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龙〕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1收藏

百家姓〔龙〕,第1张

龙姓总体概述 龙-百家姓排列256,约312万,占全国024%。

龙(Lóng 龙)姓的来源因多涉及神话,故不可详考,源出有七:

1、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

2、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为山西龙氏。至汉代,龙勉因仕从河北钜鹿诏迁扶风京兆,传四代有龙述,字伯高,龙伯高初任山都县令,汉光武帝时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为武陵始祖

3、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

4、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豢龙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

5、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有龙姓。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6、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7、出自其他源流和小数民族有龙姓:

①《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

②小数民族中有龙姓。在我国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郡望堂号

龙姓郡望主要有五个:

1、武陵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南);

2、天水郡,西汉时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时治所在上圭阝(今天水市);

3、武阳郡,治所在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

4、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

5、武昌郡,治所在今武昌。

堂号:“世师”、“八德”、“经德”、“纳言”、“敦本”、“敦厚”、“武陵”、“天水”等。

宗族特征

1、龙是中国人推崇倍至的神物,以龙为姓氏,亦是这一心理底蕴的表现。

2、在龙姓的发展史中,更多地体现着民族相融的历史大趋势。

3、龙姓字行辈份井然有序。如民国抄本《龙氏家谱》中有江苏龙姓一支字行为:“兆升元吉,宗业克昌,富大希廷,厚诚守方。”

龙宇羿

龙宇夏

龙宇义

龙宇昊

龙宇一

龙宇宇

龙宇剑

龙宇陈

龙宇溶

龙宇哲

龙宇飞

龙宇龙

龙宇轩

龙宇朋

龙宇大

龙宇描

龙宇吉

龙宇旺

龙宇鑫

龙宇翔

龙宇栋

龙宇乐

龙宇槟

龙宇宇

龙宇润

龙宇洋

龙宇鑫

龙宇博

龙宇勇

龙宇坤

龙宇云

龙宇斌

龙宇洋

龙宇诚

龙宇翔

龙宇霖

龙宇童

龙宇彬

龙宇凯

龙宇斌

龙天琳

龙金倩

龙欣涵

龙艺帆

龙哲璇

龙铭雨

龙琳怡

龙昱轩

龙桂璇

龙若萱

龙美然

龙婉菲

龙玉馨

龙睿诺

龙析婷

龙悦彤

龙嘉婷

龙紫雯

龙建琪

龙菡琪

龙嫣莉

龙静彤

龙小雅

龙姝玲

龙谢屿

龙玉萱

龙嘉怡

龙元馨

龙梓玉

龙心恬

龙栩浩

龙辛琳

龙丫涵

龙嘉怡

龙琳萱

龙泽萌

龙嘉瑶

龙思果

《满族姓氏寻根大全·满族镶黄旗佐领详表》

满洲镶黄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上三旗。清末时,下辖84个整佐领又两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总人口约13万。《大清会典》:世管69,公中17。《光绪会典事例》:佐领成分,宗室一、觉罗四、新满洲四、蒙古九、俄罗斯一、满洲六十三加二个半佐领。

镶黄旗满洲都统第一参领所属十七佐领(《大清会典》为十八佐领):

佐 领 族 属 编立年代 佐领性质 开创佐领人 主要姓氏 人

第一佐领 宗室 康熙13年 世管佐领 汉初哈 爱新觉罗氏 常舒之佐领

第二佐领 满洲 康熙13年 世管佐领 拉哈达 钮祜禄氏 长白山

第三佐领 满洲 康熙6年 世管佐领 顺古图 钮祜禄氏 长白山

第四佐领 满洲 国初 世管佐领 遏必隆 钮祜禄氏 长白山

第五佐领 满洲 崇德8年 世管佐领 觉罗萨璧翰 觉罗氏 章甲

第六佐领 满洲 康熙6年 世管佐领 噶都 钮祜禄氏 长白山

第七佐领 满洲 国初 世管佐领 超哈尔 钮祜禄氏 长白山

第八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领 宜图库 钮祜禄氏 长白山

第九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领 敦多和 钮祜禄氏 长白山

第十佐领 满洲 康熙6年 世管佐领 莫洛宏 钮祜禄氏 长白山

第十一佐领 满洲 国初 世管佐领 敖德 钮祜禄氏 长白山

第十二佐领 满洲 国初 世管佐领 爱通阿 瓜尔佳氏 漂城、苏完

第十三佐领 觉罗 康熙23年 世管佐领 觉罗长命 觉罗氏 章甲

第十四佐领 新满洲 康熙12年 世管佐领 扎努喀 墨尔哲氏 黑龙江

第十五佐领 新满洲 康熙12年 世管佐领 二珠 待考 黑龙江

第十六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领 巴尔出喀 墨尔哲氏 黑龙江

第十七佐领 满洲 雍正13年 世管佐领 伊通阿 钮祜禄氏 长白山

第十八佐领 新满洲 待考

镶黄旗满洲都统第二参领所属十七佐领:

佐 领 族属 编立年代 佐领性质 开创佐领人 主要姓氏 人

丁来源

第一佐领 满洲 康熙19年 世管佐领 噶禄 戴佳氏 杭间浑郭

第二佐领 满洲 康熙7年 勋旧佐领 倭赫 瓜尔佳氏 苏完

第三佐领 满洲 国初 世管佐领 龚衮 马佳氏 马佳

第四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领 常官保 马佳氏 马佳

第五佐领 满洲 崇德7年 世管佐领 洪海 马佳氏 马佳

第六佐领 满洲 国初 世管佐领 郎西 萨克达氏 萨克达

第七佐领 满洲 国初 勋旧佐领 吴尔汉 瓜尔佳氏 苏完

第八佐领 满洲 国初 勋旧佐领 卫齐 瓜尔佳氏 苏完

第九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 勋旧佐领 西图 瓜尔佳氏 苏完

第十佐领 满洲 康熙7年 勋旧佐领 苏尔马 瓜尔佳氏 苏完

第十一佐领 满洲 康熙34年 勋旧佐领 法色 瓜尔佳氏 苏完

第十二佐领 满洲 国初 勋旧佐领 查喀尼 瓜尔佳氏 苏完

第十三佐领 满洲 国初 公中佐领 波吉礼 虎儿哈诸姓 虎尔哈

第十四佐领 满洲 康熙11年 公中佐领 噶都浑 虎儿哈诸姓 虎尔哈

第十五佐领 满洲 康熙34年 公中佐领 喀都礼 虎儿哈诸姓 虎尔哈

第十六佐领 蒙古 国初 公中佐领 布尔赛 蒙古诸姓 扎鲁特

第十七佐领 蒙古 公中佐领 果廉 蒙古诸姓 扎鲁特

镶黄旗满洲都统第三参领所属十七佐领:

佐 领 族属 编立年代 佐领性质 开创佐领人 主要姓氏

人丁来源

第一佐领 满洲 国初 世管佐领 颜布禄 瓜尔佳氏 哈达逃散人丁

第二佐领 满洲 国初 世管佐领 万塔什 富察氏 沙济

第三佐领 满洲 国初 世管佐领 伊勒慎 费莫氏 萨齐库

第四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 族中承袭 郎图 费莫氏 萨齐库

第五佐领 蒙古 国初 勋旧佐领 硕宾 博尔济吉特氏扎鲁特

第六佐领 蒙古 康熙11年 勋旧佐领 舒尔瑚 博尔济吉特氏扎鲁特

第七佐领 蒙古 康熙23年 勋旧佐领 布晏图 博尔济吉特氏扎鲁特

第八佐领 满洲 康熙15年 世管佐领 诺海 佟佳氏 雅尔虎

第九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领 马武 富察氏 沙济城

第十佐领 满洲 国初 世管佐领 王吉努 富察氏 沙济城

第十一佐领 满洲 康熙11年 世管佐领 马齐 富察氏 沙济城

第十二佐领 满洲 国初 世管佐领 查齐巴 舒穆鲁氏 哈尔敏

第十三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领 常武 舒穆鲁氏 哈尔敏

第十四佐领 满洲 国初 世管佐领 纳尔察 钮祜禄氏 安图瓜尔佳

第十五佐领 满洲 康熙8年 世管佐领 佛尔和 钮祜禄氏 安图瓜尔佳

第十六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领 鄂齐立 钮祜禄氏 安图瓜尔佳

第十七佐领 蒙古 康熙61年 公中佐领 莽鹄立 伊尔根觉罗氏莽鹄立之族等

镶黄旗满洲都统第四参领所属十七佐领:

佐 领 族属 编立年代 佐领性质 开创佐领人 主要姓氏

人丁来源

第一佐领 满洲 国初 公中佐领 额尔克图 哈达诸姓 哈达

第二佐领 满洲 公中佐领 多诺 哈达诸姓 哈达

第三佐领 新满洲 国初 世管佐领 阿哈尼堪 富察氏 达斡尔等

第四佐领 满洲 康熙9年 世管佐领 拉哈/呼穆布 哈达那拉氏 哈达

第五佐领 满洲 国初 世管佐领 巴希 富察氏 讷殷

第六佐领 满洲 国初 世管佐领 苏尔东阿 富察氏 讷殷、辉发

第七佐领 满洲 世管佐领 胡密塞 伊尔根觉罗氏叶赫

第八佐领 满洲 国初 世管佐领 唐噶里 萨哈尔察氏 乌喇卦尔察

第九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领 拉阳阿 萨哈尔察氏 乌喇卦尔察

第十佐领 蒙古 国初 勋旧佐领 拜虎贲/禅保 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

第十一佐领 蒙古 康熙13年 勋旧佐领 和善 阿喇克球氏 喀尔喀察哈尔

第十二佐领 蒙古 国初 世管佐领 博绷/特灵 博尔济吉特氏乌鲁特

第十三佐领 满洲 康熙40年 公中佐领 觉罗阿尔纳 本旗诸姓 各佐领余丁

第十四佐领 满洲 国初 世管佐领 僧格 宁古塔氏 宁古塔

第十五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领 佛岳洛 宁古塔氏 宁古塔

第十六佐领 满洲 雍正12年 世管佐领 陈镤 陈氏 包衣佐领陈氏

第十七佐领 俄罗斯 康熙22年 公中佐领 伍朗各里 俄罗斯诸姓 尼布楚

镶黄旗满洲都统第五参领所属十七佐领:

佐 领 族 属 编立年代 佐领性质 开创佐领人 主要姓氏 人丁来源

第一佐领 满洲 崇德8年 世管佐领 布克沙 瓜尔佳氏 索伦

第二佐领 觉罗 国初 世管佐领 敦退/拜三 觉罗 章甲

第三佐领 觉罗 康熙23年 世管佐领 诺尔孙 觉罗 章甲

第四佐领 满洲 康熙13年 公中佐领 勒德洪 本旗诸姓 各佐领余丁

第五佐领 满洲 康熙13年 公中佐领 书锡兰 富察氏

第六佐领 满洲 康熙13年 公中佐领 舒书 本旗诸姓 各佐领余丁

第七佐领 满洲 国初 世管佐领 图鲁什 伊尔根觉罗氏叶赫

第八佐领 满洲 康熙6年 世管佐领 鲁喜 伊尔根觉罗氏叶赫

第九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领 博尔屯 伊尔根觉罗氏叶赫

第十佐领 满洲 国初 世管佐领 丹岱 伊拉里氏 叶赫

第十一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 世管佐领 西尔登 伊拉里氏 叶赫

第十二佐领 满洲 互管佐领 图美/额参 待考 待考

第十三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 公中佐领 吴三泰 12佐领余丁

第十四佐领 满洲 康熙61年 世管佐领 哈达 哈达之族人

第十五佐领 满洲 康熙19年 公中佐领 飘色 本旗诸姓 各姓满洲

第十六佐领 满洲 雍正12年 公中佐领 喀瓦尔达 4参领7佐领

第十七佐领 觉罗 康熙22年 公中佐领 崇古里 觉罗氏

我是四川蓬安县新园半坡龙氏

先祖龙再绵,字大用,祖籍江西丰城人士,复迁贵州天柱县安乐一团岩寨鬼溪村莪坪。康熙32年再绵公的三个儿子一同入川。

长子龙正源落业四川蓬州南路半坡龙(今蓬安县新园九村玉皇庙);次子龙正祥,字爱还,落业蓬安县新园团塘沟(今新园七村);三子龙正德落业蓬州金城里九甲老农场坎下石坝子(现龙蚕四村)。

入川时带来再正通光昌胜秀七个字字派。道光二年,族议新增13字而成:“再正通光昌,胜秀应天长,家兴惟有道,永世显贤良”共20字。1948年族议又增20字接前派:一本崇玉起,虞廷映文邦,尔嗣承先绪,福禄兆国康。先后共40字派。据说,正源保存的老谱载:正字派为伯高57世。目前子嗣有移居天成乡梁家沟,海田乡康家坝,李家沟等处分支。

“龙”姓的由来

龙姓是一个古老而又多源的姓氏,最早一支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最早的龙姓出现在现在的河南。帝舜有个大臣名叫龙,任纳言之职,他的子孙用他的名字作为姓氏,就是龙姓。从宋代开始,见地史籍的龙姓人物渐多。宋代有画家龙章。元代有学者龙仁夫,吉安(今属江西)人,博究经史,所著《周易集传》。近现代有云南人龙云,建国后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湖南人龙潜,曾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专家考证,龙姓是当今汉族第85大姓。此外,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龙氏;今新加坡等国有龙姓华侨。

古老的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文化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百家姓中的龙姓与神话传说中的龙有没有关系?

龙姓的龙字始见于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写法多达70余种,都是象形文字。龙的姓源多为神话传说。相传远古时以龙图腾为氏族徽号的太昊伏羲,近乎半人半神。王延寿在《玄中记》中说:“伏羲龙身,女娲蛇躯。”这两个部落的结合统辖并征服诸多小部落,形成初具规模的部落联盟,而那些被征服的部落则改为龙作为图腾徽号。于是,他们分布在陕西、甘肃、四川、青藏岷山一带,阵营庞大,族众繁多。说明华夏族的祖先伏羲在七、八千年前已是繁荣昌盛的龙图腾的世界了。

《大载礼记·五帝德》说:“三皇五帝出巡乘龙。”三皇指太昊伏羲、黄帝轩辕氏、炎帝神农氏;五帝是少昊、颛顼、帝喾、尧帝、舜帝。这样就专门有人伺候这些龙,于是三皇五帝世代就形成了养龙的豢龙氏和驾龙的御龙氏。

据《姓氏考略》记载,陶唐氏的后裔刘累就曾拜董父学习抚龙之术,因为学有所成,赐姓为御龙氏,其后代易刘姓为龙姓。

======================================================

龙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三。

寻根溯源 1、出自御龙氏之后。据 《姓氏考略》所载,夏朝的刘累因驯龙有术,深得夏帝孔甲赏识,封其为“御龙氏”,刘累后人遂以赐姓“龙”为氏。2、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等资料所载,黄帝有一臣叫龙行,其后人有以龙为氏者。3、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舜臣龙为纳言(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4、出自豢龙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舜时董父,精于饲龙,被舜帝赐为“豢龙氏”,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5、出自地名。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泰安西南之龙乡),子孙有以龙为氏者。6、其他源流。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大姓中有龙姓;据《北史》所载,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国国君皆为龙姓;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得姓始祖 刘累。夏朝时,刘国有一家生有一子,小孩刚生下来时手上就有纹样,便取名刘累。刘累长大后,跟随董父学习养龙的本领,被夏帝孔甲封为“御龙氏”,驯养孔甲的四条龙。有一次,一条龙死了,刘累就把龙肉做成肉羹,充当野味献给了孔甲。孔甲感到味道特别鲜美,非常高兴,于是就赐给刘累许多财物。过了几天,孔甲又想吃这种“野味”,便派人向他索取。刘累感到难于蒙混,又怕孔甲怪罪,就带着家眷逃到了鲁阳。因他被孔甲封为“御龙氏”,后人有以龙为氏者,刘累则被尊为龙姓始祖。

繁衍播迁 传说时代的龙姓发源地为河南、山西、湖北。由于龙姓支派较多,故而分布较广,这一特点使得龙姓迅速地向四周地域扩展繁衍开来。约在汉代,甘肃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间地已是龙姓繁衍的三大中心。此期,蜀中(今属四川)有龙姓迁入者,后又南迁至贵州,形成四大姓氏(龙、傅、尹、董)之一。魏晋南北朝时,中原龙姓为避战乱而南迁,促使了南方龙姓人口数量的增长,这次迁徙也为后来江南龙姓发展势头盛于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北史》所载:“且弥王、焉耆国王皆龙姓。”焉耆国为西域小国,龙会当政时,曾击败龟兹王,一时葱岭以东,皆率服,其子龙熙在位时,投降后凉,遣子入侍,渐与汉族相融。唐宋时期,八番中的龙番,酋长皆龙姓,后分为大龙番、小龙番安抚司,养龙坑、谷龙、上龙长官司,安龙土千户。宋元时期,龙姓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促使南方龙姓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明清时期,上述“龙番”各分支发展成为“龙家”,渐与汉、布依、水、苗各族相融。从龙姓历史演进过程来看,这一过程,即体现着北方龙姓与南方各族相融,又体现着少数民族龙姓与汉及其他各族相融。就在这一步步的相融中,龙姓完成了遍布华夏的历史旅程。今日龙姓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为多,四省龙姓约占全国汉族龙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

郡望堂号 龙姓郡望主要有五个:1、武陵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南);2、天水郡,西汉时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时治所在上圭阝(今天水市);3、武阳郡,治所在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4、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5、武昌郡,治所在今武昌。

堂号:“世师”、“八德”、“经德”、“纳言”、“敦本”、“敦厚”、“武陵”、“天水”等。

宗族特征 1、龙是中国人推崇倍至的神物,以龙为姓氏,亦是这一心理底蕴的表现。2、在龙姓的发展史中,更多地体现着民族相融的历史大趋势。3、龙姓字行辈份井然有序。如民国抄本《龙氏家谱》中有江苏龙姓一支字行为:“兆升元吉,宗业克昌,富大希廷,厚诚守方。”

名人精粹 龙子:又称“龙叔”,最早见于史籍的龙姓名人,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此句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龙述:东汉京兆郡(今属陕西)人,为人敦厚,曾任山都长,武帝时官至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太守。龙太初:宋代人,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并作《沙诗》一首,赢得王安石赞许。龙镯:宋代人,乾德年间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当地百姓绘《来鹤图》颂其德。龙仁夫:吉安(今属江西)人,元代浙江儒学副提举,著有《周易传》一书。龙许保:明代贵州人,苗族,率众起义与官军对抗十余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后遭镇压,被俘遇害。龙燮:望江(今属安徽)人,清代著名戏曲家,著有《琼华梦》、《芙蓉城》等。龙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间进士,《周易绎说》、《永怀堂诗文钞》、《明会要》等为其所著。龙启瑞:清代广西临桂(今桂林)人,道光年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江西学政、江西布政使,著有《小学高注补正》、《经德堂诗文集》等。龙汝元:清代直隶宛平(一作大兴,今属北京)人,曾任职游击、参将、大沽协副将,在与英法联军挑起的第二次大沽之战中阵亡。龙泽厚:清末广西桂林人,早年从康有为学,参加桂林圣学会、上海强学会等进步组织,后主持旧金山《文兴报》,作上海天游学院教务长。著有《南海先生上书记》。龙鸣剑:四川荣县人。早年赴日留学,参加同盟会,后组织同志军,开展武装斗争,在去往叙州(今宜宾东北)的行军途中因病去世。

龙姓总体概述

龙-百家姓排列256,约312万,占全国024%。

宗族特征

1、龙是中国人推崇倍至的神物,以龙为姓氏,亦是这一心理底蕴的表现。

2、在龙姓的发展史中,更多地体现着民族相融的历史大趋势。

3、龙姓字行辈份井然有序。如民国抄本《龙氏家谱》中有江苏龙姓一支字行为:“兆升元吉,宗业克昌,富大希廷,厚诚守方。”

名人精粹

龙子:又称“龙叔”,最早见于史籍的龙姓名人,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此句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

龙述:东汉京兆郡(今属陕西)人,为人敦厚,曾任山都长,武帝时官至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太守。

龙太初:宋代人,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并作《沙诗》一首,赢得王安石赞许。

龙镯:宋代人,乾德年间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当地百姓绘《来鹤图》颂其德。

龙仁夫:吉安(今属江西)人,元代浙江儒学副提举,著有《周易传》一书。

龙许保:明代贵州人,苗族,率众起义与官军对抗十余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后遭镇压,被俘遇害。

龙燮:望江(今属安徽)人,清代著名戏曲家,著有《琼华梦》、《芙蓉城》等。

龙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间进士,《周易绎说》、《永怀堂诗文钞》、《明会要》等为其所著。

龙启瑞:清代广西临桂(今桂林)人,道光年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江西学政、江西布政使,著有《小学高注补正》、《经德堂诗文集》等。

龙汝元:清代直隶宛平(一作大兴,今属北京)人,曾任职游击、参将、大沽协副将,在与英法联军挑起的第二次大沽之战中阵亡。

龙泽厚:清末广西桂林人,早年从康有为学,参加桂林圣学会、上海强学会等进步组织,后主持旧金山《文兴报》,作上海天游学院教务长。著有《南海先生上书记》。

龙鸣剑:四川荣县人。早年赴日留学,参加同盟会,后组织同志军,开展武装斗争,在去往叙州(今宜宾东北)的行军途中因病去世。

龙云:云南昭通人,原在军阀唐继尧部下任军长,后归附国民党,一九四九年发表声明,表示拥护中国***领导。

龙德奇 - 五行:火火木  

龙德钦 - 五行:火火金  

龙德照 - 五行:火火火  

龙德琨 - 五行:火火木  

龙德娴 - 五行:火火土  

龙德倩 - 五行:火火金  

龙德琳 - 五行:火火木  

龙德玥 - 五行:火火金  

百家姓〔龙〕

龙姓总体概述 龙-百家姓排列256,约312万,占全国024%。 龙(Lóng 龙)姓的来源因多涉及神话,故不可详考,源出有七: 1、出自黄帝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