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开封传统文化特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1收藏

开封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开封传统文化特色,第1张

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经过悠久的历史,漫长的岁月里,省份不断的发展和继承,有很多丰富的民俗文化互动,进而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当地文化特色。我整理了一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开封的传统文化元素及习俗

开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戏曲之乡、木版年画艺术之乡、盘鼓艺术之乡。拥有众多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全市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遗存一千九百多处,各类名胜古迹274处。其中开封城墙、开封铁塔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这些文物遗存大多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利用。构成了开封独特的文化旅游景观链。

开封拥有众多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有国家级传承人5人,省级传承人64人,市级传承227人。其中朱仙镇木版年画最为出名,木版年画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明清时期,朱仙镇有300多家年画作坊,作品畅享各地。目前开封祥符区朱仙镇设有木版年画纪念馆。距离开封市区较远,不过在开封博物馆的一层有木版年画展,详细讲解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起源、发展。现场有传承人现场制作年画,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体验制作,在这里还可以购买到木版年画。

社火是民间艺术,本地区也叫玩艺戏。包括高跷、旱船、竹马、喷火、盘鼓、耍猴、舞狮、背背儿(张公背张婆)、豫剧、二夹弦、越调戏等。

本地高跷已经失传,五十年代解放初期翻身的农民欢欣鼓舞,各村的社火红火了一阵。最有名的高跷是穆庄吴小甲、朱长合的《赶脚》。骑驴的朱长合,绑着三尺高的高跷,能双脚踢。丢单叉。赶聊的能上到桌子上,桌子上放凳子往下跳,往往赢得阵阵喝彩。他们演的节目很多,如猪八戒招亲、捕蝴蝶、观花灯等。加上鼓乐队,高跷队有30余人。

穆庄朱广美架旱船和坐老杆是当地有名的拿手绝活。一是他长的五大三粗,大嘴,大耳,声音洪亮,驾旱船时却扮演成年轻姑娘和小媳妇,确有明显的反差,艺术效果明显。可他在表演开船、傍舟、水流的急缓却形态逼真,而且不时穿插一些逗人欢乐的道白和唱词,往往引人捧腹大笑。

坐老杆是一项技艺加胆量的旧时乡土故事。一个人扮演成一个独角小丑,坐在一头翘得很高的木棍头上。中间用木棍支撑着。后面几个年轻力壮的人用力压,使另一端的小丑翘到空中掉下来重压上去在此起落的过程中小丑还表演一些高难度动作,类似如今杂技中的跷跷板。

张公背张婆,是一个人唱的独角戏。化妆时在胸前置一件内装杂物的长衫,左手从领口伸出,套上一个假头汉的头,与下身连在一起即是张公。腰间束个簸箕,在屁股后装一双女人小脚向上翘着似背状。穿上花布衣罩住。头上盘簪戴花,脸上涂脂抹粉,即是张婆。右手持一把团扇,这是唯一的道具。张公说话时,张婆得用扇子捂住嘴,装作男腔,张婆说话时,把扇子移开,道出女腔。虽是一个人做戏,但要求唱、白腔音男女分明。表演动作,唱男像男,演女像女。

喷火表演现在不多见。不过开封清明上河园有个老艺人在那表演八年多了。上午下午晚上都有表演。演出开始前,表演者用绳子把四圈围起来。不让游客靠太近。正式表演前艺人先把盛煤油的碗绕场一周。让游客问问是不是真的煤油。然后吞进肚子。接着艺人点燃火把,把嘴对准火把猛的一吹。从火把上喷出长一米的火舌。然后艺人会做出下呕的动作,让进入肚子的煤油反流到口腔处,再表演一次喷火。喷火表演本身有危险。因为煤油里含有铅。对身体不好。所以艺人每年都要洗胃。

耍猴表演在市面上基本看不到了,仅在开封大宋武侠城内仍有表演。随着艺人的口哨声、甩鞭子以及拉猴子脖上绳子的动作,三个猴做出骑自行车,直立,排队,举手,作揖,下跪,卧倒的表演。期间还穿插着猴子摘艺人帽子等搞笑的互动表演。

赶上庙会或者农村红白事,主事人会邀请戏班子。开封地区流行的祥符调是豫剧的一直重要流派。明末清初,陕西人来汴经商居住,其家乡戏秦腔也随之传入并与地方戏曲汴梁腔、梆子秧腔、女儿腔以及镇南技、山坡羊、打枣杆等民歌长期融会贯通,逐步形成豫剧祥符调。成员多用唢呐、喇叭、锣鼓等响器演奏。

纸扎匠,俗称画匠。自扎自画,为民间独有的一种艺术行当。这种民间艺术相传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载,我国在奴隶制社会时,陪葬有用活人的记载。自秦汉以来,这种原始野蛮的丧葬习俗逐步改掉,而渐渐产生了以纸扎的人和物来代表主人的等级。流传下来的陪葬品名称有:站堂人、靠山人、轿车、花轿、明镜楼、四合院、摇钱树、聚宝盆。画匠的画功主要表现在画棺材上的主房,有的画匠能画出很多戏剧故事,如《秦香莲》、《白蛇传》等。画匠除做丧葬扎纸外也从事画神像、立牌位、做中堂、旧事、布置新房等。

民间歌谣,是民间文学的基础,一般短小押韵,被广泛传唱。它包括民歌、儿歌、民谣、童谣等。有乐器伴奏能唱的叫民歌或小曲。

民间歌谣的内容极为丰富。形式多样,可分为劳动、时政、生活、儿歌几大类型。旧事因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村民们为活跃劳动生活情绪或教儿童学说话和作游戏,大都又歌谣和顺口溜的方式进行。过去农村妇女大都做针线活,几个街坊或者妯娌围坐在一起,你说一个,她哼一个,教教学学。所以民间歌谣的传播产生应首推妇女。民间

歌谣的学说不分场合、地点,不管是田间地头、饭场村边、卧室床沿,还是抱着孩子、纳着鞋底。都能随时即兴哼上几句,学上一首。有的当成路戏唱。

民间歌谣的曲调是自由式,它没有固定的格式,歌词也同样是随心所欲,七色八样。且又随着时代的潮流,不断出现新的内容。其含义虽不算深奥,却又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时代心声,表现出村民们对真善美的审视尺度。如在抗日时期人民群众对日本侵略都恨之入骨,面对强大的敌人,虽然手里没有长枪大跑,但从内心深处诅咒让敌人早日灭亡。编出了很多对敌刻骨仇恨的儿歌教孩子传唱。

如:一二三、上南关、南关到、吹洋号、洋号响、打老蒋、老蒋派了好站岗,站岗哩,别睡着,别让日本打过河,打一打,退一退,后面跟着游击队,游击队,一拐弯,打死老日一小窝。

在人民公社时本地传说快板《公社赛过亲爹娘》:今天我老头真高兴,说个快板大家听。

新瓦房,粉白墙,桌子横竖都成行。

热蒸馍小米汤。醋溜白菜滋味长。

老头越想越高兴,开口再叫孩他娘;

你看,你想,这些日子多顺当。

吃饭穿衣不花钱,公社赛过亲爹娘。

这些出自乡村农家的文艺,形式短小活泼,传的远,记得深,间接反映了时代的心声。

2000年后出生的儿童接触更多的是流行歌曲,就连幼儿园接小朋友的校车上也播放TF BOY的《青春纪念手册》。80和90后反而接触的儿童歌谣要多一些。如《拍手歌》、《坐板凳》、《摇篮曲》、《虫儿飞》等。

格言:中原地区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中就包括了博大精深的关于治国理家的经典格言。

(一)民族好传统

勤善智诚勇,民族好传统。

人勤为立本,善良修自身。

智者事竟成,诚待好名声。

勇敢对恶敌,永立世界林。

(二)男儿肚

男儿壮,性刚阳。少而学,多思量。勤有功,嬉无益。树大志,莫小计。古之训,随年移。三十立,四十欲。五十发,六十力。男创业,无终期。

(三)女儿优

女儿优,性温柔。自以幼,主内修。当自立,要自强。应典雅,宜大方。切以记,柔以刚。做人母,责任重。身教严,后代传。民族兴,立大功。

(四)治家教子孙

国家重英豪,人弃小儿曹。

万事皆由勤,智诚善为好。

少小须勤学,自幼自立身。

华夏栋梁才,尽是志气人。

技艺常磨练,修行在自心。

冬夏寒暑苦,功不负诚真。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习舞执宝剑,学文笔如刀。

农家好儿郎,照登大雅堂。

将相本无种,儿女当自强。

贫富似烟云,人穷自好样。

锋从磨砺出,寒梅出南墙。

国以法治政,家教孝为先。

为人不养老,还不如畜牲。

(五)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不用药,健康长寿幸福多。

胸中能存中和经,游行自在病不生。

思想端正无邪念,为人着想自业兴。

与人方便与己便,嫉妒贪心是弊端。

诚心交友心明镜,求财须除奸诈心。

秉公办事人情理,遵纪守法爱集体。

每临大事有静气,莫说今时无古贤。

知足谦和人常乐,小事忍字记心间。

风物宜长眼光远,居心慎笃识机关。

(六)少儿安

要使少儿安,切记古名言。

言行要端祥,遇事莫慌张。

稳静文明话,轻薄人笑骂。

耐烦不使气,浮躁身不济。

不知莫乱讲,满瓶声不响。

自错不隐瞒,少揭别人短。

得理须让人,差错谁都有。

让人如让己,修身靠努力。

谨慎交朋友,真朋需好酒。

办事有眼色,常听人教导。

说话不尖厉,莫要争闲气。

年少不凶强,尊法又守纪。

切勿贪便宜,自力谋生计。

技艺学到手,自己养自己。

平日贪玩耍,还不如牛马。

穷汉巧营生,遇世皆无争。

两争皆为丑,一让两皆有。

恩由千般苦,最爱是父母。

父母常生气,不是好子弟。

少儿性娇惯,如树无主干。

父母千般苦,分明养懒汉。

养儿不施教,父母惹人笑。

儿孙不成器,祖宗受唾弃。

丧家与亡身,品德占十分。

人心尚无言,人言未必真。

多说不如少,不说方为妙。

分金要礼让,不夺无义财。

男女十七八,青春好年华。

少壮不努力,老大光叹气。

从小不学好,吃亏至到老。

年前图轻松,长大却无功。

书山勤有路,学海苦作舟。

农谚:谚语源于民间,流传很广。它形象通俗,富有意味,属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谚语从内容上看,它具有文学知识和教诲作用。富有哲理和道德色彩。在形式上则语言形象简炼,讲究押韵、对偶、比喻、夸张等手法。从归属上,它是熟语的一种。本地各行业的劳动人民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总结了丰富多彩、朗朗上口的谚语。如气象、农事、人缘、家庭、时政等。

(一)气象

缸束裙、山戴帽、蚂蚁搬家、蛇挡道,不出三天雨来到。

云彩往东刮阵风。云彩往南雨连连。云彩往北干磨墨。云彩往西,关公骑马披蓑衣。

早看西南,晚看西北,黑云接驾,留下(太阳)不久就下。

开门风,关门住,关门不住刮倒树。

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初二下雨肯连阴)。

水老鸹叫三声,不下雨,便刮风。早叫阴,晚叫晴。

蜻蜓碰住头,下得满街流。

月亮戴草帽,大风快来到。

久旱西风雨,久雨东风晴。

星星挤眼,下雨不远。

月亮长毛,大雨难逃。

蠓虫打脸,下雨不远。

东浆(虹)忽雷,西浆雨,南浆出来卖儿女。

(二)农事

庄稼一季发,全靠肥当家。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扫帚响,粪堆长,干净积肥两相当。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春争时,夏挣日,五黄六月争回耧。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荞麦。

春收胎里富,底肥是基础。

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稀长草,稠卧倒,合理密植才更好。

要想虫害少,锄净田边草。

积肥如积粮,粮在肥中藏。

锄地不锄路,(路边)往里荒三步。

(三)人事

少年夫妻老来伴,一日不见问三遍。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酒肉的朋友,米面的夫妻。

干亲戚礼打利。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方言:开封话属于汉语官方语中的“中原官话”,为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同其它汉语一样,与普通话相比有或大或小的差别。其中尤以语言的声调差别最大。有些字词、语汇、音调被地方土语转化,有些地名被叫转。

开封话与普通话语音对照

(一)自然现象(括号内为开封话)

太阳(日头)、中午(晌午)、下午(后晌)

傍晚(暗黑)、夜晚(夜里)、彗星(扫帚星)

小雨(蒙蒙雨)、闪电(打霍,打闪)、冰雹(冷子)

(二)人体 人事

肩膀(肩磨头)、皱纹(苦出皮)、胡须(胡子)、黑痣(雀子)、口吃(结巴)、蹲下(骨对)、拖延(磨蹭)、自杀(寻短见)、奉承(戴高帽)、骂(啳)、说大话(喷,喷嘴,老喷儿)、吝啬(老抠)、鲁莽(莽撞,冒失)

骗人(诓人)、逞能(翻经)、有本事(有财料,有墨)。

(三)称谓

父亲(爹,大)、继母(后娘)、夫兄(大表哥)、夫弟(小叔子)、夫妹(小姑子)、舅妻(妗子)、侄子、外甥(小)

(四)动作

移动(挪)、逃跑(溜了)、爬动(咕蛹)、

吊起来(滴溜)、散步(溜达)、盛饭(舀饭)

忙忙碌碌(不拾闲儿)、午睡(歇晌)、

(五)动物类

麻雀(小鸟)、乌鸦(老鸹)、蛇(长虫)

蝉(麻地聊,知了)、壁虎(蝎虎)

蝙蝠(盐别虎)、蟋蟀(蛐蛐)、猫头鹰(咕咕鸟)。

(六)植物类

玉米(玉蜀黍)、高粱(蜀黍)、南瓜(窝瓜)、甜瓜(白瓜)、辣椒(秦椒)

(七)食品 用具 住处

馒头(馍,蒸馍)、白面汤(面疙瘩,稀糊涂)

油条(油馍)、油饼(油烙馍)、围巾(围脖儿)、被子(盖滴)、褥子(铺滴)

城里(城溜)、堂屋(上房)、厢房(东屋或者西屋)、中间(当门)、卧室(里面)

二、开封文化简介

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文化人的高度,把握文旅文创高渗透性、强融合性、可跨越性特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推进文旅强市建设。坚持扛牢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创新、主动作为,把开封打造成为郑州都市圈乃至全省的文化中心,奏响勇做先锋、争先出彩的开封强音。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北宋东京城遗址、州桥遗址被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州桥遗址项目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开封城墙保护修缮工程基本完成。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新公布革命文物17处。持续开展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全面梳理完成我市95处红色文化资源底数,筛选具备基础接待设施的红色点位28处,出版《开封红色图谱》,首次推出5条红色旅游线路。做好文物保护工程实施工作,修改完善《北宋东京城保护规划大纲》,5个项目维修方案获得省文物局批复同意,实施5处文物维修保护工程,3处“三防”工程获省文物局审批。探索建立考古勘探队伍备案制度,推进考古勘探市场化。建立考古勘探队伍资质单位库,面向全国公开招标,遴选5家具备勘探资质的单位进入开封市场,解决我市考古勘探力量不足问题。

文物遗迹

开封拥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94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47处353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27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68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祥符区朱仙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尉氏县洧川镇各一处。另有馆藏文物10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近1万件。现有博物馆32家,其中国有博物馆6家,行业博物馆5家,非国有博物馆21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封已有9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60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81个项目入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拥有8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9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35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建成了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汴京灯笼张、撂石锁等一批省级非遗示范展示馆、传习所,非遗对外交流日渐频繁,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不断提高。

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文旅产业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开封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发展软实力。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市领导分包重大文旅项目30个,完成年度投资127亿元。州桥—古汴河项目纳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大盘子,获中央预算内资金8000万元,大运河项目获国开行授信20亿元。市重点文旅项目40个,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年度投资目标606亿元,谋划2022年文旅产业重点项目38个。扎实推进顺天门城摞城项目、汴梁小宋城文商旅综合体项目。落实“文旅30条”奖励奖补,8364万奖励资金已全部发放到位。去年全年旅游接待总量819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84亿元。

成功举办2021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中国开封第39届菊花文化节、第六届两宋论坛。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自贸区开封片区入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鼓楼街、七盛角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鼓楼区、祥符区获得首批省级文旅消费示范县(区)创建资格。“黄河儿女出彩中原”全媒体作品大赛、“宋韵文化润疆行”等系列文化活动相继举办。诗集《开封,开封》、长篇小说《大宋王朝 宋太祖》、**《千顷澄碧的时代》获省第七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文旅文创产品供给更加丰富

深入实施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战略,成立文旅强市工作专班,以“四厢二十坊”为重点,全力做好古城风貌保护,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研学旅行纵深发展。打造研学旅行基地21个,开发研学课程300余节,评选认定开封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基地22家。乡村旅游稳步拓展。余店获评3A级景区,爱思嘉成功晋升4A级景区。新创建省级特色村、镇(园区)14个。智慧旅游加速推进。42家文旅行业单位纳入开封市文旅数字化实名制监测平台。开封府、启封故园获评三钻级智慧景区。文旅消费成效凸显。出台《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方案》。数字动漫产业实现破题。举办第三届金犀奖·动漫节。

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

大宋中国年、清明文化节、菊花文化节各项文旅活动精彩纷呈。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央广网、人民网等国家主流媒体全年报道开封重大文旅活动70余次,阅读量达10亿人次以上。主题活动热度不减。“大宋中国年”抖音话题播放量超2000万人次。“开封四月最清明”微博话题阅读量2077万次。“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系列文旅活动全平台曝光量超8000万,话题播放量超4000万。单项活动关注度屡创新高。2021年开封“云”春晚,观看人数达82万人次。国庆前夕,“盛情开封·拥抱郑州”开封文旅(郑州)推介会全平台曝光量100万人次。国庆期间,清明上河园、开封博物馆、万岁山荣登全省最热门景区TOP10。10月1日—10月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连续三天对开封文旅活动进行报道,新华社推出专题推介开封,多家新媒体平台曝光量累计达768万。

大力宣传思想文化

唱响“做先锋、更出彩”的主旋律

聚焦中国***成立100周年主题主线,精心策划组织、全面深入宣传,在全市大力营造共庆百年华诞、共创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13支“红色文艺轻骑兵”焦裕禄精神宣传小分队巡回演出100余场,央视《焦点访谈》播发《精神的力量人民至上》稿件,《光明日报》2个整版刊发焦裕禄精神报道,推动**《千顷澄碧的时代》在全国热映。结合“红色印记”“沿着高速看中国”等活动,策划“温暖的回响”系列宣传报道。“纪录小康工程”资料数据上报13万余条,进入全省第一方阵,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登上《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

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不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成风化人。以文明城市创建统领城市工作,建立领导分包、专项推进、评比奖惩、“三长”负责等机制,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城市更新行动,完成22条主次干道、139条背街小巷、94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承办中央文明办2021年4月“中国好人榜”发布活动,举办“文明365 开封好人榜”发布活动2期,选树“开封好人”98名、“好少年”11名,8人入选“中国好人”,4人入选“河南好人”,组织道德模范宣讲活动30场。组织各级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活动41万次,实现文明实践中心和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县级全覆盖。

文化惠民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主打“大宋中国年”品牌,完成10场专题云直播,累计受众115万人次。完成“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活动,制作10个开封非遗宣传片上传至平台集中展播,受众7万余人。围绕重大节庆活动,举办各类书画展览、文艺演出、诗歌朗诵、歌唱比赛等共计105项。杂技剧《槐树爷爷》精彩亮相首届中国—东盟文化艺术周优秀剧目展演,获评“朱槿花奖·优秀剧目”和第十五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河南文华优秀剧目奖。现代豫剧《党的女儿》《老屋》获第十五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河南文华大奖。小品《匠心》、小戏《半条棉被》参加第十四届河南省“群星奖”小戏小品(曲艺)大赛(决赛),舞蹈《***来了苦变甜》《小口罩》参加第十四届河南省“群星奖”音乐舞蹈大赛(决赛),取得优异成绩。河南坠子《长征托婴》获“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优秀曲艺作品”。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完成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利用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年均服务群众2000万人次。市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开展线上线下活动966场次,接待观众730万人次。全市文艺院团举办公益性演出活动164场次,公益**播放18000场次。建成开放城市书房八座,累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各县区完成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实现了县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全覆盖。全市已建成A级旅游厕所156座,2021年申报新扩建旅游厕所37座。进一步规范整治旅游景区道路标识,探索建设“乡村文化合作社”。开封进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第二方阵。

一楼的好奇怪!说什么和尚到洛阳宣传佛教,后来子孙姓安。拜托!!和尚哪来的子孙?!不许这样诬蔑我们姓安的!!!我也姓安,我是开封市的,我还认识开封很多姓安的(亲戚除外),大家祖籍都不太一样。我的籍贯在河北。但是我想不管是那里的都是迁徙来的吧!无锡也有姓安的,建设银行里有一个职员。所以大家都是一样的祖先,不用太计较哈~~众说纷纭,我也不确定。

我觉得姓安的名字都很有意思,我叫安曼。搂主呢?

贴出来你慢慢看:

一个是安息(伊朗)

二 中亚的栗特人

三是菲律宾吕宋国王后裔(分布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

可能来自中亚河中地区(昭武九姓),包括安、康,可能是栗特人,带高加索血统了

隋 唐 西域锡尔河以南至阿姆河流域各氏族统称为“昭武九姓国”,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九国。相传九国的祖先是月氏人(最东部的印欧人)

昭武九姓

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对中亚西部10多个小国的总称。其王均以昭武为姓。昭武一词的语源,尚无定论。《新唐书》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为昭武九姓,而以东安国、毕国、�捍、那色波附于其间,曹国又分为东、西、中三国。另据《北史》、《隋书》,乌那曷、穆国、漕国也是王姓昭武的国家。根据《隋书》,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临泽),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以昭武为姓。居民主要务农,兼营畜牧业。

6世纪中期昭武诸国相继臣属西突厥。7世纪中期归附唐朝,受安西都护府统辖。同时开始遭受阿拉伯帝国侵袭。多次向唐朝求援,接受唐朝赐封的王号,反抗阿拉伯帝国。8世纪下半叶诸国逐步消亡。昭武诸国概况如下:

康国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是昭武九姓的中心。大臣3人,共掌国事。兵马强盛,多是赭羯(意为战士)。唐高宗永徽时以其地为康居都督府,授其王拂呼缦为都督。696年(万岁通天元年),武则天封其大首领笃娑钵提为康国王。712年大食破其城国,国王乌勒伽投降并缔结条约,但于719年(开元七年,回历百年)复上表请唐助其反抗大食。744年(天宝三载)唐封其子康国王咄曷为钦化王。

米国 米国治钵息德城(今片治肯特),与康国关系密切。642年(贞观十六年)为西突厥所破 。654年(永徽五年,回历33年)为大食所破。658年(显庆三年)以其地为南谧州,授其君昭武开拙为刺史。718年(开元六年)二次遣使来唐的米国王当即片治肯特领主迪瓦什蒂奇,于722年被大食人所俘,旋被杀。731年康国王乌勒伽请唐封其子默啜为米国王。744年唐赐米国王为恭顺王。760年以后片治肯特废弃。

曹国 西曹治瑟底痕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伊什特汗),与康国关系密切。731年(开元十九年 )唐封康国王乌勒伽之子咄喝为曹国王。天宝三载赐曹国王为怀德王。中曹治迦底真城(在今撒马尔罕西北之凯布德)。东曹首府布恩吉卡特,一说在今乌勒提尤别,一说在乌勒提尤别西南之沙赫里斯坦。722、740年曾屈服于大食人。但直到752年(天宝十一载)尚上表唐朝请击黑衣大食。

何国 何国在今撒马尔罕西面。永徽时以其地为贵霜州,任何国君为刺史。

安国 安国在今布哈拉地区。唐显庆时为安息州,任安国王为刺史。其王别顿之遗孀可敦在7世纪下半叶多次抗击大食入侵。其子安国王笃萨波提一度被篡位,709~710年由大食埃米尔屈底波·伊本·穆斯利姆重立笃萨波提为王,但719年(开元七年)笃萨波提向唐上表乞师以抗大食,后被大食人所杀,其子屈底波曾遣使来唐,751年为大食人所杀。阿悉兰在位7年,被大食哈里发下令杀死,其兄弟在位7年,于782年(一说783)又被杀,其国遂亡。

在泽拉夫尚河和卡什卡河流域,即穆斯林文献所称的粟特境内,还有东安国,西安国,毕国和史国等国。除上述地域外,还包括石国与�捍。

石国 石国在今塔什干一带。658年(显庆三年)唐以瞰羯城为大宛都督府。713、714年大食人侵入石国。开元初封其君莫贺咄吐屯为石国王 。721年(开元九年)伊捺吐屯屈勒嗣立,请讨大食 。739年(开元廿七年)莫贺咄吐屯复助唐擒突骑施可汗吐火仙,封为顺义王 。740年大食埃米尔纳斯尔入侵 。750年(天宝九载)石国王子走大食乞兵,攻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附近),败唐将高仙芝军。753年唐封石国王子那俱车鼻施为怀化王。石国至762年(宝应元年)尚遣使朝贡于唐。

�捍(钹汗)即拔汗那。

上述诸国均在窣利(粟特)境内。

火寻等国 火寻即花拉子模,在阿姆河下游两岸地区。乌那曷,旧安息之地,都城在阿姆河西,东北去安国400里,西北去穆国200余里。穆国,都城在阿姆河西,亦安息故地,东北去安国500余里,东去乌那曷200余里,今名查尔米。漕国,当即漕矩吒,都鹤悉那,今名加兹尼。8世纪初起臣属罽宾。

影响 昭武九姓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祆教、摩尼教、中亚音乐、舞蹈、历法之传入中原,中国丝绸、造纸技术之传到西方,昭武九姓无疑是重要的媒介。他们还在中原四周的游牧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很大作用,特别是把粟特文字带入突厥、回鹘汗国。其影响所及,回鹘文、蒙文、满文均可溯源于粟特字母。

历史上裕固族曾长期保留古老的部落(又称“家”)组织,每个部落由若干户族(氏族)组成。新中国成立前后,裕固族共有10个部落、29个户族。每个户族的名称又起着“姓”的作用。因此,裕固族的传统姓氏就有29个。现在裕固族通行的单字汉姓,都是由这29个本民族姓氏名称音译或意译而来的。如安帐-安、索嘎勒-索、托鄂什-妥等。其中“安”姓是大姓。因为过去统辖各部落的大头目和各部落头目都姓安,故有“天下头目都姓安”的说法。

关于安姓的由来,裕固族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以前,裕固族迁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王子召集大家商量,要派人去京城求见皇帝办些事情,可很多人都胆子小,不敢去。当时,有个勇敢善骑的青年说:“我去”,并要求王子:“我去晋见皇帝,如果皇上把我杀掉就算了,若事情办成了,就得让我当头目”。王子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这个青年便骑马去了京城,见了皇帝,禀报了事情的原委,皇上欣赏他的才干,把问题给他解决了。临走时,皇上问他姓什么,他没有听懂,只顺手拍了一下马鞍,便扬鞭而去。皇上误以为他姓“安”(与鞍谐音),遂赐为“安”头目。这位青年回到部落后,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欢迎他,他向王子和乡亲们叙说了晋见皇帝的经过。王子也履行诺言,封他和他的兄弟们为头目。他有兄弟七人,分领七个部落,称为七族。之后,七族头目便都姓“安”了。

裕固族的安姓,可上溯至五代、北宋时的回鹘人,如安盐上、安铁山、安进、安殿民等。这些回鹘人都是受五代、北宋王朝敕封的甘州回鹘官吏,说明安姓有着悠久的历史。

应该是“龙亭后有个里城大院” 也就是过去老开封市城墙的内城。 清朝各省首府都有八旗驻军,按清朝的规定,八旗家眷都住在府城的内城,也就是‘里城’。

驻豫八旗的开封里城,曾经是中原地区比较集中的满族聚居区,后来很多人都搬走了,所以今天里城的满族老户很少了。

开封的满族 白姓、翟姓、马姓、孙姓 是四个最大的家族,翟姓是(侧尔佳氏),马姓是(费莫氏),孙姓可能是(乌苏里氏)可惟独这个白姓 我一直没搞清楚。

我个人猜测(巴雅拉氏)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究竟是(白山巴雅拉),还是(巴尔虎巴雅拉),或是(叶赫巴雅拉)?我也没有确凿的依据。

建议你去河南省历史档案馆去查阅一下清代开封城的八旗编审档案,或是到河南省图书馆(开封老图书馆)去查阅一下晚清到民国初的《河南省志》或《开封府志》以及周边几县,尤其是鹤壁与安阳的地方志。也许能找到相关线索。

  侯姓,中国百家姓之一。一部分源于姬姓,一部分源于少数民族的改姓。最初主要聚集在河南山东,后分布全国各地。

  侯姓源出有:

  源流一

  出自姬姓。以爵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我国历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晋国,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封国。而侯氏正是出自晋国的公族。春秋时期晋国的公族晋哀侯和他的弟弟被晋武公所杀,他们的子孙便迁居他国,而且以祖先的爵位为姓,是为侯姓。

  源流二

  出自姒姓。据《姓氏考略》云:夏后氏的后裔有的被封于侯,子孙以地为氏,称为侯氏。

  侯姓

  源流三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侯奴氏、侯伏氏,进入中原后皆改为汉字单姓"侯"氏。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时期仓颉的后代,据《汉上谷长史侯相碑》所记载:“侯氏,出自仓颉之后。”仓颉,即苍颉,史书中说他是黄帝的史官,是汉字的创始者。相传他是今河南南乐县人。《周地记》说:“仓颉姓侯冈氏,名颉”。他的后代有一支住在冯翊衙县(今陕西白水县),简称为侯氏。

  源流四

  来自叔段。春秋时,郑国的叔段因要谋反的动机被哥哥庄公发觉而讨伐他,他逃到共这个地方,被称做共叔段,他死后,郑庄公赐其子孙共仲为侯氏。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国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至春秋初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历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至晋侯缗,于公元前678年被曲沃武公(即晋武公)杀死,其子孙逃难到其他诸侯国,以祖上原来的爵号“侯”为姓氏,又形成一支侯氏。

  源流五

  黄帝时史官仓颉的子孙有以侯为氏者。仓颉也称苍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是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在位起讫:前4637—前4596年。 生卒年:前4666—前4596年。  如照系出史皇氏,仓帝史皇姬名冈,字颉,后为侯氏的说法。那侯姓的来源真是非常久远了。  河南密县仓祖的正传后代、孔门弟子郢公、字炎宋,因葬于仓祖坟旁而被追封为侍圣公爵。郢公炎宋列昭字辈共七十六代。当郢祖拜学孔门时,孔子谓之曰:“侯氏世有功德于民乎?盖郢始祖造字以有书契,代结绳正无穷功德也。”侯氏世家有不世功德于民,大都是因为郢祖的先人发明了汉字,以字记录代替了结绳记事。

  东汉光武年间,大臣侯霸(字君房),因是郢公炎宋的十八世正传后代,官至东汉尚书令,晋爵关内侯。到了元朝,郢公炎宋的第五十二代子孙侯聚,皇元被追封为武略将军,第五十三代子孙侯俊和第五十四代子孙侯江也被追封为武略将军,五十五世侯德山(祖籍河南开封府登封市东20里侯楼),敕封武略将军,巡检两县。这就是被后辈称为德山祖先的三代子孙。这三代子孙繁衍生息,遍及全国不少州郡。

  侯姓还有一支也出自姬姓,据《金乡长侯成碑》记载,春秋初期,郑庄公的弟弟叔段因谋反,为郑庄公所伐,先逃到鄢,又逃到共(今河南辉县),故又称共叔段。共叔段死后,郑庄公赐他的儿子共仲姓侯,从而又形成一支侯氏。

  侯方域故居

  侯氏中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姓氏所改。《通志·氏族略》所记,鲜卑族中有一支部落,原为复姓“侯莫陈氏”,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后,由于其后裔逐渐被汉族同化,于是将姓氏省略为单姓,将其改为侯氏。由此可得知,侯姓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姓氏。

  字辈排行

  湖南湘潭侯氏字辈:“衡州太守裔建业盛冈林文武多俊杰历朝列晋绅忠恕泽洪广贻廉德懋光英华辉上国贤达显荣昌肇唐勋烈继绍宋典型彰培植锤名士修齐兆福祥”。

  湖南岳阳侯氏字辈:“士业奇仁玉文华焕楚邦家声芳大振国泽庆平章克象昭民德承荣献俊良光先启佑永万代锡蕃昌”。

  湖南张家界侯氏字辈:“宗德启万世”。

  湖南会泽侯氏字辈:“开堂世明金”。

  山东菏泽侯氏字辈:“天朴文继广存凯”。

  山东聊城侯氏字辈:“树新云(明)学长金”。

  山东滕州侯氏字辈:“宜致贺钦成绍宗训”。

  山东泰安侯氏字辈:“文诏安希培方存衍传明”。

  山东泰安侯氏一支:“德圣金(大)立润林焕培镇清树兴毓传继广”。

  山东威海侯氏字辈:“伟元林凤常世在……”

  山东东平侯氏字辈:“元云延家庆照绪玉生恒”。

  山东邹城侯氏字辈:“仁义礼智信……”

  山东侯家洼侯氏字辈:“加中天德文国”。

  山东陵县侯氏字辈:“长立庆(清)金玉宏”。

  山东张店侯氏字辈:“宜连其祥德方正光延长”。

  山东成武侯氏字辈:“祥光照世玉庆衡昌”。

  山东诸城侯氏字辈:“金水木火土……”

  山东郓城侯氏字辈:“仰宪本善良传继振安邦宏文庆世远繁衍大宝光”。

  山东济南侯氏字辈:“文奇廷代殿连登家运昌盛国永承”。

  山东汶上侯氏字辈:“熙朝召(凤)现典圣代涣文章”。

  山东枣庄侯氏字辈:“琴慎宜志贺钦成绍中迅(顺)昭瑞勇明清”。

  山东梁山

载zài戴姓起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主要是在豫东的商丘市和民权、兰考一带。历史上,戴姓人才辈出,先后有《大戴礼记》的编撰者戴德、《小戴礼记》的编撰者戴圣,唐代名相戴胄、戴至德父子,清代学者戴震,以及南朝画家戴逵、明代画家戴进等名人。在当今中国的100个大姓中居第54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9%左右。

载姓姓氏来源

1、春秋时有载中(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北),居者以地名为氏,称载氏。

2、《中国姓氏大全》云:周文王之子聃季载的后代。以名字为氏,称载氏。

载姓姓氏分布

北京,山西太原、临汾、忻州,湖南益阳,江西宜丰,广东吴川,四川成都等地均有载氏分布。

载姓姓氏名人

载永:宋太平登科

载冶华:四川万县人,黄埔军校第十三期学生

田氏族谱五十卷,(明)朗盥纂,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江永县档案馆。

福建宁化田氏家谱,(清)田万先编,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田氏续修族谱三卷,著者待考,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鸿门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萧山道源田宗谱六卷,(清)田廷耀等重修,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紫荆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西五台田氏家谱一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山西省五台县档案馆。

河南开封田氏家谱,(清)田俽修,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德蔚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田氏重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田裕珍纂修,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紫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河南开封田氏家谱,(清)田俽重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德蔚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湖塘田氏宗谱四卷,(清)田有岳岳等续修,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五丰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四川遂宁田氏族谱一卷,(清)田应平、田昌琨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遂宁县派出所。

鹰门郡田氏族谱四十卷,(清)孙一克纂,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江永县档案馆。

湖南湘乡田氏三修族谱四十一卷,首三卷,末一卷,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上中下三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浙江萧山欢潭田氏宗谱四十八卷,(清)田绳祖等重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荆茂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欢潭乡欢联村(缺第一卷)。

浙江萧山田氏宗谱,(清)田增鑫重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守正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田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清)田广湘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田氏宗谱六十卷,著者待考,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江永县档案馆。

田氏宗谱四卷,田玉峰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阜阳市档案馆。

田氏族谱六卷,首卷上下册,著者待考,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西八甲口田氏家谱,(现代)田林雨编,1989年10月铅印本一册。

湖南田氏重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田裕益篡,清咸丰己未年(公元1859年)紫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全国田氏族谱十七卷,(民国)田子宽六修,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紫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全国田姓族谱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元年(公元19l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来凤县志办公室。

湖南田氏合修族谱四十四卷,首一卷,(民国)田稷开修,田才成纂,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浙江上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十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上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上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张美翊纂修,民国四年(公元19l5年)凤鸣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溧水田氏宗谱十三卷,(民国)田弼臣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荆茂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溧水县群力乡爱民口家边村。

河北临榆田氏两世清芬录八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河南开封大粱田氏家谱一卷,(民国)吴兰孙续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扬州田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田成棋等重修,王耀堂编辑,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河北秦皇岛临榆田氏家谱六卷,首一卷,谱余五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德州安德田民家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四卷。现被收藏在山东省德州市图书馆。

湖南醴陵头田氏河分六修谱二十六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铅印本,今仅存第二十四~二十六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开封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开封传统文化特色

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经过悠久的历史,漫长的岁月里,省份不断的发展和继承,有很多丰富的民俗文化互动,...
点击下载
上一篇:求吴氏家谱下一篇:董氏家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