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巨来的主要作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1收藏

陈巨来的主要作品,第1张

《安持人物琐忆》

今日,陈巨来广为人知,并非完全由于其在篆刻史上的赫赫声名,而是由于他撰写的一本回忆录《安持人物琐忆》。这批陈巨来晚年以蝇头小楷写于旧卡纸,甚至香烟壳上的文字,主要讲的是民国时期上海文坛、书画、篆刻界名家闻人的掌故轶事。追溯起来,其最初稿本是陈巨来亲手交给施蛰存的,其时陈、施二人一同被关押牛棚之中为难友,陈唯恐自己来日无多,就将文稿托付施,殷嘱倘有机缘一定为他出版。上世纪80年代末,经施蛰存之手,陈巨来的文章开始陆陆续续在《万象》杂志上长期连载达7年之久。

又是10年过去了,这部书稿终于正式结集出版,并配上珍贵历史,以最完整版本示人。尽管岁月荏苒,故人远行,所有的当事人几乎都已不在人间,然而各种淹没无闻的前尘往事、琐碎杂谈,一经陈巨来信手拈来,文白相间的文辞加以润色修饰,竟然都再次变得鲜活生动起来,种种情态如在眼前。大量“老八卦”集体性浮出水面,不仅让今人多了不少逸闻谈资,而且其所撰写的种种趣事,亦可看作一部民国版的“世说新语”。

他自言平生刻印不下三万方。全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都请他刻制元朱文考藏印,当代书画大家张大千、溥心畲、吴湖帆、叶恭绰、冯超然、张伯驹、谢稚柳等均用其印。友人曾集其印章,刊成《盍斋藏印》。出版有《安持精舍印存》、《安持精舍印冣》。曾与胡铁耕、俞逸芬、王玉蓉三人同时拜袁世凯次子袁寒云为师学习绘画。

“元朱文”造诣尤深。陈巨来精于治印,并以篆刻闻名于世。他的治印承继秦汉,大气磅礴,而在“元朱文”上更是得心应手,造诣尤深。特别是自好友张大千在香港为其辑定印行《安持精舍印存》后,陈巨来篆刻艺术蜚声海内外,其作品得到金石收藏家的珍视。

在艺术市场上,陈巨来的作品较多,仅印章大约有3万方之多。他的刻章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不错的市场行情,当时《陈巨来(确斋)印例》中挂单的价格较高,“石章每字二万元,牙章加半(款识二字为度,逾此每字须作一万元计)指明作元朱文加倍(至九字再加半),殳篆、鸟篆加倍,螭文腊封同字例,立索另议,劣石不应”。例前有陈巨来亲笔墨书小字二行,曰:“三十七年三月十五日起视此例作拾倍计算。巨来识”。

可以说,陈巨来是民国时期专治篆刻谋生的艺术家之一。建国后,尽管陈巨来为上海中国画院第一批画师,但不久就被打成右派,“文革”时又受到冲击,发配外地改造,所以,其人渐渐被人遗忘。

印章拍价“步步高”。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艺术品拍卖兴起后,陈巨来的作品在市场上几乎未见踪影,一直到1990年代中期,市场上偶尔见到陈巨来的印章作品。记得1995年朵云轩秋拍,陈巨来的“绿波依旧东流”、“深情应有君知”对章拍出了2万元。

步入21世纪后,随着国内艺术品价格的大幅攀升,陈巨来的印章开始受到藏家关注,印章价格一般在几万元乃至数十万元。2010年在北京匡时拍卖会上,“陈刻田黄象钮方章一对”受到众多藏家的追捧,最后被一藏家以196万元收入囊中,不仅使陈巨来作品价格突破了百万元,而且逼近了200万元关口。

2011年春季,陈巨来刻张伯驹自用象牙章在西泠印社获价161万元。同年,“陈刻田黄象钮方章一对”在北京东正以299万元拍出,再创其篆刻作品拍卖新高,充分显示了陈巨来雄厚的实力和篆刻印章行情的龙头风采。他的书法在市场上亮相不多,偶有上拍,价格不高。2005年他的《篆书七言联》在上海敬华仅以33万元成交。

鉴于陈巨来在国内篆刻界享有极高的地位,尤其是他的“元朱文”傲视群雄,很受藏家的青睐和追捧,因此,陈巨来的篆刻印章仍将引领现代篆刻印章市场行情。

上池仙馆,陈巨来先生作。

在陈巨来先生的印谱中初见此印就略感奇怪,后来翻遍了印谱才发现不是看错了。这方印从线条和印制还有结构上来说都与陈先生以前的朱文印有着许多的不同。

我们先来看印面,整个印面呈现出三紧一松的状态,上字呈现出松的状态。这样的分布让视线很容易集中在上字上,为印面设立了一个着力点。

然后我们再来细看每个字。

上字不用说太多,但是有一个想提的点,那就是横画和竖画的连接处,这里采用的是断开的一个状态,与我们的日常书写有明显不同,为此字留下了悬挂的一个效果。

池字最大的特色是左边的三点水旁,能看到这里的三点水是上直下弯,这样的处理是为了将线条能够插入右边留空的部分。

仙字四边皆不碰边,整字空间比较小。其字形呈现出了比较方正的状态,线条距离相等。

馆字左边的食部分延长碰边,右边的官字则没有碰边,同时可见宝盖与内里的阜字的尾部有高低差。

这方印章从整体结构和用字上,带有着浙派的形制,与传统的陈先生的印章不同,值得我们好好观察学习。

陈巨来的主要作品

《安持人物琐忆》今日,陈巨来广为人知,并非完全由于其在篆刻史上的赫赫声名,而是由于他撰写的一本回忆录《安持人物琐忆》。这批陈巨来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