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的帝王家训
最经典的帝王家训曹操《诸儿令》。
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儿,亦未知用谁也。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曹操曾对他的夫人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曹操从孩子们小时候就制定较高的培养目标,希望他们长大都成为孙权那样的人物,决不能像刘景升的儿子那样,是无能无用的豚犬!在儿子们长大懂事后,曹操特地颁布了一道《诸儿令》,规范儿子们的行为。
他提出“慈孝不违吾令”、“长大能善,必用之”、“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的用人准则,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曹操还有一篇著名的《戒子植》:“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可谓是言短而意丰,既有对自己这一生的自豪之感,亦有对儿子的谆谆期盼。
家训作用: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传家有道惟存厚”,本是曾国荃所写的一幅楹联,“忠厚传家,率真处世”便是他家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之道。
往往,百年氏族的传承,不是靠财富,而是德行,家训不仅代表了各个家族的生存智慧,也是各家繁衍壮大的真实写照。
刘氏家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敕后主辞》
诸葛氏家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朱氏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梁氏家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梁焘《家庭谈训》
高氏家训:
你发愤立志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气来。——高攀龙《高氏家训》
李氏家训:
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唐太宗李世民《戒皇属》
颜氏家训: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颜之推《颜氏家训》
袁氏家训: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袁彩《袁氏世范》
姚氏家训: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姚舜牧《药言》
方氏家训:
贫贱而不可无者,节也贞也;富贵而不可有者,意气之盈也。——方孝孺《家人箴》
吴氏家训:
器量须大,心境须宽。一念不慎,败坏身家有余。——吴麟徵《家诫要言》
吕氏家训: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吕坤《孝睦房训辞》
张氏家训:
人家不论贫富,贵贱,只内外勤谨,守礼畏法,尚谦和,重廉耻,便是好人家。——张履复《训子语》
孙氏家训:
夫家所以齐者,父曰慈,子曰孝,兄曰友,弟曰恭,夫曰健,妇曰顺。——孙奇逢《孝友堂家规》
司马氏家训: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司马光《训俭示康》
爱新觉罗氏家训:
志之所趋,无远不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爱新觉罗玄烨《圣祖庭训格言》
欧阳氏家训: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欧阳修《示子》
何氏家训
学业在我,富贵在时。在我者不可不勉,在时者静以俟之。——何耕《示子辞》
林氏家训:
“住美国房子,娶日本老婆,请中国厨子”是人生最幸福的生活。——林语堂
曾氏家训: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1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而轻重乖矣
2天下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
3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4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5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6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
7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日长傲,日多言
8做人之道,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9少劳而老逸犹可,少甘而老苦则难矣
10每日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诀
11欲去骄字,不轻非笑人;欲去惰字,不晏起
12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13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
14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15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16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豁达光明大略相同
17强字须从明字做出
18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
曾国藩留给后人的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郑板桥的“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纪晓岚的四戒四宜: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先辈留与后人的智慧宝典。家训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自此绵延数千年,中国传统家训精深宏富,是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
一、姬旦《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
走如马,不与马争走;
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
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
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
《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二、司马谈《命子迁》
司马谈(约公元前165-公元前110年),西汉时史学家,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司马迁之父。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译文:
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便要从事奉父母延伸到事奉君王,藉以为国家尽忠,为民众服务。到了老年,就要检查自己的身体和人格道德,没有缺欠,也没有遗憾,最终圆满于立身行道,这才是孝道的完成。通过扬名后世来显耀父母,这才是最大的孝道。
赏析:
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有人甚至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
三、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中国人心目中智者的化身。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褊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最经典的帝王家训
本文2023-11-05 11:03:1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13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