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家谱传,家,成,祖,德,
王氏族谱(三槐堂)
王氏族谱初修纪略
盖闻百世不泯有益于史乘者谱也明其本之所自出尊尊也别其支之所由分亲亲也尊尊亲亲之道尽而族之大本立矣
吾始祖振环公由明从苏之阊门分立盐渎卜筑浮图栉风沐雨之劳方释田凿井之计是谋忠厚浑朴累业相传名教诗书尚于囿于见闻而未及讲至
吾世祖士进公读书稽古而文始兴公念曾祖上达公昆季四人棣鄂联辉及先继美因思王氏之系出太原班班可考而鼻祖之疑于苏者年远代难以统述欲联谱牒即就
吾祖之疑于卤者为始祖一世祖寻源溯流条分缕析分纪四门由一身之祖考上追父祖之祖考由高曾之祖考以及始迁之祖考俾人人知新尊尊之义而孝道成由一人之昆弟旁推之先世之昆弟由后人之昆弟以及族子姓之昆弟俾人人识亲亲之义而友道笃百世而下亦安有昧其一本忘厥宗亲者哉然公虽草创谱系咨老成而着笔述往事而经心挈领提纲推原竞委以慰先灵于地下而子孙之孝思于以展也至重修删订重事坛业是所望于后来之能自树立者焉
十世孙文雄含英氏敬序
乾隆岁次甲寅夫二月觳旦
王氏族谱后言
太原王氏其先出于周室始而发迹晋阳继而散处吴会魏晋间与琅琊王氏颉颃朝右迄今犹藉人口
吾族殆其苗裔也忆
吾始祖振环公自苏移家乐土已十余世矣兵乱之后家乘不存水源木本几于久而遂湮至
吾五世祖士进公积学既深阅世最久序录宗支初创家乘以聚处浮图者分为四门由本及末寻源溯流等降亲疏有条不紊至其名誉是乃吾祖之佑启我后人者也不下三四十年族日益繁丁日益盛茂每书祭期父相聚而言曰某往某地累年归某居某乡分已治产业安家乎久远綦至于遗漏者几希尚旨见近之民风尚凉薄情易乖乘睽自五世以下喜不庆忧不弟以一本之谊分而等于途人于心安乎
余甚忧之与弟文乐商酌欲细订成函不敢仔自肩厥任因于吾祖之原集坛补之俾后世子孙一寓目而如晤先人庶几历云奶初之代犹然在高曾之年质之祖考宗在天之灵或可千无罪焉其间依次普序逐一分明不敢详所亲侧略所疏凡慰吾宗同登斯集惟疑似无确考者不附入恐以伪而乱真也年弱未成丁者不悉列留余地以待后人也惟望世世子孙引于勿替异日贤子贤孙起重加乘为家乘之光斯诚余之厚幸也夫
十世孙 文华 国平 文乐 鸣豫 敬识
乾隆岁次甲寅夫三月觳旦
王氏族谱续修小引
广训十六条首敦孝弟以重大伦次即笃宗族以昭雍睦明人道必以睦族为重也夫家之有宗族犹水本源则一而族之本源惟在于谱谱者普也所以普支派也以录也所以录姓字也祖德宗功非谱英传长幼卑尊非谱莫序高年应厚福与夫忠孝之所昭节义之所重非谱无以考据而详明之则谱之所传不綦重哉吾族于洪武初由苏之阊门始迁盐渎发迹浮图已枚百年于兹矣既立家庙以藨丞尚旨当修族谱以联疏远旧有五世祖士进公族谱一集已经十世祖文华文雄文乐续修越至于今子姓渐繁人丁日盛迁徒不一散轶尤多或托处异地或寄迹他乡春秋虽切霜露之感睽违终无联示之情喜不庆戚不相怜尊敬宗妆族之典曷有书焉不早续修恐年旧代远难以缕析而条分云散星移不免得此而失被兼之老成代谢访问无人抑或子孙式缴稽考无自不几以一脉之所流传而竟等诸途人已乎兹与弟克前克诒克各并玉如商议先量力而出赀请人续修宗谱绵一线之渊源昭百代之典相没相袭必不至于无所统宗不相维击者也惟望族众协力同心共飨善举上绳祖武下话孙谋庶麟趾公族之绵延可以相传葛荔本根之繁衍不至数典而忘此固敦宗睦族之义亦以永乘不朽云尔音
十二世孙克谐亦纯氏偕男玉如敬序
光绪岁次丙子春三月懿旦
王氏续修族谱序
夫谱者家之史也烈祖贻谋虑其久而失也则记之一脉之流传虞其日以疏也则书之譬之木本由根而干而枝而叶不培其本则其叶不茂亦犹水源由海而河沟而壑不滤其源则其流不请族之本源何以异是非有谱以记之前无作后无述几何不数典而忘其祖耶吾族之迁盐渎也凡十有数世矣本庄四门比阊族党人烟稠出其散处者或远或近既庶且繁虽非巨族人丁称济焉余等于幼时从师就学即闻五世祖士进公有创修宗谱尔时亦来知谱之有关于敦宗时族之典也及长偶于故筐司中见十世祖文雄公文华文乐抄录重订宗谱于简编中得其缮本尚未尽饱蚀鱼余等深喜之盖既有家庙以荐丞而独于族谱未经续修于心安乎故当祭祀大典宗族咸在议及续修之事族众亦唯唯应之而无人心不齐从违不一饶裕者少贫寒者多又更两寒暑于丙子祭期后数日与兄克谐弟克诒克和侄玉如商议酌量先出资请人续修而数目间草本已成庶同族得以不忘前人并不忘前人所生之人可以流传后世相继之世而吾族遂不等黄虞之已逊杞宋无徵焉兹者谱牒既联庶可正伦而敦本他日英贤蔚起定成孝敬而亢宗自愧无才不克胜重任特小补于其间以成斯谱云尔
太多了,而且各地各分支都不一样。给你一些参考吧。 王氏派语(王灿前整理) 1、摘自《楚伪王氏》11修族谱 王门孟伯主修 民国32年 善庆堂 13册 派语: 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 傅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 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 熙朝荣俊彦,宝树植庭槐 2、摘自:《王氏四修族谱》37卷 首上中下 五锡圭主修 民国35年 太原堂 40册 派语: 自绍玉昆诚,经纬雄才具 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 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 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 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 方来受命旌。 3、摘自:宁乡鸟石王氏6修支谱20卷,民国28年,太原堂,20册,288×171派语 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莹,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 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得名,绪从忠厚衍,瑞应集簪缨 4、摘自:《王氏四修族谱》12卷首末,民国32年,太原堂 16册 派语 有章汝焕,式德聊昌 修礼立义,守本安常 兴家成业,锡庆致祥 功昭道显,声远名扬 5、摘自:湖南益阳《王氏四修宗谱》21卷首 王碧林主修 民国13年太原堂木活字本 11册 派语 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 万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 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 器字辉星汉,词章耀锦城 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 老谱历传派语: 鼎范铭功远,诗书启俊英 家声传益盛,前武克相承 6、王氏续修支谱8卷,民国癸酉年,太原堂,存7册,305×198缺卷3 派语 七大房合修族谱派语: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今逢清鼎位,代毓国家材,世际人文起,源 从晋祚来,子孙发千亿,贤仕策金台。 清道光丙戌续谱所载派语:文运人开,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显 ,宝善立名,祖诒云衍。 7、摘自《王氏族谱》光绪十二年 文德堂 派语 二房车礁旧派序:宗派始均千,卽宝邦继焉,文允廷光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 第联 二房鸭头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德万承雄永,志朝明文焉,武兴家国盛,思昭四 第联 二房西陂滩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纲政,用世万兴天。单懋崇宏盛,思昭 甲第联 三房马鞍山旧派序:钧千万仲福,景世新任碧,丹泉大国宗,先仕荣华家,思昭甲第联 四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常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四第联 五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良榜伯明天,贞万单湖广,尚兴继承焉,念宗祖显达,思昭甲第联 六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定百季景然,仕得文思万,世崇兴绍先,显继宗行永,全昭早第联 七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文九廷常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 八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文允廷常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 九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 茂元公伯万,允本盛兴明,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 九房七星台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师金彦太古,子兴胜崇绵。孔孟儒风大,思昭 甲第联 8、摘自:《楚伪王氏八修族谱》民国癸未 太原堂 派语 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 傅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 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 熙朝荣后彦,宝树植庭槐 9、摘自湖南浏阳 《王氏族谱》 8卷 王克如主修 民国壬子年槐荫堂木活字本 8册 派语 凿石支派字: 裔荣笃本先德显扬,绍修世泽远继廷芳。 南华案山支派字:家德泽新克念显扬,绍修正学远继廷芳。 10、摘自《长沙王氏六修族谱》11卷首3(3有之5)末,王兆琨主修 民国38年,德瑰堂铅印本 19册 派序: 守元寅汝世,必斗翁崇友,佐添应子。 (前十四派序不能成句,自十五世国字派起编成四言八句共三十二派) 国正学文,洪开式哲,启兆万年,显承谟烈 忠厚傅家,光昭祖泽,绵延永绍,祥钟俊杰 11、摘自《王氏支谱》 派语 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齐,青箱延世泽,储俊隶金闺 12、摘自湖南常德《 王氏家乘》 10卷首 王玉山等纂修 光绪20年 德符楼12册 派语 (东阳十甲)成龙致世时,永大钦朝思,言事道心立。 (东阳二甲)成龙致世时,詹汝秉曰化,言事道心立 (东阳三四)成龙致世时,一大□□应,言事道心立 (东阳九甲)成龙致□□,廷时一齐国,言事道心立 (慈利县城)成龙玉本□,之守国仕□,锡朝万邦永 (王家湾) 芳成祖乐□,永本廷然良,国事道惠大 (坪潭等处)成龙致祖景,□月大廷世,希起永士立 13、摘自:《硕旧王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道光14年, 2册 派语 声振朝堂,世德传芳 求志达道,大显家邦 14、湖南益阳《王氏四修通谱》9卷首,王成功等修,民国36年,木活字本,107册 派语 家政以成,本在修身,行端秬立,化洽祥呈,善为楚宝,儒作国珍,典型克绍,动业能宏,承 恩锡命,显新扬名,永昌邦族,大振槐庭。 15、湖南湘乡《牢田王氏续修族谱》39卷首末 王忠恒纂修 民国7年,亲亲堂 木活字本 2 0册 派语: 原订编排,添元用义祖,承显立铉宗,忠孝守仁义,安邦定太平。 又:世业绍前德,诗书裕后昆,修齐为国本,名教耀芳声。 16、湖南安化《王氏续修族谱》7卷首上下,王沛生等主修 光绪戊年,三槐堂,木活字本, 9册 派语 续修旧派语:派傅先善友,子仕仲孟文,廷万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 ,益代资祺寿,亨佳福庆增。 续修新派语:骥足腾云路,鸿章重玉京,彝鼎垂功远,贤书启俊英,令名光世泽,禄位自能申 ,家声傅必盛,前武克相绳。 17、我们王家自南宋初年(公元1127年)先祖王均彝从江西迁入湖南平江至今已传27代,我家 祖宗王旭公是三槐堂王佑公的三子(佑公三子懿、旦、旭)。我们的辈别可能不一样,我们的 是: 均千万仲福,景世新昌宗,汉楚尚朝添,希嘉近绍先,思昭甲第联,徽猷原有自等等等等,我 是原字辈又叫王原铭 18、永承宝烈,允纪嘉光,尚景时泰,宗汉克昌,华廷兴振,德及遐方( 王剑) 29、我原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镇长石何仙庙跟新屋王家,原有王氏宗祠, 宗谱己不存 ,只知堂号:植本堂,家谱尚存,堂号:承启堂 只知第十六世起 排行字辈是:久大观光 奕 世传芳 继承启绪,希望知情族人 互相联系 增进乡谊 20、上启进文思,丹大升朝国,有成献正印,四海龙鲤锦(王文君) 我支谱字:英学志国德 泽起逢文世 有庭韶荣日 明仕继登朝 22、我们是太原王氏,王十郎的后代,据传王大郎在山东,字辈如下: 校友传家政,诗书献国恩,依冠联甲第,事业造槐庭, 忠信辉先烈,培然玉厚礅,堂中需桂柏,禄位震乾坤。 23、我们是安徽省寿县一三槐堂王姓的一支, 我们现在能记得的辈份是 亭街珍穗庆 家世永安康 有学传宗远 景德继续长 24、“大化如春日 芳时显盛宗 英雄豪俊杰 世代永兴隆 功业辉云汉 文章映斗宸 鸿规开继起 介寿字天申”我希望搞清太原王氏迁徙到南昌再分支到浏阳之间地过程。我手头有一部族谱 25、摘自《白水王氏族谱》,太原堂,朝应其廷上,宗昌定见祥,云福多善庆,奕世绍书香。 26、摘自《慈溪半奥王氏宗谱草谱》,积善家道隆,树德斯衍庆。孙会济其美,桂兰联以芳, 崇源维绍述,立志在显扬。安康承泽永,敦厚继世长。 27、《赣榆王氏家谱》,三槐堂,“景裕。彩庭建厚德,全家大吉祥。青松若翠珠,锦秀乾坤 常。” 28、清代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王佐倌编修的安徽《高仓王氏族谱》中记载:高仓王氏自明 代洪武年间的魁公起,即使用字辈:“族自魁公来五百有余岁矣,越道光壬寅,始刊印谱,沿 前人旧班行,一韵一翻,未尝增续,今亦因之。但再续两韵,寓有承启之意焉,盖幸望继之者 。”文中所说的“班行”即字辈谱,也称行第。《高仓王氏族谱》所载的“旧班行”是: 仕魁祖德尊,人文振王门。志廷惠正仁,尚思应万春。永佐盛朝国,方显祖宗兴。 自明初魁公的“魁”字辈,传500年,到清光绪年间的王佐倌“佐”字辈,已传20代。光绪二 十三年所修的族谱,又增续20字的“新班行”: 修齐敦孝友,辅弼笃忠贞。承继延朱绪,贤良世代生。 29、山西《太原王杨氏支谱》(清同治木刻本) 〔统派〕富贵戎开宗清,忠厚宽平纯懿,端严简直廉明。 〔支派〕百代衣冠庆满堂 〔统派〕似续前徽永,诒谋召吉祥。德超珠玉美,品重芷兰芳。礼乐遵周鲁,经纶轶汉唐。功 成名愈盛,千叶发馨香。 30、浙江鄞县《蛟川王氏宗谱》(清光绪木刻本) 〔本支行名歌〕 天文大元道,伯嘉尚世宗。储学功成久,德高智广崇。安康振善吉,荣盛维思同。英俊继懋秀 ,福祚锡其中。礼义治家法,朝廷名昌隆。 〔本支行次歌〕 追叙本源迩,祖训遗泽长。绳蛰千万亿,寿禄庆封疆。雍睦纲领整,歌颂海波扬。兰芳与桂馥 ,言顺绵书香。后天共济美,蜚声迪忠良。 31、广东谱宁县王姓字辈谱 〔族号〕海广天宽,山高水长。龙腾凤舞,芝秀兰香。文武蔚起,国家祯祥。积善余庆,万世 永昌。 〔书号〕开贻厥孙,谋燕翌子。纪志述事,敦伦饬纪。世德作求,遐福降尔。荣祖耀宗,诵扬 书史。 32、广东广州、南海王姓字辈谱(其先来自江西云都) 祖宗文昌永,声若海国扬。世传开百粤,万载衍其祥。 〔左昭·名上之次序〕日兆嘉维敏,章华国尚珍。芳名垂远著,懿德庆长新。积善传孙子,定 昭福祉臻。 〔右穆·字上之次序〕启发仲景隽,文心达性天。高才光海宇,立场继渊源。试汝登科第,簪 缨奕社绵。 33、福建同安松柏林王姓字辈谱: 太原一本,姓卜三槐万春;魁名永耀,文章万国重新;精忠笃孝,尔其克家敦伦。 34、福建同安由礁社王姓字辈谱: 一二三四五,光宗伟继天,子祺行仕志,臣愿学良贤,仁义礼智信。 35、江西南城王姓辈谱:必得朝源国家乃兴 36、湖北天门王姓字辈谱:天门王家邦,盛才学克全。 37、新加坡江兜王氏世系,源于福建省福清县江兜乡,而其祖先又来自福建南安县石鼻尾。新 加坡江兜王氏一直采用祖先厘订的字辈谱取名,其字辈谱的文字与福建江兜乡完全一致,其字 曰: (名谱)希孔孟学,常志圣贤,显祖荣宗明世德; (字谱)述尧舜道,惟存孝悌,振声绍武裕孙谋。 据资料,新加坡江兜王氏各房,现多已传至“声”字辈与“绍”字辈。“声”与“祖”同辈, “绍”与“荣”同辈,其区别在于取自名谱或字谱。 38、福建福鼎县某地1977年重修的《太原郡王氏宗谱》的字辈谱是: 〔新增名行〕青缃欣再起,理性有根源。玉树联生茂,三槐俊秀贤。彦才诚宝贵,硕士必优先 。民主新时代,和平喜盈添。祖泽垂千载,敦伦庆奕年。 〔新增字行〕克俭承前绪,存行启后延。子孙传进步,礼义广义田。丕达流芳长,显耀福长绵 。日月开祥兆,星辰曙旭全。光辉齐秉现,朗曜照上乾。 39、南渡中沙支第17世至第28世的12代的的字辈为"一永文尚,远惟国天,廷家乃德" 40、江苏楼王镇谱载邦汉公支规定第16世以后的字辈为"嗣丰功伟烈,效明哲仁贤"。 41、江苏海门王雨平反映该谱的字辈为"思古成家顺,德能信士其" 42、湖北汉川马口镇油河乡,文德承家远,诗书训子闲。才名辉楚域,槐絮卜长年 希望对你有用!
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家族——吴江赵田袁氏
天下袁氏
发布时间:18-09-2416:17
据《赵田袁氏家谱》记载,赵田袁氏先世居嘉善陶庄分湖之滨,明万历年间,四世祖了凡公举家迁居吴江赵田村,建“磐石庵”为咏经终老之地,是以了凡公为赵田袁氏始迁之祖,而其谱则以芦墟菊泉公为一世祖。
赵田袁氏家谱续刻序
了凡公曰:吾家旧住陶庄,族类繁衍,经家难(黄子澄之变)迁徙流离,遂渐衰弱,两百年来,所生育者不过四十余人,除杞山以上别有谱断,自菊泉而下为迁国之小宗,而录其支派于后。当时刻谱之序如此。自了凡公于万历二三十年间由嘉善卜居赵田,迄今几三百年,子姓虽仍不繁,而谱之待修尤亟矣。顾修之所以异于前谱者,当以了凡公为迁国之小宗,上溯菊泉公以录嫡派,而同祖同父之自为一支,别有谱或无传者不载,了凡公而下则详载之,明吾宗所由昌大也。先是旧本零星掇拾。道光甲辰,渔溪伯父有志增修,加以十年搜辑之勤,始觉釐然不紊,而先赠君亦谓踵而成之实后来之责。 嵩龄赖先人余泽,于道光庚戌忝窃词科,遽悲孤露。越丙辰,补试散馆,改用知县,惧不称职,不谒选而归。聊假一命为先人荣,实恐重违其志。春秋暇日,爰与小圃兄及述圃、憇棠、穆斋、问樵诸弟将了凡公以下本支次第订正,首列系表,后存志传,其无志传可叙而有遗行相传者,载于本人名字之下。览是谱者,当知祖宗清白家风留贻为至远也。绵延勿替,是在子孙之有志自立耳。修葺既成,因退而敬为之序。 咸丰八年岁次戊午二月上澣 十三世孙嵩龄书于来翰堂
天津宝坻袁公亭
家族世系(1—13世)
一世祖袁颢,字孟常,号菊泉。明永乐甲午六月二十四日寅时生,弘治甲寅九月初十亥时卒,寿八十一岁。配芦墟徐氏良医孟彰公女,合葬吴江二十九都芦墟东杜圩袁家滨,《传》载吴江、嘉善邑乘。生三子:祯、祥、禧。按:颢公为杞山公次子,杞山公长子顒戌于北平,颢公赘芦墟徐氏,奉杞山公以居焉,是为迁吴之祖。祯,字文善,号杏轩,传芦墟一支及长坊东顾诸处(从略);禧,号杏邻,传菴前一支(从略)。
二世袁祥,字文瑞,号怡杏,配嘉善殳氏良医恒轩公女,继配平湖朱氏,合葬嘉善东亭桥北西菖蒲泾,后迁葬姑苏白杨山,相传墓旁有茶园百亩,康熙中为五世孙亦临卖尽,遂不知冢穴所在。《传》载吴江、嘉善邑乘。生一子:仁(朱出),生二女,长(殳出)适嘉善钱萼,次(朱出)适嘉善沈扬。
三世袁仁,字良贵,号参坡,明诰赠文林郎,宝坻县知县,明成化己亥六月二十七日子时生,嘉靖丙午七月初四日卒,寿六十八岁,配嘉善王氏孟璿公女,继配嘉善李氏月溪公女,俱诰赠孺人,合葬嘉善胥伍区小冬圩孙家浜,《传》载吴江、嘉善邑乘。生五子:衷、襄(王出)、裳、黄、衮(李出);生女三:长(王出)适嘉善钱南士,次(李出)适嘉善张高标,三(李出)适嘉善钱晓。按:衷,字和卿,号雨三;襄,号春谷,邑庠生;裳,字垂卿,号星槎,精天文星学;衮,字补卿,号观海,邑庠生,奉例儒官。衷传十世,半居城中;襄传二世止;裳、衮皆无传。
四世袁黄,原名表,字坤仪,号了凡,明万历丙戌进士,直隶宝坻县知县,晋兵部职方司主事,东征赞画,加四品服,追赠尚宝司少卿,崇祀嘉善、吴江乡贤祠。嘉靖癸巳十二月十一日生,万历丙午七月卒,寿七十四岁。配高氏,继配沈氏,俱诰赠恭人,合葬嘉善胥伍区大西收字圩独社浜,《传》载邑乘。生一子:俨,沈氏生。
五世袁俨,原名天启,字若思,号素永,明天启乙丑进士,广东高要县知县,卒于官,崇祀嘉善、吴江乡贤祠。万历辛巳年生,天启丁卯年卒,年四十七岁。配嘉善陈氏,万历丙戌进士福建按察使司讳于王公之女,合葬嘉善思四区北道圩沙塔浜,《传》载邑乘。生五子:仑、徽、祚鼎、崧、祚充。女一,适吴江周忠毅公长子,荫难生,讳廷祚,字长生。
六世袁仑,原名祚雍,字一鸿,邑廪生,先于其父若思公卒。配吴江沈氏丁未进士河南大梁道桐岗公之女,合葬吴县二都三图参字圩丝山上,即孟皇山(俗称磨盘山,地名张家桥),生子二:蘅、茝。
六世袁徽,原名祚载,字二仲,邑庠生,配赵氏,侧室陈氏,生一子:莅(陈出)。
六世祚鼎,字三立,邑庠生,配叶氏,继配王氏,再配邹氏,嗣子:允。
六世袁崧,原名祚亨,字四履,郡庠廪生,配戴氏,妾潘氏、周氏、沈氏,生五子:允(出嗣)、薇、华、芝、莱。
六世祚充,字五聚,邑庠生,配周氏,无嗣。
七世袁蘅,字古处,号今飞,康熙丁卯举人,配夏氏,侧室金氏、费氏,生三子:天鲲、天鲸、天鱼(无嗣)。
七世袁茝,字廷芳,邑庠生,配朱氏,继配沈氏,嗣子:天鲸。
七世袁莅,字亦临,配厐氏,生二子:以顺(无嗣)、绳武(无嗣)。
七世袁允,字尧民,康熙庚午举人,配董氏,继配黄氏,生一子:人泌。
七世袁薇,字紫臣,配陈氏,继配沈氏,生二子:人渊(无嗣)、人澜。
七世袁华,字禹侯,无嗣。
七世袁芝,字商英,配陆氏,生二子:人淑(无嗣)、人溶(无嗣)。
七世袁莱,字可持,无嗣。
八世天鲲,字化鹏,一字驾涛,号扶九,配周氏,嗣子:性纯。
八世天鲸,字成雷,配陆氏、侧室姚氏,生三子:性纯(出嗣)、性睿、性敏(出嗣)。
八世人泌,字邺仙,配王氏,继配张氏、陆氏,嗣子:性敏。
八世人澜,字观其,子一:申元(未详)。
九世性纯,字文亦,配张氏,生二子:珍、琳。
九世性睿,字超山,号立斋,邑庠生,配陈氏,继配沈氏,生三子:瑞、瑗、琏。
九世性敏,字超士,配陆氏,生一子:珠。
十世袁珍,字鸿儒,配董氏,生一子:煜。
十世袁琳,字佩声,配张氏,生三子:燡、炯、煇。
十世袁瑞,字巨明,号信传,钦旌义夫,入崇祠祀,配周氏,生三子:銮、鋈(出嗣)、爱涛(早夭)。
十世袁瑗,字思蘧,号不疑,配沈氏,继配陈氏,生三子:锦春、茂才(早夭)、宝秋。
十世袁琏,字惕三,号铁山,邑庠生,配史氏,妾张氏,嗣子:鋈。
十世袁珠,字掌重,配庞氏,继配陈氏,生二子:康、广。
十一世:袁煜生子袁骧(后未详)、袁骥(后未详);袁燡生子袁驰、袁驯(出嗣);袁烱嗣子袁驯;袁煇生子袁骏;袁銮生子袁豫、袁营、袁荫槐;锦春嗣子袁苏;宝秋生子袁苏(出嗣)、袁并;袁鋈生子袁青、袁荆;袁康,迁居青浦城内,生子袁棻;袁广生子袁棠、袁森。
十二世:袁驰生子应华(后无传);袁驯生子宝华(后无传);袁骏生子殿华(招赘不载);袁豫,邑庠生,生子庆龄、长龄、鹤龄、颐龄;袁营,岁贡生,候选训导,生子嘉龄、锡龄;袁荫槐,恩贡生,候选直隶州州判,覃恩敕赠文林郎翰林院庶吉士加一级,钦旌孝行,载志入祠,生嵩龄、篯龄、召龄、岱龄、福龄;袁苏兼祧子益龄;袁并生子益龄(兼祧苏后)、端龄(早世)、元龄(早夭);袁青,岁贡生,候选训导,生子昌大、文龄;袁荆生子昌龄;袁棠生子袁翰、袁翿;袁森生子袁达、袁尊(早世)。
十三世:庆龄,字颂尧,号少峰,邑庠增广生,生子袁桢;长龄,字赓虞,号祝庚,邑庠生,生子慕桷、怀栋;鹤龄,字云翔,号阆仙,祠生,生子袁柏、袁棨;颐龄,字匡诗,号问樵,邑庠生,同治丁卯科荐卷,生子袁榜、袁梯;嘉龄,字会亨,号礼夫,邑庠生,嗣子酉书;熙龄,字登如,号穆斋,咸丰庚申恩贡生,严州府分水县教谕,生子酉书(出嗣)、寅亮;嵩龄,字翰生,号松巢,道光癸卯科举人,庚戌会试二甲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丙寅补散馆,改用知县加同知衔,生子汝锡、汝炜(早卒);篯龄,字彭年,号述甫,府庠廪贡生,候选太常寺博士,生子汝廉;召龄,字右之,号憇棠,咸丰辛亥恩科举人,候选内阁中书,生子汝淦、汝承;岱龄,原名华龄,字伊臣,号子诚,附贡生,广东试用分县,加州同知衔,派委惠陵工程处户部固本解官,督征南海黄鼎司粮务,生子汝庠、汝俊(出嗣)、汝杰;福龄,字用修,号子备,太学生,生子汝璋(早夭),嗣子汝俊;益龄,字抡材,号子寿,生子克勤;昌大,字祝彭,嗣子国柄;文龄,字景周,号小圃,府庠生,生子国柄(出嗣)、龙征;昌龄,字颂伯,号安吟,邑庠生,生子国模、国楷;翰,字松桥,生子东震;翿,字庭传,号耕耘,生子东升;达,字应传,号哲卿,生子东复。
宗祠记
余家世居嘉善之东亭桥,自九世祖赠尚宝司少卿、万历丙戌进士、直隶宝坻县知县了凡公以职方司主事赞画东征,与主帅某不协告归,卜居吴江赵田村。公辟所居东北隅隙地建“磐石庵”为退老逰息之所,八世祖若思公葺治之。若思公以进士出宰广东高要,有至行瘁于政治,卒于官。
明季兵起,所居荡如,独庵无恙。六世祖孝廉古处公,因就庵之傍舍为龛,虔奉两公栗主,而以七世祖癝膳生一鸿公袝焉。顾建祠未及,迨曾叔祖文学惕三公先葺祖茔,继筹祭产,冀渐次肯堂肯构。值中落不能支,盖惕三公以后又阅四传而及召龄,已百有余岁矣。召龄不敏,惟幼闻先赠公先伯文学南州、岁贡生渔溪两公及伯兄庶常松巢公在日,率以建祠为念,不幸相继下世。召龄仰体先人未竟之志,时刻在心。廿年来,江浙各寇荡平,流移渐复,是用节衣蔷食襞积微赀,于庵西芟莽辟榛增建祠屋三间,楹桷几筵规模觕具。
爰考祠主代次不一,慨自宗法废坠,支派莫稽。有力之家,其祠辄奉一有声望者为始祖而已,亦俨然以宗子自居,誖已!若余宗旧祠以了凡公为始迁祖,若思公继别为宗,皆百世不祧,而一鸿公、古处公始创是祠者也,祔而配享亦固其所顾。召龄之黾勉从事于斯祠也,岂欲自以为功哉。窃念自幼至壮,藉先人余泽,幸博科名,席先人余产,稍积寸铢,因以成先人未竟之志,正不翅先人之所自为也。当祠未兴工,或谓召龄曰:了凡公两世,国朝康熙间大吏疏请崇祀乡贤,得旨如例春秋官祭典重特,若宗祠特族人会集之区,可无亟亟。
呜呼!是说也,名为慰我先,实则鄙我后。召龄虽不敢效近世祠堂之僣,亦何忍效昔人野祭之疎?且追维了凡公始迁赵田,所以命名是庵者则磐石之宗,于是乎在。但愿我宗人保守是祠,扩而大之,引而长之,是诚余之所厚望也夫。
光绪五年岁次已卯闰三月
(了凡公)九世孙召龄谨志。
祠堂联
木本水源
立言补纲鉴,不惟政绩可稽,遗爱留宝坻一邑;
彚觧集尚书,群仰贤声克继,新词共磐石千秋。
平生完万善,一疏已成功。
河南王姓家谱字辈:德、廷、永、长、明
最早出自山西汾阳一带,后迁江浙,再到福建,再到雷州半岛,属姫姓王氏
王氏家谱字辈大全谁有?王氏出了好多望族啊,可以通过家谱来知道祖祖辈辈出过哪些名人哦。楼主说的这个就可以帮你,把现有的资料修录上去,其它的可以慢慢补,最关键的是可以在线寻找同姓氏宗亲呢,把失散的家族成员找到。
王氏家谱字辈志大全中国王氏家谱字辈大全
1、善庆堂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传、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熙、朝、荣、俊、彦,宝、树、植、庭、槐。…… 2、太原堂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自、绍、玉、昆、城,经、纬、雄、才、具,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方、来、受、命、旌。…… 3、宁乡乌石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莹。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得、名,绪、从、忠、厚、衍,瑞、应、集、簪、缨。…… 4、民国三十二太原堂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有、章、汝、焕,式、德、聊、昌,修、礼、立、义,守、本、安、常,兴、家、成、业,锡、庆、致、祥,功、昭、道、显,声、远、名、扬。…… 5、湖南省益阳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万、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器、字、辉、星、汉, 词、章、耀、锦、城,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老谱历传派语:鼎、范、铭、功、远,诗、书、启、俊、英,家、声、传、益、盛,前、武、 克、相、承。…… 河南王姓家谱中洪字辈分下是素字辈分请问素字辈分往下是什么辈分你好,家谱志中说是新字辈
谁只到王氏家谱字辈表1 《中华族谱集成》王氏族谱简介
《中华族谱集成》王氏族谱简介 王氏为姓,意指源于“帝王之裔”或“王者之后”。黄帝子孙有三:其一是子姓王氏,出自殷王子比干之后,居于河南卫辉汲郡等地;其二是妫姓王氏,帝舜之后,居于河南陈留、山东北海等地;其三是姬姓王氏。姬姓王氏又分三派,一是周文王十五子毕公高之后裔,毕万封于魏,为晋国诸侯,至王假为 秦所灭,时人号为“王家”,居陕西京兆、河北河间等地;二是周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王城;三是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居山西太原、山东琅琊、河南固始、福建等地,天下王氏,十之八九多尊太子晋为始祖。据历代名人数量统计,王姓名人名列各姓氏之首。琅琊王氏有王吉、王祥、王导、王戎、王衍,成天下第一望族;太原王氏也特别显赫,“天下王氏出太原”,分为两支:祁县支有王霸、王允、王凌、王玄谟、王庆父子、王通、王绩、王勃;晋阳支有王柔、王泽、王机、王永(右加日)、王沈、王浚、王浑、王济、王述、王坦之、王蕴、王国宝、王恭,唐代宰相王桂(左王字旁)、王峻(左日字旁)、王缙、王涯、王播、王铎、王溥、宋代王信、王子绍、明王琼;开闽王氏王潮、王审知;三槐王氏王祜、王旦。今谱按欧阳修、苏洵的体例编修,此为具有代表的王氏家谱二十种。 1 《新安琅琊王氏统宗世谱》,十卷,明(1560年)王应斗修,以璧公为一世祖,字大献,公元845年生,以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出为祁门令,遂由江左徙居新安,王导后裔,璧祖有九子、二十三孙,人才辈出,徽州、池州、饶州、九江、安庆等地之王氏望族,多属其后。正德十年己亥岁夏四月吉旦,赐进士第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南京兵部尚书封勅参赞机务前吏户礼三部尚书国子祭酒翰林院学士经筵国史玉牒官清浔张灿书,序文略。 2 《太原王杨氏支谱》,28册,清同治五年(1866年)王际春编修。始迁祖富春公,太原王氏后裔,隋文帝时,王杰以开国勋封安康侯,赐国姓曰杨,遂称王杨氏:“王”不忘祖,“杨”不背君,王杰十世孙王允,由太原迁居豫章,传至富春公,徙居?阳瓦屑坝,生昌国,昌国生自戎、得戎,分为二支。元末战乱,渡江来皖(汉置皖县,元改潜山县,清属安庆府),祖二公居潜之东关,祖五公徙居西门,其余子侄兄弟亦相继而来,或分居六皖,或散处邻邦,明嘉靖间,藻公出任江西新奉令,过旧宗庙,携旧谱归,与大仕公始修支谱,后,康熙、嘉庆、道光、同治年间,又多次重修。王杨氏徙潜之后,以忠信仁厚著称,文章之士亦代不乏人,遂为潜之望族。敦睦堂 3 《王氏家谱》,6卷。清道光28年(1848年)王道隆、王道彰等修。一世祖奎公,于元世祖年间由洪洞县迁寿阳县上谷村(后改上裕镇),生三子:义、和、顺,义公复归原郡。举人王道彰等远搜近考,十易寒暑,修成是谱。 4 《洪洞薄村十甲王氏族谱》,27卷,清嘉庆二年(1797年)王楷苏、王揩欧等修。一世祖子文公,明初自陕西西安府三原县徙山西平阳府洪洞县涧水东南汉太后故里薄村。名人有诰授光禄大夫镇守江南江宁等处地方总兵官前后府都督同知王玺。 5 灵石《王氏族谱》,20卷,清康熙27年(1688年)王尔康始修,乾隆55年(1790年)王梦鹏、王中极父子修,历经100余年于1790年修成,一世祖诚斋公,名实、字诚斋,元仁宗时人,望出太原,世居灵石沟营村,元仁宗皇庆年间迁本邑静升村,成巨族。 6 《王谢世家谱》,6册,王谢谱系、琅琊、太原正派、太原支派、太原别派、阳夏、琅琊世家谱。天启二年(1622年)刻本,天启壬戍端月西吴韩昌箕甫题《王谢世家序》,已人物传记为主,六朝望族,爵位蝉联,文武相继,东南半壁,力保正始;两家私谱,俱有国史,价值很高。 7 《牛皋岭下王氏宗谱》,26册,民国25年王念学等修,一世祖汉五公,以太子晋为开宗始祖,明永乐年间奉太夫人由梓里迁牛皋岭,将荒无人烟、不通舟揖之地开成沃土。 8 《黄县太原王氏族谱》,清宣统元年(1909年)王基鸿、王慕增等修,一世祖二公,太原王氏后裔,迁徙直隶长芦,元末与大公同迁黄,后大公怀旧土旋归,二公生敬礼,敬礼生胜,胜生友、信、忠、诚四大支。明中叶传抄,清乾隆、嘉庆、同治、道光年间重修。 河南(10)家谱(23)
王姓家谱介绍
修谱
南北朝时就兴起了谱牒之学,但大量的古代姓氏族谱已经亡佚。今天藏于全国各地图书馆以及个人手中的王姓家谱族谱,绝大部分为近代以后重修和续修的,因此,这些家谱族谱应归于近现代文献中。
家谱的内容
现存的王姓家谱、族谱中,基本上都是一宗一族、一房一支所修的,属于私修谱牒。私修谱牒盛行于宋代。至清代以后的家谱族谱中,基本都是私家修撰的天下。
王姓家谱文献目录
《东沙王氏支谱·家规》
《三槐堂王氏族谱》
《绮山东沙王氏支谱》
《义乌南陵王氏宗谱》
《润州王氏族谱》
《凤林王氏宗谱》
《赣榆王氏家谱》 江苏赣榆县金山乡保存
《王氏族谱》 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 清王廷麟等主修 光绪四年刊印
《王氏家谱》 河北青县陈嘴乡吴辛庄保存 写本。
《王谢世家》 明天启二年刊刻的30卷现 美国
《王氏通谱》 清光绪二十年槐政堂 活字本 日本
-------------------------------------------------------
王姓字辈
《义乌南陵王氏宗谱》规定的字辈:
十六世到三十五世:宣振常充,仁义礼让,文行忠信,善积庆远,学勤业隆。
三十六世到七十六世:晋萃理贯通,乾坤道圆净。爱竹风节高,植槐枝秀挺。芝兰生庭阶,裘图争辉映。地久并天长,似续斯与并。
《润州王氏族谱》中议定的族人必须遵守的排行字为:
洪勋振立,世德克昌,绍承先志,永锡嘉祥。
《凤林王氏宗谱》咸丰年间定的排行字是:
创业凤林,勋绩立敬,存诚著贤声。
同治年间修的宗谱排行字为:
文章华国妥先灵,忠孝世家启后人。
光绪年间修的宗谱排行为:
乌邑发祥绵世泽,凤林创业振家声。
王氏家谱传,家,成,祖,德,
本文2023-11-04 21:14:0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11879.html