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雍 一个勇于实践的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2收藏

郑孝雍 一个勇于实践的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第1张

  他是中国民航仅有的7名特级飞行员之一。2000年出任校长时,正是这个学校最困难的日子。以“以飞为主,综合发展”为标志,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12年中,在教职工总人数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学校开设的专业由两个,发展到23个,年飞行训练总时间从6万多小时,上升到33万多小时,学生总数从1500人,上升到16000多人,并从此跻身全球办学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民航院校之列。

他是中国民航仅有的7名特级飞行员之一。2000年出任校长时,正是这个学校最困难的日子。以“以飞为主,综合发展”为标志,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12年中,在教职工总人数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学校开设的专业由两个,发展到23个,年飞行训练总时间从6万多小时,上升到33万多小时,学生总数从1500人,上升到16000多人,并从此跻身全球办学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民航院校之列。

面向“十二五”,飞行学院以“6321”这个一号工程,布局“以飞为主这篇大文章”,无疑,这又将是一次激情迸发的璀璨跨越。

如今,在校长任上工作了12年,并奔向“耳顺”之年的他,很多时候不过晚上11时仍然很难就枕。

记者印象

采访之前,我曾尽量多地阅读了一些有关资料,试图能走进他的内心深处。但当正式采访开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所面对的是一个如此丰富、又如此庞杂而深刻的人。

比如,他以国家利益至上,思想先锋、自由、解放,常怀忧国忧民之心;他希望事业进步,也追求家庭和顺,对一些在事业、家庭方面缺乏责任的人和事,既声色俱厉的批,又喁喁细语的导;他随和,与友人、同事聚会,既进得高档餐厅,又下得街边大排档;他讲究生活质量,穿着时尚、新潮、有品味,但不庸俗。

他就是郑孝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校长,中国、乃至世界飞行员培训业的一号人物,一个创造了许多奇迹的人。12年间,这所学校的改革风云,在他的挥斥方道下总是步步切中中国高等教育的肯綮,并在民航科教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西方人评价:他鹰派、新锐;民航圈子则认为:他有思想,比较“主流”;但记者的印象是:他作风硬朗,有很深的军人烙印。比如,他将自己主导的改革说成是“战略”,把推进某项工作完成,当成是一场“攻坚战”,也要求麾下的头头脑脑要守好自己的“阵地”。

郑孝雍中等身材,面容端庄,一件敞开的白色Hugo Boss冬装下面,露出橙色带条纹的高领羊绒衫。这身装束,对于一个高收入的飞行员来说,应当是恰到好处的,既最品味,不落俗套,又彰显出一个成功男人的超凡魅力。然而,在接人待物方面,他又有别那些高蹈于科教舞台的校长,既和蔼、大方,颇有儒雅之风,又少了几许官气和行政色彩。

采访郑孝雍是一件快乐的事。你既像是在听一场游离于话题内外的演说,又能了解一些靓丽的民航专业术语如:“持续安全”、“MPL”、“ICAO英语”;问或,还能听到他对过往的评说: “综合发展的目的是,形成学科交叉,将飞行员培训做大、做强,做深、做精”,或是对眼前问题的思考:“安全蕴于细节,安全无小事,视小事如大事,这是贯彻持续安全理念的要义”……

当触及到某些无法释怀的往昔得失,他也会发出幽幽的叹息。也正是在这样的不经意之间,我们才有机会了解他的自信与坚毅、刚性与柔情、压力与困惑。

从熟悉的专业着手改革

这是一问29平米、由一室一厅的套房改建的临时办公室。自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行政楼在“512”大地震中损坏后,“外招”——桂园宾馆,便成为校领导的临时办公地。

此刻,郑孝雍背对着著名书法家李进学先生题写的横匾“经天纬地”和摆满飞机模型的博古架、坐在办公桌前,神采奕奕地介绍“十二五”期问,学校贯彻、落实民航局李家祥局长关于“做好以飞为主这篇大文章”指示精神的具体措施。

这一天,尽管正奔向“耳顺”之年的郑孝雍,一路舟车劳顿,刚刚从北京返回学校,但目光如炬,精力充沛的他,从3点一直讲到了6点。其能够主导民航飞行员培养沉浮的勃勃雄心,从谈锋甚健的话语中,可见一斑。

但12年前,郑孝雍并不是这般自信,那时,他肩上更多的是压力。

对郑孝雍来说,1995年是仕途的关键时间接点。这年,他从飞行学院洛阳分院副院长任上调广汉分院任院长,5年后,出任学校校长,开始全面执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而此时,随着航空公司、高校与国外飞行员培训机构联手,郑孝雍所驾驭的飞行学院,早已不复当年“一校独大”的威风,再加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飞行学院与大多数行业院校一样,因办学单一、包袱沉重等原因,也陷入了“船大难掉头”的困境。到郑孝雍上任时,学校拥有5个机场、112架飞机和3000多名教职工,仅开设有飞行、空管两个专业,在校学生不足1500人,年训练飞行6万多小时。

可以想见,当年郑孝雍接到任命时,恐怕心情并不十分惬意。但毋庸置疑的是,作为雄踞一方的灵魂人物,关键时刻,是能以自身的感召力和才智力挽狂澜的。

毕业于飞行驾驶技术专业的他,先从自己熟悉的民航专业着手改革。2000年,学校决定开设空乘专业,但因当年申报新专业的时间已过,郑孝雍以“不争论、不折腾”定调,允许“先搭架子、铺摊子。”于是,学校原交通分院走出了一条与四川师范大学联合招生“空乘”学生的新路,并由此激活了专业建设,解放了干部职工的思想。随之,学校又撤销了交通分院,实施类似现代企业推行的板块化管理模式,为专业学科建设拓宽了发展空间。此外,他们还大胆推行奖励与业绩挂钩,并努力提高决策的透明度……

12年过去了。如今,飞行学院在教职工总人数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年飞行总时间从6万多小时,上升到33万小时,学生总数从1500人,上升到16000多人,并由此跻身全球办学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民航院校之列,郑孝雍也因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飞行员培训业的一号人物。

综观近12年的建设发展,要说在民航院校中能超过飞院的,恐怕出其右者很难。追随主流价值向前

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自己内体、心灵、心理之血脉传承,“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草本祖根,山祖昆仓,江河祖海”,是谓“问祖”。因此,了解一下自己的姓氏。寻一下自己姓氏的起源。是很有必要的

郑姓作为一个有两千八百余年历史的中华大处,自公元前806年(周宣王22年)从周王分化出来,开始独立发展之日起,便以独特的宗族文化和姓族特点著称于世。这些姓族特点,几乎囊括了中华民族所有的优秀品质,郑姓也因此而得以蛇立于中华巨姓望族之林,到了隋唐,郑姓被称为天下五大姓之一。郑姓在历史上人オ出,且不说大名的郑国、郑玄、郑道昭、郑馀庆(唐宰相)、郑珣瑜(唐宰相)、郑度、郑和、郑成功和郑板桥等人,仅有唐一代,光荥阳郑氏就有13人中状元至少8人获进上。在二十五史中。郑氏单独立传者即有43人。

“郑”原是古代氏族祭莫的酒器,这意味着“郑”从一开始就和人类的神圣情感联系在一起。从黄帝到后稷。再到原姬友。可以描述郑姓的得姓历史。

古今郑姓人的主要源头,无论是郑姓人自己还是历代的官私学者,无不认为是由黄帝、后稷、周武王、周厉王、郑桓公等人一脉相传面来的。

由于黄帝相传是姬姓的开创者,郑姓的源头又出自以姬姓为国姓的周朝,因此郑姓也被认为是姬姓郑氏,亦即由姬姓改姓后分行而出的姓氏。从黄帝开创人类的原始文化直到郑桓公分土受氏。这段历史,便是郑姓历史上的拓荒阶段。

在古今的不少姓氏学著作和郑姓人编撰的典籍中,大都认为郑姓源于姬姓,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后代。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日:“郑氏出自姬姓。”郑维藩《郑氏源流考》也记载:“郑,姬姓也,系出天潢。”郑超英《泉州马巷用风里十五都大雄田郑氏重修谱叙》亦云:“我郑故姬嫡也。”由于人们一向认为姬姓的开创者是黄帝,因此,郑姓人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黄帝的后代。

郑姓始祖叫姬友,是周厉王的幼子,公元前806年被封在棫林,不久迁徙居于拾,建国名“郑”。

周历王去世以后,留在国都的他的长子姬静被推举为王,继承王位,史称周宣王。宣王从小经历了磨难,继位比较注重缓和各种矛盾,同时加强对反对势力的征讨,一时使朝政出现了中兴局面,史称“宣王中兴”,同时,又鉴于周王朝积贫积弱而各诸候势力相对强大的局面,为了加强王室的势力,使在自己的亲族中挑选合适的人进行分封,以便协助自己统治天下,这样,历史上便出现了与那姓的诞生关系密切的姬友封郑事件。

姬友即郑恒公,是周历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弟弟。他的出生可能是在“国人暴动”以后,亦即周历王出奔以后。在周历王去世、周宣王继位以后,天下的形势有所稳定,他才从流亡的彘地回到国都(今西安)。在这里,他过着多年默默无闻的生活,人也从少年时期进入中年时代。直到周宣王然位后的第22年(公元前806年),“宣王中兴”局面已经形成,他才被宣王分封在棫林(陕西华县东),不久又徒居于拾(棫林附近),建立郑国,做了西周时朝分封的最后一位话候王。姬友封郑对郑姓人来说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如(说文解字)释“郑”曰:“郑:京兆县,周历王子友所封。”意思是说,天下所以会有“郑”字,便与周厉王子姬友封郑有关了。那么,郑姓人的来源无疑与这一事件有关。又如清郑《那氏续修大统宗请序)日:“郑氏系出周宣王弟友,封于郑,以国为姓。”

一本双枝同茂密千家万户普芬芳

郑氏迁居寿光500余年  繁衍逾万人

“据族谱上记载,寿光郑氏始祖郑澄的祖父郑栲,于明初任河北枣强县令,其后代也就在枣强县落了户,也就是说寿光郑氏的根在河北枣强。”近日,记者来到古城街道垒村,82岁的郑洪三向记者介绍,明正统二年(1437年),寿光郑氏始祖郑澄与夫人携二子一侄,由河北枣强县奉旨到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集结派遣,后经千里跋涉迁到寿光。

郑姓发源于河南

郑姓为中文姓氏之一,源出姬姓,始祖是郑国第一代君主郑桓公友。郑国被韩国灭亡后,国人改姓为郑。自三国始设荥阳郡之后,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荥阳。郑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所以,郑姓主要发源于今河南中部一带。

郑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普“永嘉之乱”,是“入闽八姓”之一,嗣后不断在此发展,并繁衍播迁于南方广大地区,形成了诸多郡望。郑姓如今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尤其是在南方地区,以福建、浙江两省最多,占到全国郑姓人口的大多数,可以说郑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寿光郑姓始祖迁民中去世

据了解,寿光郑姓始祖郑澄之后迁居寿光至今已574年,现已繁衍子孙24代,人口总计超过万人。当年澄祖与夫人携二子(忠、孝)一侄(建)奉旨前往山东,澄公不堪其苦,途中病逝于金乡县,其夫人与二子与一侄经艰难跋涉,抵达寿光彭家道口暂居。

澄祖夫人故后,郑忠、郑孝又去金乡迁澄公柩与其母合葬于彭家道口。后三人各自迁往一处,孝迁至台头一带,忠迁居古城垒村,建则移至广饶石村。虽各立门户,但兄弟及后人累世相好,郑氏家祠有联曰“一本双枝同茂密,千家万户普芬芳”。

寿光郑氏二世祖郑忠从彭家道口迁居垒村,经过500多年繁衍生息,已发展到800多户,人口逾3000人,从垒村迁到寿光各村的也有不少,其中古城街道北孙云子村已过百户、约430人,北马范村有45户、150多人,尚家村约140户、近500人;孙家集街道郑家村110户,550多人;洛城街道于家尧河村35户,150人;上口镇增城村26户,100多人;田柳镇于家庄村60户,200多人;化龙镇信家桥村40户,170多人。另外,从垒村迁往圣城街道、古城街道、田柳镇、侯镇、孙家集街道等处共200多户,人口在1000人以上。

寿光郑氏二世祖郑孝(忠之弟)的后代,居住相对集中,犬都在台头的郑埝、大坨、小坨及附近村庄,至今已繁衍24代,有1000户,4000多人口。

(本报记者张文志)

寿光郑氏人物

“乡里奇才”郑道行(1612年一1682年),五岁便知读书,通音律,“出口不思,动有奇语”,被乡里称为奇才,十三岁入泮(上学),十六岁补瘭生,两年后年仅十八岁就以山东第四名的成绩考中举人,是寿光郑氏第一位举人,但由于正值明清更替换代时期,他排满抑清情绪严重,朝廷曾多次请他到官府任职,但他屡叫不从,后以明衣冠终老。

“钦赐举人”郑曰唯(1716年一l804年),郑道行的玄孙,自幼聪明好学,性格慷慨豪爽、恭俭好义,考举子没有成功,便自设义塾,家贫者少收或免收塾费,上课“口陈指画,娓娓不倦”,深受生徒及乡里敬重。乡里联名将其高尚师德情操报于县衙,请求表彰,后朝廷于乾隆六十年钦赐为举人,于嘉庆元年又钦赐为翰林院检讨。

“吴佩孚之师”郑韦(1856年一1938年),自幼聪慧,但因为家境贫寒,无法入塾就读,先是家父教其识字,后旁听村塾,先生见其才思过人,收为弟子。光绪元年中秀才,光绪八年秋乡试中举人,名列全省第二,时年25岁。后在临朐、广饶、昌乐等地教学,在广饶任教时,所教七名弟子同时登科,一时名声大震。1891年任河南范县教谕,1894年又擢升登州府教授,在任十余载,品端行正,勤勉职守,上下赞誉有加。1906年辞官隐退,坦然无顾,返回家乡。他的学生吴佩孚于民国五年派人带亲笔书信邀请他出山,并许以月薪600元现大洋的优厚待遇,他不为所动,称病卧床,坚辞不就。

(选自《郑氏大公支族谱》之《郑氏起源和》2011年8月13日《寿光日报》A4版)

一本双枝同茂密  千家万户普芬芳

    “据族谱上记载,寿光郑氏始祖郑澄的祖父郑栲,于明初任河北枣强县令,其后代也就在枣强县落了户,也就是说寿光郑氏的根在河北枣强。”近日,记者来到古城街道垒村,82岁的郑洪三向记者介绍,明正统二年(1437年),寿光郑氏始祖郑澄与夫人携二子一侄,由河北枣强县奉旨到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集结派遣,后经千里跋涉迁到寿光。

    郑姓为中文姓氏之一,源出姬姓,始祖是郑国第一代君主郑桓公友。郑国被韩国灭亡后,国人改姓为郑。自三国始设荥阳郡之后,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荥阳。郑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所以,郑姓主要发源于今河南中部一带。

    郑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普“永嘉之乱”,是“入闽八姓”之一,嗣后不断在此发展,并繁衍播迁于南方广大地区,形成了诸多郡望。郑姓如今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尤其是在南方地区,以福建、浙江两省最多,占到全国郑姓人口的大多数,可以说郑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据了解,寿光郑姓始祖郑澄之后迁居寿光至今已574年,现已繁衍子孙24代,人口总计超过万人。当年澄祖与夫人携二子(忠、孝)一侄(建)奉旨前往山东,澄公不堪其苦,途中病逝于金乡县,其夫人与二子与一侄经艰难跋涉,抵达寿光彭家道口暂居。

    澄祖夫人故后,郑忠、郑孝又去金乡迁澄公柩与其母合葬于彭家道口。后三人各自迁往一处,孝迁至台头一带,忠迁居古城垒村,建则移至广饶石村。虽各立门户,但兄弟及后人累世相好,郑氏家祠有联曰“一本双枝同茂密,千家万户普芬芳”。

    寿光郑氏二世祖郑忠从彭家道口迁居垒村,经过500多年繁衍生息,已发展到800多户,人口逾3000人,从垒村迁到寿光各村的也有不少,其中古城街道北孙云子村已过百户、约430人,北马范村有45户、150多人,尚家村约140户、近500人;孙家集街道郑家村110户,550多人;洛城街道于家尧河村35户,150人;上口镇增城村26户,100多人;田柳镇于家庄村60户,200多人;化龙镇信家桥村40户,170多人。另外,从垒村迁往圣城街道、古城街道、田柳镇、侯镇、孙家集街道等处共200多户,人口在1000人以上。

    寿光郑氏二世祖郑孝(忠之弟)的后代,居住相对集中,全都在台头的郑埝、大坨、小坨及附近村庄(注:东营市广饶县大码头镇小码头村、稻庄镇南雷埠村,广饶经济开发区乐安街道东关村等也有分布),至今已繁衍24代,有1000户,4000多人口。

      (本报记者张文志)

    “乡里奇才”郑道行(1612年一1682年),五岁便知读书,通音律,“出口不思,动有奇语”,被乡里称为奇才,十三岁入泮(上学),十六岁补瘭生,两年后年仅十八岁就以山东第四名的成绩考中举人,是寿光郑氏第一位举人,但由于正值明清更替换代时期,他排满抑清情绪严重,朝廷曾多次请他到官府任职,但他屡叫不从,后以明衣冠终老。

    “钦赐举人”郑曰唯(1716年一l804年),郑道行的玄孙,自幼聪明好学,性格慷慨豪爽、恭俭好义,考举子没有成功,便自设义塾,家贫者少收或免收塾费,上课“口陈指画,娓娓不倦”,深受生徒及乡里敬重。乡里联名将其高尚师德情操报于县衙,请求表彰,后朝廷于乾隆六十年钦赐为举人,于嘉庆元年又钦赐为翰林院检讨。

    “吴佩孚之师”郑韦(1856年一1938年),自幼聪慧,但因为家境贫寒,无法入塾就读,先是家父教其识字,后旁听村塾,先生见其才思过人,收为弟子。光绪元年中秀才,光绪八年秋乡试中举人,名列全省第二,时年25岁。后在临朐、广饶、昌乐等地教学,在广饶任教时,所教七名弟子同时登科,一时名声大震。1891年任河南范县教谕,1894年又擢升登州府教授,在任十余载,品端行正,勤勉职守,上下赞誉有加。1906年辞官隐退,坦然无顾,返回家乡。他的学生吴佩孚于民国五年派人带亲笔书信邀请他出山,并许以月薪600元现大洋的优厚待遇,他不为所动,称病卧床,坚辞不就。

      (本报记者张文志整理)

(选自2011年8月13日《寿光日报》A4版)

郑孝荷是兰花,不是荷形水仙花。

郑孝荷,是蕙兰赤壳类绿花飘门水仙名品,是传统蕙兰中除大一品外最近似于荷瓣的品种。

立叶及半垂叶互生,长约四十公分。新芽翠绿,芽尖有红丝晕。叶质厚,叶面有“V”形叶沟。叶色深绿有光泽,叶姿斜立。小花梗紫赤色,花梗粗淡赤绿色,高约四十公分,花序井然,每梗着花约七八朵。外三瓣收根放角,呈荷形,瓣端背面浓绿色,花瓣文飘。两侧萼一字肩,大圆舌,肉厚,上有大块红点印,舌顶端有中裂,为其特征。

兰花,是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鳞茎;假鳞茎球形、椭圆形或梭形,较少不存在或延长成茎状,通常包藏于叶基部的鞘之内。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

花葶侧生或发自假鳞茎基部,直立、外弯或下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较少减退为单花;花苞片长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较大或中等大;萼片与花瓣离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时与蕊柱合生达3至6毫米;侧裂片直立,常多少围抱蕊柱,中裂片一般外弯;唇盘上有2条纵褶片,通常从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时末端膨大或中部断开,较少合而为一;蕊柱较长,常多少向前弯曲,两侧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时具短毛,花粉团2个,有深裂隙,或4个而形成不等大的2对,蜡质,以很短的、弹性的花粉团柄连接于近三角形的粘盘上。

通常见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几部分组成。兰花是一种奇特的花,它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的花结构与众不同。兰花结构的奇特是为了适应昆虫传粉,且具蕊柱、蕊喙、花粉团和唇瓣等,加之,兰花为两侧对称的花、唇瓣基部形成具有蜜腺的囊和距、雄蕊数目减少、子房下位、花形状、大小和颜色多样、多为草本植物、附生或腐生。

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我国十大名花之四。

兰花的寓意是典雅、高洁、坚贞不渝,它被称为花中君子。因其品质非常高洁,它和水仙、菊花、菖蒲被称为是花中四雅,另外,它和竹子、菊花、梅花被称为是四君子。它在很久之前是爱的吉祥物,诗歌中它代表君子,被现代人理解为高洁、美好的象征。

系一级飞行教师,国家功勋飞行员,民航特级飞行员,民航飞行安全金质奖及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飞过初教六、Y5、TB、Y7等机型,所飞机型均获得教员资格。

主要研究领域为飞行技术与航空安全,目前已安全飞行近6000小时,执飞过初教6、Y5、TB、Y7等机型,所飞机型均获得教员资格,所飞机型均达到最高技术等级,是中国民航资深飞行教员,为中国民航事业培养了大量飞行技术专业人才。曾多次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航空发达国家和香港、台湾民航考察、讲学,熟悉国际上飞行技术与航空安全的前沿研究。先后承担民航总局和四川省重点科研课题5项,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郑孝雍 一个勇于实践的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

  他是中国民航仅有的7名特级飞行员之一。2000年出任校长时,正是这个学校最困难的日子。以“以飞为主,综合发展”为标志,经过大刀阔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