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学,大二数据结构——用c语言描述课程,老师第一节课提的问题,不会,急求网上各位大神解答!
第一个是简单的表结构,可以使用数组或链表来实现。
节点数据:
struct student{
char number[13];
char name[20];
enum gender;
int age;
char address[200];
}
无论数组和链表都可以直接抄书;
第二个问题,是一个树结构
通常二叉树就可以实现该功能,有很多家谱二叉树的实现可以参考。
C语言中“++”是自加的意思。
1、自加,有两种用法:假如定义了一个变量i=1
(1)若使用i++, 指代先取i的值再另i=i+1
(2)若使用++i,指代先使i=i+1再取i的值
2、C语言中的运算符的优先级从高到低大致是:单目运算符、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条件运算符、赋值运算符(=)和逗号运算符。
扩展资料:
C语言的语法结构:
1、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是最简单的,只要按照解决问题的顺序写出相应的语句就行,它的执行顺序是自上而下,依次执行。
2、选择结构:程序虽然能解决计算、输出等问题,但不能做判断再选择。对于要先做判断再选择的问题就要使用选择结构。
3、循环结构:可以减少源程序重复书写的工作量,用来描述重复执行某段算法的问题,这是程序设计中最能发挥计算机特长的程序结构。
具体内容:
1、for循环:for循环结构是c语言中最具有特色的循环语句,使用最为灵活方便,它的一般形式为:
for(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3)循环体语句 。(其中;不能省略)
for循环语句是c语言种功能最为强大的语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其他的循环语句。
2、do:
do循环结构,do 1 while⑵;的执行顺序是1->2->1循环,2为循环条件。
3、while:
while循环结构,while(1) 2; 的执行顺序是1->2->1循环,1为循环条件
以上循环语句,当循环条件表达式为真则继续循环,为假则跳出循环。
C语言-
C语言的关键字共有32个,根据关键字的作用,可分其为数据类型关键字、控制语句关键字、存储类型关键字和其它关键字四类。
1、关于数据类型的关键字(12个)
(1) char :声明字符型变量或函数
(2) double :声明双精度变量或函数
(3) enum :声明枚举类型
(4) float:声明浮点型变量或函数
(5) int: 声明整型变量或函数
(6) long :声明长整型变量或函数
(7) short :声明短整型变量或函数
(8) signed:声明有符号类型变量或函数
(9) struct:声明结构体变量或函数
(10) union:声明共用体(联合)数据类型
(11) unsigned:声明无符号类型变量或函数
(12) void :声明函数无返回值或无参数,声明无类型指针(基本上就这三个作用)
2、关于控制语句的关键字
A、循环语句
(1) for:一种循环语句
(2) do :循环语句的循环体
(3) while :循环语句的循环条件
(4) break:跳出当前循环
(5) continue:结束当前循环,开始下一轮循环
B、条件语句
(1)if: 条件语句
(2)else :条件语句否定分支(与 if 连用)
(3)goto:无条件跳转语句
C、开关语句
(1)switch :用于开关语句
(2)case:开关语句分支
(3)default:开关语句中的“其他”分支
D、返回语句
return :子程序返回语句(可以带参数,也看不带参数)
3、关于存储类型的关键字
(1)auto :声明自动变量 一般不使用
(2)extern:声明变量是在其他文件正声明(也可以看做是引用变量)
(3)register:声明积存器变量
(4)static :声明静态变量
4、其他类型的关键词
扩展资料:
C语言的特点:
显著特点是代码及数据的分隔化,即程序的各个部分除了必要的信息交流外彼此独立。这种结构化方式可使程序层次清晰,便于使用、维护以及调试。C语言是以函数形式提供给用户的,这些函数可方便的调用,并具有多种循环、条件语句控制程序流向,从而使程序完全结构化。
语法限制不太严格,程序设计自由度大:虽然C语言也是 强类型语言,但它的语法比较灵活,允许程序编写者有较大的自由度。
允许直接访问内存地址,对硬件进行操作。由于C语言允许直接访问 内存地址,可以直接对硬件进行操作,因此它既具有高级语言的功能,又具有低级语言的许多功能,能够像 汇编语言一样对位、 字节和地址进行操作,而这三者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单元,可用来写系统软件。
刚开学,大二数据结构——用c语言描述课程,老师第一节课提的问题,不会,急求网上各位大神解答!
本文2023-11-05 18:51:2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16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