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资料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2收藏

孟子的资料,第1张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政治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的道德是天赋的。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本质特征。他说:“仁义礼智根于心”,“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称为“四端”;有的人能够扩充它,加强道德修养,有的人却自暴自弃,为环境所陷溺,这就造成了人品高下的不同。因此,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孟子对于士阶层的要求是严格的,认为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也要奋发向上,把恶劣的环境当作磨练自己的手段。应该做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如果遇到严峻的考验,应该“舍生而取义”,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可放弃道德原则。他认为通过长期的道德实践,可以培养出一种坚定的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所谓“浩然之气”。这种气“至大至刚”,能够主动扩张,充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的性善说是一种道德先验论。宋代以后,为理学家们普遍接受,成为正统的人性论思想,影响深远。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关于天人关系,孟子认为天与人二者是相通的。从天的方面来说,天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人事的一切,都是由天决定的。从人的方面来说,不仅人的善性来自天赋,而且人心的思维功能也是天所赐与的。人心具备天的本质属性,只要反反求诸己,尽量发挥、扩展自己的本心,就可以认识天。

  孟子极力追求尽心、知性、知天的精神境界。为了达到这种境界,他提出了一套道德修养的方法和认识论的思想,强调主体的自觉、向内追求,认为如果达到了这种境界,可以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孟子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学大师,是中国传统儒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孟子思想是上承孔子、下启荀子秦儒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影响和思想影响。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人。《孟子》一书已被中国学者和外国传教士介绍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闻名的瑰宝,孟子思想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也被称为“亚圣”。

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今天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

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告诫,那么《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孟子思想的核心是:“大丈夫精神”。孟子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后裔及其字辈谱

孟姓人口2006年统计,排行第73位,达324万,2007年统计显示,孟姓按人口排序为第70位。

据同治版《孟子世家谱》所载,孟氏行辈的确立是从明代景泰二年(1451年),亚圣孟子56代孙孟希文始授翰林院五经博士,并主奉祀事时开始的。从56代“希”字辈,至105代“昌”字辈,共50个字,也就是可供50代人的辈份用字,一辈一字。这50个字是: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第一行,十个字为明太祖于洪武二年(1369年)年御批;第二行,十个字是明崇祯二年(1629年)批赐;第三行,系同治二年(1863年)批赐;后二十个字为民国七年(1918年)北洋政府所批。

孟子后裔北京联谊会

性质 本会是热心于孟子及其学术思想的孟子后裔自发成立的松散型、非盈利性的社会团体,其一切活动必须在我国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

宗旨 热爱和关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孟氏家族优秀历史文化,开展对孟子及孟氏历代先贤的优秀思想和文化进行研究与宣传,溯本探源,弘扬祖德;促进孟氏宗亲的广泛交流与联谊,增强团结与合作;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领导组成及简介

会长:孟庆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蒋兆和、叶浅予、刘凌沧,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出版社副总编兼《连环画报》主编、《中国艺术》副主编,国家图书馆咨询专家等。)

常务副会长:孟宪忠(中共中央办公厅人事局原局长、机关党委副书记,现任中办老年大学副校长,中办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中国榜书研究会顾问。)

副会长:

孟繁锦(中国楹联学会会长、曾任军委空军政治部文化部长多年,是空军代军歌《中国空军进行曲》歌词的执笔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空军老干部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孟天宇(国家职业标准书法技能鉴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汉字书写评定委员会副主任、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副主席、海峡两岸书画印名家联谊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九州书画家协会主席、《书画产业报》社社长兼总编、中国人民大学教师书法培训总指导兼博士生书法客座导师、中国书协会员等职。)

孟庆利(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副秘书长,人民画报书画院院长、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常务副会长。)

孟令芳(北京书法家协会原秘书长,北京书法报常务副总编,艺术评审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文联理事,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神舟博古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孟繁禧(北京市海淀区书法家协会代主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秘书长:孟祥龙 (人民政协报社事业发展部副主任。)

副秘书长:孟繁臣(中华台商服务中心理事长。)

宗族的亲情联谊活动,其本质就是一种传统文化活动,通过亲族之间的来往、团结、和谐关系,表达的是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带来的是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对传统文化的召唤,对传承文明的迫切。看起来是私人的家族宗亲活动,一个家族的命运,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从来都是与国家紧密相连。由此更能能动关爱家庭和国家的游子情怀。一个个鲜活的寻常百姓的故事,讲述对先祖的几年,对幸福的感受,抒发着故人与今人,过去、现在与未来,以及国与家之间那种庄重而温馨的情节,见证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其内涵之深邃,其意义之悠远,都是可以理解的。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邹国(今山东邹县)人。东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後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後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生卒年月因史传未记载而有许多的说法,其中又以《孟子世家谱》上所记载之生於周烈王四年(西元前372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西元前289年)较为多数学者所采用。

孟子的资料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