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氏家谱字辈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易氏家谱字辈,第1张

1,安化原派:“承先开国志昌(务)大(本)世(必)培(敦)元(伦)”;

2,临湘原派:“朝举贤士方正为先开国源远金芝德绵”;

3,湻化原派:“朝举贤士方正为先开国源远金芝德绵”;

4,河西原派:“朝举贤士方正为先开国源远金芝德绵”;

5,湘乡原派:“祖昌祚大盛德维新”;

6,株洲原派:“惟日奉若慎修思永”;

7,横头原派:“祖宗世泽光昭甲第”;

8,善化原派:“万大成荣德启文明伯世之宗鸾明”;

9,湘阴原派:“宗乾元焕文章光国运世德启仁贤(臣忠贝)”;还有一支为:“乾元焕文章鼎甲有辉光忠孝诒谋远诗书世泽长”;

10,益阳原派:“世良邦象日文明绍显光沩上分泽第资水泛祯祥”;

-易姓

一易姓的来源

第一段 形成有易氏族群

在商族先世的王亥和上甲微时代,在黄河流域已形成一个稳定的有易氏族群,但当时还没有明确的姓氏,后来它成为形成易姓的基础

第二阶段,建立中山国

古代易与狄通,有易氏即有狄氏即狄人狄人为北方一些部落的统称其中有一支为白狄,姬姓,原来主要分布于现在陕西北部及山西中北部,春秋时,白狄被晋国赶迁到后来的河北古易水流域, 于公元前506年,白狄人建立中山国

第三阶段,赐姓易氏

战国初期,晋国灭中山国,后又复中山国公元前406年,魏国再灭中山国,后又再于公元前380年复中山国周安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魏国以中山国的魏恺为上大夫,因食采于易水,赐姓易氏,称为易恺,此易恺即<万姓统谱>中易氏人物的第一人,这就是易姓的起源易恺的后裔于战国后南迁至古扬州之域,易仁福于东汉章帝元和年间居吴郡太仓州(在今江苏省),其后裔易万年于公元222年迁湖南浏阳,三传而于公元257年生易雄,从易雄开始,易氏有世系可循,易雄墓遗迹尚在浏阳,易雄祠堂忠愍祠原址在今湖南长沙市八角亭药王街,这个易雄就是现代易氏的确实可考的始祖

二、 迁徙分布

易氏自发源于易水后,先迁于太原,再南迁至金陵,转迁湖南和江西繁衍至唐宋时期,易氏主要分布于湖南\江西\山东等省,并进入湖北\广东宋朝全国易氏约有六万人,湖南是全国易姓第一大省,其易姓人口约占全国易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明朝全国易氏约有十七万人,主要集中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其人口约占全国易姓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其中江西为全国易姓第一大省,其易姓人口约占全国易姓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九;其次分布于四川\江苏\河南三省,其易姓人口约占全国易姓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十六从清朝开始,四川人口锐减,湖广易氏奉旨大量"填川",原四川逐渐成为全国易姓第一大省,至当代其易姓人口已占全国易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现在全国易姓总人口约有二百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九按全国各姓氏人口多少排序,易姓排在第九十二位现在易姓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四省,其人口共占全国易氏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九;其次分布于南方的广东\广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海南\香港\贵州\云南,北方的河南\甘肃两省易氏也较多,山东\陕西\东北也有少量易氏分布在境外,易氏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在新加坡有易氏宗亲组织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易氏从易水发源后,战国时首先聚居于太原郡;晋惠帝后,又有聚居于济阳郡者,故易氏先后有太原郡和济阳郡两个主要郡望,形成了易氏最早的两个堂号,即太原堂和济阳堂,其中太原郡及相应的太原堂影响较大,,当代易氏绝大部分都说属太原堂

1 太原郡:

战国时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晋阳。秦时相当于今山西五台山、霍山以北等地区。北魏时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2济阳郡:

晋惠帝时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晋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至山东东明南境

堂号:

易氏的堂号,除最早的太原堂和济阳堂外,后来有忠裔堂,忠思堂,重桂堂,纯孝堂,植栗堂,庆源堂,瑞芝堂,玉芝堂等,其中以忠裔堂,重桂堂,纯孝堂,庆源堂等最有名

1忠裔堂 \忠思堂

南方易氏始祖,湖南浏阳晋代湘州别驾易雄,曾被封为忠愍侯,浏阳易氏后裔的堂号为"忠裔堂"\"忠思堂"

2重桂堂

江西宜春唐代状元易重,因他在唐会昌五年,先考中榜眼,复试升为状元,易重"一春攀摘两重枝",门第重光,其后裔的堂号为"重桂堂"

3纯孝堂\植栗堂

江西上高县宋朝进士大名府兵曹参军易延庆,因父丧,辞官庐墓,墓侧生出紫芝玉芝;后又因母丧,复辞官庐墓,因母生前嗜栗,他在母亲墓旁种了两棵栗子树,后来这两棵栗树竟然长在一起,成了连理。人们都说这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称他为“纯孝先生”,其后裔的堂号为"纯孝堂",或"植栗堂"

4庆源堂

湖南宁乡南宋状元礼部尚书易祓,曾于南宋开禧年间纂修易氏通谱<庆源集>,其后裔的堂号为"庆源堂"

四、 家乘谱牒

江苏:南通易氏三修宗谱四卷首一卷

江西:宜春霖田易氏宗谱七卷末一卷、宜春赤溪塘下易氏宗谱卷

湖北:宜昌县晓峰易氏家乘一卷

湖南:长沙易氏重修族谱九卷、长沙易氏家谱十七卷、宁乡易氏族谱卷、宁乡沩源易氏支谱卷、宁乡沩宁易氏支谱七卷、宁乡易堂铺易氏四世支谱十卷首一卷、攸县鸾山易氏三修族谱八卷、攸县鸾山易氏三修族谱六卷、湘潭易家塘易氏家谱十卷首一卷、湘乡易氏支谱六卷、湘乡易氏族谱不分卷、新化易氏四修宗谱卷\瓦锡田 易氏家谱十卷首一卷,瓦锡田易氏家谱十四卷首一卷

广东:古冈易氏世谱不分卷、鹤山易氏易氏前谱考证一卷、新会玉桥易氏族谱二十三卷、钟山易氏置谱牒不分卷

五、 历史名人

1 易元吉:北宋画家,长沙人,初攻花鸟、草虫、果品,善画獐猴,曾游荆、湖间,深入山区,观察景物,并在长沙五后开凿池沼,种植花木竹石,养水禽,窥其动静游息之态,故其作品富有生气。治平元年招入宫中,不久死去。存世的作品有《聚猿》、《猴猫》等。

2 易佩绅:清代江苏布政使,龙阳人。

3 易翼之:明代学者,腾越人,正德中知长寿县,因与上司不和而隐归,著有《四书音义汇编》、《春秋经传汇编》、《古今诗评》等。

4 易之贞:户部郎中,蕲水人。

5 易英:浙江布政司参政,澧人。

6 易元贞:桂林人,官崇阳令、平县令,为官清廉,死后贫无以葬,人民为他举办葬礼,罢市相送。

7 易延庆:大理事,上高人。

8 易贞言:字内美,清代湘乡人。有《周易讲义》等。

9 易宗捃:清代学者,字公申,乾隆间举鸿博,名动京师。有《性理精微》等。

在公元前506年前改名中山国,初建都于中人(今河北唐县粟山),立中山城为都。战国初,晋国曾灭中山,灭而不亡,中山武公公元前414年又复兴,迁于顾(今河北省定州市境内)。

公元前406年,魏灭中山。公元前380年前后中山桓公复国,迁都于灵寿(今河北省平山县东北)。

公元前369建长城以御赵国。

公元前342年中山国君到魏国为相,结合易氏家谱分析,该中山君为湘、鄂谱易氏先祖恺公。此后,其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

公元前323年,与赵、韩、魏、燕同时称王,成为仅次于七雄的第八强国。

前299年,赵军攻中山国,中山王逃往友邦齐国,死于齐国。赵王扶植王尚为中山国王。中山王尚错用二臣,导致前296年赵王遣军一举攻灭中山国。从鲜虞国最早见于史籍至中山国被赵国所灭,历时478年。

前296年赵国迁末代中山王尚于肤施(今陕西米脂西北),一年之后年绝祀,据《战国策》隐约记载,中山王尚先是逃到齐国为臣,然后被秦国扶持。因此,末代中山王尚与赣谱关于太原易氏始祖尚公记载相符,逃往齐国后再被秦国迁放太原。

秦汉时易氏从太原南迁。

222年万年公从江苏丹阳迁湖南浏阳。

隋朝大业年间浏阳易雄公后代举族从浏阳迁江西。

数代后再分迁湘、赣、鄂各地。

易姓是中山国王族直系后代。

一易姓的来源

第一段 形成有易氏族群

在商族先世的王亥和上甲微时代,在黄河流域已形成一个稳定的有易氏族群,但当时还没有明确的姓氏,后来它成为形成易姓的基础

第二阶段,建立中山国

古代易与狄通,有易氏即有狄氏即狄人狄人为北方一些部落的统称其中有一支为白狄,姬姓,原来主要分布于现在陕西北部及山西中北部,春秋时,白狄被晋国赶迁到后来的河北古易水流域, 于公元前506年,白狄人建立中山国

第三阶段,赐姓易氏

战国初期,晋国灭中山国,后又复中山国公元前406年,魏国再灭中山国,后又再于公元前380年复中山国周安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魏国以中山国的魏恺为上大夫,因食采于易水,赐姓易氏,称为易恺,此易恺即<万姓统谱>中易氏人物的第一人,这就是易姓的起源易恺的后裔于战国后南迁至古扬州之域,易仁福于东汉章帝元和年间居吴郡太仓州(在今江苏省),其后裔易万年于公元222年迁湖南浏阳,三传而于公元257年生易雄,从易雄开始,易氏有世系可循,易雄墓遗迹尚在浏阳,易雄祠堂忠愍祠原址在今湖南长沙市八角亭药王街,这个易雄就是现代易氏的确实可考的始祖

二、 迁徙分布

易氏自发源于易水后,先迁于太原,再南迁至金陵,转迁湖南和江西繁衍至唐宋时期,易氏主要分布于湖南\江西\山东等省,并进入湖北\广东宋朝全国易氏约有六万人,湖南是全国易姓第一大省,其易姓人口约占全国易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明朝全国易氏约有十七万人,主要集中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其人口约占全国易姓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其中江西为全国易姓第一大省,其易姓人口约占全国易姓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九;其次分布于四川\江苏\河南三省,其易姓人口约占全国易姓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十六从清朝开始,四川人口锐减,湖广易氏奉旨大量"填川",原四川逐渐成为全国易姓第一大省,至当代其易姓人口已占全国易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现在全国易姓总人口约有二百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九按全国各姓氏人口多少排序,易姓排在第九十二位现在易姓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四省,其人口共占全国易氏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九;其次分布于南方的广东\广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海南\香港\贵州\云南,北方的河南\甘肃两省易氏也较多,山东\陕西\东北也有少量易氏分布在境外,易氏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在新加坡有易氏宗亲组织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易氏从易水发源后,战国时首先聚居于太原郡;晋惠帝后,又有聚居于济阳郡者,故易氏先后有太原郡和济阳郡两个主要郡望,形成了易氏最早的两个堂号,即太原堂和济阳堂,其中太原郡及相应的太原堂影响较大,,当代易氏绝大部分都说属太原堂

1 太原郡:

战国时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晋阳。秦时相当于今山西五台山、霍山以北等地区。北魏时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2济阳郡:

晋惠帝时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晋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至山东东明南境

堂号:

易氏的堂号,除最早的太原堂和济阳堂外,后来有忠裔堂,忠思堂,重桂堂,纯孝堂,植栗堂,庆源堂,瑞芝堂,玉芝堂等,其中以忠裔堂,重桂堂,纯孝堂,庆源堂等最有名

1忠裔堂 \忠思堂

南方易氏始祖,湖南浏阳晋代湘州别驾易雄,曾被封为忠愍侯,浏阳易氏后裔的堂号为"忠裔堂"\"忠思堂"

2重桂堂

江西宜春唐代状元易重,因他在唐会昌五年,先考中榜眼,复试升为状元,易重"一春攀摘两重枝",门第重光,其后裔的堂号为"重桂堂"

3纯孝堂\植栗堂

江西上高县宋朝进士大名府兵曹参军易延庆,因父丧,辞官庐墓,墓侧生出紫芝玉芝;后又因母丧,复辞官庐墓,因母生前嗜栗,他在母亲墓旁种了两棵栗子树,后来这两棵栗树竟然长在一起,成了连理。人们都说这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称他为“纯孝先生”,其后裔的堂号为"纯孝堂",或"植栗堂"

4庆源堂

湖南宁乡南宋状元礼部尚书易祓,曾于南宋开禧年间纂修易氏通谱<庆源集>,其后裔的堂号为"庆源堂"

四、 家乘谱牒

江苏:南通易氏三修宗谱四卷首一卷

江西:宜春霖田易氏宗谱七卷末一卷、宜春赤溪塘下易氏宗谱卷

湖北:宜昌县晓峰易氏家乘一卷

湖南:长沙易氏重修族谱九卷、长沙易氏家谱十七卷、宁乡易氏族谱卷、宁乡沩源易氏支谱卷、宁乡沩宁易氏支谱七卷、宁乡易堂铺易氏四世支谱十卷首一卷、攸县鸾山易氏三修族谱八卷、攸县鸾山易氏三修族谱六卷、湘潭易家塘易氏家谱十卷首一卷、湘乡易氏支谱六卷、湘乡易氏族谱不分卷、新化易氏四修宗谱卷\瓦锡田 易氏家谱十卷首一卷,瓦锡田易氏家谱十四卷首一卷

广东:古冈易氏世谱不分卷、鹤山易氏易氏前谱考证一卷、新会玉桥易氏族谱二十三卷、钟山易氏置谱牒不分卷

五、 历史名人

1 易元吉:北宋画家,长沙人,初攻花鸟、草虫、果品,善画獐猴,曾游荆、湖间,深入山区,观察景物,并在长沙五后开凿池沼,种植花木竹石,养水禽,窥其动静游息之态,故其作品富有生气。治平元年招入宫中,不久死去。存世的作品有《聚猿》、《猴猫》等。

2 易佩绅:清代江苏布政使,龙阳人。

3 易翼之:明代学者,腾越人,正德中知长寿县,因与上司不和而隐归,著有《四书音义汇编》、《春秋经传汇编》、《古今诗评》等。

4 易之贞:户部郎中,蕲水人。

5 易英:浙江布政司参政,澧人。

6 易元贞:桂林人,官崇阳令、平县令,为官清廉,死后贫无以葬,人民为他举办葬礼,罢市相送。

7 易延庆:大理事,上高人。

8 易贞言:字内美,清代湘乡人。有《周易讲义》等。

9 易宗捃:清代学者,字公申,乾隆间举鸿博,名动京师。有《性理精微》等。

另请访问:易氏寻根、联谊、族谱通谱网站: 天下易家人 www1yiorg

易氏家谱字辈

1,安化原派:“承先开国志昌(务)大(本)世(必)培(敦)元(伦)”;2,临湘原派:“朝举贤士方正为先开国源远金芝德绵”;3,湻化原派:“朝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