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山东枣庄滕州周氏字辈,爷爷忠,父亲庆,本人士,看了网上的字辈对不上号,求周戚帮忙分析解答下。
周氏字辈“忠、庆、士”并不能完整对应周戚家族的辈分,这可能是因为您所在的周戚家族可能并非源于山东枣庄滕州,而是来自其他地区。
在中国,不同的周氏家族都有自己的字辈,这些字辈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有所变化,因此您所查找的字辈可能并不适用于您所在的周戚家族。
如果您对自己的家族历史了解较少,建议您向家族中的长者、亲戚或周氏宗亲会等机构寻求帮助,他们可能能够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同时,您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参加周氏宗亲会的活动等方式,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字辈。
郯姓,罕见姓氏。江西宜丰有此姓。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云:“出自嬴姓,少昊之后。春秋时郯子朝鲁,能辩古官,仲尼师之。今下邳东北五十里有古郯城。”古郯国在今山东郯城西南。少昊、嬴姓。
郯姓名人:
唐朝有郯戴
元朝有郯韶
明朝有郯征
郯国
《汉书·地理志》载:“周爵五等,而士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五十为附庸。盖千八百国。”这只能说明一个大致的概况,并没有详尽的考察说明。其实,诸侯国的疆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各国攻伐征战,和王朝在封土上的赏罚,诸侯国的疆域是随时消长的。再者,诸侯国的封土,在夏商时期,疆域是不明确的,只是管辖了大概的面积和大体的户数,上门催收赋税而已,没有过多的行政管理手段。周以后,行政管理手段相对加强,但也是若有若无,这时疆域的概念已经存在,各国在重要的通道路口已经设置了关隘,派兵把守。郯国属于弱国,历史资料匮乏,无法考证具体的边界线,但从周边国家的范围和现在每个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资料来分析,大体的轮廓还是能够找出来的。
春秋时期,与郯国共存的周边国家有:一、鄟国,非常弱小,面积大概包括郯城司家乡沭河以东部分和临沭石门乡部分以及东海温泉镇部分村庄。二、祝其国,赣榆部分和东海、新浦部分村镇。三、莒国,莒南、临沭、赣榆部分,莒县、沂水大部分村镇。四、向国,在莒南县大店西南,包括临沂部分,临沭部分。六、鄅国,在古琅琊开阳县,现在临沂大部分,苍山部分、沂南部分。七、鲁国,驻曲阜,包括平邑、蒙阴、费县大部分。八、鄫国,驻苍山县向城西南,包括苍山大部分,枣庄部分,以及郯城沂河以西部分。九、邳国,邳州大部分,以及郯城重坊部分村庄。十、钟吾国,新沂大部分,郯城杨集新村部分。
这样看来,春秋时期郯国的疆域,包括在沂河东岸从李庄到归昌杨集,东面包括临沭曹庄大兴,以及赣榆部分、东海大部分、新浦部分地区。
浙江省浦江县云溪戚氏家谱始修于明代,世系排行字自七世起:枸晋豫悦和志明华伯慎敬德清(仕)澄(显)酬(敏)侃容)尙(昂)知(惟)贤(仁)义忠信廉勤礼广盈余福缘善庆鉴桂泮炜垣钰林润耀坊。清嘉庆丙寅年(1806年)续取辈分字母:尔正家维德 兴隆永可期 学成名望重 朝宁奉为仪。
我姓戚 名 大伟 黑龙江人家有家谱记载 戚继光后人听大爷说 戚家来四个老头到黑龙江 怕分散以后不好相认 起名字 为 "善 庆 常 发 克 大 永 昌 后面还有省略" 一辈中间一背后面 我爷爷 名忠发 我父 克年 我大伟 我这代应该是 戚什么大 大爷觉得不好听 改成大伟 黑龙江都能找到 QQ19831040
山东于姓的起源及家谱:周武王姬发成功克商之后,将其第二个儿子姬诞封在故邘国旧址(今河南沁阳西万镇邘邰村),重新建立了姬姓邘国,称邘叔。邘国的主要地域在今河南省焦作市的沁阳县与博爱县一带。邘国传至东周初年,国君为邘厥。周平王姬宜臼二十八年( 公元前743年),邘国被郑庄公所灭,其地归属郑国。后来,邘叔的子孙后代就以故国名为姓氏,有的称邘氏,有的则去邑称于氏,史称于氏正宗。据洪水澜于家茔泰定元年(1324年)碑知斥山于系出郯城,为汉西平候定国之后,故以定国公为始祖。于氏第一代(于叔)至第二十六代在河南沁阳;公元前249年于姓二十六代一支迁至山东郯城,至三十五代在山东郯城;第三十六代到七十代(于敬祖)在山东省荣城斥山搬到固山;第七十一代(于礼)在洪水澜(七十二代为于坚)搬到大水泊,而后人丁兴旺陆续迁到全国各地。 在2007年4月24日公布为当代中国第38姓,人多支杂派字多,素有:“姓于的辈乱较劲”之称。
戚姓的主要来源是姬姓,可以追溯到卫武公姬遫的后代孙林父,他是姬姓孙氏,在卫献公在位的时候孙林父任职了大夫,后来由于犯事失宠之后,便逃到了晋国,直到事情过去,他重新回到卫国的时候,便被卫殇公封于戚地,后代有一脉逃之东海,以戚地为姓,最终发展成望族。
戚姓起源和来历1 戚姓始祖:孙林父
孙林父是卫武工的后代,虽然姓孙,但是却是姬姓后代,主要是因为卫康叔生下了惠孙,惠孙的后代就以他的字“孙”为姓了,从此就形成了姬姓孙氏的分支。而孙林父被封为卫国大夫之后,非常蛮横无礼的性格使得他经常欺君压下,最终和卫定公发生了不合,选择叛逃到晋国,在晋国的压力之下,卫定公只能将孙林父复位。
等到卫献公上位的时候,孙林父害怕卫献公的报复,于是便举家搬到了戚地,不过在公元前559年,孙林父和卫献公的矛盾还是激化了,于是孙林父帮助后来的卫殇公发动了政变,想要驱除卫献公,最终迫使卫殇公将其封于戚地,而之所以他如此想要戚地,主要也是因为戚城在当时是一个交通要道。而之后他的后代出逃后,戚地也就此瓦解,最终后人为了纪念便以“戚”为姓。
2 源自官职-戚卫
在春秋时期的真纳国中有一个君职叫做“戚卫”,于是之后任职“戚卫”的人的后代几乎都以该官职为姓了,也就延伸出了戚姓的另一个分支。真纳国其实当时并不是中原地区,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位于现代的柬埔寨附近。
3 源自少数民族改姓
与赵姓起源和来历一样,戚姓也有部分族人是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的,其中包括了傣族、土家族、高山族以及侗族等,最主要的还是满族,明朝时期的时候,女真诸部就进行了汉化,最终齐达哷氏就通过简化和音译将姓氏汉化为“戚姓”。
家谱,山东枣庄滕州周氏字辈,爷爷忠,父亲庆,本人士,看了网上的字辈对不上号,求周戚帮忙分析解答下。
本文2023-11-04 23:55:1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12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