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庹的由来
南澧县西燕子山的传说。认为庹氏的先祖是春秋齐国齐悼公时的国相田乞。其子田常(田成子)在父亡故后继续为相,控制齐国政权, 并采取“宫变”,杀死齐简公,立齐平公,政权完全控制在田常手中。 到了田常曾孙田和时,于公元前391年,废黜齐康公,自立为君,史称“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周安王诏示天下,承认田和为齐侯(以上参见《辞海》1980年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1913页;《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1988年版,岳麓书社/长沙出版社)。到了宋代,田氏后人早已没有王位了,但仍不乏在朝为官之人。 如宋徽宗时, 田和之弟的后人田亮的次子田熙(又说为田和之裔三十八代孙)就官至四川成都太守。 而田亮的长子田虎,本来袭爵在朝为官,但却干了谋反朝廷之事。其侄儿田良〖田熙之子, 生于宋神宗13年(公元1079年),宋徽宗元年(公元1100年)20岁时, 曾任永定(今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都司之职长达10年,后退职入川侍奉母亲〗, 与母亲一起多次规劝,仍不听从。结果谋反失败,田氏一族遭到朝廷追捕抄斩,田虎全家被杀。田良为避杀身之祸,已提前更名为效微, 与母亲及其一家人从四川成都迁至湖南慈利县他原来作过官的地方附近(疑为澧县),并改田姓为庹姓。庹者度也,度虎必败之意。时间当在公元1121年前后(北宋宋徽宗时代,方腊、宋江等农民起义之时,“靖康之乱”—宋钦宗之前),至今已有880余年了。
以上传说参见《江南庹氏宗谱》(庹名立编,1904年版)。
由此看来,庹姓始于田良,籍于湖南慈利, 是庹姓第一人。
我们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的洛阳、何店、大堰坡三乡镇,京山县以及由湖北随州洛阳东迁至安徽省的郎溪、宁国、宣城三县的庹氏, 原先就遵从此说。并认为庹姓的来历是:
田良更名为庹效微后, 共生四子:国震、国泰、国明、国清。其中国震(生于宋高宗元年,公元1127年)、国泰为庹姓,国明、国清之后人复姓田。国震一门在慈利传代至第十七世,有邦彦公长子庹锦袍,号五常,生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到明万历初年(公元1573年)46岁时,被朝廷派任“河南之阳卫指挥”。(注:卫,明朝兵制。明朝实行“卫、所制”,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卫设指挥使,统兵士五千六百人。河南之阳:今河南南阳地区。)
庹五常共生三子及收养一螟蛉子(义子),是为庹万清、庹万贤、 庹万栋、庹万洪(义子)。庹五常任河南之阳卫指挥后, 将四子均从湖南慈利迁至随州(北楚随邑),屯田守城,史称“军户”。( 注:军户,平时种田,田由国家分配或指定地方自行开垦,战时则奉命出征打仗。而平时则有二份人守城,八份人种田。)
据《江南庹氏宗谱(卷一)1904年版》记载: 长子庹万清迁居随南仙山后不久,又迁到“随南西乡庹家畈去了”,即是今大洪山一带。其子孙分布在今大洪山北的随州洪山、长岗、双河等乡镇,后代昌盛。三子庹万栋迁居随南仙山后不久,则迁到“随邑北乡去了”。(注:此两说今无人证、物证。)而次子庹万贤,则为随南仙山籍庹姓第一世祖。至修谱时(1904年) , 历330年(1574年—1904年),传十五世,存宗仲、宗礼、宗孔、宗国、宗先五公五门。 义子庹万洪亦同为随州洛阳籍一世祖,至修谱时,传十三世,存宗彻公一门。以上是为“宗”字派“老六门”。我们湖北随南仙山方圆六十里以及京山县、安徽省郎溪、宁国、宣城三县之庹姓, 均系“老六门”之后,“派行”相同。
但是,查全国《庹氏族谱》(湖南版),在田良的后人中没有庹五常这个人。庹五常是湖南慈利田虎的后人。
庹,读作tuǒ,声母t,韵母uo,声调三声。
中国一种约略计算长度的单位,以成人两臂左右伸直的长度为标准,约合五市尺。
也作姓氏。庹姓族部分源自土家族无疑。由于历史上土家族在历史上与汉族广泛通婚,庹姓散至各地后,大部分已定为汉族,只有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区的庹姓被界定为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
庹,读作tuǒ,声母t,韵母uo,声调三声。
中国一种约略计算长度的单位,以成人两臂左右伸直的长度为标准,约合五市尺。
也作姓氏。庹姓族部分源自土家族无疑。由于历史上土家族在历史上与汉族广泛通婚,庹姓散至各地后,大部分已定为汉族,只有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区的庹姓被界定为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
庹,读作tuǒ,声母t,韵母uo,声调三声。
中国一种约略计算长度的单位,以成人两臂左右伸直的长度为标准,约合五市尺。
也作姓氏。庹姓族部分源自土家族无疑。由于历史上土家族在历史上与汉族广泛通婚,庹姓散至各地后,大部分已定为汉族,只有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区的庹姓被界定为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
庹在姓氏上读tuǒ。
庹,是个多音字,当姓读的时候,tuǒ三声,音同“妥”;当名读的时候,tuó二声。庹,是指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约合五尺。在平常的估计中,估长用庹做计量单位。而关于庹姓的起源,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庹姓的由来
庹姓的来源是部分源自土家族,历史上土家族在历史上与汉族广泛通婚,庹姓散至各地后,大部分已定为汉族,只有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区的庹姓被界定为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
庹姓全国统谱认为庹姓“宗本慈州”,以洛阳、南阳为堂号,当为郡族望地。全国庹姓大部分均为自四川外迁发展而来,四川庹姓均是古賨人原驻民,即川中所谓“古老户”,贵州各地散居的庹姓大都是从四川重庆迁入。
澧县的读音:lǐ xiàn。
澧是一个汉语汉字,读音为lǐ,水名,在中国湖南省。澧河,河名,在中国河南省。《列子·汤问》等均有相关记载;澧河,发源和流经邢台市的一条河流,古名澧水,《水经注》说:“渚水出常山中邱,东入湡,至任合澧”。
县(拼音:xiàn、xuán)是现代汉语常用字。“县”本是“悬”的古字,读xuán,是悬挂的意思。又引申指维系、差别大、距离遥远等。
澧县,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位于长江中游,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岸,与长江直线距离80公里。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始置澧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罢天门郡,置澧州,新置澧阳县。
扩展资料:
澧县地域呈弯月形,东西极度长约83公里,南北极度宽约46公里,呈现东西距离相对狭长,南北距离相对较短的状况。地势西北部偏高,属山区;南部与北部属丘陵区,起伏不平;东部和西南部为湖垸区,水网纵横;中部系省内著名的澧阳平原。
澧县地貌复杂,山、丘、平、湖均有。西北部以山丘为主,北部和南部以岗地为主,中部和东部是广阔的平原。澧县地处武陵山余脉向洞庭湖过渡的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呈以平原和岗地为主体的地貌特征。地貌轮廓略似向东南开口的“撮箕”形。
庹在姓氏上读tuǒ。
庹,是个多音字,当姓读的时候,tuǒ三声,音同“妥”;当名读的时候,tuó二声。庹,是指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约合五尺。在平常的估计中,估长用庹做计量单位。而关于庹姓的起源,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庹姓的由来
庹姓的来源是部分源自土家族,历史上土家族在历史上与汉族广泛通婚,庹姓散至各地后,大部分已定为汉族,只有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区的庹姓被界定为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
庹姓全国统谱认为庹姓“宗本慈州”,以洛阳、南阳为堂号,当为郡族望地。全国庹姓大部分均为自四川外迁发展而来,四川庹姓均是古賨人原驻民,即川中所谓“古老户”,贵州各地散居的庹姓大都是从四川重庆迁入。
姓氏庹的由来
本文2023-09-22 07:16:5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