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中的李氏宗亲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6收藏

李守中的李氏宗亲,第1张

2012年4月22日,在网页收索我祖“李守中”时,发现沈天瑜先生《利辛县境内的红楼梦---李纨的身世》系列文章(十二篇),该文部分地引用了本人先期研究、收集的一些史料与成果。沈天瑜先生认为:1 利辛县的古代名人李天官(元朝工部尚书李守中)为《红楼梦》中李纨之父、国子监祭酒李守中之原型。2元朝工部尚书李守中“曾祖父俊”就是《水浒传》中的“混江龙”,后来为暹罗国(泰国)国王的李俊。

沈天瑜先生的观点,意味着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两大名著与我李氏家族有关。对于沈先生这个惊人的结论,我兴奋不已,是夜奋笔疾书,写就《观音山李氏先祖:水浒传中的李俊?》一文。喜悦之中,萌发了刊印观音山李氏溯源书籍的欲望。此后的近两月,我疏于企业工作,从书本布局、文稿整理,甚至于从版面设计、插图选用等细节入手,潜心书稿的制作。这一次,细致认真、追求完美的工作习惯令我大吃苦头,但功夫不负有心人,《观音山树德堂李氏溯源》一书昨天终于脱稿。如释重负之余,本人决定对先祖李守中家族宋元时期的情况作进一步的梳理。

一.李俊(守中之曾祖父)

据(元)苏天爵《元故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记载,李守中曾祖父为“俊”,墓志铭未交代李俊的详细资料。到目前为止,李俊是我们掌握的最早的观音山李氏先祖。李守中生于1270年,卒于1342年5月19日,享年73岁。(元朝:1271---1368年;南宋:1127-1279年。)不难看出,李守中之父李荣、祖父李成、曾祖父李俊皆生于南宋时期。

沈天谕《利辛县境内的红楼梦---李纨的身世》一文认为:

1《元故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中叙及的李守中之曾祖父李俊就是《水浒传》里大名鼎鼎的“混江龙”李俊。

2宋江死后葬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李俊令其子李成(蓼莪)不远千里赴楚州守墓。李成字号蓼莪,不光是取自《诗经》之《小雅-蓼莪》诗文,同时与宋江归终于蓼儿洼有关;李成之子李荣是为纪念小李广花荣而取此名。

3 利辛李氏有三大寨,北李寨,南水寨,南大山的李寨。蓼莪不忘自己是水泊梁山英雄之后,分别将三子取名为水清、水洁、水渊。北李寨是水渊,南水寨是水清,南大山的李寨是水洁。李守中为水渊(李荣)次子。

■ 对于沈先生上述观点,本人尚持保留意见。本人认为:“混江龙”李俊身世与或李守中显赫家族不符;同时沈先生的观点尚缺乏史实证明。

二.李成(守中之祖父,蓼莪)

A据《元故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记载:祖成,由颍川判官权知州事,赠亚中大夫、广平路总管、轻车都尉、陇西郡侯;妣吴氏,陇西郡夫人。

■ 李成任河南颍川判官,行使州总管权力;先前任河北广平路总管(从三品官衔)、轻车都尉(从三品官衔)。妻子:吴氏。

颍川郡名,秦王政17年(公元前230年)置。以颍水得名。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市、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其后治所屡有迁移,辖境渐小,最大时管辖至今驻马店地区。隋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许州为颍川郡。西汉置有工宫,东汉中平初波才领导的黄巾军在此起义。主体部分即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境内。颍川郡是大禹的故乡,翻开华夏历史第一页,我们还会发现,颍川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首都所在地。判官官名,隋使府始置判官。唐制,特派担任临时职务的大臣可自选中级官员奏请充任判官,以资佐理。知州事是从宋朝才设立的官制。州的长官,二品以上文臣担任。州的实际管理者是通判。亚中大夫文散官名。元仁宗延佑年间(1314-1320)改少中大夫置,元、明两代均为从三品初授之阶。明废。广平府旧地名。今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广平府,东至山东临清州百五十里,东南至大名府百二十里,西南至河南彰德府百八十里,西至磁州百二十里,西北至顺德府亦百二十里。元初亦为洺州初置邢洺路,兼领邢、磁、威三州。寻又为洺磁路,兼领磁、威二州。至元中,升为广平路。明洪武元年(1368)改广平路为广平府,隶属直隶京师,治永年县(今河北省永年县),明末领九县,永年,鸡泽,曲周,肥乡,广平,成安,威县,邯郸,清河。轻车都尉勋官名。元、明从三品。

B 据河北三河、盐山李氏家谱记载:始祖蓼莪(即李成),宋时世居金陵县,自丹阳而家徙居颖州,自此始祖也。蓼莪,配顾氏继陆氏,职衔:资政大夫(正二品官衔)。长子水清,次子水洁,三子水渊。■ 金陵县,古代为江宁县,现南京江宁区,江宁区有丹阳镇。马鞍山市当涂县丹阳镇与南京江宁区丹阳镇街道相连,古代称为小丹阳,历史上地位重要。小丹阳的历史早于现在的丹阳。

三.李荣(守中之父,水渊)

A据《元故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记载:考荣,赠嘉议大夫、佥书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陇西郡侯;妣高氏,陇西郡夫人,继魏氏,陇西郡太夫人。

■ 李荣,正三品官衔,国家军事、防务机关官员。原配高氏,继配魏氏。

嘉议大夫文散官名。金始置,正四品下,元升为正三品,明为正三品初授之阶,清废。佥书宋代枢密使的副官,掌管办理军事文书事宜。本作“签署”,宋人因避英宗 ( 赵曙 )讳,改作“签书”。枢密院宋代沿置,主要管理军事机密及边防等事,与中书省并称“二府”同为最高国务机关。辽设北枢密院(相当于兵部)、南枢密院(相当于吏部)及汉人枢密院(掌汉族地区兵马)。元代枢密院主要掌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等事务;战争时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上轻车都尉正三品官衔。

B 李荣及继配夫人魏氏墓志铭情况。

因古碑年代久远,加之被打桩机打破为5块,有不少铭文残缺或无法辨认。经过专家的研究,能大致解读出墓主人的姓名、籍贯和生平事略。“夫人姓魏氏,颍州泰和县瑞子埠巨族也”、“佥枢讳荣,字荣甫,世居广平,至元甲子父XX(字迹不清无法辨认)亚中,公由汴徙颍……”。墓志铭显示,这座元朝古墓的主人姓魏,是太和县瑞子埠大户人家,为李荣继配。李荣,字荣甫,祖居河北广平鸡泽,后迁汴(开封)。元至元甲子,李荣随父亲李成,由开封迁至阜阳。李成,颍州判官权知州事,赠亚中大夫、广平路总管、轻车都尉、陇西郡侯。

据墓志铭记载,李荣先配之高氏,元大德元年(1297年)去世,享年41岁。高氏去世后,李荣“再求良匹”,迎娶魏氏为夫人。李家后人对魏氏的评价为“太夫人慈抚而礼,接之四十七年如一日,平居敦俭,时族以礼……”。元大历戊辰(1328年5月)李荣去世,享年81岁,追封陇西郡候。元至正三年甲申(1343年8月),魏氏逝于颍西湖聚星堂正寝,享年85岁,随夫君先配高氏袱葬于七里沟先茔。

李荣有3子1女,长子李守中,字正卿,慷慨有大志,为当朝伟人,仕至尚书工部,死于元至正壬午五月(1342年5月),次子李守信,三子情况不详。根据墓志铭文,其末尾落有“诸孙冕、藻、黼、绣谨志”。其中“黼”,也就是阜阳状元李黼。

C据元史检索可知,李荣家族归顺元政权较早。

元代成吉思汗时期确立了开放、革新的政治理念,重用了一大批汉人(如史天泽、李全、李荣、严实、张柔、邸顺、王珍、梁瑛、刘黑马等)统治中原故地。史家一般将李荣排在这些汉人队列中的第三位,而史天泽、李全都是当时著名的将领,可见李荣在当时的重要地位。李荣为嘉议大夫、佥书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

四.李守中(观音山李氏始祖)

A据《元故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记载:公讳守中,字正卿。少就外傅,涉猎书史,奋然自树。当是时,入官者多由吏进,公年出二十,来游京师,补左司令史,转户部通政留司掾,进掾中书。公志大而气刚,不随俗依违俯仰,事或不然,辄指陈可否,直言无讳,守身廉白,人不敢干以私。初,朱清、张瑄漕江南米,涉海入京师,至则遍赂诸用事人。公时主治文书,独无所取。大德三年,北兵犯和林,公从大臣往给金币,边人赖其惠。徽政臣奏除官千五百员,将颁制敕,公曰:「是中有官第七品超迁三品者,有武人杂选入清流者,有治罪夺官复冒用者,殊乖选举彝典。」宰相是其说,命徽政覆奏止之。至大三年,尚书省立,公上言曰:「昔在世庙,宵旰求治,分置尚书省,以清中书之务,明诏具在。今尚书省臣攘夺政柄,变乱宪章,用人无法,事渐大坏,返谓中书堕废法制。当辨中书所废者何?尚书所治者何?」事闻,权贵大怒,以公间谍两省辅臣,废黜田裏。既而,尚书省臣败诛,公起家承直郎、保定满城县尹,县以大治,燕南宪司以五事闻。延祐三年,河东大雨,解盐池坏,选官治之。六年,复命公视其池堰,督其课最。宰相语公曰:「昔宋耀州观察使王仲千著绩盐池,汝能效焉,亦仲千也。」公益感激。巡行陕西,归言於廷,请革巡盐吏胥,设官分司其池,防盐之方、扰民之事可悉兴除,廷议从之。又承命往治河间盐法,请罢煎馀盐五万引,以蘇民力。别陈十事上之。迁奉议大夫、户部主事,以亲老,乞便养,改知泗州。州狱系囚百馀,公下车数月,皆决遣之。民有诬寡妇为同籍,欲夺其产者;有讼自杀人,诬其田主者;有觊免己罪,以赂诬其胥吏者,公悉辨明之,抵诬者罪。淮东宪司荐其廉能,擢河南行省左右司员外郎。丁外艰,服除,调两浙转运盐司副使。公言:「法久则弊,理宜变通。今两浙灶民凋蔽日甚,当验其恒产,差为上下。灶民既为国输课,不当复役裏正,代偿民租。不然,将见灶民愈困,多徙死矣。」公在官五年,身历两浙郡邑,熟知其弊,工本亲给与民,官属不敢有所掊克,故事集而课亦溢,比终更,增盐五万馀引。浙省言宜升公官,遂加中议大夫、归德知府、兼诸军奥鲁、劝农事、知河防事。公听讼益明,讼亦衰止。岁馀,请致仕,以嘉议大夫、工部尚书归老於家。公为人磊落明白,在官思尽其职,尝以通制书归类未尽,别著条目以进。其後朝廷续纂其书,亦取用焉。所至劝农兴学,崇化善俗,满城、泗州、归德皆修三皇及孔子庙,而廨舍、河防、钟鼓、更漏、驿传皆缮完之。归德又新微子、张巡、许远祠,木石所须,皆公规划,不扰於民,世以是称其材。呜呼!我国家初由胥吏取人,人才亦多由是而显。故参知政事曹公从革、刑部尚书谢公让,与公同居裏閈,材能相埒,二公敭历中朝,赫然进用。公独以刚直自持,老於郡县,人或不能无少憾焉。然公临民而民治,理财而财丰,所去见思,刻石以颂遗爱。诸子皆以文学进,知名於当时,天之报施公者,讵弗厚欤。

公配张氏,陇西郡夫人。子男五人:冕,某官;藻,国子释褐出身,文林郎、秘书监典簿;黼(读音fǔ府),赐进士及第,奉政大夫、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繍,赐同进士出身,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德安,最幼,继室温氏出也。女二人,适儒士真定曲明善及天平程梓。男孙五人:秉易,从仕郎、吴江州判官;秉简、秉方,国子员;秉几、秉恒。女一,幼。曾孙男女各一。公享年七十有三,至正二年五月壬午(1342年5月19日)以疾薨,是岁某月某甲子,葬颍之某乡某原。

B.据河北三河、盐山李氏家谱记载:守中字皇元,配范氏继孔氏,职衔:诰授资政大夫,工部尚书正治上卿。守中共四子长子李冕,次子李黼,三子李绅,四子李绶。

五李冕(守中长子)

A据《元故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记载:冕,某官。

B李黼死前一年,即至正十一年,刘福通起义,攻克颍州(今阜阳),李黼兄李冕率众抵抗,城陷被执,奋骂就死,史称忠节萃于一门。李冕,是李秉昭的父亲。颍州人民为纪念他们一门忠烈,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在颍州建三忠祠,以示祭念。

六.李藻(守中次子)

A据《元故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记载:藻,国子释褐出身,文林郎、秘书监典簿。国子多义词。可指公卿大夫的子弟,也可指国子学。释褐:a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 b指进士及第授官。文林郎于隋文帝开皇六年(586)设置,当时是从九品上。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时废。唐武德七年(624)又置为从九品上的文散官。宋初为四十二阶这第三十五阶,直到宋元丰改制时又废除。金、元时皆用为文散官名称,金为正八品上,元为正七品。明、清时都用来授正七品文官。秘书监官署名。辽、夏、金、元秘书监掌经籍图书。辽长官为郎,下设著作局等官署。夏、金以监为长官,下有少监等官,金下设著作局等官署。元以卿为长官,下设太监、少监等官。典簿: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元朝廷官署如国子监、翰林兼国史院等皆有此官。明、清翰林院、国子监沿置,掌章奏文牍事务。在清朝,此官职为一普设性低阶官职,品等为正七品或从七品。该官职主要从事掌奏文书的起稿校注,配置于国子监典簿厅、太常寺、光禄寺等等。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

B 《南村辍耕录》 卷十四 陶宗仪著:公谓子秉方曰:“我,国之守臣,当死此土,汝可奉母往下江依伯父,以存吾后。”■ 伯父为藻:任职于长江中下游沿江某地。

七.李黼(守中三子,观音山李氏先祖)

A《元史》、《明史》等对李黼有大量的记载:李黼,颖州(今安徽阜阳)人,字子威。生于元大德二年 (1298),卒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元泰定四年(1327)左榜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泰定五年,代祠西岳。后改任河南行省检校官。迁礼部主事,充监察御史。出任江西行省郎中。充国子监丞,升宣文阁鉴书博士兼经筵官。李黼受命巡视河渠,根据河底淤泥高出地面,提出按故迹修浚。后历任秘书太监,礼部侍郎,外调授江州路总管。

至正十一年(1351),李黼总管九江。盗起,攻陷城多处,造船企图南攻。李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以忠义激励士气。至正十二年,贼犯,诸守官逃。李黼身先士卒,大呼陷阵。以长木、铁锥沿岸设置刺盗船不得动。遂授李黼江西行省参政,行江州等路军民都总管。盗势盛,其余守臣弃城而逃,唯李黼独守孤城,亦无援兵。临战之时,江州平章政事也逃。黼登城布战,张弩射敌。盗绕其他城门而入。巷战,李黼知力不敌,挥剑叱盗大呼:“杀我,毋杀百姓!”盗自背后来,刺黼落马。李黼与从子俱骂贼而死。百姓闻之,哭声震天。葬其于江州城东门外。追赠摅忠秉义效节功臣、资德大夫、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陇西郡公、谥忠文。立庙江州,赐额“崇烈”。

B 《南村辍耕录》 卷十四 陶宗仪著 江州路总管李黼,字子威,汝宁人。泰定丁卯,状元及第,至正十年庚寅,来守是郡。……,公谓子秉方曰:“我,国之守臣,当死此土,汝可奉母往下江依伯父,以存吾后。”秉方曰:“父死国,子死父,有何不可。”公怒曰:“汝不遵命,是不孝也。”秉昭亦告其兄曰:“兄不去,则叔父无后,不孝莫大于是。某当与叔父同死生矣,兄抚虑焉。”秉方不获已,买舟奉母夫人行。舟次何家堡,迟留不忍舍。公闻之,手批责以大义,遂去。不半月,公死。

八.李繍(守中四子)

A据《元故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记载:繍,赐同进士出身,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将仕郎文散官名。《新唐书·百官志一》。唐宋从九品下为将仕郎,金升为正九品,元升为正八品,明为正九品初授之阶。翰林国史院元代掌管草拟诏令、纂修国史、兼备皇帝咨询的中央机构。前身是唐朝玄宗开元初年设立的翰林院。开元二十六年(738)另建翰林学士院。宋沿唐制,设翰林学士院,多数宰相从中选拔。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先设翰林院,后立国史院。至元元年(1264)两者合并,建翰林学士院,秩正三品。至元四年改立翰林兼国史院。至元八年升从二品。至元二十年与集贤院合并为翰林国史集贤院。至元二十二年与集贤院分立,复为翰林国史院。大德九年(1305)升正二品。皇庆元年(1312)升从一品。翰林国史院主要掌管纂修国史、典制诰、备顾问三项职责,设承旨6员,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直学士各2员,属于富有待制、修撰、应奉翰林文字、编修官等。院内下设(蒙古)新字学士,负责用八思巴字起草或翻译诏敕。国史院编修官是专门为皇帝记录历史的官员,明清朝时应该是官拜二品或以上。古代皇帝会天天上朝,而上朝必须有一位史官在旁记载谈话,写入史册。最重要的是,此官不得参与政事,必须对政事如实报道,自康熙以后,此官比一品官员还要受保护,比一品官员还要受器重,为保护历史,不让任何人修改。

B河北三河、盐山李氏家谱记载:绅,字星元,葵三河县夏庄西南茔次,配陆氏继卜氏,职衔:皇授怀远将军,指使轻骑都尉,长子沭,次子淦。……公敬,公卿,公忍的孙辈中又有三人迁河南开封。清朝宣统年前,开封的后人不远千里,每年到河北盐山祭奠先祖。怀远将军武散官名。金始置,从四品,元升从三品。明从三品初授怀远将军。轻车都尉勋官名。元、明从三品。■ 从不同版本的史料排序看,繍、绣与绅或许是同一人。

九.秉易(李冕之子)、秉方(李黼之子,观音山李氏先祖)、秉昭(李冕三子)

1 据《元故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记载:秉易,从仕郎、吴江州判官;

■ 元元贞二年(1296年)吴江县升为吴江州,属平江路。明洪武元年(1369年)复为吴江县。即今江苏吴江市。

2元史《列传第八十一 忠义二》记载: 黼兄冕居颍,亦死于贼。秉昭,冕季子也。事闻,赠黼摅忠秉义效节功臣、资德大夫、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陇西郡公,谥忠文。诏立庙江州,赐额曰崇烈。官其子秉方集贤待制。

3元史《元纪二十八》记载:时贼势愈盛,西自荆湖,东际淮甸,守臣往往弃城遁,黼中外援绝。贼将薄城,分省平章政事图沁布哈自北门遁。黼引兵登陴,布战具,贼已至甘棠湖,焚西门,乃张弩射之。贼转攻东门,黼救之,而贼已入,与之巷战,知力不敌,挥剑叱贼曰:“杀我,毋杀百姓!”。贼刺黼堕马,黼与兄冕之子秉昭俱骂贼而死,郡民哭声震天,相率具棺葬于东门外。黼死逾月,参政之命始下。冕居颍,亦死于贼。事闻,赠黼淮南、江北行省左丞,追封陇西郡公,谥忠文,立庙江州,赐额曰崇烈,官其子秉方集贤待制。

4 据《元故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记载:秉简、秉方,国子员。

待制:1等待诏命。 2官名。唐置。太宗即位,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门下两省,以备访问。宋因其制,于殿﹑阁均设待制之官,如“保和殿待制”﹑“龙图阁待制”之类,典守文物,位在学士﹑直学士之下。辽金元明均于翰林院设待制,位也在学士﹑直学士之下,但不及宋制隆重。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宋史.职官志二》﹑《金史.百官志一》﹑《元史.百官志三》﹑《明史.职官志二》)

■ 从《南村辍耕录》 卷十四可以看出,秉方年长于秉昭。

通过上述史料的梳理与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李守中家族在宋、元两朝地位非常显赫。史书有据可查的我李氏先祖大多是官阶较高的朝廷重臣(“省部级”领导居多),而且他们个个是学富五车之大儒。显而易见,我李氏先祖在宋、元两朝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

从先祖迁徙的路径看,守中公祖父李成(蓼莪)祖籍金陵丹阳(江苏江宁区丹阳镇),后迁徙至广平路鸡泽(河北鸡泽)、汴梁(河南开封)、颍州(安徽阜阳)。根据初步分析,我认为河北盐山公敬,公卿,公忍之孙辈中三人迁河南开封,或与李成(蓼莪)有直系亲人在开封有关;我祖迁徙江苏南通观音山或安徽巢湖半汤或与李藻有关;南通濒江临海,是一个冲击平原,古来盛产海盐,富五公颖州避乱、携眷东迁、崇川卜筑……,或与始祖工部尚书李守中及李藻等之工作经历有关。

上述史料结合南通观音山、巢湖半汤、河北三河、盐山家谱进行比对,初步认为曾祖俊(守中曾祖父)后人应有数十万人以上规模,而我们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从李守中父母之墓志铭、状元坟、状元巷、阜阳志、元史、李黼墨迹落款等很多史料与实际情况看,李荣、李守中、李黼、李冕等居于颍州(阜阳)是确定的。而苏天爵《元故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记载:祖成,由颍川判官权知州事,赠亚中大夫、广平路总管、轻车都尉、陇西郡侯;妣吴氏,陇西郡夫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四:江州路总管李黼,字子威,汝宁人。苏天爵是元朝吏部尚书,陶宗仪是元朝著名的历史学家,此二人之文稿应该是可信的。而“颍川”与“颍州”、“颍州”与“汝宁”虽然距离不远,但都不在同一地区,究竟何故?都有待作进一步研究。

米姓的满族老姓:

米佳氏(辽东女真,世居襄平)、密扎氏(世居卦尔察)、索察氏(世居乌喇、哈达)、萨玛拉氏(世居宁古塔、苏完、黑龙江图拉屯)。

至于确切老姓请提供祖居地,现居地,家谱排字和家族故事。

龙兴贡米:“龙兴贡米”因产自行唐北河乡龙兴庄,清康熙帝亲封而得名。龙兴庄村周围五公里内是丘陵地带,这里富含多种有机肥料的红土壤,使种植谷子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种植过程中,农民保持历史上的耕作方式,不施化肥,不喷农药,旱涝靠天,自然生长,这才是真正的天然绿色食品。用这种谷物做成的小米,就是龙兴贡米,龙兴贡米煮粥,香味扑鼻,甜香可口,色味俱佳。过年了,大鱼大肉肯定不少吃,如果再吃一顿龙兴贡米粥,肯定是别有一番风味。不光口味好,营养还丰富。经国家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中心验测:龙兴贡米含量全面,含18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B组维生素等含量丰富,分布合理,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超过咱们国家小米营养平均值。 行唐大红枣:行唐以红枣闻名。《战国策魏策》中对行唐产红枣就有记载,可见行唐红枣历史悠久。现在,行唐县的山区丘陵上,红枣种植面积达80多万亩,最高年产量1亿公斤,常年产量也有8000多万斤,其中有一万多吨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行唐红枣有长枣、冠枣、墩子枣等10多个品种,个个色泽红润、个大核小、皮薄肉厚,化验表明,行唐红枣富含24种微量元素和18种氨基酸,对于成人保健,儿童发育、提高智力,老人延缓衰老具有重要作用。在民间,有“一天一把枣,养颜又防老;一天吃把枣,走路小步跑;一天一把枣,活到80不显老”的说法。 除了上面重点推荐的年货,以下特产也可购买。 红薯粉条:行唐的主导产业是“两红一白”,“两红”是红枣和红薯,“一白”是牛奶。行唐市场上的红薯粉条就是行唐红薯主产品之一,它的特点是筋道,回锅不烂。目前,在石家庄和北京市场上,行唐的红薯粉条都占有重要市场,当然,要买最纯正的红薯粉条,还是来行唐县城的年货大集吧。 行唐枣酒:当地人都习惯叫枣木杠子酒,是行唐大枣延伸的产品,行唐枣酒由红枣和高粱发酵而成,是纯烧锅酒,不勾兑,口感好,香味醇厚。行唐枣酒酒精度从46度到70多度不等,不管低度还是高度,买回家过年时,千万别忘了那句话“枣酒虽好,可不要贪杯”。 农家豆腐:由行唐农村的豆腐坊做出的卤水豆腐味道纯正,久煮不烂,烹炒、做汤都很好吃。行唐有做豆腐的传统,在农村集市上,做豆腐的卤随处有卖,可以看出行唐做豆腐的豆腐坊遍布全县。 行唐焖子:行唐农家养的猪,喂养不加饲料,行唐猪肉做成的焖子,香而不腻,过年的餐桌上,有了这一道菜,肯定抢手。但需要注意的是,行唐焖子素有传统,但发展至今每个肉店做出的味道不完全一致,究竟哪个更合口味,还是请先尝后买。

特色产业   1、红枣产业

  行唐大枣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主要有墩子枣、长枣、玉女红金丝枣、玉城脆枣等12个品种,全县种植面积60万亩,年产优质大枣8000万公斤,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行唐大枣之乡”和“中国优质大枣产业基地”。

  行唐大枣个大核小,皮薄肉厚,色泽深,口味重,营养全面,养分高,富含大量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和钙、锌、铁、磷等24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1986年,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测定,行唐大枣含天门冬氨酸、甘氨酸等17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含VC、VB1、VB2等多种维生素。1998年经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考察委员会测定,行唐大枣含钙、锌、铁、硼等24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健胃养脾,润肝利胆,活血化瘀,防癌抗癌,增强心脑血管机能等多种功效。

2、红薯产业

  行唐县以其特殊的气候环境、独特的土壤土质,非常适合红薯的生长。不仅红薯的种植面积广,产量大,而且品质好,糖分高。全县红薯种植面积13万亩,年产量25万吨。年加工鲜薯80万吨,是华北最大的粉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年产红薯淀粉16万吨,红薯粉条、红薯粉丝、红薯脯3万吨。建有红薯制品专业市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红薯制品集散地。

人口:约41万人

人口密度:400人/km2

行唐县地处河北省西南部,隶属河北省石家庄市。南距石家庄45公里,北距北京240公里。面积102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30个行政村,人口42万,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

行唐县辖4个镇、11个乡:龙州镇、南桥镇、上碑镇、口头镇、独羊岗乡、安香乡、只里乡 、市同乡、翟营乡、城寨乡、上方乡、玉亭乡、北河乡、上阎庄乡、九口子乡。

历史沿革

据《正定府志》、《行唐新志》记载:"初,帝尧封于唐。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地。后,诸 侯来归,治平阳即帝位,南行经历,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

秦置南行唐县,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后曾易名章武县、永昌县、恒阳县等。明复称行唐县。

历史上的行唐:

行唐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上有夫城,滋阳,玉亭,张武,永昌等称谓,据南王庄、南贾素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聚居,劳动生息。

尧自唐(今定州北唐城村)赴平阳即帝位(前2357年),南行历此地,因名南行唐。

夏、商、周分属并州、冀州。

春秋时,属鲜虞国。战国初属中山国,赵灭中山(前296年)后,属赵国。赵惠文王八年(前291年)建南行唐城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割真定地置南行唐县,治所在今故郡村,属钜鹿郡。二世元年(前209年)武臣立为赵王,属赵。

西汉初,属赵国恒山郡。文帝时改恒山为常山郡,属常山。景帝三年(前154年),夏改常山郡为中山国,属中山。东汉因之。

三国时魏改南行唐属常山国。

晋及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均属常山郡。

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属恒山郡。太和十四年(490年)行唐改置唐郡,县治移至夫人城(今曲阳县石城一带)。二十一年(497年)郡废,县治复归。熙平中(约517年 )移治犊乾城,即今龙州镇。隋属恒山郡。

唐因之。长寿二年(693年)周改为章武县。神龙元年(705年)复名行唐县。大历三年(768年)于行唐置诋州,辖灵寿、曲阳、行唐。九年(774年)州废,县属恒州。

五代后梁开平初(907年),又改行唐为章武县。后唐元年(923年)复名行唐县。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改行唐为永昌县。后汉乾_元年(948年)复名行唐县。

宋属真定府。

元改行唐为恒阳县,属保定路。

明仍为行唐县,属保定府定州。

清清康熙年间曾兼并阜平县.属定州。

民国3年(1941年)属保定道,17年(1928年)废道,属河北省统辖。27年(1938年)晋察冀边区建立,属冀西区,同年秋,划归冀西区三专区,29年(1940年)改属冀西五专区,32年(1945年)晋察冀区第四专区,35年(1946年)改属冀晋区第三专区,翌年又改属四专区。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撤销定县专区,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并入新乐县,1962年复置行唐县。1970年石家庄专区改为石家庄地区,行唐隶之。

1949年秋季属察哈尔省建屏专区,秋后改河北省建制,又划归定县专区。1954年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行唐与新乐两县合并为新乐县。1961 年12月新、行两县分开。1962年复置行唐县。1970年石家庄专区改称石家庄地区,行唐隶之。1993年,撤销石家庄地区,行唐县属石家庄市。

1961年12月恢复行唐县,并调整公社规模,分别建立坟台、齐村、独羊岗、贾庄、南桥、北龙岗公社,其余一个自然镇、六个自然村为城关公社。 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乡并镇工作,将原有28个乡(镇)调整为15个乡(镇)。

2000年,行唐县辖4个镇、11个乡。总人口395382人,各乡镇人口: 龙州镇 58171 南桥镇 31260 上碑镇 16005 口头镇 23030 独羊岗乡 38622 安香乡 38850 只里乡 41219 市同乡 22038 翟营乡 33278 城寨乡 20122 上方乡 24364 玉亭乡 20927 北河乡 6994 上阎庄乡 5523

九口子乡 1497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行政区划

安香乡 乡政府驻安泰街521号。面积6428平方千米,人口393万。辖22个村委会:西安香、东安香、笔尾、北协神、东正、东正任、岳霍日、米霍日、胡家庄、东留营、西留营、北张吾、邢家庄、常香、东伏流、西伏流、北伏流、中伏流、张霍口、西正、南张吾。

城寨乡 乡政府驻建林街56号。面积6017平方千米,人口201万。辖25个村委会:北城寨、南城寨、西城寨、河西、寺庄、邢家庄、杨下口、北郝峪、 南郝峪、凹子里、中王庄、陈家庄、张家庄、北凹、上滋洋、贾南庄、南庄、北庄、寺头、南凹、颖南、南豆庄、北豆庄、董家庄、 侯家庄。

只里乡 乡政府驻只里村。面积6220平方千米,人口397万。辖19个村委会:只里、贝村、执阳、白庙、白庙庄、南州、王营、霍洛营、霍村、连家庄、南高里、北高里、习家庄、东秀、西家、习村、习村庄、秦家、东家。

市同乡 乡政府驻行兹路。面积2815平方千米,人口216万。辖15个村委会:左市同、王市同、李市同、仝市同、由市同、东瓦仁、西瓦仁、西 南庄、麻家庄、屯照、西霍同、东霍同、高家庄、西塔于庄、东塔 子庄。

翟营乡 乡政府驻正义街6号。面积7116平方千米,人口331万。辖29个村委会:南翟营、北翟营、吴滋沟、下王庄、东寺、益河村、东石庄、南石庄、西石庄、北石庄、宋营、岗头、下阎庄、信庄、康庄、名布、冻庄、北郄凹、南郄凹、沟北、翟家庄、上龙门、中龙门、下龙门、岸下、任家庄、小辛庄、掌头。

玉亭乡 乡政府驻北平路5号。面积5434平方千米,人口217万。辖16个村委会:西玉亭、东玉亭、屯里、官庄、封家佐、顾阳关、西桥、屹塔头、泉滋头、高岭、庙上、素家佐、李家庄、八里庄、东城仔、西城仔。

北河乡 乡政府驻北平路8号。面积4132平方千米,人口075万。辖9个村委会:北河、南河、龙兴庄、井四、朱家庄、安家峪、东科头、西科。

上方乡 乡政府驻为民路6号。面积4077平方千米,人口142万。辖20个村委会:上方、羊柴、老牛沟、东井底、西井底、南城仔、西城仔、北岭、许由、赵阳关、侯阳关、大王阳关、小王阳关、苑阳关、范家佐、龙洞、李阳关、子阳关、阎阳关、周阳关。

上阎庄乡 乡政府驻新光路207号。面积5862平方千米,人口061万。辖15个村委会:上阎庄、上王庄、下王庄、郑库池、郄库池、上安里、车厂、董家 庄、米家庄、蒋家峪、瓜家峪、石坊、石佛店、塔沟、神树。

乡镇简介

龙州镇(Longzhou Zhen) 面积4999平方千米,人口64393人。镇政府驻龙州大街,邮编050600。〔区划〕 辖33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沿革〕据《行唐新志》载:“初,帝封於唐。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他。后,诸侯来归,诣平阳即帝位,地行经历,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据《正定府志》载:“行唐县熙平中(北魏孝明帝年号,公元516-518年),移治犊乾城,一统旧志。今县北三十里有行唐故城,俗谓之故”1945年县城解放,建行唐县九区。 1947年实行了土地改革。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城关人民公社,有63个自然村。1961年12月恢复行唐县后为城关公社。1984年改社为镇,辖区不变。1996年,原齐村乡、城关镇、坟台乡合为龙州镇。

上碑镇(Shangbei Zhen) 面积2136平方千米,人口17123人。镇政府驻西街镇府路13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17个村委会。〔沿革〕上碑村历史悠久,据查,古时(约公元前206年后)有一次洪水泛滥成灾,白浪滔滔,一片汪洋,庐舍漂没,有一幸存者,爬于碑的顶端,双手搂抱,未被大水冲走,幸免一于难。以后便以此取名为上碑至今。乡政府取其驻地名为上碑公社。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建行唐县四区上碑、南壤北、祁后、陈磁沟乡。同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碑人民公社,有67个自然村。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将北部12个村划出建立上滋洋公社,将西北部13个村划出建立北城寨公社,将西部7个村划出建立任家庄公社,划出11个村建立下阎庄公社,南部13个村划出建立南翟营公社,其余12个村仍为上碑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县开展合乡并镇工作,改为上碑镇。

南桥镇(Nanqiao Zhen) 面积625平方千米,人口31565人。镇政府驻南桥村向阳街13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17个村委会。〔沿革〕据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碑文记载:“该村以位于曲河南岸而取名南曲河。”1937年又根据曲河桥更名为南桥。1952年办互助组, 1954年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城关人民公社,为南桥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划出 10个自然村建南桥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县开展合乡并镇工作,将原北龙岗乡、南桥镇合为南桥镇。

口头镇(Koutou Zhen) 面积145平方千米,人口23888人。镇政府驻北街259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41村委会。〔沿革〕口头系历史古村。建于孔雀山西南侧山脚下。是通往本县北部山区及阜平县的必经之路,因处于山区之口,故以地形命名为口头(村)。乡以驻地取名为口头镇。这里1937年七·七事变后,行唐县成立总动会,于十月份设立了行唐县最早的一个区,即口头区,辖口头以北村庄。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口头人民公社,有121个自然村。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将西部 29个村划出成立上阎庄公社;西北部25个村划出成立上连庄公社;北部22个村划出建立九口子公社;东北部22个要划出建立杨家庄公社;南部12个村划出建立秦台公社;其余11个村仍为口头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时,将秦台乡、口头镇、杨家庄乡合为口头镇。

九口子乡(Jiukouzi Xiang) 面积144平方千米,人口15429人。乡政府驻九口子村石同路138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36个村委会。〔沿革〕该村以地形取名。此地乃口头水库上游几条支沟的汇合点,当地雅称“九江之口”,故以此取名为九口子(村)。乡政府取驻地名为九口子乡。1937年七·七事变后,这里属口头区辖,后政区不断变更。1953年建立了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立口头人民公社,为九口子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从口头公社北部划出22个村建立了九口子公社。将西部29个村划出成立上阎庄公社;西北部25个村划出成立上连庄公社;北部22个村划出建立九口子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将九口子乡、上连庄乡合为九口子乡。

独羊岗乡(Duyanggang Xiang) 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39795人。乡政府驻独羊岗村光明北路,邮编050600。〔区划〕 辖16个村委会。〔沿革〕独羊岗建于北宋元符年间(公元1098-1100年),以吉祥旺盛之意取名千家店。神话传称:古时从西方走来一白色石羊,一术士用朱砂、木刀砍下其头,其身残留于村西沙岗上,得地名独羊岗。后来人们觉得“千家”似有局限之意,就逐渐以地名取代了村名。乡政府借用驻地名称,取名独羊。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级,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城关公社,为独羊岗管理区。1961年公社调整规模,从城关公社划出了7个村建立独羊岗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县搞合乡并镇工作,将原来独羊岗乡、贾庄乡合为独羊岗乡。

安香乡(Anxiang Xiang) 面积6427平方千米,人口40142人。乡政府驻西安香村安泰街521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22个村委会。〔沿革〕据查,宋代东、西安香两村之间,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河,居西者称西岸上,后取谐音,称西安乡。金大定年间(公元1161-1187年)建"香严寺",以寺又改为西安香。意为两村尊佛守法,安居乐业。乡政府取驻地名称,故名安香乡。1953年建行唐县三区东安香、东正、张霍口乡。同年办起了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安香人民公社,有55个自然村。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划出12个村仍为西安香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县搞合乡并镇工作,将原西安香乡、东留营乡合为安香乡。

只里乡(Zhili Xiang) 面积6079平方千米,人口40954人。乡政府驻只里村北,邮编050600。〔区划〕 辖19个村委会。〔沿革〕只里,原名执垒。相传,古代这里黄沙茫茫渺无人迹,风起沙土蔽天盖日,一年四季风沙甚多。人们筑垒堤堰,保房屋田园,以求生存,取名执垒。后以谐音沿用成只里至今。乡取驻地名称,故只里乡。该社1953年建二区贝村、王营乡。同年办起了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这一带属西安香人民公社,为只里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从西安香公社东侧划出9个自然村,成立只里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将原连家庄乡、只里乡合为只里乡。

市同乡(Shitong Xiang) 面积2010平方千米,人口22141人。乡政府驻左市同村行兹路,邮编050600。〔区划〕 辖15个村委会。〔沿革〕市同原名垒头。据左氏谱书记载:"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左氏20世祖名能奉诏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处迁此占产立庄"。由于传说原先旧址垒头大村十里长街,所以取村名叫市同。左氏人丁兴旺,移址三次后改为左市同。乡政府借驻地村名为左市同乡。1953年建行唐三区(城西区)左市同、毛照、东瓦仁乡,同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西安香人民公社,为市同管理区。1961年调整公社规模,从西安香公社划出15个自然村成立左市同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 1996年县开展合乡并镇工作,改为市同乡。

翟营乡(Zhaiying Xiang) 面积6525平方千米,人口34842人。乡政府驻南翟营村正义街6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29个村委会。〔沿革〕南翟营系古村。相传南宋建炎初期(公元1127-1130年),宋、金两军交战,宋军在这一带安营扎寨,后来村沿用营寨之名为寨营。由于“翟”“寨”谐音,后沿用成翟营,冠以方位为南翟营至今。乡政府取驻地村名为南翟营公社。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3年成立三区南翟营、宋营乡,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碑公社翟营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由上碑公社划出 12个自然村建南翟营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辖区不变。1996年,将下阎庄、南翟营合为翟营乡。

城寨乡(Chengzhai Xiang) 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20639人。乡政府驻北城寨村建林街56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25个村委会。〔沿革〕据查,城寨历史悠久,其前身名叫承泽里。据《行唐新志》载:“行唐在春秋为晋邑,晋大夫郄彀墓在城寨村前,有镌晋大夫郄氏之茔”。现遗址依然可辨。又载: “孝子郄祥墓碣。孝子祥为晋大夫郄彀之苗裔也。其墓在甘泉乡承泽里。”后由承泽里演变为城寨。明初,随着侯、王等氏的搬这里1939年建行唐县四区,1953年建城寨乡,1954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上碑人民公社,为城寨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将上碑公社西北部划出13个村,建功立业北城寨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辖区不变。1996 年,将上滋洋乡、北城寨乡合为城寨乡。

上方乡(Shangfang Xiang) 面积2969平方千米,人口25507人。乡政府驻上方村新光路207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20个村委会。〔沿革〕据《行唐新志》载:“上方旧传为玉皇修真之地宋时敕修庙宇白石刻像后庙毁像存古为上方今讹为上房”。清朝末期又改为上方至今。乡政府取驻地村名为上方乡。 1953年建行唐县五区东井底乡和西城仔乡。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方人民公社,有59个自然村。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将东北部10个村划出成立北河公社;9个村划出成立屹塔头公社;东部 7个村划出成立西玉亭公社;东南部11个村划出成立赵阳关公社;西北部12个村已于1958年归口头大公社;其余个村仍为上方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时,将原上方乡、赵阳关乡合为上方乡。

玉亭乡(Yuting Xiang) 面积5420平方千米,人口22275人。乡政府驻西玉亭村北平路8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16个村委会。〔沿革〕玉亭系古村。据《行唐新志》载:“城北鲜虞古邑,地在春秋时属鲜虞,旧墟,封管玉亭也。"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玉亭镇,在直隶行唐县西北。随置玉亭县于此。后省。唐又于此置玉城县。县北二十里里中羊社有东玉亭村。三十里高平社有西玉亭。皆以故县得名。”这里先后为1953年成立行唐县三区玉亭乡。同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方人民公社、玉亭管理区。 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从上方公社东部划出7个村建西玉亭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时,将原西玉亭乡、屹塔头乡合为玉亭乡。

北河乡(Beihe Xiang) 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7532人。乡政府驻北河村北平路8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9个村委会。〔沿革〕北河系历史古村。相传有兄弟两人,一个住在老坟沟的北侧,后取村名为北河(村)。一个住在老坟沟的南边,后取村名为南河(村)。乡取驻地村名为北河乡。 1938年成立和行唐县三区龙兴庄、西科头、朱家庄乡。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方人民公社,为北河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从上方公社划出10个要,建北河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改北河乡。

上阎庄乡(Shangyanzhuang Xiang) 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6123人。乡政府驻上阎庄村新光路207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15个村委会。〔沿革〕据查,上阎庄原名盐家庄。相传,历史上洪水迸发频繁,该地地势较低,易盐易碱,故名盐家庄。后盐讹写为阎。1956年,按方位改为上阎庄至今。乡政府以驻地为名,故称上阎庄乡。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属口头区。后于1953建行唐县六区上阎庄乡、郑库池乡、瓜家峪乡。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口头人民公社,上阎庄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从口头公社西部划出29个自然村成立上阎庄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改为上阎庄乡。

人文和经济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远古陶唐时期就有人聚居,秦置南行唐县,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后曾易名章武县、永昌县、恒阳县等。明复称行唐县,后沿袭至今。

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行唐县属太行山浅山区,北部群山环抱,中部丘陵起伏,南部平原坦荡,海拔75—960米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水量480毫米,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境内有沙河、磁河、曲河、郜河四条主要河流,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境内路网交错,团贾公路贯南北,宝平公路横东西,京赞公路贯通于西北、东南,神黄电气化铁路横贯全境。县城龙州镇南距石家庄国际机场25公里,东距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15公里。

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主要矿产有磁铁矿、金矿、银矿、石英矿、花岗岩、辉绿岩、金红石、钾长石、石英石、蛭石、石灰石、白云石、硅线石、大理石、云母、矿泉水等30多个品种。拥有变电6座,总容量12万千伏安。配电线路纵横如织,村村通电,满足供应。

农业经济基础稳定

行唐县是河北省粮食、油料重点生产地之一,畜牧养殖业兴旺发达。系中国大枣之乡,全国奶牛养殖基地县,河北省商品猪基地和中药材、红薯、烤烟、辣椒种植基地县。奶牛存栏10万头居全省榜首。药材种植面积8万多亩。全县种植大枣树80万亩,年产优质红枣1亿公斤。行唐县红枣个大核小、肉甜、营养丰富,曾获深圳“鹏程杯”金奖,畅销国内外。

工业经济兴旺发达

全县拥有工业企业7000余家。形成了建材、化工、电子、机械、轻纺、服装、塑料、采矿、造纸、食品加工等20多个行业,产品达260多个品种。主要产品有优质产德粉、包装印刷机械、农牧机械、水泥、枣制品、乳制系列产品、红薯淀粉及粉制品等。

商贸经济繁荣活跃

全县拥有轻工、药材、花生、红枣、粉条、畜禽、水果、蔬菜等专业市场17座,大型日用品、服装连锁超市5座和铁路煤炭货场、煤炭配送中心各一座。龙州商城坐落在县城内的龙州商城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是华北14大集贸中心之一。中头镇红枣批发市场辐射15个省市、区,年成交量4万多吨。

服务服务设施功能齐全

设有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各一座,装有万门程控电话设备,移动、联通信号覆盖全县。现代化宾馆两座,装饰豪华舒适,娱乐设施齐全。旅游景点独具风格,去雾山一峰挺秀,峨眉岩泉水常流;牛王寨山水相依,孔雀湖湖光山色;大枣观光园成方连片,风情独特;龙州旅游区水清沙净,林木成荫,是旅游、观光、度假、疗养的理想乐园。

人口民族

行唐历来为汉族聚居之地,后因婚嫁、工作等原因,其他少数民族迁入。据统计,1982年底县内总人口338498人,其中,汉族338480人,少数民族18人(蒙古3人、彝族1人、壮族14人)。到1990年底,全县人口为379398人,其中汉族379202人,占总人口的9995%;少数民族增至196人(包括蒙古族13人、彝族12人、壮族103人、回族8人、侗族5人、藏族2人、苗族13人、布依族6人、瑶族7人、满族16人、土家族7人、毛南族1人,其他未识别民族的3人),占总人口的005%。

行唐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素以崇信尚义,热情慷慨著称。现有人口425万,其中未成年人98万,青壮年(18-35周岁)116万,中年人(36-60周岁)157万,老年人(6

1、行唐属于哪里?2、石家庄到行唐怎么走3、保定道石家庄行唐县怎么走?4、行唐县在哪里行唐属于哪里?

行唐县地处河北省西南部,隶属河北省石家庄市。南距石家庄45公里,北距北京240公里。面积102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30个行政村,人口42万,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

行唐县辖4个镇、11个乡:龙州镇、南桥镇、上碑镇、口头镇、独羊岗乡、安香乡、只里乡、市同乡、翟营乡、城寨乡、上方乡、玉亭乡、北河乡、上阎庄乡、九口子乡。

石家庄到行唐怎么走

驾车路线:全程约568公里

起点:石家庄市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中山东路行驶16公里,左转

2行驶20米,直行进入体育北大街

3沿体育北大街行驶39公里,左转进入北二环东路

4沿北二环东路行驶11公里,稍向右转进入运河桥

5沿运河桥行驶38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胜利北街

6沿胜利北街行驶27公里,直行进入G107

7沿G107行驶62公里,左转

8行驶230米,右转进入车站西街

9沿车站西街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S201

10沿S201行驶129公里,右转

11行驶940米,在入口,进入G5

12沿G5行驶157公里,在行唐南出口,

13行驶460米,右前方转弯

14行驶120米,过行唐南收费站约190米后,左转进入S232

15沿S232行驶47公里,过右侧的跨世纪加油城约50米后,直行进入X051

16沿X051行驶23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环岛

17沿环岛行驶70米,在第2个出口,右前方转弯进入X051

18沿X051行驶73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章武路

19沿章武路行驶180米,右转进入玉城大街

20沿玉城大街行驶85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行唐县百度地图

保定道石家庄行唐县怎么走?

驾车路线:全程约1255公里

起点:保定市

1保定市内驾车方案

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东风西路行驶160米,调头进入东风西路

2沿东风西路行驶490米,右转

3行驶10米,直行进入朝阳南大街

4沿朝阳南大街行驶92公里,稍向右转进入金线河桥

2沿金线河桥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保阜高速公路

3沿保阜高速公路行驶355公里,朝石家庄方向,稍向右转

4行驶110米,直行

5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G5

6沿G5行驶661公里,左转进入S203

7沿S203行驶69公里,稍向左转

8行唐县内驾车方案

1行驶150米,左转进入X051

2沿X051行驶23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环岛

3沿环岛行驶70米,在第2个出口,右前方转弯进入X051

4沿X051行驶470米,过左侧的加油站约260米后,左前方转弯进入章武路

5沿章武路行驶180米,右转进入玉城大街

6沿玉城大街行驶85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行唐县百度地图

行唐县在哪里

;ac2=1

这是地图的网址

行唐县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北50公里处

希望你能满意

李守中的李氏宗亲

2012年4月22日,在网页收索我祖“李守中”时,发现沈天瑜先生《利辛县境内的红楼梦---李纨的身世》系列文章(十二篇),该文部分地引用了本...
点击下载
上一篇:屏南陆家谱下一篇:费氏祖屋对联?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