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国历史考古学界抛砖:论「 ”石峁遗址”即「 ”林氏国”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3收藏

向中国历史考古学界抛砖:论「 ”石峁遗址”即「 ”林氏国”,第1张

石峁遗址,距今约4300-4000年,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本文末附有一些简介,有关详细资料读者可以自行查找。 遗址鸟瞰 由于遗址内并未发现文字,所以只能推测其名称及历史。于是有专家比如沈长云教授把这里与黄帝联系上了。然而反对的声音比如陈民镇教授显然理由更为充足,《竹书纪年》引《路史 发挥》说「 ”黄帝至禹,为世三十”。可见黄帝要比大禹早900年甚至上千年。也就是说黄帝最晚也在公元前2900年左右的时代,距今近5000年。而字耕农认为黄帝即龙山文化的开创者,详见本号前文。石峁遗址比黄帝晚了七八百年至一千年,根本不是同一个时代。那么石峁遗址到底在文献中有没有线索呢? 笔者研究发现,文献的几条记载与石峁遗址大有关系。最初的线索来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春秋图、战国图都在榆林一带标明:林胡(林人)。林胡被赵将李牧击降,其地战国后为赵之榆中。后并入秦,属上郡。夏、商、西周三代地图该地都未标名称,是不是说林人是春秋时代才出现的?答案是否定的,其实林人很早就有了。 鹰钩鼻的造型,充分说明该部族鹰的崇拜,丛林狩猎民族的特征 以下是一些古代文献中的线索—— 《逸周书》中多处提及—— 其一,《史记解》:召远不亲者危。昔有林氏召离(即骊)戎之君而朝之,至而不礼,留而弗亲,骊戎逃而去之,林氏诛之,天下叛林氏。 按,有人认为林氏为《左传 襄公十四年》之棫林,在泾阳县一带,当年秦晋交兵之处,的确靠近骊山的骊戎。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此处前文「 ”召远”一词,就是说骊山距离林氏并不近,而是远。所以骊戎近处的棫林应该排除掉。而且能够让天下叛之,可见是一方大国。石峁遗址考古发现及研究表明,该城(国)在当时显然属于实力雄厚的大国。时代当在周先,即商代、夏代甚至更早。 其二,《史记解》:犯难争权,疑者死。昔有林氏、上衡氏争权,林氏再战而弗胜,上衡氏伪义弗克,俱身死国亡。 按,上衡氏应指今榆林横山一带,因其近旁之山名横山,后来横山区县名最初即得自此山。况且此地在战国时候先后属于魏国和秦国,属于魏国上郡。上郡之名疑与上衡有关。横山与石峁遗址均属今榆林市。时代当在周先,即商代、夏代甚至更早。至于为什么叫上衡,可能是为了和南岳衡山等以「 ”衡”为名的地方进行区别。北上南下,称北方的衡山为上衡是合理的。横是衡的后起字,上衡后来就被称为横山。 《管子 轻重戊》:公问于管子曰:「 ”吾欲制衡山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 ”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笔者注:鲁应为秦,根据前文,与鲁无关)削衡山之南,齐(应为赵)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按,山东的齐国与陕北的衡山国进行贸易,中间经过河北山西的燕、代、赵(当时是晋国,赵为其权臣,尤其是封地靠北,地近石峁)秦在关中,与衡山也有贸易间的相互影响,可见齐桓公时代,该国存在。 石雕人像 其三,《王会解》:史林以尊耳。尊耳者身若虎豹,尾长三尺其身,食虎豹。 按,史林或作央林、英林。根据石峁遗址考古发现的大型陶鹰以及玉雕人头像刻意夸张的鹰钩鼻看,央林、英林即「 ”应林”,指以鹰为图腾的林人。该部族并非农耕民族,也并非某些专家说的草原民族、游牧民族,而是典型的丛林狩猎民族。 最初发现的无头陶塑鹰造型,无实用价值,体积巨大,说明为崇拜的图腾 该陶鹰最初发现时头部缺失,后来发现头部后缀补完整。 后来果然发现了头部,拼接成功。巨鹰,图腾,英、应、鹰林氏 西周时候河南平顶山也有一个诸侯国叫应国,也以鹰为图腾和国名。其实这个应国在商代就有,大概与商同期灭亡,其地被周王朝分封给周族子弟。 尊耳即《诗经 召南》「 ”驺虞”篇所指,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珍稀动物。尾巴和身体一样长甚至更长的白虎,不吃活物,只吃死去动物的尸体。这种林氏特产的瑞兽当时天下闻名。 《淮南子 道应训》:散宜生乃以千金求天下之珍怪,得驺虞……,以献于纣。 按,可见商末该国依然存在,只是从石峁梁迁走,仍然在榆林附近一带。当时此地林木茂密,适宜人类生存。可见该「 ”林人”为丛林狩猎民族。到了蒙恬北逐匈奴修筑长城才开始大规模破坏这里的森林和环境。详见刘明光《中国自然地理图集》第188页。 《史记解》一篇作于穆王二十四年即公元前952年。集注引唐大沛语「 ”篇中所举亡国者二十有八,皆在唐虞夏商之世”,这话是可信的。 《尚书大传》也有类似的内容:散宜生之于陵氏取怪兽。按,与上文所言为一事,于陵氏即央林氏、英林氏、应林氏之转音。 《山海经 海内北经》: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 按,驺吾即驺虞。此地位置也与石峁大致相合。然而未说明时代。 据孟世凯《甲骨学辞典》第333页,林:地名或某地树林。武丁时期卜辞有:呼取女,呼取女于林,二告。(《合》9741正)按,此「 ”林”地,很可能就是上文所云之林氏。其实,此「 ”林”解释为「 ”某地树林”是不通的,因为树林是很多的,四面八方都有。而且「 ”取女”是正式迎娶,不是抓人的「 ”执”。所以只能解释为专有名称即具体一个叫「 ”林”的地方,即林氏。可见殷商武丁时期,林氏存在。 从以上资料可以得到一个大概的轮廓:林氏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在石峁一带筑城立国。夏朝初年,林氏国因为杀了骊戎之君引发天下的讨伐,近旁榆林横山区的上衡氏与林氏激战,两败俱伤,林氏(城)破君死。其民仍居于此区域一带绵延不绝(也许另外筑城,有待考古发现),上述文献多有记载。后来直至降于胡服骑射后崛起的赵国,最后并入于秦帝国版图。 榆林今景 综上,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石峁遗址就是上述文献所说的林氏、林氏国、央林氏、英林氏。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林人或林胡。近旁榆林横山区一带还应当可以去寻找发现同期灭亡的「 ”上衡氏”遗址,估计规模也与石峁遗址接近,而且其民似乎更工于机巧,其器物应当比石峁更加精美。 2019年2月12日 字耕农 于广州番禺 2019年9月18日 修改

《龙岭迷窟》取景地在陕西榆林。《龙岭迷窟》是由韩志杰担任监制,费振翔执导,潘粤明、张雨绮、姜超领衔主演,高伟光特别出演的探险悬疑网剧。该剧主要讲述的是胡八一、Shirley杨、王胖子组成的“铁三角”探险小队共赴龙岭迷窟寻找雮尘珠的故事。该剧于2020年4月1日在腾讯视频播出。

剧中故事发生在陕北的古蓝县,也就是取景地神木县高家堡。神木县位于黄土高原,纵横沟壑的峡谷随着“诡异”之事的发生,充满了玄幻与神秘。主人公在这样的背景下,意外发现险坡之上的“鱼骨庙”,从此“逗贫铁三角”就踏上了探险之路。剧中古蓝县的取景地位于陕西神木县高家堡,这里是明长城三十六营堡之一。巷道内的房屋也是北方古城特有的建筑风格,所用的砖、瓦、木、石雕极尽工巧,遗韵至今也不逊色。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在《龙岭迷窟》剧中出现的招待所及小卖铺,也都是在这个地方取景。街上,大红标语、二八大杠,街边小摊,真实还原了那个年代的日常。

剧情简介:

胡八一、王胖子和大金牙被村民编造的绣花鞋的故事所骗,前往陕西古蓝县。水路艰险,胡八一让众人脱险。在招待所幸遇陈瞎子提醒,得以逃脱村民圈套。三人无意掉入“龙岭迷窟”遭蝙蝠袭击,发现身上长出红斑,决定在王大爷家修整,遇到同样来找红斑根源的shirley杨,并听闻了鹧鸪哨和了尘大师寻找雮尘珠的英勇故事。几人决心寻找雮尘珠,陈瞎子告诉他们“内藏眢”就在此地。村民故技重施,威胁胡八一等人寻找钱财,两拨人马前往洞穴,遭到蜘蛛袭击,被困暗阁,但大家齐心协力,化险为夷,最终进入了“棋盘”机关,众人协作,找到了龙骨天书,逃出洞穴,准备前往云南继续解密“红斑”。

神木县境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已有人类定居。

经普查,在窟野河、秃尾河两河流域,有数处仰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

夏,县境属雍州地,为熏育占据。

商,为龙方地。

周,林胡族占据。

春秋战国,县境为白狄故地。

秦,为上郡北境,又改属九原郡,称为新秦。

西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于县南设言阳、言阴二县,属西河郡;于西北秃尾河上游东岸设白土县,属上郡。

东汉末三县废。

汉,元朔二年(前127),置五原郡。

元狩三年(前120)又置朔方,称新秦中。

后又在秃尾河下游置圁阳、圁阴、鸿门三县,属西河郡;秃尾河上游置白土县,属上郡。

三国、西晋,为羌胡占据。

东晋十六国,先后为后赵、前秦、后秦、夏政权属地。

南北朝,北魏于县南设石城县(今解家堡一带),北周保定二年(公元562年)移治石龟镇并更名银城县,属上郡;后为西魏地;再后为北周地。

置归真郡(今解家堡一带)。

隋,置银城县(今解家堡一带),属雕阴郡。

隋大业末年废。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复设银城县,八年于今县北黄羊城增设连谷县,属胂州;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于县北增设新秦县,七年分新秦县增设铁麟县,十二年新秦兼为麟州治(治所在今杨家城),十四年废州和新秦、铁麟二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设新秦县并兼为新秦郡治,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麟州,领属新秦(今杨家城)、连谷(今黄羊城)、银城(今解家堡一带)3县。

五代时,县境先后属唐、晋、汉地域,仍置麟州。

周、北汉,仍置麟州,与府州、胜州自立,随情势委依于周汉两大政权之间。

五代后周州、县移治小堡。

宋,仍置麟州,属于河东路,领新秦、连谷、银城3县。

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州、县又移治吴儿堡,五年(967)再移治杨家城,升麟州为建宁军,后又复还旧制。

端拱二年(989)又改麟州为镇西军。

政和四年(1114)废银城、连谷两县,并入新秦县。

辽、金、夏为镇西军,后撤销镇西军,改为神木寨(仍在今杨家城,因城外有松树3株故名),先后被金、夏占有。

金皇统八年(1148年)废州、县,正大三年(1226年)于今县南花石崖北升弥川寨设弥川县,末年于今县南太和寨升太和寨设太和县,属葭州。

元置云州于神木寨。

至元六年(1269),废州为神木县,以葭州领属的太和县(金建,在今太和寨)并入,属葭州,省弥川县入葭州。

神木县故治在今县东巽山。

清《神木县志》:“因巽山有神树二株”,故名。

明洪武六年(1373),改神木县为神木堡,属榆林卫,洪武十四年(1381)复置神木县,属葭州。

隆庆间,置东路神木道于神木,管辖葭州及神木、府谷、吴堡3县。

明正统八年(1443年)徙今址。

清雍正九年(1731)神木道改为延绥府道,移驻绥德,神木县属于葭州,后属榆林府。

1914年属榆林道(后改为榆林专署)。

1928年直属省。

1937年设陕甘宁边区神府县。

1949年属榆林分区。

1950年省神府县入神木县,属榆林专区。

1958年省府谷县入神木县,1961年析出复设府谷县。

1969年属榆林地区。

1999年属榆林市。

1936年4月15日,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成立,统辖神木县城以南及府谷县、佳县、榆林县的部分地区,与 统治的神木县并存。

1937年1月,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改为神府特区苏维埃 ,属中央 西北办事处领导。

1937年10月在今贺家川镇神府特区苏维埃 改为神府县 (属于陕甘宁边区),与 统治的神木县并存。

1942年神府县由陕甘宁边区改属晋绥边区代管。

1947年6月高家堡解放后,神府县 迁至高家堡。

1947年9月神木县城解放, 神木县 瓦解,新的神木县 成立,与高家堡神府县 并存。

1950年神府县、神木县合为神木县、治神木城。

1958年神木、府谷两县合并为神木县,县治在神木城,原府谷县城改为府谷镇。

1961年神木县又分为神木、府谷两县,同属榆林专区至今。

神木历史悠久。县境内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建制始于秦汉,而后或郡或县相沿,从明代称神木至今。因地理位置重要,史称“南卫关中,北屏河套,左扼晋阳之险,右持灵夏之冲”,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北宋抗辽英雄杨业父子曾驻守于此,抗击侵扰,雄踞一方,英雄业绩,流传千古。北宋河东宣抚使范仲淹曾到此巡边,写下了著名的《留题麟州》和《麟州秋词》。神木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27年建立了党的组织,1934年创建了红色政权,开辟了陕北神府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成长了王瀛、汪铭、张友清、王兆卿、贾拓夫等一批民族英杰。神木地理地貌独特。县境地处陕北黄土丘陵向内蒙古草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明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全县总面积的51%;中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占全县总面积的49%。全县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2876小时、气温85℃、无霜期169天、降水4408毫米。黄河流经县境98公里,窟野河、秃尾河由西北向东南注入黄河。县境西北部有46个内陆湖泊,其中神湖(红碱淖)总面积54平方公里,储水8亿立方米,是陕西省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神木县地域广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英砂、天然气、石油、铁矿和石灰石等,其中以煤炭储量为最。随着神府煤田的大开发,神木逐渐成为西部投资的热土。从“八五”到“十五”的15年里,神木境内各种投资高达300多亿元,经济发展速度年均超过25%,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80亿元,财政收入19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7亿元,跻身于西部百强县行列。200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0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714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28元。成为陕西省第一个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百强的县。在2009年公布的西部竞争力百强县评比中,神木位居西部百强第5位,全国百强第59位。

神木地形多变,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南部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窑洞,大枣,陕北民歌是其象征。北部是沙漠草滩地貌,长城横贯其中。境内有黄河,窟野河,秃尾河等河流。主要的旅游胜迹有神湖

  神湖又叫红碱淖,位于神木县西北部神府、东胜煤田腹地。1995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红碱淖的"淖"是蒙古族语,意思是水泊、湖泊。 神湖 景区似三角形,东西最宽处10公里,南北最长处12公里,水面面积67平方公里。属高原性内陆湖,足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二郎山,俗称西山,也称“驼峰山”。 二郎山 位于榆林神木县城西1公里处。二郎山山势蜿蜒跌宕,巍峨险峻。窟野河、秃尾河会流于山前,雄伟的长城穿行于后。西边沙石相间,一片果林,东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皇帝支神木时曾来此山,他观山状如似笔架,所以将此山御此日:“笔架山”。后来文人学士来此,有观其貌似驼峰,故多称:“驼峰山”。在二郎山前后相距1公里多的山脊上,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100多座殿、庙、亭、阁,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庙、诸神殿、三教殿、玉皇阁、娘娘庙等。这些古建筑疏密相间,形体各异,布局合理,虽险若固。其间尚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龙照壁和石刻卷顶一处,还有壁画2幅、碑石10余通,以及石刻楹联、题字等。这些石刻,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史料价值。由于二郎山的山势雄奇秀丽,古建筑如串珠般遍布在1公里多宽的山峦上,多姿多彩,所以它闻名于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一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成为一方胜境。天台山

  天台山在神木县境贺家州镇东男方向距县城65公里。山高险峻,巍峨挺拔。黄河和窘野河从东西两侧依山流河。山水相映,景色壮观。天台山庙群主要分布在前山与后山两处。前山为崇峰寺,后山为天台诸神殿,两山南北相望,互为呼应,云蒸霞蔚,势若龙腾。崇峰寺创始于北魏元太和年间,天台诸神殿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后经历代增置修茸,渐成宏大规模,是历史悠久享誉塞上一方宗教圣地。天台山不仅有美丽的神奇的传说,而且有志士仁人英勇斗争的革命故事。1963年春,刘志丹率红二十八军东渡黄河时,就驻扎在天台山寝宫殿,胜利地指挥了攻占山西罗口的战斗,给天台山留下不朽的史话。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名将贺龙、关向应以及国际友人白求恩等曾等上天台山驻足观光,缅怀先烈,在天台山流下英雄的足迹。

高家堡古城

  高家堡古城,唐属丰州地,旧称飞鸦川、弥川。城池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原隶属佳州,清末划归神木。 高家堡古城 该城位于神木县城西南海50公里的秃尾河东岸,西北距明长城约5公里,原为夯筑土城,万历三十六年(1608)用砖包砌,清乾隆十五年(1750)、三十三年(1768)两度重修,后多次修茸。该城平面呈长方形、东南墙均长311米,南北墙均431米,残高65—91米,基宽752米。城墙上部建有1米高的女墙,间有垛口、嘹望洞。北城头修有三官楼,东南角建有魁星楼。现除魁性楼、女墙、垛口、嘹望洞被坏外,其余的均保存完好。另东、南、西墙各辟一卷门,并筑有瓮城,现城门的敌楼、嘹望台和南门已破坏。城内原有的中兴楼(1988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财神庙、五道庙、祖师庙、西门寺、贞节牌坊等古建筑,现仅存中兴楼和财神庙,城内街道以中兴楼为轴心,向东西辐射为东西街,向阳北南北辐射为南街和北巷。明、清到民国初,南街最为繁华,至今大部分铺面保存完好,东、西、南街各通有巷道。居民建筑群为典型的北方构筑风格。既有四合院,如北巷的李家大院;又有前庭大院,如东街的卢家大院、西街的韩家大院;还有楼院,如十字巷的李家楼院,同心巷的刘家楼院等。高家堡古城是神木县乃至整个陕北较为完整的一座城堡,且有独具特色的保护价值,神木县人民政府已拟定将该城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家城

  杨家城位于榆林市神木县城东北约20公里,即古麟州。该城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五代至宋,州刺史杨宏信,长子杨重勋(重训)和孙杨光,世守麟州;次子杨业和孙杨延昭,都是宋代名将,北拒契丹,称雄一方。世人怀着对捍边英雄的崇敬心情,改呼此城为杨家城。城东南约70米处,原有松树3株,年久树老,枝柯相连,须两三人合抱,后人以神松呼之。金以此名曰神木寨,元以后因此命名神木县,城址旧貌犹存。城周景致幽闰,有诗云:“一径开溪畔,孤村仅几家。山花学带雨,野柳暗藏鸦。路曲分樵牧,冰澌咽石沙。相看不倦处,前路暮云遮。”

   凯歌楼

  凯歌楼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建成,原名怀德门。正德十年(1505年),明武宗巡视榆林曾住此楼,后改名凯歌楼。此楼台高8米多,南北长30多米,东西宽20多米,楼下门洞南北贯通。楼上中部建二层木楼,四角有钟鼓小楼,东西有配殿。文革时被拆,现依样重建。

  “在平坦的城镇柏油马路两旁,绿死人的草地上撒落着数不清的爱死人的新建小楼,尤芹儿的家就是其中的一座……”这句话是电视剧《移民新村》主人公一直期待的移民线路图中的经典台词。与尤芹儿全家一样,世世代代生活在神木县秃尾河畔高家堡镇和瑶镇乡7个偏远山村里的人们,在经历过最初的兴奋、期待、焦灼后,近8年的时间里,却一直没能住进像尤芹儿家那样的城镇小区,村里人在岁月的年轮中变得越发迷茫、伤感和无奈。

  当地的村民们总也不愿忘记在2002年初春的那个乍暖还寒的日子里,在高堡镇东边那片植被稀疏、人烟稀少的荒漠地带,锦界工业园区刚刚开始建设的情景。

  刚从西安看病回来的张根生老人回忆说:“园区成立大会简直太热闹了,是这些年来最热闹的一次大会。”已经75岁的老人是几年前才卸任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工作的。“神木县是1947年解放的,实施西部大开发的10年时间变化最大,10年前这里一直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说要在我们这里办农场,地也划了,最后却没有消息。锦界工业园区成立后,第一次征了我们周边几个村8平方公里土地,第二次征地面积扩大,如今已经达到了428平方公里,发展得可‘狂’了”。

  从高家堡镇前往锦界,途经一段异常宽阔的秃尾河谷,河对岸的山梁就像长城一样。路上依然伴随着“长城”,可以看到山峦上的烽火台和众多的庙宇。

  “狂”,按当地人的理解是不得了、很厉害的意思。事实上,锦界工业园区的“狂”还是有底气的。园区位于榆(林)神(木)之间,这座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已经是陕西省第二大经济开发区了。在这里,人们很远就能看到那块非常张扬的告示牌:“锦界,打造中国能源新境界。”

  基于园区建设大工业区的发展需要,当地政府先后经过两次大面积的扩展征地,将与之相邻的高堡镇、瑶镇乡不小的地方并入园区,将所征428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纳入县政府土地储备中心。政府承诺对高家堡镇、瑶镇乡7个失地村庄整体搬迁,建设统一的移民小区。

  村民的迷惑 移民带来的快乐与痛楚

  1996年7月,考虑到神木东北部大柳塔、店塔、燕家塔开发已形成规模,进一步开发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有限,特别是窟野河流域水资源严重不足,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开发重点向西转移,决策建设锦界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原定控制范围为8平方公里,由县政府出资征地开发建设。

  2002年,神木县经济发展战略西移,全力实施二次创业,并成立了锦界工业园区管委会。至此,锦界工业园区的发展框架和格局基本形成。2003年对园区428平方公里控制范围进行了全面规划。有关资料表明,神木县还组织编制了中心区、高家堡镇移民小区、锦界镇移民小区6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当地政府高调宣传的两个移民小区规划,对我们农民们来说,的的确确是个千古难逢的好事。”青杨树沟村村主任刘智林告诉记者,“但好经让歪嘴和尚念歪了,建设移民小区喊了多少年,问题越喊越多,村民们意见越来越大。”

  去年底,2个乡镇7个村的村民走上了艰难的上访路。

  2003年10月20日,神木县就锦界工业园区扩展征地及规划工作召开第16次县长办公会,一份《会议纪要》记录了当时的会议内容。《会议纪要》记录了这样几段话:“在服从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从征回的土地中给瑶镇乡预留3平方公里、高家堡镇预留25平方公里,主要用于当地村民建设生活、商业设施和项目开发。”“征地费用标准初步议定耕地每亩2000元左右,弃耕地每亩1000元左右,其他土地依照《土地法》有关规定给瑶镇乡、高家堡镇各征地村共支付支持项目、发展经济资金220万元左右,资金由县政府统一拨给乡镇政府,实行村有、乡管、县监督。”

  当地村民向记者的反映材料称:“会议召开后,神木县政府授权委托瑶镇、高家堡镇在所辖区域共征用青杨村等7个村3万多亩沙地及灌木林地。在规划区内给7个村25平方公里,约合4000亩,返还青杨等7个村村民,作为移民小区开发用。”

  2003年11月7日,神木县统一征地办公室分别与两个乡镇签订 《锦界工业园区扩展征地合同书》。合同称:“随着锦界开发区一批大项目的上马建设,原由神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理的918平方公里土地大部分都已安排占用。为了进一步加快锦界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锦界工业园区的整体效能,根据神木县县长办公会议纪要(2002年10月28日第26次、2003年10月20日第16次)精神,县政府决定将锦界工业园区控制范围扩展到约42平方公里,将所扩展土地纳入县政府土地储备中心。”合同表明,高家堡镇应得“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计1488万元,树木补偿费和砍伐费296287万元,坟宇补偿费47万元,总计人民币449787万元。”并规定,“上述补偿费通过乡镇财政所向村组和个户兑付。”

  桑树渠村村民暴怀刚告诉记者:“当时,各村村民都很高兴。你想,政府不但能让农村人住上新楼房,而且还给各家补偿了不少的钱,谁不高兴啊。终于要离开祖辈们居住的连兔子也不拉屎的地方了,村里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大老远的都赶了回来,与全家人分享政策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桑树渠村一村干部告诉记者:“给我们桑树渠村移民小区的土地是570亩,全村共补助了168万元。”

  但随后,高家堡镇政府分别与各村签订的《锦界工业园区划拨商住用地协议》,协议称:“经镇政府研究并与村委会及部分村民代表协商,在工业园区内给园区扩征占地的村划拨部分土地作为商住用地进行开发。”协议第四条说:“划拨到村土地规划、审批等前期费用,小区内部分公共设施建设费用由各村按比例分担。”

  但榆林市林业局2004年10月20日下发的《关于神木县高家堡镇桑树渠、蟒过渠村实施部分村民移民工程使用集体林业地的批复》说:“根据高家堡镇政府申请、神木县政府2003年第16次县长办公会议纪要及神木县经济发展局立项批复等文件精神,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高家堡镇桑树渠、蟒过渠村使用桑树渠村闫界、王界湾集体林地980亩,为村民移民搬迁住宅建设用地。”

  这就意味着,高家堡镇政府与各村签订的《锦界工业园区划拨商住用地协议》一纸协议,将移民性质的用地直接转变成了商住用地。土地用途产生的质的变化,为当地镇政府小区办收回县里下拨给各村的各种补偿费用及私下出卖土地找到了依据。

  桑树渠村那位干部告诉记者:“当初这钱一分下来,镇里领导就对村干部说,这钱一分也不能动。村民们听说镇政府要用这钱办手续,也有骂娘的,但大部分人都感觉无所谓,地是祖先的,能搬到园区住上新房才是最主要的事情。上面一句话,钱又从村账户里划走了。”

  记者来到青杨树沟村刘智林家时,刘智林的老伴正坐在屋檐下挑拣晾晒的红枣,邻居的女人笑呵呵地爬在墙头上有一句没一句地与她聊家常。刘智林从2004年到2008年当村主任。他说:“我们村共380亩,后来又给追加了140亩,共520亩。共补偿各项费用107万元。与镇小区办签订用地协议后,镇里又要回去了114万元,等于村里又贴进去了7万元。村民们说,钱给了政府,是为咱办好事,不能让政府拉饥荒。”

  刘智林说:“事实上,我们农民理解政府。但高家堡镇政府却把临街最繁华地段给自己留了80亩,仅给桑树渠村等5个村的村民留了18亩,还偷偷地以很低的价钱将部分地卖给了一个外乡人。”

  官本位面前农民百姓绕不开的权力死结

  村民们讲,按照神木县政府的安排,青杨树沟等7个村在被征地后,政府返还其4000亩土地作为移民小区开发,由神木县政府负责办理“三通一平”及具体行政审批手续。

  青杨树沟村原村主任刘智林告诉记者:“好好的个政策,如同追了化肥的蔬菜,三弄两弄就变味道了。当初,县里同意镇里用‘以地养地’的办法,留点地搞开发,以地价来补充县里关于小区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但镇政府从农民手上把征地补偿费用收回了不说,还让各村贴了不少钱。”

  村民暴怀刚说,高家堡镇移民小区办的负责人叫高启昌,是镇政府的工会主席。他以高家堡镇政府的名义,将镇政府预留移民用地80亩地中的40亩,以每亩158万元私下卖给了开发商高富和。

  刘智林说:“当初,高家堡镇政府对我们7个村承诺,卖地要优先让7个村的村民买。当听说镇里可能要处理这40亩地时,早早地就把我们村想买地人的名单报给了高启昌。高让我回去等信,直到他私下把地出让给了高富和,也没有通知我们。我们赶到他办公室,提出以每亩价格高于高富和42万元的价格进行竞买。高启昌说地已经卖了,卖了就卖了,你能咋的?”

  村民暴斌子告诉记者:“没有办法,去年春节前,我们几个村民去了高家堡镇,找到镇党委书记李玉亭,想让他管管高启昌,并询问镇里卖地为啥不给村民们公示一下。没想到李玉亭一下子发怒了,他手指着我说:‘为什么要跟你打招呼?镇政府没钱,打饥荒你管吗?’”

  50岁的桑树渠村村民杨文堂年纪显得有些苍老,花白的头发却从有些旧的蓝帽子下倔强地伸出。他告诉记者:“2009年元月,村里进行村委会选举工作,在会上,我向参加会议的高启昌提出,村里的账务一直有问题,移民小区的地让镇政府偷偷卖了我们村民也不知道。”

  几天后,杨文堂被当地派出所从家中带走,拘留了5天。他说:“在看守所里,从来都没有人来问长问短。孩子正在准备参加高考,婆姨由于害怕,精神上出了问题,到现在家里一来陌生人就怕。”

  移民守护土地 开发商凭什么动咱们的土地

  今年4月初,开发商高富和的施工队伍开进了高家堡移民小区工地。

  从高富和的工程队进入工地的那天起,高家堡镇的村民们天天在工地边转悠,试图与高富和沟通一下,想告诉他买地不合法,劝他先不要建设。

  5月8日,开发商高富和在国华电厂上班的儿子高贵荣穿了一身警服,带人开了两辆车,快速停在工地前几十名村民面前。他以“警察”的身份恐吓村民们说:“谁让你们到工地上来的?赶快撤走!”

  5月9日,很多村民相继来到建设工地,正式阻挡开发商高富和的施工队伍。这个时候,高贵荣带着摄像机突然又出现了,他手里举着个证件,说自己是前来采访的“记者”。

  高贵荣问村民:“你们为什么要阻挡开发商进行施工?你们不知道人家开发商是正当施工吗?你们谁是闹事的头头?不知道这是犯法吗?”

  村民中有人认出他就是开发商高富和的儿子,便当即向公安局电话举报有假记者。警察很快开着两辆警车,把正在现场“采访”的高贵荣带走了。记者见到当地公安机关的处罚决定书载明:“2010年5月9日,在锦界大区高家堡小区工地上,因高家堡镇20多名村民对该用地有异议,聚集在该工地上,影响了工程正常施工,工地负责人的儿子高贵荣携带以其名义办理的假记者证件,向村民出示了该证件,试图吓唬村民,并实施了拍片。以上事实由本人陈述,证人证言等证据证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2条,现决定行政拘留5日。”

  8月18日,村民代表暴怀刚、刘治堂等人,向榆林市纪委、人大常委会、反贪局、土地监察大队送材料,希望他们帮助村民保护对移民土地的合法使用权。

  8月19日,400多村民第二次去工地阻挡施工。暴怀刚说,那天开发商雇用了3辆车共上百名打手,先后开车向工地奔来。第一辆车是伊维克,拉了30多人,手上全都带着“家伙”,有洋镐把、砍刀、钢管等。来人看到现场村民人数太多,就把手里的“家伙”又都放回了车里。

  村民们说,他们当即报了警。暴怀刚说,派出所的警察来的时候,部分打手与村民发生了争吵。村民们呼喊着要将那辆伊维克车推翻。为平息事端,警察将30多名打手全部带回到派出所,后边那两辆车上的打手没敢进入现场。

  8月21日,神木县政法委书记张宏志,县信访办主任、公安局副局长杨立军,镇党委书记李玉亭来到锦界宾馆,与各村主任、村会计和群众代表共计100多人开会,但是会议讨论结果仍让村民极为失望。

  村民们认准神木县政府的惠民政策与承诺

  神木县委原书记郭宝成告诉记者,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强调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按照这一要求,神木新农村建设的独特环境,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神木具备了城市带动农村的物质基础。第二,神木正处在工业化加速推进的阶段。第三,加快推进城镇化已成必然趋势。独特的经济社会环境,决定了神木的新农村建设必须“反弹琵琶”,把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根本途径,通过减少农民、富裕农民,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

  毋庸置疑,居全国百强县第44位、西部百强县第5位的神木,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所确定的“一体两翼——一河两川——重点村组”新农村建设思路是有其广阔的发展前景的。

  村民暴怀刚说:“农民热切地盼望着旧农村变新农村,我们也认准了县政府在移民工程中的惠民政策和承诺。”

  村民们坚信,高家堡镇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明显出现了些问题,表现为一是在对政策的运用当中出现了水分,把本应该是政府出资的公共设施转嫁给了农民;二是没有选好移民小区的负责人,某些“负责人”为了一己私利,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使政府“好心变成了坏事”。

  记者手记

  高家堡镇许多农民并没有发现自己的生活在县域经济迅速发展的神木县有多大变化。太多的官本位因素和政策的不透明及保证措施的落实监督力度不大,特别是借建设之名扰民、害民的行为,让他们对新农村建设多少有些失望。

  当前,在许多地方,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成了农民们建设家乡的“代言人”。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却在这场关乎自己家乡建设和自身利益的新农村建设中集体失语了。部分基层干部尽管在理性认知上瞄准了农民的迫切需求,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出现了偏离,导致部分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变成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而影响基层干部行为选择的最重要因素,是资金投入上的困境和我国干部考核体制中存在的弊端。这暴露出新农村建设中自上而下的“搞运动”式的现象,容易引起农民的反感。

向中国历史考古学界抛砖:论「 ”石峁遗址”即「 ”林氏国”

石峁遗址,距今约4300-4000年,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