敬姓称呼都读gou,并有地名敬(gou)家山,老辈人称马鞍山是“老家头”。敬姓柏树垭公正碑中记载生男安名的字派:文朝心国正,天宗承先泽。尚怀丕常志,崇学绍大贤。作述钟明德,思远锡鸿光。永保仁长久,履元延万世。
文(wen)姓源出主要有六处:
1、出自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
2、出自周代卫国将军文子之后。至春秋时期的卫献公时,有个将军叫孙文子,是个很有声望的人物,孙文子的子孙有以祖字为氏,称文氏。
3、出自姚姓和妫姓。为舜帝后裔妫满之裔孙。
4、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文叔之后,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裔孙太岳之苗裔文叔于许(在今河南许昌市),建立许国,为姜姓诸侯国。
5、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文学掾,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文学掾,亦称文学史,是汉高祖刘邦设置的一种官位。
6、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扩展资料:
文姓名人之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者
文天样,字履善,改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大臣、民族英雄、文学家。他生当南宋末年,始终不渝地坚持抗元斗争,抗元失败后在五坡岑(今广东海丰县北)被俘,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被害。
文天祥诞生时,正是蒙古大军进攻南宋的时候,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看到的是外族入侵、人民受难的凄惨景象。由此,在他年轻的心灵中滋生了爱国抗元的决心;与此同时,文天祥并没有放弃学业,积极参与科举考试,理宗宝祜四年(1256年)五月参加殿试,成了一名年轻状元。
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文天祥任承事郎起,以后到德祐元年(1275)正月的十五年时间里,他做官时间只有五年,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隐遁和恬淡中渡过的。
文天祥抗敌决心非常之大,但终敌不过来势凶猛的元军。德祐二年(1276)正月,宋端宗在临安出降,文天祥被俘,敌人耍尽威胁利诱之手段,许以高官厚禄,文天祥岿然不动,元军将他挟持去北方,以迫使他就范。
文天祥设法在中途逃跑,回东南沿海组织力量抗敌,在陆上、海上,苦斗了多年,在稍有力量时,还一度组织北征,使元军大伤其脑筋。但是,终因寡不敌众,文天祥在五坡岑兵败再次被俘。
元军将文天祥解押至燕京(今北京),继续用威胁利诱的惯技,许以大官厚俸,以期藉此瓦解人民的抗元斗争。文天祥始终无动于衷,元人眼看阴谋无法实现,终于在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对文天祥下了毒手。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倒在了敌人的屠刀下,结束了光辉的一生。
文天祥不仅是民族英雄,还是一个充满爱国热情的文学家,他一生留有大量的爱国诗篇,如《指南录》可谓为诗史;更有脍炙人口的《正气歌》,以及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肝胆照人的诗句,
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斗争,读来凛凛有生气。
—文姓
敬字的来历
本文2023-11-05 20:15:1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16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