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完整的家谱基本哪些常见内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1收藏

一部完整的家谱基本哪些常见内容?,第1张

一、谱名

谱名中最重要的是谱籍和姓氏,即是什么地方、什么家族的家谱,为什么这样要这样写?更准确的反映家谱作为“史书”来反映信息,不然,编修的人当时明白,经年累月之后,转之何人何地?便无从查考,给后人寻根带来巨大困难。

二、像赞

人物像赞有各种表达,或始祖,如三皇五帝,也可以是近祖,或者迁祖,还可以是自古到今的家族内非凡的人物,特别杰出的人才。以昭示后人发奋图强。

三、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四、目录

全部家谱内容提要,以便检索。

五、谱论

谱论,即谱学理论,从司马迁开始历代都有名家,如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朱熹,王阳明,比如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曰:“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郡府县志,一国之史;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

六、凡例

凡例,即修谱的原则,规定,比如哪些人可以入谱,哪些人不能入谱,对人的次序的排定,哪些内容怎么去写等等,就是规定家谱里面都有什么,这个显示出编修之人的主观态度,如明朝家谱对女性入家谱,就很明确的规定:丈夫之后跟原配,接着依次是:继配,侧室,妾,纳,除原配外,这些二三四五老婆不可以有名字,原籍,生卒,等,这个男尊女卑的“名分”观念,尤 是对女性的一种变态的歧视。

七、家训

不要误解,《家训》不是家谱内容,这里为了突出家训的内容做个配图,中国是家天下的社会结构,名门望族是一大特色,家训家风起了很重要的教育作用。

八、世系

世系是家谱内容的核心部分,从家族第一世开始,记载其生卒,婚配,事略,墓葬,其人如何?一目了然。

九、传记

传记,不是每个人都有,是对家族内的杰出人物,立功立德之人的具体描写,反应出这些人物的杰出品质, 垂范后辈,是榜样力量。可分内传。外传,内传是五服之内,外传是五服之外,还有列传,分门别类,比如家佣,二三四老婆中的贞烈之妇,可做列传,这已经不适合今天。

十、谱跋

上图是梅曾亮的家谱跋语,他自夸了一下,“知岩”以乡兵保障宣州,然后对家族的分派流迁做了陈说,所以跋语就是做谱之后的感想,经验,过程等含有者的寄托之语。

十一、领谱字号

家族支派繁多广布,必须有字号,作为验证, 跟对号入座一样。家谱一般就包括上述内容,除此之外比较重要的包括,祠堂,敕封,艺文,契约等还有一些图表,制作时可根据原谱内容确定。没有原谱,就必须另起创谱,不使历史中断,再根据个人情况确定内容。

家族之有谱牒,犹如国家有正史,州县有方志,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编修族谱的传统,而且把谱牒提到很高的地位,早在远古三皇五帝时代,各个部族就有专人记录本部族传递世系。到夏商周三代时,国家还设有史官,专门记录王室以及各贵族的世系,并汇集成书,如周代的《世本》,就是一部各姓世系总谱。魏晋时期,家族修谱之风盛兴,于是在皇室和贵族世谱之外,又涌现了大批各姓的宗谱和各家族的家谱。此后数千年来,修谱之风在中国长盛不衰。

中国的谱牒通常称委为"家谱"、"族谱"、 "宗谱",或单称为 "谱",小一点的只记录某一支系某一家族的又称为"家乘"、"家牒"、"支谱"、"房谱"、"祠谱"、"坟谱",大一些的记录多个子系家族的称"通谱"、"大成谱"、" 统谱"、"世谱"、"集成谱",记载皇室家族的称为"玉牒"。 此外还有记录众多姓氏的姓氏学书籍如"万姓统谱"、"百家谱"之类。

家谱其体例古代有所谓苏式谱和欧式谱之别,是由北宋欧阳修、苏洵分别创造,俗称欧式族谱和苏式族谱,大多记载家族宗系、规模、演变等

一,欧式家谱

欧式家谱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庐陵郡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是我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在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到英宗时,又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后居颍州(今属安徽省),卒于家欧阳修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欧阳修是杰出的应用文章家。他一生著述颇丰,《欧阳修全集》(中国书店1986年版。本文所引欧文皆出此集)有文章2651篇,应用文2619篇,可见他的文章写作主要是应用文写作,欧阳修主张应用文真实,一是为了应用,二是为了传於后世。二是简洁质朴。

欧阳修也从谱学理论上进行探讨,提出了编修族谱的方法与体例,并编出自家内容全面、形制科学的族谱,成为后人修谱的规范。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欧式家谱

欧式家谱仿史记年表,其体例家谱是先列世系图,然后再列每人的传记。

欧式家谱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 配偶、藏地、功绩等。一人一条,可称为条目式。但嫌杂乱,人与人的关系不够明晰,叔伯关系一下子看不出来。不过,所有的人的资料都在,只不过要花很多时间去翻页查找。

二,苏式家谱

苏式家谱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是我国北宋文学家,他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父子三人被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在嘉祐五年(1060年)得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苏洵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

苏洵对谱学理论曾进行探讨与研究,在编修族谱的方法与体例具有自已的看法,并编出自家内容全面、形制科学的族谱,成为后人修谱的规范。

苏式家谱以礼之大宗、小宗为次,其体例则是在世系图下注上人物事迹,每五世一揭。

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人名之间用纵横线条联系,可称为表格式。 人与人的关系很明晰,连相距几代都能一目了然。可能是限于篇幅,抑或囿于“五服”之说,只记录五代人。

这两种格式,真是各有所长。明清以降,大多同时做成两种格式,或者取长补短,即“意欧体苏”。 现代民间修谱,大多仍用欧式,也有用苏式的,另外还有章节式的新族谱。

一、族谱的基本概念

1何谓族谱

谱牒又称家谱、宗谱、家乘、族谱等等,各地叫法不同,但皆是记载本族世系传承及其相关内容的历史图籍。谱牒可分为由专门机构修订的官家族谱和由民间私人修订的私家族谱。《辞海》的释义是: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它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按辈份排列的血缘宗族的人际关系,是中华先民血缘相亲、守望相助的实录,是记载以父系为主体的家族源流和繁衍生息的图集,是家史和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谱牒的产生极早,可以说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殷墟出土的记载姓氏世系的甲骨片,被史学界称为“甲骨家谱”。商代设有掌管谱牒的官员,并建立了谱牒档案。战国时,史官编写的《世本》就是一本自黄帝以迄春秋时期诸侯之氏族、世系、居地的谱牒合编,被史学家称为我国第一部谱牒专著。谱牒文献的最初记载始于西汉刘向的《别录》和班固的《汉书》。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社会、婚姻的需要,十分强调门第和血缘关系的尊卑,所以修谱之风十分盛行。至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苏洵等都亲撰族谱,并被后世尊为范本而效法。唐代以前以官方修谱为主,五代以后,修谱之风日益昌盛,并从官方走向民间,宋代以后才逐步出现各姓各氏自修家谱,且要求续族谱一般不超过三十年。至清代中叶,家谱多至汗牛充栋,并被视为传家之宝。

族谱属于史学的范畴,是我国历史典籍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方志、正史共同构成了中国史学大厦。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正史”即是国史,是专门记载国家大事。“方志”是地方史籍,只记载一方水土、人文及经济资料。“族谱”则着重记载一个家族的历史等情况。正史极难囊括地方特有的内容,方志也不可能包揽一家一族的具体情况。正史不足才修方志。族谱的有些资料亦可弥补正史、方志之不足。从史料角度看,“族谱犹国史”。由于族谱的资料内容极为丰富,它的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

2族谱的体例

家族世系之体例,自宋代以来就有欧式与苏式之分。欧式创自欧阳修,注重上下垂直联系,渊源历历可索,但事迹难考;苏式创自苏洵,注重左右横向联系,事迹明了,但原委难稽,各有所长。张氏族谱,两者兼用。先采用欧式,列出世系,再采用苏式,详载个人信息。族谱修撰到了明清两代,其结构己基本定型。

3族谱的主要内容

家谱繁简各异,卷秩不一,但从其目录来看,它们所包含的内容则大体一致,一般有序文、题辞、凡例、祠产、先祖坟茔,还有的设有仕宦录、科举名录、节孝、诰敕、像赞、匾额、传文、后跋等组成。比较简单的只有序文、辈行和世系。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牒名称。一般均称为族谱、家谱、宗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其中以称为族谱、支谱、房谱、宗谱和通谱的较为常见。

(2)谱序。序,分为自序与他序两种。自序,记载始祖以来的分衍派系,迁徒发展情况,使子孙明白先世的世系。有的注明以往历次修谱情况,使子孙清楚本族谱史。大多数叙述侧重于修谱的原因、目的及其艰辛。他序,一般是请当时的名家或当地的行政长官所作的序,其内容除涉及上述各项外,主要是对谱主和家族的赞美与希望。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还分为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等。

(3)谱例。又称凡例,修谱凡例,例言。它对家谱的体例结构、内容详略,入谱对象、专用术语的解释,对行文格式、图表的应用作出规定,是修谱的法律性文件。可以反映出一部家谱繁简与好坏,其中一些对子嗣、妻妾专用术语的解释与界定。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与时俱进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族谱中追溯姓氏之渊源,彰显立姓始祖,探索宗族演变,记录传承脉络,也是中华文化尊重生命、尊重历史、尊重传统的体现。在张氏家谱中,记述了自始祖即轩辕黄帝第五子挥公以来到现代五千多年的本族张氏世系传承图表,其用简短精炼的语言文字图表描绘了一幅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家族史。作为每一部族谱的必有部分。源流考中所蕴含的历史知识,带给我们大量的上古姓氏源流文化的传奇,这又未尝不可作为我们认识那段文明的一个依据。

(8)族规家法。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家法是对一个家族具有“法律效力”,用以约束全族成员的规章制度、法规条款的总称。家法是先人的经验积累,是世代不断完善、传承的一种有别于他人的精神风貌,这种优良的传统,就是一种家风,更是一种齐家之道的家族文化。

(9)祠堂。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称,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宗祠,又叫家祠、祠堂,安放着祖宗的神位,是列祖列宗神灵的安息之所,正因为如此,它就变得十分神圣,它既是祭告祖先在天之灵的殿堂,又是家族实施权力的公堂。在祠堂聚族祭祖,一般一年两次,分春、秋两祭,或将秋祭改为冬祭,也有一年只祭祀一次的,至于具体时间也因地因族而异,但一般都以不违农时,合族方便为原则。祭祀前要设立主祭人(由族长担任)和纠仪、通赞(引赞)、分类、读祝等各“执事人”,并在祠堂悬挂彩灯,摆设祭器、祭品,祭祀时焚香叩拜,金鼓齐鸣,“小乐”徐奏,热烈庄重肃穆。祭祀的仪式很多,主要是告祖和祀祖。告祖就是举行一定的仪式,告诉列祖列宗,子孙集聚一起,将开始祭祀,请其神灵莅临享祀。告祖祀祖都要宣读祭文,然后焚化,表示祖先己经接受。

“郡望”和“堂号”是姓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表明姓氏的地域分布、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志。是区分同一姓氏不同地域和识别亲疏的主要依据,也是寻根问祖、追源溯流的基本线索。“郡望”指魏晋南北朝至唐朝时期每个郡里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随着“郡望”这一标明家族身份符号产生,而依为同郡同姓人,郡以标明某一家族或一房的名号“堂号”也就应运而生。“堂号”也即为祠堂号。是申明一个家族的出身来历,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表明本族居住地域、思想、文化、功业成就、精神追求等具有本族特点的东西。既是对某一姓氏家族特色的高度概括,也是当时社会形态的反映,同样具有区分宗支族别、血缘亲疏的社会功能。它的更深内涵是中华家族文化中一种用以慎终追远、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具有浓厚宗亲色彩与精神纽带作用。堂号常书写在族谱的封面。张姓堂号常见的有“清河堂”“孝友堂”“百忍堂”“金鉴堂”等数十个。

五服图。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1)世系。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谱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最迟已在南宋时出现了,因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成果。(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摘自正史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传记,是为本家族凡有道德可纪、贞节可树、文章可传、学行可载者,即为所有一切贡献于社会、家族的人立传,以记其事迹勉励后世子孙。历史上很多有名望的人,其行状、墓志、神道碑、年谱等都收录进谱。

(13)谱系本记。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元等。

(14)族产。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专门登载和记录与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或称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记,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单。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体族人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个宗族的历史或是家族百科全书。通过一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家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可与正史、方志并列的又一文史宝库。

4为什么要编纂族谱?

(1)编修族谱是寻根留本的需要。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你从哪里来。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上短短几十年,最后静静地离开人世。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过世后,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就会忘记,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换言而之,你的后代也就失去了根本。

过去和现在,有很多人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树碑,一者表示后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但它又能保藏多久?世代变迁,人为的损坏,年代长久日月的风化,也就失去了树碑的作用。而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这不是修谱的作用吗?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底在哪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所以说修谱,意义重大,一者可以帮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谁,让你的名字与先祖一起流芳千古,二者是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一同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永远知道你们是他们的先祖,将来和他们一起流芳千古。

(2)编修族谱是清缘备查的需要。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血缘关系,有一种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先祖。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有着将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家谱的功效。只要有了谱书,族人的人和事,都会有记载。

(3)编修族谱是增知育人的需要。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近年来,由于对子女缺乏应有的家族观念教育,导致现今很多人没有家族观念和人伦规范,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义全无,有老不养,有子不教,吃喝赌博,享乐无度。为官不体恤黎民,奢侈无度;为民不尊师长,横蛮逆行。用什么教育他们?谱书是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有现成的规范。谱书中收录了历代经典,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她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励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族争光。

(4)编修族谱是血肉联情的需要。俗话说:“亲不亲,故乡人”“多个朋友多条路”。在现今社会中,由于求学、打工、工作、婚姻等原因,人员流动性大,特别是现代交通、通讯和信息的高度发达,使国际一体化、“地球村”成为了现实,人们不可能禁锢封闭,走出家门,走出国门,漂洋过海更是家常便饭。这些分布在五湖四海的本族子孙,只有通过联宗和联谱,才能加强血脉同胞的相互联系和深入了解。大家知道,一个人在外地谋生、工作,路人不如乡人,乡人怎比血脉之情。有了谱书,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哪怕是萍水相逢,我们的血脉亲情一定更浓厚、更深重。

(5)编修族谱是承前启后的需要。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上对先人,二是下对后人。我们的先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千辛万苦、开荒拓土、艰苦创业,为社会,为后人创造了丰功伟绩。所有这些,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丢弃。只有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光辉业绩和精神财富,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只有这样,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

二、编纂族谱的基本方法

家谱是一个家族、宗族全面、详细的记录,堪称家族、宗族史或家族、宗族百科全书,同时家谱又起着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和作用,那么纂修家谱可说是中国古代家族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古人对纂修家谱可以说是谨慎而又隆重的,将修谱视为宗族中的头等大事。有些家族在纂修家谱时,请本族或外族名人学士撰写序言,其主要目的就是借以扬名和炫耀,但从另一侧面也保证了族谱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一部家谱从酝酿重修或续修,到新谱修成,中间有许多过程,这里按续修和新创修分别介绍。

(一)续修族谱。也就是说,在原老谱的基础上补充完善。

(1)平时分项记录族人的情况。如家族成员,凡生丁口、行冠礼、结婚,均须预先立册一本,以便以后陆续增入新添丁口。每年冬至祭祀前,族内各房须将男丁情况报至族里,同时将婚、嫁、卒、葬等一并报上,以作为日后修谱续修的依据。

(2)平时由各房单独记录,再按时汇总登录平时家族成员的基本情况就由各房或各支单独记录和掌握,各家族成员也主动将变化情况报告房长,如生丁后须报以下内容:某房、祖某、父某、行某之第几子、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每年冬至,各房长将该年的全年变动情况造表登记后送入族内,再由专人登入总册送至族祠或派专人保存,到修谱续修之年时再拿出来使用。

(3)由各户按时报告变动情况如山东曾参后裔在祠堂内设有《纪年簿》,规定族内成员生子三天命名后即报告族长,登名于簿,记明出生时日;去世者,家属半年内将死者寿数、葬地报告登记;即媳妇,要求把女方生日、娘家情况记录在簿;迁居外地者,要一年汇报一次情况,注明居地等项,以便族长记录。

(4)修谱时普查填表而后汇总纂局格式如下:第几某户、几十几代、名某、年几十几岁、现居某县某村、习何业何职、曾祖名某、号某、何指、在否、父字某、号某、何指、在否、有子几人、名某。

(5)派人外出实地调查这是一般家族修谱、续谱时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之一。有些家谱在载录修谱人员时称从事这项工作者为“采访”。外出实地调查的主要对象是迁居外地的本族成员的基本情况。

(6)各支族提供有些家族规定:修谱前两年,各支族要将各自的情况先行编好送来汇总,各房“预先编订,早发传启,汇齐修梓”。

(7)利用旧谱资料这也是一般家族修谱、续谱时最重要的资料来源之一,几乎所有的续修谱都是在旧谱基础上参核考证,拾遗补缺再填加新材料而修成的。

(8)利用御赐诗文及各种契约文书等文献资料。福建莆田《九牧林氏家乘》则载有宋、明两朝五位皇帝赐给族人的八首诗词及唐朝时发给林家的免税役户贴。

(9)从正史、方志、文集及其它书籍、资料中抄录资料一些大家族的家谱收录人物众多,这些人物或在正史中有传,或有文集行世,或在方志有载,另外他们与同时代的族外好友或有彼此酬唱、书函往来。这些酬唱、书函等也许收录于他人的文集之中。以上种种情况都会在修谱、续谱的过程中遇到,因而正史、方志、文集和其它书籍、资料也成为修谱时不可遗漏的重要宝库之一。

(10)辑录族人所撰诗文及其它存稿。

(二)创修新谱。有的家族,旧谱已经损毁无存,或者老谱破损严重,那就需要重新编纂。这样,编纂族谱的工作量就很大,方法与续修也就有所不同,需作重点介绍。

修谱,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修好一次族谱,重要的工作有三项:组织、经费、编辑。

第一步:组织机构

实际上是组织者和组织实施的统称。通俗地说,就是由谁来倡议修谱,谁来组织修谱,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证修谱能顺利完成。

修谱一般有倡修。倡修者或为族长,更多的是在政治、经济上有一定发言权的杰出人士,也有对宗族事务非常热心的人。既有人倡议,家族就开始组织:不外乎召开各房代表会议,筹措经费,确定编辑班子等等,然后是调查、编辑、汇总、成稿、印刷。谱成之后,一般都要庆谱。应该指出的是,旧时修一次谱,花费是非常巨大的。

那么如何组织修谱呢?依然得有倡修。每一件事的缘起总得有热心人提议。现在的倡修者,首先是宗族事务的热心者居多,其次是本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然后是经济较富裕的族人和在政界有一定影响力的族人。有人倡议,召开筹备会议,各房有代表,各地有代表,还有知名人士等。筹备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两项:一是统一思想,确定族谱编纂的大体思路和方案;第二,成立族谱纂修机构,推举负责人。这个机构是修谱的组织者,其负责人,或曰主修,或曰理事长,举足轻重,他应该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辈份高,说话比较有影响。如果这人的身体状况、工作能力、知识水准似乎不能胜任这个工作,这个时候可以考虑选举一位工作能力较强的执行主修(理事长),由他来做实际工作。修谱班子确定了以后,就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会议事:一是确定编辑班子;二是筹措经费,并确定开支范围和标准;三是组织协调采访(调谱)工作;四是组织审查族谱草稿;五是印刷;六是发谱庆谱活动。

在日常组织管理之中,组织者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如经费不足,如采访调谱不顺利,有族人不愿意参加修谱……凡此种种,需要组织者以热心、细心、耐心和高超的工作艺术,良好的协调能力去解决。

在修谱的组织工作中,协调工作十分重要。因为修谱机构(理事会)的成员来自不同地区,各自的地位、身份、能力、性格、审美观、文化程度、热情等方面有差异,族人的认识水准也不一,这就需要负责人首先要团结、协调好修谱班子,依靠全体族人,以自身的热情带动整个班子和全体族人的热情,修谱才能善始善终。

  提起苏-27歼击机你一定不会陌生,它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多用途歼击机之一,先后衍生了多种型别或新的型号,曾在各种国际性航空航空博览会上出现,并成为主角之一,其高难度的精彩飞行表演,早就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喝彩。最近,我从一本俄罗斯的《军事博览》杂志上看到了介绍苏-27歼击机研制和发展情况的文章,觉得挺好,于是将其编译成此文,希望与《航空知识》的读者分享。

艰难的起飞历程

1969年秋天,前苏联的苏霍伊飞机设计局,在П・О・苏霍伊的领导下,开始着手一种称为T-10的新机研制项目。摆在设计者前面的任务是艰巨的,军方已经提出要求,无论在技术和性能上均要达到或超过美国的F-15先进制空战斗机。这是当时两个超级大国战略和武器装备平衡的需要,在一轮又一轮的军备竞赛中,如果不能保持平衡和对等就会处于被动。

П・О・苏霍伊、И・Е・巴斯拉夫斯基、М・П・西蒙诺夫、О・С・萨莫伊洛维奇、В・А・尼古拉延科、Л・И・邦达连科、В・И・安东诺夫和Л・Г・切尔诺夫等当时苏联有名的飞机设计师都参与了新型歼击机的设计。为了实现目标,几乎动用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

早在21世纪50年代,著名的科学家罗伯特・巴尔季尼就提出了超音速歼击机新布局的设计理念,并有许多人参加了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预研成果。苏霍伊把他们的研究成果第一次用到了T-10试验机上,因此才有了后来苏-27歼击机升力大、阻力小的性能特点。先进的气动外形和合理的结构设计相配合,从而使得这种飞机,在结构重量最小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机体内部空间,可装备更多的燃料,达到前所未有的航程。

1975年,苏霍伊飞机设计局在经过试验机的研制和试飞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苏-27的原型机设计。1977年5月20日,著名的飞行员В・С・伊柳申驾驶着第一架苏-27(T10-1)飞上了蓝天。但是,在经过了一系列国家试验飞行后,将要进行批量生产时,飞机则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导致这样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与之配套的机载设备和导弹武器研制大大落后,满足不了原定的设计要求,不得不对飞机的总体设计进行修改,致使飞机的重量大大增加。与美国的F-15相比较,原设计所具有的优势因此而被抵消。此外,根据当时了解到的最新数据说明,F-15不仅具有空战能力,还可以用于对地攻击。

对此,总设计师西蒙诺夫承担了所有责任,并决定对全机进行重新设计,要求设计局和协作企业,对飞机的每一个部件、系统、机载设备和武器装备进一步改进。歼击机研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各个部件,包括动力装置、机载设备和武器装备的性能都达到设计要求,才能使气动外形和结构设计实现完美结合,保证飞机的技术性能达到设计要求。由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到1981年4月20日,经过改进的全新歼击机原型机T10-7终于上天。1984年8月,全部飞行试验结束,一种全新的苏式歼击机问世。自1985起,苏-27歼击机开始装备空军和防空作战部队。

让世界感到惊讶

随着苏-27歼击机的大批量投入使用,使前苏联航空兵的作战能力大为提高。这一点北约成员国的飞行员立即就感觉到了,比如,在苏-27出现在科拉半岛的上空之前,美国的高空高速侦察机SR-71可经常飞入苏联的领空,定期观察苏联防空系统的情况和反应。由于本身具有高空高速飞行性能的苏-27装备部队,并在本土空域成功地截击了一架SR-71侦察机,所以后来美国再也不敢去冒这个险了。

对于美国的F-16战斗机,一向被认为是美国飞机中“空气动力性能设计最成功“的标准。但是,挪威空军装备的F-16战斗机,在巴伦支海上空执行对苏-27的跟踪任务时,经过几次尝试,结果都失败了。原因是在以巡航速度跟踪飞行时,不能与苏-27保持队形。由于飞机的气动性能和发动机净推力存在差别,在跟踪飞行过程中,F-16被苏-27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只有在打开加力的情况下才能跟上去,而这样做又会导致F-16的燃料很快耗尽,最终不得不放弃飞行,中断执行跟踪任务。

1989年是苏-27最为风光,并获得成功的一年。这一年,它在法国巴黎布尔歇国际航展上第一次露面就大出风头。看过苏-27飞行表演后,法国空军战术航空兵司令诺尔伦称:“苏-27的出现,使得战斗机飞行员看到了高质量战斗机上的一切。”一家通讯社发表评论说:“在布尔歇的上空,通过苏-27象蛇一样的飞行表明,在夺取制空权的斗争中,俄罗斯的战斗机有能力战胜美国的战斗机。这种飞机的布局和易于控制的特点令专家们感到惊讶。”

1995年8月,在弗吉尼亚伦格里航空基地的模拟空战中,苏-27以优异的成绩完胜其对手F-15战斗机。

1995年,美国空军战术航空兵司令赖尔斯顿将军,在美国还在为需不需要搞新一代战斗机时说:“不需要进行任何侦察就可以确定,苏-27在机动性能和推重比方面均优于F-15,因此美国必须加快进F-22的研制计划”。

苏-27是一种名符其实的多用途歼击机,具有很好的改进和发展潜力。在它的“家族”中,还有苏-27K(即苏-33)舰载型,苏-30МК超机动型及其它型别或新的型号等。苏-27的制造者对满足各种用户的要求充满信心。根据用户的需要,既可以部分,也可完全对飞机进行现代化的改装。对于苏-27来说,改装设备实际上不需要在结构上做太大的改变,因为它早已为改装设备留有足够的空间,可以不费力地使飞机改装新的设备,提升它的能力,如安装一套空中受油系统,就可以使飞机的留空时间或航程大为增加。

现代化改进计划

到目前不止,在苏-27的基础上已经发展了多种型别,成为了一个苏-27歼击机“家族”。现在,苏霍伊公司又提出了一个现代化的改进计划已经被俄罗斯空军批准。在这个计划中,按照“费用-效率”标准,现代化的改装目标是:延长飞机的寿命,使歼击机有在昼夜条件下执行任务的全天候能力,具有防御和攻击的多种使用功能,增加机载武器的种类,以及提高机组人员的工作效率等。此外,每架飞机还应该是一个侦察-攻击系统,同时能为陆军和海军的火力系统和攻击机进行目标指示和空中指挥,以保障其与空军飞机的协同作战能力。

对于飞机系统的改进要求是逐步提高其综合性能。在机载设备中将增加功能更强的计算机设备,使其能处理来自包括机载雷达、光电瞄准仪、导弹和制导炸弹等各方面的传感器的信息,并对各种武器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使H001雷达发现地面目标的能力达到100公里、发现海上大型目标的能力达到400公里、海上小型目标的能力为120公里;当瞄准器锁定目标后,导弹和制导炸弹可进行自动跟踪;飞机在低空飞行时具有地形跟踪和回避能力。

为了提高飞机隐蔽接敌的能力,机载雷达在较远距离发现并跟踪目标后,可关闭雷达,飞机以无线电静默状态飞行。当快到机载武器的最大使用距离时,飞机自动打开瞄准设备,引导武器攻击目标。这样可以减少被对方发现的可能性,提高武器攻击的成功率。

经过改进的飞机将安装一种称为АИСТ的系统。该系统能使地面和空中不同目标的信息进行实时交换,能够转换任何一种雷达、电视和红外图像,可以传输被发现目标的方位 数据,从而实现以前不曾有的作战战术。

2001年3月6日,在茹科夫斯基的格罗莫夫试飞中心,经过重新改装的苏-27УБМ和苏-30КН向俄国防部领导进行了演示。在半个小时内,苏-27УБМ完成了观察空情和搜索5个地面目标的飞行任务。当飞机发现目标后,很快就可将信息传输到地面,在锁定目标的同时,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对目标实施攻击。另外,实时传到地面指挥所的信息,立即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如果在实战情况下,地面指挥所还可以调动其它武器对目标进行攻击。

苏-27УБМ是第一架经过现代化改进的歼击机,改装时间只有一个月,总共装了约50件仪器和设备。然后准备对俄罗斯空军的苏-27УБ、苏-27和苏-30进行这样的改装。在机载武器方面,将要装备Х-31А、Х-31П和Х-29Т导弹,КАБ-15和КАБ-1500航空炸弹,还可能装备Х-59М电视制导导弹。

在2001年秋的第二阶段改装试验中,安装了6×8和5×5英寸的多功能液晶显示器以及相控阵雷达天线。经过这一阶段的改进,苏-27将具有发现目标、多路控制武器实施攻进和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其作战效能,有人认为可超过美国的F-15E、法国的“阵风”和欧洲的EF2000战斗机。

第三阶段的改装将装备“宝石”反舰导弹。该导弹具有超音速飞行能力,发射距离可达到300公里,难怪人们称其为“长臂”导弹。

按照俄罗斯空军提出的改进计划,去年底要完成6至8架苏-27和苏-30飞机的改装任务,以后每年最多可改装70至100架。改装工作可在空军作战部队或飞机修理厂完成。照此情形,一架苏-27УБ改装成苏-27УБМ,其费用为50至100万美元之间。

总之,苏-27是一种具有很大改进潜力的优秀歼击机。俄罗斯之所以不断对其进行改进改型,不仅是为了满足俄空军的需要,同时也考虑了国外用户的要求。对已有的苏-27及其改型进行现代化的改进,必将提升其飞行性能和作战效率,同时可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保证苏-27歼击机“家族”常盛不衰。

编译:宋兰珠 责编:思 空 ■

一部完整的家谱基本哪些常见内容?

一、谱名谱名中最重要的是谱籍和姓氏,即是什么地方、什么家族的家谱,为什么这样要这样写?更准确的反映家谱作为“史书”来反映信息,不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