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份秦国历代君王表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2收藏

找一份秦国历代君王表,第1张

第一个是秦国的鼻祖非子,给周人养马得功,封了一块周天子自己都管不了的地给了秦人,可以说非子为秦国争得了一个名分,是一个周朝的附庸国

第二个是秦国的缔造者秦襄公,秦国人在陇西大山和戎狄血战,秦襄公保卫周平王迁都有功封为诸侯,从此成为了一个诸侯国

第三个是秦国的成就者秦穆公,彻底打垮了戎狄,图霸中原,让秦国跻身春秋五霸之一。

第四个是秦孝公,结束四代乱政,对外采取人才战略,重用商鞅变法,收复被魏国占去的崤山关和函谷关,造咸阳城,使秦国军队成为七大国任何一国单挑无法打赢的国家

第五个是秦惠文王,重用张仪,因为秦国成为了七大国任何一国单挑无法打赢的国家,所以诸侯都害怕了,组成群p,张仪就是靠忽悠和政治攻势完结诸侯群P,保护了秦国

第六个是秦庄襄王,这个时候秦国采用远交近攻,彻底开始蚕食六国,特别是长平之战,把当时唯一可以和秦国比划的赵国也打败了,这个时期已经没有什么国家可以正面再和秦国抗衡了

第七个是秦始皇,以摧枯拉朽之势覆灭了六国

扩展资料:

秦国君主,中国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秦国自非子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开始,到公元前771年秦襄公正式被周平王列为诸侯,共经历5代君主;自秦襄公被列为诸侯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共经历31位君主。

其中在位期间最长的是秦昭襄王,共56年;在位最短的是秦孝文王,在位仅3天。

秦国君主是中国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自非子始,止于秦始皇。秦国于公元前770年建国,共经历三十几代君主。在这些君主的经营下,秦国从最初的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发展成了最终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大一统国家。

其中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进而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于公元前770年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使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秦穆公则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了大后方,奠定了秦国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灭蜀国,使秦国从此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秦昭襄王则在长平之战中大破赵军,灭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即位,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参考资料:

-秦国历代君王

共28位君王。

一、列表如下(姓名/在位时间):

1、

2、

3、

4、

5、

二、国君资料:

1、李成桂

李成桂(朝鲜语:이성계,发音:Yi Seong-gye,1335年-1408年),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1392年—1398年在位)。

本贯全州李氏,出生于元朝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一带)。初字仲洁,后改君晋,号松轩,即位后更名李旦,死后庙号太祖,明朝赐谥号“康献”,故又称“朝鲜太祖”或“康献大王”。

李成桂是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李子春的嫡长子。1356年,李成桂与其父帮助高丽王朝恭愍王收复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后由于在抵御元朝红巾军的入侵中战功显赫而被提拔。

1388年,李成桂发动威化岛回军,掌握高丽政权;1392年,李成桂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城。

即位后,李成桂对内实行改革,清除了原高丽禑王的势力,对外向明朝称臣,并通过招抚、武力征服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

第一次王子之乱后,李成桂让位于次子李芳果,奉为太上王。后来出奔老家咸兴,又被太宗李芳远挟持回京,于是有”咸兴差使”的典故。后死于汉城。

2、李芳果

李芳果,即李曔(1357年—1419年),字光远,庙号朝鲜定宗,谥号恭靖懿文庄武温仁顺孝大王。朝鲜太祖李成桂次子,朝鲜太宗李芳远同母兄,李氏朝鲜第二位君主。

生于高丽恭愍王六年(1357年)七月,官至高丽三司右使。朝鲜太祖元年(1392年)八月,封为永安君,拜义兴亲军卫节制使。太祖二年(1393年)十月,拜三军府中军节制使。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戊寅,李芳果之弟李芳远在都城起兵,世子李芳硕被杀,身为次子的李芳果被立为世子,同年九月,太祖李成桂禅让于世子李芳果,实权却掌握在五弟靖安大君李芳远之手。

不久,李芳远发动第二次政变,李芳果被迫禅让于李芳远,成为太上王。朝鲜世宗元年(1419年)李芳果病死于开城仁德宫。享年63岁。

3、李芳远

李芳远(韩语:이방원 ;13670516-14220510),即朝鲜太宗(韩语:조선 태종),字遗德, 朝鲜王朝第三代君主,也是第一位受中国册封的朝鲜国王。朝鲜太祖李成桂第五子,母亲为神懿王后韩氏。

李芳远在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的过程中功劳颇大。李成桂即位后,李芳远被封为靖安君。曾以两次王子之乱的方式,铲除异己,进而继位。李芳远在位期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永乐十六年(1418年)八月八日,太宗传位于朝鲜世宗。

永乐二十年(1422年)五月十日,在汉城泉达坊新宫去世,在位十八年,在太上王位四年,享年五十六岁。明朝赐谥号为恭定,朝鲜为太宗上谥号为恭定圣德神功文武光孝大王,庙号太宗,葬于献陵 。

4、李祹

李祹(朝鲜语:이도,1397年-1450年),即朝鲜世宗,字元正,李氏朝鲜第四代君主。朝鲜太宗李芳远第三子,母亲为元敬王后闵氏。

李祹22岁即位,共在位32年(1418年至1450年),在位期间是朝鲜王朝的鼎盛时期,朝鲜社会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在此期间创造了谚文,对朝鲜之后的语言和文化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后世的韩国史学家通常都尊称他为世宗大王(세종대왕),同时,他也被称为“海东尧舜”,包括田制改革等在内的内政、文化的改革取得较大成果。

正统十年(1445年)以后,李祹因病让王世子李珦摄政。景泰元年二月十七日(1450年4月8日),李祹在汉城永膺大君府邸内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明朝赐谥庄宪,朝鲜加谥曰庄宪英文睿武仁圣明孝大王,庙号世宗。初葬广州(京畿道广州大母山)献陵,明成化四年(1468年)移葬骊州城山英陵。

5、李珦

李珦(朝鲜语:이향,1414年—1452年),朝鲜王朝第五任君主(1450—1452年在位)。字辉之,是朝鲜世宗李裪嫡长子,朝鲜世祖李瑈同母兄,母昭宪王后沈氏,永乐十二年(1414年)十月三日生于汉城,永乐二十年(1422年)十月册封为王世子。

正统十年(1445年),因朝鲜世宗身体抱恙,开始协助处理政务。景泰元年(1450年),世宗于永膺大君李琰府邸薨,李珦继承王位。

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十四日, 薨于康宁殿。年仅三十八岁,在位仅两年,庙号文宗,谥号“恭顺钦明仁肃光文圣孝大王”。

——朝鲜国王

——李成桂

——李芳果

——李芳远

——李祹

——李珦

家谱(或称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家谱的起源

关于家谱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是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尽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乃清人所辑,但从辑有的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

·家谱的形式

家谱的形式有多种。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就有口授家谱和结绳家谱。后来,人们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的,也有的装订成册供家人翻阅的。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而平民百姓、经商士绅、豪门则多为悬挂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家谱。

·家谱的内容和作用

上古时期的家谱,仅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仅为血统的证明,是为袭爵和继承财产服务的,其内容也比较单一,仅为世系的说明。

魏晋以后,选官、婚姻以至社会交往都要看门第,这样一来,家谱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强,家谱的内容也比以往有所增加。

到了宋代,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被打破,民间编撰家谱的风气更加兴盛,这时的家谱在政治生活中基本上不再发挥作用,其作用转移到尊祖、敬宗、睦族上。家谱经常被反复修撰,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到了明清两代,家谱修撰的结构已基本定型,流传到现在的家谱也极为丰富。

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既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第三部分为附录。

有些家谱,在立谱时,便确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辈份序列,而且事先标定字号,辈份清楚,乡间名之为“排辈”,实则是排资论辈的意思。由于历史上形成的重男轻女思想,男子在起“大名”时,必须以预定的某字作为名字的一部分。这个字要放在全名三字的中间或最末,各个辈数层次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

李白的其他身份就是唐朝宰相的孙女婿,李白是李客的后人,但是关于李客生平事迹,历史上并没有过多记载。

李白素有诗仙的美誉,为人比较放浪形骸,他进入皇宫以后给当时的唐玄宗写诗,写完之后唐玄宗一看,你这是要搞事情,这不是骂我们皇室宗亲的嘛。但是唐玄宗并没有治罪于李白,反而叫来好饭好菜,好生招待李白,李白也是拿自己不当外人,他想写啥东西,还要让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亲自为他磨墨。

当然还要说的一件事儿就是李白与高力士之间的一点事儿,唐玄宗想让李白写诗,毕竟是一国之君,万一他的请求被李白拒绝了,那他得多尴尬。所以唐玄宗就让高力士替自己求李白写首诗,李白一看到高力士就没好语气,一张口就回绝了高力士,高力士被逼无奈,毕竟皇命在身,李白就说你要是能给我脱掉靴子,我倒是可以勉强考虑写一首,高力士借坡下驴,立马给李白脱靴。

这俩件事儿,都是真实的事件,很多人都通过这两件事,判定李白是李隆基是同族,还有人说李白是李元吉的后代。要我说是不是同族还有待考证,但是绝对不可能是李元吉的后代,要知道当初玄武门政变,李世民把李元吉的后代都给杀绝了,怎么会可能会有李元吉的后代存活于世,所以说李白是李元吉的后代根本不可能。

唐玄宗之所以不治罪于李白,是因为他欣赏李白的才气,毕竟唐朝时期文化人的社会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像李白这种文化名人,自然会被皇家推崇不足为奇。

1、秦非子(?-公元前858年),嬴姓,名非子,号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周朝诸侯国秦国开国君主,西周犬丘人。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继任君位。

2、秦襄公(?—公元前766年),嬴姓,赵氏,名开,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为犬戎所杀,他的长子世父率军与犬戎作战,而把国君位置让给秦襄公。当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汧邑(今陕西陇县),向东进逼。

3、秦穆公(前683-前621)一作秦缪公,嬴姓,名任好,秦德公少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谥号穆,被《史记索隐》等书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秦穆公本欲东进,到中原完成霸业。

后分别在前627年崤之战和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中两次被晋军击败,三将被俘,秦军全军覆没,秦东进的路自此被晋牢牢地扼住。

4、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嬴姓,赵氏,名则,一名稷  ,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早年在燕国为人质。秦武王去世,回国夺位,是为秦昭王。即位初期,宣太后当权执政 ,外戚魏冉处理庶务,任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今湖北江陵市)。

听从范雎之言,夺取宣太后、魏冉的权柄,正式亲政。文以范雎为相,武以白起为帅,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

5、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

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春秋时期的君王和汉朝的君王,看上去他们是同一种称呼,但是两者却是不同的事物,他们的区别就区别在出身、地位和权责上面有所差异。而且还是分封和大一统的区别。

一、出身上面的不同

春秋时期,君王也有很多被称之为贵族,当时的君王有宗室、功臣、圣王后裔、前朝等等不同的贵族身份,而且当时的阶层早就已经固化了。贵族也就是君王代代相传,比如说孔子当年也是贵族之一,只是后来家道衰落没有人再提起来了而已。而汉代,这种出身方面就开始不同了,那个时候贵族出身被打破,连君主都可以是平民出身,那么诸侯就更不用说了,一样也可以是平民出身,不一定非要贵族出身。当年的刘邦同样也是平民出身,而且给当时的汉朝带去了很多的麻烦。

二、地位上面的不同

春秋时期的君王不仅仅是王,其中是包含着许许多多的职位的,比如说有贵族的爵位。公侯伯子,等等,不同的诸侯国也被称作不同的爵位,爵位不同,诸侯国的地位也不相同,应该尽的义务和上交的贡品数量也有所不同。君王在春秋时期自己的封国里面,是真实意义上的王。

三、权责上面的不同

最后一点就是春秋时期,君王之间是有一定的尊卑关系,君王之上还有天子自居,而且春秋时期的政治管理也相对比较松散,当时诸侯国的君王要归周天子管辖,也要认“大小宗”,除此之外,还要履行开拓疆土,进奉的义务。但是到了汉朝,君王也就只有一个,天下人只能承认一个君王,君王不需要履行义务,手里掌管许多的权力。

总而言之,春秋时期到了汉朝,已经是发生了历史性上面重大的变化,我国开始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在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找一份秦国历代君王表

第一个是秦国的鼻祖非子,给周人养马得功,封了一块周天子自己都管不了的地给了秦人,可以说非子为秦国争得了一个名分,是一个周朝的附庸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