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徐氏伯瑛公房、伯珵公房族谱九续修颁谱庆典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2收藏

沙河徐氏伯瑛公房、伯珵公房族谱九续修颁谱庆典,第1张

乡村的冬天,田地蒙着一层薄薄的霜,透过那层薄薄的霜,可以看到下面坚实的土地,充满着生机。田里的刚刚出土的麦苗是那样坚强,冬天就是这样一个季节,表面上冷酷,其实却孕育着希望。

2017年农历十一月初二日,美丽的大沙河畔的青草镇徐漕小学,喜庆红幅横空而立,遍地彩旗招展,十丈高红球悬天。各地宗亲远道而来,本地宗亲人山人海。界五、顺安等安保组宗亲引导着八方来客的车辆停放,井井有序!人们欢歌笑语,这一天阳光明媚,沙河徐氏伯瑛公房、伯珵公房族谱九次续修颁谱庆典大会在徐漕小学广场隆重举行。颁谱庆典会场主席台布置庄严、祥和。先祖若木公、偃王、竹牖公、斌佐公画像于正前方,神采奕奕,栩栩如生。两旁有文曰:源流东海徐氏先贤千秋彪炳彰青史;派行南州沙河后昆万代昌荣续华篇。

沙河徐氏始祖竹牖公自江西迁潜,居沙河,开疆拓土,图强奋发,人称沙河徐氏,竹牖公支下尧均廷斌四大房,斌佐公传久让公,久让公支下瑛珵蓝璨四房,伯瑛公房人丁兴旺,枝繁叶茂。瑛公幼颖异及长勤学,孝友处家丰富,轻财重义,道德文章。景泰间,边境告荒,公恻然输粟于京,以活民命。帝悦,授文林郎七品服色。成化间,凤阳流民觅食饥饿,公悯之,乃计其数三百余人,给衣散米至麦秋,泣拜而去,道逢巡按刘公疑而赴之,皆曰:我凤阳流民,寄食潜山义士徐伯瑛家以活今归。巡按刘公欣然曰:有此盛德士乎及潜,延而礼之,命有司以羊酒绡绢帛送归。赞曰,山川钟秀笃生我公,东海之表王国之桢,田连三郡有子十一人,捐财输粟名达天庭。

庆典大会由理事会副会长敬东主持,宣布开幕,理事会会长少峰致词,理事会办公室主任复员作财务收支报告,顽强代表伯瑛公房宗亲发言,各地来宾分别致贺辞,尔后,分别隆重颁发族谱。

庆典后,来宾与宗亲们观看了桐城市黄梅戏剧团演出的热闹欢庆的黄梅戏戏《夫妻观灯》、《杨三笑闹黄府》等节目。徐漕村村民自发的舞狮队、青草镇的腰鼓队登台表演。

      沙河徐氏伯瑛公房、伯珵公房族谱九次续修,历经三年四载,理事会宗亲力排艰难困苦,跋山涉水,寻找远迁宗亲录入族谱,无畏无私执着,付出了艰辛劳动,劳苦功高。尤其是编录宗亲高生、金富等全力以赴,特别是少峰会长,以身作则,亲临外地,走访宗亲,研究谱文细慎,解惑答疑,制作世系表,一丝不苟,无私奉献,副会长敬东出资出力,任劳任怨,硕果累累。九续修谱卷三十七本,甚称巨匠之作,参与宗亲忘我无私辛勤工作,贤达至尊。

九续修谱得到了桐城市青草镇传承家谱制作室蒋景龙先生大力支持,在此致谢。

在续谱期间,徐晓、徐浩宗亲出资十万元铺修沙河徐始祖陵园公路,又出资十万元修建飞雁渡湖地久让公陵园,功勋盖伦,贤德无量,伯瑛公陵重新修缮,历历在目,沙河徐氏祠堂复建在即,众策众力,众心所向。沙河徐氏各房族贤精诚所至,续谱、复祠,无往不胜,弘扬正能量宗族文化,在胜利的道路上继续努力!

酉山卯兼辛乙风水好案例

杨救贫高徒刘江东风水传承脉络小述

得到杨筠松宗师堪舆技术传承的几大徒弟有:曾文讪(首徒)、廖瑀、范越风、厉伯绍、刘淼、叶七(挑夫)、邵庭监及刘江东(二,亦是关门,现在说起杨公及其风水传人,很多风水爱好者甚至业内人士,只知有三僚村的曾、廖两家,而作为杨公风水在传承和发展上做出较大贡献的杨公嫡传刘江东,竟然少有人清楚,或者知道其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本文从刘江东的生平及其对杨公风水的实践与传承发展的研究,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杨公风水传承的脉络以及刘江东对杨公风水传承发展的贡献。刘江东传道,不拘姓氏,好学者则传之。不象曾派、廖派仅传本家风水绝诀!

据明嘉靖 15 年(西元 1536 年)董天锡编撰的《赣州府志》记载:“窦州杨筠松,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过虔州,以地理术授曾文辿、刘江东。卒于虔,葬雩都药口坝”。杨筠松为避黄巢之乱来到虔州(赣州),以地理(堪舆、风水)术行于世,创立了形势派风水,一生扶贫济困,匡扶正义,在还流传着许多 他的故事,被世人称为杨救贫,授于都曾文辿、刘江东二徒。曾、刘二人为杨公风水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很多风水爱好者甚至业内人士,对刘江东也不甚了解。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堪舆书籍,对刘江东的生平以及在杨公风水的传承与发展上,做了一些整理和分析,因年代久远,史料不足,只是一些粗浅的分析研究,尤其是在传承及理论上的传承发展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有待进一步的研讨。本文只是给人们了解一代风水刘江东一些参考,同时为人们研究杨公风水的传承发展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刘江东生平

刘江东,字渊则,名子升,别名七碗、添碗、晚年号刘白头,术精堪舆,世称见道先生。生于大唐中和四年甲辰二月初五(西元884年),殁于北宋开宝五年壬申十一月(972年),享年89岁,卜居上老(于都县葛坳乡上脑村,今为曾子村)。据《于都上溪刘氏家谱•刘江东行记》载:“公乃大学士刘韶之后,上世有知虔州者,因家焉。居于都上老。厥祖为卢王参政,因此遇杨公,遂使公授术焉。晚号白头。异处人调市域曰:刘添碗,盖指漆碗上老家话也”。又据《雩都县志》(清同治版)载:“刘江东,上牢人,杨筠松避黄巢之乱来虔州,江东与同邑曾文辿师之,得其术。江东不著文字仅留口诀,执简握要,其子孙传之”。刘江东是杨筠松的主要传人和杨公堪舆理论实践的主要记录者之一,授不拘姓氏,好学者则传之,为杨公风水文化的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著有《经》、《怀玉经》、《海底眼》等行世。

刘江东葬于都葛坳上脑常树庵(今曾子村红星组)东南天字岭半山腰上,今墓尚在。呈望江虎形,王字穴,与其父同葬,墓于1981年重修。

二、刘江东的风水著作及实践

(一)风水著作

据《地理正宗》(堪舆部名流列传•附录)载:刘白头,唐代,著《海底眼》;刘见道,宋代,名渊则,字叔云,云(雩)都人,著有《乘生秘宝经》。⑴

据《人子须知》载:《海底眼》刘白头著。⑵

据《雩都上溪刘氏家谱》(道光十三年七修家谱)中收录了刘江东所著《经》,其中《经序》载:“杨夫子,讳益,字筠松,别号长茂山左,窦州人,唐太和甲寅(834年)三月初八生。……天佑三年(906年)九月寿七十有三。吁九卷青囊从此失矣。幸余时为卢王参军,同邑人曾文辿从游其门,稍得青囊口诀,余特著之,於书曰:天宝至宝家宝,名为,更有《怀玉经》、《海底眼》,以为传家口诀云尔” 。“江东谨将口传十二倒杖作十二落头撰成歌诀曰……以为传家之秘”,“《乘生秘宝经》系至宝经传,雩都见道刘渊则著”。刘江东的后人根据江东口传口诀编著了《刘公葬法》之天宝经葬法。从以上可见,刘江东著有《经》、《怀玉经》、《海底眼》。

又据《人子须知》中载:“《经》珏谢子逸著”;⑶《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中《堪舆部名流列传》也载:“谢子逸,宋代,著有《经》;谢和卿,宋代人,字钰,号玉元子,与刘见道同时,著有《神宝》、《天玉》二经”。⑷从上可知,谢子逸、谢和卿实为同一人,所著《经》与刘江东所著《经》只是同名而已。

(二)风水实践

刘江东从十多岁拜于杨筠松门下,一生从事堪舆术达七十多年,经历唐朝、五代和宋朝,所以书中记载刘江东是唐代或宋代风水师。从事风水实践之久,而跨历史朝代之多,这在堪舆史上实属罕见。而且刘江东一生所用字、号、别称又多,据《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的《堪舆部名流列传》中记载:“刘白头,唐代,著《海底眼》;刘七碗,宋代地理家,会昌人,号江东;刘见道,宋代,名渊则,字叔云,云(雩)都人,著有《乘生秘宝经》”,⑼对此可见一斑,在同一著作同一章节中把一个刘江东变成了三个不同的人。刘江东在长期的风水实践中,坚持杨公风水的传承与发展,他所著的《经序》中载:“杨夫子,讳益,字筠松,别号长茂山左,窦州人,唐太和甲寅三月初八生。……天佑三年九月寿七十有三。吁九卷青囊从此失矣。幸余时为卢王参军,同邑人曾文辿从游其门,稍得青囊口诀,余特著之,於书曰:天宝至宝家宝,名为,更有《怀玉经》、《海底眼》,以为传家口诀云尔”。“江东谨将口传十二倒杖作十二落头撰成歌诀曰……以为传家之秘”。可见,虽然杨筠松的九卷青囊已失,刘江东将杨筠松口传十二倒杖作十二落头撰成歌诀,以为传家之秘传承下去;而且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发展杨公风水,著书立说,对形势派风水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明代王袆(1322—1374)的《青岩丛录》说:“后世言地理之术者分为二宗:一曰宗之法,始于闽中,其源甚远,至宋王伋乃大行。……一曰江西之法,肇于赣人杨筠松、曾文辿,及赖大有、谢子逸辈,尤精其学。……其学盛行于今,大江南北,无不遵之”。宋代地理术已经形成理气与形势二派,其中形势派,因此派主要人物都是江西人,所以又叫江西之法。在《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的《堪舆部名流列传》中所列的堪舆名人,宋代的有一半以上都是刘江东所传一脉。据明嘉靖庚戌张经撰《玉髓序》中载:“至晋郭景纯遂得而祖述焉,斯乃相地攸宗。自余、天乙、玄树、赤霆,非不并列错陈,有裨地理。而近世惟以杨筠松之《画荚图》、刘江东之《金函经》(实为刘江东女婿谭文谟十八世孙谭仲简所著)为准。”⑽可见,刘江东及其一脉对杨公(形势派)风水传承发展的贡献。但刘江东一脉传承至明代几经失传,加上刘江东一生所用字、号、别称又多,到明代真正了解刘江东的不多见,从明代王袆所著《青岩丛录》就可知王袆也不了解刘江东,其实至今也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刘江东其人。

当时,刘江东主要是在赣州及周边的福建汀州、广东梅州从事堪舆术,刘江东和其师傅杨救贫一样,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也是一位有色彩的人物。在寻乌老县城石溪堡北边的山坡上有一座江东,就是为纪念他而建的,该还是寻乌八景之一的“江东晓钟”,到1966年江东被拆建党校,现在寻乌县城还有一条江东路。⑾据《于都上溪刘氏家谱•刘江东行记》载:“公之术甚精,家富而所行不远。惟福汀州而已。”刘江东虽所行不远,但他从事堪舆术达七十多年,也留下许多风水作品。如今多散见于姓氏族谱和各地的故事之中。

刘江东选址布局澄江村。据《千年古村澄江》记载:“谭文谟归隐后,于西元930年前后,其岳父刘江东为其卜居在澄江开基建村。距今约1080年。⑿谭文谟之第九代孙谭文景生于宋真宗咸平五年二月三日(西元1002年),文武全才,授宋仁宗朝都指挥使,出镇汉阳府(1023年-1056年)因其精通祖传堪舆秘笈,识得澄江为,卸任后,于西元1060年前后回迁到故乡澄江村居住。距今950年。⒀澄江村以澄溪河水清澄而得名。这里不仅风景优美,环境更是自然天成。不仅来龙龙势活跃地属真龙正结,开帐后的龙穴亦结成阳宅之平阳局,地势坐西朝东,堂局宽阔明朗,砂护案朝齐备,且明堂四周山势自然形成有似城廊般四围紧密,水势由左流入过明向右九曲而去,天门有开且地户不见出口,江水清澈缓慢而流,风气聚,四季如春,实属难得的。”⒁澄江村首建于后唐时期,次建于北宋仁宗时期,兴于宋元明清四朝数百年间。历经数朝发展,数百年间人丁人才辈出。澄江村至今繁衍人丁十数万之从散居国内外,历代裔孙官贵无数,营商致富亦不在少数。今澄江村已成为江西省首屈一指的风水名村。

选址上老刘氏宗祠。上老刘氏宗祠座落在今于都葛垇乡上脑圩,据《刘氏家谱》载其形势云“来字岺,脚踏湖。左边左旗山,右边旗山面。七星过塅腰带水,前面公案桌,后面笔架山。” 相传为刘江东卜居上老后选址。在上脑村还流传杨救贫为刘江东选墓穴而考验刘江东的故事,今墓尚存。现为刘江东与其的合葬墓,在于都上脑村西南天字岭半山腰,碑文:“彭城刘氏,生殁于载谱,本处尚书庵屋背,巽山乾兼辰戌向,吉度分金。七世祖考刘公川鲁老府君、八世祖考刘公江东老府君之墓,一九八一年重修”。

刘姓风水传人(不一定是刘江东先师直系脉络传人):

1,唐宋元朝:谭文谟(刘江东女婿)、刘谦(江东(五世)孙)、谭仲简()、刘秉忠(元朝国师)、刘福通(元未)、(明代)、刘云正、、刘云峰、刘云岫

2,清代及:刘耀川(清代)、(清中)、刘月泉、、刘潜、刘若谷(清初,广东阳春市三甲镇刘氏宗祠)《地理千金赋》、刘一明、刘沅、刘家好(不过五)、刘文澜、刘礼让(清未)、刘留地、刘子华、刘舫、刘训升、

3,近现代及现代有:刘大均、刘广斌、(第22代孙)、刘传山、刘凤鸣、刘东泉(李定信高足)、刘乃华、刘国胜(刘江东一脉37代传人)、李唯弘(38代传人)、戴贵忱(刘江东一脉第38代传人)、刘文飞等笨军 络红人。

堪舆传承脉络小理:

(一)总脉线汇总:杨公筠松传曾文遄/刘江东/胡矮/李子华-刘颖(刘江东次子)-刘性存-刘隆——深——乐玄——渊——德真——均玉——均宝——时习——信叔——厚峰——云岫——世仁——世良——宗题(显)——敏政——岐山——伯巍刘忠-刘长庚--刘汉明-刘水源/吴星亭-刘兴旺/刘舫–刘铁炉/刘励生(迁台)-刘礼让-刘江锡/江晃-刘鸿基

(二)谭家脉络传承:杨公筠松传曾文遄/刘江东-谭文谟-谭昭-谭师渊-谭憀轩-谭玉山-谭浚川-谭遁庵-谭辉山-谭碧涧-谭文景-谭山泉-谭江叔-谭勒山-谭铁山-谭辰峰-谭德新(辛)-谭以信-敦素(谭宽,18代)-(表侄)

(三)脉络传承:田-刘琏(长子)刘璟-刘廌-刘瑜-刘世延- 刘荩臣-刘孔昭—–

(四)刘励生传承脉络:刘江东真传一脉-刘长庚--刘汉明-刘水源-刘兴旺/刘舫-刘铁炉/刘励生(迁台)-刘礼让-刘江锡/江晃-刘鸿基-刘润才。

刘江东先师作品:

1.江西省于都县葛坳乡澄江村谭氏宗祠:澄江村初起是由唐末风水名师、中国风水文化创始人杨筠松之高徒刘江东,为其女婿谭文谟所选址布局的,

2.刘氏祖地:喝形梅花落地”乌县菖蒲乡水晶寨的

3.墓(墓):寻乌县东江源头三洞村的髻坑。

4.孙誗(chán)儿子孙实夫妇合葬墓(喝形美女照镜):来龙马驾山,艮龙正针过脉,寅兼艮(微兼,59度左右)入首。数据:坐子山午向兼癸丁(4度左右),原左侧大河水前当堂,左边来水卯兼乙,水口丁兼午。

5.赣南刘氏宗祠:该祠在左乾水(元辰水)与正前方甲水(支水),合丁方。若考虑堂局端正立向的话,水该出丙方水局水口,但墓库水上堂为败局,刘公巧妙地立庚山甲向兼寅申,变水出丁方之木局,收生(乾水)旺(甲水)上堂,此祠堂刘氏几百年人丁兴盛,官富不断。

6.刘江东墓:葬于江西省于都县葛坳乡上脑书庵(今曾子村红星组)东南天字岭半山腰上,今墓尚在。饿虎望江王字穴形,王字穴,与其父同葬,墓于1981年重修。理气分析: 入首来辰龙(周天125度),立巽山乾向兼辰戌,(周天134度),右前子兼壬水来(周天355度),左前出戍兼辛口(周天295度)。

7.梅州富豪一世祖祖坟:“饿猪拱兜”,广东省梅州市梅县白渡嵩山溪口是兼卦的北斗七星打劫:据曾氏家谱与碑文字,此坟乃是明朝刘江东后裔所建,丑龙入首,祖坟立壬山兼亥坐室宿5度中,现在为亥山兼壬坐室宿7度。:左边辰水来,内水又出辰囗

8.广东省梅县径义的山之:刘江东的最后30余年是在广东梅州地区度过的,最后老死在丰顺境内(径义)的“”。

9.丰顺建桥张氏祖祠:开族地“坐莲”形,辰山兼乙,水走戌乾亥。

10.广东丰顺“张氏围”:总祠立酉山卯向兼庚甲,丁酉丁卯分金。大河从坤方流入此镇,绕“张氏围”北门而过,向乙辰方。“张氏围”有东南西北四门,里面有总祠和各房份的大厅。西门立卯山酉兼甲庚,丁卯丁酉分金;东门立的是酉山卯兼辛乙,辛酉分金;北门立巳山亥向,朝逆水;南门立子山午向兼壬丙,丙子分金。

风水古村澄江村与刘江东渊源

地址:位于江西省于都县葛坳乡,地处江西省东南部属于于都县境北边,北近宁都县交界处西依兴国县境东靠瑞金。澄江村于2006年被赣州市文化局公布为之一批“不可移动的历史文化古迹”(于都县唯一入选的村庄)。

澄江村初起是由杨筠松之高徒刘江东,为其女婿谭文谟所选址布局的,也是谭文谟家族的起基繁兴之地。历经数朝发展,数百年间人丁人才辈出。今澄江村已成为江西省首屈一指的风水名村。

近年来海内外风水研究者前来此地就是考察风水刘江东所选址并规划布局的风水名村。

据考证,澄江村的开山祖是谭氏家族。谭氏本为姬姓始于周朝。传至第十七代孙谭文英时,乃迁徒湖南定居,再至南朝宋元嘉末年时,其裔孙谭衍昌科中元嘉末年进士官任都蔚,后因暗留妃子于家中而获罪出贬于江西抚州,后便定居于抚州谭坊。至唐宠宗元和年间谭衍昌第十六代孙谭寅郎阶其儿子谭全播再由抚州至宁都的斫柴岗。

谭全播于唐僖宗朝科中进士官至太蔚封金紫光禄大夫,后于后梁乾化二年(912年)受后梁帝赐封为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居于赣州城内。延至次子谭文谟因袭其爵位又续住於赣州城内。

唐朝末年黄巢之乱入侵长安城时,当时在唐都长安城任职金紫光禄大夫的杨筠松亦随军出城南逃。半路中结识时任武昌太守的廖銮,他也因黄巢之乱而想回乡避难,因同朝为官而相谈,又两人皆为故话语投机而后相偕同行。及至江西廖銮家乡时,因受廖銮极力慰留又见廖銮家乡属地风水及佳,遂暂借居于廖銮宅内。

黄巢之乱中有一洛口镇镇人氏名卢光稠,因一心保卫乡人遂偕其表兄谭全播防卫军据赣称王,廖銮有一族亲名廖爽便任职于卢光稠军中任一武将后升任刺史,卢光稠因听得廖爽提及族亲廖銮之名便前往廖銮家拜会,而同时认识与廖銮同座的杨筠松。

唐僖宗咸通十五年(874年),卢光稠卢卓死亡,卢光稠便前往廖銮家礼聘杨筠松为其卜葬于八都球田岗之坳塘,又名长岭里的旗形山的旗尾穴内墓坐酉向卯,葬后数月卢光稠因受旗形之火山快速之力量,即升节度使加平章统行事之爵位。事过六年后的唐广明元年(880年)时,卢光稠母亲曾氏过世,卢光稠又礼聘杨筠松前往卜葬于宁都县洛口镇麻田村龙马形的钳穴内,墓坐辛向乙,此墓更使卢光稠子孙发官贵十数代而不随。卢光稠本人从此更加声势日旺,不但拥兵数万且威镇赣州主政长达26年之久。

卢光稠母亲曾氏外家有一名为曾文辿的人是卢光稠表弟,就在卢光稠内任职参军,见杨筠松之堪舆术如此专精便偕其大哥曾文遄及其三弟曾文迪等,同拜在杨筠松门下学习堪舆秘旨,同时谭全播次子谭文谟之岳丈刘江东,闻讯后也经谭文谟介绍而拜进杨筠松门下学习堪舆精术。而后谭全播便聘请杨筠松前往堪查其祖坟,经杨筠松堪查谭全播各门祖坟后发现谭全播祖父及的坟墓皆稍有缺失,遂央求杨筠松为其祖父谭胡的骨骸改葬于葛坳乡的连狸吐舌形穴内,又将其谭寅郎骨骸改葬于光化里表富塘的中元夫子嵊穴内。此后谭全播便于乾化二年(912年)受后梁帝赐封为虔州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从此执政虔州长达七年,直至85岁死亡为止。

全播死谭文谟接掌职位,执政虔州而续居住于赣州城内。谭文谟因娶刘江东之女刘氏为妻因而得到刘江东传授堪舆秘笈,而后自行卜居于潭布,后又三坳之石桥头,时岳父刘江东前往堪查后因觉不甚理想,便出面为其女婿谭文谟寻得澄江之而再次迁徒澄江定居。自此谭氏一门开使人丁大旺,后因人口众多便有裔孙外迁散居各地,有的迁回原居地石桥头,有的迁至异邑,数代间开枝散叶繁茂无数,同时官贵无数富商亦分布于各地。

谭文景为谭文谟第九世孙,原出生于宁都石上乡斫柴岗,于宋代时官任都指挥使出镇于汉阳,于宋仁宗时辞官还归故里,谭文景因亦习得先祖谭文谟延传下来的堪舆秘旨精华,故当回祖居地澄江堪查后发现澄江确是一块非常难得的,便回迁澄江祖地开基发展。

谭氏一族代代有人继习堪舆术,除偶有为人扦葬外,还常有外人求教但皆疑于祖传之规而不予授教。直至渊传至第裔孙谭举宽时已近元朝末年,谭举宽虽学得一身天象堪舆及卜巫之精华,但疑于世局不稳致并未外出发展而隐于澄江潜修。平日除偶于受乡人之邀而外出为人卜葬外,余时皆留于澄江过着诗书写作平静的日子。

直至谭举宽年老时适有其表侄婿刘基前来求教,此时的谭举宽正因其子并未继其志而学习堪舆术,而孙辈又年纪尚幼正恐于此术失传之际,适有刘基前来求教,谭举宽心想,刘基虽为外人但亦为其表侄的女婿,虽为姻亲的晚辈,但也可论为亲人。又见刘基之长相骨架贵气甚重,且见刘基之个性颇为隐重谈吐也颇有内涵,于是谭举宽自渡如今而将祖传之堪舆功夫传予刘基相信祖灵必能谅查才对的,便收刘基为徒并将其先祖所留之堪舆正宗之观龙查脉及点穴之法尽授予刘基。

参考文献:

1、《雩都上溪刘氏家谱》(道光十三年七修家谱)

2、 澄江《谭氏首联族谱》、四川《谭氏家谱》

3、(同治版)《雩都县志》

4、⑴、⑷、⑺、⑼、⒃、⒅周文静、王振驹、钟琳、李乃龙注译《地理正宗》,广西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第560-563页

5、⑵、⑶徐善继、徐善述著《人子须知》中“引用诸名家堪舆书目”,

6、⑽宋张洞玄撰、宋刘允中注释、宋蔡元定发挥,《玉髓》,

7、⒆ :赵九峰(清)、校注:赵梦麟(清)、整理:吾为,《地理五诀》,文库

8、⒄谭宽著《金函经》,

9、⑸曾祥裕著《黄陂: 风水廖瑀故里》一文, 风水宜人博客

10、⑹胡玉春著《中国风水文化地三僚》,赣新出内准字第0006313号,2008年9月之一版,第11页

11、⑻李定信著《四库堪舆类典籍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第26页

12、⑿、⒀、⒁谭年清主编《千年古村澄江——人文景观辑》,赣新出内准字第0009096号,2013年之一版

13、⑾、⒂龚映华著《风水赣州》,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之一版,第45-48页

(选自微信 “柚子郡”2022 -09-30,有删减;供稿;于都县志办)

以上就是与酉山卯兼辛乙风水好案例相关内容,是关于风水的分享。看完酉山卯向兼辛乙批解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1、洋务派骨干刘铭传生平简介2、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有怎样的事迹?3、1885年,台湾正式建立行省,第一任巡抚是4、刘铭传的重大事迹洋务派骨干刘铭传生平简介

刘铭传(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因排行第六、脸上有麻点,人称刘六麻子,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潜山麓人。清朝名臣,系台湾省首任巡抚,洋务派骨干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洋务派骨干刘铭传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刘铭传生平简介

刘铭传是清朝末年的人,他家住安徽省,是合肥县人。刘铭传生于1836年,卒于1895年,字省三,他也是著名的淮军将领。那么刘铭传简介是如何介绍他的呢

通过刘铭传简介知道他童年的生活并不好,生活很艰苦,他在十一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不过他后来也并没有像很多贫穷的孩子那样长大之后考取功名为官,他在十八岁的时候不再读书,流落山中做起了劫匪。在1856年的时候他的母亲被受到牵连自杀身亡了,他在被伤不已还乡去做了团练。

后来刘铭传想加入太平天国,但并没有这样做。1857年的时候他入狱了,因为当时他没有答应合肥知县的求救,不久后他才被放了出来。李鸿章手下招兵后他跑去投靠淮军,开始了对太平天国的战争,在这里要提到一件事,刘铭传还未加入淮军的时候他还是反对清政府对抗太平天国的。公元1862年的时候,太平军向清政府投降,上海浦东被收复了。

1864年他被晋升为直隶提督,是因为他当时率领部队攻克常州,俘虏了陈坤书有功。1867年的时候他因将东捻军领袖军任柱击毙,被封为男爵,可是不久之后他又从马上摔落下来受伤昏迷了。昏迷一个月之后,李鸿章从紫禁城求来了一枚丹药,他服用之后才醒了过来。

他在功名越发高大的时候被人诬陷,刘铭传冒功的流言四起,最后彻底激化了湘军和淮军之间的矛盾。刘铭传于1868年辞官回乡,搞起了建设家乡的活动,创办了肥西书院,修建祖祠。

刘铭传后人

关于刘铭传后人,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时间,牵扯到了“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的虢季子白盘,这件宝物历经百年沧桑之后,刘铭传的后人将此宝物挖出来献给了国家。

刘铭传的后人刘学亚在说到这件宝物的时候很是感慨万分。1864年,刘铭传奉命率军与太平天国交战,攻打常州。在一天夜里,刘铭传巡查军营的时候在马槽无意间发现了里面的虢季子白盘,原来这竟然是商周时期青铜器。

刘铭传思前考后觉得在战乱的时期虢季子白盘肯定会再次流落,命人将它送到合肥老家,并修筑盘亭,让人看守。刘铭传死后,虢季子白盘便成了刘家的传家之宝,每到了祭祀的时候大家都来轮番祭拜。

刘光亚说在一九三五年他的父亲刘肃曾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这护盘的重任便落到了他的身上。刘光亚还说,当时有个美国人想来用移居美国,赠房产的条件引诱刘家拿出虢季子白盘,但被拒绝了。后来这样的事情屡屡出现,但都没能将虢季子白盘献出去。后来日本人想用大笔金钱来换,但刘肃曾照样送客,他说他是中国人绝对不会卖掉国宝,做不肖子孙。后来的七七事变,刘肃曾将虢季子白盘藏到庄园的地下,放出风声说宝物早被运走,转移了日军的注意力。之后刘铭传后人将宝物送给国家保护,不流落国外。这件宝物也是不被容许流进国外的,刘铭传后人这样做也是不希望它被国外的人拿走。

刘铭传故居

刘铭传是合肥地区的人,他在清朝年间曾经参加过许多的战争,开始的时候只是开办了团练,后来因为表现的非常出色而受到了上级的赞扬,他的职位也开始不断的上升,不久之后就升到了总兵的职务。在1884年的时候开始管理台湾地区,并且担任巡抚的职务。在台湾进行了军事、经济等许多方面的改革,因此一直都非常的有名望。而刘铭传故居则是他在合肥地区的居住地。

刘铭传故居原来有上百间的房屋,在合肥当地是一个规模很大的私家宅邸,但是现在保存下来的却并不是很多。在刘铭传故居的周围环境都十分的清雅,风景也非常的秀丽,现在那里仍然有当年他亲自栽培出来的玉兰品种,尽管历经了多年的风霜雨雪,但是仍然十分的高大健壮,如今已经成为当地的市树。在故居的周围还有两道非常深的沟壑,里面的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金河水。而围墙则是全部采用石头建造而成的,上面还有五个碉堡。

在刘铭传故居的正厅是一座西洋风格的二层小楼,总共有三间房子,看上去十分的精致小巧,二楼主要是用来收藏书籍,而楼下才是平时住人的地方。在北方还有一个两层高的钢叉楼,而在钢叉楼的后面则是盘亭,四周到处都是水,想要过去只能通过中间的石桥。在盘亭的北面则是用来会客和举办宴会的地方。而在这个会客厅的后面则曾经是主人用来放置弹药的地方。

1近代史人物评价论文范文

2朝鲜高宗李熙的生平介绍

3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简介

4洋务运动领导者奕欣生平简介

5清朝经学家王_运生平简介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有怎样的事迹?

刘铭传是一个讲近代台湾发展绕不过的一个人物,曾国藩评价他有帅才,曾把太平军打的节节败退,先败东捻军,后又以收平西捻军的全功而晋爵一等男爵。之后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法国舰队,为国争光。但刘爵爷可不只有帅才,他治理台湾所取得的成就更令人惊讶,更是被誉为了台湾近代化之父,帮助台湾实现了第一波快速的发展,听闻台湾被割让后,他本人忧郁吐血、不久后就病逝。

刘铭传是安徽人,而且家里头世代务农,后来又因为看不过乡里土豪横行霸道,夺了人家的佩刀反手一刀把人家劈了,之后又振臂高呼拉了一帮人开始了团练生涯。要说到这,也还只是草莽英雄,成不了大器。但刘爵爷到底是有远见,在朝廷攻打太平军受挫急需征兵时,刘爵爷马上带着手下一干人投了军。从草莽摇身一变成了有名有份的官兵。

雪中送炭到底比锦上添花强。曾国藩很看重手底下这帮“草莽”新兵,待遇给的都和自己手底下的湘军一样,而刘爵爷又是自己这一帮人的主心骨,就当了自己这一帮人的营官。有装备有粮草还有一帮服从命令的兄弟,刘爵爷开始了神一样的的人生。

刘铭传打太平军,几乎是派到哪里就胜到哪里,一路上实力越来越强,官也越做越大。年仅28岁就做到了清朝军队的最高军阶—提督。但在一路高升的过程中,刘铭传也得罪了不少人,有些是抢军功得罪的,有些则是身为武夫的刘铭传说错话得罪的。但人非圣贤,刘铭传也有犯浑的时候。

1867年正月,刘铭传为了争功,率“铭军”冒进,遭遇太平军东捻军,被杀的大败,差点就为国捐躯了,好在友军鲍超及时杀到,不仅救了刘爵爷还反败为胜。但刘铭传不但不感激,反而把自己失利的锅甩到了鲍超头上,鲍超功劳没挣到还无端受了个处分。虽然之后李鸿章为鲍超请功平息了这事,但军中本就忌讳抢夺军功,何况刘爵爷还恩将仇报,可想而知在一众同僚中这事影响有多恶劣。后来刘铭传被弹劾赋闲在家,与此不无关系。

刘铭传被革职只是因为军中闹事,被弹劾举荐非人。本来这事好像也不是啥大事,主动认个错受点小罚就完了,但偏偏就因此被革职了。这换谁估计也平衡不了。刘铭传心灰意冷,索性回到了老家过起了清闲日子,这一过就是十八年。人生有几个十八年?直到听闻中法战争爆发,47岁的刘爵爷才愤然而起,准备杀敌报国。

清政府也寄希望于这位常胜将军能给自己挣回点颜面,命爵爷督办台湾军务。1884年,法军进攻基隆,刘铭传率部下奋勇抵抗,而这场抵抗持续了半年之久,终究以少胜多。直到1885年,清政府“乘胜即收”,与法签订条约,这场保卫战争以中国的英勇抵抗最后胜利结束。台湾民众在这场战役里始终与清守军同仇敌忾,共御外敌,这场胜利其实也是全台军民的胜利。

有了这场台湾的保卫战,刘铭传在台湾也有了一些民众基础,清廷便索性任命刘爵爷为首任台湾省巡抚,把一个武夫丢去治理台湾,也不知道清政府如何下的这个决心。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刘铭传不仅治理了台湾,还打理的相当的好,为后来台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铭传一到台湾,首先把建制给敲定下来,把台湾行政建制定为三府、一州、十一县、四厅,这些也为后来台湾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接着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刘爵爷抓了不少蛀虫,又提拔了许多为台做出贡献的人才,稍稍稳固了大战后台湾的局面。但真正让民众稳定的还是民生。

首先是平内乱,台湾当地有土著,即高山族人,当时清人称他们为番人。番人不得教化,一些未经招抚的番人出现了杀害垦民的事件。这里刘铭传就没有发挥武夫本色,一股脑都杀了。而是派兵过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咱们都是朝廷赤子,一视同仁,分什么里外,又何必打打杀杀?当然,愿意接受招抚的自然大家皆大欢喜,不愿意还继续闹事就只能用兵了。

刘铭传这一手恩威并施,民族大团结的政策收效甚著,“半岁之间招抚四百余社,剃发归化逾七万人”可见其功。此后刘铭传教番民耕种,操办番民学堂,教授番民知识,甚至还编写了一首《劝番歌》,对番民教化显著。民族团结平息内斗也只是民生的一部分,另一部分自然就是衣食住行了。想要生活的好,首先得有钱,想要有钱,工商业就得发达。

所谓,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是商业发展的命脉。1887年沪尾至福州川石山海底、安平至澎湖妈宫港海底电缆铺设成功,保证了台湾与大陆的通讯。之后爵爷又效仿外国设立邮局,于1888年在台北设立邮政总局,发行邮票,这相比于当时用驿站传送消息不知道先进便捷到哪里去了。随后又成立了轮船公司,与外国商轮展开竞争,毕竟台湾是个岛屿,水路至关重要。

刘铭传还主张修建铁路,他认为铁路对于海防极为重要,对于商业也可以“繁兴商务,鼓舞新机”。这就十分有远见了,要知道在当时汽车可不普及,铁路运输比之车马驼运不知效率高了多少,所谓时间就是金钱,兵贵神速,这点不管是对于商业还是海防都极为重要。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台北至基隆段铁路在1891年竣工通车。这是中国第一条自己花钱自己建造自己控制的铁路。

刘铭传对于台湾的治理是极有成效的,刚开始台湾每年还要朝廷每年支援80万两白银,五年后就不用支援能自给自足了,而且一系列措施为台湾近代化建设建立了资金基础,与台湾来说,刘爵爷是当之无愧的台湾近代化之父。

可惜刘铭传因为在税务问题上被弹劾被迫离职,离开了经营7年之久的台湾。不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拱手让人,这让刘铭传备受打击,十分难过。最终忧思难解,口吐鲜血。据传刘铭传曾面向东方高呼“苍天啊,还我的台湾!”。刘铭传于1896年一月病逝,享年六十岁。

台湾被日本占领后,林朝栋仍然穿华装拒不归日,说:“吾不忍负刘公也!”刘铭传治理台湾的功绩由此可见一斑。

本文作者:白明

审核:国师

1885年,台湾正式建立行省,第一任巡抚是

1885年,台湾正式建立行省,第一任巡抚是刘铭传。

1885年清廷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在台湾任职期间,修建铁路,开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事业,促进台湾贸易,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了台湾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台湾防务也日益巩固。清廷加刘铭传兵部尚书衔,帮办海军军务。

1890年刘铭传因通商口岸税务问题上与外商交涉及基隆煤矿招商承办等事,遭到顽固派官僚的激烈反对和清廷的严厉申斥,忧病交加,被迫向清廷提出辞呈。次年清廷准其辞职。刘铭传怀着忧郁之心乘船离开他苦心经营7年之久的宝岛。

扩展资料:

刘铭传是推动台湾现代化建设的先驱者,有台湾洋务运动之父和台湾近代化之父之誉。1896年1月12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已辞职居住老家刘新圩的刘铭传得知自己一生中花最大精力创置的台湾省被割让给日本,忧愤而逝。

1956年,为了纪念清朝台湾巡抚刘铭传,包德明博士与李应兆博士共同创办了台湾铭传大学。2011年4月12日,刘铭传遗骨葬到其故里肥西大潜山麓,并建有刘铭传墓园,作为肥西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铭传

人民网—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抗法保台

刘铭传的重大事迹

刘铭传的重大事迹如下:

1854年在家乡举办团练,对抗太平军。1859年协助湘军攻陷六安,朝廷授给他千总的军职。1862年刘铭传带领自己训练的团勇投奔李鸿章,被编为淮军铭字营,在苏浙地区从事镇压太平军的活动。因为他军功卓著连升为都司、总兵。

1865年至1868年先后跟随曾国藩、李鸿章围剿捻军,升任直隶提督,加封一等男爵。1868年10月率军入陕西镇压回民起义,后来因为生病而返回,1880年上疏朝廷,主张向洋人借债来兴修铁路。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奉命督办台湾军务。刘铭传采用灵活机智的战术击退法国舰队对台湾的进攻。

1885年台湾设行省,出任台湾首任巡抚。在他任职期间,兢兢业业,大力开发台湾,加强海防,增筑炮台,整顿吏治,丈田轻赋,兴修铁路,开办煤矿、铁矿及兴办新式学堂,为台湾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1891年刘铭传因病辞去了巡抚的职务。

扩展资料:

刘铭传主要功绩:

1、奠定建制

刘铭传到台湾各地巡视、查勘,于1887年10月正式提出新的行政区划方案,全台行政建置定为三府、一州、十一县、四厅,从而基本奠定了台湾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

2、整顿财政

刘铭传注意开源节流,重点抓好了清赋和整顿厘金两项工作,为台湾的近代化建设提供了资金基础,台湾刚建省时,经费不能自给,需要中央的财政补贴和福建的协饷每年共80万两白银,经过刘铭传的整顿,五年后就取消了福建的协饷,并且不要中央财政的补贴了。

3、发展教育

刘铭传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在全台各地开办了几十所书院、义学、官塾。于l887年3月兴办了一座“西学堂”,开设英文、法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术、理化等课程。当他被迫离开台湾以后,他把朝廷历年来给他的养廉银和赏银,都留在了台湾的西学堂和番学堂。

-刘铭传

我也是刘家后人,再查刘公十六世入四川营山县的状况呢?听老前辈的爷爷说广东长乐县一同外迁的有十六世的几位祖宗,一个到四川营山,一个到广西河池,我就是广西河池十六世公的后人,我现在是二十二世了

沙河徐氏伯瑛公房、伯珵公房族谱九续修颁谱庆典

乡村的冬天,田地蒙着一层薄薄的霜,透过那层薄薄的霜,可以看到下面坚实的土地,充满着生机。田里的刚刚出土的麦苗是那样坚强,冬天就是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