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舞阳文峰乡金庄村曹家古桥纪实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3收藏

探访舞阳文峰乡金庄村曹家古桥纪实,第1张

探访文峰乡金庄村曹家古桥纪实

在舞阳县文峰乡金庄村北的三里河上,有一座建于明代中期的古桥,当地村民称此桥为“曹家桥”,又称“曹完粮桥”。

古桥所在的古道如今是一条普通的田间道路,解放前却是舞阳通往西南山区的主要道路。

古桥原来是七孔桥,七八十年代洪水泛滥时期,当地村民私自拆除了两头的两孔桥板在其他田间路跨河处搭建小桥,桥梁就由七孔桥变成了五孔桥。

现存的古桥桥面长95米,宽30米,上铺花岗岩石板,方孔,下面桥墩由石滚做成,石滚上铺青石条。桥墩间距13米,桥墩长25米,宽045米,高064米。桥面基本完好,但由于年久失修,其中有一块石板塌于桥下,另有一块石板不知去向,亟待维修保护。

2019年6月22号下午,省土木建筑学会桥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的刘工协同漯河市摄影师、古桥爱好者等,与舞钢市上曹村曹完粮后人一起前去考察了曹家古桥。

关于这座桥的建造,舞钢市曹氏二十四代的曹绍明老师这么告诉我们:明朝中期,河南连年遭灾,百姓很多都饿死了,上曹村曹家大义施粮,救济饥民,并代舞阳百姓交完三年的纳贡税银。朝廷为表彰曹家的义举功德,特批从舞阳县衙至上曹村为曹家修了一条三丈二尺宽(有说三丈六尺宽)的专属大道,这座古桥就位于专道过潕水河处,因为是曹家帮舞阳百姓交完了公粮被政府奖励才建造的路桥,故此人称完粮桥。数百年来,这座桥梁方便了沿途群众通行,上曹村曹完粮的义举事迹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清咸丰年间,因古桥年久失修破损,曹氏族人曾主动筹资维护,并于桥北立功德碑以示后人。后此碑在上世纪70年代初被附近群众挪往他处,中间很多年没有音信,现在据说在古桥北面小杨庄的一口井里面。如果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出面打捞出来,就能够更确切地知道古桥的过往史料。”曹氏二十三代的曹耀增律师说。

我们一行到达金庄村,顺着一条弯曲的小路前去探访古桥。路边田园风光无限,村民的小菜园里豆角辫子一样挂着,韭菜一畦畦碧绿,偶尔有农人在菜园子里锄草。曹律师顺手拽了一把韭菜,捋了捋泥土塞进嘴里,说:这样绿色环保没农药的菜小时候常吃,如今想吃到不容易了。

挨着小路,是一条干涸的沟渠,里面茅草深深,荆花正烂漫开放。

“这就是当年的那条舞阳县城通往上曹村的古道!”曹律师边走边给我们讲解,“听说过‘大路沟’这个词吗?所谓大路沟,就是因为曾经是大路,车马行人走来走去,路面土质越来越瓷实,就比路两边低了,夏季雨水大了顺着路面冲刷,久而久之就成了沟。我们现在走的这条小路,以前应该是古道边,古道成了沟渠后,你看,现在这条小路是不是也比两边田地低了?”

面前的小路夹在两边的田地中,确实已经成了路沟了。我们顺着路沟往北走,三里河在路沟左边弯弯曲曲的蔓延。河滩上有牧羊人在牧羊,天空中一朵朵白云飘过,映在河水里的就不仅仅是云朵,还有云朵一样走走停停的羊群。经过了几重弯曲之后的三里河,在古桥所在地自西向东奔流而下。

“三里河是自然形成的河流,可称"九曲十八湾",因为湾多减小了水流对古桥的冲击破坏,古桥才能够保存得如此完好。”桥梁建筑文化中心的刘工看着面前的古桥说。

因为刚下过一场大雨,小桥的桥孔处堆积着一大片从上游冲下来的垃圾,看起来很不美观。曹律师跑到河滩上找到一根长长的木棍,一点点地拨开垃圾团,让它们穿过桥孔顺流而下。古桥附近的河滩上有几个老农正在开荒,曹绍明借来老农的铁锹扒开垃圾去探桥下水深,结果根本探不到底,最后用曹律师手里的长木棍才探到了河底。

“看这木棍的水印,估计水深得有二米多。”曹绍明说。

据曹绍明讲,他们家族正在续写曹氏家谱,祖上是明代景川侯曹震。

“我们曹氏“景川堂”这一支系,祖上是宋朝武惠王曹彬的后裔。千年以来,景川堂曹氏文贤武俊,历代英才辈出:宋朝先祖武惠王曹彬、明朝景川侯曹震、民国黄埔学员曹东龄、当代曹东昌驻澳大利亚使馆总领事、曹刚川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曹华川少将,曹志恒司长,曹峰大校,曹恒大校,曹英武文职少将等都为我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曹氏后人说起祖先来,脸上洋溢着骄傲与荣光。

为了铭记祖先的功德,曹氏后人曾经多次前来探访古桥,寻根究底。

舞钢与舞阳原为一县,从舞钢山区到舞阳县城去,必须经过潕水,潕水上只有这一座桥,所以这座桥就是连接舞阳县城与西南山区的必经之路。

承载百姓车来人往的古桥,几百年来没有出现下沉与不均匀沉降,那么古桥的建造究竟有什么技巧?古桥的桥墩都是大型石磙,在古代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施工难度有多大?为什么要用石磙做桥墩?

对于这些疑惑,桥文化中心的刘志杰老师解释道:古代梁式桥的桥墩,大多数使用圆柱形石头,一是运输方便〈装车、运到现场距离远的话,可滚动到水边〉,二是分水效果好,减小对桥墩的冲击力;三是造型美,给人以艺术感。

在河滩上开荒的苏老汉今年六十多岁,是附近的小杨庄人。苏老汉回忆说自己小的时候曾经多次在桥下游泳,游到水底时曾亲自摸到桥下面有很多木桩。

“自从我记事起,很多河道都慢慢干了,只有这条河,啥时候都有水,再旱的天气这河里的水都一直流着。”苏老汉说。

对于古桥下河水至今未干的原因,苏老汉介绍说是桥下有泉眼一直往外冒水的缘故。“再往下走的河道边上,还有好几个泉眼呢!一直咕嘟咕嘟地往外冒水,不信我可以带你们去看!”苏老汉说。

据舞阳博物馆康馆长说,舞阳有泉眼的事在县志上有明确记载,这也是舞阳城所在地名叫‘舞泉镇’的缘由。

曹律师拨走了桥下垃圾,我们仔细观察了桥下的水面,发现的确多处有大大小小的水泡不时往外冒出来。

“这还是我们漯河古桥自小商桥以后第一次听说桥底打桩的事!也是漯河留存古桥中唯一一座至今仍然有流水的古桥。”刘志杰说,“三里河是条以泄洪为主的河道,滩涂面较宽,中间河道较窄,水流较急,将部分河道下边淤泥卷走,致使河道水越来越深,修建桥梁有一定难度,桥面至今平整无下沉或不均匀沉降,正是因为桥下打有多根木桩,增加了桥体的抵抗不均匀下沉的能力,古代工匠智慧之高,令人敬仰! ”

从金庄往西南方向去,大概有十多里的舞钢市任桥村有另外一座古桥,古桥桥头的石碑被人为推倒在干涸的河道里。推到的石碑断裂为三节,上面的字迹依稀可见。世代居住在任桥边的八十七岁的任黑娃说任桥建造于明代。“这桥打我小时候就这样,七孔桥,石磙桥墩,花岗岩桥板。石碑上的年代是嘉靖廿六年。”老人肯定地说,“门前的路以前是西南山往舞阳城去的大道,再往北走要过三里河上的曹家桥。”

“不从曹家古桥过不行吗?到舞阳没有别的路可走?”刘志杰老师问。

“不行!到舞阳要过三里河,三里河上只有这一座桥。老辈人传下来的说是上曹曹家的桥,曹家的祖上曹完粮替舞阳城百姓交了税银,官家赏赐从舞阳城往西南山上曹曹家修路建的桥。”任黑娃说。

当年的古官道究竟经过哪个村庄,如今已没有确凿的证据。但任桥与金庄曹家古桥的建造年代大致相同,桥梁结构形式一样,所用的建材都是石磙桥墩,花岗岩桥板;任桥村又在上曹村与舞阳县城的中间,任桥村的道路就很可能是当年古官道的分支道路,桥梁也是同一时期修建的。

临别的时候,孙爱国老师与漯河医专的张老师特地为任黑娃老人与古桥拍了合影,以纪念这位老人对于古桥多年的守护。

对于这次考察,曹家后人与漯河桥梁建筑文化中心的刘老师,以及《情满漯河》的编辑摄影师孙老师一样,是本着发现历史文化,抢救文物古迹,传承优良传统美德的衷心去做的。古桥,古建筑,如同老人一样需要护理体检,如果不及时查勘并登记在册及时维护,等他们(它们)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记忆了。

同宗亲人你好,我告诉你我知道的,家谱排字,应该是:作德永昌,积善余庆,功命富贵,福寿康宁。

你说的你家爷爷那辈是昌字辈的,最后一个字还得是金字旁,你父亲是善字辈的,最后一个字是木字旁,你这辈不是玉,是余,原来家谱是繁体字,左边有个偏旁是食字旁,现在简化了,你应该是火字旁,我们家是按照五行相生来做最后一个字的。我们家老祖宗应该是从云南,或者是四川那边迁移来的,具体是叫小四川,我也记不准,老辈子说得,口音重我也听不准。我家有老爷爷在关里家走时,带的手抄家谱。我们家是先到的山东乳山河南村,后来迁到烟台曹家村,还是曹家庄,反正因为后代人丁兴旺,分的,祖先三兄弟去世后,一个埋在西小茔,一个埋在老虎尾,一个埋在那我记不住了,我没回去过家乡,只是听我爷爷说得,不知道烟台曹家那规划改造以后还有没有这些地方了。

一 辈: 曹 昌,耒阳县人(今属湖南省衡阳市),乙巳年授附,丙午年除百户,洪武四年授世袭,三十年马解安马事发,松门卫中所马事充军;

二 辈: 曹福华,未袭职,曹 昌之子;

三 辈: 曹 英,洪武三十三年六月,袭授太仓卫吴淞江千户,镇西卫前所世袭百户,,曹福华之子;

四 辈: 曹 全,宣德五年五月,曹 英嫡长男;

五 辈: 曹 振,天顺六年四月,曹 全嫡长男;

六 辈: 曹 宣,成化二十年六月,曹 振嫡长男;

七 辈: 曹 钦,正德十年八月,曹 宣嫡长男;

八 辈: 曹 铎,嘉靖三十九年二月,年38岁,曹 钦亲弟;

九 辈: 曹应禄,万历十五年十月,年18岁,曹 铎嫡长男;

探访舞阳文峰乡金庄村曹家古桥纪实

探访文峰乡金庄村曹家古桥纪实 在舞阳县文峰乡金庄村北的三里河上,有一座建于明代中期的古桥,当地村民称此桥为“曹家桥”,又称“曹完粮...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