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化,家族文化还有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时代变化,家族文化还有吗,第1张

参观一些祠堂,时常也会看到墙上到处有祖训族规,大多是教人学好向善、爱国兴家的内容,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价值不可估量。

家族是一种抱团式的集体制,家族文化在中国家庭传统生活中占据了重要角色。在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里面有关于分家的描写,主人翁孙少安在妻子秀莲强烈要求下,同大家庭分家了。我将从家族族谱,宗祠,家训三点来讲述,家族文化在我们传统生活中起到的作用。

这样的决定给他带来无数次的泪流满面,他内疚,自责,痛苦,认为自己为了追求小家庭的幸福而抛弃了大家庭。他这种心态正是传统的家族文化被颠覆后的痛苦表现,那家族文化都有哪些内容呢?

家谱对一个家族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记录宗族的档案,还一个重要作用也是为了保证纯正的血缘。在古时,时常有出身寒门的宗族在摇身一变,成为暴发户外,想通过攀附名门望族来提高自己的出身,这种乱认祖先的事件,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崛起、繁荣,还谈不上。但肯定会形成浓厚的传承氛围。过去一百年里,由于经历过长时间的兵荒马乱和频繁的改朝换代,经历过简化字推广和“破四旧”运动,经历过改革开放时代变迁,续谱中断,祠堂被拆,家谱被焚,人员流动,传统宗族社会不在。

追溯最早家谱的产生为口述家谱,资料显示:“瞽蒙主诵诗,并诵世系”之说,家谱最初的功能就是辨析亲疏,凝聚族群,优化生育,即所谓“亲亲以相及”。此后万变不离其“别”与“聚”这两个基本功能,但随时代推移,社会制度不同,其具体内涵和所起作用也不一样。它的发展也是根据历史朝代的政治体制来进行兴衰交替的演变。

家谱名称繁多,大致有宗谱、世谱、族谱、家乘、祖谱、谱牒、宗谱、会通谱、统宗谱、支谱、房谱等称法。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产物。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传它是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谱名:为明血统,防乱宗,谱名一般包含里籍,如《韶山毛氏族谱》、《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包玉刚),有的还加编修时间、次数,如《同治九年进贤刘氏重修族谱》、《中湘陈氏六修族谱》等。

  (2)谱序:内容涉及修谱缘由、姓氏渊源、家族迁徙、修谱理论等,续修谱一般保存以前的谱序。大多由本族人撰写,也有名人撰写,如朱熹、文天祥等。

  (3)凡例:阐明修谱的原则和体例,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如民国时有些谱凡例规定女子也入谱。

  (4)遗像:刊载祖先及族中重要人物遗像及赞语,诸如“秉姓忠直”,“忠悬日月”等。

  (5)恩荣录:登载皇帝对家族中官员、亲属、烈女等的勅书、赐匾、赐碑等。

  (6)姓氏源流:考述本族姓氏来源、本姓历史、始祖、始迁祖、家族迁徙经过,各支派远近关系等。

  (7)族规家法:各家族自己制定的约束、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内容具体,包括忠君、孝亲、祭祖、禁赌、财产继承、约束妇女等。

  (8)祠堂:记载祠堂建筑图案,修建经过、规模、地理位置,祠堂内祖先牌位排列次序。

  (9)世系、世传:记载始祖至撰修该谱时本家族各世代成员的姓氏、生卒年月、科第、妻室、子女、葬地等,是家谱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往往占到一部家谱的四分之三的篇幅,是寻根的主要依据。

  (10)传记:又称行状、行述等,记载家族中重要人物,如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的主要事迹。

  (11)族产:家族集体财产,如坟地、祀田、义庄、学田、山林、房屋等数量、位置以及管理办法。

  (12)契约:登载与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宗族内部关于承嗣、分家等契约,卖买田地、房屋、邻里纠纷等文据。

  (13)坟墓:包括墓图、坟向(如乾山坤向),祖坟、各支派坟的地理位置,便于后人祭祖扫墓,“不忘祖先”。

  (14)艺文:收录族人著述、诗词、奏疏等。

  (15)字辈、排行、行第:记载族人世系人名的排行用语。

  (16)领谱字号:家谱严禁公开,内部发行,印数按家族房数决定,多余一二部存放祠堂。各房领家谱则按谱号领取,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并有记录,到时检查。

  从上述内容看出,家谱具有以下特点:记载范围的宗族性,系本族人的事迹,本族人撰写;记载内容的广泛性,实是本家族的一部百科全书;记载体例的多样性,史、图、表、志、传,兼容并蓄。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体例的变化与内容丰富是此前谱牒所少有的。正德元年所纂《余氏会通谱》内容包括新旧序、跋、辨、图、外传、外纪图、世系图、茔域图、卷末跋、后序。《休宁文昌金氏世谱》内容已较全面,包括序、凡例、列士、金氏本国、世系、事略、行实、行状、墓志铭、杂著、记、诗、赞、规约。嘉靖十八年许璞、许汉纂《许氏统宗世谱》内容涉及序、名人传记、行状、墓志、世系。嘉靖三十四年朱世恩纂《朱氏统宗世谱》内容涵括历代谱序、敕命、凡例、像赞、祠屋图、墓图、传、世系图。嘉靖三十七年黄侍、黄仁德纂《左田黄氏孟宗谱》内容包括序、图、地理志、姓氏源流、世系、文翰。隆庆六年许可复、许凤翔纂《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吸收并总结了嘉靖以前家谱的有关内容,且有所扩展。该谱涉及历代谱序、目录、世系图、考、先世文翰、序、说、传、记、寿叙、赋、诗、歌、词、挽诗、行状、赞、祭文、谱说、后骗子、领谱字号等诸项内容。

  万历以后,字谱内容较前更为丰富。隆庆、万历年间歙县殷氏宗族“始为谱,其大凡有姓氏、本原、世系三考”,其后内容又扩充了“世德、规范、训典、文献、宅第、丘墓、遗文、遗迹、里社九考。”万历五年吕仕道纂《吕氏续修宗谱》涉及目录、书法、凡例,历代谱序、像赞、迁源源流、祠墓寺图表、里居图、姓氏来源、世系、世德、规范、训典、文献、遗事、丘墓、祭田、家规、修谱衔名、修谱总论、后序、跋等内容,该谱的列诸项涵盖了后世家谱所具备的基本内容。万历十八年程弘宾纂《歙西严镇百忍程氏本宗信谱》分谱序、谱例、纪源、传疑、传信、世系、世传、内传、保莹、遗翰、族约、续后十二篇。万历末年修成的休宁《曹氏统宗世谱》涉及序列、题辞、谱引、谱歌、谱诗、恩荣录、曹氏先达、迁徙源流、坟墓、后序、跋、谱约、支谱图、统宗谱系小叙、系图、事略、重修族谱叙略、家乘序、诗集序、遗嘱、跋等内容,名目纷繁,同万历以前所修宗谱相比,内容得到大规模扩展,几乎囊括了与宗族相关的所有事项。通过对上述明代宗谱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与宋元谱相比较,明谱新增加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家规家训、祠产族产等宗族制度的相关方面,这也正是明代宗族制度较前有所发展的一个反映。

  关于体例方面,明谱在因袭欧苏谱例的同时,增加了“志”“图”“考”“录”等项新内容,这是明修宗谱进一步吸收正史和地方志编纂学上成果的重要体现。据翟屯建先生研究,明代宗谱体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纲目体,以纲统目;二是条目体,一事一目,互助统辖;三是纲目与条目的混合体。且愈往后,这种混合体的方法在宗谱编纂中愈益得到广泛的运用。与明代以后所修宗谱相比较,有明一代所修宗谱的体例已比较完备,且大体上已定型,此后清、民国年间所纂宗谱在体例上基本承袭明谱,变更甚微。

**《奥兰多》改编自英国作家维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原著《奥兰多:一部传记》。但凡把伍尔夫“意识流”类型的创作拍成**都算是不易之举。既得将抽象的内心独白精简浓缩,也得对大段的时代与景观白描进行克制的勾勒。

但是《奥兰多:一部传记》改编的吸引力不仅仅在于它清晰的情节推进,独立成章的际遇和时代变换为人物觉醒所做的丰富铺垫。奥兰多作为一个超越时间限制的人,他/她的青春永驻来源王权的赐福也来自个人的实践和修行,远非道林·格雷之辈以灵魂换取颜值的极端行为可比。

奥兰多拥有能够转换生理特征的异质身体,这种虚构和想象踩着科幻与未来感的边线,却忠诚于现实主义的人性探索。主人公在历史与时间中禹禹独行。走下高贵的爵位走向独立的职业,离开舒适的宅邸走向危机四伏的中东,从天生优越的性别走向另一个备受压抑的群体。如果奥兰多的朝圣之旅存在终极的话,那一定是女性在参与严肃文学后所寻回的主体性,是女性将写作作为职业获得的时代依据与背书。

伍尔夫的《奥兰多》不问一个作家是怎样炼成的,而问一个作家要怎样生存。这才是作品比同时代创作更具备颠覆性意义之所在。

很多人将主人公理解为一个怪癖、叛逆、荒诞不经的双性人;将其想象为世界秩序颠倒,陷入疯狂与混乱的标志。德国导演Ottinger1981年拍摄的**《怪胎奥兰多》(Freak Orlando)就讲述了一个极权统治的世界如何创造出一群身体与精神上畸形的怪物。另一部分读者和学者的目光更多投向《奥兰多》诞生的原因和背景:伍尔夫与薇塔的桃色恋情。他们认为这部著作是解读LGBT人群的经典,并将其喻为伍尔夫为薇塔献上的世纪情诗。

《奥兰多:一部传记》的标题其实已经明示读者这是一部记录一个人一生经历的文学作品,内容必然来源真实发生的材料与事件。它读起来没有正统传记那种装饰门面的浮夸和成功学的炫耀,反而充满喜剧的诙谐和极具张力的想象。主人公的原型的确是伍尔夫曾经的情人、写作上的损友兼一生挚友薇塔。

《奥兰多》始于一位渴望写诗成名的年轻贵族,结束于一个实现作家梦想的女性继承人。中间历经几个世纪的坎坷失意,甚至发生了生理转向的“事故”。在追梦路上,奥兰多以超越时间的方式肩负起历史、国家和家族赋予的各种责任和角色,而他/她从迷茫失败到获得启蒙的一系列过程不仅浓缩了Sackville家族的百年历史,也照见了英国从封建王朝过渡到现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因兼有虚构与非虚构元素,伍尔夫把《奥兰多:一部传记》称作“幻想传记”。但是从当下回望这部作品,会发现她真正的价值在于把时代局限的反思与女性写作缝合起来,以至于开启了她最重要的一篇批评《一间自己的房间》。

Sackville家族与Knole庄园

薇塔(全名Victoria Mary Nicolson Sackville-West)出生于英国肯特郡的Knole庄园。她从7、8岁起就在家庭教师指导下撰写诗歌和戏剧。充分的学习和想象力的激励让薇塔写作上的天赋充分释放,最终成为英国知名的小说家和诗人。

她的大部分作品都在描写大宅的田园风光。比如获得霍桑奖(Hawthorne Prize)的诗歌《土地》(The Land)和《花园》(The Garden)。

薇塔的肖像五官鲜明,短发卷曲,挺立的鼻梁与有力的下颌颇具倔强坚毅之气质。她受过狩猎骑马的训练,也自己驾驶汽车;在公共场合大胆发表观点,并不为自己女性身份或者婚姻关系所约束。在**《薇塔与弗吉尼亚》中,她正是这样韧性、自我中心主义又争强好胜的一号人物。

后世学者们梳理了奥兰多与薇塔家族的历史关系。热爱文学的Thomas Sackville 是庄园第一任Dorset伯爵,他的身份对应了少年奥兰多在大宅接待女王的情节。在Thomas之后,Richard成为第三代伯爵(第二任是Robert Sackville。他的岳父Thomas Howard是第4任诺福克公爵,因与苏格兰玛丽女王勾结谋反而被处决)。

Richard沉迷歧路之中。大部分时间在詹姆斯一世的宫廷里混日子。奥兰多拈花惹草的行为,以及与俄国公主的露水恋情多少参考了这位放荡不羁的长辈。第四代伯爵Edward在位期间热衷政治,也有过大肆休整及扩张庄园的轶事。因而成为奥兰多挥霍财产,后作为外交官出使东方的参考。

这段冒险而激烈的异域旅程让他经历生与死的洗礼,同时也成为性别转向的铺垫。此后奥兰多因女性身份被拒绝继承遗产、受到时代启蒙以及成为人母的圆满经历逐渐靠近现实中薇塔的真实过往。

伍尔夫显然没有将Sackville家族所有人物依谱系列出。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见这些个体的性格与气质以血缘的方式延续并显露在薇塔身上。比如薇塔自小热爱写作和戏剧。比如她性格中有洒脱、放荡和任性的一面,又展现出敏感、多情和变幻不定的心思。她渴望冒险自由的人生,但也眷恋家庭与子女。

伍尔夫与女性写作

Knole庄园是伍尔夫与薇塔相恋相知的见证之一,而她们的恋情也成为Knole历史传奇的一部分。但是《奥兰多》并没有将两个人如烟花般绚烂刺激的感情生活作为叙述对象。在众人熟知的“雌雄一体”外,《奥兰多:一部传记》实际上传达了伍尔夫对于女性写作的态度和思考。

诗歌《致橡树》是奥兰多从少年时代起计划的一项恢宏工程,直到她以现代女性的身份才完成这一巨作,圆了作家梦。伍尔夫让奥兰多以男性身份出现在前半部分,目的在于批判当时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父权制度的环境,只可能允许莎士比亚这种男性作家的存在。“女性莎士比亚”或“女性奥兰多”并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在16-19世纪的英国,女性写作者通常只能以男性名字发表作品,而且一旦身份暴露,其作品就会被扣上劣质和混乱的标签,甚至受到来自男性批评家的虚妄审查。《奥兰多》原著与**中出现的英国诗人蒲柏(1688 - 1744)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说教角色。经常在沙龙聚会中将女性比喻为“没有个性、尚未开化的形象。”男性占领了政治学术等智识层面,自诩有权为这个世界的事物做出定义,其实只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优越感。

《奥兰多》虽然充满虚构与想象,但人物的个性、社会关系和道德遭遇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对应和线索。伍尔夫强调“在足够的事实细节下,虚构其实就是一种真相。”不仅如此,父权叙事中的所谓“事实”(fact)已经与父权价值系统中的“虚构”(myth)深刻地勾连在一起。

《奥兰多》才会质疑“当一个人在头脑、精神与容貌上都无变化的状态下,仅仅生理特征从男性变为女性,何以成为众人口中脆弱、没有主见、不适宜参与公共事务的对象?而作家这个身份又何以受到性别制约?”因此,所谓的事实或者虚构无非是为了服务特定目的而被促成的。这与我们理解的真与假的对立关系不同,虚构和事实倾向于表里关系,相互服务,互为一体。

与其说伍尔夫撰写《奥兰多》是为了纪念对薇塔的感情不如说她从对方和自己身上照见了全体女性(即便是财富自由的女性)相似的困境和约束。社会对她们的批评是不公正的,偏执的和狭隘腐朽的。准确的说,《奥兰多:一部传记》是一本由女性作家写作的女性传记。它的革命性在于打破男性作家的凝视。“如一支箭穿越了所有时代”,朝向那些阻碍了女性写作的藩篱。

《奥兰多》与《一间自己的房间》为何要联系起来阅读

《奥兰多》于1928年10月出版。同时期(1928年10月20日和26日)伍尔夫应邀到访剑桥大学纽纳姆女子学院和戈廷女子学院,就《女性与小说》这一主题进行客座演讲。次年3月,她将两次演讲内容发表在美国杂志《论坛》上。这之后,伍尔夫再将文章修改扩展为《一间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进行发表。美国女权主义者们把这篇文章视为女性主义文学的圣经。

《奥兰多:一部传记》以历史的角度倾诉了女性在追求文学道路上足以比肩男性的事实。当奥兰多身为男性时缺乏诗词上的天赋和灵性,只有当他转向女性时才实现了职业作家的梦想。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伍尔夫持续使用了幻想式质疑。假设莎士比亚家中也有一位在文学上天赋异禀的姐妹Judith,但是断言等待她的不会是世人追捧反而将遭到唾弃。伍尔夫以此批评文学界对女性创作力的压抑和忽视。

她分享了自己作为女性在剑桥遭到的歧视待遇(例如,被告知女性被禁止进入图书馆阅读等)。伍尔夫领悟到女性所受限制不仅仅是在写作方面,而是发生在写作之前。当头脑中萌发思想的火花需要借鉴参考先辈的案例时,却无法获得查阅资料、补充及掌握知识的权力,以至造成思辨过程缺乏依据证实而显得苍白匮乏。

剑桥之旅的经验让伍尔夫得出的“经济-金钱”才是当务之急的议题,希望以自己的讲演启发女性对遗产继承问题的关注。出于外界的现实和自身的遭遇,伍尔夫意识到男性更容易获得安逸和富足,而女性多处于动荡和贫穷中。

虽然贫富对心智的影响并非绝对,但在造就人生机遇和成就方面非常重要。社会惯例中女性无权过问经济事宜,经常将类似的事项交给男性处理。这种避让心理使得女性在争夺经济保障上缺乏动力,常常处于劣势。但这个问题又经常被女性所忽略。

伍尔夫自己也是得到了姑母的遗产捐赠才能专注在写作上。因此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她提出女性应该更加主动掌握财富之道。如果母亲们也能够从事实业,并将赚得财产专门留给女儿和孙女,或者捐献给学院,为女性设立研究员和讲座基金,让女性从事专业学术领域。这种方式才能真正拓宽女性进学术高层,掌握更多话语权以及进入公共领域的机会。

这一思路也恰恰回应了伍尔夫在《奥兰多》的创作中帮助转性的奥兰多(即薇塔)实现Knole庄园合法继承权的梦想。

《奥兰多:一部传记》指向一个女性写作者的命运多舛,《一间自己的房间》则是对女性普遍社会遭遇的关注与申诉;前者采用了章节小说的手法,后者则充满现实主义批判。两者都准确的反映了女性在文学和历史叙事中的位置问题。无论是时间还是内容层面两者间都存在承上启下的联系。因此也反映出伍尔夫当初撰写《奥兰多》更多出于对薇塔写作才华的惺惺相惜,女性间相互欣赏的友情和同行间的认可与支持。

第一版本《奥兰多》First Edition

依照惯例《奥兰多:一部传记》仍由伍尔夫与丈夫共同开办的Hogarth Press进行出版。但是在同时期,伍尔夫另外授权了纽约的Gaige Press印刷出版了800本限量《奥兰多》,大概是专门面向美国读者群。全部精装本带有伍尔夫的亲笔签名。Gaige的版本完成于1928年10月2日,而Hogarth Press差不多晚了一周的时间,于10月11日完成出版。

Gaige Press 版本(source: Bauman Rarebooks)

Hogarth Press版本 (source: http://antiquesandbookscom)

《奥兰多》的手稿(完成于1928年3月17日)与正式出版的第一版本在内容上高度一致,但是在章节上有明显改动:

手稿目录分4个章节:

Chapter One - Elizabethan and Jacobean!;

Chapter Two - Carolinian;

Chapter Three - Restoration and Augustan;

Chapter Four - Victorian and Modern

最终出版目录则为6个章节:

Chapter One - Childhood and Youth;

Chapter Two - Manhood Ambassador at Constantinople;

Chapter Three - The Age of Transition;

Chapter Four - London Life Wits and Lawsuits;

Chapter Five - Marriage and Home Life;

Chapter Six - Later Years

Conclusion

前者基于文学和历史时代,而发售版本侧重个体人生阶段以呼应“传记”这个传统概念。目录经常是被忽略的一个元素,但其实它对读者的阅读体验和认知有潜在的影响。从此处也可以看出作者思考路径的调整。

两者间的另外一处明显不同是日期。例如,手稿中曾明确标识了“1553年10月”字样,即玛丽王后执政初期,此时Thomas Sackville刚进入青春期阶段,而奥兰多出场也即16岁的年龄。而“1616年”对应的真实历史暗示了文豪莎士比亚的去世,意味着伊丽莎白时代在喜剧和诗歌发展上告一段落,历史将迎来改变。

这些关键信息在出版的版本中被去掉了。这些日期的作用证明了伍尔夫在创作中有目的地将奥兰多角色和Sackville家族历史对照连接起来。在正式版本中去掉或许因为没有严格的时间参照反而可以让人物活动更富有弹性,不同时代的遭遇更加立体和带来更宽松的想象空间。

信息来源

Beth A Boehm, Fact, Fiction, and Metafiction: Blurred Gen(d)res in "Orlando" and "A Room of One's Own", The Journal of Narrative Technique: 1992

Charles Hoffmann, Fact and Fantasy in Orlando: Virginia Woolf's Manuscript Revisions, Texas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1968

Elena Gualtieri,The Impossible Art: Virginia Woolf on Modern Biography,The Cambridge Quarterly :2000

JANE DE GAY,Virginia Woolf's Feminist Historiography in "Orlando" ,Critical Survey :2007

家谱的意义

: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如今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家谱的价值(作用):

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家谱的作用主要有:

1.宗法思想研究资料。家谱和宗法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宗法制度是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家谱的族规、族约、家法、乡约等,正是加强宗法制度的有力工具。

2.家庭道德研究资料。族规、家规中保留了许多对我们今天极为有益的东西,如孝父母、和夫妇、勉讳书、尚节俭、戒赌博、戒*秽、戒懒惰、戒奢侈等,对我们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有很好看借鉴意义。

3.家族制度研究资料。家族制度是利用血缘关系统治族人的社会制度。在许多家谱中都有家族制度的极为详细的资料,如家族的组织系统、家族的财产管理、家族的赈济方法等,为我们研究家族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经济史资料。家谱中保存有相当数量的经济史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家族的集体田产如祠田、坟田、庄田、山林等的数量、形成、经营、管理、收支情况等。有的家谱还记录了家庭成员经商、贸易的事迹。这都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经济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5.人口问题资料。家谱的中心部分是家族人口的世系传承,在家谱的“房派图”、“支派分布图”、“迁徙图”、“先世考”、“世系图”以及家谱的一些序跋中,记录了家族人口的数量、迁徙、分布、婚姻状况等资料,可提供人口学研究者使用。

6.历史人物传记。家谱是世系的记录,许多家谱中既有简单的世系,又有十分详细的传记、行状、墓志、年谱等,对研究历史人物及其家世大有帮助。

7.民族史资料。有的家谱记载历史上少数民族情况甚详,更有些少数民族家谱,它们是研究少数民族史不可多得的资料。如清代蒲慎斋纂修的《泉州蒲氏族谱》是回族家谱,记述了当地回族的一些情况;而辽宁《庄河金氏家谱》则是满族家谱,金氏是康熙皇帝四辅政大臣之一鳌拜的后裔。

8.地方史志资料。家谱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方志中所包含的内容如选举、职官、人物、户籍、祠宇、碑记、艺文等,在家谱中也是重要内容。

9.教育史资料。家谱中一些重要的章节载录了许我教育史资料,如在族规、家法、仕宦录、科甲记、教育志、族墅、传记等就载有宗族教育、学校、科举、劝学措施、教育方法的内容。

10.民俗学资料。家谱还是一个民俗学资料库,一些家谱在家礼和人物传记里记录了许多民俗内容,尤其是在家礼中的婚礼、葬礼、祭礼等中,本地的风土人情、本族的礼仪风俗都有相当的体现。另外,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民俗、岁时习俗、社会习俗、精神习俗等在各地家谱中都有记载。

11.宗教史资料。有些家谱是信仰宗教者的家世记录。在这些家谱中,他们对本家族所信仰的宗教一般都给以说明,同时表达他们的宗教观。还有的对本族人的宗教活动、宗教礼仪和习俗详细记述。

12.重大历史事件资料。中国历史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都不同程度地记录在家谱中,虽然这些记录并不完整系统,但却十分具体,也是研究者获取资料的一个途径。

除以上所述外,家谱还能提供有关古代妇女、古代伦理道德、遗传学、人才学等多方面的史料。由此可见,家谱作为史书之一,其作用是相当突出的。

一、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二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三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四家训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采。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注重家法、国法(二)、和睦宗族、乡里(三)、孝顺父母、敬长辈(四)、合乎礼教、正名分(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五家传 要想深入了解世系表中族人的历史功绩,那就得看家传了。 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词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之榜样,并荣耀家族。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让后代读起来倍感生动形象。 家传之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六艺文著述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甚至堪于”经典史料“相媲美。 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 艺文著述是家族先人的心血结晶,其中的大量珍贵史料文献,有着非常珍贵的参考和欣赏价值。但是,由于艺文著述的种类、内容繁多,而又良不齐,所以还需后人用心整理,方能使家族中的艺文精品得以流传和利用。 同时,我们在续补家谱现代艺文著述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七家谱图像 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副,但一张好的、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将、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记录、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 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1)老照片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2)祖先(遗像、人物画、肖像画)中国历代以来多有大量之人物画及肖像画,其中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先人手泽遗墨。3)风水图(祠堂图、墓图)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4)故居/村庄图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谱书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他们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家谱不仅是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而且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所谓“尊谱施教”,一部家谱,就是一本教科书,它对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子孙后代的影响将会世代传承。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世系表谱的形式,记载一个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体裁。古代家谱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最早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家谱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对于形成地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影响。家谱从“孝悌礼仪、理家穆族之理到做官为民、经邦济世之训”,统括了人生的各个方面。正是对后人修身处世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和为人处事基本原则的告诫。对后人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鞭策激励的作用。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寻根问祖之风越来越盛,海内外同胞回乡祭祖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对血脉亲情的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激发着海内外同胞寻根问祖的热情。

家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而随着时代不断变迁,家谱的形式和作用也在不在变化。家谱自诞生到兴盛都带有很强的政治性,而家谱主要功能在于德育、教育。尊重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仰。另一方面,族谱详详细细地记录着一个家庭、家族的文化,艺术与科学等。

家谱记述着“中华民族由宗族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家谱虽是以记述一家一族为主体的史实,但不容忽视的是,它必然要涉及到多家多族的文化影子,但是每个家族的祖源各有千秋、根深蒂固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古人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家睦邻安,动乱无由,国家又怎能不固呢!而这一切的完成,重要的场所是家庭,最原始最多的渠道是家教,重要的载体是源于谱牒之教化。

家谱历来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教育,故专设家规家训篇。其篇文辞优美,道理至明,哲理深厚,读之朗朗上口:多由本家耆宿所撰。其家规家训,总按修身、齐家、治国三大类统属,止恶扬善,可起“春秋作,乱臣贼子惧”的警世作用。

从家谱的历史渊源可以看出其最原始的功能就是明辨祖宗世系传承。一部完整的家谱,都记载有姓氏渊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最基本的内容。

唯“家谱”,才能引领同姓宗亲寻根问祖,是子孙的根系所在;没有家谱,寻根问祖犹缘木求鱼;没有家谱,追根溯源犹无本之木。我们每个人都承载着祖宗的灵魂。

故“家谱”的重要意义在于“文化传承”,当代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历史事迹。正史的记录毕竟是有限的,范围也不广,而家谱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有利补充,更加生动。如果我们现在珍视和珍藏好家谱,那么将来后裔们了解宗族渊源、文化传承时并有“家书”可阅,有谱可查了!

时代变化,家族文化还有吗

参观一些祠堂,时常也会看到墙上到处有祖训族规,大多是教人学好向善、爱国兴家的内容,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价值不可估量。家族是一种抱团...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