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墓在哪啊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李文忠墓在哪啊,第1张

李文忠应为哪里人李文忠的留守支---李芳英的后代现居住在安徽省明光市区南,李文忠的出生地应在此。现在资料大都认为李文忠现在属江苏盱眙人,我看不妥。现在的明光市原为嘉山县,汉代始置县,为盱眙、淮陵二县地,属临淮郡。南朝时,宋侨置睢陵县。北魏改睢陵为济阳,北齐改为池南县,南陈复名睢陵县,北周初改为招义县,后又改为化明县,属钟离郡。唐朝时复名招义,属濠州,宋朝改为招信县,元朝并招信县入盱眙,明朝属凤阳府,清朝直隶泗州。可见,出生于元末的李文忠,当时是盱眙招信县人,今天应属安徽省明光市。

李文忠死后,被追封岐阳王,配享太庙。他的大儿子李景隆继承爵位。不过,这个儿子,显然是个不成器的家伙。对李景隆其人,明史有一段话,甚有意思:“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显然,这是一个白面书生,外表甚为英俊潇洒,连朱元璋见了,都不免要多看上几眼。李景隆于洪武十九年(1386年)正式袭爵,官至左军都督府事、太子太傅。然而,此人实际是一个大草包。李文忠二儿子李增枝,约生于1370-1448年前后,前军左都督,永乐初,往荆州整肃兵备,抚安军民。他“于各处多立庄田,每庄蓄佃仆无虑千百户”。1404年12月,周藩以前隙劾告图谋不轨,与兄李景隆禁锢私第,计43年。后迁居现合肥肥东县白龙镇李大户(原合肥梁北乡金城村),更名李焕,生子三,即李宪、李睿、李旭,配郝氏。夫妇合葬墓在肥东县白龙镇沈塘埂村南,2008年被列为肥东县文物保护单位。后世子孙繁衍至今,大都居于肥东县周边。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英雄李家发是李增枝的22世裔孙。明万历帝于万历20年7月13日钦赐20字辈为:宗邦弘祖德、延世承天泽、大国永亨嘉、公辅懋伟绩。李文忠-李文忠(明岐阳王)陵

   岐阳王陵园,是明代开国第三功臣岐阳王李文忠的陵寝,位于钟山之阴蒋王庙街6号。洪武十七年病故,追封岐阳王,谥武靖,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三。

  岐阳王陵园坐西面东,正对钟山。茔冢位于一山包之巅,封土高耸,风景殊异。茔冢前列神道石刻,有神道碑一、石望柱、石马、石羊、石虎、石刻武将、文臣各二,其中一件石马尚为半成品,宛然成趣。该墓石刻是目前南京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早期开国功臣墓神道雕刻艺术品,造型健硕,形神凝重逼真,是研究明代初年石刻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中山王陵园、岐阳王陵园和明孝陵一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南京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对南京文化、文博界工作和能力的认同。

重年代看没什么关系,另外从资料上看也没有互相提及,应该是没关系

贾三近 (1534―1592)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山人,明隆庆进士。贾氏一生著作多有散佚,见于贾氏谱载的仅奏疏、杂文等三十余篇。诗词、碑记等十余篇。另外,据今人考证《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贾三近。

贾三近24岁举山东乡试省魁;隆庆二年(1568年),以博学宏词一举成名,高中进士,名次为山东省第一,被选为翰林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自此,开始宦海政治生涯。贾三近一入仕途,即注意兴利除弊,嫉恨贪官污吏如寇仇。明万历十二年,贾三近任光禄寺卿。不久又拜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到任之初,宣布科条,接见吏民。改革弊政,严惩贪污,政绩卓著,受到朝廷嘉奖。万历二十年(1592年)夏,朝廷遣使至峄县贾三近家拜为“兵部右侍郎”,贾三近以父母年高,上书辞谢。后因背疽发作,长逝于家,终年59岁。贾氏一生著作多有散佚,见于贾氏谱载的仅奏疏、杂文等三十余篇。诗词、碑记等十余篇。据张远芬在其所著《金瓶梅新证》一书中指出:“《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明代峄县文学家贾三近”。

贾三近,山东峄县(今枣庄市峄城区)人,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山人,又称太史氏、兰陵散客、宁鸠子、贞忠居士等。贾三近一生历经明朝三帝,他生于嘉靖,仕于隆庆,卒于万历。贾三近负经世之才,是一个敢于直言的政治家。 纵观贾氏一生,虽然他也做过太常寺少卿和光禄寺卿(掌管朝廷祭祀和宫中膳食的官职),后期又被封为兵部右侍郎。但其一生的大部分经历都是从事督察和谏诤,是直接服务于大明皇帝的言官。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

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后才在滁州见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自己姓朱。

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文忠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兼主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

1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

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继承曹国公爵位。[1]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在南京登基称帝,可以说是逆袭最成功的案例,但是朱元璋之所以能成为天子,这都离不开那些一路追随他的人,称帝之后,朱元璋大封功臣,李文忠就是其中一个。

投靠朱元璋

朱元璋是李文忠的舅舅,很多人可能认为李文忠肯定是走关系才能当上大官,其实不然,李文忠为朱元璋建立大明可谓是功不可没。早年李文忠家庭还算可以,然而朱元璋家里却是穷的叮当响,早年家境还算殷实,朱元璋却穷得连,李贞(李文忠的父亲)娶了朱元璋的姐姐为妻之后,见朱元璋常年吃不饱穿不暖,便时常接济朱元璋。

公元1350年,李文忠的老家遭到旱灾,颗粒无收,加上瘟疫蔓延,李文忠老家的村民大多都因此丧生,李文忠的母亲就是这年去世,12岁的李文忠不得已跟着父亲到淮东避乱。

李文忠画像

公元1352年,李贞听说舅舅朱元璋在滁州,所以直接投奔朱元璋去了,李文忠和朱元璋重逢,14岁的他一下便扑在朱元璋怀里大哭,告诉朱元璋自己家乡的事情,母亲也因此去世得消息,朱元璋得知姐姐去世,心中甚是难过,但是久经沙场的他很快就安慰李文忠,说母亲虽然不在了,但是舅舅还在,以后你就跟着我。

自此李文忠一直跟在朱元璋身边,朱元璋也将李文忠收为义子,改了朱姓,另外吩咐老师教李文忠读书。

初露锋芒,战功赫赫

公元1357年,此时的李文忠19岁,第一次随军出征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天赋,先是在池州大败赵普胜,之后又攻下四个县,朱元璋见此大为赞赏。

公元1358年,李文忠和其他将领从元朝军队手中夺得建德,直接降服了元朝士兵三万多人。

公元1363年,李文忠领军讨打谢再兴、张士诚,李文忠再次获胜。

公元1365年,李伯升领兵20万攻打新城,李文忠听闻之后,竟然拿着兵器,带着几十名手下强兵,直接冲进敌军,随后和后续队伍里应外合,斩杀了敌军数万人,此次还收降敌军三千余人,一时间名声四起。

公元1366年,朱元璋决定率军攻打张士诚,随后派李文忠到杭州牵制敌军,然而李文忠并没有牵制,而是直接攻破杭州,将杭州占领,再次收降三万余人,朱元璋听闻之后,心中甚是欢喜,直接封李文忠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并恢复原本的姓氏李姓。

罢免官职,重病去世

后来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奉李文忠率军北上讨伐元朝,公元1369年,李文忠和常遇春二人直接擒获刘帖木、脱列伯,并赶走了元顺帝,第二年李文忠和徐达进攻察罕脑儿,将竹真擒获,元昭宗见李文忠等人,直接逃走。

这一战,李文忠将元朝的多数高官擒获,另外又收降五万多人,回到朝堂之后,朱元璋封李文忠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此时的李文忠位居高位,但是李文忠并没有因此和蓝玉等人一样,居功自傲,而是依然前往前线,为舅舅朱元璋平定叛乱。

虽说李文忠忠心不变,始终如初,可是朱元璋已经变了,舅舅也早已经不是之前的舅舅,朱元璋担心自己辛苦建立的明朝,如果自己去世之后,太子朱标还会是那些权臣的对手吗?朱棣还会是蓝玉等人的对手吗?想到这里朱元璋不得不为后代考虑,于是大肆屠杀开国功臣,此时的李文忠多次劝说,朱元璋反而大怒,罢免了李文忠的官职,公元1383年,李文忠病重,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还派最好的大夫医治,然而李文忠还是在第二年去世,时年46岁。

李文忠去世,朱元璋实在难以接受,竟然认为是大夫所害,随后将医治李文忠的大夫斩杀,并且还杀了大夫的家人一百多口。为了纪念李文忠,自己亲手写祭文,同时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将李文忠肖像挂在功臣庙,位列第三。

以上便是李文忠的大致事迹,强不强看看功臣庙排名也就知道了。

跟着我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李文忠。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即位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史称明太祖。即位之后朱元璋大封功臣,封自己的侄子李文忠为曹国公。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其生母是朱元璋的姐姐曹国长公主,14岁时随父亲李贞投靠朱元璋,朱元璋将他收为义子并带在身边。19岁时李文忠就率兵支援池州并大破敌军,从此以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之后李文忠转战沙场,先后在平定张士诚、平灭福建陈友定等大战之中功勋卓著。洪武二年(1369年),李文忠随常遇春北伐,在征讨元军残余势力中战功显赫,李文忠俘获元顺帝之孙买的立八剌及后妃、宫女、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及宋、元玉玺金宝十五件,降服五万余众。

之后李文忠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为曹国公并准予世袭。洪武五年到洪武七年,李文忠又数次率兵扫除北元残余势力,俘敌数以万计,并斩杀宗王朵朵失里,斩鲁王并俘获其妃及司徒答海等。此后李文忠受命参与军国重事,并掌管大都督府(明代初年设置的全军最高指挥机关)兼领国子监事。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因病去世,年四十六岁。朱元璋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位列第三。

李文忠死后,其子李景隆袭曹国公爵位,李景隆比起其父亲来,正应了那句话-----”虎父多犬子"。或许因为他是名将之后,建文帝(1399年即位)觉得用他打仗肯定不会错。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京起兵,发动“靖难之役”。同年八月建文帝拜李景隆为大将军,令其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伐燕王。但此曹国公非彼曹国公耳,李景隆先后在郑村坝、白沟河等地被燕军击败,五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朝廷对北军之形势也由攻势变成守势。大败之后的李景隆被建文帝召回,朝臣等纷纷上疏,认为李景隆丧师辱国应该诛杀以谢天下。但建文帝并没有处罚李景隆,反而让其职位、封爵如故(估计念其是功臣之后且又是老朱家亲戚)。如此赏罚不明让南军诸将为之泄气。

攻守之势改变后南军形势急转直下,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打过长江,直逼南京。不久,燕军兵至金川门,之后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门投降迎燕军入城,南京陷落。同年六月,燕王朱棣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李景隆因有“默相事机之功”,被授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朝廷每议大事,李景隆都位于班列之首。但好景不长,永乐二年(1404年),这个还梦想着做新朝第一臣的“大功臣”就被众臣弹劾其“包藏祸心,蓄养亡命,谋为不轨”。朱棣下令褫夺李景隆的爵位,抄没其所有家产,并将其全家永远圈禁。这时李景隆才想起来绝食而死,但可惜没死成,十多年后李景隆死于禁所。

李文忠墓在哪啊

李文忠应为哪里人李文忠的留守支---李芳英的后代现居住在安徽省明光市区南,李文忠的出生地应在此。现在资料大都认为李文忠现在属江苏盱眙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