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当上叔父摄政王后,是怎么收拾鳌拜索尼这八位豪格支持者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2收藏

多尔衮当上叔父摄政王后,是怎么收拾鳌拜索尼这八位豪格支持者的,第1张

皇太极死后,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之间展开了皇位争夺,多尔衮的支持者是他的两个同胞兄弟英亲王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豪格的支持者是两黄旗的八位大臣: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清宫剧中,当多尔衮、代善这七位亲王商量皇位人选时,两黄旗的这八位大臣在外面嚷嚷着选豪格,其实这一幕并非影视剧杜撰,而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 满清初期并没有嫡长子继承制等制度,他们的汗位是由亲王推选出来的,如皇太极就是四大贝勒推选出来的,皇太极驾崩后,他们依然沿用这种制度推选出新一任皇帝。当时有权力决定皇帝的共有七人,分别是礼亲王代善、肃亲王豪格、睿亲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和郡王阿达礼,除了代善的孙子阿达礼,其他六人都参加了新一任皇帝推选会议。 在会议召开期间,两黄旗已将会议地点团团包围,两黄旗的八位大臣鳌拜、索尼等人在会议厅外面更是大喊,让豪格当皇帝。但结局大家都知道,在剑拔弩张之际,郑亲王济尔哈朗提出让皇太极之子福临做皇帝,多尔衮表示同意,但提出由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做摄政王,处于下风的豪格只能同意了多尔衮的意见。 那么,多尔衮当上摄政王后,是如何处理站在外面嚷嚷着要豪格当皇帝的两黄旗的八位大臣的? 这八人中,有四人在豪格争夺皇位失败后,迅速转换阵营,倒向多尔衮阵营,他们是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最先叛变的是拜音图,他不但背叛了豪格,更是跑到多尔衮那儿,告发郑亲王济尔哈朗说多尔衮坏话,这帮助多尔衮扳倒了郑亲王济尔哈朗,使多尔衮实现了大权独揽。 其次是何洛会的背叛,此人背叛豪格后,也做了一件不仗义的事,他告发图赖、图尔格两人,说他们说多尔衮坏话,导致这两人遭到了多尔衮的打击,将二人削去宗籍贬为庶民。谭泰、冷僧机两人也被多尔衮找借口关进了大牢,但这两人因为贪生怕死,很快转换阵营,倒向了多尔衮阵营。 这样一来,支持豪格的两黄旗的八大臣,四人倒向了多尔衮,两人被贬为庶民,只剩下了鳌拜和索尼两人,他们自然也成了多尔衮重点打压的对象,但这两人始终没有向多尔衮屈服。 多尔衮在做摄政王期间,是数次打压索尼。顺治二年,索尼被多尔衮解除了启心郎的职位,但仍让他理六部之事。同年,谭泰告发索尼把内库的漆琴私自赠与他人,索尼被多尔衮削去爵位。顺治五年,贝子屯齐诬告索尼与图赖等人谋立肃亲王豪格,多尔衮借此事也将索尼夺官抄家,安置到了昭陵,让索尼丧失权力。直到多尔衮死后,顺治才重新启用索尼,并对他委以重任。 鳌拜是这八人中,遭多尔衮打压最严重之人。顺治元年,英亲王私下称顺治皇帝为「 ”孺子”,清廷让谭泰和鳌拜两人召集部将,将阿济格「 ”称上为孺子”之语传示晓谕,但谭泰顾及阿济格情面,没有照办,鳌拜也听了谭泰之言没有执行此事。多尔衮知道此事后,罚了鳌拜100两银子,还不许鳌拜报征讨李自成的军功。随后鳌拜又因庇护索尼再次获罪,被革职处理。 顺治五年,征讨完张献忠后,参领希尔良有冒功领赏的行为,鳌拜也因此受到牵连,被多尔衮以勘察不实的罪名,削去职位,罚银100两。同年鳌拜又被告发曾谋立肃亲王豪格,应被处死,后改为「 ”罚锾自赎”。同年四月,侍卫廓步梭又告发鳌拜在皇太极死时「 ”擅发兵丁守门”,鳌拜被判处死刑,后改为革职为民。同一年鳌拜两次被判死刑,可见多尔衮对鳌拜的打压力度。 顺治七年,多尔衮生病后,暗示顺治皇帝应来看望他,顺治也亲自前去看望多尔衮,但多尔衮却在此事上大做文章,以「 ”违令渎请”责怪相关大臣,又以包庇罪判处鳌拜死罪,后改为免死罚赎、降爵。同年,多尔衮在喀喇城病逝,顺治亲政,对鳌拜的打压才结束。

肃亲王豪格,满清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豪格的一生是极具悲惨的一生,是满清十二大铁帽子王里下场最惨的一个。

久经沙场,屡获军功,婚姻不幸,屡受谴责

《清史稿》:国初开创,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系诸王是庸。

豪格画像

豪格“容貌不凡,有弓马才”,“英毅,多智略”,早年时期随父亲皇太极征战沙场,屡获军功,颇受努尔哈赤赏识,因征讨蒙古有功被授为贝勒,皇太极即位后,豪格又在在伐蒙古征明朝的战争中,又建有功勋,被封为和硕贝勒。不久晋封为肃亲王,并兼管户部,成为皇太极的得力助手。

豪格作为皇太极长子,又立下军攻无数,很受皇太极器重,但是对其也有多次处罚,甚至降爵的处分。皇太极将后金国号改成大清称帝后,加封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并兼管户部主事,不久因为代善之子岳托得罪皇太极而遭到牵连,被将为贝勒,其实,豪格被降爵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豪格跟岳母莽古济的关系。

莽古济剧照

莽古济是努尔哈赤和大福晋富察氏的女儿,也就是皇太极同父异母的胞妹,与前夫武尔古岱生有两个女儿,长女嫁给了代善的长子岳讬,二女儿嫁给了豪格,所以莽古济对于岳讬、豪格来说既是姑姑,又是岳母。莽古济性格非常倔强,跟皇太极一向不和,豪格夹在中间两头为难。而后豪格打败林丹汗之后娶了林丹的八大福晋之一的伯奇福晋为侧福晋,这一举动遭到岳母莽古济的强烈反对,莽古济大闹婚宴,半途离场,让皇太极下不了台,颜面尽失,皇太极一气之下将莽古济一家给孤立了起来,所以将岳托和豪格都给将了爵。

受到父亲处罚的豪格,战战兢兢,此时的莽古济一家已经被屠戮殆尽,这让豪格感到十分害怕,为了表明立场,就将自己的嫡福晋莽古济的二女儿哈达纳喇氏给杀死了。但是豪格此举并没有得到皇太极的赞许,只是在瓜分莽古济家产的时候多给了豪格一份,并将莽古尔泰的正蓝旗给了豪格统领。

莽古济剧照

生性柔弱,优柔寡断,错失帝位

崇德八年,皇太极猝死盛京皇宫,由于生前没有立下储君,导致帝位空悬。按道理说,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而且战功赫赫,是非常有机会能成为接班人的,但是豪格生性柔弱,优柔寡断,在代善主持议政王大臣商讨选择后世之君时,面对强势的多尔衮,豪格居然称自己“福小德薄,非所堪当”,然后“固辞退去”,意思就是他不是嫡长子,觉得自己不够资格。

众王议储剧照

虽然两黄旗都支持豪格称帝,可是作为主子的豪格不争气啊,真实应了那句老话“皇上不急,急死太监”。当时出身两黄旗索尼、鳌拜等人在豪格府中对豪格进行了多次劝说,豪格才去拉拢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当时济尔哈朗和礼亲王代善都表示要“立帝之子”,其实他们并不看好豪格,也时因为豪格太过于柔弱,多年之后,豫亲王多铎曾经对豪格讲:“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初议立尔为君,因王性柔,力不胜众,议遂寝。”

《孝庄秘史》孝庄皇后拉拢代善等人

而多尔衮所代表的两白旗都是拥立多尔衮称帝的,多尔衮碍于是皇太极的弟弟名不正在言不顺就推举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主要是因为福临年幼,他可以掌控朝局,豪格比较年长,如果称帝后,多尔衮无法自然就掌控,结果本应该属于豪格的帝位就这样落到了6岁的福临手里。

原本胜算很大的豪格,却成了最大的输家。优柔寡断的豪格在争夺皇权的大战中缺乏豪气和勇气。他输了,怪他缺乏统筹全局的“大德”,不懂斗争的多变性,缺少控制局势的韬略。

《孝庄秘史》多尔衮与豪格剧照

与睿亲王多尔衮素来不合,惨遭迫害

福临继位后,改元顺治,豪格虽然没能成为皇帝,但是在顺治初年照样为大清立下了不少功勋,尤其是在平定四川的战斗亲自射杀了大西皇帝张献忠,但是这样并不能成为他的保命符,已经成为摄政王的多尔衮早已开始清算当年反对自己称帝的敌对势力,于是怂恿豪格曾经的亲信河洛会诬告豪格隐瞒部下冒功、私自启用犯人之弟等罪,将豪格夺爵圈禁,两个月后,豪格不明不白的死在了监狱里。

《孝庄秘史》多尔衮与豪格剧照

豪格死后,多尔衮与英亲王阿济格分娶了他的两个福晋,这也成为后世学者对多尔衮多为诟病的一个原因。顺治帝亲政后,处置多尔衮,多尔衮生前制造的冤案也被昭雪,顺治帝追念豪格生前的战功,为豪格平反,重新封为和硕肃亲王,后来追封为武肃亲王,到乾隆的时候才配享太庙。

豪格是一个成功的将军,但是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他为大清征战四方,但是夺位失利而倒台,这是豪格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在清初政治局面复杂的情况之下也只有多尔衮这样的人才能够肩负起一统中国的重任。豪格缺少经略四方的眼界与胆识,可以说豪格夺位的失利也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地第十四个儿子,清太宗皇太极是他的“八哥”,他年仅17岁时就跟随皇太极四处征战,驰骋沙场,骁勇善战!战功赫赫!

他不仅把蒙古林丹汗的儿子额哲打得心服口服,还获得了传国玉玺!

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多尔衮!

爱新觉罗·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早年跟随其父皇太极征讨蒙古董夔、察尔哈、鄂尔多斯等部落,也是屡立战功,曾得祖父努尔哈赤赏识,被封为贝勒!

据说这豪格相貌不凡,眉宇间遍布帝王英气,是多尔衮最有力的竟争者!

只是在皇太极还没有去世前,叔叔多尔衮和侄子豪格关系还不错。

1636年的时候,豪格还被晋封为肃亲王,掌管户部。

从此以后,豪格几乎参与了所有的对明战争,对父亲皇太极和叔叔多尔衮的战争命令,也都执得得不错!

如果没有父亲皇太极的突然去世,想必他和叔叔多尔衮的关系也能一如既往的融洽下去!

但不幸的是,1643年,年轻的皇太极突然去世了。

因为英年早逝,皇太极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写下诏书,定好如果他不在了,皇位会传给谁!

当时的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会如何面对金灿灿的龙椅呢?是多尔衮继位了?还是豪格继位了?

遗憾的是,他俩都没能继位!但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却被史书明确的记载了下来!《清世祖实录》里就有过这样一段话:太宗储嗣未定,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伺神器。

但这种“争”投诸了武力么?并没有,还算文明!

在大多数人们的认知里,睿亲王多尔衮和豫亲王多铎是亲兄弟,他们还拥有着两正白旗,可以说是清朝八旗中最为精锐的部队了;但豪格也不含糊,他拥有着两正黄旗。

在皇太极在世的时候,就是喜欢弟弟的两正白旗和儿子的两正黄旗相互制约,维持祥和之势。

如果多尔衮和豪格用武力来解决一切,那就乱套了!

某天,崇政殿上的气氛有点紧张,众位亲王都到齐了,就在这一天,他们要群策群力,商量由谁来继承大统。

多尔衮先打破了沉默,说礼亲王您年纪最大,您就来主持今天这场重要的会议吧。

然后在任何人都没有阐明立场时,豫亲王多铎就迫不及待地第一个发表看法了,开场白非常的咄咄逼人:我认为应该让我哥哥多尔衮当皇帝!

多尔衮一听就心头暗喜:怪不得是我的亲兄弟!

但嘴上,多尔衮是要做个样子的,所以他用不耐烦的口气让自己的弟弟快下去吧,说这么多干嘛?

但多铎也在觊觎着皇位,反而更来劲了:你不当皇帝是吧,你不当我当!

众王爷面对多铎的状狂开始窃窃私语!

多铎看着众五爷的表现很是生气,据理力争:怎么了?我说我当皇帝就不可以了?你们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想当年在太祖爷爷的遗诏里,我也有当皇帝的资格!

肃亲王豪格,太宗第一子。初从征蒙古董夔、察哈尔、鄂尔多斯诸部,有功,授贝勒。天命十一年,偕贝勒代善等征紥噜特部,斩其贝勒鄂斋图。天聪元年,败明兵於锦州,复率偏师卫塔山粮运。二年,偕济尔哈朗讨蒙古固特塔布囊,诛之,收其众。三年十月,偕贝勒莽古尔泰等视通州渡口,师薄明都,豪格迎击宁、锦援兵于广渠门外,敌伏於右,豪格以所部当之,冲击至城壕,明兵大溃,偕岳讬、萨哈璘围永平,克香河。六年,从伐察哈尔,移师入明边,略归化诸路。六月,进和硕贝勒。[1]

肃亲王豪格(也翻译成和格),明万历三十七年己酉三月十三日子时生(西元1609年4月16日),继妃乌拉纳喇氏出。初封贝勒,天聪六年七月,晋和硕贝勒。崇德元年四月,以军功晋肃亲王。六月,命掌户部事。八月,以事降贝勒。三年八月,副奉命大将军多尔衮攻明。明年四月,凯旋。八月,仍命管户部事。九月,复以功晋亲王。六年三月,以事降郡王。七年七月,以功仍晋亲王。顺治元年四月,以事削爵。十月,仍封亲王。三年正月,授靖远大将军,征四川。十二月,灭张献忠。五年二月,凯旋。三月,被多尔衮构陷削爵,幽系。四月,自杀,年四十,以庶妃三人殉。七年正月,多尔衮与兄阿济格各纳其福晋一人。八年二月,昭雪,追复封爵。十三年九月,追谥武。乾隆四十三年正月,配享太庙。特诏改现袭爵位之显亲王,复始封王号曰肃,世袭罔替。八月,入祀盛京贤王祠。[2]

七年,诏问征明与朝鲜、察哈尔三者何先,疏言:“征明,如徒得锦州,馀坚壁不下,旷日持久,恐老我师。宜悉我众及边外新旧蒙古从旧道入,谕各屯寨,以我欲和而彼君不答,彼将自怨其主。再用更番法,俟马肥,益以汉兵巨炮,一出宁远,一出旧道,夹攻山海关,不得,则屯兵招谕流贼,驻师通州,待其懈而击之。朝鲜、察哈尔且缓图焉。”八月,略山海关。八年,从上自宣府趋朔州。豪格偕扬古利毁边墙,分兵自尚方堡入,略朔州及五台山,从上视大同,击败明援兵。

九年,偕多尔衮等收察哈尔林丹汗子额哲,抵托里图,定盟。还抵归化城,复略山西边郡,毁宁武关,入代州、忻州。崇德元年四月,进封肃亲王,掌户部事。寻坐党岳讬漏上言有怨心,降贝勒,解任,罚银千。旋偕多尔衮攻锦州,仍摄户部。又从征朝鲜,偕多尔衮别自宽甸入长山口,克昌州,败安州、黄州兵於宁边城下。复遣将败其援兵,次宣屯村,村民言:“黄州守将闻国王被围,遣兵万五千往援,行三日矣。”我军疾驰一昼夜,追及於陶山,击败之。九月,坐固山额真鄂莫克图欲胁取蒙古台吉博洛女媚事豪格,豪格不治其罪,罢部任,罚银千。

三年九月,伐明,自董家口毁边墙入,败明兵於丰润。遂下山东,降高唐,略地至曹州,还下东光。又遣骑二千破明兵,克献县。四年四月,师还,赐马二、银万,复摄户部,复原封。又偕多铎败宁远兵,斩明将金国凤。五年六月,偕多尔衮屯田义州,刈锦州禾,克台九、小凌河西台二。明兵夜出袭镶蓝旗营,击败之。又击洪承畴杏山,偕多尔衮围锦州。坐离城远驻,复遣兵还家,降郡王。六年,再围锦州,击松山及山海关援兵,皆败之,获马五百馀。

承畴将兵十三万援锦州,破其垒三。上至军,将驻高桥,豪格等恐敌约军夹攻,请改屯松山、杏山间。七年,松山明将夏承德密遣人请降,以其子舒为质,豪格遣左右翼夜梯城入,八旗兵继之,旦,克松山,获承畴及巡抚邱民仰等,斩官百馀、兵千六十有奇。进驻杏山,复偕济尔哈朗克塔山。叙功,复原封,赐鞍马一、蟒缎百。

顺治元年四月,以语侵睿亲王多尔衮,为固山额真何洛会所讦,坐削爵。十月,大封诸王,念豪格从定中原有功,仍复原封。其年冬,定济宁满家洞土寇,堙山洞二百五十一。

三年,命为靖远大将军,偕衍禧郡王罗洛浑、贝勒尼堪等西征。师次西安,遣尚书星讷等破敌邠州,别遣固山额真都类攻庆阳。时贺珍、二只虎、孙守法据汉中、兴安,武大定、高如砺、蒋登雷、石国玺、王可成、周克德据徽县、阶州。师自西安分兵进击,登雷、国玺、可成、克德俱降,馀溃走,下所陷城邑。陕西平。十一月,入四川,张献忠据西充,遣巴牙喇昂邦鳌拜先发,师继进,抵西充,大破之,豪格亲射献忠,殪,平其垒百三十馀所,斩首数万级。捷闻,上嘉奖。四年八月,遵义、夔州、茂州、荣昌、隆昌、富顺、内江、宝阳诸郡县悉定。四川平。五年二月,师还,上御太和殿宴劳。睿亲王多尔衮与豪格有夙隙,坐豪格徇隐部将冒功及擢用罪人扬善弟吉赛,系豪格於狱。三月,薨。

睿亲王纳豪格福晋,尝召其子富绶至邸校射。何洛会语人曰:“见此鬼魅,令人心悸,何不除之?”锡翰以告,睿亲王曰:“何洛会意,因尔不知我爱彼也。”由是得全。八年正月,上亲政,雪豪格枉,复封和硕肃亲王,立碑表之。十三年,追谥。亲王得谥自豪格始。以谥系封号上,曰武肃亲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3]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肃亲王豪格出生,他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一子,早年时期他就跟从其父皇太极征讨蒙古董夔、察哈尔、鄂尔多斯等部,几场仗下来都有战功,被祖父努尔哈赤封为贝勒。天命十一年(1626年),豪格跟从大贝勒代善等人征讨蒙古扎鲁特部,豪格在这场战役中表现突出,亲手斩杀了扎鲁特部的贝勒鄂斋图。

天聪元年(1627年),其父皇太极即位为后金大汗之后发动了宁锦之战,豪格在锦州与明军大战,击败了明军,然后又率领一支军队维护塔山的粮运。天聪二年(1628年),为了配合皇太极对蒙古的战略,他又偕同贝勒济尔哈朗一起征讨蒙古固特塔布囊,将其击败之后诛杀,尽收其部。

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因难以攻破明朝经营的关宁锦防线,亲率八旗军绕道蒙古突入内地,豪格也参加了这次战斗,他和三贝勒莽古尔泰等人一起巡视通州的渡口,八旗军逼近明朝首都北京之后,包围并攻打北京。豪格在广渠门外亲自率兵迎击明朝宁、锦方向而来的援兵,明军在其右设伏,豪格率领所部兵马与明军奋战,一直冲击到北京城壕,明军被击溃。之后豪格与贝勒岳讬、萨哈廉一起包围北京以东的永平,攻克了香河。天聪六年(1632年),他又跟随大军讨伐察哈尔部,率领军队进入明朝边境,大肆攻略归化诸路。同年六月,进封为和硕贝勒。

天聪七年(1633年),皇太极与诸贝勒、大臣商讨进一步兴国的大计,皇太极向大臣们询问,明朝、朝鲜、察哈尔这三个地方,先打哪个。豪格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该先攻打明朝,如果我们仅仅得到了锦州,其他的城池却得不到,那就会旷日持久,恐怕会劳师疲众、不利于我。应该从蒙古绕道进入,并且晓谕当地的各个明朝村落,我们进入是因为他们的君主不肯和我们议和,他们就会怨恨崇祯帝。再采用更番法,等到我们马肥的时候,增加使用大炮,一支人马出宁远,一支人马出蒙古旧道,夹攻明朝的山海关,如果还不能攻下来,就在附近屯兵并招致当地的流贼,驻军在通州,等到明军懈怠的时候再攻打他们。如果那样的话,朝鲜、察哈尔就可以缓缓图之了。”他的见解受到了皇太极的赞赏,所以同年八月,八旗军攻打山海关。

天聪八年(1634年),他跟从皇太极自宣府直趋朔州。豪格与扬古利一起毁掉了明朝的边墙,分兵从尚方堡一带进入内地,攻掠了朔州及五台山,又跟从皇太极巡视山西大同,击败了明朝的援军。 天聪九年(1635年),豪格和多尔衮前往黄河河套地区,招抚察哈尔部众。此次进军,进展顺利,先后招降林丹汗的妻子囊囊福晋、苏泰福晋、林丹汗的儿子额哲。林丹汗曾得到元朝传国玉玺,上有“制诰之宝”四字,将玉玺呈献给皇太极。群臣因而劝进皇太极上尊号称帝。察哈尔还抵归化城,豪格率军再次劫掠山西边郡,毁宁武关,率军进入代州、忻州。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其父皇太极称帝,作为皇太极的皇长子,豪格被进封为和硕肃亲王,并兼掌户部的事务。很快因为和岳讬流露出对皇太极有怨心,连坐被降为贝勒,解除户部的职务,罚银一千两。不过很快就又获得重用,和睿亲王多尔衮一起攻打锦州,仍然掌管户部。同年十二月,皇太极以朝鲜不遵盟约之名亲征朝鲜,豪格跟从皇太极出征,他和多尔衮一起自宽甸入长山口,攻克昌州,在安州大败朝鲜兵。又派遣大将击败了朝鲜的援兵,大军到达宣屯村,那里的村民说:“黄州的守将听说国王被困在南汉山城,派遣一万五千兵马前去救援,已经出发了三天了。”豪格率领清军行进了一昼夜,追到了陶山,击败了朝鲜兵。

崇德三年(1638年)九月,清军进入内地,豪格率领军马自董家口破边墙而入,在丰润击败了明军。攻下了山东,招降了高唐,劫掠一番直至曹州,又攻下了东光。

崇德四年(1639年)四月,大军班师,皇太极赐给他两匹马、白银一万两,再次管理户部的事务,恢复原来的封爵。又和豫亲王多铎一起击败了宁远的明军,斩杀明将金国凤。崇德五年(1640年)六月,皇太极为了长期围困锦州,决定在义州附近屯田,豪格奉命和多尔衮一起在义州屯田,割掉了锦州的麦子,攻克明军很多城池。明军见清军来袭于是袭击了镶蓝旗的大营,豪格率军击败了来犯的明军。又在杏山攻击洪承畴的兵马,与多尔衮一起包围了锦州。但是因为离开锦州城到远处驻扎,再次被遣回家中,被降为郡王。

崇德六年(1641年),清军再围锦州,豪格攻击松山及山海关的明朝援兵,截获战马五百余匹。洪承畴率领大军十三万前去救援锦州,攻破了清军的三处营垒。皇太极听闻军情带病亲征,决定驻扎在高桥,豪格怕洪承畴会与锦州的明军夹击,请求改屯在松山、杏山之间。之后洪承畴被击溃,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困守松山城(锦州松山区松山镇)。

崇德七年(1642年),围困在松山的明将夏承德秘密派人前去清军大营请降,豪格派遣左右翼兵马在夜里爬梯进入城内,八旗兵继而进入,第二天一早,松山被清军攻破,擒获了洪承畴及巡抚邱民仰等人,斩杀明军军官一百余人、士兵一千六十多人。进驻杏山,又和济尔哈朗一起攻克塔山,取得了松锦大战的辉煌胜利。战后叙军功,豪格恢复原封,被赐马鞍一副、蟒缎百匹。 崇德八年(1643年),崇德帝皇太极猝然崩蚀,生前未立下遗旨,所以众宗室旗主大加争夺皇位。作为皇长子的豪格成为众人拥立的对象。豪格争夺皇位的主要竞争者就是多尔衮。当时的多尔衮由于功劳太大,支持者又多,势力也大,成为了豪格的最大的对手。豪格力大超群,久经沙场,屡建军功。按“立长”的规矩,由豪格继承大统,合情合理,顺理成章。尽管豪格在诸子中论功劳和能力最有优势,但皇太极生前却并未有立豪格为嗣的举动。

实力强大的、原由皇太极直接掌握的两黄旗的将领,主张拥立豪格继承大位。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继造访肃王府上,表示拥戴肃王为君。德高望重的、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倾向于拥立豪格登基。论实力,豪格有正黄、镶黄和镶蓝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领的正蓝旗将领的拥护,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当时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极的二哥礼亲王代善,他认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可见,拥戴豪格的主要原因也许是受汉族“立长”传统理念的影响造成的。在皇位争夺的天平上多尔衮与豪格难分伯仲。

多尔衮和两白旗的官员横眉冷对,坚决反对立豪格为君。主张由多尔衮登极的重臣也大有人在。东庑殿内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与会者个个屏息沉思,寻找解决办法。多尔衮明白,自己强行继位绝对不是最佳选择,豪格绝非等闲之辈。豪格也知道,和桀骜不驯的多尔衮协商解决,绝对没有可能,武力解决也没有绝对把握。

争夺皇位的大战从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开始,双方一直互不相让,宫廷内火药味很浓,稍不小心,就可能擦枪走火。朝廷内所有的王爷和重臣,毫无例外都卷入了多尔衮与豪格为夺皇位进行的斗争旋涡里。群臣们都在苦苦地寻求出路,惟恐出现动乱,伤及国运。在豪格与多尔衮僵持不下的情势中,权势集团必须拿出令宫廷内上下都能接受的第三个方案,特别是让豪格和多尔衮都能接受的方案。经过多日反复磋商,两黄旗大臣佩剑上殿进言:“先帝对我们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们宁愿以死追随先帝于地下!”

两黄旗大臣都是朝廷的重臣,是皇太极生前亲掌的武装力量代表,在多尔衮与豪格之间争斗得难解难分、互不相让的紧要关头,他们提出了由皇子继承大统的新方案。经过十多天的较量,最高会议做出最后的决议:6岁的福临继帝位,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摄政。 济尔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出任第一摄政,宫廷多数高官没有异议。多尔衮任第二摄政稳住了多尔衮兄弟集团及其支持者。就这样豪格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宝贵机会。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因为语言中伤睿亲王多尔衮,被固山额真何洛会所告发,议罪被削爵。清军入关之时豪格率军随大军进入关内。十月,清廷定都北京,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帝大封诸王,念豪格跟从清军平定中原有功,恢复原封和硕肃亲王。这一年冬天,豪格领军进入山东,平定山东济宁满家洞的土寇。

顺治三年(1646年),李自成的势力基本被消灭之后,四川的张献忠成为另一目标。故清廷命豪格为靖远大将军,与衍禧郡王罗洛浑、贝勒尼堪等一起西征。大军到达西安之后,豪格派尚书星讷等人在邠州破敌,又派遣固山额真都类攻打庆阳。当时贺珍、二只虎、孙守法等流贼占据汉中、兴安,武大定、高如砺、蒋登雷、石国玺、王可成、周克德等人占据徽县、阶州。清军自西安分兵进击流贼,蒋登雷、石国玺、王可成、周克德等人全部投降清军,其余的人败溃逃走,攻占了被流贼占据的城池,陕西被彻底肃清。同年十一月,大军攻打四川,当时张献忠占据西充,豪格派遣鳌拜作为先锋前去进攻,他自己率领军队跟进,大军抵达西充,大破张献忠的军队,豪格亲自射死了张献忠,攻破了张献忠的一百三十多所营寨,斩首数万级。捷报传至京师,顺治帝下诏嘉奖豪格。

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遵义、夔州、茂州、荣昌、隆昌、富顺、内江、宝阳诸郡县全都平定。四川的局势逐渐安定下来。 由于四川地区连年战乱,社会生产几乎完全停顿,无法解决粮饷供应,豪格只好就此止步,率领满、汉军经陕西回京,留下王遵坦、李国英(原左良玉部下总兵)等明朝降将驻守四川。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大军班师回京,顺治帝亲自到太和殿设宴慰劳豪格。睿亲王多尔衮与豪格素来存在嫌隙,不久就以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狱,四月死于狱中,年仅四十岁。豪格死后,其福晋为多尔衮所纳。

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亲政后,处置多尔衮,多尔衮生前制造的冤案也被昭雪,顺治帝追念豪格生前的战功,为豪格平反,重新封为和硕肃亲王,并立碑。顺治十三年(1656年),豪格被追谥,成为清代第一个被追谥的亲王,称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入太庙。

、和硕礼亲王(承序:代善、满达海、常阿岱、杰书、椿泰、崇安、巴尔图、永恩、麟趾、全龄、世铎、诚厚,历十代十五王)

  代善:太祖二子,和硕礼烈亲王

  满达海:代善七子,和硕巽简亲王(改号,后追降为贝勒)

  常阿岱:满达海子,和硕巽亲王(后降为贝勒)

  杰书:代善孙,和硕康良亲王(改号康)

  椿泰:杰书子,和硕康悼亲王

  崇安:杰书子,椿泰弟,和硕康修亲王

  巴尔图:杰书子,椿泰、崇安弟,和硕康简亲王

  永恩:崇安子,和硕礼恭亲王(复号礼)

  昭梿:永恩子,和硕礼亲王(后革爵)

  永諲:崇安子,永恩弟,追封和硕礼亲王

  麟趾:永諲子,和硕礼安亲王

  锡春:麟趾子,追封和硕礼亲王

  全龄:锡春子,和硕礼和亲王

  世铎:全龄子,和硕礼恪亲王

  诚厚:世铎子,和硕礼敦亲王

  

  2、和硕睿亲王(承序:多尔衮、多尔博、淳颖、宝恩、瑞恩、仁寿、德长、魁斌,历十一代十二王)

  多尔衮:太祖十四子,和硕睿忠亲王

  多尔博:多铎五子,出为多尔衮嗣,和硕睿亲王(后削爵),追封

  苏尔发:多尔博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塞勒:苏尔发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功宜布:塞勒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如松:功宜布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淳颖:如松子,出为多尔衮嗣,和硕睿恭亲王

  宝恩:淳颖子,和硕睿慎亲王

  瑞恩:淳颖子,宝恩弟,和硕睿勤亲王

  仁寿:瑞恩子,和硕睿僖亲王

  德长:仁寿子,和硕睿 亲王

  魁斌:德长子,和硕睿亲王

  

  3、和硕郑亲王(承序:济尔哈朗、济度、德塞、喇布、雅布、雅尔江阿、神保住、德沛、奇阿通、丰讷亨、积哈纳、乌尔恭阿、端华、承志、庆至、凯泰、昭煦,历十代二十六王)

  济尔哈朗:显祖孙,太祖三弟舒尔哈齐六子,和硕郑献亲王

  济度:济尔哈朗二子,和硕简纯亲王(改号简)

  德塞:济度三子,和硕简惠亲王

  喇布:济度二子,和硕简亲王(后追革爵)

  雅布:济度五子,和硕简修亲王

  雅尔江阿:雅布长子,和硕简亲王(后革爵)

  神保住:雅布十四子,和硕简亲王(后革爵)

  费扬武:济尔哈朗八弟,追封和硕简亲王

  傅喇塔:费扬武四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福存:傅喇塔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德沛:福存子,和硕简仪亲王

  巴尔堪:济尔哈朗四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巴赛:巴尔堪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奇阿通:巴赛子,和硕简勤亲王

  丰讷亨:奇阿通长子,和硕简恪亲王

  积哈纳:丰讷亨子,和硕郑恭亲王(复号郑)

  乌尔恭阿:积哈纳子,和硕郑慎亲王

  端华:乌尔恭阿子,和硕郑亲王(后革爵)

  经讷亨:奇阿通二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伊丰额:经讷亨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西朗阿:伊丰额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承志:西朗阿子,和硕郑亲王(后革爵)

  松德:积哈纳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庆至:松德子,和硕郑顺亲王

  凯泰:庆至子,和硕郑恪亲王

  昭煦:凯泰子,和硕郑亲王

  

  4、和硕豫亲王(承序:多铎、多尼、鄂扎、董额、德昭、如松、修龄、裕丰、裕兴、裕全、义道、本格、懋林,历九代十七王)

  多铎:太祖十五子,和硕豫通亲王

  多尼:多铎长子,多罗信宣和郡王(改号信,原亲王)

  鄂扎:多尼子,多罗信郡王

  董额:多铎三子,多罗信郡王

  德昭:鄂扎子,多罗信郡王

  多尔博:多铎五子,追封信郡王

  苏尔发:多尔博子,追封信郡王

  塞勒:苏尔发子,追封信郡王

  功宜布:塞勒子,追封信郡王

  如松:功宜布子,多罗信恪郡王

  修龄:德昭子,和硕豫良亲王(复号、爵)

  裕丰:修龄子,和硕豫亲王(后革爵)

  裕兴:修龄子,裕丰弟,和硕豫亲王(后革爵)

  裕全:修龄子,裕丰、裕兴弟,和硕豫厚亲王

义道:裕全子,和硕豫慎亲王

  本格:义道子,和硕豫诚亲王

  懋林:本格子,和硕豫亲王

  

  5、和硕肃亲王(承序:豪格、富绶、丹臻、衍潢、蕴著、永锡、敬敏、华丰、隆懃、善耆,历九代十王)

  豪格:太宗长子,和硕肃武亲王

  富绶:豪格子,和硕显懿亲王(改号显)

  丹臻:富绶子,和硕显密亲王

  衍潢:丹臻子,和硕显谨亲王

  蕴著:富绶孙,和硕肃勤亲王(复号肃)

  永锡:丹臻孙,和硕肃恭亲王

  敬敏:永锡子,和硕肃慎亲王

  华丰:敬敏子,和硕肃恪亲王

  隆懃:华丰子,和硕肃良亲王

  善耆:隆懃子,和硕肃忠亲王

  

  6、和硕庄亲王(承序:硕塞、博果铎、允禄、永献、绵课、奕镈、绵护、绵深、奕仁、载勋、载功,历八代十一王)

  硕塞:太宗五子,和硕承泽裕亲王

  博果铎:硕塞长子,和硕庄靖亲王(改号庄)

  允禄:圣祖十六子,出为博果铎嗣,和硕庄恪亲王

  永献:允禄孙,和硕庄慎亲王

  绵课:允禄曾孙,和硕庄襄亲王

  奕镈:绵课子,和硕庄亲王(后革爵)

  绵护:允禄曾孙,和硕庄勤亲王

  绵深:绵护弟,和硕庄质亲王

  奕仁:绵深子,和硕庄厚亲王

  载勋:奕仁子,和硕庄亲王(后革爵)

  载功:奕仁子,载勋弟,和硕庄亲王

初期的不是,比如礼亲王代善,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睿亲王多尔衮这些不是,因为初期清朝满族人还没有汉化,名字基本上还是按照女真语言起的。入关后,初期的不是,比如礼亲王代善,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睿亲王多尔衮这些不是,因为初期清朝满族人还没有汉化,名字基本上还是按照女真语言起的。入关后,满族人特别是爱新觉罗家族初期的不是,比如礼亲王代善,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睿亲王多尔衮这些不是,因为初期清朝满族人还没有汉化,名字基本上还是按照女真语言起的。入关后,满族人特别是爱新觉罗家族汉化才有的族谱起名。如后期的恭亲王奕䜣。才有的族谱起名。如后期的恭亲王奕䜣。人特别是爱新觉罗家族汉化才有的族谱起名。如后期的恭亲王奕䜣。

多尔衮当上叔父摄政王后,是怎么收拾鳌拜索尼这八位豪格支持者的

皇太极死后,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之间展开了皇位争夺,多尔衮的支持者是他的两个同胞兄弟英亲王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豪格的支持者是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