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格式样本是怎样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4收藏

家谱格式样本是怎样的?,第1张

1、欧阳修式家谱格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山右向左排列,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可有一些生平记述,主要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2、苏洵式家谱格式又称垂珠体式,其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线串联,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天系。

3、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潜、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4、不用横竖起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泷冈阡表

[ 宋 ] 欧阳修

原文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盖自嘉祐以来,逢国大庆,必加宠锡。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译文

唉!想我先父崇国公,占卜选择吉地于泷冈以后的六十年,他的儿子欧阳修才能够作了墓表,刻在碑上竖立于墓道。并不是敢有意迟缓,而是因为有所等待。

修很不幸,生下来四岁,父亲就去世了,太夫人(母亲)发了誓愿守节,家境贫寒,以自己的力量谋取衣食,扶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太夫人谆谆告诫我说:“你的父亲做官清廉,喜欢布施别人,又喜爱招待宾客。他的俸禄虽然微薄,常常不使有剩余。他说:‘不要因为金钱连累了我的清白!’所以他去世后,没有一片瓦盖的房子,没有一亩地可以耕种,能叫你赖以生活,我依靠什么能自守呢?我对你的父亲,大概能知道一二,所以对你有所期待。自从我嫁到你家做媳妇,没有来得及侍奉婆婆,但知道你父亲是很孝顺地供养老人的。你幼年丧父,我不知道你一定会有所成就,但知道你父亲一定有后代。我开始到你家的时候,你父亲服满祖母的丧,才过了一年,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的时候,必然哭泣说:‘祭祀即使很丰盛,也比不上活着时薄薄地奉养!’有时他自己吃着酒食,则又哭泣说:‘从前常嫌酒食不够,现在有余了,但来不及供养母亲了!’我开始见到一两次,以为他是才满了丧服,偶然有所感遇罢了。但以后他经常是这样,一直到终身,没有不如此的。我虽然来不及侍奉婆婆,从这些事知道你父亲是孝顺供养祖母的。你父亲做官,经常在夜里点着蜡烛,审理刑事案卷,屡次发出长长的叹息。我问起原因,他说:‘这是要判死刑的案卷,我想放一条生路而办不到!’我说:‘生路可以求吗?’他说:‘放一条生路而办不到,那么死者和我都没有遗恨。也确实有求一条生路,因而救活一个人的,就知道不去求生路而死者会有遗恨。就这样经常求生路,一不小心,仍旧会处死刑,而世上人常常希望这些人死去。’回头看着乳娘,抱着你站在一旁,因而指着你叹息说:‘占卦的人说我在年岁有戌的一年,将会死去。如果占卦人的话是真的,我就见不到儿子长大成才了,以后应当把我的话告诉儿子!’他平时在家教育子弟,常常说起此话,我听熟了,所以能详细地说给你听。他在外面办事,我不知道。在家中的时候,没有一点矜持文饰,不摆架子,而所以这样,是真正地发于内心的!唉!他的心地厚道而注重仁义方面,这就是我知道你父亲必定有后代的原因,你应当自己勉励才对。供养长辈不在于丰厚,而在于孝顺;利益虽然不能普及于万物,而在于心地厚道内存仁义。我不能教导你,这是你父亲的志向。”修哭泣着,牢牢记住,永不敢忘。

先父崇国公少年时没有了父亲,努力研究学习。在真宗咸平三年考中进士,出任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继任泰州判官,享年五十九岁,葬在沙溪的泷冈。太夫人姓郑她父亲名德仪,世代为江南名门大族。太夫人恭顺节俭仁爱知礼,起初封福昌县太君,又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从她家里贫贱时,以节俭治理家务,后来家里过日子也不超过一定的花费,她说:“我的儿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俗人,要俭朴节约,以预备有患难的时候。”后来修被贬官到夷陵,太夫人谈笑自若,说:“咱们家原来是贫贱的,我已经过得习惯了。你能安心,我也能安心!”

自从先父崇公死后二十年,修才得到朝廷的俸禄来奉养太夫人。又过了十二年,才位列朝官,开始封赠亲属。又过十年,修任职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这时候太夫人因病逝世于官府中,享年七十二岁。再过了八年,修以没有才能的人竟出任副枢密使,遂参与国家大政要事,又有七年才罢免职务。自从进入中书省、枢密院二府以来,天子推广他的恩德,褒扬我的三代,自从仁宗嘉祐年间以来,逢到国家庆贺大典,必定予以宠幸,大加封赏。先曾祖父,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先曾祖母,累封楚国太夫人。先祖父,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先祖母,累封吴国太夫人。先父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先母累封越国太夫人。当今神宗皇帝,到郊外祭天,赐先父爵位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封号为魏国夫人。

于是小子修哭泣着说:“唉!行善没有不报的,只是迟速不同罢了,天理经常是这样的!我的祖先,积行善事成就了德行,应该享受这隆重的待遇。虽然不能活在世上享受,但赏赐封赠爵位,显示荣耀,褒扬光大,实在有三朝的宠幸诰封,足以表见扬名于后世,荫庇于子孙了!”所以序列世系家谱,刻在碑石上,后又记载先父崇国公的遗言训诫,以及太夫人所教导、希望我的话,一道揭示于墓表上;使大家知道小子修的德行浅薄,才能低小,逢到时运窃取了官位,幸而能保全大节,没有辱没先人,其实是有原因的。

神宗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初一后十五日乙亥,儿子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邑一千二百户,欧阳修表。

​ 欧阳修像 ◆文 / 徐奔 欧阳修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使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 ”千古文章四大家”,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 ”唐宋散文八大家”。 他在政治上也极负盛名,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一生虽宦海浮沉,曾三遭贬谪,却始终刚劲正直,见义勇为。逝后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庾信《哀江南赋》说:「 ”潘岳之文彩,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欧阳修作为一代立德、立言、立功之大家,其家国相依、勤谨奉公、守廉守贫之「 ”世德”与「 ”家风”实令后人景仰叹服。 一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欧阳观就病死了。父亲生前,一家四口迁移频频,生活清苦。正如母亲郑氏后来对欧阳修所说,「 ”你父亲去世时,上没有留下一片瓦,下没有留下一垄地来维持我们的生计。”郑氏是欧阳观的继室,二十九岁即守寡的她只好拖儿带女投奔在随州任职的小叔子欧阳晔。但是,投奔并非投靠,郑氏带着儿女也不完全依赖别人养活,而是努力自救。「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画荻教子”因此成为千古美谈。郑夫人知书识礼、温厚仁慈,持家勤劳节俭,处穷不忧,处变不惊。《泷冈阡表》记载:「 ”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大意是说在家道中落时,郑夫人以俭持家,后来家境富裕了,也不花费过多,她说:「 ”我的儿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俭约一些,才能度过可能要遭受的患难。”及至欧阳修被贬夷陵,太夫人亦言笑如常,对欧阳修说:「 ”你的家本来就贫贱,我已经习惯这种日子。你能安乐对待,我也能安乐。”后世将欧阳修的母亲尊崇为中国古代「 ”四大贤母”之一。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伟大母亲「 ”以长以教”,欧阳修虽幼年丧父,却在父母的影响下终成巨擘。 「 ”画荻教子” 《宋史》评价欧阳修是将其父欧阳观的为官之道「 ”闻而服之终身”。 欧阳观生前命途多蹇,他的父亲三十八岁辞世,他「 ”少孤力学”,长于文辞,「 ”屡阶魁荐”。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及进士第,授道州(今湖南道县)军事推官。三年任满,以同职调泗州(今安徽泗县至江苏泗洪、盱眙一带)。欧阳观任推官时,适逢淮南转运使前来视察。欧阳观为人刚直,恃才傲物,未及时迎候。州长官设宴款待转运使,召欧阳观赴宴作陪,他拒不出席。转运使恼羞成怒,上书弹劾欧阳观玩忽职守,轻慢上司。于是欧阳观被调到偏远的绵州(今四川绵阳)任军事推官(欧阳修就出生在这里)。 欧阳修后来曾写道:「 ”修窃自念为人子而不能识其父,幸而得闻吾母之言,其忍废为!乃泣血而记之。”母亲讲述父亲的事迹,突出了「 ”仁”「 ”孝”和「 ”廉”。 关于父亲的「 ”孝”,母亲讲道:「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泣涕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闲居而御酒食盛馔,则又泣涕曰:‘昔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而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于终身未尝不然,此吾知汝父之能养也。” 关于父亲的「 ”仁”,母亲讲道:「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也!’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况世常求其死也。’”讲的是欧阳观心性仁厚,办事谨慎。某天夜晚,他在烛光下处理公务,一再将案卷放下又拿起,唉声叹气,夫人问他为何这样。他说:「 ”这是一个判死刑的案子。我总想替死刑犯找出一条活路,可翻读了几次还未找到。”夫人觉得奇怪:「 ”犯死罪的还可找到活路吗?”「 ”我替他寻求活命的路子而不可得,那么死者和我都将没有遗憾。有时候还真能在死囚案子中找到不该判死刑的人!如果死刑犯有找到活命的可能,却不帮他觅活路,他本人和家属都会怨恨。我常常为死刑犯寻觅活路,还难免错判误杀;何况世上有些人总是昧着良心、千方百计强加罪名,制造冤案置人于死地呢!如此,我怎能昏昧从事?……” 关于父亲的「 ”廉”,母亲说:「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以其俸禄事宾客,常不使有余,曰:‘无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以庇其生……”欧阳观为官清正廉洁,待人豁达大度,乐于扶贫济困,常常不顾家境困难,招待各方宾客。推官的俸禄本来不多,他却不让手头有余钱,常说「 ”不要让钱财成为我的拖累”。以致去世时,上没有留下一片瓦,下没有留下一垄地帮助妻儿维持生计。 欧阳观像 此外,母亲还多次讲过「 ”七贤画”的故事。这个传家宝,是父亲廉洁自律的突出标志。欧阳修在《七贤画序》中专门叙述了此事。大意是说:还在孩童时代,母亲曾对我讲,「 ”我嫁过来时,欧阳家非常穷困,你父亲却极其廉洁。在绵州做推官三年,别人都采购很多四川名产运回老家,你父亲却一样也没买过。他的俸禄在用来接待宾客之后,几乎没有余钱。离开绵州时,只有一匹绢绸,画成六幅《七贤图》。这七位贤人,都是你父亲非常爱重的君子。”父亲死后,每逢年节举行祭祀,母亲都会把《七贤图》挂在墙上,让儿辈瞻仰膜拜。她总是指着画对儿辈说:「 ”这是我们家传的宝物呵!” 母亲认为父亲「 ”其心诚厚于仁”,其言其行「 ”发于其中(衷)”,并激励欧阳修:「 ”此吾知汝父之得有后也,汝其勉之!” 欧阳观五十九岁离世,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崇国公。夫人郑氏,累封魏国大夫人,享年七十二岁。欧阳修父母的「 ”累赠”「 ”追封”「 ”累封”的荣衔,都是因欧阳修后来显贵而荣膺朝廷的封赐。 二 据《欧阳氏谱图序》(石本)记载,欧阳氏是夏禹的后裔,经过夏商周,一代代相传,传到允常,允常的儿子就是越王勾践。勾践传五世到越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无疆的儿子蹄,被楚王封在乌程(今浙江湖州)欧余山之阳,做欧阳亭侯,后世子孙便以封地为姓氏。入汉朝以后,因有人任涿郡太守,子孙便居留北方。后出现不同分支,有的住在青州(今属山东)的千乘,有的住在冀州(今河北)的渤海。千乘的欧阳生,字和伯,是汉朝的经学博士;渤海的欧阳建,字坚石,是西晋名士,两人都是宗族中的佼佼者。欧阳建在赵王司马伦之乱中被杀,其兄之子欧阳质领着族人奔到长沙,因此子孙又返回南方居住。欧阳质的七世孙景达,仕于南朝齐。欧阳修列谱图就从景达开始。景达的五世孙欧阳询是隋末唐初的大学者、大书法家,也是欧阳修的二十世祖。询的五世孙欧阳琮,曾任吉州刺史,子孙由此在吉州安家。琮以下七世,谱录亡逸。其八世孙欧阳万,曾任吉州安福县令,子孙后辈散居安福、吉安、吉水等县,此后「 ”世为庐陵(指庐陵郡)大族”。 欧阳询 欧阳修的高祖欧阳托是没有功名官阶的处士,但声誉极佳。乡民争讼,经官府判处的往往反复诉讼,但凡是经欧阳托评判过是非曲直的,便不会留下后遗症,不会再起争端。他道德学问出众,为人处世正直公道,故受到乡里敬仰。 曾祖欧阳郴,曾在南唐任过武昌县令和吉州军事衙推官,官至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声名着于州县,享寿九十有四,死后葬欧桂里(今属吉安县)、横溪保之燕湖。「 ”儒林乡欧桂里”这个地名是因欧阳郴的第三子欧阳仪而得。欧阳仪中进士第时,高堂父母俱无恙,乡里以此为荣,于是把庐陵的文霸乡安德里改为「 ”儒林乡欧桂里”。 欧阳修祖父欧阳偃是欧阳郴的第六子,少时即以文学著称于南唐,却耻于参加进士考试,而向文理院上书,进其所为文十余万言,授南京街院判官,英年早逝。欧阳偃负才狷介,殊非等闲之辈,惜乎只活了三十八岁。 欧阳修还有两位对他影响很大的叔父。 二叔欧阳旦是处士,「 ”隐德不仕,事母(也是早寡)以孝,为乡里所称”。 三叔欧阳晔是除了母亲外,在欧阳修接受教养、长大成才的整个过程中,给予他极大关怀和最深影响的人。欧阳修父亲病故后,郑夫人拖带子女投奔到欧阳晔处。欧阳晔义不容辞代行了家长的职责:「 ”咸平三年进士及第,官至都官员外郎。……所至有能称,尤长于决疑狱。所得俸禄,分养孤遗。其兄之子修,少孤,教之如己子。”欧阳晔的处世为人,给少年欧阳修留下深刻印象。他正直廉洁,处事果敢,有卓越的办事能力。初任随州推官,就顺利地处理了三十六件难办的积压狱案。某年适逢大灾荒,遍地饥馑,而大洪山奇峰寺几百僧人却聚积了大量粮食。京西路转运使怀疑他们囤积居奇,要欧阳晔前去抄没充公。僧人闻讯,惊恐万状,给欧阳晔送来千两白银,请求他手下留情。欧阳晔笑着说:「 ”哪里用得着这样!你们能听从我的劝告吗?只要把你们积聚的六七万石粮食卖给官府,用来赈济灾民,就没有你们的事了。”因为有了这些粮食,饥民们才免于饿殍遍地。在知桂阳(湖南县名)任上,一伙平民百姓为争夺船只,彼此斗殴,在混乱中致死人命。官府拘押大批嫌疑犯,案子经久难断。欧阳晔接手后,详细调查了案情,将全体嫌犯放出牢房,卸除枷锁,让他们在厅堂上吃饭。饭后,一一安抚,让他们返回牢狱,单独留下一人。此人顿时脸色惨白,手脚慌乱。欧阳晔厉声喝道:「 ”你是杀人凶手!”这人还想狡辩,欧阳晔说:「 ”我观察刚才吃饭的人,别人都用右手拿筷子,只有你用左手。死者伤在右胸,伤口形状说明凶手是左力,最大的疑犯就是你。”这个人哑口无言,只得哭泣认罪:「 ”是我杀的。我再也不敢连累别人了!”这个久拖难断的疑狱快速解决,其余受牵连者感激不已。 母亲曾对欧阳修说:「 ”你想了解你父亲吗?看看你三叔就可以了。他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活像你的父亲。”在随州的岁月里,欧阳晔分其俸禄,尽力接济远道来依的孀嫂孤儿三人。后来,欧阳晔调到阆州(今四川阆中)任推官,又迁江陵府(今属湖北)掌书记。他的家眷依然留在随州,与欧阳修母子相依为命,以免他们孤苦无告。 后来,欧阳修荣显,朝廷不仅敕封其父母,还追荣其叔父叔母,封赐爵赏,显然和欧阳晔倾力教养欧阳修有关。欧阳修也终身铭感叔父「 ”长养教育之恩”。欧阳晔逝世时,欧阳修因公务缠身,有如「 ”羁绁”,「 ”哭不及丧而葬不临穴”,备感遗憾,恳切表示唯有保持「 ”大节”以报答叔父之恩。 欧阳晔 欧阳载,是欧阳修的堂伯父,也是家族入宋后的第一个进士,「 ”为人方重寡言”,他的德行和思想也对欧阳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次真宗皇帝亲自选择御史,欧阳载以秘书丞被召见。其他 的人都走向前去,自我称扬,唯恐不被任用;唯独欧阳载静立丹墀之下,一句话也不说,偏被选中了。后知泗州,有僧人妖言惑众,诱骗民间男女投淮水死,每年冤枉送命的有上百人。欧阳载听闻此事后,尽捕作恶僧人,诛其罪孽重大者数十人,遣散乡里还俗者数百人,震动很大。他任御史时,正直无私,皇帝要封赏他,问他有什么要求,他敬谢不敏,不愿再继续任职。他的无私无欲,受到士林敬服。欧阳修叙写这位堂伯父:「 ”为政清廉简静,所至官舍,不窥园圃,至果烂堕地,家人无敢拾者。”在欧阳修为政清廉刚直、抨击昏官不留情面的做派上,都可看到欧阳载的影子。 三 《欧阳氏谱图》中,在欧阳观名下注有「 ”生二子”,名「 ”昞、修。”昞是欧阳修同父异母的长兄,欧阳修本人的著作一再道及。 欧阳昞长期在荆州(今属湖北)担任地位卑下的小官,没有机会施展才能。他居住在江陵的长江岸边,却舍弃大江汪洋浩瀚的壮丽景观,而在宅旁方圆不过数丈的池塘边建起了一个「 ”游鯈亭”,每日在亭中观赏池里游鱼,自得其乐。欧阳修由夷陵赴干德,途经江陵,去看望兄长,受命写了《游鯈亭记》,记中介绍了乃兄的性格与豁达胸襟:「 ”吾兄晦叔为人慷慨,喜义勇而有大志。能读前史,识其盛衰之迹。听其言,豁如也。困于位卑,无所用以老,然其心中亦已壮矣!” 曾祖的孝德,祖父的文采,父亲、叔父和堂伯父的清廉官风,都令欧阳修受教终身。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在诗书与美德「 ”传家”「 ”继世”的进程中,欧阳修不仅是承前启后的桥梁,而且是光前裕后的灯塔。曾祖考妣、祖父母、父母、叔婶,都因为他而荣膺爵禄封赏。子侄中有因他而恩荫得官的,也履受其教,承传优良家风,为官守廉守贫,报效国家。 皇佑四年(1052)夏,处于广西与越南交界处的蛮酋侬智高发动叛乱,攻陷邕州(今广西南宁),建立大南国。接着领兵沿邕江东下,进逼广州。贵州(今广西贵县)知州李琚等望风而逃,广南东西两路震恐。这时,因恩荫得官的欧阳修侄儿欧阳通理(昞之子)正在广西象州担任司理。兵乱期间,欧阳修固然担忧侄儿的人身安全,更怕他临难退缩或失节。欧阳修写信谆谆告诫侄儿:「 ”自南方多事以来,日夕忧汝。……欧阳氏自江南归朝,累世蒙朝廷官禄。吾今又被荣显,致汝等并列官裳,当思报效。偶此多事,如有差使,尽心向前,不得避事。至于临难死节,亦是汝荣事,但存心尽公,神明亦自佑汝,慎不可思避事也。昨书中言欲买朱砂来。吾不阙此物,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吾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汝可观此为戒也。”深挚的家国情怀溢于言表,告诫子侄既官禄在身,必须勤谨奉公,守廉守贫;祸患临头,敢于横身当事,以死节为荣。 另有一封家书《与十三侄奉职》,写得更亲切平实、情见乎辞,足以窥见欧阳修守廉守贫、律己律人的高风亮节:「 ”汝孤寒,曾受辛苦,知道官职难得,每事当思爱惜。守廉守贫,慎行刑,保此寸禄而已。……汝只亲兄弟两人,今食禄,庶事宜均给……无事,令学书,识取些字……。”后来苏轼谈及这些家信时说,一个人与外人打交道,难免将真面目包裹起来,虚与委蛇,冠冕堂皇。而欧阳修告诫侄辈的私信,尽是由衷之言,没有任何虚矫伪饰,从中可看到欧阳公心地光明,质量高尚。 纵观欧阳修家世,会得到这样的印象:欧阳修出身于一个源远流长的名门望族,成长于一个重视读经讲史的书香门第。一代代进德修业,人才辈出。其取科名、入仕途者,为官临民则清廉公正,为人处世则刚直温厚。其平居不仕者,或文章著述辉耀儒林,或善于排难解纷,威惠着于人心,德孝闻于乡里。祖考们的嘉德懿行,见于史册、载于家谱者屡见不鲜,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宝贵精神遗产。欧阳修在《欧阳氏谱图序》中有记:「 ”传于其家者,以忠事君,以孝事亲,以廉为吏,以学立身。吾先君诸父(伯叔)所以行于其躬、教于其子弟者获承其一二矣。” (作者系江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1 读书作文谱文言文翻译

常用在文言文阅读理解中的三段译文供参考:其一 武叔卿曰:“文章有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自工者,此神到之文,尚矣其次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一检点气有不顺处,须疏之使润;机有不圆处,须炼之使圆;血脉有不贯处,须融之使贯;音节有不叶处,须调之使叶:如此仔细推敲,自然疵病稀少倘一时潦草,便尔苟安,微疵不去,终为美玉之玷白玉上的斑点矣”译文:武叔卿说:“写文章,如果有一稿写成不加点缀而自然就工稳的,那属于“神来之笔”,这(自然是)太好不过的;次一点的,必须精心地思,细致地改如文章起草创作已定,便应从头至尾一一检查圈点文气有不顺处,须疏理使它润爽;结构有不圆满处,要反复锤炼使之圆满;(文章的)脉络有不连贯处,要通融使之连贯;音节有不协合处,要调整使之协合如此仔细推敲,(文章)自然缺点毛病稀少如果一时心气浮燥,随随便便只图小小的成功,(文章中)的小毛病不去除,最终还是美玉上的斑点”注释:武叔卿:人名其二古人虽云,文章多做则疵病不待人指摘而自能知之,然当其甫做就时,疵病亦不能自见,惟过数月始能知之若使当时即知,则亦不下笔矣故当时确见,当改则改之;不然,且置之,俟迟数月,取出一观,妍丑了然于心,改之自易,亦惟斯时改之始确耳译文:古人虽然说:文章多做,则缺点毛病不必等到别人指摘,自己也能知道但是当他刚刚做好(文章)时,缺点毛病不能自己发现,只有经过数月才能知道假如他当时就能发现,哪他就不会这样下笔了所以,当时如发现明确的(毛病),当改则改之;若不是这样,不如且放一放,等到数月后,取出(这文章)一看,精美处、丑陋处了然于心,修改它自然容易多了,并且只有在这时修改才是正确恰当的其三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痛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译文: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回答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成效”。

2 文言文《家谱记归有光》的原文及翻译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译文:

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大概是因为我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平时不能宽解自己,对于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的事迹,对于活着的人恐怕不能成事,实在是受了很大的创伤,内心十分痛苦。

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离散。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从家族中出现。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大概十个学习的,却没有一个懂得礼义的。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平时招待朋友,有时能破费千钱,但是在一年中重要的节日,祭献祖先时,却谋划甚微。祭祀盛食物用的礼器、酒壶酒杯,很少有洁净美好的。家中的男女祭祀时站队都连不成队列。更有甚者,竟然有因为请人观礼的缘故,改变将要举行祭祀的日期;用厨房里吃剩下的残羹剩肴,来替换新供上的祭品,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

我回去看老宅,阅览了归氏的旧书,慷慨激愤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的后人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呢!”父母是我们兄弟生命共同的来源。祖宗是我们父母的根本。族人都有兄弟的情分。不能忘记啊。人刚出生,当他们年幼时,兄弟在亲人怀中呱呱哭泣,吃饱了就一起嬉戏,不分彼此。年长有了家室后,那么他们的情感已经不像这样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的情感。在这时,只担心兄弟分离的不迅速,哪里还会想着亲人聚集的难处,这也是天下的形势趋向于分离的原因。假如我爱自己的子女却离散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子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子女,那么亲人离散的害处就殃及到我的子女,这能说是爱自己的孩子吗?

我每次侍奉父亲,一年里重要的节日跟着各位叔父、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须发皆白,暗中想我的各位叔父兄弟,都是始于同一祖父罢了。现在却常常不能同心,未曾不深深独自感伤。然而天下的事,破坏它的人是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人也是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凭自身带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之间呢?古代的人立大宗的嫡子为继承人的原因,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废除了,天下就没有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了。没有了世家,那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意就衰微了,社会风尚的浮薄就一天比一天厉害,有道理啊。

我学习圣人的道理,通晓儒家六经的大概旨意。虽然我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不被官府录用,但私下观察天下治乱,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利弊,常在内心有所忧虑。我看看自己的亲人,内心有所触动,打算寻求用来使族人凝聚的办法,而族人凝聚开始于家谱,所以我想要写归氏的家谱,不仅仅是记载,更是用来寻求写家谱的意义。

3 给我家的家谱文言文进行加标点

好不容易写好了。。。打括号是很不确定的

中间的“徒”是不是“徙”啊?“徙”是迁移的意思呀。后半部分还有“你”的啊,你确定没打错? 那是我见识少了。看得头都晕了。

我就觉得你是故意把标点符号去掉的。难道是做实验? 看看有没有人像我这么傻会帮你加这么长一篇的标点?

王氏族谱,谱王氏之族也。王氏出於黄帝而蔓延于天下。周灵王时,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谪居太原。其子宗敬为周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以王为氏。

自宗敬十六传至西汉元威。元迁琅琊,始分太原、琅琊两派。而威之后世居太原晋阳者也,由威公三十传至唐僖宗中和间。该公字元仁,避地由太原入蜀次(,)由恂徒居庐陵水东。复迁城西,六十里河山金地,置田一万五千亩,好善乐施人,知名人称长者为吴顺义。

辛已“朱梁末帝龙德元年”,龙见所居陂田间 异僧宗会钟门,曰:“是将为佛寺,公宜北去百里,遇三白即止。子孙当繁衍,且多文士长者,听其言行。”至安城北之连岭,遇一人骑白马,问其地,曰:“大白茆坑稍前二里许,曰小白茆坑。”又曰:“长溪乃家焉。”李氏保大中故居紫气竟天(。)龙复见长者,遂施故居地与西峰寺僧宗会,故号为:龙天寺。寺近之天五百亩,并山林施于寺。河塘之田两百亩施于金城观陂(。)江源之田两百亩施于城下之中洲寺。介陂之田一百亩施于性田之光化寺。绪寺各立祠堂,设长者塑像,忌日修佛事,至今不废,几二百年矣。

吾族自长者公迁居以来,传至于予凡十世,其间有显达者、隐逸者、徒居者、外出者、仍居故址者、与其生没年月日者、娶某氏者、葬某所者,皆无实录传信后世,势将湮没而不可考亲。亲相视为途人,甚至忘其所自出矣。是故由长者公而上,上至于黄帝本源总图,可溯而考也。由长者公而下,下至于余,无有纪述不可得而知也。第以宗谱不创,则世次无以纪亲疏,不辨则招募无以序将奚,以考见前德垂示后裔乎。此吾之所以为尤也,此族谱之所以为作也。夫谱所以纪先世之所从来而不忘所自出,则辨世次叙招募别亲疏明贵贱与其穷达善恶,迁徒外出生娶卒葬,巨细靡不毕书要皆律以信实无溢美耳。然则宗谱之作编纪之严讵可不急乎?况自长者公位下,由吾村而各徒者,或余目出其人,或闻先人之传述某迁某仕不仕娶某氏享年几某日卒此。

又皆书而不可缺者,谨按其世详注迁途:二世肱公四世裳公则同徒居赣州七里镇,六世遇公徒居柳树下,七世丰公徒上东,揭宜公徒居黄屯,区公徒居吉州城内,动公徒居汶源,八世若动公徒居栋头,宰公徒居连岭,为西房祖九世有以公徒居南富,长公徒居永新白茅塘,英公徒居南岭于今,十世同七昆弟徒居甚多,若集徒居西山,所徒居袁州东门,参徒居葛州,缉徒居永兴场,玖徒居连村,淑徒居黄牛石,卿徒居丁塘,合徒居青陂,纹徒居大志,云徒居城门朋田,盛徒居防里,谨徒居胡庐坑,素徒居嘉溪,慎徒居常德,行大徒居凤塘,予兄旦近亦徒居连岭。

自各名东房,此皆本于一祖之人,散徒居本郡及他郡间者。但时以往来相聚,吉庆凶吊,此又不可不纪同编于谱也。且年代益远,派徒益繁。虽本出一源,而不能娶处一邑、一乡以致四时祭礼。你能率一吉凶庆吊,不能归统苟谱。弗创而尊毕,罔辨则百固,不能尽识而名亦难以书(,)知木本水源莫问而宗族等之途(。)人岂不甚失先世之传耶?难亲书则情尽,情尽则服书,服尽则喜不庆哀不吊,亦理势然也。而余之心以祖,祖之万殊一本。何有远近亲疏之间哉?今幸际明时得穷录(,)位迩家居优间,乃仿吾友永叔之式创谱。编次有其本末,其可不纪述以昭示方来乎?于是上自始祖,下迄今兹,考古年今次第编之,巨细不遗时,历两载艰辛备常,始成斯谱。俾传后世,则吾王氏之子孙有所凭。以不吻夫尊卑疏戚之序(,)庶不堕先世之传,而贻示于后人者永矣,为吾王氏之子孙者可不勉哉?故书之以弃其端。

4 文言文雪夜访谱的翻译

雪夜访普

原文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译文

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太祖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了。”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太祖)趁机与赵普策划攻打太原。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吗?”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

雪夜访戴

原文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5 文言文《沧州酒谱》怎么翻译

参考译文:沧州酒,王士祯称它为“麻姑酒”,然而当地人实际上没有这种称呼。沧州酒不是市井小民所能酿造的,必须是世代相传的酿酒世家,才能掌握好它的水、火的节候。造酒的水虽然取自卫河,但河水不能用来酿酒。必须在南川楼下,像金山在江心取泉水那样,把锡瓶沉到河底,取河中地下涌出的清泉水,才有淡雅的味道。贮存沧州酒怕冷怕热,怕湿怕燥,这些方面不注意,酒的味道就变了。新酿的酒不太好,必须把它放在阁楼里存放十年以上,才算上品,一瓶能值四五两黄金。

下附原文:

沧州酒,阮亭先生①谓之“麻姑酒”,然土人实无此称。其酒非市井所能酿,必旧家世族,代相授受,始能得其水火之节候。水虽取于卫河,而黄流不可以为酒,必于南川楼下,如金山取江心泉法,以锡罂②沉至河底,取其地涌之清泉,始有冲虚之致③。其收贮畏寒畏暑,畏湿畏蒸,犯之则味败。其新者不甚佳,必置阁至十年以外,乃为上品,一罂可值四五金。——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在时间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其涵盖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

同时《阅微草堂笔记》有意模仿宋代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曾在历史上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6 翻译文言文

孟春这个月:太阳在白天运行到营室位置,傍晚参宿在中天(正南方),早晨尾宿在中天。这个月以甲乙日为主日,主这个月的天帝是太皞,天神是句芒,动物则以鳞类为主,音以五音中的角音为主,候气律管则应着六律中的太簇,以八为成数,味道以酸为主,气味则以膻为主。以户神为祭祀对象,祭品以脾为上。东风把冰冻化开,虫子开始振动翅膀,冰下过冬的鱼儿开始往水面上游动,水獭把鱼陈列如祭,大雁北归。天子在青阳左边的房间处理政务,乘坐鸾鸟装饰的车,要骑青色的马,车上要插青色蟠龙旗,穿青色的衣服,佩戴青色的玉饰,主食是麦与羊肉。祭祀所用的器皿要简洁而通透。

立春节气正处在这个月中。在立春前三天,太史要禀告天子:“某日立春,盛德在木。”于是天子就开始斋戒。立春当天,天子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都城东郊去迎接春天的到来。回来后,还要在朝廷上对卿、诸侯和大夫进行赏赐。命令三公广布德教并宣读禁令,对百姓行善施恩。仁政的施行,没有不妥当的。天子还命令太史,要好好守住国家的六典、八法,并观察记录日月星辰的运行,不能出差错,不要漏掉记载,一直要好好贯彻,就像刚开始做一样。

这个月,天子要挑选吉日向上天祈求五谷丰登。还要选择良辰,亲自用车拉着农具,放在车上的武士和车夫之间,带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自耕种天帝的籍田。天子推三下农具,三公推五下,卿、诸侯、大夫们各推九下。返回宫后,在祖庙中举杯饮酒,三公、九卿、诸侯、大夫都要参加,这叫做“劳酒”。

这个月,天上的清轻之气下降,地上的重浊之气上升,天地之气合一,草木繁殖生长。君王要布置农业生产的事情,命令农夫们都要住在田地的东边,都要修整田的界限,修好田间的小路,仔细研究丘陵、阪险、高地和低地,根据地形来种植五谷,要好好教导百姓,天子要亲自过问。农业生产的命令既然要下达,就要先确定标准,这样农民才不会产生疑惑。

这个月,命令乐正率领公卿子弟进入学校学习乐韵歌舞。要修整祭祀的法典,命令祭祀山林川泽,祭品不要用雌性鸟兽。要禁止伐木,不要打翻鸟巢,不要杀死幼虫和雏鸟,不要杀死小鹿,不要获取鸟蛋,不要聚集多人无所事事,不要修筑城郭,要把暴露在外的尸骨掩埋好。

这个月,不可以大举兴兵,发动战争就一定会发生天灾人祸。不要兴起战争,不可以从我这里发起战争。不要改变上天的规律,不要漠视土地的常理,不要搅乱人的纲纪。

孟春之月实行夏天的政令,那么风雨的到来就不会合乎时节,草木很早就会枯萎,国家就会有大的恐慌事件发生。孟春之月实行秋天的政令,百姓当中就会暴发大的疫情,狂风暴雨就会数次来袭,而且各种各样的杂草反倒会蓬勃生长。孟春之月实行冬天的政令,就会发生大的水灾,大的霜雪会勃然到来,种下的种子也不会深入土壤而扎根。

7 求几篇古文的翻译:

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①,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尝倩②董天士作画,倩厚斋公题。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做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③。”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④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⑤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⑥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⑦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⑧。’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⑨。’”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概述〕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注释〕①先高祖:称已故的高祖。唱和:以诗互相赠答。 ②倩:请。 ③井田谱:据说西周时曾实行过井田制。后世有些士大夫为了解决现实土地问题,企图恢复井田制,画出图谱,这是复古的愚蠢行为。 ④干:谋求。 ⑤沟洫:沟渠。洫:田间水道。 ⑥歘:同“欻(xū)”,火光一现的样子。 ⑦昀:作者本人,纪昀。 ⑧“神而”二句:语出《周易》。意思是,具有最高的智慧而能洞察事物,这样的修养的才能只能存在于某些人的身上。 ⑨

“能与”二句:语出《孟子》。意思是说,木工能把制作的准则传授给别人,但不一定能使别人技巧高超,那需要自己寻求的。

欧阳修式家谱格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山右向左排列,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可有一些生平记述,主要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病亡者名下划黑线,为国捐躯者名下划红线。满族修谱一般选择龙、虎、鼠年,仪式隆重,耗资颇多,故大规模修谱已渐稀少。满族家谱为研究家族史、地方史、民族史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学术价值。

谱书、谱单种类

单张谱图表谓之谱单;富者望族不仅有谱图表且有谱序、家训、坟茔等项目装订成册,谓之谱书。满族最早的谱书为努尔哈赤时所建最早的档子,也就是爱新觉罗家族最早的谱书。满族每个姓氏为了延续本家族的历史都修有家谱。

谱书是满族以血缘关系组成家族的青史,是维护血缘关系内部家族统治的纽带。一般规模较大的谱书都有谱序、族源、谱系、祭祀(礼仪)、家训(婚丧嫁娶规矩)、典型(先烈及宦官传记)。

以上内容参考 -谱书

家谱格式样本是怎样的?

1、欧阳修式家谱格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山右向左排列,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可有一些生平记述,主要介绍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