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辽宁卢姓家谱,及起名时所泛的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3收藏

求辽宁卢姓家谱,及起名时所泛的字,第1张

http://postbaiducom/fct=&tn=&rn=&pn=&lm=&kw=%C2%AC&rs2=0&myselectvalue=1&word=%C2%AC&submit=%B0%D9%B6%C8%CB%D1%CB%F7&tb=on

“天下卢氏是一家”。每遇同姓,分外亲切。可有时遇一位同姓 ,他(她)却说:我姓草头“芦”,你姓虎头“卢”,你我不是一 家人。闻之不禁愕然。于是开始留意此问题,经调查考证,确信虎 头“卢”与草头“芦”本来是一家人。依据有三: 一、虎头“卢”乃中华大姓之一。考古今历史书籍、人物传记、方 志图录,凡涉及中国历代人物者,卢氏人物辈出,灿若繁星;而“ 芦”氏人物则颇为鲜见。例如,1980年版《辞海》中所列卢氏人物 辞条多达30人,而“芦”氏人物辞条则一个也没有。古往今来,几乎所有姓氏都有名传天下的本家名人,即使比较少见的姓氏,通常 也有几位传世名人。草头“芦”之所以较少本家知名人物,说明古代以“芦”为姓者不多。据河北保定卢铭宗亲《关于卢姓的一些资料(辑录)兼及当今范阳卢氏的人数问题》一文:“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的后人中有的以‘卢蒲’为姓,并有芦蒲就魁、芦蒲癸等著名人物参与齐国朝政,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由于他们的姓氏也写作‘蒲’,后来复姓改写为单姓时,就分别成为芦姓或卢姓。”齐桓公之后,出自这一支派的芦姓人在血缘关系上与卢氏是一脉相传的。因此,这些芦姓人和我们虎头卢是一家。

二、“卢”与“芦”在古代汉语中是同义词。从甲骨钟鼎到石鼓碑版,大篆小篆中的“卢”与“芦”是同一个字。据1980年版《辞海》“芦山县”辞条说:今四川省有芦山县,隋置卢山县,元改泸山县,明改芦山县。可见古代汉语中“卢”、“芦”、“泸”是通用的。该书“芦沟桥”辞条解释:“芦沟桥,一称卢沟桥。”金时称卢沟河,架桥其上,故名:清康熙年代改称永定河。闻名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又称“七七事变”,当时和

后来许多报刊、史书写作“芦沟桥事变”。其实,卢沟桥的“卢” 字是虎头“卢”,这有至今还在卢沟桥头矗立的清乾隆皇帝亲笔书 写“卢沟晓月”四个大字石碑为证。虎头“卢”在古代汉语中主要被用于姓氏。草头“芦”在古代汉语中只作“芦苇”解。1992年版《现代汉语大词典》,对“芦”只有两个解释,一为“芦苇”,二 为“芦菔”,即萝卜。

三、草头“芦”系由虎头“卢”衍变而来,在近现代才常见诸姓氏。一个重要的事实是,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使用的文字是繁体字。问题就出在这里:一些姓卢的人,在书写自己的姓名时,往往图简便省事,把繁体字的“卢”简写成草头“芦”。有些不姓卢的人,也习惯于把虎头“卢”写作草头“芦”。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

实行文字改革,开始使用简化字。繁体字“卢”被简化成简体“卢”字,一些人仍习惯于用草头“芦”,久之成自然,本来姓虎头“卢”,竟改成姓草头“芦”了。还有一种情况:一些负责户籍管理的人员,在办理户籍登记时,听说某人姓卢,就写成草头“芦”,于是将错就错,虎头“卢”被笔误成草头“芦”了。卢氏族人多有这样的遭遇:每当我们外出办理住宿登记,或到医院就诊,服务人 员和医生在写你的姓名时,往往习惯于将“卢”写作“芦”即使是卢氏族人,也习惯于这样写,于是就以讹传讹,人为地创造出“

一家两姓来。”例如,范阳卢氏先祖卢植公故里例如,范阳卢氏先祖卢植公故里——今河北省涿州市卢家场村,由于人们的笔误经常被写作“芦家场村”,村中有些卢氏宗亲在书写自己的姓名和村名时也用草头“芦”。范阳卢氏联谊会会长卢振国宗亲的公子,就因为户籍人员的笔误,至今还姓草头“芦”。祖籍河北省抚宁县卢王庄乡,有卢氏一大家,本是同姓同族,历代 先祖都都姓虎头“卢”,可到现代却有虎头“卢”和草头“芦”两个写法。家父的同胞弟弟、妹妹均年近七旬,平时仍习惯于写繁体字,从20世纪50年代起至今,他们在写信、签名时总写作草头“芦”;以致我叔父的女儿也随之姓草头“芦”,而家父和我却姓虎头“卢”。这说明,虎头“卢”和草头“芦”实实在在是一家人。

汉族卢与少数民族卢是一家人 辽中卢牧之每遇同姓卢者,即引为同宗同族,相识甚欢而结为同好宗亲。

也偶有不认亲者,称其为满族或其他少数民族,虽姓卢而与我这汉族卢不是一家人。其实满族卢或其他少数民族卢是一家人,这并非牵强附会,而是不争的事实。有人也许会问:既然是两个民族,即使同姓,怎么可能是一家人呢?现在,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卢姓源出于姜姓,是姜子牙的后代。春秋的齐文公之子名高,高之孙傒任齐国上卿,因迎立齐桓公有功,得到卢(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作为封邑,其子孙以封邑为姓,称卢氏。田氏代齐以后,卢氏散居北方一带。秦代有博士卢敖在范阳涿郡(今河北涿县一带)定居,后来称为范阳卢氏。范阳卢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成为“四海大姓”,世称“崔卢王谢”,社会声望比皇族还高。卢氏谱牒记载,“卢氏得姓始祖为周敬王廷臣姜傒,食邑于卢,子孙以为姓,尊傒为始祖。后裔卢照邻是唐高宗时才子,与骆宾王、杨炯、王勃并称为‘初唐四杰’,时称‘王卢’”。据考,卢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范阳郡(今河北涿县)。卢姓家族常用以下两位名人嵌作楹联,以事彰扬。门前挂这两句楹联,主人定是卢姓。联云“范阳名族”,典出卢群。“ 涿郡高楣”,典出卢柏。从卢姓人口分布来说,广东是卢姓的姓氏大省。

唐代中叶,卢宗泰(南迁世祖即一世)任江西虔州(赣州)刺史,后代留居赣州与吉安。据宁都麻田卢氏始祖卢宗泰墓碑及《宁都麻田卢氏族谱》载,唐开远癸丑卢宗泰偕三子卢明、达、显因安禄山造反由幽州(河北范阳)经湖南桃源抵江西虔化县(宁都县)洛口清音里韶坊,卢明居南岭、卢达居麻田、卢显居下沽(后裔迁江西南康唐江)。四世卢允立,讳卓,生九子,长子卢光睦任御史中丞,次子卢光稠任百胜军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升太尉封开国侯,梁太祖封汝舟王。卢光稠由谭全播辅佐于唐朝末年领导农民起义后占据赣州,对赣州扩城,治理赣州33年,为赣南客家代表人物之一。始兴《范阳卢氏五修谱》载:“越六朝而至于有唐,有讳富公者,南京分脉,而迁江右虔州虔化县。富生广……广生卓,卓生光稠公……稠公生三子,长希一,次延昌,次孟坚……益(延昌八世孙)与县尹公(孟坚八世孙)筮出闽省,令蒲田,考满次永定属上杭大塘坳瓦子乡而居。”其后裔于五代之后迁赣州、南康、上犹、南丰、永丰、上杭、永定、宁化、嘉应州(梅州)、莆田、兴宁、潮州、始兴、南靖、龙川、漳州、从化等地。南宋初,卢宜由虔州迁汀州宁化、长汀。南宋末,避元兵之乱,卢天保由宁化经长汀、上杭,留居永定,后分迁广东大埔、梅州、兴宁等地。另一支为唐僖宗光启年间,御史卢邹入闽,为入闽始祖。据梅州《客家姓氏渊源》载,卢宗泰14世孙卢处信(宋嘉定十二年举人)自虔化迁居宁化石壁,其曾孙千四郎又自石壁迁梅县田背村开基。

卢姓南迁千多年于赣南,又闽西,再粤东演绎为客家一代表性姓氏。

据史书记载卢姓名人:卢坤,最著名的卢姓政治家。清道光初年任至封疆大吏。历任湖文总督、两广总督等职。1834年,英国劳卑率军舰侵入虎门,进泊黄埔,要挟多端,他严加拒绝,并将英舰驱逐出口。卢照邻,最著名的卢姓文学家。曾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所困,投水而死。他以诗文知名,为“初唐四杰”之一

关于卢姓的来源,《姓纂》和《通志氏族略》等古籍都有源源本本的记载,是这样的:“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孙¤,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汉有燕王卢绾。”

齐太公,就是辅佐周武王兴周灭纣的姜子牙。他于大功告成之后,被封在齐国,爵位为公,成为后世许多同宗而不同姓的家族的共同始祖。卢氏,既然是创自齐文公的曾孙¤,当然也是名正言顺的姜太公后裔。如果再往上推溯,则姜太公是炎帝神农氏的直系姜姓裔孙,那么,卢姓自然也是最为道地的炎黄子孙了。

卢氏的得姓,是由于“食采于卢,因姓卢氏”。春秋时代齐国的卢邑,在当时的历史上也相当有名气,《左传》上面就有一段:“隐三年,齐侯、郑伯盟于石门,寻卢之盟也”的记载。这个地方,根据考证,就是在现山东省长清县的西南方。换言之,卢氏目前虽然是到处都有,但他们的“老家”却在山东。

春秋时代繁衍于齐国的姜太公后裔中,以卢字为姓的,除齐文公曾孙¤的“以邑为氏”而姓了单姓卢之外,还有以“卢蒲”两个字为姓的一支。这一支卢蒲氏,是传自“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那位齐桓公,传到后来,也纷纷改姓了单字卢氏,并且以今河北省大兴县一带为繁衍中心,使得卢氏的阵容,越来越是庞大。

» » 寻卢氏家谱研究者

当前离线

UID577674 帖子8 精华0 积分8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13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1-8 最后登录2010-7-21

帖子8 精华0 红网币65 经验52 威望0 魅力0 注册时间2008-11-8

发表于 2010-6-19 14:43

|

寻卢氏家谱研究者

本人华容卢氏后裔,我家收藏有一套范阳卢氏家谱,共12本。据我初步考证,此谱系清朝嘉庆庚午年(1810年)我们湖南岳阳的卢氏儒公后裔合修的七县通谱,记录了当时岳州府(现在的岳阳)范围内七个县(清朝时期岳州府是不是辖七个县我没有考证)的卢氏后裔。谱上具体有如下支系:

大城池毅公支下世系

岳城万俸支下世系

华容新铺讃公支下世系

景聪公茅源房世系

道人矶隆公景聪支下世系

枧关胜公支下世系

黑神堂能公支下世系

楠木桥胜公支下世系

石垅源盛公房支下世系

闾叚聪公沈氏世系

闾叚聪公湾屋东头世系

降港景聪沈氏卢纳公世系

鲁源添爵支下世系

胡家坡尔盛公支下世系

鲁源玉井公支下世系

土城后关支下世系

土城冲庆襄公性房支下世系

闾叚海公登荣房支下世系

烈爵公有序房支下世系

景星房函公支下世系

必海公本房支下世系

卢家叚钊房支下世系

卢家叚广公通房支下世系

港头市慎房支下世系

闾叚分支姚家湾世系

丁家坊夷公支下世系

楠木关必忠直下世系

本人系华容新铺讃公支下世系后裔,我分析前面的应该是地名如:华容新铺、大城池、岳城、道人矶等,其中大部分是一些老地名,我们一般人都搞不清楚了。后面的应该是始祖名字如:讃公、池毅公、隆公等。由于这套家谱有100多年历史了,保管不是很好,内容也不一定完整。据我的前辈考证这套谱是卢氏二修家谱,我们三修家谱上对这次修谱有记载,“……国朝定鼎乾隆时 宠光公始创谱牒序世次变昭穆穹源竟委备载详明越嘉庆庚午(1810年)我儒公后裔合修七县通谱 凡属一脉相承者 无不搜罗采辑汇篡成编 虽巽地俨若同堂 虽分形不啻一体 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归诸一本者 正此意耳咸丰己未(1860年)晴江新焕诸君子又继起而修之 距今四十余载其间生卒众漫然无纪 兵焚后徙靡常使不再行刊续势必视一家如秦越等骨肉如途人 迩来族众屡议三修未果 犹幸今秋(1904年)时和岁稔房弟 竹峰 廷卿哲中儒文及钦安辉纶应宗锦文茂富正喜鸿发道高等咸以谱事相商余欣然曰此盛举也援按丁派亩歙费与工讵草册就 而竹峰逝矣 余悲感交集复讨论修饰寿诸棘黎仅数月谱己告成……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岁仲春月谷旦”。译解白话为:“…乾隆鼎盛时期,宠光公开始谱牒,到嘉庆庚午即一八一0年,儒公后裔合修七县通谱。并归定:凡是卢氏一脉相承的都要搜集编揖。虽然是巽地也要视若同堂,万殊归诸一本,是此意念。至咸丰己未即一八六0年晴江公新焕公等诸君子又想继续修谱,因当时己相距四十多年,在这个时间里生的,死的众多,无记载,加之兵灾焚毁和迁徒,常使多年不再行刊。造成一族如秦越,骨肉之亲如路人。后来族众多次意想三修其谱,但无结果。有幸一九0四年秋,竹峰廷卿,哲中,儒文和钦安,辉纶,应宗,锦文,茂富,正喜,鸿发,道高等合议修谱相商。都认为此为盛举。于是商议按人丁田亩派粮,捐款。不久就将草册就成,而此不幸,发起人竹峰去逝,经悲感交集后,诸君继续讨论复修。经数月谱己告成于光绪三十年甲辰(一九0四年)仲春。”

我不知道这套家谱的价值有多大,如果哪位对此有兴趣可以和我联系,我的qq:471460531。

GMT+8, 2010-7-26 06:11, Processed in 0058118 second(s), 8 queries

求辽宁卢姓家谱,及起名时所泛的字

http://postbaiducom/fct=&tn=&rn=&pn=&lm=&kw=%C2%AC&rs2=0&myselectvalue=1&word=%C2%AC&submit=%B0%D9%B6%C8%CB%D1%CB%F7&tb=on“天下卢...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